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中关于哥特传统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9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哥特式艺术风格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一开始并不为人们所认可,但是哥特式小说对人类的情感进行了极度宣扬,赋予作品极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使人们开始慢慢接受哥特式风格的文学作品。
“哥特式因素”在英美文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它的定名与“哥特人”及“哥特式建筑”不无关系,它具体包括幽灵鬼怪、邪恶力量、古堡、修道院等因素;“哥特式小说”是由哥特式因素编织而成的复杂的文学样式,对英美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前英美文学作品中有不少都是哥特式风格的,只要认真分析定能找到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式因素,而要想真正理解文学作品,就必须抓住文学作品的哥特式因素。
下面,笔者从哥特式背景、哥特式人物及哥特式艺术效果三个方面分析了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
1.令人窒息的哥特式背景哥特式风格的艺术作品最倾向于将一些阴森封闭的场所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将气氛宣扬得异常神秘和诡异。
如,在著作《呼啸山庄》中,虽然稍微改变了故事中“中世纪”的时代背景,但作品创作者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更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需求,仍旧在该作品中展现了一个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山庄。
通过欣赏《呼啸山庄》,作品中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山庄是故事发展的主要场所,同时将晦暗、荒原等哥特式因子渗透进来,使原本就阴森的山庄变得更昏暗。
欣赏者抓住该作品中的哥特式因素,能够很好地体会创作品的创作精神,但是如果没有抓住哥特式因素则必定不能够体会到作品的“晦暗”和“荒原”,就不可能真正地体会到作品的精髓,失去欣赏的意义。
2.善恶交织的哥特式人物英美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哥特因子,既强调了理性,更赋予了文学创作以颠覆性。
英美文学作品具有哥特式风格,刻画的人物必定表现冲动和脆弱、残酷和敏感、邪魅和诱惑,将人性邪恶黑暗的一面生动形象地展现于眼前,让读者的内心产生恐惧心理,以实现读者和文本作品的共鸣。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加入哥特因素,能够使作品更具有戏剧性,激发读者阅读和欣赏的兴趣。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在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哥特传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一传统源远流长,对英美文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哥特传统的内涵及其在英美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哥特传统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以恐怖、神秘和超自然元素为主要特征。
在英美文学中,哥特传统主要体现为对古堡、废墟等古老建筑的描绘,以及对死亡、幽灵等超自然现象的探索。
这些元素为文学作品增添了一层神秘、恐怖的氛围,使得读者在享受文学之美的同时,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与不安。
哥特传统在英美文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诗歌领域,美国现代主义诗人艾略特在其代表作《荒原》中,通过运用哥特传统中的荒凉、死亡等元素,呈现出一幅末日景象,深刻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的迷惘与痛苦。
在小说领域,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深受哥特传统的影响。
他通过描绘新英格兰小镇的封闭社会和宗教压迫,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使读者在感受到哥特式的恐怖和神秘的同时,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哥特传统还在社会思潮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哥特传统的复苏推动了人们对中世纪历史的重新认识和研究。
这一时期,许多知识分子通过对哥特文化的探究,重新发现了被遗忘的历史和传统,激发了对古代文化和宗教的热情。
