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胸壁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53.37 KB
- 文档页数:3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常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一、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优势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利用胸骨旁乳晕下方的切口进入颈部进行手术。
相比于传统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有以下优势:1. 创伤小:手术切口隐藏在乳晕下方,术后疤痕几乎不可见,美观效果好。
2. 出血少:手术过程中对颈部的牵拉和刺激相对较小,出血量也相应减少。
3. 恢复快: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速度快,术后并发症少。
4. 视野清晰:腔镜手术器械可以穿过小孔进入颈部,使得手术操作更为精细,对手术部位的观察和处理更为清晰。
二、常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的局限性传统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虽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 创伤大:传统手术需要在颈部留下较长的切口,术后疤痕明显,对外观影响较大。
3. 恢复慢: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疼痛明显,恢复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康复。
4. 并发症多:术后容易出现声音嘶哑、颈部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困扰。
三、临床应用效果分析1. 临床资料我们选取了100例需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其中50例使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另外50例使用常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甲状腺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相似。
2. 手术效果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术后住院时间短。
而在术后疤痕美观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组也明显优于常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组。
3. 随访观察随访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组的甲状腺功能恢复更快更好,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常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甲状腺疾病是甲状腺组织发生疾病的总称,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等多种疾病。
甲状腺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手术切除异常的甲状腺组织,减轻症状和恢复甲状腺功能。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具有更小的创伤、更快的康复、更美观的术后效果等优点。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常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
一、方法1.1 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00例,其中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组50例,常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组50例。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美容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专业医生的随访调查,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进行评估。
二、结果2.1 患者基本情况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情况比较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手术时间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常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组(P<0.05)。
2.3 出血量2.4 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2.5 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并均为轻微的术后不适。
2.6 术后美容效果2.7 随访调查三、讨论经上述结果可知,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美容效果等方面均优于常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
而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组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组。
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目的研究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62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行开放性甲状腺手术,观察组患者行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生理参数、术后V AS疼痛、NSS美容满意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0.5±11.8)min]、术中出血量[(41.2±16.5)ml]、术后引流时间[(1.5±0.4)d]、术后引流量[(71.8±10.9)ml]及住院时间[(5.1±0.6)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4.9±10.3)min、(73.6±11.8)ml、(2.8±0.9)d、(103.9±11.5)ml及(8.3±1.7)d(t=8.6735,8.8930,7.2699,11.2797,9.7506;P<0.01)。
术后6、12、24 h观察组患者V AS疼痛评分分别为(4.13±0.95)、(3.27±0.71)、(5.29±0.8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8±0.73)、(4.61±0.85)、(3.73±0.94)分(t=5.3443,6.7365,4.9294;P<0.01);术后1、3个月观察组患者切口瘢痕NSS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37±1.15)、(7.21±1.3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6±1.03)、(3.85±1.70)分(t=15.1832,8.5193;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对照组为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93,P>0.05)。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常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和常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疾病中有不同特点和效果。
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术后疤痕小等优点;而常规颈部入路手术则传统且对颈部组织造成较大伤害。
临床应用效果比较显示,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对患者更为友好。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疾病中的优势将会更为凸显,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该研究不仅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更合适的手术方式,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甲状腺手术、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比较研究、并发症、术后恢复、优势、未来发展、应用前景、甲状腺疾病治疗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甲状腺疾病是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结构性异常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一直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传统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传统方法之一,但这种手术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手术切口较大、创伤明显、恢复周期长等。
