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4
安全教育课《扭伤了怎么办》教案安全教育课《扭伤了怎么办》教案澄迈县文儒中心幼儿园大二班李小妹活动目标:1、了解扭伤脚后正确的处理方法。
2、仔细观察看图片,能在图片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活动准备:1、制作3种标志,分别表示3种处理方法:用手揉、冷敷、热敷。
2、娃娃、毛巾每人一份。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1、故事导入活动,向幼儿提出问题。
旁白:浩浩在家里玩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脚扭了,这可怎么办呢?妞妞说:快,用手揉一揉,揉揉就好了!兵兵说:不对,不能用手揉,要用冰毛巾敷。
乐乐说:什么啊,明明是用热毛巾敷。
教师:他们的意见都不一样,到底谁说的对呢?老师这里有三个标志,你同意哪一种方法就站到哪一个标志的后面。
请你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
2、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了解脚扭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
教师:(1) 脚扭伤了以后到底应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先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 现在看过书了,有小朋友要改变自己的选择吗?3、集体看挂图,了解扭伤后的处理方法。
(1) 教师:记住哦,扭伤后用手揉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因为揉搓会使受伤部位的伤加重的。
正确的做法是立刻停止活动,躺下,把脚垫高,把毛巾浸过冷水后,冷敷受伤的部位,这样可以减轻扭伤处的肿胀,有止痛的效果。
受伤一天后,再把热毛巾敷在受伤处,这样做可以帮助受伤的地方很快好起来。
(2)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说扭伤后的处理,一边用准备好的毛巾做相应的动作,进行练习。
4、玩扮演游戏,小心扭伤后的急救方法。
教师:娃娃家的宝宝扭伤脚了,小朋友们,请你帮助宝宝治疗一下扭伤的脚吧。
扭伤的预防与处理
教学目标:
1、在平时要注意预防骨折的发生。
2、一旦骨折了,也不要紧张,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肯定会恢复健康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骨折么?以前骨折过么?
二、安全知识窗
骨折的预防:
1、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肌体各部分的机能调整到最适宜的状态,提高肌肉、韧带的弹性和柔韧性。
2、加强场地检查。
3、注意穿宽松、便于活动的衣服。
4、加强保护措施
5、平时专心走路。
三、安全小贴士
骨折的紧急处理:
1、不要走动或做其他活动,在没弄清情况和采取相应措施前,他人不要急于搬动病人。
2、发生开放性骨折或出血时,应马上进行止血、消毒。
3、做好上述工作之后,即可小心地将病人送往医院。
四、考考你
五、活动角
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模拟演练对骨折同学的紧急救助。
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与预防措施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踝关节及其辅助结构,初步掌握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方法。
(二)技能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学生的小组讨论总结出预防踝关节扭伤的技术动作。
(三)情感目标:通过情境导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踝关节扭伤的预防措施。
难点: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说明(一)情景导入法: 找同学到前边来模拟踝关节扭伤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直观演示法: 通过导入的情景向学生演示踝关节扭伤应急处理方法。
(三)讲解与图片示范法:通过PPT的图片展示,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踝关节扭伤的表现形式、原因及预防措施。
(四)提问法:通过提问,让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五)练习法:通过原地集体练习,使学生掌握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的锻炼方法。
教具:课件、翻页笔、水盆、毛巾、绷带、皮筋、座椅2把。
一、什么是踝关节扭伤二、应急处理措施:“米”字原则三、预防措施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8分钟)1、课堂常规:师生问好,检查人数。
2、情景导入:3位同学进行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情景插入。
3、现场处理:教师给扭伤同学进行扭伤的应急处理。
(二)基本部分(27分钟)1、根据刚刚的情景导入本堂课课题,结合PPT的动态图展示,给同学们讲解什么是踝关节扭伤,通过师生互动引出踝关节扭伤的表现形式。
再给同学们讲解踝关节扭伤之后的应急处理措施,最后总结为“米”字原则,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表现形式:(1)受伤时有撕裂感或听到响声(2)关节肿胀、疼痛(3)活动受限(4)皮下瘀血(5)严重可见关节畸形“米”字原则:(1)休息(Rest):让同学搀扶着就近坐好或躺下不要乱动,以免造成二次伤害或让更多关节周围的毛细血管破裂,使肿胀加剧,不利于后期的康复治疗。
