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人格心理学考试要点

大学人格心理学考试要点

大学人格心理学考试要点
大学人格心理学考试要点

人格的定义:指那些在个体身上使人的行为比较稳定的、相对持久的特质、倾向或特性模式。

1.人格指的是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即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方式

2.人格包括了内在的动力组织

3.蕴蓄于中、性诸于外的统一体

4.既是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其结果。考察动机涉及四个层面:外在表现、内心体验、生理反应、动机特点。

人格的特征:整体性、复杂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精神分析学派:

人格结构:地形观: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结构观:本我(伊底)快乐原则,原始、混沌、不辨是非、不合逻辑。自我现实原则,人格的决策和执行者。超我道德原则、理想原则,良知,自我理想课件上的小图

人格动力学:人是一个能量系统,由本能所驱动,人的所有行为都是有动机的,是由潜意识决定的。本能是源于身体的需要或冲动,朝着立即求得满足获得快乐的目的,而满足本能的对象和手段是变化的,每一种行为都可以用本能能量的投注和反投注来描述

生的本能:自恋、爱、施虐、受虐

死的本能:破坏、攻击(朝向他人,朝向自己)

焦虑:一种被察觉到的不愉快的情感状态,伴随着一种警告人们预防迫近威胁的生理感觉现实性焦虑:也称客观焦虑,外界环境引起的焦虑,面对一种可能出现的危险时所经验的一种不愉快、没有特定指向的情感。

神经性焦虑:由本我引发,对未知危险的担心,存在于自我的内部,但发源于本我的冲动道德性焦虑:起源于自我与超我的冲突。

焦虑是一种自我保存机制,它起一种信号的作用,通知人们危险即将到来。

心理防御机制:特点他们是潜意识的、伪造的或歪曲现实的,其功能是防止本我的冲动。种类:压抑、解脱和分离、反向作用、置换(转移)、固着、退化、投射、内射、升华

人格发展阶段:口唇器、肛门期、性器期(恋父恋母情结、阉割情结/阉割焦虑、阳具嫉羡)、潜伏期、生殖期、成熟期

精神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

一、对潜意识的研究潜意识的例证性现象:阈下知觉、内隐记忆、分离现象(多重人格)

盲视、催眠、阈下听觉、自动化过程、无知觉条件作用(谷仓实验)

动力潜意识的研究潜意识是无逻辑的,包含着愿望、驱力和动机,充满各种各样的冲突。100多项类似研究支持动力潜意识理论及其存在。1.抑郁与攻击转向2.口吃与排泄3.口唇期依赖人格与抛弃拒绝恐惧。争议问题,可重复性差。

认知潜意识的研究认知潜意识包括所有不能知觉的认知过程。潜意识对于知觉的影响是自动化的,被试无法意识到并对其加以控制。(噪音判断、虚假名声效应)

二、催眠在催眠状态下,无意识的阻碍在某种程度上减弱。

三、对梦的解释所有的梦都是愿望的满足,绝大多数的满足是以某种内隐的内容表现的。

释梦:围绕梦展开自由联想,梦的象征。

四、过失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失误行为是被压抑的牵制倾向与意识到的牵制倾向之间冲突的

结果。

五、幽默攻击性幽默和性幽默的实质是以一种社会赞许的方式来发泄本我欲望和冲动。

弗洛伊德研究方法的特殊性:1.着重非常态和特殊心理现象的研究,从精神病人和变态人格那里获取资料。2.使用临床法(个案研究),注重整体分析。3.研究方法又是治疗方法4.对条件不加控制

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1.开创性地探索人格和变态,建立现代心理学的第一个系统的人格心理学体系2.提出许多重大的人格理论问题3.创造一套独特的人格研究方法

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性:1.过分强调无意识 2.夸大本能的作用 3.理论难以通过实证检验 4.过分依赖非常态材料

新精神分析

荣格分析心理学

人格结构说:意识(自我):能够被人知晓的心理部分。自我是意识的中心、门卫。个人潜意识:由曾经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遗忘,或在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象的内容所构成。(情结)集体潜意识:人类祖先经验的沉淀物。

集体潜意识:(原始意象)1.人格面具展示给外面世界的一面人格 2.阴影黑暗而压抑的原始意象,人们不愿意承认,并试图向自己或他人隐瞒的品质。3.阿尼玛(阴性基质)4阿尼姆斯(阳性基质)5.大母神6.智慧老人7.英雄8.本体、自性(集体潜意识的核心),本体象征着一个人完美、圆满和整体的理想。曼荼罗

人格动力学:进行:为了实现自我实现,个体需要适应外部环境,心理能量向前流动。退行:为了实现自我实现,个体需要适应内部世界,心理能量向后流动

人格类型学:态度(心理能量投注方向):内倾、外倾。思想功能:感觉、思维、情感、直觉。

人格发展:发展阶段1.童年期三个亚阶段:无政府主义的(混乱、零星的意识),君主政治的(能客观的看待自己,用第三人称谈论自己,将自我知觉为客体,没有察觉到自我是认知的主体)二元论的(自我被分为客观的我和主观的我)。2.青年期自我改造3.老年期正确看待生与死。人生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发现不同的意义。

荣格研究方法:1.荣格式的“释梦”象征而非对应,梦的补偿性2.字词联想测验3.主动想象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人格发展的动力:

自卑感与补偿自卑感起源与个人生活所有不完全或不完美的感觉,包括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真实的或想象的障碍。最终目标,每个人奋力追求的目标就是优越,包含更加完美的发展、成就、满足和自我的实现。追求卓越的途径:追求个人的优越,追求社会的成功。知觉的主观性虚构论:塑造人格的不是现实而是人们对未来的主观信念,即虚构的东西塑造了人格。器官卑劣:生理的残缺意义在于激起自卑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是使人趋向完整完善的原动力

