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河口海岸线变迁

辽河口海岸线变迁

辽河口海岸线变迁
辽河口海岸线变迁

杭州湾新城版块分析

杭州湾新城版块分析 杭州湾新城简介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部,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居于上海、宁波、杭州、苏州等大都市的几何中心,是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地区。全区规划陆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平方公里,现辖1个镇,拥有常住人口17.7万余人。宁波杭州湾新区是中国沿海地区十分难得的战略要地,两小时交通圈内可覆盖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周边同时拥有四大国际空港和两大东方大港,依托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正在规划的杭州湾跨海二通道、杭甬高速复线、宁波至新区城际铁路等大型交通设施,可直接与周边城市群实现“同城化”发展。

杭州湾新城发展历程 2001年11月,随着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立项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前身——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启动开发。 2005年06月,国务院批准在慈溪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 2009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战略决策。 2010年2月23日,在整合原慈溪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基础上,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新区发展新的历史进程。 2010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列入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 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波杭州湾新区列入浙江省九大海洋经济集聚区之一。 2014年2月18日,宁波杭州湾新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立项建设,2001年11月,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前身——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启动开发。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慈溪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2009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

中国水利年鉴1991_江河治理与开发-松花江、辽河流域-松辽流域重点工程建设

松花江、辽河流域 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1984年4月1日,国家计委以计土[1984]156号文,下达了“关于请组织编制松花江、辽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通知”。1985年,国家计委又下达了以计土[1985]128号文批准的松花江辽河流域水 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任务书。 为贯彻落实国家计委批准的“任务书”,原水电部于1985年9月在哈尔滨市召开了“松辽流域规划协调会”,正式成立了有中央各部、东北4省、自治区代表参加的松辽流域规划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松辽水利委员会。 规划总的指导思想是:从松花江、辽河流域的自然特点与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两流域内有关省区和有关部门团结协作,按照统筹兼顾和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综合开发利用两流域水资源,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服务。 根据史志记载: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和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都曾提出开凿松辽运河的设想。民国初期,伟大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已提出修建松辽运河的战略设想,对松辽运河的伟大意义和路线均作了精辟论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5年春进行辽河流域规划时就开始研究开发松辽运河,在大量基础工作和规划研究工作基础上,于1959年10月,由东北协作区主持,各省领导参加的松辽运河座谈会,全面讨论了规划基本成果,并共同确认:①输水线路为西干东支方案;②调水量65亿m3,其中灌溉用水40亿m3,可发展灌溉面积1000万亩;③一致认为早日建成松辽运河,对促进工农业及交通运输有很大意义。 国家计委计土[1984]156号文,要求将松花江、 辽河两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解决两流域,特别是辽河中下游的严重缺水问题。从1985年开始,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4省、自治区的大力协助下,正式进行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其北水南调的规划工作,到1990年末,规划工作的大部基本结束。整个规划工作中,原来将1980年作为规划基准年,1990年和2000年作为规划水平年,2030年为远景展望年。但现在已到了原来预测的1990年水平年。为此,水利部要求比较1990年的实际发展指标与原预测指标的差别情况,进而对规划报告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改。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1990年又对上述工作进行补充,规划报告拟于1991年年底上报国家审查。 (松辽水利委员会)松辽流域重点工程建设 太子河观音阁水库 太子河干流上游的观音阁水库,是辽宁省中部经济区防洪和供水的基础性工程,控制流域面积2795 km2,总库容21.68亿m3,调节水量9.47亿m3,是以 城市、工业用水和防洪为主的大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水库建成后效益显著,其下游参窝水库和支流汤河水库联合运用,可增加供水量11.73亿m3,使本溪、辽阳两城市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0年一遇洪水,辽阳下游太子河两岸的农田可提高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82m,坝顶 全长1040m,设12个溢流孔,每孔净宽12m。工程 于1987年由国家正式批准兴建。并由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与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商定,将水库工程正式列入中日合作技术项目,并确定采用日本R C D工法进行施工,经中日两国政府商定使用日本政府对中国第二次贷款余额进行水库建设。 1989年10月国家批准将观音阁水库工程列入1989年基本建设新开工大、中型项目,辽宁省将工程列为“七五”期间省重点工程之一。工程的土石方量为120.46万m3,混凝土量196.81万m3,工程原总 概算9.7亿元。主体工程于1990年5月10日正式开工,水利部部长杨振怀,辽宁省省委书记全树仁、省长李长春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工典礼。日本国众议员、前建设省大臣木部佳昭,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高桥迪也出席了开工典礼。截止1990年末累计完成投资3.4737亿元。施工前期的准备工程,对内对外交通、物资转运、混凝土拌和生产系统和临建设施均已大部完成并交付使用。1990年进行了溪田(本溪到田师付)线铁路