(2)冷敷(lce):冰敷或冷敷,应敷在软组织损仿较明显处(即肿痛显著处),每次可以敷10分钟~15分钟,每2小时~3小时可以重复一次。
脚踝扭伤救急术——有趣的脚急救教案。
我们需要了解脚踝扭伤的情况,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
脚踝扭伤是指踝关节受到外力扭曲的情况,这会造成韧带和肌肉的拉伤或撕裂。
通常,脚踝扭伤会导致疼痛、肿胀和局部出现淤血。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脚踝扭伤的急救方法。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知识点:1、立即停止运动:如果你感到脚踝扭伤,立即停止任何体育运动。
这可避免进一步伤害。
2、立即冰敷:通过冰敷可以减轻脚踝区域的疼痛和肿胀。
将1-2杯冰块放入塑料袋中,裹上毛巾,然后将其放在扭伤部位。
每次持续冰敷10至20分钟。
在 1 至 2 小时内,每小时冰敷一次。
3、避免负重:在初始几个小时内避免在脚踝受伤区域上负重。
使用拐杖或者助行器可以帮助你减轻一些负载。
4、用压缩绷带缠绕:在冰敷的时候,应该使用一个压缩绷带缠绕受伤区域。
这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
5、抬高脚:在冰敷并且使用压缩绷带缠绕的同时,需要抬高扭伤的脚。
这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
将脚枕起,可以放在垫子或凳子上。
以上是基本的急救措施,但是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脚踝扭伤。
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有趣的方法:1、将手掌上的硬币放在脚底:这是一个极具有趣的方法,可以帮助缓解脚底的疼痛。
在你脚底的疼痛部位放下硬币,然后用脚尖滚动硬币来按摩疼痛区域。
2、限制肿胀:使用黄瓜片和茶袋来消除肿胀。
把茶包放在开水中浸泡,然后挤干,放在脚踝周围的肿胀部位上。
将黄瓜切片,然后贴在脚踝周围,这可以帮助减轻肿胀。
3、远离菠萝:吃菠萝是好的,但是在扭伤后,要谨慎吃菠萝。
菠萝中含有一种叫做溶菌酶的物质,这会导致炎症反应,从而使肿胀更加严重。
4、再次尝试行走:在进行了适当的冰敷、压缩和抬高之后,你可以尝试行走。
在行走的时候,要尝试不用脚在地上产生负载,可以使用拐杖来支撑身体重量。
对于脚踝扭伤的急救方法,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来缓解疼痛和肿胀。
通过使用这些有趣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
第1篇一、活动目标1. 了解扭伤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2. 学习扭伤后的简单处理方法。
3.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掌握扭伤的预防措施和简单处理方法。
2. 活动难点: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活动准备1. 教学课件或图片:展示扭伤的场景、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 模拟场景:设置一个模拟扭伤的场景,让幼儿进行体验。
3. 教学工具:急救包、冰块、绷带等。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扭伤的情况呢?扭伤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适呢?2. 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二)认识扭伤1. 教师展示课件或图片,介绍扭伤的原因和症状。
2. 幼儿观察图片,了解扭伤的情况。
(三)预防扭伤1. 教师讲解预防扭伤的方法,如:a. 注意穿着合适的鞋子,避免穿着过于宽松或过紧的鞋子;b. 锻炼时,要充分热身,避免突然剧烈运动;c. 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地面状况,避免跌倒;d. 在游戏时,要遵守规则,避免发生碰撞。
2. 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预防扭伤的方法。
(四)扭伤后的处理方法1. 教师讲解扭伤后的简单处理方法,如:a. 冷敷:扭伤后,立即用冰块或冰袋敷在受伤部位,减轻疼痛和肿胀;b. 搬运:用绷带固定受伤部位,避免活动;c. 及时就医:如果扭伤严重,要及时就医。
2. 幼儿分组模拟扭伤后的处理方法,教师指导。
(五)模拟场景1. 教师设置模拟扭伤的场景,让幼儿进行体验。
2. 幼儿在体验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扭伤的预防和处理。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强调预防扭伤的重要性。
2. 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家长协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扭伤。
2. 主题活动: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六、活动反思1.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实践操作,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预案背景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尤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跌倒、扭伤等情况下容易发生。
