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指腕关节扭伤80例
- 格式:pdf
- 大小:138.62 KB
- 文档页数:1
针灸联合冷热疗法对运动损伤的疗效分析作者:高秀云来源:《医学信息》2017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冷热疗法对运动损伤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运动损伤患者150例,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患者给予冷疗法及针灸疗法,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中后期患者给予热疗法及针灸疗法。
结果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期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均痊愈,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中后期患者经3~5个疗程治疗后均痊愈,疗效满意。
结论针灸联合冷热疗法治疗运动损伤,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均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针灸疗法;冷热疗法;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是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对抗强烈的足球、篮球、田径等项目中,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大多是各个大关节和肌肉群,例如:腕、肘、腰、肩、膝、踝、大腿等关节以及附近的肌肉。
我院运用针灸疗法及冷热疗法对150例运动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方法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运动损伤患者150例,其中男98例,女152例。
年龄16~47岁。
其中肩部损伤22例,腕部损伤16例,肘部损伤11例,腰扭伤19例,股四头肌损伤14例,股后肌群损伤13例,膝部损伤24例,踝关节扭伤31例。
给予患者针灸疗法及冷热疗法。
其中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24~48 h以内)患者给予冷疗法联合针灸疗法,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中后期(48 h以后)患者给予热疗法联合针灸疗法。
1.2方法1.2.1针灸疗法运动损伤患者大多数是软组织损伤,在中医学上一般称伤筋症,是淤症的一种,包括由于患者的筋脉扭挫、经筋受损、脉络受阻等原因而引发的气滞血淤,从而导致其气血运行不畅,致使患者发生局部肿胀,气血淤滞,引发疼痛,并出现肌肉关节活动不利等症状,通过针灸疗法,可以及时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机体的修复,且无任何副作用。
取穴方法:①肩部损伤:归手三阳、足三阳明经,取穴肩前、肩后、肩贞、曲池塘,特定穴取穴外关、支正;②腕部损伤:归手阳明经,取穴阳池、阳溪、大陵、支沟,特定穴取穴外关、内关;③肘部损伤:归手阳明经,取穴手三里、尺泽、天井、小海线,特定穴取穴曲尺、阿是穴;④腰扭伤:归足太阳经、督脉,取穴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委中、昆仑、腰阳关命门、大椎、承扶、足运感,特定穴取委中、后溪;⑤股四头肌损伤:归足阳明经,取穴髀关、梁丘、足三里、伏兔、阳陵泉,特定穴取曲池;⑥股后肌群损伤:归足太阳膀胱经,取穴承扶、殷门、昆仑、风市,特定穴取合谷、阿是穴;⑦膝部损伤:归足阳明经、足三阴经,取穴膝眼、阳陵泉、阴陵泉、伏兔、血海线,特定穴取阿是穴、尺泽;⑧踝关节扭伤:归足三阴经、足厥阴经,取穴悬钟、丘虚、昆仑、申脉、解溪、三阴交、太溪,特定穴取阿是穴、足三里。
中医临床・133・Health For Everyone 《人人健康》2016年22期笔者在临床上以“上病下取”为指导思想针刺该穴治疗腕部软组织损伤2例,疗效突出,现介绍如下:1 腕关节急性扭伤王某,男,38岁,个体,主诉:右手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一天。
现病史:昨日因篮球比赛不慎摔伤右手腕关节,疼痛且能忍受,未予以重视,也未作任何处理。
次日,腕关节无法自由活动,疼痛明显。
就诊时右手腕关节活动受限,压痛明显无肿胀,纳可、眠安,二便调,舌淡白,脉弦细。
诊断:腕关节急性扭伤。
治以活血通络为主,遂予以针刺,按常规取穴,以阿是穴为主,配以阳池穴、支沟穴、阳陵泉等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针后改善不明显。
在患者右侧公孙穴附近按压出现明显酸胀感,边按压边嘱其活动腕关节,患者立觉疼痛减半,遂在该穴针刺,并予以强刺激,间歇留针30分钟,留针过程中要求患者缓慢活动患侧腕关节,针后患者随即能活动腕关节,且疼痛消失。
嘱患者注意腕部保健,勿参加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随访3个月,未复发。
2 腕关节陈旧性损伤孙某某,女,21岁,学生,主诉:右手腕关节活动受限2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2007年因骑自行车摔倒,导致右手腕关节损伤,局部肿胀,疼痛明显,自行做一般常规处理,现右手无法持续性抓握、平举重物,腕关节背伸下压时,腕部桡侧端有明显痛感,纳可,眠安,二便正常,舌淡白,脉细。
诊断:腕关节陈旧性损伤,遂予以针刺,按常规取穴,选局部阿是穴为主,配以曲池、大陵、阳陵泉等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针后改善不明显。
在患者右侧公孙穴附近按压出现明显的酸胀感,按压该穴,边按压边嘱其腕部背伸活动关节,患者当下告知,疼痛感减轻若失,立即予以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治疗一次后诸症消失,平举、抓握如常,随访1年,未复发。
体会:腕关节扭伤是临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从人体解剖学而言,腕部的结构复杂,加之腕关节可作掌屈、背伸、尺偏、桡偏和环转等活动,活动方向多、范围较大,且活动频繁,故易发生扭伤;一旦损伤还易累及关节囊、韧带以及周围的肌腱。
针刺后溪、人中穴治疗颈、腰急性扭伤120例
余宗南
【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
【年(卷),期】1996(17)1
【摘要】针刺后溪、人中穴治疗颈、腰急性扭伤120例余宗南颈部与腰部,由
于生理上的特点,发生扭伤的机会甚多。
其共同症候特点是:疼痛,功能活动受限。
10余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后溪,人中穴,配合患者自身导引活动治疗二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0例,男...
