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电工和电子技术第二版陶桓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完整版)电工和电子技术第二版陶桓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完整版)电工和电子技术第二版陶桓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完整版)电工和电子技术第二版陶桓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练习题解答(6)

1-3 一只额定电压为V 220,功率为100W 的白炽灯,在额定状态下工作时的电阻和电流各为多少?

解:根据功率表达式 UI I R P 2L ==

则此时流过白炽灯的电流和白炽灯中的电阻分别为

A 45.0220100U P I ===

Ω===48445.0100

I P R 2

2L

1-5 某一直流电源,其输出额定功率P N = 200W ,额定电压U N = 50V ,内阻R 0 = 0.5Ω,负载电阻R

可以调节,其电路如图1-15所示。试求: (1)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 (2)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

(3)电源短路状态下的电流。

解:(1)电路如解题图3所示,当S 闭合时,根据

额定功率表达式

N N N I U P = 则

A 450

200

U P I N N N === 又根据额定电压表达式

N N N I R U = 那么

Ω===5.124

50

I U R N N N

(2)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和开路状态下电源端电压等于电动势电压,所以

V 5245.050I R U E U N 0N 0=?+=+== (3)电源电路短路时负载电阻为零,则短路电流为

A 1045.052R E I 0S ===

1-7 在题图1-7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通过实验测量得

V

30U V 80U V 60U V 90U V 140U A

10I A 6I A 4I 54321321=-==-====-=

(1)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电压的实际极性; (2)判断那些元件是电源?那些是负载?

(3)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

E 解题图3

题题1-7

21U U U

21U 题题题4

解:(1)各元件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元件电压的实际极性如解题图4所示。

(2)根据U 和I 的实际方向来判定,当U 和I 的实际方向相反时即为电源(注意,U 的实

际方向指的是电位降落的方向,即从正极指向负极),否则为负载。据此,元件1和元件2为电源,其余的全为负载。

(3)根据解题图4计算各元件的功率分别为 W 5604140I U P 111-=?-=-= W 540690I U P 222-=?-=-= W 6001060I U P 333=?== W 320480I U P 144=?==

W 180630I U P 255=?==

根据功率平衡的关系,带有负号的功率之和应和带有正号的功率之和相等,即得 W 1100180320600540560=++=+

上式表明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平衡的,注意,此法也是验证解题结果正确与否的方法之一。

1-8 试求题图1-8所示电路中A 点、B 点和C 点的电位。

V 5010Ω题题1-8

V 5010Ω解题图5

解:参照解题图5可知,四个电阻上的电压降均由电流I 所产生,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其大小为

A 5.060

30

201020102050I ==+++-=

根据某点的电位即该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令参考点V D = 0 , 则电位V A 、V B 和V C 分别为 V 45505.01050I 10V V V D A A =+?-=+-=-=

V 35I 2020I 1050I 10I 20V V V D B B =++=+--=-= V 10I 20V V V D C C ==

-=

1-9 试求题图1-9所示电路中A 点的电位。

A

题题1-9

A

解题图6

解:参照解题图6,该电路图上半部分的电路为一闭合电路,可产生电流I ,因此在1Ω和2Ω电阻上均产生电压降;而电路图下半部分的电路不闭合,故4Ω电阻上无电压降。那么,该电路中的电流和电位V A 分别为

A 12

13

I =+=

, V 56I 236I 1V A =+--=+-=

1-12 计算题图1-12所示两电路中a 、b 间的等效电阻ab R 。

)

a ()

b (题题1-12

4

4

6

3

5

4

33

3

2

22

题图1-12

解:图(a )

4463

4//(4//46//3)4//(

)4//(22)4//424463

ab R ??=+=+=+==Ω++ 注:上式中的符号“//”表示电阻并联,符号“+”表示电阻串联,在计算串、并联等效电阻时应遵循先并联、后串联、括号运算优先的原则。 图(b )

2//(2//23//3//3)2//21ab R =+==Ω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练习题解答(8)

2-2 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题图2-2中3Ω电阻中的电流I 。

题题2-2

解题图12(a)

解题图12(b)

解题图12(c)

解题图12(d)

解题图12(e)

解题图12(f)

解题图12(g)

解题图12(h)

解题图12(i)

解题图12(j)

解:根据题目的要求,应用两种电源的等效变换法,将题图2-2所示电路按照解题图12所示的变换顺序,最后化简为解题图12(j)所示的电路,电流I 为

A 2.08

22

I =+=

注意:(1) 一般情况下,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电阻可视为短路、而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电阻可

视为开路。故题图2-2所示电路最左边支路中的2Ω电阻可视为0; (2)在变换过程中,一定要保留待求电流I 的支路不被变换掉;

(3)根据电路的结构,应按照a-b 、c-d 、e-f 的顺序化简,比较合理。

2-4 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题图2-4中2Ω电阻中的电流I 。

36题题2-4

解题图14(a)

解题图14(b)

解题图14(c)

解: A 12

222

8I =

++-=

2-5 应用支路电流法计算题图2-5所示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

V 45题题2-5

V 45解题图15

解:首先对于题图2-5所示电路的三条支路电流分别确定参考方向,如解题图15所示。然后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定律列出下列三个方程:

??

?

??+=++=+=++==-+3223231131321I

6I 5I 3I 6I 245I 6I 20I 10I 6I 10700I I I 解之,得

1232,

5,3I A I A I A ===

2-8 电路如题图2-8所示,

Ω8L R 题题2-8

Ω8L

解题图17

解:由于计算负载电阻R L 的电压U ,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4Ω电阻和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8Ω电阻的存在与否无关,因此,这两个电阻的作用可被忽略,如解题图17所示,那么

V 8.128

141414164U =+++

=

然而,在计算理想电流源的功率时,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值是由与之并联的外电路所确定,因此,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4Ω电阻的作用就不能被忽略。此时,必须根据题图2-8所示电路解题才正确,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应用电路最外围大回路计算比较方便,其功率为 4(4412.8)428.8115.2I P W =??+=?=

2-10 应用叠加定理计算题图2-10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题题2-10

+

题题题19

)

a ()

b (

解:根据叠加定理知 I I I ''-'=

依据解题图19(a), 应用分流公式可得 30103010

110[10//(510//10)]10(510//10)1520

I A '=

?=?=++++

依据解题图19(b),应用分流公式可得

901090101

6310[10//5(10//10)]10(510//10)15202

I A ''=

?=?=?=++++

于是 A 231I I I -=-=''-'=

2-12 电路如题图2-12所示,分别用戴维宁定理计算24Ω电阻中的电流I 。

解:应用戴维宁定理,题图2-12所示的电路可化为解题图21(e)所示的等效电路。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 可由解题图21(a)、(b)和(c)所示的电路,利用叠加定理求得

000U U U E ''+'==

依据解题图21(b),可求得0U ': V 32U 32U cb 0=+='

再依据解题图21(c), 可求得0U '': V 1682U U cb 0-=?-=='' 于是 V 161632U U U E 000=-=''+'==

等效电源的内阻(即有源二端网络的除源内阻)R 0可由解题图21(d)所示的电路求得。对于a 、

b 两端而言,两个16Ω的电阻已被短接,只剩8Ω电阻作用,因此

Ω=8R 0 最后依据解题图21(e)求出: A 5.032

16

24R E I 0==+=

=

+

Ω

Ω

题题2-12

解题图21

2-15 在题图2-15中,已知I = 1 A , 应用戴维宁定理求电阻R 。

解:应用戴维宁定理,题图2-15所示的电路可化为解题图24(c)所示的等效电路。因此

R

R E

I 0+=

根据题目的要求,可将上式改写成

I

I

R E R 0-=

依据解题图24(a)所示的电路,可求得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 为 V 401010410V V U E b a 0=-?+=-==

