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分光光度法测定海带中碘含量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12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即食海带的提取碘方法;2. 掌握碘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 了解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主要存在于海带中的碘化物中。
本实验采用氧化还原法将海带中的碘化物氧化为碘单质,再通过沉淀法将碘单质沉淀出来,最后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即食海带、盐酸、过氧化氢、淀粉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等;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烧杯、玻璃棒、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容量瓶、碘量瓶等。
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即食海带,用研钵研磨成粉末;2. 将研磨好的海带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搅拌均匀;3. 将烧杯中的溶液煮沸,持续5分钟,使海带中的碘化物氧化为碘单质;4. 将煮沸后的溶液过滤,收集滤液;5. 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淀粉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蓝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碘单质;6. 用硝酸银溶液滴定滤液中的碘单质,计算碘单质的含量;7. 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海带中碘含量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我们成功从即食海带中提取出碘单质,并通过滴定法计算出碘单质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实验组1:碘单质含量为0.036g/g实验组2:碘单质含量为0.042g/g实验组3:碘单质含量为0.030g/g2. 结果分析(1)实验组1与实验组2相比,碘单质含量略有增加,可能是因为实验组2中加入了更多的过氧化氢,使得海带中的碘化物氧化得更加充分;(2)实验组3的碘单质含量较低,可能是由于实验过程中海带粉末研磨不够充分,导致部分碘化物未能充分氧化;(3)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海带中碘含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海带品种、海带储存条件、提取方法等。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氧化还原法和沉淀法成功从即食海带中提取出碘单质,并通过滴定法计算出碘单质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海带中碘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海带品种、海带储存条件、提取方法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海带中碘的提取原理和方法;2. 掌握提取碘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3. 提高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海带中碘主要以碘化物的形式存在,通过灼烧海带,使有机碘化物转化为无机碘化物,然后加入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最后利用有机溶剂萃取碘单质,得到纯净的碘。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海带、氯水、淀粉溶液、四氯化碳、蒸馏水、氯化钠、硫酸、重铬酸钾、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泥三角、坩埚、坩埚钳、玻璃棒、分液漏斗、磁力搅拌器、蒸发皿、烧瓶、称量瓶、天平等。
2. 实验药品:海带、氯水、淀粉溶液、四氯化碳、蒸馏水、氯化钠、硫酸、重铬酸钾。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海带溶液:称取5g干海带,用刷子把海带表面的附着物(不要用水洗),用酒精润湿后,放在坩埚中。
将坩埚置于泥三角上,用酒精灯加热灼烧海带成灰,停止加热,自然冷却。
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搅拌,煮沸2~3min,使可溶物溶解,冷却。
2. 氧化碘离子:向滤液中滴入1ml氯水,振荡。
滴入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
3. 萃取碘单质:将氧化后溶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向其中加入2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加入四氯化碳后,溶液分层,有色层在上层,振荡后溶液仍分层。
4. 收集碘单质:将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溶液(含碘单质)倒入烧杯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5. 蒸馏提纯碘单质: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至干,并尽量炒干。
