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维护人格尊严.(粤教版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40
2024春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6.2《维护人格尊严》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维护人格尊严”,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人格尊严的含义、人格尊严权的保护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人格尊严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于人格尊严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过人格尊严受到侵犯的情况,但对于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深入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保护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掌握人格尊严权的保护方法,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他人,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掌握人格尊严权的保护方法,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保护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案例: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用于情景模拟活动的道具,如道具牌、法律宣传资料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人格尊严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格尊严的含义,引发学生对人格尊严的关注。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学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侵犯的情况,引导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保护方法。
6.2维护人格尊严【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了解公民享有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的具体内容;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3、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
(二)能力目标:1、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行为;2、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2、能自觉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3、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人格尊严权的认知较差,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中学生甚至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他人或自己的人格尊严。
2、学生的需要:学会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难点: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步骤】6.2 维护人格尊严【导入新课】展示:三张图片。
请学生对比找出三张图片的共同点:图片主人公的脸部都采取虚化处理。
说明即使对于违法犯罪分子,我国法律也保护他们的人格尊严。
展示:为索赔一元钱打官司值得吗?(材料)学生讨论回答。
其实,人格尊严应该是无价的,在很多情况下,维护人格尊严比赔偿多少钱更重要。
展示:在美国的中国女孩当众撕碎十万美元支票(材料)【新课探讨和反馈】(引导学生看课本P37)所以,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
人格尊严权主要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理解情况)展示:五个案例请学生讨论回答。
6. 2维护人格尊严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和重要性,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强个人修养,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研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法律要求和思想道德价值要求,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知识与能力: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能判断哪些些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案例,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难点:1、人格尊严的理解;2、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第一课时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一、自学提纲(一)什么是人格尊严权?它包括哪些内容?1.(含义)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的权利。
在法制社会中,公民基于所享有的权利包括、、、、等。
侵犯公民的这些权利,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肖像权。
肖像是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和,它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实写照。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2)名誉权。
名誉就是一个人的,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等方面的评价。
公民的名誉代表公民的人格尊严。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3)荣誉权。
荣誉是国家、社会、组织授予公民的一种或。
如“劳动模X”、“三好学生”等,属于一种。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
(4)某某权。
公民的某某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或,一般情况下,还包括公民的、、等。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某某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某某,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
(二)为什么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1.人格尊严权是未成年人的之一。
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
2024春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6.2《维护人格尊严》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6.2《维护人格尊严》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概念,认识到维护人格尊严的重要性,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自己的人格尊严。
但部分学生对人格尊严的认识尚不全面,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侵犯人格尊严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维护人格尊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概念,知道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道德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格尊严的概念、维护人格尊严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重要性,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法治教育法:结合法律法规,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3.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4.准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方便学生查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人格尊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人格尊严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及后果。
《维护人格尊严》情境探究型教案(建议配套“《维护人格尊严》情境探究型课件”使用)一、教材分析<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维护人格尊严》是初二《思想品德》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的第二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课题《维护人身权利》,了解了法律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而学习《维护人格尊严》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对公民人格尊严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这为后面《保护个人隐私》的学习做了铺垫。
处于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的具体内容;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哪些权利;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保护的法律规定,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扬合作精神,学会互换角色,体验当自己的人格受到伤害的时候,自己该怎样通过正确的渠道去维护自己人格尊严不受到侵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这些权利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中学生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逐步扩展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维护好自己的人格尊严。
因为学生的人格尊严的权利意识淡薄,对于人格尊严的理解不够全面,也有可能偏激的去进行维护而没有考虑结果。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维护人格尊严。
依据本课教学内容“人格尊严”是比较抽象的,以及上述的八年级学生的学情,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在21世纪的文明社会,人格尊严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尚有部分初中学生的文明素养不高,也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时会发生自己的言行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不自知的情况,当事人还以为自己仅仅是在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