为保障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救治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踝关节骨折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 减少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3. 提高医护人员对踝关节骨折的诊疗水平。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踝关节骨折应急救治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预案。
2. 小组成员包括:骨科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药剂师等。
四、预案内容1. 患者就诊流程(1)接诊护士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如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活动受限情况等。
(2)医生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3)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2. 治疗措施(1)保守治疗:包括休息、抬高患肢、冰敷、加压包扎等。
(2)手术治疗:对于骨折错位、关节面破坏等严重病例,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 康复治疗(1)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屈伸、内外翻、跖屈等关节活动,预防关节僵硬。
(2)中期: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
(3)后期: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预防措施(1)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
(2)正确穿戴运动鞋,避免穿着不合脚的鞋子。
(3)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后做好放松。
(4)避免在湿滑、不平整的地面上行走。
五、预案实施与评估1. 定期组织应急救治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提高救治水平。
2.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3. 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救治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
六、应急预案的终止当踝关节骨折患者得到妥善救治,病情稳定,且具备日常生活能力时,应急预案终止。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踝关节骨折应急救治小组负责解释。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处理
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会遇到踝关节扭伤的情况。
人们普遍习惯在踝关节扭伤后立即做局部的热敷,或者以药酒搓揉患部。
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反而会加重踝关节的肿胀和疼痛。
※踝关节扭伤后的如何正确处理呢?
1、在扭伤的即刻就应行冷敷。
可用冷水浸泡毛巾或用冰块进行外敷,持续30分钟。
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起到止血、退热、镇痛消肿的作用,24小时内禁用热敷
2、减少踝关节的运动,抬高患肢。
3、扭伤24小时后方可用热水、热毛巾进行热敷,外敷中药调制的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外用敷药,并可适当服用一些活血化淤类的中成药或消炎镇痛药类的西药。
4、扭伤较重的患者,应即使到医院就诊,必要时进行X光摄片检查,以排除骨折的发生。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踝关节的扭伤呢?
平时少穿或不穿高跟鞋,不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奔跑;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应先做些准备运动,活动一下踝关节,然后进行跑跳运动。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踝关节扭伤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和康复训练一、教学目标:1. 了解踝关节扭伤的常见原因和症状。
2. 学会正确的急救措施以及适当的紧急处理。
3. 掌握踝关节扭伤的康复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步骤:1. 踝关节扭伤的常见原因和症状介绍踝关节扭伤的常见原因包括运动、行走、跑步或不稳定的地形等活动中不当踩踏造成的。
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局部红肿等。
2. 急救措施- 第一步: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安静,避免进一步损伤。
- 第二步:将受伤的踝部抬高,这样可以减少肿胀和疼痛。
- 第三步:冷敷受伤部位,可以用冰袋或冷水浸泡。
每次冷敷时间为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
- 第四步:使用绷带或弹性绷带紧紧包扎踝部,固定关节,减少肿胀。
- 第五步: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3. 康复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 康复阶段:当疼痛和肿胀缓解后,可以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 热敷:在进行训练之前,可以使用热敷来放松肌肉。