依据解题图24(b)所示的电路,可求得等效电源的内阻R 0为 Ω=10R 0 于是

Ω=?-=-=301

1

1040I I R E R 0

1010题题

题图2-15

10V

1024(a)

10(b)

)

c (E

2-17 电路如题图2-17所示,应用戴维宁定理计算图中电流I 。

解:应用戴维宁定理,题图2-17所示的电路可化为解题26(c)所示的电路。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 依据解题图26(a)所示的电路求得

V 92353U E 0=

?-?==

等效电源的内阻R 0依据解题图26(b)所示的电路求得,由于求解a 、b 间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时两理想电流源开路,因此 Ω=+=633R 0

于是

A 75.04

3

6696R E I 0==+=+=

52

题题2-17

520

解题图26(a)

)

b (E

)

c (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 练习题解答(8)

3-3已知电路的相量如题图3-3所示,其中U =220 V ,I 1=10 A ,I 2=52A ,当电压的初相位为?=0,角频率为ω时,试写出它们的瞬时值表达式,并指出相位关系。

题图3-3

解:2202sin u t ω= V , ()1102sin 60i t ω=+? A , ()210sin 30i ω=-? A 。

1I &超前60U ?&,2I &滞后30U ?&

3-4某电路的电流如题图3-4所示,已知282sin(30)i t ω=+? A ,342sin(60)i t ω=+? A ,求电流i 1

的有效值。

题图3-4

解: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及图可知:123i i i =+。

又 23,i i 的有效值相量分别为23

8/30,4/60I I =?=?&&,则 ()123

8/304/608cos304cos608sin304sin608.97.5I I I J j =+=?+?=?+?+?+?=+&&& 2

2

131138.97.5848411.62

2I j A ??

∴=+=?+?+?+?= ? ???

3-5 在题图3-5所示的各电路中,每一支条路中的电量为同频率的正弦量,图中已标的数值为正弦量的有效值,试求电流表A 0或电压表V 0的值数(即有效值)。

(a ) (b )

(c ) (d )

题图3-5

解:根据正弦电路中单一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求解:

图(a )中L 、C 并联,电压同相位,所以A 0=2A ;图(b )中R 、L 并联,电压同相位,所以 A 0=102;图(c )中R 、L 串联,电流同相位,所以V 0=2;图(d )中R 、C 串联,

电流同相位,所以V 0=80V

3-7 已知电阻炉的额定电压为100V ,功率为1000W ,串联一个电阻值为4Ω的线圈后,接于220V 、

50Hz 的交流电源上。试求线圈感抗X L ,电流I 和线圈电压U L 。 解:∵线圈串联连接 ∴电流相同

又∵功率、电压额定已知

∴100010100

N N P I A V =

== 电炉电阻为: 1100

1010

V R I Ω===

串联后总电阻为:1210414R R R Ω=+=+=

总阻抗为: L Z R jX =+ 220I Z =Q 220

22Z I

Ω∴== 由阻抗三角形有 2

2222214Ω122Ω=17ΩL X Z R ∴=

-=-=

10122V 1017V 170V L L U IX ==?=?=

3-12 在题图3-12所示的移相电路中,已知电压U 1=100 mV ,f =1000 Hz ,C =0.01 μF ,当u 2的相位

比u 1超前60°时,求电阻R 和电压U 2的值。

题图3-12

解: ∵串联, ∴设: 0i ?=?

则 20U uR ??=?= 160u ?∴=-?

cos60R Z =? , sin60C X Z =?,1

2C X fC

π= 6

11

cos 60tan 60tan 60sin 6022 3.1410000.0110C X R c c fC π-∴=

??=?=??????

3

1

tan 609.22 3.140.0110

c K -=?=??? U 2=IR =U cos60°=U

Z

R =50mV

3-16

题图3-16所示电路中,已知R =1Ω,Z 2=-j20Ω,Z 1=30j40 Ω+,10/30 A s I =?&,求1

I &,2I & 和U &。

题图3-16

解:2

112

s

Z I I Z Z =+&&, 1212s

Z I I Z Z =+&&, 12Z Z Z =+ ()1

20/90200/6010/30 5.6/93.730402036/33.7I j -?-?∴=??==-?+-& A

2

50/53500/8310/3013.9/49.336/33.736/33.7I ??

=??==??

&

121250/5320/90100010/20110/301/70.736/33.736Z Z U I R Z Z ?

?????-???

=+

=?+=?+- ? ? ?

+?????

?

?&&g g g ()10/30127.8cos70.7sin70.7j =?+-g

()10/3010.226.210/3028.1/68.7281/38.7 A j =?-=?-?=-?g g

3-23 已知电感性负载的有功功率为200 kW ,功率因数为λ=0.6,当电源电压为220V , f =50 Hz 。若要使功率因数提高到λ=0.9时,求电容器的无功功率和电容C 的值。

解:3

1111120010sin sin 0.8266.7var 0.6

P

Q S K ??λ?==?=?=

3

2222220010sin sin 0.43596.9var 0.9

P

Q S K ??λ?==?=?=

12169.8var Q Q Q K ?=-=

()3

22

20010tan 53.1tan 25.80.8470.011220250

P C U ωπ?=?-?=?=?? 0.01114811148C F F μ==

3-28 有一RLC 串联电路接于100V 、50Hz 的交流电源上, 4 ΩR =,L 6 ΩX =,当电路谐振时,电容C 为多少?品质因素Q 为多少?此时的电流I 为多少?

解:由谐振的特性知,谐振时:L C X X =

111

53.125060100 3.146L C F X μωπ∴====???? 60

154L Q R ω===

1100

254

O U U I A Z R ==

==

第4章 三相电路 练习题解答(4)

4-2 有一组三相对称负载,每相电阻R=3Ω,感抗X L =4Ω,连接成星形,接到线电压为380V 的电

源上。试求相电流、线电流及有功功率。 解:

因负载对称且为星形连接,所以相电压 V 2203

3803U u ===l

P

相(线)电流 A 444

3220

U I I 2

2=+=

==Z P l P 有功功率:KW 4.176.0442203cos I U 3P =???==?P P

4-6 已知三角形连接三相对称负载的总功率为5.5KW ,线电流为19.5A ,电源线电压为380V 。求

每相的电阻和感抗。

解:三相对称负载的总功率: ?cos I U 3P l l = 得: 429.05

.1938035500

I U 3P cos =??=

=

l

l ?

负载三角形连接,所以U P = U l =380V

U

Z 33.75319.53I P P P I ====Ω

∵ cos R Z ?= ∴

Ω=?==48.14429.075.33cos Z R ?