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思想主张为欧洲思想解放和现代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哥特传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在英美文学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一传统为文学作品注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使读者能够在恐怖与神秘中感受到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与不安,同时也在社会思潮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哥特传统的探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还使我们得以从中窥见人类历史与文化的深厚积淀。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仍需不断深入探讨哥特传统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演变与发展,以揭示其在文学与社会方面更深远的影响。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与经典作品
的赏析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是指以晦暗、阴郁、神秘、可怕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学作品,它多以惊悚、神秘、恐怖故事为主要内容,旨在揭露人类本能的恐惧,唤起人们对死亡的焦虑。
其中最著名的经典作品当属1764年出版的《哥特山伯爵》。
该小说由英国作家司各特·鲁丁根所著,讲述了一个叫做伯爵的恐怖生物被船长强行带到了英国,而伯爵最终以惊悚的方式实现他的恶意计划。
另一部重要的经典作品是1818年出版的《弗兰肯斯坦》,这部小说由英国作家简·奥斯汀所著,讲述了一个叫弗兰肯斯坦的怪物被一群渔民发现,而弗兰肯斯坦最终成功被释放,重获自由。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经典作品,如1931年出版的《安德的游戏》,由英国作家布莱克·海蒂所著;1936年出版的《白骨夫人》,由英国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所著;1943年出版的《猪女士》,由英国作家罗伯特·狄更斯所著。
哥特传统文学作品构造了一个充满神秘感的世界,同时揭示了社会中隐藏的黑暗面,以及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
感。
它们也被认为是对英美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因此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探究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一、哥特的由來“哥特”原指居住在北欧的一个古老的条顿民族,哥特部落。
公元3世纪起,条顿民族源源不断地从北方南下,剽悍的哥特人成为与南欧罗马人作战的主力。
在这场改变欧洲历史的民族大迁徙中,西罗马帝国被条顿民族坚不可摧的铁蹄践踏,于公元5世纪最终灭亡,而当时被南方人称作“北方蛮族”的哥特人也在南欧、北非建立了许多王国,可其武力征服的是先进的罗马文明,因此逃不掉被先进文明同化的命运。
最终在公元7世纪以后,作为一个民族湮灭在历史中。
然而哥特人“野蛮”“凶狠”“嗜杀成性”这些特质并未被人们遗忘。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一千多年后的文艺复兴时期,哥特一词又被当时的文艺复兴思想家们用来蔑视被人们所厌恶憎恨的黑暗时代流行的中世纪建筑风格。
而这种风格对立于被思想家们崇尚的古希腊罗马文明时代的建筑风格。
其代表性建筑主要在教堂和城堡高耸入云的尖顶、厚厚的城墙石壁、比例失调的狭小窗户、幽暗阴森的内部空间,五颜六色的玻璃,这种建筑的落后恐怖气息,极其贴切地代表了背离古希腊罗马时代辉煌文明的黑暗时代。
而哥特一词,是对北方蛮族的蔑称,用来比喻中世纪的建筑风格,再合适不过了,因此作为一种建筑风格的代名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不喜欢“黑暗的中世纪”,他们热烈呼吁人本主义,也就是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强调人的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反对和抨击一切有悖于理性的事物,例如神秘的超自然现象,感性情感,模糊的直觉等等。
然而理性主义至上的18世纪同时也是浪漫主义的时代,自然诗人和墓园派诗人是浪漫主义的先驱,他们尽情发挥想联盟象,抒发情感,探讨超自然现象和神秘体验,挑战理性主义。
在如此的文化背景下,一种新的小说应运而生。
其背景通常为西方中世纪的黑暗时期。
其小说创作的基调以恐怖刺激为主,激发读者的强烈情感和情绪反应,内容多充斥着凶杀、复仇、暴力、强奸、乱伦等,甚至会有鬼怪、超自然现象的出现。
贺拉斯·瓦尔普的《奥特龙多堡》是这种小说的奠基之作,小说以中世纪为背景,以居住古堡的古老家族的没落为线索,充斥了恐怖的预言、死亡、杀戮、阴森、神秘、超自然以及扣人心弦的情节安排,奠定了哥特式小说的风格和模式。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分析在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都有恐怖等类型的作品生存在其中,由于作品创作涉及了数量、质量的问题,促进了英美文学的发展与强盛。
基于英美文学在哥特传统方面具有不同的发展时期,会对近代的英美文学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因而,在现今发展中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哥特传统形成了具有持久性的发展。
不仅影响着作家的传作风格,还使其形成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及看法。
