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含彩图)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含彩图)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含彩图)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含彩图)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

一、心脏的位置

心脏是整个血液循环中推动血液流动的泵。心脏的位置

位于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胸椎第5-8椎体前方的胸腔中纵隔内,2/3部分居左侧胸腔,1/3部分在右侧。

二、心脏内部解剖

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有瓣膜及四个腔。心尖部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心底部由大动脉、静脉组成。心脏的四个腔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室之间的瓣膜称三尖瓣,左心房室之间的瓣膜是二尖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称肺动脉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称主动脉瓣。瓣膜的功能是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出现

血液反流。在左右心房及心室间有肌性房间隔和室间隔,使 左右心之间互不相通。右心房血液的流入口有上、下静脉; 右心房的血液出口为肺动脉;左心房血液的流入口为肺静 脉;左心室的血液流出口为主动脉

主动脉

到肺

来自肺

左心房

右心室

乏氧血

下腔静脚 —

心包可分为几层:纤维心包,是最外层的坚韧结缔组织囊; 内膜,也称浆膜,包括脏 层和壁层。脏层紧贴心脏, 也称为心脏

的心外膜层, 壁层位于脏层和纤维心包 的中间。心包腔(脏层心 包和壁层心包中间的腔 膜)内可

容纳10-30ml 的 心包液,这些液体可起到

IJW

右心房

肺动脉干

上陀静豚

』匚咆横卖 左肺im

纤维心包

心包

润滑及减轻心脏收缩时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 三、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

主要功能

是产生并传导激动,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心肌细胞具有兴 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 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心 脏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是正常人心脏的起搏点,其后自律 性高低排列依次为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

二曲功脉干

k--那耳

、右IT 静歸

二尖埶讪斜

宕乳头肌一一摹

纤维 四、冠状动脉解剖及冠脉血液循环

右侧

www.jllAitignet.c

尿窒束【箱氏剌

中审 莉筑头耻

中這蘇

左侧

(一)冠状动脉解剖:营养心脏的血管称冠状动脉,共有

左、右两支,分别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的左右动脉瓦式窦内。左冠状动脉又有两个

分支:前降支和回旋支。前降支

沿途发出三组分支,左室前支

(分布于左心室前壁的中下部,

也称对角支)、右室前支、室间

隔前动脉。回旋支发出左室前支

(主要分布于左室前壁的上部,

其中分布于心室钝缘的动脉支称

钝缘支)、左室后支及左房支。

右冠状动脉的分支有:右室前

支、右室后支、左室后支、后降

支、右心房支。

(二)冠状动脉主要血管供

应心肌部位

冠状动脉主要血管供应心肌

前降支心脏前壁、左室前侧壁、室间隔的前2/3

回旋支左室侧壁、后侧壁、高侧壁

右冠状动脉右心室、左心室下壁、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三)冠状循环

心肌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的血液流经毛细血管和静脉后,主要经由冠状窦回流入右心房,而

右冠状动脉的血液则主要经较细的心前静脉直接回流入右心室。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冠状动脉血液可通过心最小静脉直接流入左右心房和心室腔内。

(四)冠状动脉循环的特点

1、血流具有时相性在心脏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过程

中,左心室的冠状动脉血流具有明显的时相变化,即心脏收缩期冠脉血流暂停或显著减少,而舒张期冠脉血流明显增多。右心室由于心室壁薄、心肌收缩力弱,所以右心室冠状动脉血流没有明显的时相变化。

2、冠脉血流量大占心输出量的5%-10%,安静状态时血流量为300-400ml,运动时可增加4-5倍。

3、冠状循环的血流急、行程短完成一个冠脉循环只需几秒钟。

4、冠脉循环血压较高

5、冠脉循环的动脉-静脉氧差较大原因为心肌从血中摄取的氧比较多。

五、大、小循环

(一)体循环(大循环):血液经左心室射出后经主动脉一

大动脉一微动脉一括约肌一毛细血管一微静脉一静脉一腔静脉一右心房

(二)肺循环(小循环):右心房一三尖瓣一右心室一肺动

脉瓣一肺动脉一肺毛细血管一肺静脉一左心房一二尖瓣 左心室一主动脉瓣一主动脉

右師”帥

V. pyln>an*|is ?*■<■

「县

a 右室 Vifnirrculu*

iJe-itfir

Hr L 血加TV

Capjlaries pF liver

V-f

C&piHviflii 创 kusnty -

从小Aft 环示点图

Diagram illustrating the greater ^nd the lesser circulation

六、心脏功能及基本概念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包括心房、心室的顺序地收缩和舒 张,压力的升高和降低,各瓣膜协调地开和闭,以完成心脏 的射血和充血功能。心房和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 个心动周期。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

Vjii# lymohat?£s

律 111 *i'i

I :动H

A Q <1*

上呼界煦 V, cwt

iup?rlgr ,-

右心屏 AtTijjm

dnntrunni -

怡并骨

D*UClld^

thor*GBCU5-

l ! ] ? U

V. tKiftaa

号件 I 冊!MIN tWrftHT

Gani babies 酣询口和门FiptMrnl of iwl”

胯酗血社

? C?pjilariH& dl lien

<功味 i. i*■他I 出

A. mssentfrlCH SMpflfiOr

Ijt CtoULVc

CaiMffarie^ 口 1 intestine

出EfidUl .代

= CapliiiriH^ o> iurig ? xlr Hr f 「 TrunCul pUlmongJi^

■ - ¥- nulmon 祐:& sinistra

冀、心 ft

Alnym Bin?BJtrum

k 唯 ft

Vntriculus sinister

?睨 T

-Ttfufleus- 8■皿"

W LMMff

* G JB QII 事F IIH 、吋 sjgrnacn

1、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SV 正常值50-110ml/beat。

2、SV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比值为射血分数(minute volume,EF)。EF 正常值为50%-75%。