【总页数】1页(P51-51)
【关键词】扭伤;颈损伤;腰损伤;针刺疗法;后溪穴;人中穴
【作者】余宗南
【作者单位】厦门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2
【相关文献】
1.针刺人中穴、“报伤点”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体会 [J], 贺海平
2.针刺人中穴与针刺委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分析 [J], 黄丹奇; 赵文海; 闻辉
3.针刺人中穴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观察 [J], 张伟冬; 许翰勋; 赵文
海
4.针刺后溪、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30例 [J], 黎逢金
5.针刺人中穴联合筋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1例 [J], 田雅云; 冯楠楠; 杨佳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D e c .2023,V o l .31N o .24关性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11):992-998.[16]卢晓燕,郑志文,周静仪,等.芳香化浊液对流感病毒F M 1株体外抑制作用实验研究[J ].新中医,2012,44(10):123-125.[17]彭绍忠,李耿,秦臻,等.广藿香不同提取部位体内抗流感病毒作用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2578-2579.[18]石书江,秦臻,孔松芝,等.苍术抗流感病毒有效成分的筛选[J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3):565-566.[19]丁伟,赵昉,许秀妮,等.冰香散挥发油对甲Ⅰ型流感病毒体外作用研究[J ].中药材,2012,35(8):1298-1300.[20]路金陇.中药小叶丁香的研究价值与意义[J /C D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3):35,46.[21]郑志学.古为今用马王堆汉墓中香囊[J ].家庭用药,2003,43(1):56.[22]张薇,卢芳国,潘双银,等.鱼腥草中挥发油的提取分析及其抗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2):312-316.[23]霍志鹏,刘元雪,郝磊,等.藿香正气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在应用的研究进展[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3):405-410.[24]陈春宇,董汉玉,纪瑞锋,等.基于中医药理论的芳香类中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 O V I D -19)的作用探讨[J ].中草药,2020,51(11):3051-3061.[25]黄威,饶艳玲,孙勤国,等.基于数据挖掘探讨340例新冠肺炎的中医用药规律[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26(12):881-888,894.[26]任伟钰,苏敬,刘永琦,等.全国各省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 O V I D -19)的诊疗方案分析[J ].中草药,2020,51(5):1139-1146.[27]崔晋伟,张晓梅,杨华升,等.姜良铎从急性虚损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探讨[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10-14.[28]张望.中药熏香疗法在防治疫病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2):6-10.[29]刘龙,岳小强,王丽娜,等.辟秽防感香囊预防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其免疫调节机制[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0):949-954.[30]李飞泽,吕华,张峻.苍芷佩兰熏蒸剂对病室空气消毒的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9):73.[31]王旭东,谢飞,高益明.辟秽香囊抗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927-929.[32]陈华,沈微,陈健,等.香佩疗法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6):1196-1198.[33]李瑞红,蒋雪松.艾条熏蒸空气消毒预防流感的临床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606-1607.[34]张建晓,苏云,刘江浩,等.中医适宜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应用与思考[J ].中国民间疗法,2020,28(9):3-6.(收稿日期:2022-07-28)[编辑:郝利珍]:张建平,E -m a i l :l w g s z j p@163.c o m 第一作者:王丹凤,E -m a i l :1174500994@q q.c o m 浮针疗法在骨科疾病中的运用,彭斯慧,张建平(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广东广州510140)ʌ摘要ɔ 浮针是一种现代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于骨科疾病的治疗,尤其对骨科疾病引起的痛症,即时疗效及远期疗效均较好㊂该文主要总结浮针疗法在脊柱疾病㊁关节疾病㊁骨病㊁筋伤疾病㊁骨科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情况,既为骨科疾病治疗提供更广阔的临床思路,也为其在骨科疾病特别是痛症中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㊂ʌ关键词ɔ 骨科疾病;痛症;浮针;脊柱疾病;关节疾病;骨病;筋伤疾病;骨科术后康复中图分类号:R 246.