利用哥特传统进行创作,实际上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文学影响。
因此,在对哥特传统进行分析时,不仅要分析其文学成果,还要分析其深度的影响。
在不断分析与探索的历程中,探讨文学作家如何把英美文学、哥特传统进行紧密性的结合,从而快速推动其作品在文学中的发展。
一研究哥特传统的实际由来哥特最早被作为某一民族部落的称号,体现着民族的英勇精神,后来在不断征战之下消灭了原始的罗马,最终随着历史的发展消失在历史当中。
哥特族人具有英勇作战的精神,不仅仅使南欧族人感觉到敬佩,还带有一丝丝的恐惧与忧伤。
最后哥特被作为词语被抽象地应用在文学中。
在文艺复兴年代,很多建筑物因为具有狭小、阴森等典型特征,使人们产生了厌恶的心理。
他们觉得建筑的哥特风格具有黑暗与落后的特征,因此,只能用“野蛮、黑暗”等词语去描述哥特的特征。
在传统历史的相继发展中,哥特逐渐被赋予了多种含义。
二哥特传统在英美文学中的发展史哥特小说在文学发展阶段成为其固有的类型之一,尤其是在18世纪,其中《弗兰肯斯基坦》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当时非常受社会追捧。
由于在作品中铺设了恐怖气氛,导致在发展中深受社会的批判。
另外,哥特传统在完成整个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主要是以反映对社会的听闻为主,进而将情感进行扩大化,同时基于社会的黑暗现象、宗教相关制度进行传统深层次的批判,基于对自然中超现象的描述与演绎,进而促进哥特传统小说被文学界所接纳。
它在创作方面不仅展现了惊人的创作想象,还通过超自然力量协助自身作品对人性展开深入的文学探讨。
其在创作风格方面,会引发社会人类对其联想到具有黑暗性的森林与城堡。
鉴赏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与经典作品赏析丁超峰 平顶山学院摘要:哥特式风格的文学作品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哥特式作品通过强烈的超自然的阴郁氛围揭露社会上的阴暗面和不公平的现象,因而受到文学家的喜爱。
特别是在描写爱情故事中,扭曲恐怖的描写方式体现出人类的阴暗面,也是对社会上的正统思想权威的挑战,这一风格的灵魂角色以塑造吸血鬼为主,本文探究了哥特传统,带着读者赏析哥特式的经典作品展现其在英美文学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英美文学;哥特式;传统;经典作品;探究哥特式小说在18世纪诞生以后就在文学领域扩散开,并在英美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一风格的作品是通过阴森恐怖氛围的塑造,揭示出社会上的暴力面和阴暗面,不管是通俗作家还是主流的文学作家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文学界,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的形式能够和哥特式风格小说相媲美。
一、英美文学中哥特作品的发展哥特式文学作品以阴森恐怖的气氛著名,在阅读的时候常常让人压抑的无法呼吸。
在这种文学形式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其消极的一面并不被主流的文学发展接受,反而受到抵制,一直维持到18世纪的后期,霍勒斯·沃波尔的《奥特兰托城堡》的小说问世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人们逐渐开始关注这种文学创作形式。
受到哥特式小说的影响,18世纪后期的文学作品一般都是以人员稀少的古堡或者荒原为背景,故事情节的展开也往往和暴力、人伦相悖或者恐怖相关。
当时的很多作家逐渐发现哥特式小说能够将疾苦人民的心声变相表现出来,在他们的宣传和完善下,这一形式逐渐走上文学的顶峰,发展为主流文学艺术形式。
哥特式文学作品的发展正是在资本主义的缺陷、软暴力的存在及很多威胁人们生命财产等黑暗事件的笼罩下进行的。
在19世纪初期,以查尔斯·狄更斯为代表的英国作家,对哥特式小说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加深了各种各样人物的塑造,例如,狄更斯,将哥特式作品形式融入到现代文学创作中,为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创作也很多为人称道的作品。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以美剧《断头谷》为例作者:张敏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摘要:哥特传统这一创新要素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哥特小说,在当时对英美文学作家的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目前大量优秀的哥特小说都被改编成影视剧,并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
美剧《断头谷》就是根据华盛顿·欧文的经典作品《沉睡谷传奇》,该电视剧继承了原创小说中的哥特传统元素,在人物塑造以及怪诞场景表现方面都展现出了哥特传统的魅力。
同时这部美剧又融合了浪漫爱情主义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黑色浪漫主义”的风采。
关键词:断头谷;哥特传统;浪漫爱情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6-0102-03美剧《断头谷》主要以人与鬼魂进行斗争为题材,讲述了Ichabod Crane和他的劲敌无头骑士在250年后的现代复活之后的故事。
该电视剧沿袭原创小说《沉睡谷传奇》中的恐怖元素,但在故事情节上又脱离了原著小说。
