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
- 格式:pptx
- 大小:177.54 KB
- 文档页数:2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知识。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数轴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掌握加法的运算律,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对数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对有理数的概念理解不深,对数轴的使用不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对数轴使用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数轴的使用,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加法,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加法的运算律。
2.教学难点:对有理数加法概念的理解,数轴的使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理解有理数的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加法,同时利用数轴帮助学生进行运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数轴观察,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出加法的运算律。
3.巩固新知: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动手练习,巩固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4.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加法运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3有理数的加减法(人教版)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3.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阅读教材P16~18,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结合教材对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个算式,类似地再列举出相应的算式并结合数轴解释,得出结果如(+3)+(+4)、(-3)+(-4)、(-3)+(+4)、(+3)+(-4)、(+3)+(-3)、(-3)+0、(+3)+0],根据以上7个算式,思考:你能总结出有理数相加的符号如何确定?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一个有理数和0相加,和分别为多少?知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自学反馈计算:(1)16+(-8)=8;(2)(-12)+(-13)=-56;(3)(+312)+(-72)=0;(4)(+8)+(-3)=5;(5)(-0.125)+(18)=0;(6)0+(-9.7)=-9.7.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一要辨别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二要确定和的符号;三要计算和的绝对值.即“一辨、二定、三算”.活动1小组讨论例1计算:(1)(-3)+(-9);(2)(-4.7)+3.9.解:(1)-12.(2)-0.8.例2足球循环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解:黄队净胜球:-2,红队净胜球:2,蓝队净胜球:0.活动2跟踪训练1.计算:(1)(+3)+(+8)(2)(+14)+(-12);(3)(-312)+(-3.5);(4)(-314)+(+213);(5)(-19)+8.3;(6)-3.4+4.解:(1)11.(2)-14.(3)-7.(4)-1112.(5)10.7.(6)0.6.注意计算的符号,特别是负号.2.某县某天夜晚平均气温是-10℃,白天比夜晚高12℃,那么白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解:2℃.3.两个数的和为负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两个均是负数B.两个数一正一负C.至少有一个正数D.至少有一个负数4.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的和是(D)A.正数B.负数C.零D.不能确定符号活动3课堂小结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任意有理数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理解小学中的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中仍然成立.2.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对有理数加法进行简便运算.3.能根据有理数加法算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简便运算方法.阅读教材P19~20,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知识探究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达: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交换律的字母表达:a+b=b+a.加法交换律的例子说明:1+2=2+1.加法结合律的文字表达: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加法结合律的字母表达:(a+b)+c=a+(b+c).加法结合律的例子说明:(1+2)+3=1+(2+3).自学反馈计算:(1)(-7.34)+(-12.74)+7.34+12.4;(2)(-35+15)+(-45);(3)(-37)+(+15)+(+27)+(-115);(4)(-20.75)+314+(-4.25)+1934;(5)(-6.8)+425+(-3.2)+635+(-5.7)+(+5.7).解:(1)-0.34.(2)-65.(3)-117.(4)-2.(5)1.活动1小组讨论例1计算:(1)(-2)+3+1+(-3)+2+(-4);(2)16+(-25)+24+(-35);(3)314+(-235)+534+(-825);(4)(-7)+6+(-3)+10+(-6).解:(1)-3.(2)-20.(3)-2.(4)0.例210袋小麦称后记录如图所示(单位:kg).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如果每袋小麦以90kg为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解法1:先计算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905.4.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少千克:905.4-90×10=5.4.解法2:每袋小麦超过90kg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10袋小麦对应的数分别为+1,+1,+1.5,-1,+1.2,+1.3,-1.3,-1.2,+1.8,+1.1.1+1+1.5+(-1)+1.2+1.3+(-1.3)+(-1.2)+1.8+1.1=1+(-1)]+1.2+(-1.2)]+1.3+(-1.3)]+(1+1.5+1.8+1.1)=5.4.90×10+5.4=905.4.答:10袋小麦一共905.4kg,总计超过5.4kg.注意运算律的运用.活动2跟踪训练1.用适当的方法计算:(1)23+(-17)+6+(-22);(2)1+(-12)+13+(-16);(3)1.125+(-325)+(-18)+(-0.6);(4)(-2.48)+(+4.33)+(-7.52)+(-4.33).解:(1)-10.(2)23.(3)-3.(4)-10.2.某出租司机某天下午营运全是在东西走向的人民大道进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如下(单位:千米):+15,+14,-3,-11,+10,-12,+4,-15,+16,-18. (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该司机距下午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2)若汽车耗油量为a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升?