将炒干的物质转移到称量瓶中,称重。
6. 升华提纯碘单质:将称量瓶放入干燥的高筒烧杯中,将装有水冷却的烧瓶放在烧杯口上。
加热烧杯使生成的碘升华。
碘蒸气在烧瓶底部凝聚。
当在无紫色碘蒸气产生时,停止加热。
取下烧瓶,将烧瓶凝聚的固体碘刮到小称量瓶中,称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上述实验步骤,成功从海带中提取出碘单质,并计算出海带中碘的百分含量。
2. 实验分析:通过灼烧海带,使有机碘化物转化为无机碘化物,加入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最后利用有机溶剂萃取碘单质,得到纯净的碘。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海带中碘的提取方法。
2. 熟悉实验过程中相关化学原理和操作步骤。
3. 了解萃取、过滤等实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海带中的碘主要以碘化钠(NaI)的形式存在。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将海带灼烧成灰,然后加入蒸馏水煮沸,使碘化钠溶解于水中。
通过过滤,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
接着,向溶液中加入氧化剂(如氯气)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
最后,利用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将碘单质萃取出来,并通过蒸馏提取出纯净的碘。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海带、蒸馏水、氯气、四氯化碳、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分液漏斗、蒸馏装置、酒精灯、坩埚、泥三角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滴定管、容量瓶、滴定池、电势滴定仪、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分液漏斗、蒸馏装置、酒精灯、坩埚、泥三角等。
四、实验步骤1. 将海带剪碎,用刷子刷去表面粘附物,不用水洗,称取15g海带。
2. 将海带放入铁或瓷坩埚中,把坩埚置于泥三角上,用煤气灯高温灼烧,将海带烧成炭黑色后,自然冷却。
3. 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加入1mL蒸馏水,搅拌煮沸2min~3min,使可溶物溶解,过滤。
4. 向滤液中滴入几滴淀粉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确认碘离子的存在。
5.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氯气,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确认碘单质的生成。
6. 将溶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加入等体积的四氯化碳,振荡、静置,使碘单质萃取到四氯化碳层。
7. 分离四氯化碳层,将四氯化碳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振荡、静置,使碘单质重新溶解于水中。
8. 将溶液转移到蒸馏装置中,加热蒸馏,收集蒸馏液,得到纯净的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淀粉溶液与碘离子反应产生蓝色,证明海带中含有碘离子。
2. 向滤液中加入氯气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棕红色,证明碘单质的生成。
3. 通过萃取和蒸馏,成功提取出纯净的碘。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从海带中提取出碘。
2. 实验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术,如萃取、过滤、蒸馏等。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和检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2. 培养学生掌握碘元素分离和检验的基本方法。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技能和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和分布2. 碘元素的分离方法:水提法、酸提法、氧化法等3. 碘元素的检验方法:淀粉显色法、碘量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4.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碘元素的分离和检验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碘元素检验方法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海带中碘元素的提取和检验方法。
2. 利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碘元素在不同条件下的分离和检验效果。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海带、硫酸、过氧化氢、淀粉、碘化钾等。
2.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容量瓶、分光光度计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章节一: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和分布】1. 引入:介绍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关注海带中碘元素的提取和检验。