H 49.3014.4833.75R Z X 2222

=-=-=L

4-13 在线电压为380V 的三相电源上,接两组电阻性 对称负载,如题图4-13所示,试求线路电流I 。

题图4-13

解:因为两组负载均为纯电阻,所以线电流 A 3.39338

38010220338U 10U I =+=?+=L P

4-15 三相电路中,如果负载对称,其有功功率为P=2.4W ,功率因数cos ?=0.6。当电源线电压U L =380V

时,试求负载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时的等效阻抗Z Y 和Z ?的大小。 解:对称负载星形连接时有

2

P P Y P P P Y Y

U U P 3U I cos 3U cos 3cos Z Z ???

==?=,

2

22

P Y P P

Y 30.63cos 0.75P 2.4

U Z U U ??=== 对称负载星形连接时有

2L L

ΔL L L ΔΔU U 3U I cos 3U cos 3cos P Z Z ???==?=,2

22L ΔL L

Δ30.63cos 0.75P 2.4

U Z U U ??=== 当U L =380V ,P 3U U =Y Δ36.1k Ω;108.3k ΩZ Z ==

第5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练习题解答(4)

5-11 电路如题图5-11所示,换路前已处于稳态。在t = 0时发生换路,求各元件电流的初始值;当

电路达到新的稳态后,求各元件端电压的稳态值。

题图5-11

解: t=0- 瞬时,等效电路如题图5-11-1所示,t=0+瞬时,等效电路如题图5-11-2所示,电感 电流等效为恒流源。t=∞ 时,等效电路如题图5-11-3所示。则 初始值:111121112

(0)(0),(0),(0)s s s s s s L L C s U I R U U U I R

i i i i I R R R R R R +-++++==

==++++;

1121221212

(0),(0)0V,(0),(0)s

s s s L C s U I R U I R

u R u u U u R R R R R ++++++=-===++g g ; 题图5-11-1 题图5-11-2

题图5-11-3

稳态值:t =∞时,1111212

(),()0,()s s s s L C s U I R U I R

i i i I R R R R ++∞=

∞=∞=-++;

1121121212

(),()0V,()(),()()s

s s s C L s C U I R U I R

u R u u I R u u R R R R ++∞=∞=∞=-∞=∞++g g

5-14 题图5-14所示电路换路前已处于稳态,求t >0后的C1C2(),()()及u t u t i t ,并画出它们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

题图5-14

+-

2C u +-

1C u 1

R 2

R i

+-

S U 5-14-1

解: 换路之前的等效电路如图5-14-1所示,由图可得 2S 12R 4

(0)U 1512V R R 5

C1u =

-=?=+

1S 12R 1

(0)U 153V R R 5

C2u =

-=?=+

由换路定则可得:(0)(0)12V C1C1u =u =+-;(0)(0)3V C2C2u =u =+- 稳态时电容相当于断路,所以()()15V C1C2u =u =∞∞; 对于1R 和1C 构成的支路:3

1111000.1100.01R C S τ-==??=;

对于2R 和2C 构成的支路:63

2224000.05100.0210R C S τ--==??=?; 由三要素法可得:

1

t 100t (t)=()+[(0)-()]e

153e C1C1C1C1u u u u -

τ-+∞∞=-, 2

t 50000t (t)=()+[(0)-()]e

1512e C2C2C2C2u u u u -

τ-+∞∞=-

所以 100t

2

(t)(t)=C =0.03e C1C1du i dt -;50000t 2(t)(t)=C =0.03e C2C2du i dt

- 根据KCL 可知:10050000(t)=(t)+(t)=0.030.03t

t

C1C2i i i e e --+

5-22 题图5-22所示电路中,123R R R 3===Ω,L 1H =,S I 9A =,开关在t=0时刻合上,求零状态

响应L ()i t 和L ()u t 。

+-

L u 题图5-22

题图 5-22-1

解:换路之前电感没有存储能量 L (0)=0A i -

由换路定则 L L (0)=(0)=0A i i +-

换路之后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可将电路等效为图5-22-1所示电路,由图可得 L ()=4.5A i ∞ 时间常数

20.5L S τ==

由三要素法可得: t 2t L L L L (t)=()+[(0)-()]e

4.5 4.5e i i i i --τ

+∞∞=-

2t 2t L (t)

(t)=L

=1(4.5(2e 9e dt

L di u --?-?-=))

5-24 题图5-24所示电路中,已知C ()20V -u 0=,用三要素法求R ()u t 。

0.2R

题图5-24

解:由换路定则 C C ()()20V +-u 0u 0== 换路之后 C ()0V u ∞=

时间常数

RC 50.21S τ==?=

由三要素法 t t (t)=()+[(0)-()]e 20e C C C C u u u u --τ

+∞∞=

t 7

(t)=(t)14e 10

R C u u -=

第6章 变压器与电动机 练习题解答(4)

6-4 如题图6-4所示,交流信号源的电动势 E=12V ,内阻 R 0=200Ω,负载为扬声器,其等效电阻

为R L =8Ω。要求:(1)当R L 折算到原边的等效内阻200Ω时,求变压器的匝数比和信号源输出的功率;(2)当将负载直接与信号源联接时,信号源输出多大功率?

I

&R 0

R

L

E

& 题图6-4

解:(1)L L

R K R R 20200=Ω==',5=K , 20()0.18O L

L

E

P R W R R '=='+ (2) 20(

)0.027O L L

E

P R W R R ==+

6-5 有一单相变压器, 视在功率为100 V A, 原边电压U 1=220 V , 副边电压U 2 =36 V ,原边绕组匝数

N 1=1000匝。(1)计算副边绕组N 2匝数;(2)若副边绕组接一只额定电压为36伏、功率为60W 的灯泡,计算副边和原边绕组中的电流。

解:变压比1.63622021===

U U K 匝1641

.61000

12===K N N 副边电流 2260 1.67A 36P I U ===,原边电流21 1.670.273A 6.1

I I k ===

6-7 如题图6-7所示, 三个副绕组电压为U 21=3V , U 22=6V , U 23=9V ,试问副边绕组通过任意极性

串联组合后一共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电压?并给出不同的电压值。

题图6-7

解:根据同一变压器线圈绕组串联的特性有:3V 、6V 、9V 、12V 、15V 、18V 共6种

6-9 一台Y225M-4型的三相异步电 动机,定子绕组△型联结,其额定数据为:

P 2N =45kW,n N =1480r/min ,U N =380V ,ηN =92.3%,cosφN =0.88, Ist/I N =7.0, Tst/T N =1.9,

Tmax/T N =2.2,求:1) 额定电流I N ? 2) 额定转差率s N ? 3) 额定转矩 T N 、最大转矩T max 、和起动转矩T st 。 解:(1)221

84.23cos 3cos 3cos 33800.880.923

N N N l l l P I A U U U η???η=====????

