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行县域支行竞争力思考——以陕西省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06.52 KB
- 文档页数:2
NO.17。2013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 3年第17期
提升农行县域支行竞争力思考
以陕西省为例
王永斌
(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办公室,陕西西安710065)
摘 要:分析了当前农行县域支行业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以陕西农行的实际做法为例,提出了加大营销力度、加大
后台支持支撑力度、加强县支行机制建设、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加强创新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行县域支行;竞争力;机遇挑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l98(2013)17—0104—01
近年来县域经济异军突起,特别是一些资源密集的县
域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后发优势较为显著,县域金融
业发展面临巨大商机 为此,国内外许多金融机构纷纷进
军县域,县域金融业竞争愈演愈烈,这对于农行县域支行的
发展十分不利。面对激烈的竞争,许多学者也展开了县域
支行竞争力的研究,如王文江(2010)对ABC银行阳东县支
行的差异化经营策略进行了研究,毛文彬(2011)初步研究
提升农行县域支行竞争力的做法,谢忠海(2013)对如何提
丁}县域支行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二级分行做大做强
县域支行的思路及对策,等。本文将从分析农行县域支行
业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人手,进而提出加强县域支行竞争
力的对策建议。
1 农行县域业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面临的机遇
当前,“三农”和县域业务工作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
刻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全面描绘了中国未来经济社会
发展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新的战略
布局,为农行创造更加宽松有利的政策环境。首先,“四化
同步”发展战略,将带来县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深度调整。在
未来较长时期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将
成为“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为“三农”和县域业
务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目标和“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出,将全面激活县域巨大的
零售金融市场。农行庞大的县域个人客户群体将成为“三
农”和县域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第三,国家强农惠农富农
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支农投入持续增加,农
州金融扶持政策不断加强,也将有力助推农行“三农”和县
减业务的发展。
1.2存在的挑战 从外部看,当前县域金融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革,也给
农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带来巨大挑战。一是县域同业竞争
更加激烈。工中建等大银行纷纷加大对县域的布局和投入
力度,农信社、农商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借助灵活的机制
和政策,发展势头也不容小觑。邮储银行加人银联在线支
付系统后,网点网络优势也逐步显现。二是利率市场化进
崔JJI】怏的影响正逐步显现。农村信用礼、邮政储蓄银行和
小金融机构为了争夺存款资源,利率一浮到顶;工、中、建
彳J『等大型银行为了稳定存款来源,在县域纷纷加大了高收
菔理财产品的发售力度。农行县域存款稳存增存压力空前
增大。三是监管约束越来越强。在日趋严格的资本约束 下,农行县域传统的规模扩张型发展方式难以持续;涉农贷
款在连续多年快速、大幅增长的高位上,增量持续达到监管
要求压力很大。此外,地方政府对银行的存贷比越来越重
视,并以此分配财政存款等公共资源,也给农行县域优势带
来很大冲击。
从内部看,“三农”和县域业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
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持续保持“三农”和县域业务良好
发展势头也面临不小压力。一是经营转型任重道远。从客
户结构看,县域法人客户小、散、低端的格局并未根本改观。
从收人结构看,县域利润增长仍主要靠规模拉动,低资本消
耗的中问业务收入增长慢于全行。二是风险防控形势依然
严峻。受经济持续下行影响,部分县域支行出现逾期贷款
上升苗头,不良贷款出现“双升”。三是发展基础依然脆弱。
农行县域网点渠道布局还不能完全契合县域经济发展重心
调整,信贷政策和产品还不能有效支撑业务发展要求,管理
机制还不能充分激发基层行活力。
2加强农行县域支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2.1加大营销力度,提高发展能力
(1)提高县域优质法人客户营销服务能力。以“千百工
程”为抓手,围绕中、省投资的大项目、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县域内骨干企业等,加强城乡联动、上下联动、部
门联动。集中资源,建立完善三级核心客户群。
(2)着力提升个人资产业务发展规模和质量。紧抓城
镇化梯度推进的历史机遇,加快培育县域个人住房贷款、消
费信贷、经营类贷款市场,促进县域个贷业务快速发展,发
挥农行在县域的引领作用。
(3)以发展公存为重点,推进负债业务上台阶。要把对
公存款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绩效考核、资源配置等
方面更多向存款业务倾斜。公存发展的重点和潜力在系统
性集团客户和大客户。要锁定财政、社保、部队三大核心行
业,深挖住建、科教、医疗、政法四大潜力行业。
2.2加大后台支持支撑力度。提高内部运作效率
(1)健全县域信贷政策制度体系。认真落实总行县域
信贷政策要求,按照“三农”行业信贷政策做好信贷准人和
窖,’分类管理。执行总行对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和陕北革命
老区的差异化区域信贷政策。
(2)强化县域信贷业务授权管理。进一步细化县域支
行信贷业务转授权管理,逐步实现对县域支行信贷业务转
授权 “按额度转授”向“按风险程度转授”的转变 持差
