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1.3.1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261.50 KB
- 文档页数:2
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章《有理数的加法》【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四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有理数这一章的重要内容,是在学习了正负数、有理数、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等内容基础上进行的。
同事,有理数加法与有理数减法、有理数乘除法及有理数的运算律紧紧联系在一起,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本节课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
此外,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推导具有一定的启发引导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就内容的人文价值来看,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经历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合作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还不够强.通过小学四则运算的学习,头脑中已形成相关计算规律,知道数都是指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等具体的数,因此学生可能会用小学的思维定势去认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但是学生已经知道数已经扩大到有理数,出现了负数,并且学习了数轴和绝对值,这些基础是学习新课的必备条件。
为了学生能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中特别设计了反馈练习;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将作适当的延伸拓展和变式处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过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体现化归的意识、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计算机、PPT 。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教学流程设计二、教学过程设计三、板书设计1.3.1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加法的法则:1、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教材内容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新知识,是小学学习过整数和分数的加减运算的拓展,它与小学的算术又有很大区别,小学的加法运算不要确定和的符号,运算单一,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在确定“和”的符号后,再进行算术数的加减运算,要把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转化为小学学过的算术的加减运算。
因此,本节课注意从生活入手,以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讲授新课,从而很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有理数的加法是初中数学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
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并且招的是体育特长学生。
学生娇生惯养,严肃不足活泼有余,说到体育就高兴,而一说学习就头疼,基础及学习习惯比较差,懒动手、懒动脑,对于小学的数的运算等能力不强,尤其是分数和小数的运算,学生对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是很适应。
不过,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逐步淡化,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现在,班级中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风还没形成,学生间互相评价和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学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的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我们在小学学过加减乘除运算,如我们初1502班有男生25人,女生18人,全班一共多少人你能列出算式吗你能告诉同学,从题目中哪个词知道用加法在式子2518中,我们把省略的正号补上,变成(25)(18),这就是两个有理数的加法。
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加法问题1:点P从原点O向右移动2米到达点A,再向右移动3米到达点B。
你能用数轴表示吗点P从原点O向右移动2米到达点A,再向右移动3米到达点B,两次移动后一共向右移动多少米问题2:点P从原点O向左移动2米到达点A,再向左移动3米到达点B。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设计《1.3.1 有理数的加法》一. 教材分析《1.3.1 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表示方法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后续学习有理数减法、乘法、除法运算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对有理数的概念理解不深,容易与实数、整数等概念混淆。
2.对有理数的表示方法不熟悉,如数轴、绝对值等。
3.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容易受到之前学习整数、分数加法的影响,难以适应有理数加法的规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
2.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中的相反数概念,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如何确定相反数。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规则。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练习巩固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有理数加法的实例和讲解。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有理数加法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3.数轴教具:准备数轴教具,用于讲解和演示有理数加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轴教具,向学生展示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这两个有理数的和。
通过数轴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初步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 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
3.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本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为4+(-2),黄队的净胜球为1+(-1).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计算:(1)(-0.9)+(-0.87); (2)(+456)+(-312); (3)(-5.25)+514; (4)(-89)+0. 解析: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首先判断这两个数是同号两数、异号两数还是同0相加,然后根据相应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 解:(1)(-0.9)+(-0.87)=-1.77; (2)(+456)+(-312)=113; (3)(-5.25)+514=0; (4)(-89)+0=-89.
方法总结:两数相加时,应先判断两数
的类型,然后根据所对应的法则来确定和的
符号与绝对值.
探究点二:有理数加法的应用
【类型一】 有理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
的应用
股民默克上星期五以收盘价67元
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下表为本周内每
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
星 期 一 二 三 四 五
每股涨跌/元 4 4.5 -1 -2.5 -6
(1)星期三收盘时,每股多少元?
(2)本周内每股最高价多少元?最低价
多少元?
解析:(1)用买进的价格加上周一、周
二、周三的涨跌价格,然后根据有理数加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解;(2)分别求出
这五天的价格,然后即可得解.
解:(1)67+(+4)+(+4.5)+(-1)=74.5(元),故星期三收盘时,每股74.5元; (2)周一:67+4=71元,周二:71+4.5=75.5元,周三:75.5+(-1)=74.5元,周四:74.5+(-2.5)=72元,周五:72+(-6)=66元, ∴本周内每股最高价为75.5元,最低价66元. 方法总结:股票每天的涨跌都是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要理解为每天都是在67元的基础上涨跌.另外熟记运算法则并根据题意准确列出算式也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二】 和有理数性质有关的计算问题 已知|a|=5,b的相反数为4,则a+b=________. 解析:因为|a|=5,所以a=-5或5,因为b的相反数为4,所以b=-4,则a+b=-9或1. 解:-9或1 方法总结:本题涉及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定义,在解决绝对值问题时要注意考虑全面,避免造成漏解. 三、板书设计 加法法则错误! 本课时利用情境教学、解决问题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在本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联系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
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