宁波杭州湾新区防汛防台应急预案

宁波杭州湾新区防汛防台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发生在宁波杭州湾新区(以下简称“新区”)的洪涝、台风灾害等突发事件,保证新区防汛防台和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宁波市防洪条例》和《浙江省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宁波市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宁波杭州湾新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防台风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L611-2012)等。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新区范围内在遭遇洪涝、台风灾害等突发事件时的防范与应急处置工作。 1.4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以防为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立足于抗灾保安全、防患于未然,做到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坚持科学决

策的原则,做到遵循规律、依法防台、及时预警、快速响应、公众参与、科学调度、保障有力。 1.5 防御重点 1.海塘、堤防、水库、泵闸等水利工程安全; 2.危房、简易房、工棚及海塘外人员转移; 3.海上船舶进港避风,沿海生产作业的防御工作; 4.高空建筑物、构筑物以及户外广告牌、铁塔电杆、行道树等设施的防御工作; 5.工厂企业、学校、旅游景区、地下工程设施、建筑工地等场所的防御工作; 6.低洼地、设施农业等其他需要重点设防区域的防御工作。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新区设立防汛指挥机构,负责新区的防汛防台工作;新区各部门、庵东镇、有关单位和行政村等基层组织负责本单位或本区域内的防汛防台具体工作。 2.1 指挥机构 1.宁波杭州湾新区防汛防旱指挥部 宁波杭州湾新区防汛防旱指挥部(以下简称“新区防指”),是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领导下的防汛指挥决策机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新区的防汛防台和抢险救灾工作。主要职责包括贯彻执行上级防指的通知、指令,决定启动(结束)防汛防

内蒙古辽河流域西拉木伦河治理工程(翁牛特旗段)2018年项

内蒙古辽河流域西拉木伦河治理工程(翁牛特旗段)2018年项目施工一标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 内蒙古辽河流域西拉木伦河治理工程(翁牛特旗段)2018年项目施工一标招标评标工作已结束,依据评标委员会的评标报告,现对前三名中标候选人公示如下: 项目编号投标人名称 中标候选 人排名 投标报价项目经理其他人员业绩及同类 N1504 00000 10004 91001 001内蒙古禹泽水 利水电工程有 限公司 第1中标 候选人 5736700.00 元 司彤彤 技术负责人:姜 云芳 安全员:赵冬雨 施工员:黄志刚 质检员:孙文军 材料员:张建平 资料员:王雅慧 1. 内蒙古黄河流域大黑河河道治理工程 2. 黄河内蒙古段二期防洪工程包头市段工程施工第6标段 3.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榆树沟防洪工程施工标段 内蒙古中正瑞 和工程建设有 限公司 第2中标 候选人 5736815.00 元 兴安 技术负责人:张 文 安全员:张艳丰 施工员:邢树广 质检员:张树新 材料员:王铁凤 资料员:海日罕 1. 赤峰市敖汉旗老虎山河四家子镇城区防洪工程施工 2. 嫩江干流内蒙古自治区段治理工程(扎赉特旗段-都尔本新段)施工(第三标 段:7+550-23+650) 3. 巴林右旗敖尔盖河关乃英格段堤防工程 4. 林西县嘎斯汰河林西镇段防洪工程(新增土庙子段护岸工程)施工 5. 内蒙古辽河流域西拉沐沦河治理工程(林西县段)施工 6. 内蒙古辽河流域乌力吉木伦河治理工程巴林左旗段第二标段 7. 巴林右旗翁根河五千亩、查干沐沦河红旗五组堤防工程(一标) 8. 巴林右旗翁根河五千亩、查干沐沦河红旗五组堤防工程(二标) 9. 黄河内蒙古段二期防洪工程包头市段工程施工第 7 标段 10. 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葫芦峪和防洪工程 11. 巴林右旗阿山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12. 巴林右旗常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13. 巴林右旗克德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14. 内蒙古辽河流域西拉沐沦河治理工程(翁牛特旗)第一标段 内蒙古龙泽节 水灌溉科技有 限公司 第3中标 候选人 5736866.00 元 青山 技术负责人:郭 向东 安全员:潘淑娟 施工员:邢大鹏 质检员:高玉丽 材料员:李文玲 资料员:韦韦 1. 喀喇沁旗锡泊河水生态文明建设(锦山城区-机场大桥段)综合治理工程一期 施工第二标段:施工 2. 内蒙古黄河干流水权盟市间转让河套灌区沈乌灌域试点工程东风分干渠系工 程施工第十二标段 3.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欧沐沦河天山镇老东桥段下游段防洪工程 4. 内蒙古辽河流域乌力吉木伦河治理工程(阿鲁科尔沁旗段)施工第二标段 5. 赤峰市红山区城市基础设施西旱河改造建设项目(2+200-2+7000)一标段施工