电视剧将无头骑士故事、黑暗势力的故事、Ichabod Crane的复活故事、精神病院的恐怖事件、神秘古镇的离奇死亡事件、Ichabod Crane与他的爱人Katrina的爱情故事等诸多情节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其中恐怖、怪诞、复仇、暴力等哥特传统元素的融入,使得该电视剧增加了很多可看点。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对照哥特传统的特点,将《断头谷》这部电视剧中人物形象、场景营造、情节构造等方面的哥特元素进行分析,由此研究出《断头谷》这部电视剧的成功之处。
一、哥特传统的起源“哥特”一词源于部落名称,哥特人在北欧居住,属于条顿民族的一个分支。
一直到公元前3世纪,条顿民族不断向南欧迁徙,并在长时间的冲突与征战中成为同罗马人作战的主力军。
公元前5世纪,哥特部落终于将强大的罗马帝国摧毁了,并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国。
刍议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受哥特文学的影响,近年来英美文学中出现了大量的恐怖作品,还形成了影响极为深远的哥特传统。
哥特传统不仅对英美文学有深刻作用,还将欧洲的文化、经济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哥特从产生之初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最鼎盛的时期,对当代文学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就针对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进行探究。
1.哥特传统起源哥特一开始是生活在北欧的一个部族的名称,该部族是条顿民族的一支。
条顿人在向欧洲南部迁徙的过程中与罗马人发生了激烈的战争,哥特人在这场战争中英勇杀敌,最后成为条顿人的主力军。
进入五世纪,哥特人战胜了罗马人,在欧洲的多个城市建立起自己的版图,然而,在先进文化的不断侵袭下,哥特民族失去了本身的民族特性。
很快,在七世纪哥特人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哥特人给人们心中留下的创伤却难以磨灭。
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尤其是意大利,对哥特民族恨之入骨。
这种情绪一直持续了多年,直到有一天一个意大利人认为这种情绪与文艺复兴时期大家最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类似,这种风格就是“哥特”。
这种建筑风格主要流行于十二到十六世纪,主要应用于城堡和教堂之中,这种建筑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尖顶高耸,墙壁厚重,窗户狭小且黑暗,导致建筑物内阴森昏暗,建筑物中大多建有地道,更有甚者还有藏尸所。
相比这种文化,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更加推崇积极阳光的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在这段时期,哥特建筑一直都是黑暗、恐怖、落后的象征。
2.哥特文学的发展历程哥特小说是英美文学派别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小说内容一般都以惊险神秘呈现,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作是《奥特朗图堡》。
哥特小说因其恐怖、悬疑以及超自然的力量深受读者的喜爱,读者总是将哥特小说与恐怖、黑暗联系在一起,已经成为恐怖、黑暗的代名词。
2.1哥特文学在英美文学中的发展《奥特朗图堡》的发表为哥特文学在英美文学中的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进入到十八世纪后,哥特文学的种类逐渐偏多,出现了灵异小说、恐怖小说等形式,大大丰富了哥特文学的内容。
浅谈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我们根据“哥特”本词的具体含义以及对于哥特文学的具体历史进程进行详细探究的基础之上,对哥特文学在英美的影响程度作了解析。
哥特文学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主要揭示当时社会的罪恶以及人性的黑暗等等,进而对此进行了极为深刻的道德层面的研究和探索。
哥特文学的发展历程同英美二百多年来的社会、宗教、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并且由于受到哥特的影响,在英美的文学中开始出现了有关持续发展以及影响广泛的哥特式传统。
标签:英美文学哥特传统探究由于受到哥特小说的影响,英美文学不但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而且还进一步形成了一种持续发展、影响深远的哥特传统(Gothic tradition)。
至今为止,哥特文学早已成为英美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对于哥特文学的研究现状不仅是它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更为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拓展,并且将英美文学以及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同哥特传统紧密的连接起来。
本文首先对英美文学中的有关哥特传统的起源及其发展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并且总结出哥特小说创作的普遍性特点,即大多是以古堡、废墟或荒野为背景,故事情节恐怖刺激,而且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等一些内容,也有关于鬼怪神灵或其它超自然的现象发生。
