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1.2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格式:docx
- 大小:73.30 KB
- 文档页数:5
新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全攻略(全国通用)第27篇《拟行路难》(其四)一、知识关(一)挖空练习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歌路难。
..(),举杯断绝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不敢言。
..()踯躅附:基础知识挖空练习答案泻.(泻,倾,倒)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断绝:停止)歌路难。
..(自宽:自我宽慰),举杯断绝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不敢..(吞声:声将发又止)踯躅言。
(二)全文翻译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各自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
喝酒来宽慰自己,因举杯饮酒而中断歌唱《行路难》。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为何而愁起兴愁以何解愁饮酒自宽愁上加愁反问,情绪急转直下二、默写关(一)易错字写3遍1.《拟行路难(其四)》中,“(),()”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写出了人因门第不同而命运不同的可悲现实。
2.《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没有直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而是以“(),()?”来安慰自己,期望从苦闷中求得解脱。
3.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写备感压抑、满腹痛苦不能言的名句是:“()?()。
”【参考答案】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2.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3.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三、阅读关(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四)[南北朝]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自主赏析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word无答案)一、其他(★★) 1 . 赏析下面的句子。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 2 . 赏析下面的句子。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3 . 赏析下面的句子。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暨何为兮木上?(★★) 4 . 赏析下面的句子。
沅有芷兮澧有兰(★★) 5 . 赏析下面的句子。
思公子兮未敢言。
(★★) 6 . 赏析下面的句子。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 7 . 赏析下面的句子。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8 .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请赏析句中“朝”和“夕”两字的妙处。
(★★) 9 . 理解诗句的含义。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 10 . 请赏析以下内容: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 11 . 理解下列诗句。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 12 . 理解诗句的含义。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 13 . 理解诗句的含义。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 14 . 理解诗句的含义。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 15 . 湘君为什么要把衣袖、汗衫抛入水中?这是绝情还是失望还是有其他原因?那他又为什么采杜若呢?(★★★★) 16 . 找出诗中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试作赏析。
(★★) 17 . 本文的情节是怎样的?相应的主人公的情感先后有哪些变化和反应?(★★) 18 . 屈原在《湘夫人》中刻画了主人公等候湘夫人而对方久等不至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如果把《湘夫人》改编成戏剧,你觉得应该改编成喜剧还是悲剧?(★★) 19 . 赏析下列诗句。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保存至高考的同学可以考上名牌大学)1.2《湘夫人》1、《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
3、“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
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1.3《拟行路难》1、鲍照在《拟行路难》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4《蜀相》1、《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并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4、《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并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的句2.1《春江花月夜》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酌.酒(zhuó)氛.围(fèn)皈.依(kuī)B.泻.水(xiè) 翡.翠(fěi) 凝睇.(dì)C.踯.躅(zhí) 衣袂.(mèi) 姊.妹(zǐ)D.鲍.照(Bào) 玉簪.(zān) 闲暇.(xiá)答案A解析“氛”读fēn,“皈”读ɡu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泻水倾泻泄漏寄愚B.酌酒斟酌商酌酌情C.踯躅珍羞金樽磊落D.断绝慷慨徘徊辈愤答案B解析 A.愚—寓。
C.羞—馐。
D.辈—悲。
3.对《拟行路难(其四)》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人生亦有命”是诗人想用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B.“酌酒以自宽……”句写诗人借酒自我宽慰,以歌声来排遣悲愤,终于使自己忘却了苦闷和悲伤。
C.“心非木石岂无感”是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社会的黑暗,人间的不平,岂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D.“吞声踯躅不敢言”含蓄地说明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
答案B解析“忘却了苦闷和悲伤”说法有误。
4.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鲍照,字明远,唐代著名诗人。
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
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
C.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D.起首两句诗人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答案A解析鲍照为南朝诗人。