2. 知识点讲解:讲解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规律,举例说明不同种类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差异。
3.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共同探讨海带中碘元素提取和检验的必要性。
【章节二:碘元素的分离方法】1. 引入:讲解碘元素分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检验,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分离方法的原理。
2. 知识点讲解:介绍水提法、酸提法、氧化法等碘元素分离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分离方法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章节三:碘元素的检验方法】1. 引入:讲解碘元素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检验方法的原理。
2. 知识点讲解:介绍淀粉显色法、碘量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碘元素检验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检验方法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综合实验3 海带中碘元素的提取和检验实验目的1.了解从海带中分离和检验碘元素的基本原理。
2.知道从海带中分离和检验碘元素的操作流程。
3.理解萃取的原理及萃取方法的适用范围。
4.掌握溶解、过滤、萃取、分液等基本操作的要点。
5.了解物质分离、提纯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及一般思路,初步形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海带、紫菜等海藻中含有碘元素,将海带灼烧成灰,在灰分中加入水,碘元素便以I-的形式进入溶液,用适量的氧化剂(如氯水、过氧化氢溶液等)将I-氧化成I2。
I2能与淀粉的水溶液作用显蓝色。
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I-+Cl2=I2+2Cl-2I-+H2O2+2H+==I2+2H2O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萃取后往往需要用分液漏斗将这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分开,这一操作称为分液。
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苯等有机溶剂。
用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可以把碘单质从碘的水溶液中萃取出来。
实验用品仪器:试管、烧杯(两只)、量筒、铁架台、漏斗、滤纸、玻璃棒、酒精灯、火柴、分液漏斗、石棉网试剂:2 mol·L-1 H2SO4溶液、6%H2O2溶液、CCl4、淀粉溶液、蒸馏水,海带灰实验步骤1.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
用右手食指按住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将漏斗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是否漏水。
若漏水,须在旋塞芯(或玻璃塞)上涂一层薄薄的凡士林(注意不堵塞上面的小孔),将旋塞芯塞进旋塞内(或将玻璃塞塞进上口),旋转数圈,使凡士林均匀分布。
确信分液漏斗不漏水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备用。
2.制取海带灰的浸取液在小烧杯内取一药匙海带灰,再向其中加入30 mL 蒸馏水,煮沸1~2 min,过滤,得滤液(若滤液稍显浑浊,可重新过滤一次)。
3.碘离子(I-)的氧化在滤液中加入1~2 mL 2 mol·L-1 H2SO4溶液,再加入3~5 mL 6%H2O2溶液4.碘的检验试管中取约1 mL上述反应后的液体(余下的液体备用),向其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从紫菜和海带中提取碘 一、实验目的 1、提取紫菜和海带中的碘元素 2、了解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使用萃取分液等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3、了解从植物中分离、检验某些元素的实验方法。熟悉从海带中分离和检验碘元素的操作流程,掌握溶解、过滤、萃取等基本操作。 4、通过实验过程体验、加强对实验价值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 二、实验原理 1、查资料知海带中碘元素主要为I-形式存在,少量以有机碘和IO3- 存在。 2、可使用某些氧化剂(如H2O2、新制氯水)将I-氧化为I2,然后检验I2的存在,并分离I2,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H2O2+2H+=I2+2H2O,2I-+Cl2=2Cl-+I2 3、可使用淀粉溶液检验I2,用CCl4萃取并分液来分离出I2。 4、可用反萃取法提取碘单质,在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3I2+6OH-=5I-+IO3-+3H2O),再分层将水层转入小烧杯中,再加硫酸酸化,可重新生成碘单质。