解:(1)15+14-3-11+10-12+4-15+16-18=0,距出发点0千米.(2)118a升.活动3课堂小结1.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2.简便运算:①运用运算律;②运用相反数的和为零;③凑整.1.3.2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1.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3.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数学学习中转化的思想.阅读教材P21~22,思考下列问题.通过实际例子,一方面,利用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可知:计算4-(-3),就是求一个数x,使x+(-3)=4,易知x=7,所以4-(-3)=7.①另一方面,4+(+3)=7.②由①②,有4-(-3)=4+(+3).再试着把减数-3换成正数,任意列出一些算式进行计算,如:计算9-8与9+(-8);15-7与15+(-7).得出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减法法则渗透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有了相反数,减法就可以转化为加法,加减就可以统一为加法.知识探究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自学反馈计算:(1)(-3)-(-6);(2)0-8;(3)6.4-(-3.6);(4)(-312)-(+514).解:(1)3.(2)-8.(3)10.(4)-834.(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a-b=a+(-b).活动1小组讨论例计算:(1)(-38)-(-36);(2)0-(-711);(3)1.7-(-3.5);(4)(-234)-(-112);(5)323-(-234);(6)(-334)-(+1.75).解:(1)-2.(2)711.(3)5.2.(4)-114.(5)6512.(6)-5.5.活动2跟踪训练1.计算:(1)(-23)-(+112)-(-14);(2)(-0.1)-(-813)+(-1123)-(-110);(3)(-1.5)-(-1.4)-(-3.6)+(-4.3)-(+5.2);(4)(5-6)-(7-9).解:(1)-12.(2)-313.(3)-6.(4)1.2.根据题意列出式子计算.(1)一个加数是1.8,和是-0.81,求另一个加数;(2)-13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与23的相反数的差.解:(1)-0.81-1.8=-2.61.(2)-|-13|-(-23)=-13+23=13.活动3课堂小结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a-b=a+(-b).2.转化原则: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相反数.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会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2.熟悉有理数加减运算的运算律,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度.3.能把有理数加法运算省略加号和括号,理解有理数的和.4.形成解决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阅读教材P23~24,体会加法与减法的统一和书写的简约.知识探究把下列算式统一为加法,并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20)+(+3)-(-5)-(+7)=(-20)+(+3)+(+5)+(-7)=-20+3+5-7;(-7)+(+5)+(-4)-(-10)=(-7)+(+5)+(-4)+(+10)=-7+5-4+10.注意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的意义.自学反馈把(+23)+(-45)-(+15)-(-13)-(+1)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并计算.解:23-45-15+13-1=-1.活动1小组讨论例1计算:(1)(+27)+(-49)-(+59)-(-57)-(+1);(2)-7-(-8)-(-712)-(+9)+(-10)+1112;(3)-99+100-97+98-95+96+ (2)(4)-1-2-3- (100)解:(1)-1.(2)1.(3)50.(4)-5050.例2银行储蓄所办理了8件工作业务,取出950元,存进500元,取出800元,存进1200元,存进2500元,取出1025元,取出200元,存进400元,这时,银行现款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元?解:增加了,增加了1625元.例3把-a+(+b)-(-c)+(-d)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为-a+b+c -d.总结: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有如下几个步骤:(1)将减法转化成加法运算;(2)省略加号和括号;(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活动2跟踪训练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1)(+9)-(+10)+(-2)-(-8)+3;(2)(-13)-(+22)+(-17)-(-18).解:(1)9-10-2+8+3.(2)-13-22-17+18.2.计算:(1)(-7)-(+5)+(-4)-(-10);(2)1-4+3-0.5;(3)34-72+(-16)-(-23)-1;(4)-2.4+3.5-4.6+3.5.解:(1)-6.(2)-0.5.(3)-314.(4)0.活动3课堂小结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省略加号和括号.。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材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借贷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正负数的加法运算,从而引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有理数的减法、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对于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加法,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惑,特别是在理解正负数的加法运算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概念出发,逐步过渡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理解正负数的加法运算,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借贷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正负数的加法运算,从而引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时,通过设计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内容包括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例,如购物、存钱等,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梯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例,如购物、存钱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涉及的加法运算。
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出有理数的加法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这些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