3、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称每分钟输出量(minute volume, CO), CO=SV x 心率,CO 的正常值为4-8L/min。

一般所谓心排出量都指每分输出量,心排出量随机体代谢和

活动情况而变化,在肌肉运动、情绪激动、妊娠等情况下心排出量增高。

4、心排出量与体表面积有关。把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排

出量称为心排指数(cardiac index , CI) , CI的正常值为

2

2.4-4.2L/(min.m )。

七、心脏的神经体液调节

(一)神经因素:

1、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能B 1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血管收缩。

2、副交感神经: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是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与胆碱能M受体相结合,使心率

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扩张。

(二)体液因素:

1、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使心肌收缩力

加强,使内脏血管收缩,使骨骼肌及冠状血管扩张。去甲肾上腺素的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 一、心脏的位置 心脏是整个血液循环中推动血液流动的泵。心脏的位置位于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胸椎第5-8椎体前方的胸腔中纵隔内,2/3部分居左侧胸腔,1/3部分在右侧。 二、心脏内部解剖 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有瓣膜及四个腔。心尖部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心底部由大动脉、静脉组成。心脏的四个腔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室之间的瓣膜称三尖瓣,左心房室之间的瓣膜是二尖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称肺动脉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称主动脉瓣。瓣膜的功能是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出现血液反流。在左右心房及心室间有肌性房间隔和室间隔,使左右心之间互不相通。右心房血液的流入口有上、下静脉;右心房的血液出口为肺动脉;左心房血液的流入口为肺静脉;左心室的血液流出口为主动脉。 心包可分为几层:纤维心包,是最外层的坚韧结缔组织囊;内膜,也称浆膜,包括脏层和壁层。脏层紧贴心脏,也称为心脏的心外膜层,壁层位于脏层和纤维心包的中间。心包腔(脏层心包和壁层心包中间的腔膜)内可容纳10-30ml 的心包液,这些液体可起到润滑及减轻心脏收缩时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

三、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主要功能是产生并传导激动,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心脏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是正常人心脏的起搏点,其后自律性高低排列依次为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 四、冠状动脉解剖及冠脉血液循环 (一)冠状动脉解剖:营养心脏的血管称冠状动脉,共有左、右两支,分别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的左右动脉瓦式窦内。左冠状动脉又有两个分支:前降支和回旋支。前降支沿途发出三组分支,左室前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的中下部,也称对角支)、右室前支、室间隔前动脉。回旋支发出左室前支(主要分布于左室前壁的上部,其中分布于心室钝缘的动脉支称钝缘支)、左室后支及左房支。右冠状动脉的分支有:右室前支、右室后支、左室后支、后降支、右心房支。 (二)冠状动脉主要血管供应心肌部位

心脏的解剖和生理

心脏的解剖 (一)心脏结构 上、下腔静脉口→右心房→三尖瓣→右心室→肺动脉瓣→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二尖瓣→左心室→主动脉瓣 △心壁静脉→冠状窦口→右心房 (二)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心房肌(收缩)→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室间隔→左、右束支→心室内膜→普肯耶纤维(网)→心室肌(收缩) △心肌纤维具有自动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心脏有节律跳动的原因。 (三)冠状动脉 1.左冠状动脉 (1)左主干 (2)左前降支 (3)左回旋支 2.右冠状动脉 心脏的生理 (一)心肌动作电位 1.除极过程(0相) 2.复极过程①1期(快速复极初期)②2期(平台期)③3期(快速复极末期)④4期(静 息期) (二)压力容积曲线变化 血液通过二尖瓣进入左心室,左心室容积↑,二尖瓣关闭,左心室容积不变,但是心室肌收缩,使得左心室内压力快速↑,在二尖瓣关闭之后主动脉瓣开放前这段时间内,左心室容积不变压力快速↑的时期称为等容收缩期,当室内压>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大量血液从左心室进入主动脉,这时心室肌依旧收缩,使得左心室内压力依旧↑,在压力达到最大值之前,有70%的血液快速射入主动脉中,这70%血液射入的时期称为快速射血期,在快速射血期期间不仅心室内压力↑,主动脉内压力也随之↑,所以主动脉压力最高时是在快速射血期末,左心室继续收缩,心室内压和主动脉压开始↓,射血速度也变缓,有30%的血液射出,当室内压<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关闭,这30%血液射出的时期称为慢速射血期。无论快速射血期还是慢速射血期心室容积都在一直缩小,只是缩小的速度一个快,一个慢。 主动脉瓣关闭之后二尖瓣开放之前,由于心室肌开始舒张,所以心室容积不变但室内压力快速↓,当室内压<肺静脉压时,二尖瓣开放,大量血液从心房流入心室,心室舒张期分为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 例1.心肌静脉血通过下列哪项进入右心房 A 后侧支 B 对角支 C冠状窦口 D左主干 E钝缘支 例2.心脏有节律跳动的原因是 A 心肌纤维具有自动节律兴奋的能力。 B 窦房结内含有起搏细胞,是心脏正常的起搏点。 C 兴奋可通过过渡细胞传至心房肌,使心房肌收缩。 D 浦肯野纤维分布于心室肌。 E 房室结将窦房结发出的冲动传至心室引起心室收缩。

心脏的解剖和生理特征

心脏的解剖和生理特征: < 一>心脏的结构 (1)心脏内部组成 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有瓣膜及四个腔。 心脏的四个腔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瓣膜包括:右心房室之间为三尖瓣,左心房室之间为二尖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为肺动脉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为主动脉瓣。 主要血管包括:右心房血液的流入口有上、下静脉;右心房的血液出口为肺动脉;左心房血液的流入口为肺静脉;左心室的血液流出口为主动脉。 1 / 5