(2)013.01500

1480

1500=-=

N s

(3) m N T N .4.2901480

45

9550==

T max =2.2 TN = 2.2×290.4 = 638.9 N·m , T St = 1.9 TN = 1.9×290.4 = 551.8 N·m

《电工与电子技术试题》自考历年试题.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电工与电子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0218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测量电流电压的电路中接法正确的是() 2.两个理想电流源并联可等效为一个理想电流源,其等效的电流源电流为() A.两个电流源电流中较大的一个 B.两个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 C.两个电流源电流的平均值 D.两个电流源电流中较小的一个 3.图示电路中,A点电位为() A.10V B.14V C.18V D.20V 4.图示电路中A、B两端的电压U为() A.4V B.5V C.10V D.15V 5.用符号 m U 表示的物理量是正弦交流电压的() A.有效值 B.有效值相量 C.最大值 D.最大值相量 6.负载三角形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若线电流i A=A ) 30 314 sin( 3 3 t,则相电流i AB为() A.3sin314t A B.A 314 sin 3 3t C.A ) 60 314 sin( 3 t D.A ) 60 314 sin( 3 3 t 7.三角形连接的对称三相电源的线电压 AB U 与其相应相电压A U 的关系是AB U =() A. A U B.2A U C.3A U D.3A U 8.设电路中按关联方向某元件上的电压u与电流i分别为u=-U m sinωt,i=I m cosωt,则此元件是() A.电感元件 B.电容元件 C.电阻元件 D.电阻与电容串联元件 9.已知某负载两端电压为220 U V,流经的电流为22 I A,其正确的相量图是下列相量图中的() 10.图示电路中电流I与电压U及电路参数R、X L、X C之间的正确关系式是() A. C L X X R U I B. L C X X R U I C. 2 2 2 C L X X R U I D. 2 2) ( C L X X R U I 11.变压器的励磁磁动势正比于() A.副绕组电流I2 B.折算到原绕组的等效负载阻抗 C.变压器空载电流I10 D.副绕组感应电动势E2 12.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接在频率为50Hz的三相电源上,若电动机工作在n N=2940r/min的额定转速下,则转子感应电动势的频率为() A.1Hz B.2Hz C.50Hz D.60Hz 13.射极输出器的特点之一是() A.输入电阻较低 B.输入电阻较高 C.输出电阻较高 D.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向 14.稳压值高于6V的硅稳压二极管,其电压温度系数一般来说() A.大于0 B.等于0 C.小于0 D.没有规律 15.图示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静态管压降U CE=7V,则静态电流I E为() A.5mA B.10mA C.12mA D.24mA 16.图示放大电路,输入正弦电压u i后,发生了饱和失真,为消除此失真应采取的措施是() -

电工与电子技术试题试卷

1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电工与电子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0218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如图题1,已知U=220V ,I=-1A ,则元件消耗的功率P 为( ) A.220W B.0W C.-220W D.不能确定 2.设60W 和100W 的电灯在220V 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分别为R 1和R 2,则R 1和R 2的关系为( ) A.R 1>R 2 B.R 1=R 2 C.R 1<R 2 D.不能确定 3.如图题3,V i =3V ,则点1的电位φ1为( ) A.-6V B.1.5V C.3V D.-1.5V 4.如图题4,C=1μF ,u=500sin1000t(V),则i 为( ) A.500 sin(1000t+90°) B.500 sin(1000t-90°) C.0.5 sin(1000t+90°) D.0.5 sin(1000t-90°) 5.已知某元件Z=10-j4(Ω),则可判断该元件为( ) A.电阻性 B.电感性 C.电容性 D.不能确定

2 6.若用准确度1.5级,量程为50V 的交流电压表测得某负载的电压为40V ,则测量结果中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 ) A.0.75 B.0 C.0.6 D.不能确定 7.三相四线制电路中,已知三相电流是对称的,并且A I =10A ,I B =10A ,I C =10A ,则中线电流N I 为( ) A.10A B.5A C.0A D.30A 8.下列电量中,变压器不能..进行变换的是( ) A.电压 B.电流 C.阻抗 D.频率 9.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额定恒转矩负载运行时,若电源电压下降10%,这时电动机电磁转矩M 为( ) A.N M B.0.81 N M C.0.9N M D.> N M 10.在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中,热断电器的功能是( ) A.短路保护 B.零压保护 C.过载保护 D.欠压保护 11.电路如图所示,已知1I =3A ,I 2=4A ,I 3=8A,则I 等于( ) A.1A B.5A C.15A D.0 12.对称三相负载每一相产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分别为40W 、30var ,则三相总的视在功率为( ) A.70V ·A B.50V ·A C.150V ·A D.10V ·A 13.对放大电路进行动态分析的主要任务是( ) A.确定静态工作点Q B.确定集电结和发射结的偏置电压 C.确定电压放大倍数A u 和输入、输出电阻r i ,r 0 D.确定静态工作点Q 、放大倍数A u 和输入、输出电阻r i ,r o

电工电子技术课后答案

1 《电工电子技术》(第二版)节后学习检测解答 第1章节后检验题解析 第8页检验题解答: 1、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组成。电力系统的电路功能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电子技术的电路功能是实现电信号的产生、处理与传递。 2、实体电路元器件的电特性多元而复杂,电路元件是理想的,电特性单一、确切。由理想元件构成的、与实体电路相对应的电路称为电路模型。 3、电路中虽然已经定义了电量的实际方向,但对某些复杂些的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来说,某时刻电路中电量的真实方向并不能直接判断出,因此在求解电路列写方程式时,各电量前面的正、负号无法确定。只有引入了参考方向,方程式中各电量前面的的正、负取值才有意义。列写方程式时,参考方向下某电量前面取正号,即假定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若参考方向下某电量前面取负号,则假定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求解结果某电量为正值,说明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求解结果某电量得负值,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电量的实际方向是按照传统规定的客观存在,参考方向则是为了求解电路方程而任意假设的。 4、原题修改为:在图1-5中,五个二端元 件分别代表电源或负载。其中的三个元件上电 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已标出,在参考方向下通 过测量得到:I 1=-2A ,I 2=6A ,I 3=4A ,U 1=80V ,U 2=-120V ,U 3=30V 。试判断哪些元 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 解析:I 1与U 1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1=-I 1×U 1=-(-2)×80=160W ,元件1获得正功率,说明元件1是负载;I 2与U 2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2=I 2×U 2=6×(-120)=-720W ,元件2获得负功率,说明元件2是电源;I 3与U 3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3= I 3×U 3=4×30=120W ,元件3获得正功率,说明元件 3是负载。根据并联电路端电压相同可知, 元件1和4及3和5的端电压之代数和应等于元件2两端电压,因此可得:U 4=40V ,左高右低;U 5=90V ,左低右高。则元件4上电压电流非关联,P 4=-40×(-2)=80W ,元件4是负载;元件5上电压电流关联,P 5=90×4=360W ,元件5是负载。 验证:P += P 1+P 3+ P 4+ P 5=160+120+80+360=720W P -= P 2 =720W 电路中电源发出的功率等于负载上吸收的总功率,符合功率平衡。 第16页检验题解答: 图1-5检验题4电路图I 1 元件1 U 1 +-I 2 元件2 U 2 -+I 3 元件3 U 3 +-元件4 元件5

电工电子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 考生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一.选择(20分、2分/题) 1.变压器降压使用时,能输出较大的____b_____。 A、功率 B、电流 C、电能 D、电功 2.三相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的旋转方向是由三相电源的 ________b_决定。 A、相位 B、相序 C、频率 D、相位角 3.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中,触头的位置是处于______a___。 A、未通电状态 B、通电状态 C、根据情况确定状 态 4.为保证机床操作者的安全,机床照明灯的电压应选 ____d_____。 A、380V B、220V C、110V D、36V以下 5.关于提高功率因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感可以提高功率因数