杭州湾滨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杭州湾滨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姓名:裴楚妮班级:景观12-2 学号:2012025233 一、研究区概况 杭州湾是钱塘江河口区外海滨部分, 外形呈喇22叭状, 自海口向内由宽变窄。受季风影响, 风向主要表现为季风特征, 风速湾口大于湾顶。全年空气比较湿润、多雨, 属亚热带地区。杭州湾泥沙为淤泥物质, 潮流是泥沙搬运、沉积的主要动力, 波浪在泥沙搬运中起着次要作用。研究区位于慈溪市, 是杭州湾的咽喉部分。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因而景观变化显著。其具体范围为: 东经120?55?~121?30?, 北纬30?10?~ 30?42?, 包括水域在内, 面积约2500km2。 二、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研究区采用2000 年6 月、2002 年11 月和2005年6月三期杭州湾慈溪湿地的TM 遥感影像。遥感信息的分析识别主要依据地物反射光谱特性,不同地物具有不同的反射光谱特性。例如湿地的水特性使得它的反射光谱特性与其他地类有很大不同,这是遥感监测湿地的基础。湿地植物种群有特定的反射光谱,尤其在近红外波段,不同植物种类的反射率离散程度较大,有利于湿地植被类型的识别,这也是湿地遥感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遥感数据处理采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IMAGIN E 8. 7 完成几何校正,方法采用从地形图到遥感图像的校正方法,二阶多项式拟合, 质量控制在均方根误差小于0.5像元。同样,将不同年份的遥感图像以已经经过校正并带投影坐标系统的2000 年遥感图像为基准,进行一一几何校正, 使各幅图像均具有相同的投影系统,并且能够在同一视窗下叠加显示,没有变化的部分应该完全重叠。根据分析需要,对T M 5、4、3波段做假彩色合成,岸线提取采用叠加分析的方法, 做出湿地岸线提取图。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为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但对湿地研究尚无成熟的完全自动分类方法,只能进行半自动解译[ 10],即对遥感图像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后,再参考目标区最新的土地利用图、地形图、交通图及其他相关图件进行人工目视解译修正。初始解译完成后需要进行野外实地检验,包括GPS 定位以及湿地类型的抽样判断。其Kappa系数为0.900,总精度达

海南西部海岸线变迁遥感分析

海南西部海岸线变迁遥感分析 丁式江①吴国爱①陈颖民①宋宏儒② (1. 海南地勘局,海口 570226;2.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  0 前言 海南岛地处我国的南端,岛屿四面环水。由于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海南岛整个海岸线每年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地方海岸线由于没有切实的受到保护,海蚀风蚀及人为破坏海岸线的保护卫士---红树林等,使得海岸线不断向陆地推移,造成陆地面积不断减少,而在一些河流入海口,由于岛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搬运大量的泥沙堆积在入海口,造成海岸淤积……。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在琼海幅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利用1991年左右和2001年左右两个时像的Landsat-TM数据对海南西南部海岸线的变迁进行研究。  海南岛海岸线全长1528.4 km,本次研究区海岸线长1086 km,占整个海南岛海岸线长度的69%。绝大部分为沙质海岸,还有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峰和岩峰等,主要的港口有八所港、感城港、三亚港和榆林港。其范围如图1∶   图1 工作区范围示意图  1 数据准备与数据处理 海岸线研究数据源为:1991年左右的Landsat-TM数据和2001年左右的Landsat-TM数据,其分辨率均为30m,两个时相的数据间隔为10年,以体现出变化特征。数据波段组合采用5、4、3组合,即R、G、B。  利用ENVI、ERMAPPER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分别对两期TM数据进行了几何纠正、辐射纠正和配准,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几何畸变和辐射畸变。 遥感影像由于时间、季节不同,人为活动造成地物景观的变化,几景图像无论在色调、纹理乃至地物内容上都会有变化,采用数字镶嵌方法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对图像进行色调匹配、选择最佳拼接点、图像灰度值拉伸、弱化等处理,把几景影像镶嵌在一起。  经过上述处理后,再把图像进行假彩色合成,制作两期1∶10万的影像图用来解译分析。  2 海岸线变迁遥感解译与生态问题分析 利用ENVI、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结合两期遥感影像,采用目视判读分类后再进行变化比较。该方法为当前遥感动态监测中的通常做法。它首先运用根据建立的统一解译标