上腔静脉 虫动脉 2 / 5 下腔静脉 --- -- --------- (2)血液流向 右心室(静脉血通过前上方肺动脉瓣) T 肺动脉(在左右肺静 脉口气体父换后)T 左心房(通过一尖瓣) T 左心室 <二 >心脏传导系统(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 性) 到肺 肺动脉嶽 来自肺 (封左心 自肺 右心房 左心宗 右心室 左心2: 一障圭动眛

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 窦房结(起搏cell)通过过渡cell-心房肌(引起收缩)通过结间束下—房室结(发出房室束)—心室收缩 1.左束支— 2?右束支—沿心内膜下行(普肯纳纤维)—分布心肌 3 / 5

上腔静脉虫动脉 4 / 5

<三>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共有左、右两支,分别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又有两个分支:前降支和回旋支。 前降支沿途发出三组分支,左室前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的中下部,也称对角支)、右室前支、室间隔前动脉。 回旋支发出左室前支(主要分布于左室前壁的上部,其中分布于心室钝缘的动脉支称钝缘支)、左室后支及左房支。 右冠状动脉的分支有:右室前支、右室后支、左室后支、后降支、右心房支。 <四〉心脏的生理 (1)动作电位: ①除极过程(0相) 复极过程㈠1期(快速复极初期)㈡2期(平台期)㈢3期(快速复极末期)㈣4期(静息期) (2)压力容积曲线变化 一、心室收缩期二、心室舒张期 4 / 5

人体解剖学试题人体解破图图解

人体解剖学试题及答案.转载自う沐馨ル゜ 《正常人体解剖学》重点掌握试题 [含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喉软骨支架中,唯一完整的软骨是:(D ) A.会厌软骨 B.甲状软骨 C杓状软骨 D.环状软骨 E.小角状软骨 2.甲状软骨的说法何者不正确:(B ) A.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对软骨 B.左右侧甲状软骨板前缘相交形成前角,又称喉口 C.借环甲膜连与舌骨 D.下角与杓状软骨形成关节 E.以上说法全错 3.右主支气管的叙述何者正确:( B) A.细而长 B.粗而陡直 C.异物不易落入 D.前方有下腔静脉 4.胸膜腔:( A) A.呈负压状态 B.完全位于胸腔内 C.两侧胸膜腔相通 D.内容纳肺 E. 胸膜腔只有一个 5.喉腔最窄处为:(B ) A.前庭裂 B.声门裂 C.喉口 D.与气管相连处 E. 前庭襞 6.喉室是:(C ) A.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的部分 B.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C.喉中间腔向两侧突出的间隙 D.前庭裂以上的部分 7.肺尖和胸膜顶突入颈根部的位置是(C ) A.高出锁骨外侧份以上2-3厘米 B.高出锁骨中份以上2-3厘米 c高出锁骨内侧份以上2—3厘米 D.高出胸锁关节以上2厘米 E高出第一肋以上2~3厘米 8.在直立姿势下炎症的脓液最不易引流的鼻旁宴是(E ) A.筛窦前群 B.筛窦后群 C额窦 D.蝶窦 E上颌窦. 二、D型选择题 1.声韧带连于哪两者之间(AE ) A.杓状软骨声带突 B.会厌软骨下端 C.甲状软骨下角 D.喉结 E. 甲状软骨前角后面 2.下列哪两种胸膜转折处形成较深隐窝(AC ) A.膈胸膜 B.纵隔胸膜 C肋胸膜 D.脏胸膜 E. 胸膜顶

右心房的解剖特点

右心房的解剖特点 右心房位于左心房的右前,呈不规则卵圆形,其长轴几呈垂直位。根据右心房胚胎发育来源可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为心房体,由原始心房衍变而来,其壁有多带状肌束(梳状肌)向后连于界嵴;后部为静脉窦,由原始静脉窦发育而成,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开口于此。解剖上将右心房区分为6个壁,上壁被上腔静脉口占据,下壁有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前壁有右房室口通右心室,后壁呈凹槽状,为介于上、下腔静脉口之间的静脉窦后部,侧壁主要为房间隔,外侧壁即心房体和静脉窦侧面的部分。 心房体与静脉窦以界嵴和下腔静脉瓣为界。界嵴(terminal crest,CT)为一明显肌嵴,其横部从上腔静脉口前起于房间隔,横行向外至上腔静脉口前外,移行为界嵴垂直部。垂直部垂直向下,于下腔静脉口前外延续于下腔静脉瓣(Eustachian瓣),向与房间隔相连。通常所说的界嵴一般指其垂直部。在右心房壁外面有一与界嵴相对应的浅沟即界沟(termi nal sulcus)是心表面区分静脉窦和心房体的标志。当胚胎发育至第6-8时,静脉窦右角连同上、下腔静脉与原始心房融合,形成界嵴,并将右心房分为由原始静脉窦成分为主的光滑部和由原始心房部为主的小梁肌部。而处于原始起搏区域的起搏细胞也随着静脉窦移动而集中分布于右房上部及界嵴上部。 上腔静脉开口于静脉窦上壁,两者交界处的心外膜下有窦房结。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窦后壁稍隆起的部分为静脉间嵴(Lower结节),胎儿的Lower结节明显,具有引导静脉血液流如右心室的作用,成人则不显著。下腔静脉前缘为下腔静脉瓣,胎儿时该瓣具有引导血液经卵圆流向左心房的作用,出生后该瓣逐渐退化,留下一瓣膜残痕。腔静脉壁有心房肌细胞延伸,这一特殊结构被称为腔静脉肌袖(venal cacal sleeves),功能类似瓣膜,防止心房收缩时,血液回流入静脉系统。 冠状窦(coronary sinus,CS)是冠状沟的左后部主要结构,部分被左心房覆盖。冠状窦系统是心脏静脉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收集心小静脉、心中静脉、心大静脉、斜行左心房的Marshall静脉和左心室后静脉的血液,其组成为Vieussens瓣膜或斜行Marshall静脉在冠状窦的开口处为开始,回收左侧边缘静脉、左心室后静脉和心中静脉的血液,最后开口于下腔静脉口上与右房室口之间的冠状窦口(CSO),相当于房室交点深面。窦口后下有冠状窦瓣(Thebesian瓣),呈半月形,常与下腔静脉相延续。冠状窦口直径约0.5-1.0c m,窦口异常增大常常是冠状窦回流血量增加的反映。冠状窦胚胎发育时起源于窦状静脉,在胎儿的发育过程中窦状静脉融进右心房,原始的窦状静脉右角发育成上腔静脉,而窦状静脉的左角发育成冠状窦。 Kock三角位于冠状窦口、Todaro腱、三尖瓣隔瓣附着缘之间,Todaro腱是与中央纤维体相连的纤维索,向后与下腔静脉瓣延续,在儿童较明显。中央纤维体是心脏纤维支架的一部分,在右心房,该结构位于膜性房室隔后和下缘支前下。房室结和房室束起始部位于Koch 三角心膜深面。 1.2 左心房的解剖特点 左心房组成心底大部,根据胚胎发育来源可分为两部分,左心耳和左心房窦(固有房腔),前者由原始左心房发育而来,后者由胚胎时期肺静脉共干扩大而成。左心耳系左心房向右前下的突出部,边缘有多个深陷的切迹使其呈分叶状,心耳形状不规则,略似三角形。