B.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可以降低功率因数 C.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可以提高功率因数 6.乙类互补对称式功放电路,其输出波形的交越失真是指( c )。 A.频率失真 B、相位失真 C、波形过零时出现的失真 D、幅度失真 7.稳压管的动态电阻( b )稳压性能越好。 A、越大 B、越小 C、较合适 D、不一定 8.运算放大器电路如图所示,该电路中反馈类型为( )。a (A) 串联电压负反馈(B) 串联电流负反馈 (C) 并联电压负反馈(D) 并联电流负反馈 -+∞ + u O u i 9.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出状态有( a) A、一个稳态、一个暂态 B、两个稳态 C、只有一个稳态 D、没有稳态 10.一个8选1多路选择器,输入地址有 c 。 A、2位 B、3位 C、4位 D、8位 二、计算题(70分) 1.已知图5所示电路中U S1=24V,U S2 =6V,R 1 =12Ω,R 2 =6 Ω,R 3=2Ω,试用戴维宁定理求流过电阻R 3 中的电流I 3 。(10分) a I

电工电子技术试卷B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直流电路中,电感可以看作短路,电容可以看作断路。 2.我国工业交流电采用的标准频率是 50 Hz。 3.三相对称负载作三角形联接时,线电流I L与相电流I P间的关系是:I P=3I L。 4.电阻元件是耗能元件,电容元件是储能元件。 5.已知一正弦电压u=311sin(628t-60o)V,则其最大值为311 V,频率为100 Hz,初相位为-60o。 6.在纯电阻交流电路中,已知电路端电压u=311sin(314t-60o)V,电阻R=10Ω,则电流I=22A,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φ= 0o,电阻消耗的功率P= 4840 W。 7.三角形联结的三相对称负载,若线电压为380 V,则相电压为380 V;若相电流为10 A,则线电流为17.32 A。 8.式Q C=I2X C是表示电容元件在正弦电路中的无功功率计算公式。 9.正弦交流电压的最大值U m与其有效值U之比为2。 10.电感元件是一种储能元件,可将输入的电能转化为磁场能量储存起来。 11.若三相电动势依次达到最大值的次序为e1—e2—e3,则称此种相序为正序。 12.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源的频率越高,电感元件的感抗越大。 13.已知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200V,频率为100Hz,初相角为30o,则其瞬时值表达式u= 282.8sin(628t+30o)。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电压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因此电路中有电压必有电流。(错) 2. 正弦量的三要素是指最大值、角频率和相位。(错) 3.负载作星形联接时,必有线电流等于相电流。(对) 4.一个实际的电感线圈,在任何情况下呈现的电特性都是感性。(错) 5.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越高,阻抗越大;频率越低,阻抗越小。(错) 6.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消耗的有功功率等于零。(对) 7.正弦交流电路的视在功率等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之和。(错) 8.中线不允许断开,因此不能安装保险丝和开关。(对) 9.互感器既可用于交流电路又可用于直流电路。(错)

电工电子技术习题汇编

电工电子技术复习题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 在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_ 变化,这样的电流、电压分别称做交变电流、交变电压,统称为__ ___。 2. 负载增加一般指负载 增大. 3. 已知图2所示电路中的U S =10 V ,I S = 13 A 。电阻R1和R2消耗的功率由( )供 给 。 A. 电压源 B. 电流源 C. 电压源和电流源 R 1 图2 4. 关于电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参考点的电位为零,某点电位为正,说明该点电位比参考点高 B. 参考点的电位为零,某点电位为负,说明该点电位比参考点低 C. 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值是固定的,与零电位参考点的选取有关 5. 电路如图所示, U S 为独立电压源, 若外电路不变, 仅电阻R 变化时, 将会引起( ) A. 端电压U 的变化 B. 输出电流I 的变化 C. 电阻R 支路电流的变化 图1 1. 在图3中,(1)试求电流I ;(2)计算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功率,并说明是取用的还是发出的功率。

图3 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1.根据戴维宁定理,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线性网络都可以用一个和 的串联组合电路来代替。 2. 3.电路如图4所示,试计算电阻R L上的电流I L;(1) 用戴维宁定理;(2) 用诺顿定理。 图4 第三章 1.电容、电感和电阻都是电路中的基本元件,但它们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同的,从能量上看,电容和电感是_ __元件,电阻是_ ___元件。 2.在自感应现象中,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成正比。 A. 通过线圈的原电流 B. 通过线圈的原电流的变化 C. 通过线圈的原电流的变化量 3.在直流稳态时,理想电感元件上() A. 有电流,有电压 B. 有电流,无电压 C. 无电流,有电压 4.有一RC电路如图5(a)所示,其输入电压如图5(b)所示。设脉冲宽度T = RC。试求负脉

电工与电子技术试卷库5答案

泰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200 —200 学年 第 学期 期末考试A 卷 闭卷(5) 考试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 系部:机电工程系 考试班级: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图1中所示电路的端钮伏安关系是 C a )i =u G i s 0- b)u G i i s 0+= c) u G i i s 0+-= 图1 图2 2、图2中电路,ab 两端的等效电阻是 b a) 5Ω b)7Ω c) 8Ω 3、在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L=100MH,f=50HZ,?-∠=? 30127U v,则? I = 1204-∠ 4、如图3所示电路中的复阻抗=ab Z a a )(1-j ) Ω b) (1+j ) Ω c) 2/3Ω 5、电路如图4所示,设二极管正向压降忽略不计,二极管处于_ a _状态,电流表的读数是_c__ __。 a)导通 b 截止 C . 0.6A d 1.8A 6.半导体中有两种载流子: 自由电子 和 空穴 ,P 型半导体中空 穴是多数载流子,N 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 图4 7. 所谓 整流 就是利用二极管的 单向导电性 把交流电变成单向脉动的直流电;所谓 滤波 就是滤除脉动直流电中的交流成分,而得到比较平滑的直流电。 8. 逻辑电路的功能可用 逻辑表达式 、 逻辑状态表 、 逻辑图 来描述。 9. 静态工作点是指晶体管的某条输出特性曲线和 直流负载线 的交点.为使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基本稳定而不受温度影响,在电路形式上常采用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 10. 不含杂质且具有完整晶体结构的半导体称为 半征半导体 ,杂质半导体中参与导电的载流子有自由电子和 空穴 。 11. 二极管正向导通时,其导通压降,硅管约为 0.6-0.7 V ,锗管约为 0.2-0.3 V 左右。理想二极管正向电阻为 0 ,可视为 短路 ,反向电阻视为 无穷大 。 12. 晶体馆的输入电阻r be 的估算表达式为: mA I mv r E be 26) 1(300++Ω=β。 13.变压器主要由 铁芯 和 绕组 两部分组成。 它的铁损耗包含 磁滞损耗 和 涡流损耗 ,它们与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有关。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题后的括号中填“〇”“╳”) 1.不管是半波整流还是桥式整流电路,流过每个二极管的电流都等于流过负载电阻 所属系 —————— 密 —————— 封—————— 线—————— 考生答题不得越过此线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教研室主任 命 题 人 取卷时间 送卷时间 交印份数 图3

