播音主持专业(普通话训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3
④调值:也叫调形,指的是声调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调值分
为五度:低、半低、中、半高、高,分别用1、2、3、4、5依次表示。
各类声调的调值:阴平——高平调(55);阳平——高升调(35);上声——降升调(214);
去声——全降调(51)
⑤阴、阳、上、去四字短语体会训练。
⑥字头、字腹、字尾枣弧形饱满发音。
9、声母知识传授
①含义:声就是声母,指的是一个汉语音节起头的复印。
举例:qin。
q就是声母。
②分类:
·按发音部位分类:双唇阻(b、p、m)、唇齿阻(f)、舌尖前阻(z、c、s)、舌尖中阻(d、t、
n、l)、舌尖后阻(zh、ch、sh、r)、舌面阻(j、q、x)、舌根阻(g、k、h)。
·按发音方法:塞音(b、p、d、t、g、k)、擦音(f、h、x、s、sh、r)、塞擦音(j、q、zh、
ch、z、c)、鼻音(m、n、鼻辅音ng)、边音(l)。
③b、p、m字词训练。
④*f的字词训练。
(根据学生接受能力,进行传授。
)
**第一次上课主要以口部操及相关理论传授为主,一些课程如果受时间影响安排在下次上课** 作业设计
1、口部操
2、调值练习
3、声母练习。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案课程名称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授课对象播音主持专业授课教师职称教授上篇普通话语音第一单元普通话语音概说教学目的要求:明确普通话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动力,掌握学习普通话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重点:1、明确普通话的内涵。
2、认识理论指导语言实践的重要性,克服生理、心理障碍,改进学习普通话方法。
教学难点:语音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教学内容:《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必修课。
本课程通过讲授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熟练规范地运用普通话,较系统地掌握播音发声学的理论知识,逐步掌握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适应播音主持创作的需要。
播音发声对声音的要求: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
声音美的第一步,就是准确,在准确的基础上,再达到更好的层次。
准确有两个含义:一是字音正确无误,不读错字、白字。
二是发音方法、部位准确,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字调、语调更加符合普通话的标准规范。
例如“女国音”问题、儿化、轻声问题,这需要我们系统地了解普通话的语音知识。
第一单元普通话语音概说一、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定的通用的共同语。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去除北京音中的土音成分。
北京话≠普通话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方方言词汇为主,去除过于土俗的词语,适当吸收其他方言有用的词语。
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是指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用例。
在一个方言的基础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形成规范,成为标准语,是法定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汉语方言众多而复杂,有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区、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第一部分汉语普通话语音规范化训练第二部分正确用气发声基本功训练气息控制训练:气息基本状态练习,呼吸肌的锻炼,气息的综合运用练习共鸣调节训练:胸腔共鸣练习、改善口腔共鸣练习、鼻腔共鸣练习口腔控制训练:唇舌口部训练操及字词练习,打开口腔、改善音色练习,吐字归音练习、综合练习声音弹性的训练:声音色彩的变化练习,诗词、民歌内容练习,艺术基调的变化练习、各种句、段内容练习嗓音锻炼与保护:发声特点、标准及要求,科学练声的基本原则,保护嗓音的基本措施,常见嗓音疾病的防治嗓子是劳动工具,应科学地锻炼和认真地保护。
好的嗓子产生于正确的用气发声,好的嗓音产生于科学地锻炼和保护。
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的发声特点:以嗓子为主的劳动,嗓音要结实、优美、持久、纯正。
以本色的实声为主,用声范围在话声区以内(话声区即日常谈话的中声区)以口腔共鸣为主,唇部、舌部都有一定力度字音在口腔前部集中,字音的清晰度超过声音的响度(切忌音包字)吐字轻快连贯、颗粒性强、如珠如流,有弹动感、流动感气息控制深、匀、通、活,连贯自如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的发音标准:声音纯正大方、朴实明朗语音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发声圆润集中、颗粒饱满感情起伏跌宕、内在由衷节奏抑扬顿挫、自然连贯表达色彩丰富、变化自如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的发声要求: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既真实,又有艺术夸张既自然,又有所修饰既有内心感受,又要具体鲜明体现既让人感到如同生活般的亲切自然,又是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享受在本色的基础上发挥自己声音的特色播音员主持人科学练声的基本原则:根本原则: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以情运气、气随情动,以情用声、声随情变,声情并茂、传情达意,声音必须服务于内容、服务于思想感情。
第一,感情是内在的、由衷的,气息是运动的、灵活的,声音是自如的、多变的。
第二,精神振奋、状态积极、情绪饱满、精力集中,要全身心地高度投入其中,感情专一。