心脏的解剖和生理特征

心脏的解剖和生理特征: <一>心脏的结构 (1)心脏内部组成 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有瓣膜及四个腔。 心脏的四个腔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瓣膜包括:右心房室之间为三尖瓣,左心房室之间为二尖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为肺动脉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为主动脉瓣。 主要血管包括:右心房血液的流入口有上、下静脉;右心房的血液出口为肺动脉;左心房血液的流入口为肺静脉;左心室的血液流出口为主动脉。

(2)血液流向 右心室(静脉血通过前上方肺动脉瓣)→肺动脉(在左右肺静脉口气体交换后)→左心房(通过二尖瓣)→左心室 <二>心脏传导系统(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

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 窦房结(起搏cell)通过过渡cell→心房肌(引起收缩)通过结间束下→房室结(发出房室束)→心室收缩 ↓ 1.左束支→ 2.右束支→沿心内膜下行(普肯纳纤维)→分布心肌

<三>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共有左、右两支,分别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又有两个分支:前降支和回旋支。 前降支沿途发出三组分支,左室前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的中下部,也称对角支)、右室前支、室间隔前动脉。 回旋支发出左室前支(主要分布于左室前壁的上部,其中分布于心室钝缘的动脉支称钝缘支)、左室后支及左房支。 右冠状动脉的分支有:右室前支、右室后支、左室后支、后降支、右心房支。 <四>心脏的生理 (1)动作电位: ①除极过程(0相) 复极过程㈠1期(快速复极初期)㈡2期(平台期)㈢3期(快速复极末期)㈣4期(静息期) (2)压力容积曲线变化 一、心室收缩期二、心室舒张期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感觉器官 问答题: 1. 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每种特定的感受器对某种类型的刺激较其他类型更容易起反应,这种类型的刺激就是适宜刺激。然而,某些感受器也可对非适宜刺激产生比适宜刺激弱得多的反应,得到与适宜刺激同样的感觉。要想使刺激引起感受器兴奋,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必须达到一定的量,通常把作用于感受器引起人体产生某种感觉所需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阈值。 (2)感受器的换能、感受器电位和感受性冲动的发放 (3)感受器的适应:同一刺激强度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并不总是产生同样大小的感受器电位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这类感受器可降低去极化范围和程度,使传入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下降,甚至不再产生反映。根据产生适应的快慢,将感受器分为紧张型感受器和时相型感受器。 (4)感觉的精确度:每个感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都限定在所支配的某个皮肤区域内,这就是所谓的感受野。感受野大小随支配皮肤区域内的感受器密度而不同,感受器空间分布密度越高,感受野亦越小,其感觉的精确度或分辨能力也就越高。 2. 眼近视时是如何调节的? 眼折光力的调节使睫状肌中环行肌收缩,引起连接于晶状体的悬韧带放松;晶状体由于其自身的弹性而向前方和后方凸出,使眼的总折光能力增大,使光线聚焦成象在视网膜上。调节反射时,除晶状体的变化外,同时还出现瞳孔缩小和两眼视轴向鼻中线的会聚。瞳孔缩小主要是减少进入眼内光线的量;两眼会聚主要是使看近物时物象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位置。 3. 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的眼折光系统发生了什么异常?如何矫正? 近视: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平行光线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到视网膜时光线发散,以至物象模糊。近视也可由于眼的折光能力过强,使物体成象于视网膜之前。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以至主焦点的位置在视网膜之后,使入眼的平行光线在到达视网膜时还未聚焦,而形成一个模糊的物象。远视眼的特点是在看远物时就需要动用眼的调节能力,而看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已接近它的最大限度,故近点距离较正常人为大,视近物能力下降。 散视:正常眼的折光系统的各折光面都是正球面的,从角膜和晶状体真个折光面射来的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 4. 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有何异同? 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在形态上均可分为4部分,由内向外依次称为外段、内段、胞体和终足;其中外段是感光色素集中的部位,在感光换能中起重要作用。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的主要区别在外段,其外形不同,所含感光色素也不同。视杆细胞外段呈长杆状,视椎细胞外段呈圆锥状。两种感光细胞都通过终足和双极细胞发生突触联系,双极细胞再与神经节细胞联系。