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2436 骨科疾病是临床高发疾病之一,常并发抑郁㊁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1-2]㊂因此,寻求一种有效㊁持久㊁安全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㊂针灸是一种广泛开展于骨科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确切,但传统针灸对施术者的穴位定位㊁操作手法㊁辨证论治能力等均有严格要求,而这些因素直接关32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2月第31卷第24期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D e c.2023,V o l.31N o.24系针刺的治疗效果,因此很多医者特别是初学者难以在施针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㊂浮针作为一种现代针灸疗法,是20世纪90年代符仲华教授在传统针灸基础上发明的一种新型针灸方法,该法通过在皮下使用针具进行大面积扫散,达到舒筋活络的效果,可促进身体功能恢复[3]㊂浮针适用于气滞血瘀㊁筋脉不疏导致的颈肩腰腿疼痛㊂随着针具的改进㊁操作方法的完善㊁适应证的拓展,浮针已成为临床医师治疗多种疾病的常用方法[4-5]㊂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与疾病的学科㊂软组织(肌肉㊁韧带㊁肌腱等)损伤是骨科疾病的主要病因,疼痛与功能障碍是骨科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㊂浮针医学认为,除神经元病变㊁外科感染性疾病或外伤所致疼痛外,其余疼痛均由患肌引发[3]㊂浮针疗法以患肌为靶,在患肌上进行针刺操作,进针点多选择腕踝关节以上肌肉的位置,通过特有的操作手法(扫散㊁远程轰炸和再灌注)改善损伤组织的血液循环,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㊂尽管浮针疗法选穴没有特定的穴位或经络,但通过在痛处附近的疏松结缔组织进行大面积扫散,能促进机体自我修复,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这可能是浮针治疗痛症的作用机制㊂浮针具有易学易懂㊁操作简便㊁即刻取效等特点,适用于绝大部分骨科疾病的治疗㊂笔者通过分析文献研究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浮针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思路㊂1脊柱疾病脊柱疾病多由慢性损伤引起,脊柱周围附着有丰富的韧带和肌肉,这些韧带和肌肉与椎骨共同维持着脊柱的运动和稳定㊂研究认为,肌肉是脊柱稳定的外在因素,浮针特有的扫散和再灌注操作可改善脊柱周围肌肉的血液循环,与传统针刺相比更具优势㊂治疗脊柱疾病时,浮针进针点多位于竖脊肌㊁斜方肌㊁背阔肌㊁腰方肌㊁胸大肌等气血充盈㊁肌纤维丰厚的位置,针尖指向脊柱方向㊂郑泉国等[6]观察浮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长期的疗效,浮针组隔日治疗1次,针灸组每日治疗1次,10d为1个疗程㊂治疗3个疗程后,浮针组总有效率为81.3%,针灸组总有效率为50.1%,浮针组短期疗效高于针灸组;随访1年后,浮针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16.7%㊁5.6%,而针灸组分别为18.8%㊁0;两组患者长期疗效均较差,可能与患者日常养护不当有较大关系,说明在治疗的同时需注重健康宣教以提高疗效[6]㊂陈锐鸿等[7]研究浮针与传统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所有患者均口服活血止痛胶囊,在此基础上,浮针组与常规针灸组使用对应疗法每日治疗1次,治疗两周,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疼痛程度㊁功能障碍程度㊁神经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浮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灸组㊂综上,浮针疗法治疗脊柱疾病疗效确切,配合功能锻炼与日常养护能取得更好的疗效㊂2关节疾病关节的正常运动建立在骨骼和韧带维持静力平衡㊁肌肉起动力平衡的基础上㊂关节疾病多因关节退行性变㊁筋伤等引起疼痛㊁活动受限,包括肩袖损伤㊁肩周炎㊁膝骨关节炎等㊂浮针疗法无须在关节处进针,既可避免再次刺激疼痛关节,减轻患者痛苦,又能在再灌注时进行关节的适当运动,改善关节功能㊂治疗关节疾病时,浮针疗法常以腕踝关节以上㊁肩膝关节周围患肌肌腹作为进针点,配合关节的运动行再灌注操作,疗效优于普通针灸疗法㊂有学者认为,膝骨关节炎与肌力减弱互为因果,膝关节周围肌肉功能下降导致膝关节稳定性降低㊁应力改变,加重膝关节磨损,而膝关节本身的退化㊁磨损㊁疼痛又可抑制神经㊁肌肉运动,造成肌力下降,浮针疗法以患肌为切入点,通过手法操作减轻患肌的缺血㊁缺氧状态,直至消除患肌,因此能快速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8]㊂李康等[9]运用浮针结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膝骨关节炎,浮针组以膝关节周围患肌为进针靶点,结合再灌注活动治疗,针灸组以局部经穴㊁阿是穴为进针点,配合生物灯照射治疗;结果显示,浮针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