第三,发暖声积极热情,面部呈现“似微笑”状态(切忌发冷声、冷面孔、冷冰冰)。
普通话训练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普通话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提升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学生将能够增强语音准确度、流利度和语调自然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普通话语音基础;2. 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普通话语调和语音技巧的能力;4. 增加学生对普通话标准发音的敏感度;5. 增强学生对普通话的自信心和兴趣。
三、教材与工具1. 教材:普通话训练教材、录音材料等;2. 工具:投影仪、音频播放器、白板、书写工具。
四、教学流程1. 热身活动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问候、聊天等活动来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2. 音节模仿让学生跟随教材或录音材料,模仿普通话的音节发音。
可以通过放慢语速,逐一教授每个音节的发音方式,引导学生多次模仿并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3. 语调训练引导学生练习普通话语调,包括平调、升调、降调等。
可以通过示范、划重点等方式进行。
4. 词语表达训练选择一些常用词语和短语,让学生根据教材或录音材料进行跟读练习,并进行纠音和语调的指导。
5. 句子模仿提供一些常见的句子,让学生模仿普通话的语音、语调和语速进行练习。
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增加互动性。
6. 对话练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流利度,可以设计一些对话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交流。
可以提供情景设定,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所学的普通话。
7. 情景模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一些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训练。
8.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馈,强调他们的优点和进步之处,并指出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观察学生在训练活动中的表现、听取他们的互评和自我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普通话训练,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练习资源,如语音纠音软件、普通话电台等。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普通话发音,提高播音主持的基本功。
2. 培养学生准确、清晰、流畅的吐字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3. 通过生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音感知能力和语感,为播音主持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重点1. 生字的正确发音和吐字技巧。
2. 普通话语音规范和播音主持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难点1. 生字发音中的难点和易混淆点。
2. 在实际播音过程中如何运用正确的发音和吐字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生字表、绕口令、播音主持技巧等内容。
2. 教学工具:录音设备、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 以“播音主持的魅力”为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要介绍播音主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生字学习- 展示生字表,引导学生朗读并标注音标。
- 通过对比、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字的含义和用法。
3. 发音练习- 指导学生进行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练习。
- 重点讲解生字发音中的难点和易混淆点。
4. 绕口令练习- 教授学生绕口令的技巧,如咬字清晰、语速适中、气息稳定等。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发音和吐字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 复习上一节课的生字发音和绕口令练习。
2. 实际应用- 学生进行实际播音练习,如朗读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等。
- 教师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3. 互动环节-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播音主持场景。
-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注意发音、吐字和情感表达。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并进行自我检测。
2. 练习绕口令,提高发音和吐字能力。
3. 观看优秀播音主持节目,学习借鉴。
七、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播音主持打下坚实基础。
播音主持教案
主题:播音主持教案
目标:通过学习播音主持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演讲表达能力和主持能力。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和学生互相问好。
