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西城区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12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 一 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39分)(一)论述类文本(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外比较品三国顾钧《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有一段极为精彩的描写: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
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今日相逢,不可轻敌。
”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
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操便回马而走。
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
这就是著名的“长坂桥张飞退曹兵”,在中国文学史上恐怕是独一无二的大手笔。
但如果我们放眼西方文学,则不难在荷马史诗中找到一个非常接近的例子:一连三次,卓越的阿基琉斯隔着壕沟啸喊,一连三次,特洛伊人和著名的盟军部众吓得惊散;其间,他们中十二个最好的勇士即刻毙命,扑身自己的战车和矛尖。
阿开亚人从飞舞的枪械下拖出帕特罗克洛斯,将其放躺在尸架上,亲密的伙伴们围站他的身边,哭得悲哀,捷足的阿基琉斯和他们同在,热泪滚滚,看着他所信赖的伴友尸躺架面,挺着被锋利的铜枪豁裂的躯干。
(《伊利亚特》第十八卷)阿基琉斯是《伊利亚特》的主角,得知自己的亲密战友帕特罗克洛斯捐躯的消息,他怒不可遏,发誓要把尸体从敌人的包围中夺回。
他的三声“啸喊”完全可以媲美张飞的三次“厉声大喝”。
如果从被喊声吓死的人数来看,他的一打十二个无名勇士显然超过了一个夏侯杰。
但张飞的表现更具有戏剧性,他的三声大喝每次都有变化,特别是最后一声,仔细品味“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感觉张飞有点心虚。
阿基琉斯是女神的儿子,刀枪不入(当然除了脚后跟),所以无所畏惧。
2018年秋季学期期末试题(高一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2017-2018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1.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列各题。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
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
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
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
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
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
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
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
人没有饭吃,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
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
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
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
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乱象丛生,奇形怪状的建筑物拔地而起,个别城市甚至成了外国设计师“奇思妙想”的试验场。
归纳起来,我国城市建筑乱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贪大。
一些地方热衷于搞大工程、建大广场,“领着群众干,做给领导看;风风光光上马,冷冷清清收场”。
二是媚洋。
在一些城市,山寨白宫、山寨凡尔赛宫、山寨威尼斯小镇频频亮相,在西方国家只存在于书刊或展览会上的畸形建筑,比如1996年国际建筑协会大会上展览的扭曲形的摩天大楼,在我国竟然堂而皇之地盖了起来。
三是求怪。
一些地方的大型公共建筑,在相当程度上已沦为外国建筑师“另类”设计的武验场。
这些稀奇古怪的建筑违背科学的力学原则,浪费大量建材和资金,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与大众审美趣味大相径庭,与民族文化格格不入。
建筑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贴地的音符,是矗立在大地上的史书,是鲜明的文化符号。
与这些基本定位相对照,当前我国一些城市建筑存在共同的“病态”。
经过深入把脉问诊,吴良镛认为一些中国建筑设计师失之于方向不明,贝聿铭表示一些当代中国建筑缺少自己的文化味道。
从深层次看,城市建筑乱象暴露的是价值取向与价值标准的混乱,反映的是文化自信与文化内涵的匮乏。
即同文化越来越远,与淳华越来越近;冋传统越来越远,与西化越来越近。
城市是一个生命体。
梁思成先生说过:“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
”如果说用钢筋水泥筑成的建筑是城市的肌体,那么,附着在建筑之上的历史记忆、民族情感与人文精神则是城市的精气神。
肌体和精神交融汇合,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才是城市现代化建设所需要、城市居民所认可的建筑。