人体解剖图

人体解剖图(正面、背面、左面、右面) 人体分五大部分,即头、胸、骨盆、上肢(包括上臂、小臂、手)、下肢(包括大腿、小腿、脚)。头部、胸部、骨盆部是人体中的三个主要的体块,它们本身是不能活动的,把这三部分连接在一起的是颈椎和腰椎。由于年龄和性别的不同,人体的比例也有所差异。以人的头长为单位,全身的长度通常为七个到七个半头长。颈部约为四分之一头长,胸部约为一又四分之一头长,腰部约为四分这一头长,骨盆部约为四分之三头长,上肢约为三又三分之一头长,其中上臂约为四分之三头长,上肢约为三又三分之一头长,其中上臂约为一又三分之一头长,小臂约为一又三分之一头长,手约为三分之二头长,下肢约为四个半头长,其中大腿约为二又四分之一头长,小腿至脚跟约为二又四分之一头长。从头顶至骨盆下端的长度比骨盆下端至脚跟的长度约短半个头长。

人体头部结构 头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头部有着脑这一最大的神经中枢。人体的头部包含着脑以及我们大多数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和舌等。头部还包含着牙,唇及口。我们的口腔通过张开和关闭的运动来摄入食物和说话。喉属于头和颈的连接处。头皮是覆盖于颅骨之外的软组织,在解剖学上可分为五层: 皮肤层:较身体其他部位的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外伤时出血多,但愈后较快。 皮下组织层:由脂肪和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构成,与皮肤层和帽状腱膜层均由短纤维紧密相连,是结合成头皮的关键,并富含血管神经。 帽状腱膜层:帽状腱膜层为覆盖于颅顶上部的大片腱膜结构,前连于额肌,后连于枕肌,且坚韧有张力。 腱膜下层:由纤细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 骨膜:紧贴颅骨外板,可自颅骨表面剥离。 头皮的血管和神经及淋巴 血管:头皮的血供很丰富。供血来自颈内、外动脉系统。有额动脉、眶上动脉、颞浅动脉、耳后动脉以及枕动脉。与动脉伴行的静脉,其血液都流回至颅内静脉窦,仅有枕部和颞部的静脉血,部分回流至颈外静脉。头皮的静脉借导

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卫生

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卫生:第一章神经系统 一、概述 人的意识产生于脑。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均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一)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的结构可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是神经元营养和代谢的中心,并能整合信息。突起分为轴突和树突。(二)脊椎和反射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与脑于相连,下达腰椎。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反射是人体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发出的反应,是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无条件反射是指先天具备的、不学而会的反射活动,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条件反射。 (三)脑 脑位于颅腔内,分为大脑、小脑、间脑和脑干四部分。 (四)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从脑和脊髓发出,分布于内脏器官。 植物性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类,它们分布于同一器官,作用相反,相互制约,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协调、准确。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一)脑发育非常迅速 婴幼儿时期脑的发育非常迅速,从出生到7岁,脑重量增加近4倍,7岁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与此同时,脑的机能也逐渐复杂、成熟和完善起来,为建立各种条件反射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 脊髓和脑干在出生时即已发育成熟,而小脑发育则相对较晚,从1岁左右迅速发育,3~6岁逐渐发育成熟。所以,1岁左右学走路时步履蹒跚,3岁时已能稳稳地走和跑,但摆臂与迈步还不协调。到5~6岁时,就能准确协调地进行各种动作,如走、跑、跳、上下台阶,而且能很好地维持身体的平衡。到8岁左右,儿童大脑皮层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三)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形成较慢。但兴奋持续时间较短,容易泛化, 主要表现为对事物保持注意的时间不长,常随兴趣的改变而转移注意,动作缺乏准确性等。 (四)植物性神经发育不完善 交感神经兴奋性强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弱。比如,婴幼儿心率及呼吸频率较快,但节律不稳定;胃肠消化能力极易受情绪影响。 三、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1.保证合理的营养。 2.保证空气新鲜。 3.保证充足的睡眠。 4.制订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5.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 6.安排丰富的活动及适当的体育锻炼。 幼儿的生理特点与卫生:第二章感觉器官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汇总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 2010-02-23 23:01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骨骼结构。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和四肢3个大部分。它们分布在全身各部位,支撑着身体,保护内部器官,同时由肌肉帮忙,进行各种活动。人体所有的骨骼,从形状和大小上各不相同,有的较大,如胫骨、肱骨等,有的则很小,如趾骨等。从形状上大致可分为5种: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含气骨。扁平状的骨起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比如颅骨保护大脑等;棒状骨负责人体运动,例如四肢的骨骼等。...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心脏结构。心脏的结构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脏器,其内部结构较为复杂,主要由4个心腔和4组瓣膜组成。心脏被纵行的心房间隔和心室间隔分成左右两部分,互不相通。左心部分流动着富含氧的动脉血,右心部分流动着乏氧的静脉血。左心壁稍厚,右心壁稍薄。心腔包括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具有储血和射血的功能。...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呼吸系统。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临床上将鼻腔、咽、喉叫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叫下呼吸道,呼吸道的壁内有骨或软骨支持以保证气流的畅通。肺主要由支气管反复分支及其末端形成的肺泡共同构成,气体进入肺泡内,在此与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组织,供给各器官氧化过程的所需,各器官组织产生的代谢产物,如CO2再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肺,然后经呼吸道呼出体外。(来源:雅虎科技)...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男女生殖系统均分为内生殖系统和外生殖系统。男性内生殖器包括睾丸、输精管道和附属腺;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消化系统。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是一条自口腔延至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腔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泌尿系统。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尿素、尿酸、无机盐等)及过剩的水分,需要不断地经血液循环送到排泄器官排出出体外,排泄的渠道有二:一是经皮肤汗腺形成汗液排出,二是通过肾形成尿再经排尿管道排出。经过肾排出的废物数量大、种类多。肾不仅是排泄器官,它对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也有重要作用。... <<人体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临床上将鼻腔、咽、喉叫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叫下呼吸道,呼吸道的壁内有骨或软骨支持以保证气流的畅通。肺主要由支