2. 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关于播音主持的任意问题。
二、讲解播音主持的基本要素(15分钟)
1. 解释播音主持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介绍播音主持的基本要素:语速、语调、发音、停顿、调节情绪、沟通技巧等。
3. 提供示范和示例进行说明,让学生对基本要素有具体的认识。
三、演练语速和语调(15分钟)
1. 分组进行语速和语调的练习:一组学生表演快速语速,另一组学生表演慢速语速,引导他们感受语速对表达的影响。
2. 随机选择学生进行语调练习,比如快乐、震惊、悲伤等情绪调调。
四、练习发音和停顿(15分钟)
1. 带领学生进行音标发音练习,特别关注常见音标的正确发音。
2. 分发一篇简短的文本,让学生朗读并注意适当的停顿,以提高表达的连贯性和清晰度。
五、提高情感表达和沟通技巧(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景,如新闻播报、访问嘉宾等,让他们进行实践演习。
2. 鼓励学生通过调整声音、姿势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掌握和嘉宾对话的问答技巧,如提问逻辑、倾听和追问。
六、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内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练习播音主持的技巧,如参与班级活动、主持学校活动等。
七、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录制一段1分钟的播音主持练习并提交。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习惯,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3. 增强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2. 气息控制及实践运用。
教学难点:1. 声母发音时的气流控制。
2. 声母发音时的口腔、舌头和唇部的协调配合。
教学内容:一、声母概述1. 普通话声母的分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根音、舌面音、舌尖前音。
2. 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二、声母发音训练1. 双唇音(b、p、m):双唇紧闭,气流从口腔破唇而出,用力均匀,声音清晰。
2. 唇齿音(f):上门牙轻触下嘴唇的边缘,气流从唇齿间摩擦而出,声音柔和。
3. 舌尖音(d、t、n、l):舌尖抵住上牙床,猛然离开,气流冲出,声音清脆。
4. 舌根音(g、k、h):舌根抵住软腭,猛然离开,气流冲出,声音浑厚。
5. 舌面音(j、q、x):舌尖下垂,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接触,气流从舌面冲出,声音明亮。
6. 舌尖前音(z、c、s):舌尖和上门齿背接触,气流从舌尖冲出,声音清亮。
三、气息控制及实践运用1. 气息控制的重要性。
2. 气息控制的方法: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肩式呼吸。
3. 气息控制实践:朗读、背诵、模拟播音。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声母发音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进行气息控制练习,教师点评。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普通话声母的分类。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详细讲解各个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2.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声母发音的特点。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声母发音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进行气息控制练习,教师点评。
四、总结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 强调声母发音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普通话声母的分类和发音方法的掌握程度。
一、教学课题:《播音主持基础训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播音主持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普通话发音、表达能力和即兴反应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授课类型: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五、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重点:普通话发音、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难点:即兴反应能力和情感表达。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
六、教学手段、教具:1. 教学手段:PPT演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2. 教具:录音机、音响设备、教材、练习册等。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播音主持的概念和作用。
(2)播放一段优秀的播音主持节目,引导学生思考播音主持的特点。
2. 普通话发音训练(1)教师讲解普通话发音的基本技巧,如声母、韵母、声调等。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发音,注意纠正错误。
3. 表达能力训练(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速、语调和情感表达。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主持节目。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指出优点和不足。