人格的统一与内在一致性:器官用语:躯体某一部分的障碍不是孤立的,,会对整个人产生影响,患病器官表现出个体目标的方向。是已知的器官用语。意识与无意识:相协调。

社会关注:作为全人类的一员的情感,在人类社会团体中的成员资格。来源于亲子关系

生活风格:个人试图获得优越的独特手段,它的形成与家庭尤其是早期家庭氛围密切相关,受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出生顺序的影响。根据社会关注程度分为:统治支配型、索取依赖型、躲避型、社会有益型。

人格适应

生活格调无论健康与否都是在童年期形成的,适应不良的因素:夸大的生理缺陷、娇惯的生活风格、被忽视的生活风格。

弗兰克尔的中心观点:

1.生命是有意义的

2.我们有寻求意义的意志,这是我们活着的主要动机

3.我们有在思想与行动发现意义的自由

4.我们心灵、肉体和精神的综合体,精神是关键——它使我们能够行使意义的意志,正视我们的目标,越过本能与性的需要实现自我超越。

霍妮的神经症文化决定论:

神经症的起因:神经症源于儿童与父母的相互关系,如果儿童得到父母的慈爱与家庭的温暖,就会感到安全,人格就会正常发展。

基本敌意与基本焦虑,二者相互作用,四种抵御反方式:关爱、顺从、权利、退缩

强迫驱力:神经症需要:个体在极力与其基本焦虑抗争中具有典型神经症特征的需要。

10种神经症需要:1.对关爱和赞许的神经症需要2.对强有力伙伴的神经症需要3.将自己的生活限于狭小天地的神经症4.对权利的神经症需要5.剥削他人的神经症需要6.追求社会认可的神经症需要7.追求个人魅力的神经症需要8.抱负与个人成就的神经症需要9.追求自足和独立的神经症需要10.追求完美和无懈可击的神经症需要

防御焦虑:正常防御(自发运动):接近他人、与人对立、背离他人

神经症防御(强迫运动)接近他人(顺从人格)1、2、3、与人对立(攻击人格)4、5、6、7、8、背离他人(隔离人格)9、10、神经症策略的无效性

人格动力与发展

人格是完整动态的自我,自我的形态:真实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

内心冲突:理想化的自我意象:神经症式的追求荣誉、神经症要求、神经症骄傲

自我仇视:自我苛求、自责、自我贬损、自我挫败、自我仇视、自我毁灭

女性心理学:男女之间的差异不是生理解剖的结果,而是对文化和社会期望的产物。基本焦虑是男人需要征服女人以及女人希望羞辱男人的核心。

相关研究:

攻击行为:弗洛伊德“死的本能”、阿德勒“生活风格”、霍妮“基本焦虑导致攻击人格”挫折攻击:挫折攻击假设,挫折是攻击的原因,间接表达的攻击:迁移、间接攻击、升华。对挫折攻击假设的检验:1.除了挫折还有什么能引起攻击?2.挫折总是导致攻击么?3.攻击能导致宣泄,使得攻击减少吗?

挫折攻击说的修正:1.挫折令人感到不愉快2.不愉快的事件增加攻击的可能性3.预测攻击行为出现与否,关键在于事件引起人们不愉快的程度

焦虑和应对策略:积极策略与回避策略、问题中心策略与情绪中心策略。使用应对策略好于不使用。从长期来看,积极应对更有效。

特质流派

特质:持久而稳定的行为倾向。它是个体以相对一贯的方式对刺激做出反应。

特质论的两个假设:人格特征在时间上市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

特质论的主要特征:1.注重了解处于特质分布曲线某一点上的人的行为如何,而不关心对一个人的认识,2.不注重探明行为的机制,而把重点放在对人格的描述和行为的预测上3.容易把人进行比较4.很少论及人格的变化

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

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心身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一个人独有的行为和思想。1.人格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构2.生理和心理双重重要性。特质是一种神经生理结构,它使刺激在机能上等值,在行为反应上广泛的一致性;人格隐藏在面具背后支配个体的行为3.人格是独一无二的。

特质的种类:1.共同特质许多个体共有的那些特质2.个人特质某个特定的个体所具有的特质。包括: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研究方法:1.关心人格的独特性,重视研究个人特质,而不是探讨群体特质2.强调进行特殊规律研究(个人记述研究),即对个案做深入研究;避免进行共同规律(一般规律)研究。

3.珍妮的信件:特质名词描述

4.表现性行为:代表行为特征的风格(执行行为的方式)

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人格结构: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是特质。特质使行为具有跨时间和跨空间跨情境的一致性。人格特质的维度:独有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制性特质和环境养成特质、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动力特质。

人格动力观:能:先天的心理生理倾向(吸引力、放松、创造、自我贬损),外能:习得的动机特质(情操、态度)

根源特质(16种人格因素):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激进型、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人格发展:1.遗传和学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2.人格特质是遗传和环境复杂交互作用的结果3.人格特质的形成与成熟因素有关4.心理疾病源于无法解决的冲突,治疗应依据人格因素的客观测量

研究方法:归纳假设演绎法、因素分析:从大量的相关变量中抽取出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并加以分析的统计方法。

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

1.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体格稳定的持久的组织,它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的独特适应方式

2.人格结构包括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称为人格层次模型。

3.类型最抽象,其次是特质,再次是习惯

人格的维度:人格类型包含基本的人格维度:外倾-内倾、神经质(情绪稳定)、精神质(自我关注),每个人在这些维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极少有单纯类型的人。

三种人格维度的生理基础:内外倾的生理基础: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神经质的生理基础:自主神经。精神质的生理基础:雄性激素。基本人格类型有很强的遗传基因基础,虽