文化是城市建筑的灵魂,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风格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建筑,不仅可以遮风挡雨,而且可以赋予市民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文化为建筑增光辉,建筑为文化扬新声。
2018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六)一.基础知识.(29分,每题2分)1.下列对各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归类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动化:序八州而朝.同列谨.庠序之教天下非小.弱也B.名化:君子生.非异也据崤函之固.追亡逐北.C.使动:弱.天下之民非利.足也以愚.黔首D.名状:上.食埃土云集响.应衣.帛食肉2.下列对各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A.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君不因.我降:因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取独B.间.至赵矣:从小路以身膏.草野:使…肥沃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C.相如前.进缶:在前面送匈奴使留汉者.:人武与假.吏常惠等俱:代理D.独.畏廉将军哉:只见犯乃.死:就覆盖周密..无际:四周严密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忸怩.nì瞋.目chēn 癸.丑guǐ叱咤..风云chìzhàB.修禊.xì炮.páo烙谬.miào种奄奄..yǎn一息C.嫉.恨jí祈.祷qí一瞥.piē 屡见不鲜.xiānD.脊髓.suǐ 潜.qiǎn心纤.xiān细人才济济..jǐ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是皇帝对自己的专称,意指天下没有能够与之并列的人.B.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慷慨.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按浮屠浮图,皆即佛陀之异译.佛教为佛所创,因称佛教徒为浮屠.“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指帮助他人,可以增加个人的修行.D.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解释经书的著作.二、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涂A,错误涂B(每题1.5分)5.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克服举棋不定....的保守思想。
(判断对错)6.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部门更应该加大惩处的力度。
秘密★启用前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测评考试试题语文(人教版Ⅰ)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3分)C(“成为时尚模本”的主语应为“衣着和精神气质传递着美丽、摩登、魅力的信息”,而不是“女郎”)2.%(3分)B(文章主体段落不厌其详地阐述的是“旗袍演变史”,而不是“换装,是为了男女平等”)3.%(3分)C(A“换上了男性象征的上衣下裤”者是“思想激越的西方女性”。
B“两度改良”错,应是“三次改良”。
D“企图消弭净尽女性根性”的主语应是“初受西方文化熏陶的中国女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4.%(3分)C(“又渲染秋的混乱不堪,无法卒读”分析错误,应是“又强调出秋的无限活力”)5.%(6分)①“秋的文章愈乱愈好”意为秋天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季节,不同庄稼成熟时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物产丰富,自然愈丰富愈好。
②“秋的文章总在删节着,斧削着,大剪大裁”意为秋天是变化的季节,已成熟的作物被收割,未成熟的正生长,田畴变化日新。
③“也在不断地追求着精美”意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各种作物成熟后饱满诱人,尽显丰收之美。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6分)①多用叠音词。
如白云悠悠、缥缥缈缈、高高的天空、茫茫大地、乱哄哄、红旗飘飘、丝丝、豁豁牙牙、热气袅袅等,表情达意形象可感,音韵和谐悦耳。
②多用拟人修辞。
第⑨段写牵牛花,写庄稼,第輥輳訛段写大白菜等,都赋予无生命的东西以人的情感,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③多用比喻修辞。
第輥輱訛段“豆类花生就是标点符号”,第輥輳訛段“土里的洋芋如一窝汉字拱破地皮”等处,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④多用短句独立成段。
不仅句短情浓,而且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使文章节奏徐疾有致,灵活多变。
(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7.%(3分)C(“它”指代不明,承前指代“法国”,但应指代“国际展览局”;“迄今”说法错误,原文材料一中说“截至2013年4月”)8.%(3分)B(转折复句分句倒置。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揣摩琐屑落慌而逃莫名其妙B. 弥望签署云蒸霞蔚冠冕堂皇C. 隽永震颤感人肺腑自惭行秽D. 恪守荒芜和言悦色残羹冷炙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近体诗是形成于唐代的一种新诗体,它继承了汉魏以来古体诗的特点,又在诗歌格律方面有所创新。
如,同属唐代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都是近体诗。