人们开始探索更为微创的手术方法,其中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逐渐受到关注。
为了进一步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常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将对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和常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通过对临床数据和病例的深度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
本研究旨在为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证据和指导,促进临床实践的进步和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结果和生活质量。
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对应用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其中顺利完成腔镜下甲状腺手术28例,术中有2例中转开放手术。
手术时间为90~18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为20~70 ml,平均(35±8.5)ml,术后无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呼吸困难、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住院5~7 d,平均6 d。
结论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可行的手术方法。
具有美容效果较理想、颈部无瘢痕的优点。
标签: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有研究表明经乳晕径路行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无明显瘢痕,且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可满足患者对美容及疗效的双向需求。
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共完成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30例,取得疗效及美容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0~50岁,中位年龄35岁。
术后病理报告:结节性甲状腺肿23例,甲状腺腺瘤2例,原发性甲亢5例。
1.2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者站在患者两腿之间。
亚甲蓝标出三个操作孔的位置及胸壁皮下造空间区域,用0.1%肾上腺素5~10滴加入生理盐水250 ml,在该区域皮下注射,以预防创面的渗血。
镜孔选择在两乳中间,操作孔在左、右乳晕边缘。
切开镜孔皮肤1.5 cm,用皮下扩张器在胸壁深筋膜层建立隧道,显露一定空间后,置入镜鞘注入CO2气体,腔镜下置入操作鞘和辅助鞘。
用超声刀沿筋膜下及颈阔肌下间隙分离,上至甲状腺上缘,外至胸锁乳突肌内缘。
切开颈白线,牵开颈前肌群,在甲状腺真假被膜之间分离解剖甲状腺,显露出甲状腺腺体。
如腺体不易显露,在颈外角针带线穿过皮肤缝合提吊颈前肌群以便手术操作。
切除标本装入袋内自镜孔取出,仔细止血后缝合甲状腺腺体、颈前肌群和颈白线,置多孔细乳胶管引流并给予固定。
经胸前壁乳晕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目的:探讨经胸前壁乳晕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需手术治疗的10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内镜组和传统组,观察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6h疼痛评分等指标。
结果:内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和术后6h疼痛评分均小于传统组,而手术持续时间长于传统组,统计学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经胸前壁乳晕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创伤小,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标签:甲状腺切除术;经胸前壁乳晕入路;内镜技术甲状腺疾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尤其是甲状腺肿瘤,多需要手术切除甲状腺病变,但是因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女性对美的追求以及手术低创伤性的要求,内镜甲状腺手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997年Hüscher等首次报道了内镜甲状腺手术,各种手术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技术的研究逐渐展开,为甲状腺患者的治疗带来很好的机遇,也取得了很好的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我们将经胸前壁乳晕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方法应用在5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中,并与同期实施传统手术的患者进行疗效、并发症等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经胸前壁乳晕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以不同大小的颈前肿物来诊,其中男15例,女85例,年龄32~56岁,平均(44.35±9.55)岁。
术后病理切片诊断为甲状腺腺瘤48例,甲状腺囊肿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4例,甲状腺腺瘤囊性变6例。
行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46例,单侧甲状腺大部切除28例,单纯肿瘤或囊肿切除26例。
本组研究病例选择标准:甲状腺结节直径小于6cm;甲状腺肿大Ⅱ度以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无甲状腺炎,无颈部放疗或手术史;心、肝、肾功能无严重受损的。
按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和传统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经乳晕胸前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16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2004年5月~2006年10月,采用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病变16例。
结果:腔镜下成功完成15例,中转传统手术1例;手术时间90~230分钟,平均150分钟;出血量10~150ml,平均30ml;术后住院3~8天,平均4.5天;术后无神经或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
15例随访3~31个月,无局部复发,美容效果良好。
结论:腔镜下切除甲状腺良性病变安全可行,美容效果良好。
关键词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资料与方法2004年5月~2006年10月甲状腺良性病变16例,女15例,男1例;年龄18~36岁,平均24岁。
右甲状腺腺瘤8例,左甲状腺腺瘤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腺瘤囊性病变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2例。
术前超声检查示肿瘤直径平均≤50mm,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甲状腺<II度肿大,术中常规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良性病变。
方法:气管插管全麻。
仰卧位、颈部垫高20°,头后仰。
患者两腿分开,术者站在患者两腿之间。
生理盐水500ml加入肾上腺素1ml,在前胸颈前预选空间做皮下注射。
双乳头正中做10mm的皮下切口深至筋膜层,用无损伤分离棒分离,皮下置入10mm trocar和30°腔镜,腔内形成6~7mmHg CO2气体压力。
周围荷包缝合后收紧。
左侧乳晕3点做10mm弧形切口,置入10mm trocar和超声刀。
右乳晕9点做5mm弧形切口,置入5mm trocar和5mm直径抓钳,在腔镜直视下用超声刀分离胸前颈前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切开颈白线。
根据肿瘤大小选择切断或不切断颈前肌肉。
于病变侧用超声刀切开甲状腺被膜,显露甲状腺和瘤体,单纯肿瘤用超声刀沿其边缘凝固切除,如为囊性病变且肿瘤较大,可先抽液减压后再行超声刀切除。
甲亢患者先用超声刀切断甲状腺峡部,离断悬韧带。
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3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行腔镜全乳晕入路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行经双侧乳晕三孔法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23例,建立操作空间,注入CO2(压力5~8mmHg),用超声刀切割、分离甲状腺组织和血管;术中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甲状旁腺。
