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城市群发展的国际动态
- 格式:pdf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19
1 文献引用:吴缚龙、王红扬(2006)“解读城市群发展的国际动态,”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编:规划50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22-129页. 解读城市群发展的国际动态 吴缚龙*、王红扬** *卡迪夫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讲座教授、中国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wuf@cardiff.ac.uk; 网页:www.cardiff.ac.uk/cplan/ucrc/ **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 hongyang@jlonline.com 近年来城市群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动态。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许多城市的产业向高新科技与文化产业发展,并以大型项目为支撑, 实施城市振兴计划,强调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使文化与产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形成良性互动,乃至创造城市品牌,城市之间形成一个深度分工的城市网络群体。本文将对有关的动态予以解读。 ㈠ 城市群的形成与竞争优势 城市群一般指的是许多城市密集分布,形成一个群体。在城市密集分布地区,由单个或多个城市组成城市体系或城市连绵区。城市群多在经济发达地区形成。最近国际的城市体系发展动向是以大都市为中心,形成多中心的城市区域(polycentric urban region),城市在区域中形成网络,成为网络性城市体系。这种城市网络与传统的城市体系不同,不是等级体系,而是形成城市之间的网络,通过高速交通干线促进生产要素的流通。 这种网络城市的优势在于, 城市之间有着深度分工。多中心都市区域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即各城市相辅相成,互有分工与协作,形成城市体系的整体优势。这种协同效应就是群体大于部分之和,把各个城市的能力放大。 典型的大都市城市群包括伦敦和东南英格兰的城市群、大巴黎的大都市群。典型的多中心城市区域如荷兰的兰德斯塔 (Randstad)(Meijers, 2005),是由一组城市构成的多中心都市区域。约七百万人口居住在该都市区域,城镇围绕称为绿心的绿地呈马蹄状分布 (见图1)。
2 【图1:荷兰的兰德斯塔】【资料来源:Meijers, 2005】 苏格兰中部城市群:从哥拉斯格到爱丁堡,约65公里的距离,铁路旅行不到一小时,形成了苏格兰中部城市群 (Bailey and Turok, 2001)。两个大城市尽管不相连,但形成了功能相辅的城市群。哥拉斯格有人口80万,爱丁堡约50万人口。整个苏格兰中部城市群约有300万人口,较拥有700万人口的兰斯塔德和具有1200万人口的鲁尔-莱茵群要小。在苏格兰中部城市群中,有Coatbridge, Airdire, Motherwell, Airdrie, Greenock, Paisley, Hamilton 等城市(见图2)。作为工业化的基地之一的苏中城市群经历了向后工业化的转变。该城市群突出的特点是,通过城市之间的功能配合,把制造业向区域扩散,两个大城市的制造业份额下降,而金融,公共服务业蓬勃兴起。相对的,区域的中小城市承收了制造业和流通业,配合了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在苏格兰中部城市群,电子制造业是最重要的产业,吸引了外国投资,但外资与苏格兰本地的零部件供应商和制造厂家的联系还很弱。 3 【图2:苏格兰中部城市群】【资料来源:multimap.com】 伦敦与东南英格兰正在形成一个通常出现在亚洲的巨型城市区域 (John et al 2005)(见图3)。该城市群的生命力在于在国防,科学与教育方面的高强度的公共投资。城市群的出现,并没有导致城市分散化,反而突出了核心城市伦敦的国际地位。伦敦城市群的兴起, 从巨型城市区域管制看,反映了工党上台后,英国中央政府的区域化。这与简单的政治的分权和下放(political devolution)不同。中央政府对核心城市群相当关注,制定政策,直接调控城市群的发展。 4 【图3:伦敦和东南英格兰城市群分布】【资料来源:multimap.com】 东南英格兰一直是英国的最丰饶地区,是高科技产业和研发业集聚的地方。围绕一系列中小城市, 特别是延着M4和M3走廊,形成了重要的研发基地。比如在南安普顿市,就有IBM和Phillips 等的科技研发机构。由大学衍生出来的公司林立。在南安普顿郊区的Chilworth科技孵化园,就集聚了众多的生物制药公司 (见图5)。更有许多高端人才在伦敦就业,但在东南英格兰的小城居住,著名的Winchester市就是在伦敦一小时的铁路通勤圈中。因为伦敦的房价昂贵,密度太高,许多高收入的人士选择该市居住,可以住在别墅,同时享受小城古老的风情和安静宜居的环境。 全球化与高科技的发展为城市群中的小城市创造了发展机会。在巨大城市边缘的中小城市,在新经济发展环境中,其实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与大都市核心区相比,房地价相对便宜,环境优美,有较强的社区气氛,是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地段。如能适当规划,居住与科技相结合,就能借助大城市的区位,发展有特色的产业。周围中小城市的发展,也为中心城市的结构提升创造了条件,进一步要求核心城市提供生产性服务。核心城市因此可以加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城市群发展的动态表明,城市之间,不仅是产业的竞争,也是所在的城市群的竞争。这也是为什么近来城市群的发展被提到了战略高度。中国比较成熟的三大城市群包括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环渤海城市群形成了竞争的态势。在中西部,武汉 5 城市圈,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西部的成渝城市群与关中城市群形成了新一轮的竞争。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地区竞争力的关键是如何形成以产业深度分工为基础的城市群。 【图4: 南安普顿市郊的风景宜人的科技孵化园】 ㈡ 城市群的产业与空间布局 按照城市群的空间格局,可以分成以单一大都市为中心的都市区和多个核心城市构成的城市化地区两种类型。伦敦和东南英格兰的城市群属于前一种,而兰斯塔德则属于后一种,两种类型城市的城市群各有优势。