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 格式:pdf
- 大小:183.82 KB
- 文档页数:2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要点及心得分析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腹腔镜或颈部腔镜,辅以特殊的仪器,切除甲状腺。
术后对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以下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护理的要点及心得分析。
要点:1. 术后观察:术后患者应该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状况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2. 切口护理:术后的切口应保持清洁,按医嘱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
3. 导尿护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留置导尿管,护理人员应确保导尿管通畅,观察尿液量和性状,防止尿潴留。
4. 咳嗽护理:术后患者要避免剧烈咳嗽,因为咳嗽可能会引起手术创口裂开,护士应鼓励患者咳嗽时用纸巾等适当方式遮住口鼻。
5. 气管插管护理:部分患者术后可能会留置气管插管,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插管通畅情况,保持呼吸道畅通。
6. 饮食护理:术后患者应给予半流质饮食,避免高渗食物和过硬食物,防止切口裂开或伤口感染。
7. 活动护理:术后患者应早期进行肢体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改变体位,防止压疮等并发症。
8. 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症状,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和安慰,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心得分析: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法,但术后护理同样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心得。
对患者的观察要紧密。
术后患者身体状况不稳定,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切口护理要规范。
切口是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与患者的沟通非常重要。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症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手术过程和恢复情况,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团队合作是关键。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需要多个专业团队的配合,护理人员应与其他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后观察、切口护理、导尿护理、咳嗽护理、气管插管护理、饮食护理、活动护理和心理护理等。
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配合发表时间:2020-11-09T03:13:56.129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17期作者:张晓霞[导读] 对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要点进行详细探究。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贵州六盘水 553000)【摘要】目的:对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要点进行详细探究。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2月本院接受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在手术过程加强巡回护士配合和器械护士配合,对患者本次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8例患者均在全麻状态下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术后2~3d拔管,患者均在术后7~8d出院。
结论:对于接受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操作中,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做好手术护理配合,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胸乳入路;腔镜【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7-0182-02在对甲状腺外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传统的甲状腺手术治疗方案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术后患者颈部残留瘢痕,对患者外貌美观性的影响比较大。
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指的是将胸壁乳晕作为入路,通过协调应用超声刀以及腔镜器械,可远距离切除患者病变甲状腺组织,不仅安全性高,而且手术切口微小。
但是,由于腔镜器械复杂,因此在手术操作中,应加强手术协调配合。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2月本院接受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要点进行详细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2月本院接受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年龄在21岁~54岁之间,平均(36.3±6.2)岁;患者病程在3d~5年之间;疾病类型:甲状腺癌、乳头状囊性腺瘤、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各1例,2例单纯性良性腺瘤患者、3例滤泡状瘤患者。
甲状腺良性疾病经胸乳入路腔镜切除术的围术期优质护理路平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 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性疾病经胸乳入路腔镜切除术的围术期优质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7-06—2019-04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的104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2例。
观察组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
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相关疾病知晓率和各项遵医行为。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为(1 78±0 26)分,低于对照组的(2 02±0 47)分,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各有1例(1 92%)患者于术后第2天出现声音嘶哑,未予特殊处理,分别于术后第3天、4天逐渐恢复正常。
2组均未发生甲状旁腺损伤、继发出血、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气)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相关疾病知晓率及各项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对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相关疾病知晓率及各项遵医行为,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及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 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甲状腺腺瘤;围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77-8991(2020)03-0093-02 甲状腺良性肿瘤中多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由于有癌变和引起甲亢的可能,故应早期手术切除[1]。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学追求的不断提升,腔镜设备和技术可使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切口实现微小化、隐蔽性,进一步满足患者对手术切口美观的需求,实现治疗与美容兼顾的目的[2]。
其中经胸乳入路是目前公认的、首选的、最多采用的颈外途径入路[3]。
选取2017-06—2019-04间在我院接受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的104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围术期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要点及心得分析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适用于甲状腺肿瘤、结节性甲状腺肿、良性甲状腺肿等疾病的治疗。
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的护理,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恢复过程。
本文将介绍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要点及心得分析。
1. 术前准备在进行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手术风险评估等。
术前护理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包括禁食禁水、皮肤消毒、穿手术服、翻患者体位、固定患者位置等。
2. 术后恢复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需要进入术后恢复室接受监护和护理。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处理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3. 伤口护理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的手术伤口需要进行专业的护理,包括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消毒伤口等。