宁波杭州湾世纪城销讲说辞

宁波杭州湾世纪城销讲说辞 大家中午好,欢迎参观杭州湾世纪城售楼部。我是这里的置业顾问 温宝昌。下面我为大家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 一、区域沙盘讲解说辞 首先介绍的是区位规划,可以看到,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 的北部,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岸。地处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 大都市的几何中心,是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地区。 宁波杭州湾新区全区规划陆域面积陆域面积约2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约350平方公里。现辖1个镇常驻人口20余万人。金黄色板块就是我们杭州湾世纪城项目的位置。可以看到整个新区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是中 国沿海地区十分难得的战略要地!两小时交通圈内可以覆盖中国地区人 口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 新区周边同时拥有四大国际空港,上海浦东,虹桥,杭州萧山,宁波栎社,和两大东方大港,舟山港和洋山港。依托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正在 规划的杭州湾跨海二通道,杭甬高速复线,宁波至新区城际铁路等大型 交通设施,可直接与周边城市群实现同城化发展! 发展历程: 2001年11月,随着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立项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前身——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启动开发。 2005年06月,国务院批准在慈溪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 2009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战略决策。 2010年2月23日,在整合原慈溪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基础上,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开启 了新区发展新的历史进程。 2010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列入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 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波杭州湾新区列入浙江省九大海洋经济集聚区之一。 2014年2月18日,宁波杭州湾新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5年,宁波杭州湾新区提出了“一城四区”“十三五”发展目标,“一城”即宁波杭州湾国际化滨海名城,“四区”即先进制造集聚区、科技 创新试验区、健康休闲生态区、产城人融合示范区。围绕“一城四区”,宁波杭州湾新区提出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 现代农业为基础的“6+4”产业新体系。“6”即六大先进制造业(汽车产业、通用航空产业、智能电器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命健康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4”即四大现代服务业(旅游休闲业、体育产业、专业服务业、新型金融业)。 (一)智慧产业区迎接礼貌用语 地理位置 突出我们的位置优越 发展历程交通概况亮点信息发展目标 东部智慧产业区

《辽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概要

《辽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概要 1.流域概况 辽河发源于河北省境内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流经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全长1345km。辽河流域地处中国东北地区西南部,东邻第二松花江、鸭绿江流域,西邻内蒙古高原,南邻滦河、大凌河流域及渤海,北邻松花江流域,流域总面积22.11万km2,其中平原区面积9.45万km2,山丘区面积12.66万km2。 辽河流域主要河流有西辽河、东辽河、辽河干流和浑太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37.21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39.57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21.92亿m3。 辽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行政区划涉及内蒙古、吉林、辽宁和河北四省区的20个市(盟)。2007年全流域总人口338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9172亿元,工业增加值3168亿元;耕地面积832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319万亩,粮食总产量2747万吨。 2.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2.1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供需矛盾加剧 辽河流域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目前,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达77%,其中浑太河已达89%,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或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保证国家粮食

安全战略及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将提出更高要求,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2.2 水污染防治任务重,生态环境脆弱 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废污水排放量大,是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治理区。目前,城市废污水处理率较低,水污染问题突出。经济社会用水挤占了生态、环境用水,部分河流出现断流,河流下泄水量减少,湖泊、湿地及河口萎缩。部分城市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依然十分严重。 2.3 局部地区用水效率偏低,节水工作亟待加强 现有灌区渠道多数没有衬砌,输水损失严重,水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3,水浇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0,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节水意识不强,部分灌区还存在大水漫灌现象,用水定额偏高;城镇供水管网综合漏失率高达16%,个别城镇甚至超过30%。 2.4 防洪工程达标率低,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流域内部分堤防建设标准偏低,未达到规划防洪标准;部分建筑物阻洪严重,对地区防洪构成严重威胁;山洪灾害防治、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滞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受洪水威胁地区的经济存量、人口密度、人民财产都将有较大提高,防洪风险越来越大,对防洪安全保障提出更高要求。 2.5 水管理改革滞后 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需要进

基于遥感与GIS的象山湾海岸线时空变化研究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9, 9(9), 764-771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c618436945.html,/journal/ag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c618436945.html,/10.12677/ag.2019.99082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Xiangshan Bay Coastline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IS Faqun Fu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Received: Sep. 3rd, 2019; accepted: Sep. 13th, 2019; published: Sep. 20th, 2019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transition process of the Xiangshan Bay coastline in Ningbo in the past 20 years, and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oastline in the Xiangshan Bay area. Extracting the coastline and the types of land cover in the change areas of the three periods of 1995, 2007 and 2016, then analyzes the change of coastline length during the two periods of 1995-2007 and 2007-2016 and the change of land cover types in the changed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coastline of the Xiangshan Bay is shrinking, with a total reduction of 19.11 km, among them, the natural shoreline has been reduced, and the artificial shoreline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2) From 1995 to 2016, the coastline has moved to the ocean by a land area of 30.885 km2, among then, the most growth type is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growth area consists of towns, residence, industrial areas, industrial areas, or tourist area, marine park, and port terminal. Keywords Remote Sensing, Coastline Change, Land Cover Change, Time and Space Change 基于遥感与GIS的象山湾海岸线时空变化研究 付发群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收稿日期:2019年9月3日;录用日期:2019年9月13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20日 摘要 本文为研究近20年来宁波象山湾海岸线的变迁过程,以及了解目前象山湾领域岸线开发利用情况,以TM