二、课内精读(22分)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回答5~8题。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A.坐,意为因为、由于,与《拟行路难》“安能行叹复坐愁”的“坐”意思相同。
B.非常,意外变故,与《鸿门宴》“备他盗出人与非常也”的“非常”意思相同。
C.车驾,指马驾的车,或专指帝王所乘的车,也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指魏帝。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懿与司马昭密谋诛杀曹爽,趁曹爽与其弟跟随魏帝出行时,指使高柔、王观分别代替曹爽、曹羲之职,并占据了他们的军营。
B.司马懿在魏帝面前进言,弹劾了曹爽背弃先帝遗命,败坏国家制度,僭越专权,把持禁军,任用亲信,骄纵妄为,伺机篡位等罪名。
C.曹爽得到司马懿的奏章,没有通报给魏帝,惶急窘迫不知所措,于是把魏帝留宿于伊水南,构筑防御工事,调遣屯田兵作为护卫。
D.桓范听从儿子的劝告向南出行,司马懿感叹他将成为曹爽的智囊;蒋济则认为曹爽就像驽马贪恋马房的草料一样,不能作长远打算。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至,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发四方兵以自辅。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拟行路难(南北朝)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6.诗歌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恨别①杜甫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课时作业3 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一、基础知识1.下列修辞手法说明有误的一项是(D)A.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比兴,反问)B.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借代,夸张)C.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对偶,比喻)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比拟)解析:D项,“六军”代“天子军队",是借代,“娥眉"借代“美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A.为了写这篇文章,刘教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做了上千张卡片,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B.我把你前些日子送我的一幅字画挂在了书房,一下子就令那小屋蓬荜生辉....,真是太感谢你了。
C.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D.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亡,的确有罪,但量刑过重,仔细权衡下来其实罪不容诛....。
解析:A项,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只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B项,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C项,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D项,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易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A.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结果,给予这个群体关怀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B.欧洲环境和卫生组织绿色真相基金会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工作场合吸烟将导致不吸烟同事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长12%至19%。
C.黑豆基本不含胆固醇,只含植物固醇,而植物固醇不会被人体吸收利用,又能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的作用.D.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赛来完成.解析:A项,“由于……的结果”句式杂糅;C项,成分残缺,“作用"没有谓语;D项,“实现”与“效果”搭配不当.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作业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鲍照,字明远,唐代著名诗人。
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
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
C.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从而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D.《拟行路难(其四)》起首两句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四)[南北朝]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下列选项中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照以水流四方比喻因出身而贵贱不同,反映了当时门阀制度的黑暗。
B.“行”“叹”“坐”,鲍诗用三个词描写诗人坐卧不宁、寝食难安的状态。
C.李白面对清酒珍馐无心进食,因为挂念着跋山涉水,去实现心中远大的理想。
D.李诗反复出现“行路难”,并提出路在何方的疑问,表现了诗人的彷徨和痛苦。
3.李诗从情感到技巧都对鲍诗有所借鉴,也有所创新,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②且直!【注】①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
②孤,指“孤门细族”,也就是“寒门庶族”。
湘夫人 拟行路难(其四)
时间:40分钟 分值:40分
[基础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眇眇.(miǎo) 北渚.(zhě)
水裔.(yì) 潺湲.(yuán)
B.骋.望(chěng) 江皋.(gǎo)
踯躅.(zhú) 骤.得(zhòu)
C.九嶷.(yí) 庑.门(wǔ)
为帷.(wéi) 澧浦.(fǔ)
D.兰橑.(lǎo) 沅.水(yuán)
偕.逝(xié) 酌.酒(zhuó)
答案 D
解析 A.“渚”读zhǔ。B.“皋”读gāo。C.“浦”读p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逍遥 芳椒 没齿不忘 针贬时弊
B.麋鹿 迂缓 秀外慧中 心心相印
C.衣袂 辛夷 指手画脚 大坝合拢
D.癖好 芳馨 手屈一指 焕然一新
答案 B
解析 A.贬—砭。C.拢—龙。D.手—首。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袅袅..兮秋风 袅袅:烟气缭绕上升的样子
B.荒忽..兮远望 荒忽:迷迷糊糊的样子
C.缭.之兮杜衡 缭:缠绕
D.吞声..踯躅不敢言 吞声:声将发又止
答案 A
解析 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2分)( )
A.目眇眇兮愁.予 B.与佳期.兮夕张
C.搴.汀洲兮杜若 D.疏.石兰兮为芳
答案 C
解析 A.使动用法,使……发愁。B.名词作动词,约定。C.动词的一般用法,采摘。D.
形容词作动词,散布。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与佳期.兮夕张 匪我愆期.