针灸组的80.0%,治疗后1个月随访,浮针组总有效率为76.7%,高于针灸组的46.7%㊂范曼琪等[10]详细描述浮针治疗肩周炎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手法,分析其作用机制,认为扫散㊁留管等操作可改善患肌的缺血㊁缺氧㊁高代谢状态,还能通过生物电的传达产生反压电效应,恢复分子㊁细胞的生理作用,从而实现机体自愈㊂3骨病骨病不仅会产生局部病损与功能障碍,还可能影响整体的形态与功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㊂浮针医学认为,由骨病引起的痛症,不应只42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2月第31卷第24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D e c .2023,V o l .31N o .24关注骨性变化或神经病变,更要关注肌肉,因为肌肉的血液环境不良往往会引起营养物质不足及血液指标异常,使疼痛缓解变慢[3]㊂浮针的扫散㊁再灌注㊁留管等操作均能改善血液循环㊂严定丰等[11]观察激痛点浮针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的临床疗效,医者用指腹按压寻找患者病痛点,范围较大时选择疼痛范围的中央为进针点,每日治疗1次,3d 后改为隔日治疗1次,治疗9次后,总有效率为96%,患者疼痛及活动障碍均有明显改善㊂曾馥馥等[12]回顾性分析浮针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44例的疗效,寻找患肌髂腰肌㊁腰大肌,选取合适体位后在患肌周围5~10c m 内进针,通过主动及抗阻运动进行再灌注,以促进周围组织细胞的修复,达到改变病理结构的目的,结果显示,临床治愈率为22.7%,有效率为70.5%㊂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肋骨骨折患者采用浮针扫散及留管治疗亦能快速缓解疼痛,治疗时选取痛处周围5c m 左右进针,进行大面积扫散,一般每周治疗2次,治疗2~3次即可奏效㊂可见,浮针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治疗因缺血引起的骨病效果较好㊂4 筋伤疾病筋伤是骨伤科的常见疾病,骨骼与筋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均可造成筋伤㊂筋伤的治疗需注重气血调理,筋骨并重,这与浮针理论中强调肌肉在痛症中的重要性及治疗中注重改善血液循环㊁以患肌为靶目标等观点高度一致,因此浮针在肱骨外上髁炎㊁腱鞘炎㊁肌肉劳损㊁关节扭伤等筋伤类疾病中应用广泛,且疗效确切㊂卫其华等[13]将92例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基础治疗方案均为口服甲钴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浮针治疗,在患侧上臂㊁前臂寻找肌筋膜触发点,进针后进行扫散配合再灌注,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16次,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3.91%㊂张杨等[14]比较浮针与局部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浮针组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局部封闭组的87.50%,浮针组复发率为3.12%,低于局部封闭组的15.63%㊂施娟娟等[15]应用浮针治疗38例Ⅰ㊁Ⅱ度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进针点为双侧中府㊁气户,配穴为患侧上肢触及的患肌肌腹,多位于侠白㊁孔最㊁温溜㊁郄门附近,2d 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视病情轻重治疗1~3个疗程,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7.4%,治疗后随访2个月无复发㊂赵苗等[16]将100例腰肌劳损患者分为浮针组与电针组,每组50例,电针组每日治疗1次,浮针组隔日治疗1次,结果显示,浮针组总有效率为88%,高于电针组的70%,且腰椎关节活动度㊁腰痛程度均有改善,说明浮针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较好㊂王玲姝等[17]应用浮针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治疗1周后发现浮针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 A S )评分㊁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A O F A S )评分均较传统针灸组改善显著,可见浮针对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疼痛及功能恢复均有显著效果㊂笔者临床观察发现,对于胸腹软组织挫伤及运动肌肉损伤患者,浮针疗法的即刻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口服止痛药㊁外敷药及传统针刺治疗,且该法操作简便㊁进针少,患者基本无痛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㊂综上,浮针疗法治疗筋伤类疾病效果显著,在施针的同时配合适当运动是治疗筋伤类疾病的重要环节㊂5 骨科术后康复手术是部分骨科疾病快速康复的手段之一,术后配合浮针疗法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加速其康复㊂尤佑安等[18]选取3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在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腰背部疼痛(术后3d 