(2)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课时:1. 即兴反应能力训练(1)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即兴发言。
(2)学生分组进行辩论,提高反应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2. 情感表达训练(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注意声音、语调和情感投入。
(2)学生分组进行情感表达练习,模拟主持节目。
3. 总结与反思(1)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指出优点和不足。
(2)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播音主持的热爱。
八、板书和板画设计:1. 播音主持基本概念2. 普通话发音技巧3. 表达能力训练方法4. 即兴反应能力训练方法5. 情感表达训练方法九、课后分析及教学参考资料: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分析学生在发音、表达、反应和情感表达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播音语言训练授课班级: [班级名称]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授课时间: [具体日期] [时间]课时安排: [课时数]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普通话发音能力,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即兴反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广播播音素养,提升新闻播报水平。
教学重点:1. 普通话语音的标准发音。
2. 播音时的语气、语调、节奏的把握。
3. 新闻播报的格式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普通话语音的细微差别处理。
2. 新闻播报中的情感投入与新闻客观性的平衡。
---二、教学内容1. 普通话语音基础- 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练习。
- 音节、词语、句子的发音练习。
2. 播音技巧- 播音时的呼吸控制。
- 语气的运用与调节。
- 语调的起伏与节奏的把握。
3. 新闻播报- 新闻播报的基本格式。
- 新闻播报中的客观性与情感表达。
- 新闻播报的实战演练。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 简要介绍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通过播放一段优秀的播音作品,让学生感受播音的魅力。
(二)普通话语音基础训练(20分钟)- 教师示范普通话发音,学生跟读练习。
- 分组进行声母、韵母、声调的专项练习。
- 学生上台展示发音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三)播音技巧讲解与练习(20分钟)- 教师讲解播音时的呼吸控制、语气运用、语调起伏等技巧。
-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练习,教师指导纠正。
- 学生上台进行播音技巧展示,教师点评。
(四)新闻播报训练(25分钟)- 教师讲解新闻播报的基本格式和技巧。
- 学生分组进行新闻播报练习,教师指导。
- 学生上台进行新闻播报展示,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一)学生自评- 学生评价自己在普通话发音、播音技巧、新闻播报方面的进步。
(二)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播音主持培训教案教案标题:播音主持培训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播音主持培训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员将能够掌握基本的播音主持技巧,提高口才表达能力,并了解行业规范和要求。
教案将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方面的设计,以确保学员在培训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教学目标:1. 了解播音主持行业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2. 掌握基本的播音主持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节奏控制、情感表达等。
3. 提高学员的口才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4. 培养学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应变能力。
教学内容:1. 播音主持行业概述:介绍播音主持的定义、职责和行业前景。
2. 语音训练:包括语音发声、音调控制、咬字清晰等技巧的训练。
3. 节奏控制:教授如何掌握语速、停顿和语调的合理运用。
4. 情感表达:培养学员在播音主持中传递情感的能力,包括喜怒哀乐等。
5. 口才表达训练:通过口头演讲、即兴演讲等活动提高学员的口才表达能力。
6. 团队合作和应变能力培养: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和模拟情境练习,培养学员的团队合作和应变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员介绍播音主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示范演练法:教师进行示范演练,引导学员模仿并实践所学技巧。
3. 小组合作法:安排学员进行小组合作项目,以培养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真实情境,让学员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演练和表达。
5. 反馈指导:及时给予学员反馈和指导,帮助其改进和提高。