心血管系统生理和解剖-中文

目录 解剖和生理 (2) 心脏 (2) 瓣膜 (3) 知识检查 (5) 血管解剖 (6) 血管组成 (7) 大动脉 (9) 升主动脉 (10) 正常升主动脉 (10) 主动脉弓 (11) 正常主动脉弓 (11) 牛状弓 (14) 其他重要的主动脉弓畸形 (16) 重要的血管分支 (17) 胸主动脉 (18) 腹主动脉 (19) 通路 (19) 相关结构 (20) 主动脉分支 (21) 髂总动脉 (21) 髂外动脉 (21) 髂内动脉 (22) 下肢动脉 (22) 概要 (23) 解剖和生理问题 (24) 解答 (27)

解剖和生理 欢迎大家查阅本培训计划中有关解剖与生理的部分。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从心脏的基本结构开始讨论,主要讲述主动脉弓。 心脏 心脏大致跟人的拳头一样大,由四个腔组成两个独立的泵,这四个腔分别由瓣膜和中纵膈分隔开来。 中纵隔:把心脏分为左右两部分的间隔。 心脏位于两肺之间,约2/3位于胸骨左侧。右侧心腔接受含氧量较少的体循环血液,并将血液泵入肺。左侧心腔接受来自于肺的新鲜氧合血并将其输送到身体各部。血液输入,输出心脏的的必经之路就是大血管。 大血管:大直径的血管,比如主动脉。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图1 心肺系统 心脏是一个双泵系统,左右两侧各有两个不同的心腔。下表说明了每一侧的特征。 右侧 左侧 右心房—高尔夫球大小—接受来自身体各个部分的静脉系统的含氧量较低的血液 左心房—高尔夫球大小—接受来自于肺的含氧丰富的血液 右心室—接受来自右心房的血并把血液泵入肺进行氧合 左心室—具有较厚的心肌—接受来自左心房的血液并把血泵入主动脉供全身使用 右心腔—右心腔是一个低压系统,主要任务是将静脉血输入肺,使静脉血纯化氧合 左心腔—左心腔负责产生足够的压力将氧合血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含彩图)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含彩图)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 一、心脏的位置 心脏是整个血液循环中推动血液流动的泵。心脏的位置位于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胸椎第5-8椎体前方的胸腔中纵隔内,2/3部分居左侧胸腔,1/3部分在右侧。 二、心脏内部解剖 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有瓣膜及四个腔。心尖部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心底部由大动脉、静脉组成。心脏的四个腔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室之间的瓣膜称三尖瓣,左心房室之间的瓣膜是二尖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称肺动脉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称主动脉瓣。瓣膜的功能是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出现

血液反流。在左右心房及心室间有肌性房间隔和室间隔,使左右心之间互不相通。右心房血液的流入口有上、下静脉;右心房的血液出口为肺动脉;左心房血液的流入口为肺静脉;左心室的血液流出口为主动脉。 心包可分为几层:纤维心包,是最外层的坚韧结缔组织囊;内膜,也称浆膜, 包括脏层和壁层。脏层紧 贴心脏,也称为心脏的心 外膜层,壁层位于脏层和 纤维心包的中间。心包腔 (脏层心包和壁层心包中 间的腔膜)内可容纳 10-30ml的心包液,这些

(一)冠状动脉解剖:营养心脏的血管称冠状动脉,共有左、右两支,分别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的左右动脉瓦式窦内。左冠状动脉又有两个分支:前降支和回旋支。 前降支沿途发出三组分支, 左室前支(分布于左心室前 壁的中下部,也称对角支)、 右室前支、室间隔前动脉。 回旋支发出左室前支(主要 分布于左室前壁的上部,其 中分布于心室钝缘的动脉支 称钝缘支)、左室后支及左房 支。右冠状动脉的分支有: 右室前支、右室后支、左室 后支、后降支、右心房支。 (二)冠状动脉主要血管供应心肌部位 供应心肌 冠状动脉主要血 管 前降支心脏前壁、左室前侧壁、室间隔的前2/3 回旋支左室侧壁、后侧壁、高侧壁 右冠状动脉右心室、左心室下壁、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

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生理解剖学第一章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3?稳态: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内环境表现形式:兴奋与抑制。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生兴奋是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细胞生物电活动的改变, 即产生动作电位。 5?神经调节: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特点:迅速、准确、短暂、局限。基本方式:反射一一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 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6?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7?自身调节特点:范用较小、不十分灵敏。 8?正反馈:向原有活动的同一方向进一步加强。实例:血液凝固,分娩,排尿反射。 第三章细胞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的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物质:乙醇,尿素,笛体 类激素(类固醇激素九 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运输0 (顺浓度梯度或顺电一一化学梯度) (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饱和现象②立体构象特异性③竞争性抑制:匍萄糖,氨基酸。 (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离子的选择性②转运速度快③门控特性。 3.主动转运: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一一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 4?原发性主动运输 钠一钾泵:(钠泵,肘Tf依赖式ATP酶)特点: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2个K+移入胞内。 活动意义:①细胞生物电产生的主要条件之一②细胞内高K+浓度是细胞内许多代谢反应的必需的③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溶积的相对稳定④N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是继发主动转运的动力⑤具有生电作用。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表现形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特点:内负外正。机制:K+外流。 2?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产生机制:上升支的产生机制:Na+内流。 下降支的产生机制:K+外流。 峰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后电位产生机制:钠泵。有卄騎神经纤维又叫跳跃式传导。重要特点①全或无②可传播性。传导机制(本质)一一局部电流。阈电位:能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去极化:膜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超极化:膜电位负值增大的过程。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后又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 3?局部电位特征:①不表现全或无的特征②进行衰减性传导(电紧张性扩布)③总和现象(时间,空间)4?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二阈强度:衡量兴奋性的指标。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阈强度:能使