然环境也能使行为有某种程度的改变。

人格类型理论——大五人格模型

神经质(焦虑、生气敌意、沮丧、敏感、害羞、冲动、脆弱)、外倾性(热情、乐群、支配、忙碌、寻求刺激、兴高采烈)、开放性(想象力、审美、感情丰富、尝新、思辨)、宜人性(信任、直率、利他、温顺、谦虚、慈悲)、尽责性(自信、有条理、可依赖、追求成就、自律)特质理论的相关研究

成就动机:是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包括个人追求进步以期达成目标的内在动力;从事某种工作时,个人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心理倾向;在不顺利情境中,冲破障碍客服困难奋力达成目标的心理倾向。追求成功与避免失败

高成就动机者的特点:有节制的冒险、对工作干劲十足、喜欢对结果负责的工作。

成就动机与性别:男性的成就动机表现为看重事业,女性则可能更看重家庭或兼顾。男性倾向于用外部标准来定义成功,女性倾向于内部标准。女性的成就动机与早期成功或困难的家庭生活有联系。

成功恐惧动机:个体对于获得成功结果的恐惧,导致人们放弃积极的行动。

焦虑:强烈的、令人不快的主观感受,伴随明显的生理反应,导致个体特定的行为反应的发生。特质焦虑:个体体验到得焦虑的倾向性,是对危险情境的预先反应倾向。状态焦虑;焦虑的暂时波动状态,是个体面临威胁情境时体验到的短暂的情绪反应

社会焦虑:由于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故偶关注自己的社交行为,用消极的眼光看待各种反馈,高社会焦虑者认为自己与别人的交往很糟糕,并总是寻求别人拒绝自己的证据。

气质性乐观:乐观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乐观的人对未来的总体期望是积极的,他们倾向于认为好事情比坏事情更有可能发生。

气质性乐观比气质性悲观的人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抑郁。乐观者比悲观者更好的应对逆境、适应环境。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均对未来抱有积极的预期,区别在于悲观主义者过分将希望寄诸于未来,并对过去和当下持消极态度。

习得性乐观:人们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解释时,对好事件作持久的、普遍的和个人的归因,而对坏事情做短暂的、具体的和外在的归因。三要素:持久性、普遍性、个性化

防御性悲观:在过去的情景中取得过成功,但在面临新的相似的成就情境时仍然设置低于现实的期望水平,并反复思考事情的各种可能结果。特征:提前设置较低的期望、会付出更多努力

社会学习流派

学习:个人与外界接触或他人交往而使行为和行为倾向产生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中心观点:1.交互决定论个体、环境、行为的交互决定。2.观察学习3.自我效能4.自我调节影响因素:自我观察、判断过程、自我反应5.人格发展

罗特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罗特的基本假设:1.人们与他们富有意义的环境相互作用2.人类的人格是习得的3.人格基本上是统一的4.动机受目标的指引5.人们具有预测各种事件的能力

行为潜能:在某一特定场合做出某种反应的可能性。行为潜能(BP)=期望(E)+强化值(RV) 期望:指个体对某一特定强化或一组特定强化可能发生在某种情境的概率的预测。包括概括化期望、具体期望、总体期望。强化值:个体对许多不同的强化发生的概率都相等时对某种强化的偏爱程度。个体知觉:内在强化、外在强化,需要、强化链。心理情境:行为既不是环境事件的结果,也不是个人特质的产物,而是个体与对其具有意义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函数。

米歇尔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人与情境的相互作用:1.情境对个人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2.个人倾向只是在某种条件下或在某种情境力对行为产生影响3.个人的信念、价值观、目标、认知和情感与个人倾向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行为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用来说明个体内心行为跨情境的可变性及稳定性。人格行为标记:在特定情境中改变行为的一贯方式。

行为预测,如果人格是一个稳定的加工内外情境信息的系统,那么在个体遇到不同情境时,他们的行为应该表现出跨情境的差异。

延迟满足:个体有效地自我调节和成功适应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指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属于人格中自我控制的一个部分,是心理成熟的表现。

认知-情感元素:1.编码策略:人们对外界刺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的方式 2.能力和自我调节策略3.期望和信念:人们关于情境结果的假设或信念4.目标和价值观5.情感反应:包括情绪、情感和生理反应。不仅与认知过程密不可分,还影响着所有其他认知-情感元素。

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

性别角色行为:性别是贯穿生命始终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性别角色行为的观察学习。男性化和女性化位于一个维度的两端,性别角色行为越符合性别模型,心理越健康。双性化是相对独立的特质,兼具两种性别特质的人适应最好。

攻击性的社会学习:班杜拉认为,看到别人侵犯行为没有受到惩罚时,会学习侵犯行为。社会学习受强化、替代强化和榜样的特点影响。大众媒体侵犯性榜样的影响。

认知流派

每个人的人格不同是由于人们对信息的加工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凯利的个体建构论

凯利认为,世界是真实的,只是不同的人对它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建构。

个体建构论:模板匹配:模板是人解释世界的方式。个人建构是观察人(或物)与其他人(或物)之异同的一种方式,是一个人用于预期事件的主要工具。个体建构无论是否能够被清楚地感知到,都会塑造个人的行为。

基本假设及11项推论:基本假设:人的活动受到个人用以预测事件的结构的指引。只有认定过去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形成建构或预测未来时,我们才会试图使用经验。

推论:1.建构推论:每个人通过解释自己的反应来参与及预测事件2.个别推论:人与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对事件的建构不同3.组织推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建构系统,建构之间存在