前者核心城市充分发挥了领军作用,往往以其自身的集聚能力,占据世界城市体系的高位,从而把整个城市群带入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核心城市附近的次级中心也因此而进入了专业型生产服务,即所谓‘边际城市’(edge city),比如伦敦南区的Croydon就成为伦敦城市群内的集金融、服务和高端制造业为一体的次级中心 (Phelps and Parsons, 2003)(见图5)。由于形成城市群,核心城市可以提升产业结构,而把制造业转移到区域中去。比如在苏格兰中部的城市群,哥拉斯哥和爱丁堡集中了金融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作为多中心城市群,避免了单一城市过度集聚的问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各个城市的专业功能分工,形成城市群的协同效应,同时又保持了各城市的多样性,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但多中心城市城市群往往是因为历史因素形成的,缺少主要核心城市,往往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6 选择核心城市为主的城市群还是多中心的城市群,与区域发展的战略阶段有关。比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荷兰兰斯塔德的比较研究,有关研究认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应当学习兰斯塔德,形成多中心结构 (曾尊固等,1991)。现在看来,多中心城市群的提法过于超前。 事实上当时的当务之急是创造城市群中上海核心城市的吸引力,使其跻身于全球城市之列。在九十年代,加强上海的核心集聚能力成为该城市群发展的重点。只有当上海充分发展起来,其周边城市才能依托其发展的势头,迅速发展起来。甚至在某些产业可以与中心城市竞争,比如苏州的昆山就吸引了大量外资电子工业。这种向多中心的发展,只有在上海推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入国际劳动分工和世界生产体系后,才有可能。 解读城市群产业布局的经验,可以发现,对于较为落后的地区,国内城市群规划往往过于强调区域平衡的策略。虽然给各个城市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但由于缺乏核心城市的推动,这种发展潜力是不可能为目前功能单一、集聚能力弱的各个城镇各自利用。城市群中的其它城市往往与核心城市的落差甚大。城市群规划必须构想成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强调核心城市的作用,通过必要的行政区划调整,形成城市群中城市的深度分工与合作,使核心城市有基本腹地,并以此进一步运作,成为整个地区的门户。这种构想应把城市群的城市作为核心城市的创新型次级极点和接受核心城市的辐射和产业转移的次级中心,强调核心城市与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快速交通,扩大都市圈的一小时可达范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群。 ㈢ 城市群内城市间的竞争与协调 在城市群内部,不仅有合作,也有竞争。如何协调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协调,就是城市群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以下通过苏格兰城市群和伦敦大都市城市群两例,说明如何在市场化的条件下,建立城市群的协调机制 。 为了加强城市之间的协调,哥拉斯哥,爱丁堡和兰拿克郡(Lanarkshire)签订了多边的协议。在苏格兰区发展部(Scottish Development Agency)下,设有13个地方企业公司(Local Enterprise Companies)。四个公司主管哥拉斯哥市,一个公司主管爱丁堡市。近来又设立了许多专业公司机构,加强地区的协调,这些机构包括,新的水务公司,住房公司(the Housing Corporation),区域交通管理机构,教育与培训组织,地方开发公司。这些公司是在新的城市管治模式下的属于公司化的半政府机构。哥拉斯哥和爱丁堡之间近来重新开通了运河,投资为八千万镑的千僖年链接(the Millennium Link)象征着城市有竞争也有合作。两城在争夺苏格兰艺术与设计国家美术馆,苏格兰高档Harvey Nichols百货店,苏格兰第一家宜家居,英国1999建筑与设计之城等项目时,竞争激烈。正因为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有必要在城市群的区域尺度进行战略规划。形成战略性的空间规划构架,为重大投资项目提供依据。 伦敦泰晤士河口城市开发公司(London Thames Gateway Urba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s)是新成立的城市开发公司,旨在加强城市之间的协调开发。城市开发公司是公私合作的半官方机构,是在保守党执政期间,为了加强私营资本进入城市建设而设立的,英国在1979年后采取了一序列鼓励私有部门经济的措施,包括设立‘企业区’、规划简化区、城市资助区和城市开发公司。这些措施旨在简化规划程序,减少政府干预,加强市场化。一些成功的城 7 市开发公司改变了滨水地区城市衰退的面貌,建立了为专业人士和高收入阶层的居住区,吸引并建设了文化娱乐设施。 最近于2004年5月在伦敦以东的泰晤士河口地区成立了城市开发公司。这个开发公司所管辖的地区横跨伦敦六个地方市(Boroughs,类似于城市的‘区’,但比中国的区级建制要高,因为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大伦敦市是由这些具有相当大的地方管理权的地方市所组成的松散的大都市联合体)。这六个地方市包括:Tower Hamlets, Hackney, Barking Dagenham, Havering, Newham和Waltham Forest. 伦敦泰晤士河口城市开发公司是沿泰晤士河口两岸,一系列城市开发公司的其中一个(见图5)。这些开发公司有效地协调了沿岸各城市的关系,使得泰晤士河口再开发成为一个整体工程。这些开发公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公司’,而是按照市场准则运作的半政府机关,拥有相当的管理权。比如自2005年5月起,伦敦泰晤士河口公司依据开发法规开始审批在其范围内的规划申请项目,并依据1990年建筑管理法实施建设管理审批。这些权力有效地保证了跨区项目的统一管理,也减少了审批层次,加强了沿区各城市之间的协调。 【图5: 泰晤士河口的一系列城市开发公司】【资料来源:泰晤士河口城市开发公司网页】 伦敦等重大项目中建立了体制支撑,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和公司。他们有规划权,即审批规划申请,并开展多部门合作。如何按市场准则进行城市群内部的协调,是解决城市群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问题。城市群的竞争与协调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问题。国内的城市群受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