- 柔韧性训练:进行踝关节及周围肌肉的伸展运动,如踝内外翻动作、踝部的正常运动范围恢复等。
- 强度训练:进行逐渐增加的力量训练,包括练习平衡、单腿站立、踮脚尖等。
- 功能性训练:进行跳跃、转体等模拟日常活动的训练,以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能力。
- 注意事项: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注意疼痛感和不适感。
如果疼痛或不适感加重,应立即停止相关训练,避免进一步损伤。
4.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真实案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不同的康复方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相应的急救和康复训练。
三、教学评估1. 急救措施小测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一份踝关节扭伤的急救措施小测。
2. 康复训练方案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踝关节扭伤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柔韧性、强度和功能性训练。
3. 实践操作评估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急救和康复训练的实践操作,并给予相应的评估和反馈。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1. 教学资源- 示范视频:展示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和康复训练方法。
一、踝关节及其辅助结构:1.踝关节的骨性联结:由胫骨下关节面和胫、腓骨的内外踝的关节面与距骨上关节面构成屈戌关节。
距骨的上关节面前宽后窄,足勾起来的时候踝关节比较稳固,足勾起来的时候踝关节可以做轻度的左右运动,稳固性较差。
内外踝在高度上,内踝高于外踝,使脚比较容易内翻。
2.踝关节的辅助结构:(1)、内侧韧带:强韧的三角韧带,限制足过度的外翻。
(2)、外侧韧带:较薄弱,防止小腿移位和限制足过度的内翻。
二、踝关节扭伤的原因:1.思想上:不够重视。
剧烈运动前不做热身运动,在运动中比谁跳的高跳的远,一味的竞技,而忽视了因此而造成的损伤。
2.场地器材:清理场地,着运动装备。
打篮球踢足球时看场地中有塑料瓶盖及其他杂物,清除出场地。
不吐痰,在看到有人吐痰加以制止,打篮球时,穿高帮鞋在防止脚的内外翻上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技术技能:运动中要讲究正确的姿势,不要用力过猛,防止脚掌内外翻,注意在脚落地时整个脚掌平着落地。
当感觉脚着地的姿势贴别是踝关节处于内外翻的位相时,整个身体蜷缩倒地,必要的时候顺势向前翻滚。
4.踝关节本身:踝关节周围韧带肌肉的锻炼。
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可以练习负重。
三、踝关节扭伤的急处理:1、踝关节扭伤最初的处理方法就是制动,不要抬起腿使踝关节环绕,或者用手搬动脚晃来晃去,以此来检查踝关节的受伤情况。
这样会造成更多环绕关节的毛细血管破裂,使肿胀加剧,不利于后期的康复治疗。
2、接下来让同学搀扶着就近找有凉水的地方,调节水流速度,不要太快太猛,将脚置于水流下先冲肿胀处。
不间断冲洗脚踝部位持续十五分钟左右,间隔六小时后再冲一次。
这样可以收缩血管,消肿止痛,减少组织损伤。
3、24小时之后需要热敷。
身体平躺,用热毛巾包住扭伤部位进行热敷。
每当毛巾变凉进行下一个,持续20分钟,间隔六小时后再敷一次。
这样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间隙的渗出液尽快被吸收,减少患处疼痛。
电脑的正确使用姿势:电脑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电脑在人们的不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操作电脑时的一些不正确的姿势已成为伏案工作者腰背部疼痛的一个常见原因。
安全扭伤后怎么办教案活动目标:1、了解扭伤脚后正确的处理方法。
2、仔细观察看图片,能在图片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活动准备:1、制作3种标志,分别表示3种处理方法:用手揉、冷敷、热敷。
2、娃娃、毛巾每人一份。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1、故事导入活动,向幼儿提出问题。
(1)旁白:浩浩在家里玩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脚扭了,这可怎么办呢?妞妞说:快,用手揉一揉,揉揉就好了!兵兵说:不对,不能用手揉,要用冰毛巾敷。
乐乐说:什么啊,明明是用热毛巾敷。
(2)教师:他们的意见都不一样,到底谁说的对呢?这里有三个标志,你同意哪一种方法就站到哪一个标志的后面。
请你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
2、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了解脚扭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
教师:(1)脚扭伤了以后到底应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先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现在看过书了,有小朋友要改变自己的选择吗?3、集体看挂图,了解扭伤后的处理方法。
(1)教师:记住哦,扭伤后用手揉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因为揉搓会使受伤部位的伤加重的。
正确的做法是立刻停止活动,躺下,把脚垫高,把毛巾浸过冷水后,冷敷受伤的部位,这样可以减轻扭伤处的肿胀,有止痛的效果。