一定的关系4.两级推论:建构系统是由有限的几个双极建构成的5.选择推论:每个人都为自己在双极建构中选择一段,以为自身建构系统的扩大和确定提供更大的可能性6.范围推论:每种构建都适用于有限的范围内的事件7.经验推论:一个人的建构系统在他成功地解释了自己对事件的反应后会有所变化8.调节推论:一个人的建构系统的改变受到结构渗透性的限制,变化是在建构的使用范围内发生的9.分段推论:个人可以成功地应用几个看似彼此不相容的建构系统10.通用推论:在一定范围内,一个人使用了某种与他人相似经验的建构,那么他的心理过程与这个人也相似11.社会性推论:在一定范围内,一个人要解释他人的建构过程,他就应该在那个人生活的社会情境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人格的信息加工论

图式:能够帮助人们知觉、组织、获得和利用信息的认知结构。帮助知觉帮助组织掌握信息原型:我们想象中的事物形象,每个人对各种类别按照自己的喜好形成自己独特的原型,而知觉方式的不同就导致了行为的不同。

认知理论的相关研究

自我图式:对来源于过去经验的自我认知上的泛华,组织并引导着关于自我的信息加工,自我图式的细节差异对理解个体差异至关重要。

可能自我:有关个体如何思考其潜力和未来形象的自我概念以及有关未来定位的自我描述,包括希望自我、预期自我和恐惧自我。可能自我的功能:1.为将来的行为提供激励2.帮助人们解释自己的行为和周围所发生事件的意义3.帮助决策4.提升自我的有效方式

自尊: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它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自尊的稳定性:自尊的稳定性与自尊水平关联不大,如果把自尊看做一种相对稳定的水平,自我价值感则围绕这一水平上下波动。自尊不稳定的人气自我价值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故而产生剧烈的变动,从而导致消极情绪的频繁出现。

内隐自尊:个体通过内省无法识别出(或无法正确识别出)的自我态度效应,这种效应会对与自我有关和无关的事物产生评价上的影响。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独立,受到认知负荷的调节。不稳定受情绪体验的影响。

内隐自尊的测量:1.启动测验2.内隐联想测验3.词干补笔4.姓名或生日数字偏好测验5.自我统觉测验6.内隐自我评价测验7.外部情绪Simon任务

积极心理学

积极情绪与体验

积极情绪:与过去有关:满意、满足、骄傲、安详、尽职。与将来有关:乐观、希望、信仰、自信、信仰、信任。与现在有关:即时的快感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长久的欣慰。欣慰和快感的区别是欣慰必须要沉浸或贯注于个人所从事的活动,这些活动常常需要动用个体独有的个人力量。

拓延-构建理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积极情绪间存在着一致的同步关系。

积极情绪与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相关,消极情绪与神经质相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时不同

进化任务中神经生理系统不同成分的反映:消极情绪是行为禁止系统中驱动回避的一种成分,积极情绪时行为接近系统的一部分。

沉浸体验:当人们从事一种可控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而且这种活动需要一定的技能并受内在动机所驱使时所产生的一种高度卷入的主观体验。

沉浸体验的特点:1.具有挑战性具有技能的活动2.明确的目的,及时的反馈3.全神贯注与忘我4.时间的转换

希望与乐观:

大部分人对积极事件的回忆更快、更容易,语言中使用积极词汇比消极词汇多。乐观的思维方式是人类物种进化的重要特征,是个体在应对未来时形成的一种能力。

积极幻想:人们采用拔高的方式认识和评价自身过去的行为、个人品质和自我。对自身的控制力有不着边际的幻想,盲目乐观,认为未来比现在更好。

自我欺骗:为了获得对自我和世界的积极看法和认识,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防御方式和自我欺骗策略来应对负面信息。否认和压抑,选择性注意和良性遗忘,容忍能力不足,消极自我图式

希望:包括能力和动机两个因素,能力负责规划达到目标的途径,动机负责沿着途径推动。积极的人格特征

积极特质的两个维度:正性利己特征,与他人的积极关系

健康人格模型:自我内部统和、自我与社会统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和

创造性系统模型:创造性作为一个系统包含三个动态成分1.个人的天赋、人格特征动机 2.由表征系统、规则、技巧、实践和引导性范例构成的范围3.由在同一领域内工作的人所构成的范围。创造过程是一个已经融入到某个领域中,并产生原创性观点的高创造力个体与一个接受观点感到矛盾的听众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观幸福感:人们对其生活的看法和感受,即评价自身生存所做出的认知和情感结论。包括情感维度:正向情绪,认知维度:生活满意度,过程维度:流

生物学流派

气质:神经反应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EAS气质模型:情绪性:情绪反应的强度,活动性:能量释放的水平,交际性:人缘及与人相处的特点。

攻击行为的研究:1.染色体异常对一个Y染色体2.特殊基因单胺氧化酶3.大脑异常有反社会行为的人前额叶比正常人小15%,眼窝皮层和内侧颞叶4.生物化学因素酒精、雄性激素水平过高、5-羟色胺水平偏低

进化心理学的核心观点:1.过去是理解心理机制的核心2.功能是分析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方法3.人类进化过程中主要问题是生存与繁殖 4.心理机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演化形成的5.心理机制具有模块性6.人的行为表现是心理机制哈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格心理学重点讲解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特点及其研究主题 一、人格心理学的特点 从理性上考察这门课程: ①研究内容侧重:心理差异 ②研究策略强调:整体性 ③研究特征注重:内部稳定性 二、人格主题 ①人性哲学②人格结构③人格动力 ④人格成因⑤人格发展⑥人格测量 三、人格理论研究“范型” 范型: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多数科学家共同接受的理论和方法。 1、古典精神分析 2、新精神分析 3、特质伦每个流派侧重某一个或几个主题 4、行为主义学习论 5、人本主义 6、认知主义 四、人格理论研究的几大范型的优缺点 1、经典精神分析 优点: (1)为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做了过渡 (2)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3)促进了家庭心理咨询和儿童教育的发展 缺点: (1)人格动力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2)整个人格理论不太系统 (3)有些理论假设有待一步考证 (4)社会环境仅局限于家庭环境 2、新精神分析 优点: (1)把潜意识理论的开拓性研究推向了新的里程碑 (2)扩展了新的理论领域,加强了相关学科的联系 (3)丰富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发展了精神病学中心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缺点: (1)没有脱离精神分析的理论主体 (2)对未来社会的乌托邦式构想 (3)理论仍具有神秘色彩 3、行为主义学派 优点: (1)行为主义奠定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 (2)行为治疗的实用性 (3)行为主义研究领域的广泛性 (4)行为主义理论简洁、明了