通过研究总结,哥特小说是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因此也被称为“黑色浪漫主义”,这些作品中大多笼罩着神秘色彩、或者是阴森、恐怖的气氛,充满着不同的悬念,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震撼力。
一、对于“哥特”一词的研究1.字典里对哥特一词的具体解释我们根据《新英汉词典》中对Goth 的注释是:①哥特人;哥特族。
②粗野的人;不文明的人。
然而对Gothic则有如下的解释:①哥特人的;哥特语的。
②哥特式的。
③中世纪的;粗野的。
④哥特体的.黑体的。
⑤哥特式小说体的(以恐怖、凄凉、衰败为特征)。
2.实际当中哥特一词的由来通过探究我们了解到哥特(Goth)一词最早是来自于北欧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
青年文化美剧《断头谷》主要是阐述了人与鬼魂进行斗争的内容,电视剧在拍摄和编辑的过程当中,延续了原创小说当中的这些恐怖因素,在电视剧当中他们讲无头骑士的故事、黑暗势力的故事,以及主人公的复活故事,精神病院的恐怖事件等多个事件,以及情节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将哥特传统元素,比如恐怖、怪诞、复仇以及暴力等进行融合,使得电视剧的看点更加丰富。
本文在针对英美文学当中哥特传统产生的影响以及价值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主要对美剧《断头台》中的人物形象场景塑造情节构造等哥特元素进行探讨1 哥特传统的起源在本篇文章当中所说的“哥特”这一词语最初是用作部落的名称。
它表示的是一个人种的名称,也就是哥特人。
哥特人民属于北欧地区的人民之一,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哥特民族就已经存在了。
哥特民族的历史是极为辉煌的,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哥特民族甚至将强大的罗马帝国给打败了,并在原本属于罗马帝国的地区建立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王朝。
随后哥特人民与罗马帝国当地人民进行不断的文化交流,渐渐地,他们失去了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
而且从哥特人的文化角度来看,他们的文化也在不断衰落。
正是因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虽然哥特民族在战争中打败了其他的国家,但是却在文化上输给了其他的民族,随后被历史的长河所遗弃。
随着时间的流失,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哥特”这一个词语,又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只是“哥特”再也不是民族的象征,也不是部落的名称,它代表的只是一种简单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是中世纪最为流行的建筑风格,当时在罗马希腊的地区这种风格的建筑遍布四处。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哥特这种建筑风格有出现了不一样的看法,他们开始认为这种建筑风格是野蛮的、黑暗的,故哥特这一建筑风格也渐渐地被人们所遗弃。
但是哥特这一词语正如哥特民族一样,充满着传奇,对于一些人来说也充满着魅力,它渐渐地被作家们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成为作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那个时期,这种新型的写作风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并且逐渐得到广泛使用并延续至今。
浅析英美文学中关于哥特传统的研究摘要近年来,关于英美文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重点关注在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关于哥特传统研究日益具有较强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并且已经成为了当前英美文学研究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坚实基础。
本文试图通过结合英美文学作品的简要分析,重点加强对哥特传统在小说中的意境运用进行进一步的鉴赏和分析。
关键词:英美文学文学研究哥特传统研究分析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一英美文学关于哥特传统的概述“哥特”的说法最早起源于在北欧广大的地区始终居住的,并且属于当地民族的一个被称为“哥特”的部落。
这个“哥特”的部落可以追溯到公元的3世纪。
“哥特”的部落在比较广袤的土地面积上,进行着欧洲式的民族大迁徙的历史进程,“哥特”部落的人纷纷从北欧地区涌入了更为繁荣的南欧地区。
“哥特”部落的人具有较为彪悍的性格特征,也正是凭借着较为彪悍的性格特征,“哥特”部落的人也逐渐成为罗马军队的作战主力。
在随后的长达数世纪的连年征战和战争的冲突当中,“哥特”部落的人甚至摧毁了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
时间推移到公元7世纪之后,随着世界文学历史的逐渐快速发展,“哥特”部落的人凭借着英勇善战的特征,已经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并且逐渐消失了。
与此同时,从l2世纪发展到16世纪,在广大的欧洲地区比较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被世人称为“哥特式建筑”,同时,这种“哥特式建筑”被广泛应用在城堡上或者教堂之中。