宁波杭州湾新区防汛防台

宁波杭州湾新区防汛防台 应急预案 宁波杭州湾新区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6月

目录 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适用范围 (1) 1.4 工作原则 (1) 1.5防御重点 (2)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3) 2.1 指挥机构 (3) 2.2 庵东镇防汛防旱指挥机构 (5) 2.3 其它防汛工作机构 (5) 3 预防、预测与预警 (7) 3.1 预防 (7) 3.2预测 (7) 3.3 预警 (8) 4 应急响应 (10) 4.1 应急响应级别 (10) 4.2 应急响应启动 (10) 4.3 Ⅳ级应急响应 (10) 4.4 Ⅲ级应急响应 (11) 4.5 Ⅱ级应急响应 (12) 4.6 Ⅰ级应急响应 (14) 4.7 信息发布 (15) 4.8 应急响应结束 (16) 5 保障措施 (17) 5.1人员、队伍保障 (17) 5.2 电力、信息保障 (17) 5.3 治安、交通保障 (17) 5.4 资金、物资保障 (17) 5.5 生活、卫生保障 (18) 6 善后工作 (19) 6.1救灾救济 (19) 6.2 灾后修复 (19) 6.3 总结评估 (20) 7 附则 (21)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发生在宁波杭州湾新区(以下简称“新区”)的洪涝、台风灾害等突发事件,保证新区防汛防台和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宁波市防洪条例》和《浙江省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宁波市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宁波杭州湾新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防台风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L611-2012)等。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新区范围内在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灾害等突发事件时的防范与应急处置工作。 1.4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以防为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立足于抗灾保安全、防患于未然,做到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坚持科学决策的原则,做到遵循

第六章历史时期的海岸变迁

第六章历史时期的海岸变迁 历史时期的海岸变迁经历了一个沧海桑田的过程。我国的海岩线,有沙岸(平原海岸、低海岸)和岩岸(基岩海岸)之分,沙岸系海水淹没从前低平的河流冲积平原而成,岩岸系海水浸淹从前的基岩山地而成,其分布范围大致以杭州湾为界,北部多为沙岸,南部多为岩岸。 一、下辽河海岸的历史变迁 第四纪冰后期海浸,下辽河平原下部受到淹没,并使平原未受淹没的近海部分因排水不良,成为大片沼泽地带。 辽金以前,岸线推展缓慢,说明早期的辽河入海泥沙不如今日丰富。辽金以后,辽河中上游间有开垦,遂使流域来沙渐丰。 二、渤海湾海岸的历史变迁与天津成陆问题 渤海湾在黄河口与滦河口间,海岸的演变过程受到这两条河的深刻影响。天津的成陆过程和渤海湾的海岸线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天津周围的海岸线与黄河的摆动所带来的泥沙和海浪的冲刷导致的海岸线后移有很大关系。 三、苏北海岸的历史变迁 苏北平原在先秦时期,其南端的长江古沙嘴由扬州向东延伸,经今泰州到如皋东北海安以东的李保,由此向北沿今东台、盐城、阜宁、连水县东的云梯关、锦屏山东麓的析浦、连云港市以至赣榆为其海岸线,之后一直到北宋天圣二年(1024)。 四、长江河口与上海成陆及长江三角洲的历史变迁

五六千年前的大海浸使长江口退到镇江、扬州一带,镇、扬以下成为海湾,以上才为长江。其时海岸北岸沙嘴由今江都向东北延伸至海安李堡附近,与岸外沙堤合,形成里下河洼区。南岸沙嘴自江阴以下,沿着常熟的福山、梅李、支塘、太仓,嘉定的处岗、黄渡、青浦的盘龙镇、松江的漕泾一线,向东南入海,至杭州湾中的大金山、王盘山。 五、杭州湾的历史变迁 在第四纪冰后期海浸高海面时,杭州湾口与长江三角洲原有一片浅海。以后由于长江三角洲南沙嘴的发展和钱塘江北沙嘴的成长,逐渐连接封闭而成太湖地区的古潟湖,其后,钱塘江北岸形成杭嘉湖平原,在南岸形成宁绍地区的姚江平原。 六、珠江三角洲的历史变迁 距今6000年前的珠江三角洲是一个以今广州为顶点的岩岛罗列的漏斗状的浅海湾。 思考题:简述历史时期中国海岸的变化及原因。