方程式为5I-+ IO3-+ 6H+ =3I2+3H2O。由于碘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可沉淀析出,即可得到碘单质。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天平,镊子,剪刀,铁架台,酒精灯,坩埚,坩埚钳,泥三角,玻璃棒,分液漏斗,小烧杯,胶头滴管。 2、药品、 干紫菜和干海带、酒精、蒸馏水、淀粉溶液、5%H2O2、2M H2SO4溶液、2M NaOH 溶液,CCl4溶液。 四、实验步骤 1、称取样品 称取5g干海带(或干紫菜),用刷子把海带表面的附着物(不要用水洗)刷去,用酒精润湿后,放在坩埚中。 2、灼烧灰化 坩埚置于泥三角上,用酒精灯加热灼烧海带成至成灰,停止加热,自然冷却;(灼烧灰化的过程大约需要5—6分钟,干海带逐渐变的更干燥、卷曲,最后变成黑色粉末或细小颗粒,期间还会产生大量白烟,并伴有焦糊味。) 3、溶解过滤 将海带灰烬转入小烧杯中并向小烧杯中加入约15mL蒸馏水,煮沸2-3min,过滤,并用约10mL蒸馏水洗涤沉淀得滤液。煮沸时固体未见明显溶解,过滤后得到淡黄色的清亮溶液。 4、氧化及检验 在滤液中加入约2吸管2mol·L-1H2SO4溶液,再加入4吸管5%H2O2溶液。取出少许混合液,用淀粉溶液检验碘单质。 5、萃取分液 将氧化检验后的余液转入分液漏斗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打开上口的塞子或将旋塞的凹槽对准上口的小孔,静置,待完全分层后,分液。 6、反萃取 在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逐滴加入适量2M 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直至四氯化碳层不显红色为止;将水层转移入小烧杯中,并滴加45%的硫酸酸化,可重新生成碘单质。过滤得到碘单质。 五、注意事项 1、将干海带在通风处加热灼烧,或使用通风设备去除白烟和难闻的气味;灼烧完毕,应将坩埚、玻璃棒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2、检验碘元素应取少量样品,不要向所有滤液中直接加淀粉溶液,否则后续实验将无法操作。 1.单盘电光天平减码一般采用~由大到小顺序减码的原则。 2.目前我国生产的试剂质量标准按国家标准可分为三级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其标签颜色分别为绿红蓝 3.基准物质需要满足:1.组成与化学式相符2.纯度高3.性质稳定4.摩尔质量大 4.化学实验室中所需纯水的制备方法有蒸馏离子交换电渗析。 5.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方法水浴加热酒精灯加热 6.变色硅胶是常用的干燥剂,如果颜色由蓝变红表明硅胶失效 7.氧气钢瓶颜色为天蓝,字样为黑色。氮气钢瓶颜色为黑。乙炔钢瓶瓶身白字样红。 8.切割玻璃管挫时要注意向一个方向挫不要来回挫 9.盛放NaOH,Na2CO3的试剂瓶要用橡胶塞而不能用玻璃塞 10.实验室中若被酸烧伤,水冲后用饱和NaHCO3或稀氨水冲洗,酸液溅入 眼中,先大量水冲再用2%Na2B4O7冲洗;被碱烧伤先用水冲再用2%HAc冲洗,碱液键入眼中,水冲后用3%H3BO3洗眼。 11.实验室汞洒落后应该用硫磺粉覆盖。 12.电器设备着火应用CO2灭火器。 13.在分析天平使用前后均应调零,一检查天平的状态是否正常。机械天平使用的物理原理是杠杆原理 14.PH酸度计在使用之前要用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正。 15.PH法测定弱电解质电离常数时,如弱电解质的浓度很稀,测得的电离常数数值将偏大 16.定量分析仪器必须洗净至玻璃不挂水珠,即表示无油污,一般仪器可用刷子沾去污粉刷洗,若仍洗不干净可用铬酸洗液清洗。 17.实验室中常用的铬酸洗液是用浓硫酸和重铬酸钾配制而成的。刚配好的洗液是红棕色,变绿后失效,配置时应该向饱和重铬酸钾中加入浓硫酸。 18.酸式滴定管用来盛装酸性及氧化性溶液,不易承装碱性溶液因为腐蚀玻璃。碱式滴定管用来承装碱性及无氧化性溶液。滴定管在装溶液前,需要润洗2~3次 19.使用移液管,应左手持洗耳球,右手执管径标线以上的部位,食指控制管口 20.酸式滴定管排气泡的方法是:迅速打开活塞,使气泡很快随溶液一起冲出尖嘴。 21.碱式滴定管排气泡的方法是:先把滴定管倾斜约30度,左手两指将乳胶管向上弯曲,使管尖嘴朝上,并用力捏稍微靠近玻璃珠上的乳胶管,使管内气泡随溶液迅速流出。 22.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酸色红碱色黄 23.标定NaOH的基准物是Na2C2O4.2H2O(二水合草酸钠)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HCL的基准物是无水碳酸钠,硼砂(Na2B4O7), *基准物质硼砂久置于装有硅胶干燥剂的干燥器中,若用它标定盐酸溶液,测得HCL浓度将偏低。 *标定高锰酸钾的? 标定高锰酸钾时,为了提高反应速度要加热,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应加入H2SO4.标定硫代硫酸钠的是重铬酸钾。用 重铬酸钾标定硫代硫酸钠溶液时,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滴定终点颜色变化为由灰蓝色变为亮绿色。 *以重铬酸钾基准试剂标定硫代硫酸钠溶液时,终点附近溶液颜色的变化是:黄绿色~蓝绿色~亮绿色,对应的有色物质分别是:I2-Cr3+,I2-淀粉,Cr3+ *简答: 标定硫代硫酸钠溶液采用间接滴定法,在重铬酸钾离子标准溶液加入碘离子时,为何要加酸,而且要加盖在暗处放置五分钟? @因为重铬酸钾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具有氧化性,与碘离子按化学计量比定量反应。 @由于重铬酸钾与碘化钾的反应速率较慢,所以他们之间反应要放置一段时间。 @生成的碘单质具有挥发性和还原性,为防止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反应应在暗处进行。 24.配制Na2S2O3.5H2O(五水合硫代硫酸钠)应加入碳酸钠固体,并保存在棕色有塞瓶中。 25.滴定分析按化学反应不同可以分为四类:酸碱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 26.AgCL白,溴淡黄色,碘黄色。 27.实验过程中不慎起火,当火势不太大时,应该关闭燃气龙头,切断电源,移走易燃易爆物质。有机溶剂起火,应该使用1211灭火器。电器起火,应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核心反应中的主要考点:
综合实验3海带中碘元素的提取和检验一、实验原理海带中的碘主要以无机碘形式存在,其化学式为I2、我们可以通过将其与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离子态碘,然后用物质检测方法测定其含量。
二、实验步骤1.调制硫酸铜溶液:称取1.36g硫酸铜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蒸馏水稀释至100mL。
2.准备海带样品:将200g海带洗净,切成小块备用。
3.提取海带中的碘:将切好的海带放入研钵中,加入足够的硫酸铜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然后放入水浴中加热,并持续搅拌,直至液体变为浓绿色。
4.收集溶液:将导管漏斗放到实验室提取器内,用滤纸搭上漏斗,加热时将玻璃棒重新插入海带块中,使其局部加热。
然后将加热均匀的样品倒入过滤器中,使溶液经滤纸滤出。
5.搅拌海带块: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研钵和海带块,在研钵中加入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6.再次提取海带:将搅拌过的海带块放入滤纸上,加入少量的硫酸铜溶液,同样使用加热和搅拌方法进行提取。
7.重复提取:经过多次提取,将海带中的碘元素提取至溶液中。
8.碘的检验:取部分碘溶液,滴加淀粉试液,如果溶液变为深蓝色,则为阳性反应,表示溶液中有碘元素存在。
9.确定碘的含量:取适量碘溶液,用溴化钾溶液标定其浓度,以确定溶液中碘的含量。
三、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时要戴上手套和安全眼镜,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化学药品。
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加热均匀,以保证提取的均匀性。
3.碘溶液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废液和废料。
四、影响提取产率的因素1.海带样品的选择:不同的海带品种和产地碘含量不同,可以选择碘含量较高的海带提取。
2.浸泡时间:海带样品在硫酸铜溶液中浸泡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碘的提取。
3.浸泡温度:适当提高浸泡温度可以促进碘的提取,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溶液中碘的挥发和损失。
4.浸泡液的浓度:增加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可提高碘的提取效率,但过高的浓度可能导致其他物质的溶解和生成反应的副反应。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本次实验通过提取和检验海带中的碘元素,可以得到碘溶液,并通过溴化钾溶液标定其浓度,从而确定碘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海带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和提取方法。
2. 掌握从海带中提取碘并检验其含量的实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海带中的碘主要以碘化物(I-)的形式存在,少量以有机碘和IO3-的形式存在。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灼烧海带得到海带灰,然后利用过氧化氢(H2O2)将碘化物氧化成碘单质(I2)。
碘单质与淀粉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从而检验碘的存在。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试管、坩埚、坩埚钳、铁架台、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刷子、漏斗、滤纸、火柴、剪刀。
2. 试剂:干海带、过氧化氢溶液、硫酸(3摩尔/升)、NaOH溶液、酒精、淀粉溶液。
四、实验步骤1. 称取3g干海带,用刷子把干海带表面的附着物刷净(不要用水洗)。
将海带剪碎,用酒精润湿(便于灼烧)后,放在坩埚中。
2. 用酒精灯灼烧盛有海带的坩埚,至海带完全灰化后,停止加热,冷却。
3. 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煮沸2-3分钟,使可溶物溶解,过滤。
4. 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硫酸,再加入约1ml H2O2溶液。
观察现象。
5. 取少量上述滤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观察现象。
6. 向剩余的滤液中加入1ml淀粉溶液,然后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淀粉溶液变蓝。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步骤4中,加入H2O2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棕红色,证明碘单质(I2)的生成。