B.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们的代表作《劝学》和《师说》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
C.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苏轼和辛弃疾的代表作,两首词都是咏史怀古类古诗词中的经典,词人都借怀古抒发了自己的怀抱。
D. 闻一多是20 世纪中国著名诗人,提倡写新格律诗。
《红烛》是他的代表作,其中的诗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既是对红烛精神的提炼,也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
3.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君子生非异也生:天性B. 君子不齿齿:并列C. 纵一苇之所如如:好像D. 自京师乘风雪乘:冒着4.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B.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的时候学习,长大了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
C.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D.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选作其中4题)①诗人在创作中常引用前人的诗句表达自身的情感态度。
《短歌行》中,曹操先是引用《诗经·郑风》中的句子“____,悠悠我心”,接着又引用《诗经·小雅》中的句子“呦呦鹿鸣,____。
高一期末测试题说明:本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第一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黑字的字形和音、义都正确的一组是()A.噩.耗(è)殒.身(yǔn)谍.血(dié)浸渍.(zì)B.菲薄.(báo)不惮.(怕)赁.屋(lìn)桀骜.(ào)C.尸骸.(hài)屠戮.(lù)寥.落(稀少)和霭.(ǎi)D.谈资.(资料)正.告(严肃)长歌当.哭(当作)黯.然(暗淡)2.选出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从容记念干炼阴谋诡计B.绯红原由预定屠戮妇婴C.尸骸呻吟惩创暗然泣下D.微漠沾污苟活抒发感概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在”字必须保留的一组是①入住在.国际空间站的3名宇航员,在简陋的“家”中开始了117个昼夜的生活。
②申奥成功的北京,城市基础设施、交通、安全、政府支持和公众舆论等方面,与其他几个申奥城市不相上下,但在.奥运村和住宿条件两项测评中,北京得分第一。
③在.我梦中依然有古老的月,我也总爱一遍一遍重复地做我童年的月之梦。
④据来自各方的专家预测,今年11月18日的狮子座流星雨的“降雨量”在.每小时100至3500颗左右。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雍正皇帝很自负地说:“朕虽不谓上等圣明之君,亦非庸愚之主,官场和下层的情形是我的优势。
”②我们对待屡教不改的人和犯错误的同志所采取的态度是不同的。
③我正在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地走过我的身旁。
A.熟悉偶然悠然自得B.熟习偶然悠然自得C.熟悉偶尔泰然自若D.熟习偶尔泰然自若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测试卷一、基础知识(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敕造(chì)惫懒(bèi)讪讪(shàn)盥洗(guàn)B. 錾银(zàn)两靥(yè)桌帏(wéi)执拗(niù)C. 蹙缩(cù)歆享(xīn)榫头(sǔn)吮吸(shǔn)D. 商贾(gǔ)喧豗(huī)幽咽(yè)间或(ji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潦倒侯爵峥嵘委曲求全B. 寒喧砯崖马嵬渚清沙白C. 悯然放涎杜撰遍体鳞伤D. 踌躇环佩谪亲雕梁画栋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B. 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C.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单位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先进单位相比,那就黯然失色了。
D. 本次冬奥会,某国派了不少运动员参加比赛,可结果呢,别说金牌,连前六名都未捞到一个,简直是滥竽充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暧的《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意味着人类进入了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达成了高度共识,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以造福子孙后代。
B. 要学好语文,必须重视阅读,而我们往往只是强调做题,其实,题目即使训练得再多,也是得不偿失的。
C. 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作出表率。
D. 三年来,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远在家乡为了让他顺利求学而省吃俭用的父母。
二、阅读理解(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第 1 页(共1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