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正确清洁伤口,避免感染和结痂。
4. 饮食护理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嘱进行饮食护理,一般需要低嘌呤、低盐、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尤其要忌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烟酒等,避免影响伤口愈合和术后恢复。
5. 情绪护理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耐心安慰、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6. 术后康复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包括呼吸锻炼、肢体功能锻炼、早期康复活动等。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二、心得分析作为医务人员,在护理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时,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细致的护理态度。
以下是我在护理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1. 重视术前准备在护理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时,需要充分重视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术前评估、术前护理、患者心理护理等。
只有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术后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配合目的:总结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方法:对78例甲状腺疾病病人行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同时加强护理配合。
结果:2例病人中转改行开放手术,1例术后发生颈部皮下气肿,其余均顺利手术。
结论:加强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标签: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疾病;护理配合传统经颈部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由于在颈部留下瘢痕影响美观,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作为一种具有美容效果在颈部不留疤痕,越来越受患者青睐,该途径手术具有美容、手术安全等优点[1]。
但是甲状腺周围没有自然腔隙,血供丰富,毗邻气管、食管、神经和血管。
解剖结构精细,操作复杂,难度较高,是目前正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一种全新的甲状腺手术方式[2]。
我院于2009年10月~2014年6月共完成92例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4例女,4例男。
年龄17~49岁,(30.9±9.8)岁。
病灶直径1.2~4.7cm,平均3.2 cm。
均为单侧,左侧32例,右侧46例。
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病例选择标准:触诊肿块直径<5 cm,质地较软,彩超检查肿瘤边界清楚,临床上为良性肿瘤可能性大。
1.2 手术方法双侧颈丛阻滞或全身麻醉。
患者取“人”字位,仰卧,头部正中、肩部略垫高。
术者位于患者两腿之间,可坐位或立位,一助医师坐于患者右侧扶镜头,二助医师可选择坐于患者身体两侧。
在胸骨前两乳晕连线中点旁2cm 作10 mm 纵切口,达深筋膜浅层,用特制针在拟作Trocar 隧道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溶液50 ~100 ml(0.9 % 氯化钠溶液500 ml +肾上腺素1 mg),分离棒潜行分离胸前皮下间隙,放置10 mm Trocar 。
注入CO2 气体,维持压力为6mm Hg,置入30°腔镜。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要点及心得分析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对于患有甲状腺疾病不适合传统手术的患者来说,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较为安全和有效的选择。
在术后护理中,我们护士要做好以下几个要点:1. 术后疼痛管理:术后患者常常出现咽喉疼痛和颈部不适,我们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并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如对布洛沙芬或阿片类药物。
2. 观察伤口情况:术后的患者应保持颈部伸直,避免屈曲颈部,我们要定期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或出血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3. 管理引流管:术后常常会留置引流管,引流出的液体需要进行定期观察,记录引流量、颜色和性状并报告医生,同时注意引流管的通畅。
4. 监测生命体征: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非常重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等,特别是术后数小时内,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水平和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5. 术后饮食护理:术后的患者需要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鼓励多喝水,以促进排尿,并保持水分平衡。
针对以上的护理要点,根据我的经验和心得,我可以分享一些心得分析:术后疼痛管理非常重要。
甲状腺手术后,患者常有咽喉疼痛和颈部不适,合理的止痛药物给予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术后伤口护理和引流管管理要细致入微。
我们需要定期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或出血,如果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和医生沟通。
同样,引流管的通畅对于术后恢复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堵塞。
监测生命体征的重要性不能忽视。
甲状腺手术后,患者往往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出血、窒息等,通过及时监测生命体征,能够及早发现并处理这些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痛苦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术后饮食护理和提供心理支持同样重要。
术后的患者需要有合理的饮食,保持营养均衡,这对于身体的恢复非常关键。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如情绪的宣泄、及时回答患者的疑虑和问题,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手术后的生活。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后疼痛管理、伤口护理和引流管管理、监测生命体征以及提供饮食护理和心理支持。
胸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标签:甲状腺切除术;腔镜;手术配合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发展,腔镜手术已不再局限于腹腔、胸腔这样真实空隙间的手术,而是可以在组织间“制造间隙”进行手术[1]。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术式, 手术切口选择在胸部乳沟及乳晕上缘处, 远离颈部暴露部位, 位置隐蔽, 切口较小, 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本院自2005年7月开始将腔镜技术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现将24例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中,男2例,女22例;年龄20~62岁,平均41岁。
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原发甲亢2 例, 甲状腺腺瘤16例。
分别行腔镜下甲状腺病灶局部切除、甲状腺单叶全切或次全切及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1.2 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
采用胸部入路,建立手术空间后,打开颈白线分离病灶侧带状肌与甲状腺之间的疏松间隙,用超声刀和尖嘴分离钳离断甲状腺中静脉、甲状腺下动脉,显露喉返神经。
离甲状腺上级,分离甲状腺上血管,将甲状腺腺叶充分游离。
峡部用超声刀离断,取出标本[2]。
2 手术配合2.1 术前准备2.1.1 患者准备由于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患者对手术方法、手术疗效缺乏了解,存有疑虑,尤其是女性患者,担心手术采用乳晕入路会损伤乳房而留下疤痕或影响乳房以后的美观。
针对这些疑虑术前1d须到病房查阅病历,了解病情及各项化验结果,询问术前的准备情况。
访视患者时应向其介绍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特点、手术过程及该手术的先进性和安全性,同时介绍手术室的一般情况,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以减轻其心理负担,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2.1.2 器械准备电子腔镜1套, 超声刀,镜头防雾油,腔镜操作器械,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肾上腺素1mg+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硅胶管,中转器械包。
术中使用的不能高温灭菌的精密器械采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或2% 戊二醛浸泡灭菌,术前1d常规检查各种仪器设备性能,以确保性能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