受伤一天后,再把热毛巾敷在受伤处,这样做可以帮助受伤的地方很快好起来。
(教师边指挂图,边向幼儿解释说明。
)(2)教师带领幼儿,一边说扭伤后的处理,一边用准备好的毛巾做相应的动作,进行练习。
4、玩扮演游戏,小心扭伤后的急救方法。
教师:娃娃家的宝宝扭伤脚了,小朋友们,请你帮助宝宝治疗一下扭伤的脚吧活动反思: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更加丰富,这方面的能力会更强。
安全教案扭伤后怎么办扭伤是指关节发生过度旋转或过度屈曲,导致肌腱、韧带和关节组织受伤。
扭伤后的处理方法很重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可以减轻疼痛和减少伤势。
以下是处理扭伤的安全教案,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
一、安全知识讲解1. 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伤害,在运动中或其他活动中都可能发生。
2. 扭伤的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淤血和关节活动受限。
3. 扭伤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个步骤:冷敷、止痛、固定、抬高、就医。
二、急救流程演示1. 冷敷:及时冷敷扭伤部位可以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
可以用冰块、冰包或冷水敷在受伤部位,每次敷10-15分钟,每隔2-3小时重复一次。
2. 止痛:如果疼痛比较严重,可以给受伤者服用止痛药,但要遵照医生建议和正确用药剂量。
3. 固定:轻度扭伤可以用绷带或胶布固定,重度扭伤应及时就医。
在固定时,要注意不要过紧或过松,要保持适当的紧度。
4. 抬高:将受伤部位抬高,可以帮助减轻肿胀。
可以使用枕头或折叠的毛巾等物体将受伤部位抬高。
5. 就医:对于严重扭伤或疼痛持续不缓解的情况,应尽快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
三、实际操作练习1. 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受伤者”,其他组员模拟急救人员。
2. 小组成员按照急救流程演示进行操作,包括冷敷、止痛、固定和抬高等步骤。
3.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操作练习,其他组员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
4. 督促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绷带、冰块等急救物品。
四、讨论和总结1.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讨论和总结,回答以下问题:- 在演示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错误?- 在实际操作中,急救人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进一步提高操作效果的建议和方法。
2. 整个班级共同探讨总结,互相分享经验和意见。
通过以上安全教案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正确的扭伤急救方法,并具备一定的急救技能。
同时,教案中的小组操作和讨论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团队意识。
一、实训背景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尤其是在跑步、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中。
为了提高我对于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处理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迅速地采取急救措施,我参加了本次急救右踝包扎的实训课程。
二、实训目的1. 学习踝关节扭伤的常见症状和急救原则。
2. 掌握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处理流程。
3. 熟悉包扎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提供有效的急救保障。
三、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1)踝关节扭伤的常见症状:踝关节扭伤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
(2)急救原则:迅速制动、局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2. 实操训练(1)准备包扎材料:三角巾、绷带、剪刀、消毒棉球等。
(2)操作步骤:步骤一:评估伤情,确定伤者意识清醒,然后安慰伤者,使其保持平静。
步骤二:让伤者坐或躺下,患肢抬高,以减轻肿胀。
步骤三:在踝关节周围进行消毒,以防止感染。
步骤四:将三角巾折叠成合适的大小,覆盖在受伤部位。
步骤五:将绷带缠绕在三角巾上,从踝关节上方开始,逐渐向上缠绕,注意保持绷带紧绷,但不过度压迫。
步骤六:在踝关节上方固定绷带,防止其滑落。
步骤七:再次检查包扎是否牢固,确保伤者舒适。
3. 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以下技能:(1)踝关节扭伤的常见症状和急救原则。
(2)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处理流程。
(3)包扎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4)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四、实训体会1. 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在本次实训中,我深刻认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掌握急救技能,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伤者的生命,减轻其痛苦。