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概要

为进一步深化完善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科学指导新区开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目前该规划阶段性成果已形成。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在报送审批之前,我局将杭州湾新区总规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0年10月29日-2010年11月28日,共计31天。在此期间,欢迎公众提出宝贵意见,我局将依法予以研究和处理,并将修改情况附于审批材料上报市政府。 用地布局规划图 一、基本情况 杭州湾大桥通车大大拉近了上海与浙江东部地区的时间距离,推动沪浙一体化进程。宁波 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大桥桥头地区,在长三角结构中也由“边缘”转为“门户”,成为沪 浙沟通的核心地区,这一区域地位的改变推动该地区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将日益频繁。 200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陆域面积235平方公里,海 域面积350平方公里,将成为宁波乃至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新平台。并提出该地区将建设成 为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 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和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 区位图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特点 总规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贯彻落实省海洋经济大平台建设和宁 波城市发展战略部署,提升宁波杭州湾新区功能地位,创新发展方式,探索经济繁荣、社会 和谐、环境友好、文化鲜明的新区发展模式。规划重点是对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支撑系统、 分区指引作深入的研究分析。 在总规编制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生态特色,基于杭州湾特有的生态

辽河流域防洪体系及评价

辽河流域防洪体系及评价 刘兴华1 唐德善2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南京(210098) 摘要: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洪水灾害较为频繁。目前,辽河流域防洪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本文对辽河流域防洪体系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完善防洪体系的建议。关键词:辽河流域;防洪体系;评价 E-mail:lxh0430203021@https://www.doczj.com/doc/c618436945.html, 1.概述 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发源于河北省承德地区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海拔1490m),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区,至盘锦市注入渤海,全长1390km。全流域面积21.96万Km2,其中辽宁省境内的面积为6.92万Km2,占流域面积的31.6%,处于辽河中、下游,是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工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国重要的钢铁、机械、建材、化工基地、粮食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基地。 辽河上游分成西、东两支,即西辽河和东辽河,在福德店相汇后称辽河。辽河流至六间房附近,分成两股,一股西行称双台子河,经盘山入渤海;另一股南行,称外辽河,并于三岔河处纳浑河、太子河两大支流,称大辽河,于营口入渤海。自1958年外辽河于六间房堵截后,浑、太两河便成为独立水系,双台子河即成为辽河干流最下游段。 辽河流域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份,一次暴雨历时一般在3天之内,主要雨量又多集中在24小时之内。辽河流域雨区笼罩面积小,一次暴雨200mm雨量等值线最大范围1.8万km2,远小于辽河流域面积(21.96万km2,在辽宁省境 内的面积为6.92万km2),因此一次暴雨往往只能笼罩一条主要河流或几条支流。 辽河流域洪水相当频繁,据统计1886至1986年的100年间,共发生洪水50多次,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次较大洪水。1985年、1994年、1995年大洪水,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大的灾害。防治洪水灾害,保证流域内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流域开发治理的首要任务。 2.辽河流域防洪体系的组成 1作者简介:刘兴华(1982-),男(汉族),山西朔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水资源规划及水利经济。 2作者简介:唐德善(1955-),男(汉族),江苏泰州人,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及管理,水资源规划,区域发展理论、规划及管理。

中国海岸带变迁的原因

1、中国海岸带变迁的原因 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沿海城市的高速开放和大规模建设以及衍生的一系列连锁因素让海岸带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然而,海岸带的变化随着地势差异、发展模式不同,甚至气候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如填海造陆。如天津市临港工业区一期20平方公里的围海造陆工程环境影响通过国家工程院专家评估,一期围海工程已经正式启动。此项围海造陆工程最终将造陆50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围海造陆扩张工程。一期工程位于塘沽海河入海口南侧滩涂区域,西侧以海防路为界,北侧以海河口南治导线为界,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4公里,围填面积20平方公里,形成可使用陆地6.5平方公里。再如广东珠江口等地,80年代以来共围海造陆近两万公顷,广州市番禺区有80%的土地是历代围海形成的。 另一个影响较大的就是生活或工业排污。例如海南,工业和生活排污不仅改变了海滩的地貌形态,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海岸的环境质量,从而剖坏了三亚宝贵的旅游资源。据调查,三亚湾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和无机磷,由于三亚湾的水体自净能力较弱,所以常有水体发黑的现象。 当然,人为建筑的影响对海岸带也不弱。如三亚市