2018.1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语文知识运用。(24分。8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有些谈佛论道的书中将“执着”与“执迷”混用,窃以为十分不妥。“执迷”,差不多是指异化、僵化、知错不改。何致如此呢?无非“名利”二字。一旦进入温饱甚至富足,价值感常把人弄得颠三倒四。谋利谋到不知所归,其实也是在谋名了——所谓价值感。追求价值感当然没错。问题是,在这个仿佛一切都可以出售的时代,价值的解释权通常属于价格,价值感自然也是亦步亦趋....。 价值和价格的差距无从固定,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当然这并非坏事。可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一旦显形为铺天盖地....的广告,一旦与认钱不认货的媒体相得益彰,事情就不一样了。只要广告深入人心,东西好坏倒不要紧了——好也未必就卖得好,不好也未必就卖不好。媒体和广告沆瀣一气....,价格既已不认价值这门亲,价值感孤苦无靠去拜倒在价格门下,也就不是什么费解的事。而这逻辑,一旦超越经济,走进社会各个领域,耳边常闻的关键词就只有利润、码洋、票房和收视率了,另外还有几个词在悄声附和:房子、车子、股市、化疗。此即执迷。 “执着”与“执迷”不分,本身就是迷途。这世界上有爱财的,有恋权的,有图名的,有什么都不为单是争强好胜的。人们常管这叫欲壑难填,叫执迷不悟,都有贬低之意。但爱财的也有比尔·盖茨,他既能聚财也能理财,更懂得财为何用,不好吗?恋权的嘛,有毛遂自荐的敢于担当,也有种种“举贤不避亲”的言与行,不对吗?图名的呢?谁愿意大家说自己没干好事,不是好人?不过是不图虚名、假名而已。争强好胜也未必就不对,阿姆斯特朗怎么样,就是那位身患癌症还六次夺得环法自行车赛冠军的人?对这些人,大家怎么说?会说他们执迷?当然不,人们会赞美他们的执着——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矢志不渝....,都是褒奖。 “执着”与“执迷”分不清,是否正应了佛家的一个关键词——“无明”呢?“无明”就是一种糊涂:顽固不化,朽木难雕,不可教也。 (取材于史铁生《放下与执着》) 1.下列词语中的“调”,与“又靠谁来调节它呢”中“调”的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A.风调雨顺 B.众口难调 C.南腔北调 D.调和阴阳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第 2 页(共12页)
2.对文中划线词语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亦步亦趋:这里借指价值感盲目追随价格的社会现象。 B.铺天盖地:这里指当时的广告创意充满正气震撼人心。 C.沆瀣一气:这里指媒体和广告商毫无底线地勾结起来。 D.矢志不渝:这里赞美秉持执着的人内心的坚定与强大。 3.对第二段中“事情就不一样了”一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市场条件下价值和价格的差距有些情况下固定。 B.市场条件下价值和价格的差距可以固定是坏事。 C.市场条件下价值与价格的不匹配超越经济领域。 D.市场条件下价值和价格的差距太大并不是好事。 4.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及其表达效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致如此呢?无非“名利”二字 ——运用设问,引发读者思考,也显示了作者内心的担忧。
B.市场这只无形之手…… ——运用比喻,形象地揭露了市场变化的疯狂和不可理喻。
C.价格既已不认价值这门亲 ——运用拟人,生动地反映了价格与价值之间关系的反常。
D.这世界上有爱财的,有恋权的,有图名的,有什么都不为单是争强好胜的 ——运用排比,展现了社会生活中人们心态的复杂和多样。
5.根据文意,分别概括“执着”与“执迷”的本质特征。
根据本学期所学知识,完成6-8题。 6.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 B.终不能踰河而北. C.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 D.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 7.下面文言句子中,不属于...文言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B.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C.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 D.兵者凶器也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和提出“三美”说的闻一多,都是新月派诗人。 B.元杂剧《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明传奇《牡丹亭》的作者是冯梦龙。 C.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种种不幸遭遇,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 D.《守财奴》选自《欧也妮•葛朗台》,作者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第 3 页(共12页)
二、古代诗词默写。(8分) 9.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古诗词原句。(选作其中8小题)(8分) ①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 《诗经·伐檀》 ②诚既勇兮又以武,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国殇》 ③ ,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⑤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俯身散马蹄。 曹植《白马篇》 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⑦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⑧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⑨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2题。(12分。3小题,每小题4分) 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眼见他这种老态的拿侬与克罗旭他们,认为是他年纪太大的缘故,甚至担心他有些器官已经衰退。可是到了全家戴孝那天,吃过了晚饭,当唯一知道这老人秘密的公证人在座的时候,老头儿古怪的行为就有了答案。 饭桌收拾完了,门都关严了,他对欧也妮说: “好孩子,现在你承继了你母亲啦,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对不对,克罗旭?” “对。” “难道非赶在今天办不行吗,父亲?” “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 “噢! 父亲……”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第 4 页(共12页)