异化转授权原则,适度扩大对行业秉点客户、总省行核心客
作者简介:王永斌(1982一),男,研究生学历.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办公室.研究方向:金融管理。
No.17,2O13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3年第17期
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规范化可拓综合评判
谢天彬
(中铁二局,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我国在大发展的情况下,基础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建筑工程中的项目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议题。其中
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规范化是重要问题。与此同时工程就会出现一些安全现象。近年来,施工的事故呈每年递增的趋势,
其中就有违规操作的现象,如何有效的解决这样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了监管部门最为重视的任务。对建设工程项目招
投标规范化可拓综合评判进行分析,从招标的角度控制有效的管理建设工程的建设。
关键词: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105—02
我国市场经济的运作下,对于企业资本的管理日益加
强,也不断的完善监管力度,最大程度上保持市场的平衡。
其中招标制度就是这种模式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公开的
招标制度具有公平、公正、公开的特点。同样,在我国的建
筑建设也普遍使用这种公开招标制度。它能在建筑的勘
察、设计、施工、监理阶段起到积极的监督作用,接下来我们
就建筑施工中的招标制度进行分析。
1我国建筑行业的招投标制度的现状
在建筑企业建设中,工程质量的问题不断的突显出来, 其中工程企业内部腐败现象尤为严重,工程的建设完全在
内部完成,出现了很多的商业贿赂,内部交易的现象,严重
的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工程质
量的不足,很多的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大安全事
故,无不与工程质量有着紧密的关系。国外的工程招标形
式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相关的制度也很成熟,在资本的运转
上,国际银行对成本的估算有一套系统的规范,贷款的程序
也是有着严格的规定。在中国建设招标制度才兴起十几
年,政府多是作为施工的甲方,对资金的控制处于核心地
户、名单制管理的“支持类客户”以及信用等级A+级及以
上客户授信额度项下单笔短期信用业务审批权限。 (3)加大县域金融产品创新与应用。落实“统分结合、
分级研发”的县域产品研发机制,省行发挥产品创新的主导
作用,因地制宜开展区域性三农产品研发,二级分行应对县
域支行上报的产品需求进行整合和初步设计,县支行应开
展产品需求、创意收集和同业信息跟踪,及时向上级行汇
报,并积极实施产品推广和试点。
2.3加强县支行机制建设。激发内部活力
(1)改革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县域员工激励’机
制建设,加大:【资总额向县域和基层一线倾斜力度,力争使
县域员工工资增幅高于全行平均增幅。研究制定县域员工
工资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对县域员工的补充保险福利保障
倾斜机制。 (2)完善县域支行绩效考评机制。加强系统性绩效管
理,按照简明有效原则,二级分行负责整合支行综合考核、
专项考核和计价管理,合并后考核指标原则上不超过30
项,效益管理类和风险合规类指标权重合计不低于5O 。
(3)改进县域支行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加大工资资
源向县域和基层一线倾斜力度,不断完善县支行及营业机 构绩效管理办法,依据业务或产品营销贡献度合理兑现绩
效工资,按照业绩贡献合理分配不同岗位员工的绩效工资。
2.4加强风险管控能力。打造发展安全屏障 (1)完善县域信贷业务监测预警和检查机制。健全“定
期监测、实时监测、专题监测”三位一体的县域信贷业务监
测体系,动态监控业务发展情况、信贷资产质量和重大风险
预警信号。努力打造自动识别、实时预警的全新风险预警
平台,同时,要落实风险预警监控人员,及时预警并处置风 险。 ‘
(2)夯实县支行基础管理。大力推进县支行合规文化
建设,全面深入开展县支行营业网点运营“三化三铁”、信贷
基础管理“三化三无”和安全保卫“三化三达标”创建活动, 加大对营业机构运营、信贷和安全保卫等基础管理重点领
域的监督和辅导。 (3)着力加强党组织建设。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
式,巩固“四结合四着力”成果,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业务转
型、工作创新以及服务“三农”等工作之中。努力建设“学习
型、创新型、服务型”的基层党组织,着力激发各级党组织和
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真正转化为推动
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2.5加强创新。深化转型,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径
(1)积极探索实践县域支行“4556”发展路径。按照“四
个一”的发展思路(明确一个理念、探索一个路子、打好一个
基础、做出一个亮点),实施“五类支行”差异化发展战略(经
济强县、城市郊区、特色资源县、农业大县、贫困县),推进
“五大工程”建设(服务渠道拓展、标杆支行创建、核心客户
成长、资产业务带动、质量效益提升),完善“六项保障”措施
(业务转型、产品创新、信贷制度、考核机制、科技支撑、队伍
建设)。
(2)抓好试点,积累经验,带动县域支行全面发展。县
域同业竞争的重点,已从传统的机构网点和人员数量的简
单比拼,转变为围绕体制机制、发展能力、服务质量、制度流
程、办事效率、基础管理等全方位的竞争,要紧紧围绕深化
转型、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市场竞争能力,选择l一2个金融
资源富集、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县支行作为试点行,全面深化
改革创新,增加转型发展动力,积累经验,边试点、边推广,
推进、带动县域业务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E13谢忠海.关于提升县域支行竞争力的思考EJJ.经济研究导-T0, 2O13,(02):104—105. [2]毛文彬.关于提升农行县域支行竞争力的思考EJJ.经济师,2011, (10):280. E33王文江.ABC f ̄4q-阳东县支行的差异化经营策略研究ID].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2O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