B.思公子..兮未敢言 公子..王孙把扇摇
C.帝子..降兮北渚 临帝子..之长洲
D.遗.余褋兮澧浦 采之欲遗.谁
答案 D
解析 A.约会;规定的时日,期限。B.湘夫人;贵族子弟。C.天帝的女儿,指湘夫人;
帝王之子,指滕王李元婴。D.赠送。
6.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寓情于景”技巧的一项是(3分)( )
A.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黄遵宪《今别离(其一)》]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C.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D.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答案 C
解析 该项没有写景,更未运用“寓情于景”。
7.名句默写。(3分)
(1)《湘夫人》中,“ , ”两句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
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2)“ , ”两句因情造景,象征寓意,写鸟不宿到树上而
聚集在水草里,渔网不撒在水中而挂到树上。
(3)《拟行路难(其四)》一诗运用比兴手法,以日常现象比喻社会上因为门阀制度造成人
的贵贱穷达的两句是“ , ”。
答案 (1)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2)鸟何萃兮中 罾何为兮木上
(3)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阅读达标]
阅读《湘夫人》,完成8~9题。(11分)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兮骋望,与佳期
兮夕张。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
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
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
兮容与。
8.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诗是湘水男神向女神表达思慕向往之情的诗歌,描述了他们彼此相爱却思而不见的
悲欢离合。
B.第一节主要写湘水男神焦急地等待着女神的到来。
C.第三节写湘水男神幻想与女神相会的情景。
D.第四节写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湘水男神终于与女神恩爱相聚。
E.屈原写《湘夫人》是为了表达自己空有一腔才华却不被赏识的寂寥之情。
答案 DE
解析 D.湘水男神没有与女神相聚。E.“寂寥之情”不对,应是“不被赏识的愁绪与悲
愤之情”。
9.请简要概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句的作用。(6分)
答:
答案 首先,诗句点明了季节;其次,写出了一种秋水初涨,浩渺无边,一望无际的景
象;最后,一切景语皆情语,它又处于诗的开篇,奠定了整首诗忧愁寥落的感情基调。
解析 分析诗句的作用时首先要分析诗句本身的含意;其次要分析出诗句描写的景象如
何;最后要注意“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要看诗句在诗歌中的位置,即其在创设氛围方面奠
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语言运用]
10.余秋雨先生在散文《废墟》中写道:“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
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唯有杜甫、曹雪芹、
屈原、孔尚任、鲁迅等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
仿照例句,选取你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并联系他们的作品,写两个“不想大团圆”的
句子。(4分)
例:曹雪芹不想大团圆,于是辛酸哀痛作《红楼梦》,以昭示封建家族的必然衰落。
(1)
(2)
答案 (示例)屈原不想大团圆,于是忧愁幽思作《离骚》,以表现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高尚情操。
杜甫不想大团圆,于是抑郁悲痛作“三吏”“三别”,感叹人民在战乱中的悲惨。
鲁迅不想大团圆,出离愤怒作《记念刘和珍君》,以控诉段祺瑞执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罪
行。
解析 要从所给的人物中选取两个人物进行仿写,要联系所选人物的作品及作品的主要
内容。
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您被贬, ;您被贬, 。您在政治上没有实现价值,但在文学上,您留
下一座高峰,浸透了人格魅力的文学高峰。您的诗作是文学史上的珠穆朗玛峰,您的精神是
文学史上的万里长河。时间飞快地流逝, , 。您,在政治的位置上,没有
实现美政; 。
①它绵亘千古而不衰,历经百代而不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后人
②却带不走您留下的《离骚》
③但您的诗作《离骚》却流芳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④但在文学的位置上,价值巨大,万古长青
⑤但您的心一直牵挂着国家社稷、黎民百姓,惦念着国家的存亡
A.⑤④①②③ B.③④①②⑤
C.⑤③①②④ D.⑤③②①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嵌入补充型语言表达连贯。解答此类试题,一要考虑陈述对象的一致性
问题,二要考虑句式的一致性问题,三要考虑语意的顺畅问题。可找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帮
助解答,还可用排除法来帮助解答。如本题中第一个分号前后两个句子构成反复,而③⑤的
开头都是“但您的”,由此可以判断③⑤两句不管谁先谁后,应连在一起,据此排除A、B两
项。C、D两项,可先看①②两句,根据上句“时间飞快地流逝”一句,可以判断第三空应填
②句。据此可排除C项。
12.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出鲍照对战争的态度。(不超过30字)(5分)
鲍照在诗歌中常以边塞健儿自喻,抒发自己欲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慷慨顿挫之中,自
有一股昂扬之气。如《代出自蓟北门行》一诗中说:“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
主,身死为国殇。”这首诗充满了作者对正义之师的热情歌颂,抒写了他立志报国的强烈愿
望,是一首激昂慷慨的爱国之歌。同时,他的诗也真实地反映了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
的深重灾难。这些战场上的战士,有的“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有的在军中“但
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而思妇回想“执袂分别
已三载”,征人却“迩来寂淹无分音”,于是朝悲戚戚,暮思绕绕。这些诗形象地写出了征
夫思妇的痛苦,控诉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答:
答案 鲍照热情支持保家卫国的战争,但又控诉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作答本题时,首先要阅读文段,给文段划分层次。通
读文段可知,这段文字可以划分为两层,“同时”之前为一层,说的是鲍照歌颂正义之师,
渴望报效祖国;剩下的是另一层,说的是鲍照的诗歌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然后在
此基础上概括出鲍照对战争的态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