“好吧,那么今天晚上一切都得办了。” “你要我干什么呢?” “乖乖,这可不关我的事。——克罗旭,你告诉她吧。” “小姐,令尊既不愿把产业分开,也不愿意出卖,更不愿意因为变卖财产,有了现款而付大笔的捐税,所以你跟令尊共有的财产,你得放弃登记……” “克罗旭,你这些话保险没有错吗? 可以对一个孩子说吗?” “让我说呀,葛朗台。” “好,好,朋友。你跟我的女儿都不会抢我的家私。——对不对,小乖乖?” “可是,克罗旭先生,究竟要我干什么呢?”欧也妮不耐烦地问。 “哦,你得在这张文书上签个字,表示你抛弃对令堂的承继权,把你跟令尊共有的财产,全部交给令尊管理,收入归他,光给你保管虚有权……” “你对我说的,我一点儿不明白,”欧也妮回答,“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该签在哪儿。” 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 “小乖乖,这张文书送去备案的时候要花很多钱。要是对你可怜的母亲,你肯无条件抛弃承继权,把你的前途完全交托给我的话,我觉得更满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弥撒给谁都可以了! ……嗯!按月一百法郎,行吗?” “你爱怎办就怎办吧,父亲。” “小姐,”公证人说,“以我的责任,应当告诉你,这样你自己是一无所有了……” “嗨! 上帝,” 她回答,“那有什么关系!” “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 ,”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噢!父亲……” 他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我祝福你!你是一个贤德的姑娘,孝顺爸爸的姑娘。你现在爱做什么都可以。” “明儿见,克罗旭,”他望着骇呆了的公证人说,“请你招呼法院书记官预备一份抛弃文书,麻烦你给照顾一下。”
10.结合文意分析,老箍桶匠葛朗台“常在女儿面前哆嗦”的原因是什么?(4分) 11.葛朗台获得原本属于女儿的继承权,用了哪些手段?结合原文作简要说明。(4分) 12.文中欧也妮形象的刻画,对表现葛朗台有什么作用?(4分)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第 5 页(共12页)
四、经典作品阅读。(6分) 13.在“文化经典解读”和“文学名著阅读”中选定1题,完成相应要求。(6分) (1)文化经典解读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结合你对《论语》以及孔子思想的了解,简要分析..并明确..
这句话中所表明的“启”“发”得以实现的条件。
(2)文学名著阅读 小说《孔乙己》选自鲁迅的小说作品集《呐喊》。结合你对《呐喊》以及鲁迅创作思想的了解,简要描述..并评价..《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形象。
第Ⅱ卷 五、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4小题,每小题3分) 策字伯符,与周瑜相友,江、淮间人咸向之。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兴平元年,从袁术,术甚奇.之,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策骑士有罪,逃入术营。策指使人就斩之,讫,诣术谢。术曰:“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由是军中益畏惮之。 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陈纪。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①。康不与,术大怒,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为太守,策益失望。先是,刘繇为扬州刺史,州旧治寿春。寿春,术已.据之。时吴景尚在丹杨,繇至,迫逐之。景退舍历阳。策乃.说术,乞助景等平定江东。术表策为折冲校尉,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策性阔达,善用人,士民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吴人严白虎等各万余人,处处屯聚。吴景欲先击破虎等,策曰:“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据会稽,屠东冶,乃.破虎等。尽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 袁术僭号②,策以书责而绝之。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礼辟③策弟权。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以吴越之众,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呼权佩以.印绶,谓曰:“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至夜卒,年二十六。 (取材于《三国志·吴书一》) 【注】①斛,古代量具名,当时十斗为一斛。②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此处指建安二年二月, 袁术在寿春称帝。③辟,征召,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