2. 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操作,我更加熟练地掌握了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能够更好地应对此类突发状况。
3.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了基础。
五、实训建议1. 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急救意识。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教案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
以及踝关节的认知
学科: 体育与健康课程
年级:高一
章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室内课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以及踝关节的认知一、本节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初步掌握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方法。
(二)使学生了解踝关节及其辅助结构。
(三)通过以上知识提高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本节重点难点:
(一)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方法:
1、制动
急性踝关节扭伤最初处理方法就是制动。
此时最忌讳的就是抬起腿使踝关节绕环,或者用手搬动脚胡乱晃动,以此来检查踝关节的受伤情况。
这样做的人是听了他人错误的信息,说这样可以有助于关节康复。
其实这样会造成更多环绕关节的毛细血管破裂,使肿胀加剧,不利于后期的康复治疗。
2、冷敷
接下来让同学搀扶着就近找有凉水的地方,调节水流速度,不要太快太猛,将脚置于水流下先冲肿胀处。
不间断冲洗脚踝部位持续十
五分钟左右,间隔六小时后再冲洗一次。
这样可以收缩血管、消肿止痛,减少组织损伤。
3、就医诊治
到医院寻求外科医生诊看伤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治疗,直至完全康复。
4、热敷
24小时之后需要热敷。
身体平躺,用热毛巾包住扭伤部位进行热敷。
每当毛巾变凉进行下一个,持续20分钟,间隔六小时后再敷一次。
这样可以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间隙的渗出液尽快被吸收,减轻患处疼痛。
(二)踝关节及其辅助结构
1、踝关节的骨性联结:由胫骨下关节面和胫、腓骨的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上关节面构成屈戌(xu)关节。
距骨的上关节面前宽后窄,足勾起来的时候踝关节比较稳固,足绷起来的时候踝关节可以做轻度的左右运动,稳固性较差。
内外踝在高度上,内踝高于外踝,使脚比较容易内翻。
2、踝关节的辅助结构:
(1)内侧韧带:强韧的三角韧带,限制足过度外翻。
(2)外侧韧带:较薄弱,防止小腿移位和限制足过度内翻。
三、本节教学方法说明:
(一)提问法:提问学生在发生急性踝关节扭伤时会怎样进行应急
处理,踝关节为什么容易扭伤,教师总结并连接下边的课时内容。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讲解与真人示范法:向学生描述应急处理方法所包含的四个步骤,并找同学到前边来模拟踝关节扭伤应急处理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讲解与图片示范法:向学生讲解踝关节及其辅助结构,结合图片让学生了解踝关节的骨性联结和辅助结构,知道踝关节处于什么位相比较容易造成扭伤。
四、本节教学时数:20分钟
五、本节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考勤,宣布本节课内容
(二)提问学生在发生急性踝关节扭伤时会怎样进行应急处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这节课的第一个内容。
可结合教学内容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
搬运伤员的方法:找2~3名同学到前边进行模拟。
1、扶持法:急救者一手抱住伤员腰部,伤员手绕过急救者颈至肩上,急救者另一手握住伤员的手,两人协调缓行。
2、托椅式搬运法:两名急救者站在伤员两侧,各以一只手伸入伤员大腿下方呈十字交叉紧握,另一只手彼此交替支持伤员背部。
伤员的两手分别搭于两名急救者的肩上。
(三)连接第二个环节提出问题:脚为什么会在踝关节这里容易发
生扭伤;给出答案:与其自身结构有关。
由此引出第二个内容。
结合PPT上边的图片讲解踝关节的骨性联结、踝关节的辅助结构,让学生自我感觉脚的内翻与外翻,提醒学生踝关节比较容易造成扭伤的位相。
(四)结合第三个环节与体育运动相联系,老师引导提问运动中哪些情况容易发生踝关节扭伤,学生举手回答,师生共同提出解决办法,每一种情况说完之后老师进行总结,说三、四种。
1、思想上:不够重视。
剧烈运动前不做热身活动,在运动中比谁跳得高踢得远,一味的竞技了,而忽视了因此而可能造成的损伤。
2、场地器材:清理场地,着运动装备。
打篮球踢足球时看到场地中有塑料瓶盖及其他杂物,清除出场地。
不吐痰,在看到有人吐痰,加以制止。
打篮球时,穿高帮鞋在防止脚的内外翻上起到一定的效果。
3、技术技能:运动中要讲究正确的姿势,不要用力过猛,防止脚掌内外翻,注意在脚落地时整个脚掌平着落地。
当感觉脚着地的姿势特别是踝关节处于内外翻的位相时,整个身体顺势蜷缩倒地,必要的时候顺势向前滚翻。
4、踝关节本身:踝关节周围韧带肌肉的锻炼。
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可以练习负重提踵、提踵蹲跳、踮脚尖行走。
(五)总结本节课内容,宣布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