整个建在三亚沙坝上,沿海岸的人为建筑破坏了海岸的整体形态,改变了海岸海滩的动力条件,使完整的自然滩脊型海滩转变为背脊型海滩;人工建筑与岸路成为堤坝,阻挡了进流翻越,从而形成强有力的退流冲刷海滩上部;人为建筑切断了沙坝向海滩供沙的通道,从而影响了海滩的发育。 对于个人来说,养殖业对海岸带的影响可能更熟悉。海水养殖的污染类型复杂。由于养殖过程中的投饵、投药的物质种类丰富,富余量大,污水又经过多次物化、生化反应,所含污染物类型复杂,影响近岸土壤、近岸海域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比如青岛夏季总会周期性的爆发赤潮,这与周边发达的养殖是脱不了关系的。 与之前不同的是,随着人们意识逐渐加强,人工海滩,人工湿地也越来越多,为自然环境和生态多样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青岛,有好几个海滩都是人造的,虽然其目的可能是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但多一条靓丽的风景又何乐而不为呢?人工湿地的积极作用就比较明显了。例如海边的红树林,具有防风护岸,维护和改善海湾、河口等地区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红树林也为大量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对生态起着平衡作用,算是对人类破坏的补偿吧。 总而言之,中国海岸线的变迁实际上是人类活动的

海岸带变迁

渤海湾西部贝壳堤与古海岸线问题 王颖,1964,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贝壳堤:贝壳堤是由具壳物质所堆积成的沿岸沙堤(或称沿岸堤,滩脊等),是发育在海滩上与海岸线平行排列的自然陇岗,形成在开阔的海岸段落,是激浪活动的产物。波浪在近岸浅水区破碎,形成激浪,激浪对海底具有强烈的冲刷扰动作用,因此往往掀起滩底泥沙,把它们向岸边搬运,堆积在高潮线附近。这样长期地作用,岸边泥沙逐渐堆积加高而形成沿岸沙堤。 贝壳堤形成的基本原理:贝壳堤是形成在缺少混浊淡水汇入的、沿岸海底繁殖有大量具类的、以激浪作用为主的开阔的粗粉砂与细砂质海岸带。 广东全新世海岸线变迁 李平日,方国样,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1 本文讨论全新世海岸线变迁,主要根据下述证据: 1、海滩岩海滩岩是公认的海岸沉积物,依据不同时代的海滩岩出露位置,可以复原当时的海岸线。笔者在研究华南全新世海滩岩时,曾提出广东某些岸段的海岸线变迁问题〔1〕。 2、滨岸沙坝滨岸沙坝也是获得普遍承认的海岸变迁证据。笔者曾将华南全新世沙坝划分为6个形成期,并认为存在从陆往海由老至新的序列〔2〕,可以反映海岸线的变迁。 3、贝壳堤贝壳堤是很好的海岸线变迁证据。前人在渤海湾沿岸已作了大量工作〔3、4〕。笔者在粤东曾依据贝壳堤的年代和位置,推断韩江三角洲的海岸线变迁〔5〕。 4、贝丘贝丘为人类堆积,多数含咸水或咸淡水种贝类的贝丘位于当时海岸附近,可推测岸线概位。广东有数十座新石器中、晚期贝丘,可凭借它们推断海岸变迁〔6〕。 5、海陆交互相沉积物海陆交互相沉积物一般为潮间带或海岸、河口的堆积,虽不能指明海岸线的确切位置,但结合其它标志(例如微地貌、线状分布的典型堆积物等,常可判断或追索某时期海岸概位。例如牡妨层常在海岸或河流入海口附近出现。我们曾以之作为珠江三角洲海岸线变迁的一种证据〔7〕。 6、海蚀遗迹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等皆为当年波浪侵蚀海岸的遗迹,可反映某一时期相对稳定的海岸位置。例如广州七星岗海蚀遗迹,是中全新世海岸线的一段〔8〕。 7、历史记载中全新世晚期至晚全新世已有文字记载,尤其是在秦汉以后,历史记载渐趋完备。海岸线变迁是环境变化的大事,史籍不乏记述。例如广州“历来初地”为梁普通七年(公元526年)达摩禅师从西天竺凉海至此登陆建庵之地,可作为梁代珠江江岸位置的证据〔9〕。 各种证据相互印证、综合分析,常可获得比较符合实际的海岸线变迁认识。 三、海岸线变迁的内外动力条件分析 1、构造升降对海岸线变迁的宏观制约作用 总的来说,构造沉降区海岸线外伸速度快,序列较清楚,可以划分出多期岸线(例如韩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梅陇平原)。隆起区(包括后期抬升区)则仅在局部小海湾有一列沙坝可作为岸线标志,外伸速度慢,甚至在晚全新世遭受侵蚀后退。构造升降对海岸线变迁起着重要的宏观制约作用。 2、海平面变化对海岸线变迁的主导作用 广东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有三个阶段早全新世至中全新世早期前段(距今约12000-6000年)为迅速上升阶段;中全新世早期后段至中全新世晚期前段(距今约6000-4000年)