“哥特式建筑”的重要的外部表现就是,呈现出尖的屋顶,拥有狭长的窗户和比较悠长的走廊,在玻璃上面进行染色,大多数还伴随着带有地下室等诸多元素和风格。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建筑”的风格与当时思想家的审美观点格格不入,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不相吻合,在当时统治阶级的眼中,“哥特式建筑”就是落后的代名词,“哥特式建筑”就是黑暗的代名词,“哥特式建筑”就是野蛮的代名词,与当时古罗马时期的“黑暗时代”具有一定的渊源。
因此,世人就将已经毁灭了的“哥特”部落与这种建筑风格紧密相连,“哥特式建筑”、“哥特”部落、“哥特”传统逐渐成为恐怖的代名词、黑暗的代名词、神秘的代名词、野蛮的代名词等诸多的感情色彩。
发展到18世纪中后期之后,“哥特”这个具有诸多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又逐渐演化成为小说新的载体的具体名称。
与“哥特式建筑”风格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小说新的载体也较多地描写着废墟,较多地描写荒郊野外,较多地描写着古堡,其中充斥着复仇的因素、暴力的因素、凶杀的因素、鬼怪的因素、幽灵的因素等诸多内容。
对于情节方面的处理,更多地追求一种刺激性,在整体小说中充斥着神秘、悬念等氛围,被世人称之为“哥特式小说”,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由此而来。
二英美文学受到哥特传统的深远影响首先,在英美文学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哥特传统对于英美文学产生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并且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英美文学中较为深远的哥特文学形式的重要源头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而且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故事情节主要来自于《圣经》,它们大多数是来自于对于基督教教义等众多方面的宣传和广泛的普及。
进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美文学受到人文主义较为严重的思想制约和左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古典戏剧积极作用的戏剧也逐渐呈现出世俗化的发展倾向和趋势。
受哥特传统的严重影响,在当时的欧洲国家中比较具有强影响力的就属有古希腊特征的戏剧和悲剧,而在英美地区,比较受欢迎的就是以古罗马作家为代表的作品。
这些作品经常充斥着暴力的因素、复仇的因素、凶杀的因素。
由此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英美文学中的各类型人物的性格倾向,也是因为当时当地的各种社会心态所造成的。
在此期间,也逐渐涌现出大量的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世俗领域的剧作家。
此期间的代表人物有莎士比亚、詹姆斯一世等作家,这些作家的大量涌现,进一步促进了英美文学中哥特传统的积极进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社会影响。
与此同时,哥特传统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也是较为重要和深远的。
其次,19世纪20年代以后,对于哥特传统的研究已经对英美文学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
与此同时,英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大繁荣的景象,伴随着具有典型历史真正意义的英美文学类的文学作品和哥特传统小说也在欧洲、美洲等国家发展昌盛起来了。
在英美文学发展进程到18世纪90年代的时候,在文学界称之为“哥特传统十年”的黄金时期的后期,英美众多的知名作家也积极创作出了大量的具有阴森的恐怖的氛围,同时作品中也充满着血腥的气息。
现实主义的英美文学中关于哥特传统的创作风格,兴起于19世纪的70年代,但是一直也没有占据过比较优势的历史地位。
但是,英美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却在英美文学中始终占据着令人瞩目的历史地位和显著成绩。
最后,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文学作品能够反映出更多的社会领域的本质特征。
通过上文对于哥特传统英美文学作品的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分析,笔者认为,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小说作品在通常的情况下,多是以传统的、偏僻的、破败的古堡或城堡,以废墟、荒野等因素作为主要的小说作品的背景,积极、全力充分表现出在这些历史环境或者背景中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离奇的故事和传奇,赋予小说中的历史人物以更加丰富的感情,赋予小说中的历史人物以更加鲜明的性格,进而体现出哥特传统文学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较为深刻的社会影响。
上述种种因素共同构成了英美文学中关于哥特的传统特征。
简言之,英美文学中关于哥特的文学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整体和集合。
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忽略英美文学中哥特传统文学对于英美等国家的显著影响力。