缺点: (1)错误地将人类等同于动物 (2)行为评估信度、效度的质疑 (3)行为主义对人格的描述过于窄化 (4)忽视人格的稳定性 4、人本主义学派 优点: (1)关注积极方面 (2)应用广泛:①对心理治疗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在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缺点: (1)概念模糊,缺少实证的研究 (2)过分强调人的天赋潜能,忽视了社会与教育的力量 5、人格特质理论 优点: (1)注重研究的实证性 (2)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 (3)促进了人格测评工具的产生 缺点: (1)缺乏对特质概念的理论探讨 (2)缺乏统一的特质理论框架 6、认知学派 优点: (1)将实验研究技术带入人格研究 (2)将人格与认知问题有机结合 缺点: (1)人格研究的去人格化倾向 (2)认知理论范式缺乏系统性 第二节人格的界定及特征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特征 1、整体性(统合性) 2、稳定性 3、功能性 4、独特性 第三节人格理论的向度 一、了解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向度 (一)自由论——决定论:这一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对人行为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由其个人意愿自由控制,还是由不为个人意愿所控制的因素来决定? (二)理性——非理性:这一维度说明人的理性思维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三)整体论——分析论:这一维度划分了心理研究是对人进行整体研究还是分析研究

人格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整理

现代人格心理学 名词解释: 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范型: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人格结构:是研究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人活动倾向性等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的组织模式。 4.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5.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6.生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7.里比多:即为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泛指心理活动的能量。 8.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9.潜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0.意识:人格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1.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12.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13.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 14.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15.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16.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17.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 18.梦的分析:佛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19.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20.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21.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 22.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 23.内驱力范式:佛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驱力与本我对应,内驱力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24.自我范式:把自我看成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25.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 26.显在焦虑: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产生情景性神经症。 27.基本焦虑:指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是潜伏着的危险因素。 28.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特征,并且人际之间有很大差异,它是一种实在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 29.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为的那些原因。 30.根源特质:是隐藏在表面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31.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 32.动力特质:是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它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 33.正强化:呈现正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4.负强化:撤去负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5.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36.替代强化: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者的行为学习,这时候的强化对于榜样而言,则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 37.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38.强化物: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强化也就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就是强化物。 39.约拿情节: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一个聪明的人说:“我是十分聪明的”。就会冒犯他人,引起对立、敌意、打击。于是,优秀的个体一般要学会像变色龙一样掩饰自己,贬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攻击,就像圣经上的约拿一样,这种情节称之为约拿情节。 40.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41.移情: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对他的问题进行理解,从那个人的内部参考模式出发。 42.高峰体验: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如爱的体验、审美感知、创造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 43.场依存—场独立性:主要依据视野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为场依存性;主要依据身体经验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场独立性。 44.原型:是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

人格心理学必考点

人格心理学整理的东西 一、 概念解释 1、人格: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2、集体无意识:是由荣格提出的。指在个体生命的开始,每一个民族的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的原始意念的思想,它是在种族进化和人类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心理上的沉淀物,由遗传的神经模式决定。 3、社会兴趣:是由阿德勒提出的。指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的先天潜源。 4、特质:由奥尔波特提出的。是一种动机心理结构,一种先前倾向,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 5、机能自主:由奥尔波特提出的。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7、自我强化(自我调整):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指个体根据自己内在的标准和对外界环境强化的预期进行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即:自定标准奖惩自己。) 8、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 9、替代强化:观察榜样(别人的行为)受到的强化,并非亲身经历的强化。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11、自我实现:是由马斯洛提出的。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对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是朝向个人自身统一,完整和协调的一种倾向。 12、自我:在罗杰斯看来,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是现象场中与个体自身密切相关的部分。 13、自我实现趋势: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存成长和促进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14、机能评估过程:个体根据是否能够维持和提高自身来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估的过程。 人格: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是心理学家用来界定自己从事研究的某一个范围,反映了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人格系统所作的描述。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密切联系,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组织。 人格的稳定性:指人格特质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它并不排斥可变性。人格的变化体现在表现方式变化而

2019级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题型举例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 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三大特征 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三大特征 性善论性习论人格的分类理想人格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1. 人格形成思想2. 人格分类思想 3. 人格鉴定思想 3 西方气质分类说 西方的气质分类说-康德气质分类体液说 多血质,这种类型的人是开朗的。他们对刺激的感受迅速而强烈,但并不深入持久。他们无忧无虑,有良好的希望,对每一件事开始都比较重视,但可能很快就会忘记。他们真诚许诺,但并不信守诺言。 抑郁质,这种类型的人具有沉静的特点。他们对刺激的感受不太显著,但很深入。他们对于自己有关的事物也都非常重视,并把注意力放在事物的困难方面。他们深思熟虑,不轻易许诺。 胆汁质,这种类型的人是热血的。他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爆发性:行动迅猛,但不持久;易发怒,但不记仇;爱面子,喜欢排场;喜欢担任领导职务,而不愿意做具体工作。 黏液质,这种类型的人是冷血的。他们不易冲动,具有正常理性;情绪反应迟缓,但持久。行事比较保守与刻板。 4人格心理学的建立(来源) 来源: 一、心理测量运动 高尔顿1883《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标志着个体差异心理学及其测量运动的开始卡特尔比纳: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量表 二、欧洲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临床研究催眠对精神疾病进行了大量研究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三、其他来源 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影响 建立:美奥尔波特1937《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1 人格理论的功能 人格理论是人格心理学的核心,一方面它系统地说明或解释了各种人格心理现象,另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框架。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