评估方式:1. 口头表达评估:通过口头演讲和即兴演讲等活动,评估学员的口才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 技能演示评估:要求学员进行播音主持的技能演示,评估其掌握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估:评估学员在小组合作项目中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4. 书面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评估学员对播音主持行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讲义和教材:提供播音主持基础知识和技巧的讲义和教材。
播音主持专业(普通话训练教案)一、专业性质在广播电视传播活动中,播音是重要的环节,它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简括为“传播前沿”“中介工序”“联系纽带”。
它是播音员的创造性劳动完成的。
广播电视播音是在话筒前进行的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简略而言,其创作特点有:有声性,播音以有声语言传播信息;再造性,播音虽有文字稿为依据,但必须进行再创作;社会性,播音必须以全社会为受众;规范性,播音的有声语言必须是标准纯正的普通话,给受众以明朗、深刻的美感享受。
二、主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播音发声●课程教学目标播音发声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必修课。
通过讲授及有针对性的训练,应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播音发声学的理论知识,逐渐掌握、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适应接下来语言表达基础学习的需要。
本课程分别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及共鸣控制、声音的弹性和情、声、气的结合等部分讲述发声的原理和艺术语言发声的要求及需要掌握的要领,并配有较充分的练习材料。
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发声的基本理论,运用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逐步改变、纠正不正确的、不科学的发声习惯,从而达到气息通畅,有一定控制能力,声音清晰、集中、圆润、明朗、朴实、大方,运用声音弹性的变化能够做到情、声、气结合以适应不同语言环境语言表达的需要。
●课程教学安排及方式播音发声课程注重实践。
本课程采用大课与小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比例1:2。
大课部分,课内学时为4学时。
教学安排如下表:内容讲课时数课内外学时比作业及批改要求第一单元播音发声概说0.25 1∶1 根据各单要求布置口头练习作业,并随堂进行口头考试,作为平时成绩第二单元呼吸控制 1 1∶1第三单元口腔控制 1 1∶1第四单元喉部控制0.25 1∶1第五单元共鸣控制 1 1∶1第六单元声音弹性0.25 1∶1第七单元情声气的结合0.25 1∶1第八单元综合练习1∶1★课程名称:普通话语音●课程教学目标普通话语音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学习的启蒙课,主要解决播音主持创作的“硬件”问题,将贯穿播音主持创作学习的全过程。
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系统地了解普通话语音体系,掌握普通话语音发音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能运用普通话语音发音技巧,改进不正确的语音和不好的语音习惯,从而达到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备的普通话语音水平。
●教学安排及方式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采用讲练加指导的授课方式,其中理论集中讲授为4课时,分组训练为28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1、理论讲授部分4学时课程主要内容课时数课内外学时比作业量及批改要求第一单元普通话语音概说0.5 1∶2 布置两次书面作业,全部批改。
①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基本概念;②能熟练地使用《汉语拼音方案》第二单元声母 1 1∶2第三单元韵母 1 1∶2第四单元声调0.5 1∶2第五单元普通话音节结构与声韵拼合关系0.25 1∶2第六单元语流音变0.75 1∶22、实践训练部分24学时训练内容时间安排课内外学时比作业量及批改要求第一单元普通话概念,语音基本概念,语音的物理、生理及心理基础。
1 1∶1每单元布置一次口头练习作业,全部检查。
要求:①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普通话语音发音的优点和缺点;②不断纠正不正确的发音第二单元辅音声母发音训练,零声母音节发音训练,声母辨读发音训练,声母歌,代表字类推表练习。
第三单元单元音韵母练习,复合元音韵母练习,鼻韵母练习,en和eng、in 和ing韵母代表字类推表练习第四单元阴平声训练,阳平声训练,声调综合训练,上声训练,去声训练2 1∶1第六单元轻声音节发音训练,儿化发音训练,上声变调发音训练,去声变调发音训练、“一”、“不”的变调发音训练,语气词“啊”的变读训练,词的轻重格发音训练 6 1∶1综合练习单音节字、双音节词语发音训练,诗词朗读训练,短文播读训练,绕口令★课程名称:播音创作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目标:播音创作基础理论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主干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主要讲授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播音创作的原则和方法、播音语言的表达与技巧、播音创作的规律,论述播音创作从理解、感受到表达的一般原理。