仍有腰背部疼痛且V A S 评分ȡ3分)患者,在患者的腰背部寻找2~3个肌筋膜触发点,并在肌筋膜触发点附近5~6c m 处进针,常规手法操作,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2~3次,结果显示,显效16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达90%㊂殷保仓等[19]应用浮针疗法治疗颈椎术后出现颈背部疼痛㊁僵硬㊁酸胀㊁困乏㊁肌肉痉挛及颈部活动受限等轴性症状的患者,结果发现,患者颈部浅筋膜松解后,疼痛㊁僵硬等自主感受及颈部功能明显改善㊂综上,浮针疗法对缓解骨科术后疼痛㊁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㊂6 小结浮针在皮下进针㊁扫散,与中医皮部理论相契合㊂中医认为,十二皮部既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㊂浮针在皮肤特定部位及与皮肤紧密相关的组织结构上进行刺激,加之留针时间较长,足以振奋皮部经气,从而推动气血运行,调和阴阳㊂浮针以痛处附近为进针点,这与针灸的近治原理及 以痛为腧 理论是相符的[3]㊂浮针疗法着眼于疾病的病因㊁病理,以患肌为靶目标,在治疗中可52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2月第31卷第24期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D e c.2023,V o l.31N o.24进一步明确诊断和作出鉴别诊断,这是浮针有别于针刺疗法的特点㊂骨科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和功能受限㊂符仲华教授认为,几乎所有的疼痛都是由患肌引发,所以临床医师治疗骨科疾病引起的痛症时并非单纯寻找痛点,而是要结合患者提供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查找相关患肌,并行针对性治疗,才能取效[3]㊂浮针疗法的金标准是即刻取效,且近期及远期疗效肯定,一周治疗1~2次即可产生显著的疗效,既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可减少患者的时间成本㊂基于以上几点,患者接受浮针疗法治疗的依从性较高,该法可广泛应用于骨科疾病的治疗㊂目前,浮针疗法治疗骨科疾病缺乏高质量㊁大样本㊁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研究方法设计过于简单,且缺少盲法设计,缺乏客观㊁系统的疗效评价方法㊂临床研究者应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进行更规范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为浮针治疗骨科疾病提供更多的理论和临床依据,同时为浮针适应证的研究奠定更夯实的基础㊂参考文献[1]刘彬,赵睿,韩康,等.浮针疗法联合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5):544-549.[2]诸葛京乐,沈进稳.肩袖疾病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20,32(4):35-37.[3]符仲华.浮针医学纲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4]郑涵,张建明,吴辛甜,等. 通脱法 理论指导浮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21,41(12): 1313-1316.[5]李虎,孙健,白田雨,等.孙健应用浮针治疗肩周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2020,52(15):139-141.[6]郑泉国,王海,朱银维,等.浮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长期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2): 202-206.[7]陈锐鸿,葛鸿庆,陈文治,等.浮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 37(3):448-452.[8]李虎,白田雨,孙健,等.浮针从患肌论治膝骨关节炎思路探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28(1):78-81. [9]李康,陆瑾,田亚丽,等.浮针结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3): 315-319.[10]范曼琪,孙健,许能贵,等.浮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思维及作用机制[J].世界中医药,2021,16(5):835-839. [11]严定丰,李卫林,郭太品.激痛点浮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50例[J].中国针灸,2018,38(5): 539-540.[12]曾馥馥,王文涛,孙健,等.回顾性分析浮针治疗股骨头坏死44例[J].中国针灸,2017,37(7):722-724. [13]卫其华,许淑颖,王伟伟,等.浮针结合甲钴胺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1): 40-42.[14]张杨,张建洛.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2例[J].现代中医药,2022,42(2):135-138.[15]施娟娟,陆瑾,范刚启,等.浮针治疗Ⅰ㊁Ⅱ度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38例[J].中国针灸,2022,42(4):419-420.[16]赵苗,潘锐焕,刘灵杰,等.浮针治疗腰肌劳损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5):863-865.