心脏的结构

心脏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观察心脏,辨认心脏结构,说明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慨述心脏的生理特征,认同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的健康,养成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其中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动力结构,所以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重点是识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以更好的来理解“血液循环”。 三、教学重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能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四、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通过观察心脏模型,并配合图片讲解。并把心脏结构编写为小口绝。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出示由输液管连接成的封闭管道,装入滴有红墨汁的水,同学们,其中的液体能否流动?(学生发现无法流动) 可以设想,这些输液管就是我们的血管,如果光有血管,其中的血液是不是也无法流动啊?(当然) 那么我们人体血管中的血液是什么原因才可以流动呢?(心脏) 请用手放在胸口左侧,会感受到心脏不断在跳动,其实,它却是在永不停地工作。它就象水泵一样不断地将血液吸入进来,然后又将血液输送出去,这样血液才会是流动。(展示血液循环动画,让学生对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一)、构成心脏的组织——肌肉组织。(视频展示心肌的收缩)所谓心脏的跳动,心脏之所以具有水泵一样的作用,正是由于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二)、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展示人体解剖图)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三)、图片展示心脏的解剖结构。 【观察讨论】看看心脏有几个腔,各腔之间是否相通,壁薄厚有什么差别,连接各腔的血管有什么特点,是动脉,还是静脉…… 【学生体验】取一个新鲜的猪心脏,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感受心房壁与心室壁的薄厚,左、右心室壁的薄厚,想一想这与心脏的功能有何关系。观察连接心房和心室的血管,联系所学动脉、静脉的知识,了解其特点。观察血管时,可对学生适当提示,以巩固动脉、静脉概念。 【交流总结】心脏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右不连通,

心脏解剖

照例,这个不是亮点,下面才是虫哥要告诉大家的心得----正确的心脏空间观。 正确的心脏空间观犹如正确的人生观,行走江湖,人生观错了,他就很容易走上歪门邪道,同样,在心脏解剖中没有正确的心脏空间观,就会在心脏断层解剖、超声解剖、血管造影解剖上走很多弯路。所以在虫哥说图篇的开始不惜浓墨重彩为大家解读一个正确的心脏空间观----心脏空间观说到底也很简单,一句话------从正确的视觉角度理解心脏视觉成像。

LAO30°不会出现RAO 45°的血管成像,心脏断层平面不会出现四腔前面的形态,心脏前后位不会出现左前斜位成像。说来简单但是事实上人是经常犯思维定式的错误。 小明的爸爸有3个儿子,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老三叫什么?-------三毛!错,他叫小明!这就是思维定式。同样左、右在我们思维潜意识里被赋予的对称的概念----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左眼、右眼,对称是吧,而中和间被赋予居中的概念—鼻中隔,中央沟,正中线。 心脏分为左房、右房,左室、右室,当中有房间隔、室间隔-----这个就潜意识里给我们对称的暗示,但是从正面视觉角度上看心脏的左房右房,左室右室,表现的相当不给力,不但形态上不对称,连位置都不对称。无图无真相,那好上图--------

选择一个屌丝,脱光,取实名注册菜刀一把,在双乳头连线的高度,与水平面呈30度角度,手起刀落(记住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就是如下视觉效果。 这个就是心脏最漂亮切面---心脏四腔切面,关于四腔切面虫哥说图第四篇心脏超声切面解剖会详细提到,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室间隔所在平面应该与矢状面(xy轴平面)呈45度左右角度。如果从正面上观察这个屌丝的心脏,室间隔几乎是横在我们面前遮挡住整个左心室,只留下少许心尖部能看到,在我们正面看到应该是整个右心室,而左心房它完全是在心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含彩图)

@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生理 一、心脏的位置 心脏是整个血液循环中推动血液流动的泵。心脏的位置位于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胸椎第5-8椎体前方的胸腔中纵隔内,2/3部分居左侧胸腔,1/3部分在右侧。 二、心脏内部解剖 心脏由心肌细胞构成,有瓣膜及四个腔。心尖部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心底部由大动脉、静脉组成。心脏的四个腔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室之间的瓣膜称三尖瓣,左心房室之间的瓣膜是二尖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称肺动脉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称主动脉瓣。瓣膜的功能是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出现

血液反流。在左右心房及心室间有肌性房间隔和室间隔,使 左右心之间互不相通。右心房血液的流入口有上、下静脉; 右心房的血液出口为肺动脉;左心房血液的流入口为肺静 心包可分为几层:纤维心包,是最外层的坚韧结缔组织囊; 内膜,也称浆膜,包括脏 层和壁层。脏层紧贴心脏, 也称为心脏的心外膜层, 壁层位于脏 层和纤维心包 的中间。心包 腔(脏层心 包和壁层心包中 间的腔 膜)内可容纳10-30ml 的 心包液,这些液体 可起到 脉 主幼脉 - 上腔筋脸 右肺静麻 務購心包(塑层〉 下腔ijm 肺动称干 心包横枣 左肺静肘 心包斜窦 纵鬻肠腰 纤维诡

润滑及减轻心脏收缩时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 三、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主要功能 是产生并传导激动,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心肌细胞具有兴 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 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心 脏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是正常人心脏的起搏点,其后自律 性高低排列依次为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 四、冠状动脉解剖及冠脉血液循环 纤维。 Bachmann 氏 東 S1室间束 L 蒲肯野氏纤维 中帚 前 乳头 下腔移脉一 三 尖腎环 弓鸟、^强束(艇剌 勞路纤檢 www.jibingnet.c 左侧 左東支 氏克 甸乳头 91 右删 二尖 fi(W ) 渭肖界氏纤数 后乳头at .主册 二歸游讦 —上腔im —左心耳