选择、填空、名词解释 ★威特金的心理分化表现为 1.自我与非我的分化 2.心理机能的分裂 3.神经生理分化 自我—非我的分裂可以通过两种技能即认知改组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的测量来确定。 心理机能分裂的程度可以通过对冲动有组织的控制和特殊化的防卫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和推论 基本假设: “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被他对事件的预期所引导。” 11个推论 1.建构推论:一个人通过对事物的反复建构来预测未来事件。 2.个体推论:人们在建构事件时的方式各不相同。 3.组织推论:每个人在预测事件时都会自然形成一种包括结构顺序关系的建构体系。 4.两分推论:一个人的建构体系包含种种两分结构的构念。 5.选择推论:每个人在通过自己的建构体系对某事物作出预期时,他都会在两分结构 中做出选择。 6.范围推论:一个结构只能对有限范围的事件做出预测。 7.经验推论: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建构与他个人的学习经验有关。 8.调整推论:个人构念系统的变化与调整要受到构念渗透度的制约。(是否可容纳新) 9.片断推论:个人构念系统中存在彼此分离、不一致的亚层次构念。 10.共同性推论:建构经验方式的共同性可以导致人们心理与行为的相似性。 11.社会性推论:个体在建构自己的构念时,会在社会交往中扮演了他人的角色,以便 更好地理解对方、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控制点理论由罗特提出 ★EAS气质模型划分了三个气质维度: 1.情绪性 2.活动性 3.交际性 ★班杜拉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动机过程。 ★阿尔波特认为有3种类型的特质: 1.根本特质——在顶层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

《人格心理学》 一、概念解释 人格、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投注、生活风格、机能自主、基本焦虑、能和外能、力比多、特质、自卑感、个人构念、现象场、集体潜意识、强化、观察学习、控制点,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途径有:、、。 2.人格的特性有:、、、。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 7.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 8.梦的工作包括:、、、。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是:、、、。 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它按原理和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荣格是、阿德勒是、霍妮是。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维度、维度和维度。 19.特质理论的新进理论是和。 20.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需要、、、、。 23.凯利的CPC循环指、、。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三、简答 1.简述阿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2.简述学习论和特质论的区别。 3.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4.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5.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2018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2018年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1.人格的定义(P5) 人的稳定而独特的行为模式及其内在动力组织的统一体 2.人格的基本特性(P5) 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 3.人格分析的三个层面(P7) 种属共有、群属共有、个属特有 4.人格研究的三种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P20-30) 个案法评价:优势 生态效度高 深入性强 独特性好 ;劣势 代表性弱 专业性强 主观性明显 相关法评价:优势 代表性强 效率高 提出假设主要方法 ;劣势 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很难消除社会称许性 牺牲独特性 实验法评价:优势 能够得出因果关系结论 较好实现对变量的控制 ;劣势 生态效度弱 成本高 专业性强 5.人格投射测验(P33-35) 概念:让人对模糊不清的刺激信息进行自由反应,以评估其人格的方法。 类型:罗夏墨迹、主题统觉、画画测验等。 优势:反应的真实性高;操作简单。 劣势:解释困难;主观性太强。 6.测评的评价:信度、效度(P38) 信度:测验的可靠性(稳定性) 效度:测验的准确性(目标性) 7.Allport的人格结构理论(P44-45) 统我-特质-态度-习惯-反射 反射是对外界刺激的本能随机反应;习惯是对具体刺激的特定反应;态度是诸多习惯引起的情感倾向;特质乃是人格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单位,当一个人具有某种特质时,他的思想和行为会具有经常朝某个方向反应的倾向;统我:是人格中趋于内在统一的所有方面,包括个体内部对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提升的所有方面,是客观存在的“我”的所有方面。 8.Catell对特质的区分: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P51) 表面特质: 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个体相对外显的特质 彼此之间并没有相互的关系 根源特质:内在的、稳定的、作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 由表面特质推断而来 彼此相关、共同变化的一系列特征 9.Catell的根源特质确定方法:因素分析(P53) 10.Eysenck的大三人格模型(P56) 外向性(extraversion)反映的是人的活动性指向和强度 神经质(neuroticism)反映了人情绪的稳定性

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 和罗杰斯(C.R.Rogers 。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 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 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目录 1. 基本理论 2. 差异 3. 分类 4. 自然人性论 5. 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中心疗法 6.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7.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8.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9. 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缺陷 一、基本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分别是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 和罗杰斯(Carl R.Rogers,1902-1987 . 。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 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混同于一般动物学习, 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而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即必须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其信念和知觉。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的差异的“内部行为”,因此他们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 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