宁波众茂杭州湾热电有限公司6.5事故调查报告

宁波众茂杭州湾热电有限公司“6.5” 较大事故调查报告 2018年6月5日6时30分左右,宁波众茂杭州湾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茂热电公司)在进行煤仓清理过程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449万元。 事故发生后,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遇飞,市委副书记、市长袭东耀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妥善做好家属安抚工作,迅速查明事故原因,严肃责任追究,举一反三,深刻吸取教训,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黎伟挺,副市长陈伸朝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迅速赶赴事故现场,指导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等工作。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协调事故教援及善后处理工作。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相关规定,经市政府批准同意,由市安监局牵头,会同市监委、市公安局、市总工会、市发改委、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等单位组成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的原则,通过现场勘察、询问人员、查仅资料、检验检测、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等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一)事故场所情况 事故发生在众茂热电公司主厂房5#锅炉煤仓内,煤仓整体呈锥状,

深度为10.71米。顶部位于主厂房28米输煤皮带层,呈长方形,长10.35米,宽5.55米,西北角有一个0.6米正方形人孔,人员可通过此孔下方钢爬梯进入煤仓。煤仓底部位于主厂房16米除氧层,分为3个煤斗,依次为1#煤斗、2#煤斗、3#煤斗,底部均设有捅煤孔。3个煤斗落煤口分别与1#、2#、3#称重给煤机连接,通过给煤机将原煤送入5#锅炉炉脸。煤仓设计容积240立方米。事故后经清理,原煤仓中剩余存煤24.7吨。 (二)事故相关单位情况 1.众茂热电公司。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热电路108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201744957892T;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住所:杭州湾新区;法定代表人:王益鸣;注册资本:6000万元整;成立日期:2002年12月03日;营业期限:2002年12月03日至2022年12月02日止;经营范围:电力生产、蒸汽生产;煤炭批发、零售。煤制品、粉煤灰及其产品的制造,批发、零售;集中供热经营管理、发电供热设备维修;供热技术咨询、服务;金属材料、化工原料(除危险化学品)、机电设备(除轿车)的批发、零售;污泥焚烧。持有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颁发的《电力业务许可证》(许可证编号:1041710-00650),有效期2010年4月27日至2030年4月26日。 2.浙江绿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盛环保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6047045170678;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住所: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人民西路1761号;法定代表人:许蠢;注册资本:2008万元;成立日期:1998年07月28日;经营范围:环保工程治理;环保工程设计及设备安装;环保技术咨询;

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概要(批前公示)

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概要(批前 公示) 为进一步深化完善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科学指导新区开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前该规划阶段性成果已形成。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在 日-2010年1 28 2009平方公 该地区将建设成为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 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和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

区位图 在总规编制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生态特色,基于杭州湾特有的生态环境,做好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开发;二是注重新区与余慈地区的统筹发展,既关注自身发展又做好区域合理分工;三是注重新区城市化与产业集聚的联动,特别关注产业提升与导入和新城开发建设时序安排的关系;四是尊重现状和挖掘地域文化,科学安排新城用地结构和规模,结合水资源等环境特色做好城市设计。

三、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期限和范围 规划期限:2010—2030年。其中,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30;远景:2030年以后。 规范范围:东至水云浦,南至七塘公路,西至湿地保护区西侧边界,北至杭州湾 海域范围图 2、城市定位、职能与规模 结合省海洋经济大平台建设和宁波市域城市发展部署,在综合研究了城市发展条件和区域特征基础上,规划提出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发展定位为:宁波北新城,生态杭州湾。定位突出新区在对接上海、服务宁波、引领余慈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其

发展目标是“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新城区”。 这一城市定位体现了三个“强调”、五个“突出”。一是强调新区是对接上海的前沿,承担起“南上海”的区域服务职能;二是强调新区在宁波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承担起提升宁波区域地位、完善宁波职能体系、改善市域空间结构的功能;三是强调新区引领大余慈北翼发展,成为余慈地区“一湾四城”城市发展的品质示 55 节约利用土地的要求,将城镇新增用地的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应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规划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93平方公里以内,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应控制在50平方公里以内。 3、产业定位与策略 规划立足于区域产业特色,结合省《杭州湾产业集聚区规划》,规划在杭州湾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