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生理解剖学 第一章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3.稳态: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内环境表现形式:兴奋与抑制。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生兴奋是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细胞生物电活动的改变,即产生动作电位。 5.神经调节: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特点:迅速、准确、短暂、局限。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6.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7.自身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8.正反馈:向原有活动的同一方向进一步加强。实例:血液凝固,分娩,排尿反射。 第三章细胞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的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物质:O2,N2,CO2,乙醇,尿素,甾体类激素(类固醇激素)。 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运输。(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梯度) (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饱和现象②立体构象特异性③竞争性抑制:葡萄糖,氨基酸。 (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离子的选择性②转运速度快③门控特性。 3.主动转运: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 4.原发性主动运输 钠—钾泵:(钠泵,Na+—K+依赖式ATP酶) 特点: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2个K+移入胞内。 活动意义:①细胞生物电产生的主要条件之一②细胞内高K+浓度是细胞内许多代谢反应的必需的③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溶积的相对稳定④N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是继发主动转运的动力⑤具有生电作用。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表现形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特点:内负外正。机制:K+外流。 2.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产生机制:上升支的产生机制:Na+内流。下降支的产生机制:K+外流。 峰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后电位产生机制:钠泵。有骨髓神经纤维又叫跳跃式传导。重要特点①全或无②可传播性。传导机制(本质)——局部电流。阈电位:能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去极化:膜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超极化:膜电位

心脏冠状动脉和心静脉解剖图

心脏冠状动脉和心静脉解剖图 人体各组织器官要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心脏不停地搏动以保证血运。而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系统,就是冠状动脉和静脉,也称冠脉循环。 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正常情况下,它对血液的阻力很小,小于总体冠状动脉阻力的5%,从心外膜动脉进入心壁的血管,一类呈丛状分散支配心室壁的外、中层心肌;一类是垂直进入室壁直达心内膜下(即穿支),直径几乎不减,并在心内膜下与其它穿支构成弓状网络,然后再分出微动脉和毛细血管。丛支和穿支在心肌纤维间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供给心肌血液。 由于冠状动脉在心肌内行走,显然会受制于心肌收缩挤压的影响。也就是说,心脏收缩时,血液不易通过,只有当其舒张时,心脏方能得到足够的血流,这就是冠状动脉供血的特点。人心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很高,约为2500根/mm2,相当于每个心肌细胞伴随一根毛细血管,有利于心肌细胞摄取氧和进行物质交换。 同时,冠状动脉之间,尚有丰富的吻合支或侧支。冠状动脉虽小,但血流量很大。占心排血量的5%,这就保证了心脏有足够的营养,维持它有力地昼夜不停地跳动。冠状静脉伴随冠状动脉收集代谢后的静脉血,归流于冠状静脉窦,回到右心房。如果冠状动脉突然阻塞,不能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常导致心肌梗塞。但若冠状动脉阻塞是缓慢形成的,则侧支可逐渐扩张,并可建立新的侧支循环,起代偿的作用。

目前,冠脉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都基于其造影,冠脉造影还被广泛应用于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评价和估计,基于冠脉造影的冠脉血流储备测定还可以提供其心功能指标。冠状动脉造影仅仅是二维图像,并不能全面展示患者血管的三维解剖形态。偏心性狭窄正位时如表现为严重狭窄,侧位时则可能为表现轻度的狭窄,容易发生漏诊。局限性的狭窄在血管影像短缩或重叠时,也会发生漏诊。可选择血管走行与X线呈90°角的投照角度,全面展现血管的真实长度。因此,临床上需要通过不同的投照角度,尤其是相互垂直的投照角度,暴露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及各段,把多个二维的图像构建成三维的解剖概念,为临床介入治疗提供全面准确的冠脉解剖信息。 冠状动脉走行在心脏的表面,环绕心脏分布,立体形态类似树状形态分布,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分支,但个体差异大,行走方向各异。一般情况下,左、右冠状动脉分别从左、右主动脉窦发出后,走行于左、右房室沟。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沿着房室沟走行,形成一个环;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后降支走行于室间沟中,构成一个袢。环和袢所在的两个平面大致处在互相垂直的位置。确定冠脉分布的环和袢后,不论心脏怎样转位或采用哪一种投照角度,冠状动脉的其他分支的解剖位置和走向就较容易识别。

人体血管解剖图

动脉是由心室发出的血管,在行程中不断分支,越分越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动脉管壁较厚,含平滑肌、弹力纤维较多,有一定的弹性和舒缩性,可随心脏的舒缩、血压的高低而搏动,即在心室射血时管壁扩张,心室舒张时管壁回缩,促使血液继续向前流动。中、小动脉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收缩与舒张,以改变管腔的大小来影响局部血流量和血流阻力,并借此来维持与调节血压。

冠状动脉largeartery)包括主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和髂总动脉等。大动脉的管壁中有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平滑肌则较少,故又称弹性动脉(elasticartery)。大动脉管壁结构特点如下。

1.内膜有较厚的内皮下层,内皮下层之外为多层弹性膜组成的内弹性膜,由于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故内膜与中膜的分界不清楚。 2.中膜成人大动脉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弹性膜之间有环形平滑肌和少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中膜基质的主要成分为硫酸软骨素。 3.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外膜逐渐移行为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 中动脉 除大动脉外,其余凡在解剖学中有名称的动脉大多属中动脉(medium-sizdeartery)。中动脉管壁的平滑肌相当丰富,故又名肌性动脉(muscularartery)。中动脉管壁结构特点如下。 1.内膜内皮下层较薄,内弹性膜明显。 2.中膜中动脉的中膜较厚,由10~40层环形排列的平滑肌组成,肌间有一些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3.外膜厚度与中膜相等,多数中动脉的中膜和外膜交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小动脉

管径1mm以下至0.3mm以上的动脉称为小动脉(smallartery)。小动脉包括粗细不等的几级分支,也属肌性动脉。较大的小动脉,内膜有明显的内弹性膜,中膜有几层平滑肌,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一般没有外弹性膜。 微动脉 管径在0.3mm以下的动脉,称微动脉(arteriole)。内膜无内弹性膜,中膜由1~2层平滑肌组成,外膜较薄。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