人格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自然恢复:一个已经消退的行为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可能会在没有经过任何再一次强化学习之后重新出现,这就是自然恢复现象。 3根源特质:根源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4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一个人愈来愈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愈来愈富于个性、愈来愈不同于他人的过程。 5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6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的特征或方式。 7自我效能感:即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作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8社会兴趣: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9自我实现: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简答 1简述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名称。 埃里克森所划分的人格发展为八个阶段,描述了人格的终身发展过程。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3)主动对内疚(3~6岁);(4)勤奋对自卑(6~12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论(12~20岁);(6)亲密对孤独20~25岁;(7)繁殖对停滞25~65岁;(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至死亡)。 2简述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特点。 无意识部分的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其特点如下:(1)无矛盾性;(2)无时间性;(3)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4)非现实性;(5)无意识观念的能量远比前意识或意识中的观念的能量大,因而它更机动、更灵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3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的特点。 (1)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2)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3)特质具有动力性;(4)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印证;(5)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征仅仅是相对独立的;(6)特质与道德或社会判断不同义;(7)特质既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群体所具有的;(8)行动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 4简述场依存—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的特点。 (1)它们是过程变量,而不是内容变量。(2)普遍性,亦即场依存—场独立性体现在广泛的认知操作中。(3)稳定性,人们在场依存—场独立性维度上的位置是稳定的,不因时间而发生显在的变化;(4)中性,不像能力那样有高低好坏之分。 论述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自我实现理论的理解。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包含自我实现的本质、类型,自我实现者的特征、自我实现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自我实现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

人格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填空 1、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3、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 4、弗洛伊德提出的几种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移置、反向作用、认同作用、固着作用、升华作用、退化作用。(KP84) 5、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动欲区:口腔)、肛门期(动欲区:肛门)、性蕾期(动欲区:生殖器)、潜伏期(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的活动)、生殖期(动欲区:生殖器) 6、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两种方式:符号化、梦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7、1911年,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8、阿德勒人格动力概念: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 9、1939年,哈特曼发表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一书,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正式成立。 10、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 主动对内疚(3~6岁) 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亲密对孤独(20~25岁)繁殖对停滞(25~65岁)(KP116-118) 11、霍妮提出了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12、弗洛姆把人的性格分成两个部分: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13、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能、外能(包括态度和情操)和辅助。 14、默里创立了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的著名方法,即“主题统觉测验”。 15、荣格强调人格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三个不同层次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6、荣格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提出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17、艾森克认为存在着三个基本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维度:外倾性(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内外倾(皮层唤醒水平)、神经质(边缘系统)、精神质(男性生物特性,特别是雄性激素分泌) 18、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19、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四个要素,它们是: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20、学习就是在各种习惯族系等级系统中,反应等级不断重新组合的过程。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原有反应等级不能解决当前问题的情况叫做学习困境(学习的前提/基础)。 22、冲突的种类:接近—接近冲突(指两个目标具有同等的诱惑力,都是诱发接近趋向的目 标时所发生的冲突) 回避—回避冲突(指一个人必须在两个否定目标中选择其一,即同时面对 两个目标都只能诱发回避趋向时所发生的冲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 含义:人格是一个人在生物遗传素质基础上,通过社会环境的作用形成的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整体,具有个人思想、感情、意向、行为的独特模式。 (二)人格的基本特性 1、人格的独特性 2、人格的稳定性 3、人格的统和性 4、人格的功能性 (三)与人格有关的几个概念 1、个性与人格 个性(individuality)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特性。 联系:往往作为人格的同义词来使用。(词义和翻译原因) 区别:个性是指人的个别差异,但人格还有整共性的一面;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但人格只是对人而言的。 2、气质与人格 气质(temperament)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禀性”、“脾气”。 联系:气质是先天秉赋,是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人格的形成不可能离开气质。 区别:人格的形成除了气质、体质等先天秉赋作基础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气质仅属于人格中的先天倾向。 3、性格与人格 性格(character)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 联系:性格包含于人格中,是人格结构的一个主要成分。有些认为可以通用。 区别:性格是后天形成的,人格还有生而具有的。 总之, 个性是指人格的独特性; 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先天基础(比较属于Nature的部分); 性格乃是个人后天形成的道德行为特征。 它们都属于人格所包含的内容。 二、人格心理学 2、人格理论与内隐人格理论的区别 人格理论含义: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或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套假设系统或参考框架。 内隐人格理论(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经常对他人的人格特征进行判断或把他人看成什么样的人做出假设。(不是心理学家的人格理论,而是普通人对人的基本特性(human attribute,如智力、品德和人格特征等)持有的基本认知图式或朴素理论。) 区别:人格理论能经得起检验,预测未来,对大部分的行为做出一致性的解释;而内隐人格理论的知识则是混乱的、直觉的、很难解释的。 (二)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7—12p) 1、人性哲学:(philosophy of human nature) 2、人格结构:(personality structure)指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如,特质;需要等。人格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各要素是如何组织的?是否有某些要素高于其他要素? 3、人格动力:(personality dynamics)指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研究人格动力的机制及形成;如,本能驱动;内驱力(需要、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 4、人格发展:(personality development)指个体自出生至死亡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随着年龄而逐渐改变的过程。人格发展的阶段性(影响因素、变化规律);人格结构的发展,人格动力的变化。 5、人格成因:(personality genesis)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整理大全