[17]王玲姝,李静,顾雪彤,等.浮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20,40(5):678-681. [18]尤佑安,王志刚,毛田,等.浮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30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1,29(9):74-76,80. [19]殷保仓,王婷婷,张悦,等.浮针疗法对颈椎术后轴性症状治疗的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24):4258-4260.(收稿日期:2022-07-17)[编辑:郝利珍](上接第94页)[13]许宏亮,李彦川,张雅琴,等.天花粉主要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5):120-123. [14]赵玉民,冯叶雯,张黎.理冲汤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8):228-232.[15]李冬华,张武芳,刘新敏,等.扶正祛瘀中药 理冲汤 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8):1653-1656.[16]李冬华,刘宇,王文娜.基于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研究理冲汤对子宫肌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 2022,17(12):1692-1696.(收稿日期:2022-09-16)[编辑:白晓晖]62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2月第31卷第24期。
40个腰扭伤治疗法 !接近史上最全急性腰扭伤在生活中很容易会出现,也会给相当痛苦,现介绍临床速效经验。
希望会给广大朋友带来实效。
单纯急性腰扭伤有(1)疼痛:通常伤后立即出现下腰部疼痛,但有时损伤当时疼痛不明显,过几小时或第二天晨起后感到明显疼痛。
疼痛呈持续性、刀割样或撕裂样,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但不消除。
咳嗽、大声说话、腹部用力时均可使疼痛加重。
患者多能指出较为明确的疼痛部位。
局部压痛范围开始较大,以后逐渐局限。
患者多用双手撑腰,借以防止因活动而发生更剧烈的疼痛。
(2)腰部僵硬,活动受限:受损肌肉由于疼痛及其他各种病理因素而反射性引起痉挛,造成腰部僵硬,脊柱代偿性侧弯(一般多向患侧倾斜)。
脊柱的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一切活动均因疼痛加重而受限。
处于痉挛状态的肌肉可使疼痛加重,再度使肌肉痉挛,形成恶性循环。
(3)放射性和牵扯性神经痛:有近半数急性腰扭伤患者有放射性或牵扯性神经痛,其疼痛多在臀部、大腿后部、大腿根部前内侧等处。
直腿抬高试验有时可为阳性,但足背伸加强试验阴性,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
此外,需拍X线片除外骨质性疾病。
1治疗:水沟穴(人中穴):患者自然坐位,医者准备好针具,消毒速刺入准确穴位,实施捻转泻法,同时嘱患者自然适度活动腰部。
同时患者腰部会有猛地轻松感,片刻症状消失。
2急性腰扭伤在1----3天内,针刺“人中穴”有特效!3天以上,效果较差!几年前,我回老家,遇一老乡坐在路边痛苦呻吟。
问其故?答说:“因撑船闪了腰,船弃河边,想去医院医治,又无法走动!”恰好我带有针灸针和消毒酒精【这是我经常必备的医具】,就对他说,无妨,10分钟内可以无事!老乡不太相信,同行的人员也半信半疑!我立即取针消毒,用小毫针针刺“人中穴”,捻转数次,留针不动,并把他扶起,叫他缓慢前后左右活动腰部,再捻转数次。
他说:“真神,真的不痛了!”同行的人员也感到神奇,前后不到十分钟!我对他说,现在不要撑船了,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才能去撑船。
电针加远红外治疗仪治疗踝关节扭伤30例踝关节扭伤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病症。
踝关节是负重和行走的主要关节,如活动不当,运动过量,很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
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行走活动痛加剧为主,配合远红外照射治疗踝关节扭伤3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16岁,病程最长20天,最短7天。
外踝扭伤27例,内踝扭伤3例。
患者均都以X线检查无骨折现象。
患者都具有红肿痛,行走困难,扭伤时间在7-20天以内,属于急症踝关节扭伤病例。
2 治疗方法2.1 电针以局部取穴为主,外踝扭伤取:昆仑、绝骨、申脉、丘虚。
内踝扭伤取:太溪、商丘、照海、三阴交。
远取阳陵泉、足三里穴。
2.2 操作:采用26-28号,1.0-2.0寸毫针常规消毒后,分别刺入所取的穴位(因局部充血肿胀,针不宜深刺),辩证施以中强度手法,得气后取4个主穴得针柄接BT701-1B型电麻仪,疏密波,通电刺激20min-30min,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
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3-5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2.3 远红外照射,采用小型台式远红外治疗仪,对准电针部位照射20min-30min,温度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而定(治疗时间同电针相同)。
3 治疗结果痊愈26例(肿胀消炎,活动行走自如,功能障碍消失)占86.7%,显效4例(肿胀消失,活动有时隐痛,功能障碍消失)占13.3%,26例中1个疗程治愈者19例,2个疗程治愈者7例。
无效0例(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者)。