纵观英美文学发展的200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热衷于通俗领域作品的诸多作家相对比较喜欢研究和钻研哥特传统文学类的作品创作。
同时,也有许多一流诗人和小说作家会将英美文学中关于哥特传统的文学特征积极融入和运用到自己的文学作品写作之中,进而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众多脍炙人口的具有哥特传统特征的文学故事。
许多英美作家经常会将具有哥特传统的文学作品的写作技巧融入进去,将作家自身的写作手法积极运用到自己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创作当中。
以英美文学中的狄更斯、福斯特、马克·吐温等著名作家为代表,助推了英美文学中哥特传统作品的快速健康发展进程。
一系列的因素的助推,将英美文学中的哥特文学作品推向了通俗文学作品的边缘地位,彰显出了英美文学中哥特传统的文学主流地位,实现了英美文学中哥特传统的领域、风格等方面发生较大的转变。
三英美文学作品中哥特传统因素的充分体现首先,英美文学作品中哥特传统因素的背景体现。
在众多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充斥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比较神秘的哥特传统式文学小说的背景,这些背景的设置更多的时候是被放在较为封闭的外部场所,并且需要积极渲染出更加神秘的更加诡异的背景和氛围。
哥特的传统统称为表达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顶尖,墙壁很重,装饰的窗户也比较狭窄,经常安装的是彩色的玻璃,用《圣经》里面的故事进行彩绘墙壁或者窗户;在哥特建筑的内部,也表现出环境的幽暗和阴森的特点。
还有的需要充分体现出那种超自然的力量或者超自然的魔法,种种的场景设置都是为了更加凸显出哥特文学的传统特征,凸显出作品的神秘性和诡异性。
这些因素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较为深远,在英美文学中也通常被广泛地使用和应用,导致许多的英美文学作品都是在相应的故事背景之下进行设置的。
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呼啸山庄》中所隐含的“哥特因子”。
其次,英美文学作品中哥特传统因素的人物体现。
在众多的哥特传统人物中充分体现出恶与善的互相交织和互相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故事和任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因为哥特式传统因素在英美文学中所能够表达出来的那种对于社会的理性思考和对于新古典主义的地位领域的叛逆,也体现出其追求边缘性的特征。
因此,在相对于新古典主义的地位领域来说,哥特传统的因素对于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通常都会采用埋伏笔的方式,或者经常是潜伏一定恐惧情绪的底色,并且通过那些魔鬼式的因素进行渲染邪恶。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哥特传统人物通常都具有着曲折的、离奇的、神秘的身世。
特异外表和扭曲心灵,使人物经历着黑暗和死亡,充满了矛盾、怪异、神秘、恐怖。
哥特风格的作品,人物具备邪魅、诱惑、残酷、敏感、冲动、脆弱的特征,彰显心灵深处的黑暗隐秘面,达到一种恐惧的共鸣。
通过哥特风格在塑造人物中的运用,可以丰富作品的戏剧张力。
使读者对于作品中的恶棍式英雄形象,不自觉地产生好奇心。
从心理角度说,读者容易对形象产生特殊共鸣,具备的特征在压迫性、进攻性、毁灭性上是读者意识的体现,是分裂的一半。
在读作品时,被抑制欲望以一种形式满足,这种感觉又扩展读者体验。
有人指出,哥特式风格的小说是梦魇文学。
潜意识梦境基本元素表现恐惧、冲动、慌乱。
题材来自传说神话、潜意识等,疯癫僧倡、魔鬼、城馒、峭壁等是意象,目的要揭示头脑隐藏的一面。
哥特风格小说的主人翁是恶棍,有神秘身世、奇怪外表、扭曲灵魂,以遭遇快乐,黑暗死亡,以矛盾、神秘、恐怖、怪异为基本特征。
最后,英美文学作品中哥特传统因素的艺术效果体现。
哥特式风格的艺术效果主要是在英美的文学作品里通过一定的艺术和技术效果实现突破和创新主流主题。
哥特式风格的作品中普遍突出持久的就是永恒的冲突。
通过布局使读者领悟崇高的道德和正义感。
哥特式风格作品的主题备受关注,源于深入人心的各种问题,凸显人们对外层未知的恐惧与认知,有强烈反主流叛逆性,深化了文学艺术的特有魅力。
我们通过对哥特式心理建构的比较分析,发现哥特式风格的作品多建立在厌倦尘世的生活等方面上。
对哥特式风格的艺术,可以形象化理解,诞生在欧美土壤中的精灵,向世人展示对人类强大诱惑,却犹豫地面对和感染世人,对感官巧妙的刺激,体会到否定自我后的另类快乐,从而实现升华。
但哥特式风格的艺术作品在目标实现上并不到此为止,会带人们向生活伦理冲击。
哥特式风格艺术作品呈现的艺术及效果受到人们的关注追捧,关键在于它触动内心以及异变,关注对于未知恐惧,向人们呈现艺术和科学的认知矛盾、冲突、激烈发展的趋势,更有艺术形式的独特批判水平和能力。
四结语综上所述,无论哥特传统的英美小说如何快速健康发展,总的来说,都没有严重偏离充分表现善恶的范畴和主线,一直致力于揭露摧残人性、威胁人类生存的罪恶现象。
因此,人们在文学作品中积极使用哥特传统和手法,力图借助哥特传统小说所有震撼人心的特殊力量,进一步促使人们清醒过来,充分认识到罪恶。
因此,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的小说会继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1] 李昕潮:《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的女性哥特小说》,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 李佳玉:《从〈呼啸山庄〉和〈简·爱〉看哥特式小说风格》,《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