结果:23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甲状腺囊肿切除术5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例,术后1例迟发出血再次腔镜下止血成功,1例胸部少量皮下积液,经引流治愈。
术后随访效果满意。
结论: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乳晕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具有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美容效果,此技术应用于临床后就一直备受关注,但由于设备及技术条件的限制,至今尚未广泛开展。
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开展经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23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23例,均为女性,年龄19~57岁。
甲状腺囊肿5例,甲状腺腺瘤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例,肿块直径1.0~5.0cm,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中伴囊性变病例。
术前检查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好,甲状腺功能、声带均正常,术前均行彩超、CT检查明确肿块的大小及位置。
术前无肝、肾、心、肺严重合并症,患者均无甲状腺手术史,术前常规体位训练。
手术方法及特殊手术器械:30°腔镜,5mm超声刀头,专用皮下穿刺棒,皮下注射针,加长型trocar,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
取仰卧位,生理盐水500ml加入肾上腺素1ml配成“膨胀液”,在右乳晕“3”点位置用“膨胀液”注射一个皮丘,然后作一长1cm的弧形切口,深度达深筋膜层,用50ml的注射器将250~300ml“膨胀液”用专用注水针由小切口向上拟皮下分离的皮下注射,用无损伤皮下分离棒从小切口进入皮下层,多次穿刺胸前壁皮下预分离范围,穿刺后用纱布条从体外从小切口挤出“膨胀液”,由切口置入10mm特殊套管(加长型)及30°腔镜,注入CO2气体(压力6mmHg),后在右乳晕“9”点,左乳晕“12点”位置沿乳晕缘各取0.5cm切口,于乳腺前皮下置入(加长型)套管,直视下用超声刀分离颈阔肌的深面分离棒穿刺分离后剩余的组织,向上分离达甲状软骨,两侧分离到胸锁乳突肌外侧,完成皮下手术操作空间的建立。
完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95例临床研究摘要】甲状腺疾病是一类以女性患者多见的疾病,我院处于云贵高原地区,甲状腺疾病—尤其甲状腺肿更为多发。
1997年?Huscher完成首例腔镜甲状腺腺叶手术,美容效果尤为突出。
自始这项新的微创手术方式开始备受关注。
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云南大理大学附属医院共开展完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9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腔镜;甲状腺手术;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95例,男2例,女93例;年龄2O~55岁,平均33.7岁。
术前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45例;甲状腺腺瘤21例;实性肿物6例;囊性肿物3例;囊实相间性肿物7例;甲亢8例,均为II度肿大;甲状腺癌5例,术后病检均为乳头状癌。
患者均无颈胸部手术史。
1.2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平卧位,颈肩部稍垫高,两腿分开成“大”字形,手术者站于患者两腿之间。
术前标记好肿块及术口位置。
先于右乳晕内侧做一长约1. 2 cm 横行切口,深达皮下深筋膜层下,经此向颈胸部皮下注入“膨胀液”(生理盐水500ml+肾上腺素1mg配成),用无损失穿刺棒多次穿刺颈胸部皮下,在浅、深筋膜之间予以分离后,将直径10mmTrocar置入,注入二氧化碳,维持空间压力6mmHg,置入10mm30°腔镜,直视下于左右乳晕上缘各置一5mm Trocar,分别为主辅操作孔。
用超声刀继续分离颈胸部皮下,向上达甲状软骨,向两侧达胸锁乳突肌外侧,完成手术操作空间,分离过程中无需凝断颈前浅静脉。
用超声刀纵行切开颈白线,7号丝线皮外悬吊提拉颈前浅肌群,剪开甲状腺外科被膜,显露甲状腺及峡部,上提峡部腺体,分离其与气管粘连,近中部切断。
再游离甲状腺患侧叶,顺次显露甲状腺下动脉、中静脉,并用超声刀凝断甲状腺患侧叶各级血管,由下向外上凝断切除患侧腺体。
操作时注意避免损伤相应神经及甲状旁腺。
将切除的腺体组织置入袋内取出,如有需要同法切除对侧甲状腺组织。
《全腔镜下乳晕入路甲状腺全切术对甲状旁腺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篇一一、引言甲状腺全切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尤其在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癌的病例中,这种手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全腔镜下乳晕入路甲状腺全切术(TEL-TNM)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然而,关于该手术方式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尚缺乏系统性的临床研究。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临床研究,深入探讨TEL-TNM手术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了近五年内在我院接受TEL-TNM手术的患者的临床数据。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前、术后的甲状旁腺功能检测,包括血钙、血磷、PTH(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的检测。
此外,我们还收集了患者的手术过程记录、病理报告等相关信息。
三、结果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统计,我们发现:1. TEL-TNM手术后的甲状旁腺功能变化在TEL-TNM手术后,部分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其中,术后血钙水平出现短暂下降,而血磷和PTH水平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
然而,这些变化在术后数周内基本恢复正常。
2. 甲状旁腺功能变化与手术方式的关系通过对比不同手术方式(如全腔镜下乳晕入路、传统开放手术等)的甲状旁腺功能变化情况,我们发现TEL-TNM手术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干扰较小。
这可能与全腔镜手术的微创特性有关,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对甲状旁腺的损伤。
3. 甲状旁腺功能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虽然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这些改变并未对患者的预后产生明显影响。
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TEL-TNM手术对甲状旁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且可恢复的。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尽量减少对甲状旁腺的损伤,以降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变化程度。
此外,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常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甲状腺疾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良性疾病和甲状腺恶性肿瘤等。
甲状腺手术是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手术方法的选择对于患者的术后效果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常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手术技术水平、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字数:215】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常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手术方式时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手术技术特点、并发症比较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分析,评估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甲状腺疾病中的实际效果和安全性,为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比较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客观的数据支持,推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并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选择,从而提高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1.3 意义甚至我们的死亡率。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甲状腺疾病中的效果和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比较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和常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恢复时间。