电工电子技术习题三答案

一、判断题 1. N 型半导体可通过在纯净半导体掺入五(三)价元素而获得。 (√ ) 2. P 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是空穴,因此带正电。 ( × ) 3.二极管在反向截止区的电流大小主要与温度有关。( √ ) 4. 稳压管正常稳压时,应工作在正向导通区域。( × ) 5 . 三极管的发射区和集电区是同类型半导体,因此,发射极和集电极是可以互换使用的。( × ) 6. 环境温度升高时双极型三极管的I CBO ,β,U BE 都升高。( × ) 7. 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的三极管,一定是工作在放大状态。( × ) 8. 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的三极管,一定是工作在放大状态。( ×) 9. 多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互不影响。( ×) 10.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 √ ) 11. 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各级静态工作点的计算不用考虑前后级的影响。( × ) 12. 多级放大器中,后一级的输入电阻相当于前一级的负载。( √ ) 13. 多级放大电路输入电阻为各级输入电阻之和。( × ) 14. 多级放大电路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为各级电压放大倍数之和。( × ) 15.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级一般采用差动放大电路。( √ ) 16.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引入负反馈,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引入正反馈。( × ) 17. 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加,带负载能力强。( × ) 18. 串联负反馈使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减小。( × ) 19. 当输入信号是一个失真信号时,加入负反馈不能使失真得到改善。( × ) 20. 在放大电路中引入电压负反馈能稳定电路的输出电压。( √ ) 21. 逻辑函数 1=+++=C B A C B A F 。( √ ) 22. 逻辑函数0=++B A B A 。( × ) 23. 逻辑函数A A =⊕1 。( × ) 24. 一个逻辑函数式只能用唯一的逻辑电路实现。( × ) 25. 译码电路输入是二进制代码,输出为高低电平。( × ) 26. 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仅与取决于当前的输入。( √ ) 27. D 边沿触发器在CP 作用下,若D=1,其状态保持不变。( √ ) 28. n 个变量的逻辑函数共有2n 个最小项。( × ) 29. 计数器属于组合逻辑电路。( × ) 30. 由同一CP 控制各触发器的计数器称为异步计数器。( × ) 二、选择题

电工电子技术课后答案

《电工电子技术》(第二版)节后学习检测解答 第1章节后检验题解析 第8页检验题解答: 1、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组成。电力系统的电路功能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电子技术的电路功能是实现电信号的产生、处理与传递。 2、实体电路元器件的电特性多元而复杂,电路元件是理想的,电特性单一、确切。由理想元件构成的、与实体电路相对应的电路称为电路模型。 3、电路中虽然已经定义了电量的实际方向,但对某些复杂些的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来说,某时刻电路中电量的真实方向并不能直接判断出,因此在求解电路列写方程式时,各电量前面的正、负号无法确定。只有引入了参考方向,方程式中各电量前面的的正、负取值才有意义。列写方程式时,参考方向下某电量前面取正号,即假定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若参考方向下某电量前面取负号,则假定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求解结果某电量为正值,说明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求解结果某电量得负值,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电量的实际方向是按照传统规定的客观存在,参考方向则是为了求解电路方程而任意假设的。 4、原题修改为:在图1-5中,五个二端元件 分别代表电源或负载。其中的三个元件上电流和电压的 参考方向已标出,在参考方向下通过测量得到:I 1=- 2A ,I 2=6A ,I 3=4A ,U 1=80V ,U 2=-120V ,U 3= 30V 。试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 解析:I 1与U 1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1=-I 1×U 1=-(-2)×80=160W ,元件1获得正功率,说明元件1是负载;I 2与U 2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2=I 2×U 2=6×(-120)=-720W ,元件2获得负功率,说明元件2是电源;I 3与U 3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3= I 3×U 3=4×30=120W ,元件3获得正功率,说明元件3是负载。 根据并联电路端电压相同可知,元件1和4及3和5的端电压之代数和应等于元件2两端电压,因此可得:U 4=40V ,左高右低;U 5=90V ,左低右高。则元件4上电压电流非关联,P 4=-40×(-2)=80W ,元件4是负载;元件5上电压电流关联,P 5=90×4=360W ,元件5是负载。 验证:P += P 1+P 3+ P 4+ P 5= 160+120+80+360=720W P -= P 2 =720W 电路中电源发出的功率等于负载上吸收的总功率,符合功率平衡。 第16页检验题解答: 1、电感元件的储能过程就是它建立磁场储存磁能的过程,由2/2L LI W =可知,其储能仅取决于通过电感元件的电流和电感量L ,与端电压无关,所以电感元件两端电压为零时,储能不一定为零。电容元件的储能过程是它充电建立极间电场的过程,由2/2C CU W =可知,电容元件的储能只取决于加在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和电容量C ,与通过电容的电流无关,所以电容元件中通过的电流为零时,其储能不一定等于零。 2、此电感元件的直流等效电路模型是一个阻值等于12/3=4Ω的电阻元件。 3、根据dt di L u =L 可知,直流电路中通过电感元件中的电流恒定不变,因此电感元件两端无自感电压,有电流无电压类似于电路短路时的情况,由此得出电感元件在直流情况下相当于短路;根据 图1-5检验题4电路图 U 3

电工与电子技术考试题库(含答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若各门电路的输入均为A和B,且A=0,B=1;则与非门的输出为_________,或非门 的输出为_________。 2、一个数字信号只有________种取值,分别表示为________ 和________ 。 3、模拟信号是在时间与幅值上________ 的,数字信号在时间与幅值上是________的。 4、根据逻辑功能的不同特点,逻辑电路可分为两大类: ________ 和________。 5、二进制数A=1011010;B=10111,则A-B=____。 6、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仅仅只与该时刻的________ 有关,而与________ 无关。 7、将________变成________ 的过程叫整流。 8、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如果负载平均电流是20A,则流过每只晶体二极管的电流是 ______A。 9、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已知变压器二次侧电压有效值为22V,负载电阻RL=10Ω,则整 流输出电压的平均值是______;流过二极管的平均电流是______;二极管承受的最高反向 电压是______。 10、三极管是________控制元件,场效应管是________控制元件。 11、逻辑函数Y=(A+B)(B+C)(C+A)的最简与或表达式为_______。 12、三极管输入特性曲线指三极管集电极与发射极间所加电压V CE一定时,与之间的关系。 13、作放大作用时,场效应管应工作在区。 14、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通常是指__、和_。 15、某三级放大电路中,测得Av1=10,Av2=10,Av3=100,总的放大倍数是_。

电工电子技术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理想二极管的反向电阻为( B )。 A 零 B 无穷大 C 约几百千欧 D 以上都不对 1.在换路瞬间,下列各项中除( B )不能跃变外,其他全可跃变。 (a)电感电压 (b)电容电压 (c)电容电流 4.在电感性负载两端并联一定值的电容,以提高功率因素,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D )。 (A)减少负载的工作电流 (B) 减少负载的有功功率 (C)减少负载的无功功率 (D) 减少线路的功率损耗 5.当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个绕组连接成星形时,若线电压 V t u BC )180sin(2380-=ω,则相电压=C u ( D )。 (a)V t )30sin(2220-ω (b) V t )30sin(2380-ω (c) V t )120sin(2380+ω (d )2202sin(30)t ω+ 6.两个完全相同的交流铁心线圈,分别工作在电压相同而频率不同 (f1>f2)的两电源下,此时线圈的磁通Φ1和Φ2 关系是( B )。 (a)Φ1 >Φ2 (b)Φ1<Φ2 (c)Φ1=Φ2 7.一负载电阻为RL ,经变压器接到内阻R0=800Ω的电源上,变压器 原、副绕组的额定电流为2A /20A ,若使从变压器原绕组看进去的等 效负载电阻RL ′=R0时,则RL 等于( B )