4 典型病例陈XX,男,30岁,干部,初诊于2006年5月16日。
患者主诉:1周前因打篮球右侧外踝关节扭伤:X线检查无骨折现象。
经服镇痛,消炎药物治疗,不见明显好转前来我科治疗。
检:患者右踝红肿明显,按时痛难忍,行走时需用别人帮忙,诊为右踝关节急性扭伤。
采用以上方法治疗一个疗程后,肿痛消失,活动自如,可以自己行走,有时活动时右隐痛感,后又续治疗第二疗程,肿痛完全消失,活动行走自如,无任何功能障碍而痊愈。
针刺阳池穴治疗腕关节疼痛14例
陈登旗
【期刊名称】《福建中医药》
【年(卷),期】2005(036)005
【摘 要】笔者自2002年3月~2004年10月,针刺阳池穴治疗腕关节疼痛14例,
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52-52)
【作 者】陈登旗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浙江,绍兴,313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2461.1
【相关文献】
1.苍龟探穴法针刺治疗中风后腕关节痉挛1例 [J], 蒋花;王顺;侯权峰
2.针刺三阳穴治疗腕关节扭伤疗效观察 [J], 王浩然;王长月;梁世雄;贾红玲
3.针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腰背伸肌群肌力、炎症指标、
疼痛调节因子的影响 [J], 程鹏;张继玉
4.针刺三阳穴结合抗痉挛牵张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腕关节痉挛40例疗效观察
[J], 赵力生;王建文;杨江霞
5.针刺居髎穴治疗腕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朱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运动疗法取穴原则浅析及运用举验发表时间:2016-06-01T16:20:37.20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作者:黄金玉[导读] 活动幅度、范围由小渐大,该法取穴少,见效快,很多急性疼痛性疾病甚至可起到立竿见影之效,值得推广应用。
黄金玉(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针灸科 663000)【摘要】针刺运动疗法包括针刺和运动两个治疗因素,即在针刺的同时或在针刺之后或在针刺之前运动患部。
笔者自2003 年运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疼痛性疾病,针刺运动疗法采用远部取穴,必要时配合局部取穴,该法见效快,疗效肯定,现将其取穴原则及运用举验报道如下:【关键词】针刺运动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取穴原则【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211-01取穴原则:1. 经络辩证取穴法:将疼痛部位按经络辩证,如颈部疼痛属少阳经病变,可取少阳经之外关穴,右病取左,左病取右,针刺得气后边提插捻转行针边嘱患者左右旋转颈部,疼痛即可减轻或消失,行针后疼痛消失者即可出针,疼痛减轻或疼痛缓解不明显者可配合局部取穴,留针20 分钟后先取局部针灸针,再在外关边行针边嘱患者运动颈部;如项部疼痛属太阳经病变,可取太阳经之后溪穴,针刺得气后边提插捻转边嘱患者前屈、后伸项部,疼痛即可减轻或消失,必要时可配合局部取穴。
案1.:刘某,女,42 岁,干部,晨起突感颈部牵扯左肩疼痛,左右旋转不能,既往有颈椎病史,经外用云南白药膏、口服双氯芬酸钠不缓解,遂来诊。
查体:颈椎活动度,前屈5 度,后伸5 度,左右旋转5 度,左侧胸锁乳突肌紧张,完骨、肩井穴压痛(+),余(-)。
诊断颈椎病,经络辩证属少阳经病变,予针右侧外关穴,针刺得气后边行针边嘱患者左右旋转颈部,行针1 分钟,患者即感疼痛消失,活动自如,出针而愈。
案2. 李某,男,28 岁,农民,因车祸跌伤右肩关节疼痛,上举受限,至当地人民医院行X 线检查无脱位骨折,经外用云南白药气雾剂不缓解,一周后仍感上举不能,遂来诊,查体:右肩关节活动受限,上举、水平外展时上臂外侧中线疼痛剧烈,经络辩证属少阳经病变,取左侧外关,针刺得气后边捻转行针边嘱患者上举、外展上臂,行针2 分钟,患者即感疼痛疼痛明显减轻,再在局部针刺取穴肩髃、臂臑、肩前、肩贞穴,留针20 分钟出针,针刺两次而愈。
针刺治疗腕管综合征50例封一平;石雷【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腕管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接受针刺治疗、肌注VitB12治疗,对2组患者给予疗效评价.结果:针刺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优于肌注VitB12疗法.结论:针刺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17)006【总页数】2页(P670-671)【关键词】针刺疗法;腕管综合征【作者】封一平;石雷【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1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被卡压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其病因较多,大多由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1],临床较为常见。
笔者自2008年以来利用针刺疗法治疗腕管综合征25例,同时与临床常用的肌注VitB12疗法进行比较,发现针刺治疗本病具有明显优势,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腕管综合征患者符合诊断标准,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科门诊的腕管综合征患者50例,年龄22岁~67岁,平均41岁;病程0.5年至2年;其中女性27例,男性23例;由慢性劳损引起本病者25例,腕管内腱鞘囊肿引起者9例,既往腕部扭伤引起者7例,既往腕部骨折引起者5例,外伤后瘢痕形成所致者4例。