2. 正文2.1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技术特点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方法,相比传统的颈部入路甲状腺手术具有一些显著的技术特点。
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可以避开颈部大血管和神经,降低手术风险。
由于手术入路在乳房下方,术区较清晰,能够更好地保护周围组织结构,减少术中出血和损伤的可能性。
腔镜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医生可以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准确定位和精准操作,避免对周围重要结构的误伤。
《全腔镜下乳晕入路甲状腺全切术对甲状旁腺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全腔镜下乳晕入路甲状腺全切术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手术及术后随访,分析了手术前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并评估了手术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全腔镜下乳晕入路甲状腺全切术在有效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同时,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较小。
一、引言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及手术治疗等。
其中,全腔镜下乳晕入路甲状腺全切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该手术方法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临床研究。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了一定数量的甲状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腔镜下乳晕入路甲状腺全切术。
2. 手术方法采用全腔镜下乳晕入路进行甲状腺全切术,记录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情况。
3. 检测指标术前及术后定期检测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包括甲状旁腺素(PTH)、血钙等指标。
4. 数据分析对术前及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手术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三、结果1. 手术情况全腔镜下乳晕入路甲状腺全切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较快,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 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变化术前及术后定期检测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发现术后PTH 水平略有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血钙水平未出现明显波动。
3. 手术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评估根据术前及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评估手术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较小。
术后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长期影响。
四、讨论全腔镜下乳晕入路甲状腺全切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本研究发现,该手术方法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这可能与手术过程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措施有关,如精确的手术操作、充分的血供保护等。
然而,仍需注意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监测与评估,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研究甲状腺良性肿瘤经乳晕入路行腔镜下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良性肿瘤经乳晕入路行腔镜下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月到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22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按照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选择,分为腔镜组61例与开放组61例。
腔镜组实施经乳晕入路行腔镜下手术切除治疗,开放组实施传统的颈部切口肿瘤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发生几率。
结果: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放组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开放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发生率为4.92%,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3%,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甲状腺良性肿瘤经乳晕入路行腔镜下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突出,建议广泛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良性肿瘤;经乳晕入路;腔镜下手术切除【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078-02【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yroid benign tumor by areola approach improperness microscopicall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urgical resection. Selec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6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122 patients with thyroid benign tumors,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s, divided into group of 61 cases with open cavity mirror group 61 cases. Group to implement the areola approach improperness of cavity mirrors the microscopic surgery treatment, open group to implement the traditional neck incision tumor resection,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ntraoperative blood volum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risk. Results The bleeding amount of cavity mirror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ere lower than the open group of patients, differences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ope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 rate was 4.92%,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1.63%, cavity mirror group data compar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yroid benign tumor by areola approach improperness microscopicall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urgical resection is outstanding, suggest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Keywords】Thyroid benign tumor; The areola approach; Under the cavity mirrors surgical resection甲状腺良性肿瘤是外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女性年轻患者数量相对较多,及时切除能够预防肿瘤发生病变,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