(a) 0.8Ω (b) 8Ω (c) 80Ω (d) 800Ω k的电阻中通过2mA的电流,试问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D )。 1、3Ω A、10V B、6mV C、1.5V D、6V 2、有一额定值为5W 500Ω的线绕电阻,其额定电流为( D )。 A、2500 B、100 C、1 D、0.1 3、一个电热器从220V的电源取用的功率为1000W,如将它接到110V 的电源上,则取用的功率为( B )W。 A、125 B、250 C、500 D、1000 1. 稳压管起稳压作用,是利用它的( D )。 A 正向特性 B 单向导电性 C 双向导电性 D 反向击穿特性 2.某一负载消耗的有功功率为300W,消耗的无功功率为400var,则 该负载的视在功率为( c )。 (a)700VA (b)100VA (c)500VA 3.图右所示电路中P点电位为( a ) (a)5V (b)4V (c)3V (d)2V 2. 采用差分放大电路是为了( B ) A 加强电路对称性 B 抑制零点漂移 C 增强放大倍数

电工电子技术题习题解析

电工电子技术题习题解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1章检测题(共100分,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电源和负载的本质区别是: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设备,负载是把电能转换成其它形式能量的设备。 2、对电阻负载而言,当电压一定时,负载电阻越小,则负载越大,通过负载的电流和负载上消耗的功率就越大;反之,负载电阻越大,说明负载越小。 3、实际电路中的元器件,其电特性往往多元而复杂,而理想电路元件的电特性则是单一和确切的。 4、电力系统中构成的强电电路,其特点是大电流、大功率;电子技术中构成的弱电电路的特点则是小电流、小功率。 5、常见的无源电路元件有电阻元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常见的有源电路元件是电压源元件和电流源元件。 6、元件上电压和电流关系成正比变化的电路称为线性电路。此类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电压和电流均具有叠加性,但电路中的功率不具有叠加性。 7、电流沿电压降低的方向取向称为关联方向,这种方向下计算的功率为正值时,说明元件吸收电能;电流沿电压升高的方向取向称为非关联方向,这种方向下计算的功率为正值时,说明元件供出电能。 8、电源向负载提供最大功率的条件是电源内阻与负载电阻的数值相等,这种情况称为电源与负载相匹配,此时负载上获得的最大功率为U S2/4R S。 9、电压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电位的差值等于这两点间电压。电路中某点到参考点间的电压称为该点的电位,电位具有相对性。 10、线性电阻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任意瞬间都受欧姆定律的约束;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任意时刻均遵循KCL定律;回路上各电压之间的关系则受KVL定律的约束。这三大定律是电路分析中应牢固掌握的三大基本规律。 二、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电路分析中描述的电路都是实际中的应用电路。(错) 2、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总是由电源负极流向电源正极。(错) 3、大负载是指在一定电压下,向电源吸取电流大的设备。(对) 4、电压表和功率表都是串接在待测电路中。(错) 5、实际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内阻为零时,即为理想电压源和电流源。(错) 6、电源短路时输出的电流最大,此时电源输出的功率也最大。(错) 7、线路上负载并联得越多,其等效电阻越小,因此取用的电流也越少。(对) 8、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时,电源的利用率最高。(错) 9、电路中两点的电位都很高,这两点间的电压也一定很大。(错) 10、可以把1.5V和6V的两个电池相串联后作为7.5V电源使用。(错)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当元件两端电压与通过元件的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时,假设该元件(A)功率;当元件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取非关联参考方向时,假设该元件(B)功率。 A、吸收; B、发出。 2、一个输出电压几乎不变的设备有载运行,当负载增大时,是指(C) A、负载电阻增大; B、负载电阻减小; C、电源输出的电流增大。 2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1题略 (a)u=iR+Us (b)u=-iR+Us 1-2题略 解:设各支路参考电流I1、I2、I;参考电压U AB,电压源Us、电流源Is。 如图所示,联立方程。 I1+ I2-I=0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ΣI=0 I1 R1+U AB-Us=0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ΣU=0 U AB=I R2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U=I R 参数代入 I1+ 2-I=0 I1 +U AB-2=0 U AB=I 解得 I1=0 I=2A U AB=2V 所求电流I=2A。

1-3题略 解:(1)设电压源Us1、电压源Us2。如图所示,联立方程。 -I1+ I2-I3=0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节点A):ΣI=0 -I1 R1+U3-U S1=0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回路1):ΣU=0 I2 R2+U3- Us2=0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回路2):ΣU=0 参数代入 -0.003+ 0.001-I3=0 -0.003·10000-30+U3=0 0.001·20000+U3- 80=0 解得 I3=-2mA U3=60V (2)说明元件3是电源,电压源Us1、电阻R1、R2是负载输入功率,电压源Us2、元件3是输出功率。 (3)演算电路功率 总输出功率:P O=P US2+ P3 =Us2·I2+(- I3)·U3 =Us2·I2- I3·U3 =80·0.001 -(- 0.002)·60 =80mW+120mW =200mW 总输入功率:Pi=P US1+ P R1+ P R2 =Us1·I1 + I12·R1 + I22·R2 =30·0.003 +(0.003)2·10000 +(0.001)2·20000 =90mW +90mW+20mW =200mW 电路功率演算结果:总输入功率等于总输入功率,功率平衡。

电工电子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电工电子技术期末考试试题 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计45分) 1、电荷的基本单位是()。 A.安秒 B. 安培 C. 库仑 D. 千克 2、电路主要由负载、线路、电源、()组成。 A. 变压器 B. 开关 C. 发电机 D. 仪表 3、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等核最大值的()。 A.1/3 B. 1/2 C. 2 D. 0.7 4、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其周期为()秒。 A.0.01 B.0.02 C.0.1 D.0.212 5、为了提高感性负载电路的功率因数,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A.串联电感 B.串联电容 C.并联电感 D.并联电容 6、在三相交流电路中,当负载为对称且三角型连接时,线电流与相电流的相位关系是()。 A.线电压超前相电压300 B.线电压滞后相电压300 C.线电流超前相电流300 D.线电流滞后相电流300 7、在纯电感电路中, 没有能量消耗, 只有能量( )。 A. 变化 B. 增强 C. 交换 D. 补充 8、[10011100]2 =()10 A.128 B.156 C.256 D.512 9、利用二极管的()可以交流电将变成直流电。 A.放大特性 B.稳压特性 C.单向导电性 D.以上三种

10、三极管作放大管时一般工作在()。 A.放大区 B.截止区 C.饱和区 D.反向击穿区 11、单相变压器原、副边绕组的额定电压分别为U1N=220V,U1N=110V,当原绕组的额定电流为9A时,副绕组的额定电流为()。 A.18A B.4.5A C.2.25A D. 12A 12、电器铭牌上标注的功率均是() A.有功功率 B. 无功功率 C. 视在功率 D. 瞬时功率 13、晶闸管具有()PN结。 A.4 个B.3个C.2个 D.5个 14、组合逻辑电路在电路结构上只包含()。 A.各种门电路B.各种触发器C.反馈电路D.放大电路 15、有三输入端的与非门当输出端状态为0时,三个输入端状态应为( ) A.000 B.111 C.010 D.100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电源的状态主要有三种、、。 2、电容的特性是、、、。 3、在交流电中,电流、电压随时间按变化的,称为正弦交流电。 4、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指、、。 5、设u=311sin314t 伏,则此电压的最大值为,有效值 为,频率为。 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有调速、调速、 调速。 7、低压电器是指工作在交流 V以下、直流 V以下的电器。 8、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和。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汇总