5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筋伤学》[2]确定诊断。
临床表现主要为正中神经在腕横韧带以下被卡压,患手桡掌侧3个半手指感觉异常,麻木或刺痛,夜间加剧,有时疼醒,温度增高时疼痛明显,活动或甩手后可减轻。
患手握力减弱,握物或端物时偶有失手的情况。
寒冷季节患者可有发冷、发绀,手指活动不便,拇指外展肌力差。
305
现代康复1999年第3卷第3期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指腕关节扭伤80例
卢汉中张连记
(山东省定陶县人民医院
定陶
274100)
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所以我们采用正弦调制超声 中频电同步叠加疗法,将二种能量同时作用于人体,两种物理因子相辅相成,使治疗作用加强。
其镇痛作用优于超声或调制中频电的任何一种,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显著优于超声或调制中频电疗。
而且声头移动时,又形成了一种局部按摩作用,患者感到舒适。
对于较大面积的病变,随着超声声头的移动,调制中频电的作用范围也随之扩大,使整个受伤部位及周边均受到治疗。
临床实践证明:该疗法有明显的镇痛消肿和
恢复关节活动度的作用,即时镇痛作用非常突出,缩短了治疗时间和次数,提高了疗效,并且无痛苦、无副作用,广泛适用于肌肉及运动系统的损伤性疾病。
参考文献
1杨万同,廖维靖.物理治疗研究国外动态简介.中华理疗杂志,1997,20(1):50
2周万松,肖红雨.超声治疗的国内进展.中华理疗杂志,1996,19(1):47
(收稿日期:1998-11-03)(高弘编辑)
表180例治疗结果部位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腕关节1815210掌指关节2018111指间关节4238210合计8071531指腕关节扭伤是骨伤科常见病。
笔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该病80例,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0例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1岁,平均25.4岁;病程最短0.5d,最长28d;部位:腕关节18例,掌指关节20例,指间关节42例。
80例患者均有明显扭伤史,局部瘀肿、病痛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X 线片排除骨折、脱位。
2
治疗方法
2.1针刺疗法
取穴:上下对应点(如腕关节扭伤取踝
关节对应点)、三阴交。
均取患侧穴位。
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上下对应点呈向心性方向斜刺0.5~1寸,三阴交穴快速直刺1~2寸,进针得气后均用捻转提插泻法,留针30min 。
2.2运动疗法
针刺得气后,在留针期间使患者主动
或被动地运动指腕关节,作屈伸动作,以患部不痛为度。
运动能使针刺部位产生针感,即运动针感。
1次/d,3次为1疗程,最多2个疗程。
80例中除4例肿胀较剧,应用中药外敷消肿外,均未使用其它方法治疗。
3
疗效分析3.1疗效标准
痊愈:肿痛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显效:肿痛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肿痛减轻,功能部分恢复;无效:肿痛及功能均无明显改变。
3.2治疗结果
见表1。
总有效率达98.75%,其中针
刺1~2次痊愈者为41例,3~4次痊愈者为22例。
4讨论
指腕关节扭伤属中医 瘀症 范畴,系外力和局部活动不协调等因素引起,致筋脉、关节受损、气血壅滞,运行受阻, 不通则痛 。
根据祖国医学 病在上而下取之 的原则,取上下对应点、三阴交治疗指腕关节扭伤。
取上下对应点,因其针刺部位和病变部位形态相似,功能相似,寓于 远道按部位取穴 之意[1]。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 脾主四肢 ,消肿止痛奇效,具有行气活血作用。
两穴相伍更使患处经络舒通,气血畅通, 通则不痛 。
远道取穴由于远离患位,避免了直接针刺病人的疼痛区,并且不防碍患部活动,所以又为配合运动疗法奠定了基础。
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叫做针刺运动疗法。
针刺 得气 使指腕关节疼痛锐减,运动自如,而运动使针刺部位产生针感,这样远近结合,上下呼应,有利经络气血的疏通, 通则不痛 。
故出现患部越运动,针感越强,疼痛越减轻的现象。
其实,针刺运动疗法和药物疗法一样,为了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因素:一保证刺激的 剂量 ,二维持一定的有效刺激时间[2]。
进针后的刺激量以获得 得气 效应为度,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运动使针刺部位持续产生针感并逐步增强,保证了相应的有效刺激量;而运动针感的持续产生又避免了静
留针过程中患者酸、麻、胀、重等得气感的减退或消失,维持着针刺有效刺激时间。
这两个重要因素的产生都离不开运动针感,可见运动针感的产生标志着针刺手法的成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连记.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痛120例.中医外治杂志,1996,5(3):16
2张连记.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跟骨刺56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7,17(12):731
(收稿日期:1998-11-24)(王新阳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