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播音创作的各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本课程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1)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作观,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并能够正确地把握创作主体与创作依据及受众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掌握播音语言创作能力,包括正确理解稿件的方法,迅速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播讲愿望的方法,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语言内容的技巧。
(3)提高学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重大事件发生现场或演播室及时进行报道和评述。
●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共40课时)教学内容(目录)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备注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播音定位第二节创作概说第三节理论视域第四节基础解析认识基本概念的发展历程。
把握创作要素的生成条件。
深入浅出,避免空泛枯燥。
第二章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第一节播音正确创作道路的定义第二节正确创作道路的重要性第三节正确创作道路的规定性第四节正确创作道路的实践性正确创作道路的规定性。
使学生重点掌握播音创作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的特性和播音言语“外化”过程的特点。
第三章播音语言的特点第一节播音语言的特点第二节“三性”、“三感”的关系以“庄重性”和“分寸感”为主线,强调六个特点的内在联系,构成有声语言表达的基本形态。
学生受流行观点的影响,容易片面、机械地理解本课内容。
要特别注意庄重和亲切、鼓动和分寸的内涵及其关系。
第四章创作前的准备(一)——备稿第一节备稿的重要意义第二节备稿的特点第三节备稿的要求第四节备稿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备稿的方法――“备稿六步”。
第五章创作前的准备(二)——即兴口语第一节口语表达的心理素质第二节口语表达的思维方式第三节即兴口语的表达方式第四节即兴口语对语境的把握即兴口语表达方式的特点。
即兴口语独特的表达过程。
第六章感受、态度、感情第一节感受第二节态度第三节感情第四节感受、态度、感情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感受、态度、感情”三者的关系,积极调动播音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
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方法。
第七章情景再现第一节情景再现的内涵第二节情景再现的过程情景再现要以播讲目的为中心,受播讲目的的引导和制约,不要为“情景再现”而“情景再现”。
调动各方面的积累,对情景加以丰富和补充,加深创作主体的体验。
第八章内在语第一节内在语概念及意义第二节内在语的作用第三节内在语分类第四节内在语的最优化揭示语句本质。
揭示语言链条。
播音创作主体灵活地运用内在语的方法。
第九章对象感第一节对象感的概念第二节如何获取对象感第三节播音员、主持人与对象的关系“对象感”概念的理解。
如何设想。
如何获取对象感。
播音员、主持人与对象的关系问题。
第十章停连第一节停连的概念第二节停连运用的基本原则第三节停连的分类第四节停连的处理方式停连的分类。
停连的运用方法。
第十一章重音第一节重音的概念第二节确定重音的原则第三节语句重音的一般位置第四节重音的表达方法第五节语句重音的主次把握确定语句重音的原则。
区分重音的不同类型。
重音的表达方法。
准确把握语句中主要重音、次要重音、非重音之间的关系。
第十二章语气第一节语气的概念第二节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第三节语气的声音形式明确播音语气的内涵和特点。
把握语气的个性特点。
语气的思想感情和声音形式之间的关系。
语势的驾驭。
具体的思想感情与声音形式的和谐统一。
声音形式中各要素的协调配合。
语流中语势的丰富变化。
第十三章节奏第一节节奏的概念第二节节奏的作用第三节节奏的类型第四节节奏的转换方法节奏的概念节奏的转换方式与技巧节奏的运用与控制节奏的作用及成因节奏的类型第十四章播音表达规律第一节思维反应律第二节词语感受律第三节对比推进律第四节情声和谐律第五节呼吸自如律第六节自我调检律准确理解播音表达规律的内涵。
自如地运用播音表达规律。
第十五章话筒前的创作状态(一)第一节话筒前状态的含义第二节话筒前的运动状态第三节话筒前状态的调整第四节良好话筒前状态的养成第五节话筒前注意的问题学会话筒前状态的把握与调整,养成良好的话筒前状态。
第六节在话筒前播出能够使自己的状态运用自如,符合整个栏目的要求,做到轻松自如。
第十六章话筒前的创作状态(二)第一节无稿播音的概念及表达特点第二节无稿播音话筒前不正确状态及调整第三节无稿播音正确的话筒前状态不正确的状态及调整。
正确的话筒前状态。
总结复习★课程名称:播音文体表达● 课程教学目标:新闻稿件播读是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基本功之一,是播音主持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将主要解决新闻的敏感性以及议政论政的能力,该课程主要讲述新闻的特点、新闻稿件的结构及其新闻播读的方法以及评论新闻。
●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共19课时)教学内容(目录)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备注第一章关于对新闻稿件的理解和表达第一节怎样理解新闻稿件第二节新闻稿件的有声表达新闻稿件的理解新闻语言的特点:简洁、明快第二章典型问题分析与训练第一节于客观中显示出导向第二节态度感情的分寸控制第三节导语的处理第四节主体内部的层次和主次第五节数字的色彩第六节具体情节的处理第七节长句子的处理第八节专业技术性稿件处理第九节提速的技巧第十节一组新闻的内部配合第十一节综合练习1,利用内在语来控制语气2,联系背景材料来理解分析,避免态度的过和欠3,播报速度的把握第三章不同播报样式训练第一节宣读式第二节播报式第三节谈话式第四节综合练习了解不同新闻的不同播报方式第四章新闻综合评述掌握新闻的价值性,以及新闻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以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综合练习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