第1章 电路的基本知识 1.1 电路的概念 (1)略 (2)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导线和开关)等部分组成。 A .电源的作用:将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 B .负载的作用: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 C .中间环节的作用:传递、分配和控制电能。 1.2 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 (1)零、负电位、正电位 (2)3、1.5、3、1.5、0、3 (3)-7,-5 1.3 电阻 (1)3∶4 (2)查表1.3,知锰铜合金的电阻率?Ω?=-7 10 4.4ρm 根据S l R ρ=,得43.1104.41021.0376=???==--ρRS l m 1.4 欧姆定律 (1)电动势、内压降 (2)当R =∞ 时,电路处于开路状态,其特点是电路中电流为零,电源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当R =0时,电路处于短路状态,其特点是短路电流极大,电源端电压等于0。 (3)22.01000 220 === R U I A 由于22.0=I A=220mA 50>mA ,故此人有生命危险。 1.5 电功与电功率 (1)2540 1000 ===P W t h (2)略 (3)31680072002.0220=??==UIt W J 思考与练习 一、判断题 1.√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二、选择题 1. C 2. C 3. B 4. B 5. B 6. B 7. C 8. B 三、填空题

1.正、相反; 2.参考点; 3.负极、正极; 4.高、低、低、高; 5.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S l R ρ =; 6.1800、±5%; 7.220 四、计算题 1.5510=-=-=b a ab V V U V 10)5(5=--=-=c b bc V V U V 15)5(10=--=-=c a ac V V U V 15-=-=ac ca U U V 2.2.012024===t Q I A Ω=== 202 .04I U R 3.(1)210 100220 =+=+= r R E I A (2)2001002=?==IR U V (3)20102=?==Ir U r V 4.(1)8804220=?==UI P W (2)15840001800880=?==Pt W J (3)1440018005.042 2 =??==Rt I Q J (4)1569600144001584000=-=-=Q W E J 第2章 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2.1 电阻的连接 (1)5.04 2 11=== R U I A 10205.022=?==IR U V 1210221=+=+=U U U V (2)由于1 2 2 212 21R R R U R U P P = = 故142820 101212=?== P R R P W

《电工电子基础》韦冬梅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 1-1. (a) 2V ,-2V (b)-1mA (c)U AB =IR +U ,U BA =-IR -U (d)U AB =IR -U ,U BA =-IR +U 1-2. (a)100V , -120V (b)-0.6A , 600Ω 1-3. 2A ,0.5A ,6V 1-4. 0.9A , 9V 1-5. (a) 2.5Ω (b) 55Ω (c) 2Ω (d) 10Ω (e) 8Ω (f) 10Ω 1-6. 3A 1-7. -0.2A 1-8. 17.89A ,19.88A , -37.77A 1-9. 0.8A ,-0.75A ,2A ,1.55A ,-2.75A 1-10. -0.55A ,-0.35A ,0.8A ,0.15A ,0.2A 1-11. -41.08V 1-12. 10A 1-13. –1A 1-14. 3A 1-15. 5V 1-16. 2A 1-17. A 31 12 1-18. -3A 1-19. -2V -12V 1-20. 0 4V 4V 0 2-1.(1) V )70314(sin 250?+=t u (2) A )60314(sin 30?+=t i (3) V )120314(sin 127?-=t u (4) A )30314(sin 220?-=t i 2-2. (1) -90? 落后 (2) -60? 落后 (3) 60? 超前 (4) -180? 反相 2-3.周期 0.02s 频率50Hz 初相位 150? 最大值14.14V

t =0.1s 时的瞬时值 7.07A 波形图——略 2-4. (1) 17.84∠108.64? (2) 231.38∠6.25? (3) 128.08∠-132.79? (4) 142.3∠-18.43? 2-5. (1) -41.34-j3.62 (2) -8.61+j8.92 (3) 4+j3 (4) 790.68-j456.5 2-6. A )90314(sin 232.17?+=t i A )89.40314(sin 246.26?-='t i 2-7. u A +u B +u C =0 相量图——略 2-8. (1) 48.4Ω (2)4.55A A 314sin 255.4t i = (3)60度 2-9. 5.5A 0 A )120314(sin 25.5?-=t i 0.55A 2-10. 0.138A 0 A )60314(sin 2138.0?+=t i 1.38A 2-11. 16Ω 48.1mH 2-12.(1)Ω61.3164.152?∠=Z A 61.3179.0?-∠=I (2)V 49.215.391?∠=U V 61.7634.222?-∠=U V 29.5793 ?∠=U (3)W 74.80=P Var 69.49=Q VA 8.94=S 852.0cos = 2-13. (a)10V (b) 10V (c) 2V 2-14. (1)63.5V 127V (2)感性 2-15. (a)14A (b)10A (c)10A (d)2A 2-16. (1) I = 2.24A ,I 2= 1A ,U = 10V 。 (2) 感性;(3)相量图——略 2-17. (1)1.97A ;(2)50.93μF 2-18. A 1.83501?∠=I A 60402?-∠=I V 53.385.404?∠=U 2-19. V 43.1235100?∠=U 2-20. I =10A Ω15C =X Ω5.7L L ==R X 2-21. A 210=I Ω210=R Ω210=C X Ω25=L X 2-22. Z ab =5+j5 Ω 2-23. A 6.26894.01?∠=I ,A 1.8223 ?∠=I 2-24. W 689=P Var 726-=Q VA 1210=S 2-25. kW 65.1≈P kVar 44.0-≈Q kVA 71.1=S

电工电子技术课后 答案第二版 (徐淑华 著)

习 题 二 2-2 图2.17所示电路换路前已处于稳态。试求(1)换路后瞬间的)0(),0(),0(),0(),0(),0(L C 21L C ++++++u i i i i u 。(2)换路后电路到达新的稳定状态时的)(),(),(),(),(),(L C 21L C ∞∞∞∞∞∞u i i i i u 。 解:(1)16 (0)311 i A -= =+ 23 (0) 1.52 i A -== 3(0)(0) 1.5L i i A --== 4(0)(0) 1.5c l u i R V --== 由换路定则:(0)(0) 1.5c c u u V +-== (0)(0) 1.5L L i i A +-== 1313 26 1.5 (0)(0) 2.25(0)0 (0)0 L i i A R R i u ++++-== =+== (2)换路后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113466 ()()2111 ∞=∞= ==++++L i i mA R R R 24()0,()0()()2()0 c c L L i i u R i V u ∞=∞=∞=∞=∞= 2-3 求图 2.18所示电路S 接通和断开两种情况下的时间常数。已知:μF 01.0, Ω100, V 2204321======C R R R R U 。 解:接通时:04312//(//)100//(10050)60R R R R R =+=+=Ω 670600.0110610R C s τ--==??=? 断开时:0432//()100//20066.7R R R R =+==Ω 6 7066.70.0110 6.6710R C s τ--==??=? u L Ω i 1 R 1 R 3 i 3 i L 图2.17 习题2-2的电路 + - C 图2.18 习题2-3的电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