2. 在步骤5中,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为蓝色,证明碘单质(I2)与淀粉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
3. 在步骤6中,向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淀粉溶液变蓝,说明海带中确实含有碘元素。
六、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干海带表面的附着物不能用水洗,以免海带中的碘化物溶于水而造成损失。
2. 实验过程中,加入H2O2溶液后,溶液变为棕红色,说明碘化物被氧化成碘单质。
3. 实验过程中,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碘单质与淀粉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
海带馒头的制作海带的营养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为膳食纤维,少量蛋白质和脂肪,海带中碘,钙含量丰富。
海带中的维生素含量丰富。
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VB1。
VB2。
VB5,VB6,VB12,维生素E,维生素K等等。
营养物质的测定实验设备恒温水浴锅;电子分析天平;凯氏定氮蒸馏装置;碱式滴定装置;干燥器;过滤装置;分光光度计等。
一、方法1. 蛋白质的测定准确称取5.0g捣碎了的海带样品两份,按凯氏定氮法进行测定。
2.脂肪的测定将海带切成薄片,称取一定量薄片,在50~C烘箱中将样品烘干,粉碎。
准确称取5.Og此种粉末样品,两份,按索氏提取法进行脂肪的测定。
3.淀粉含量测定准确称取5.0g捣碎了的海带粉样品,两份,按酶水解法进行测定。
4. 粗纤维含量测定准确称取5.Og捣碎了的海带样品于250mL平底烧瓶中,两份。
按重量法进行测定。
5.碘的测定准确称取若干克海带粉溶解,制成溶液,按照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6.钙,镁的测定使用EDTA滴定法进行,称取若干海带粉,按照EDTA滴定法进行测定。
7.维生素B族采用高效液相法,维生素C测定采用2,6一二氯酚靛酚法。
二、结果分析三、馒头实验步骤:所需的原料为干海带(1)海带粉的制作过程1.切碎。
将干海带用刀切成丝或碎块。
2.干燥。
将切碎的海带放在恒温箱内,在100~110℃下,约干燥3小时,至海带无残留水分为止。
3.粉碎。
将干燥后的碎海带用电动粉碎机粉碎至粗粉末状。
4.过筛。
将粗海带粉末过100目或120目筛,即得成品海带粉。
5.反复粉碎和过筛,直至无渣或剩少量渣为止。
(二)馒头的制作过程原料:面粉500g,干酵母10g,干海带10斤左右设备:干燥机,恒温箱,醒发箱,温度计,蒸锅,天平馒头制作流程1和面将面粉的2/3放入盆中,酵母、海带粉(海带粉的量添加为5%逐量添加)面粉充分混合,加水搅拌,揉制成面团;2发酵把揉好的面团放入温度为 30-35℃,相对湿度为70-90%恒温箱中发酵50-90min,至面团全部发起,内部呈大孔丝瓜囊状。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海带中碘的提取方法及其原理;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动手能力;3. 掌握化学实验中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
二、实验原理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主要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
通过灼烧海带,将有机碘化物转化为无机碘化物;加入去离子水煮沸,使碘离子进入溶液;过滤、氧化、萃取等步骤,最终提取出碘单质。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电子天平、坩埚、酒精灯、泥三角、玻璃棒、分液漏斗、烧杯、漏斗、滤纸、研钵、pH试纸、脱脂棉等。
2. 试剂:海带、去离子水、酒精、氯水、四氯化碳、淀粉溶液、NaOH溶液、H2SO4溶液、重铬酸钾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海带:将海带用刷子刷干净,用剪刀剪成条或片状,置于坩埚中。
2. 灼烧海带:用酒精润湿海带表面,放入坩埚中,置于泥三角上。
用酒精灯加热灼烧海带,直至成灰,停止加热,自然冷却。
3. 灰化处理:将海带灰转移到研钵中,充分研磨,然后转移至250mL烧杯中。
4. 浸泡、煮沸:向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煮沸2~3分钟,使可溶物溶解,冷却。
5. 过滤:用漏斗和滤纸过滤,收集滤液,弃去滤渣。
6. 氧化:向滤液中滴入1mL氯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7. 萃取:将氧化后的溶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向其中加入2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8. 分离:待溶液分层后,将有色层(含碘单质)分离出来。
9. 提纯:将分离出的碘单质用脱脂棉过滤,收集滤液,备用。
10. 干燥:将滤液倒入研钵中,用pH试纸检测pH值,调节至中性。
11. 熔融:将中性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
12. 研磨:将蒸干后的固体与重铬酸钾混合均匀,研磨。
13. 升华:将混合物放入高筒烧杯中加热,使碘单质升华出来。
14. 收集:用注满冰水的圆底烧瓶盖在烧杯口处,碘单质会凝华在烧瓶底部。
15. 称量:刮下生成的碘,称量计算产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海带灰的制备、浸泡、煮沸、过滤、氧化、萃取等步骤均按实验要求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