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4.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 C 阴影 )A 情结 B 自卑 D 自性 6.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B 原型 )A 幽默 C 移情 D情结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A、气质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B、性格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B、人格发展C、人格适应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 者是(C)。C、弗洛依德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A、现实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A、压抑B、否认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C、阿德勒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 C、奥尔波特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卡特尔)。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D、艾森克 17.在人格研究中,从大量相关变量中抽取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加以分析的统计方式称(D)。D、因素分析 19.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并决定人的行为,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C、罗杰斯 25.提出智力三元成分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A、斯腾伯格1.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 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 A、人格 B、性格 C、能力 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15.通过感知、记忆、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操作过程称为(A)。 A、认知 B、认知风格 C、认知方式 D、认知类型 16.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A)。 A、认知风格 B、认知类型 C、认知过程 D、认知活动 17.在人格研究中,从大量相关变量中抽取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加以分析的统计方式称(D)。 A、Q分类法 B、语义分析 C、内容分析 D、因素分析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人格的概念,人格的基本特征 概念:奥尔波特: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此人对 环境独特的适应方式。 郑雪: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黄希庭: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基本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社会性、可变性等。 2、人格的形成发展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遗传生物因素: 人格的形成发展离不开个体的遗传生物基础。个体的神经系统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身体外貌对人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因素: 胎内环境的影响:人类生存的最早环境就是母体的子宫。 家庭环境的影响: 儿童从出生时起急在带有民族、阶级、宗教等特征的家庭中获得一种地位,所有这些特征对儿童以后的社会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①客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结构,家庭物质经济条件、父母社会地位及受教育水 平,出生顺序,是否为独生子女等都会对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②主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教育方式、家庭气氛等 学校教育的影响:教师人格、管理风格以及学生各个教育过程对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的不同如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的不同,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也不同。社会阶层等对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3、个体与环境的三种交互作用 反应的交互作用: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个体会以不同的方式去感受、体验和解释来反应这一环境。 唤起的交互作用: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会引起周围人们对其做出不同的反应。 超前的交互作用:个体主动选择和建构自己喜爱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又反过来塑造其人格。随着孩子的长大,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后便产生了超前的交互作用。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 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估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7.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升华、理智化、反向、否认、投射、替代 8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9.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 10.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1.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有自陈式问卷、投射测验 12.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13.人格动力: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阿德勒是自卑感、马斯洛是自我实现 14.14.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15.斯金纳提出了两种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16.罗杰斯“机能完善者”: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积极自我看待、和睦相处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8.多拉德与米勒冲突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19.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将人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21.艾森克把人格层次分为特殊反应、习惯反应、特质、类型四个水平 22.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分别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23.大五人格的维度有: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 24.Funder现实准确性模型包括:良好的判断目标、良好的特质、良好的信息、良好的判断者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整理大全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鉴。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8.梦的工作包括:凝缩、替代、象征、润饰。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身。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有: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生命力。它按等值原理和熵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神经症文化决定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基本焦虑。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 阿德勒是自卑感、霍妮是基本焦虑。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代币制、厌恶刺激疗法、行为协约。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20. 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奖赏。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 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 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看待、与同事和睦相处。 2.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客观的危险产生的情绪反应是( A 现实性焦虑) B 神经性焦虑 C 道德性焦虑 D 防御性焦虑 4.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卡特尔 6.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 C 阴影)A 情结B 自卑 D 自性 7.顺利完成任务而必须具有的人格特征是( A 能力)B 气质 C 性格 D 智力 8.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B 原型)A 幽默 C 移情D情结 9.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A 阿德勒 B 奥尔波特 C 罗杰斯 D 艾森克10.阿德勒认为()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机。A 生活风格 B 保持自卑 C 社会兴趣D追求优越

现代人格心理学自考复习要点整理

现代人格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自学考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格的概念 一、人格的多种定义 1、总和式定义认为,人格是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人格是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例如,沃伦认为人格包括个人品性的各个方面,如气质、德行、智慧、技能等;普林斯认为人格是人的各种属性的总和,包括与生俱来的属性以及由经验获得的属性和倾向。这种定义有助于确定人格的外延,探讨人格应该包括的特性,对后来的人格特质理论有一定启发作用。但是,这种定义是肤浅的和常识性的,因为人格并不是许多特质简单的总和,而是各种特质有机的整合;它主次不分,只是罗列各种特质,有可能扩大人格概念的外延。 2、整合式定义,这种定义强调人格各种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人格的各种属性只是构成 整个人格的元素,人格由这些元素组成。 3、层次性定义,这种定义是把人格的各种属性(特征)看作是有组织的,并按一定层次结构排列,使人格特征层次分明,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自我(实际上是指人格)分为四个内在统一的层次:第一层是物质自我,包括人的身体、财产和朋友等;第二层是社会自我,即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第三层是精神自我,它的功能是把不同层次的自我统一起来,尽可能排除人格各部分之间的不协调;第四层是纯粹自我(纯我)即对自我进行反省的自我,也就是自我的自我。 4、适应性定义,这种定义的提出是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把人格看作是个体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独特适应方式。例如,肯卜夫把人格定义为人在对环境进行独特的适应中所具有的那些习惯系统的综合。这种定义着眼于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格的适应功能,这是有意义的。但是,它把人格局限于适应(甚至局限于社会适应)是不全面的。人不仅能适应环境,并且能改造环境。这种定义着重于人格的功能,没有指出人格的内在特性和本质。 5、区别性定义,这种定义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例如,斯科恩认为人格是习惯、倾向和情操有组织的系统,起作用的整体或同一体,而那些习惯、倾向和情操是区别一群人中任何一个成员不同于其他成员的特征。人格具有独特性,但与个别差异不等同。郑雪认为,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一)人格的整体性: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人格不是指单一的人格特质,也不是指许多孤立的人格特质的堆积,而是指个人身心方面许多特质的有机整合 (二)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形象地说明了人格的稳定性。 (三)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格。 (四)人格的社会性与生物性:。墨子则重视环境的作用,用染丝作为例子来说明人性因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人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三、人格的三种主要含义。 (一)最广义的人格概念的外延比个性大(二)人格不包括智力:(三)人格与个性同义,包括智力。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一般认为,1 9 3 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和1 9 3 8年美国心理学家默瑞的《人格研究》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人格心理学的诞生。一、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概况 (一)人性论中国古代关于人性论大致有几种说法: 1、性善论。孟子和董仲舒等人认为,人的本性天生有一定的“善端”,可以发展为善性。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端(端即起点)与本能相似,是与生俱来的。2、性恶论。 荀子等人认为,人的本性天生就是恶的。他指出:“人之性恶,其善伪也。” 3、性无善无不善论。告子等人认为,本性没有什么善良,也没有什么不善良,人性是中性的。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