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传感器与检测系统选择与设计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27
第三讲 传感器系统 第三讲 传感器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传感器的应用 为了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旋转机械需要应用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没有传感器提供必要的信息,就发现不了机器所处的危险和不经济运行状态。TSI系统传感器的设计和制造,与机器的测量参数相一致,这些测量参数是根据机器的维修方案决定的。为了增加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传感器的选择在机组监测工作中是最重要的一步。 二、传感器的类型及选择 传感器的选择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传感器性能;二是被测对象的条件和要求。只有两者很好地结合,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最佳的传感器应该是这样的:当机组的机械(如振动)状态产生很小的变化时,便能产生一个很大的信号输出变化。理想的传感器应该是既能够用于机器的监视又能用于故障诊断。对于振动监测,由于大多数机器的振动问题来源于轴或转子系统,所以最佳的传感器应该能够检测出轴振动的变化。 传感器的选择还要涉及到其它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机器在工厂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停机所造成的损失),测量该参数的目的(机器监视或要求监视与诊断的能力)、人员和工厂的安全性,保险范围以及工业标准。 从力学观点看,振动传感器系统按其测量参数的类型通常分为三种:趋近式探头(电涡流)传感器系统测量轴的相对振动;绝对式传感器(速度和加速度式,也称为电磁式、地震式传感器))测量轴承箱体的绝对振动;复合式探头测量轴的绝对振动。对于某一具体机器,选择哪种理想传感器关键取决于机器的振动特性。 以上叙述的三种传感器不仅可以测量振动参数,也可以用来测量其它参数。比如电涡流传感器可用来测量轴向位移、胀差、转速以及转子偏心等。 为测量更多的参数,除了这几种传感器,还需要别的传感器,比如测量缸胀的线性变量差动互感器LVDT。 第二节 电涡流传感器系统 电涡流传感器可分为高频反射式和低频透射式两类,本节主要介绍应用广泛的高频反射式 电涡流传感器。 一、组成及工作原理 1.组成 电涡流传感器由探头、延伸电缆、前置器三部分组成。图1是探头放大的外形图。它的外形与普通螺栓十分相似,头部有扁平的感应线圈,把它固定在不锈钢螺栓一端,感应线圈的引线从螺栓另一端与高频电缆相连。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综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学习综述目录第一章摘要 (1)第二章传感器基本特性 (3)一、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3)二、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4)第三章传感器 (5)一、电阻式传感器 (5)二. 电感式传感器 (6)三、电容式传感器 (6)四、压电式传感器 (8)五、磁敏感式传感器 (8)六、热电式传感器 (9)七、光电式传感器 (10)八、辐射与波式 (10)九、化学传感器 (11)十、新型传感器 (12)第四章检测技术 (14)一、参数检测基本概念 (14)二、参数检测的一般方法 (16)三、基本参数测量 (18)第五章测量不确定度与回归分析 (19)一、测量误差 (19)二、测量不确定度 (20)第六章自动监测系统 (21)一、组成 (21)二、设计方案 (23)第七章课程总结 (25)第一章摘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顾名思义围绕着传感器和检测技术来进行的讲解,对于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学习对于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类的我而言十分重要。
传感器位于研究对象与测控系统之间的接口位置,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同时传感器也是实现对物理环境或人类社会信息获取的基本工具,是检测系统的首要环节,是信息技术的源头。
作为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类的学生,即使专业分流之后我们还是会用到大量的传感器知识,掌握传感器方面的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发展尤为重要。
本课程先从传感器的概述谈起,先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做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的特点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再到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的讲解。
在了解了传感器的基本概述和基本特性之后就需要实例来深入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了解。
本书列举了许多经典的传感器类型,由易到难,从电阻式传感器到电感、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与光电式传感器等,同时也涵盖了参数检测自动检测系统等来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讲解。
从原理到测量电路再到应用,环环相扣使人了解原理。
在学习传感器之前我对传感器的理解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工具,根据物理学原理而实现的各种测量。
单元1 认识传感器与自动检测系统本单元传授的知识要点是:(1)自动检测系统基本组成。
(2)传感器基本组成、分类。
(3)测量误差及表示方法。
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是:(1)能根据自动检测系统实际应用示意图指出系统组成,并画出组成框图。
(2)能利用传感器静态特性参数估算一些性能指标。
(3)能理解误差表示方法。
本单元的拓展知识是传感器选用、标定与校准方法;测量误差处理方法。
拓展能力是能够利用互联网或其他资料初步选用传感器,能够初步设计出传感器标定与校准方案,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计算测量数据的准确度。
在素质培养方面,本单元主要培养学生能利用基本概念解释传感器与自动检测系统的一些常用技术术语;通过测量数据分析处理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根据数据说明问题的基本科学思维方面的素质。
本单元由2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有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两部分。
项目1教学学时为1课时,项目2教学学时为3课时。
拓展知识,可用于课堂教学,也可让学生自学。
1.1 项目1 自动检测系统认识1.1.1 项目1知识学习 自动检测系统基本概念1.什么叫自动检测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检测技术已深入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现代生活,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自动检测系统或者自动检测装置是实现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系统或装置。
信息提取是从自然界、社会、生产过程或科学实验中获取人们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处理是自动检测的真正目的,是指人们把已经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运算、分析或综合,以便进行预报、报警、检测、计量、保护、控制、调度和管理等,达到预防自然灾害、防止事故发生、提高劳动生产率、正确计量、改善产品质量、顺利进行科学实验、进行文明生产和科学管理等目的。
2.为什么要学习自动检测系统?当今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提取、处理、传输以及综合等要求愈加迫切。
作为信息提取的功能器件—仪表或传感器与人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第五章 传感器与检测系统 第一节 传感器与检测系统概述 第二节 传感器的检测电路及其与微机接口 第三节 机械量检测传感器及应用简介 第四节 利用传感器的控制实例 第五节 传感器的特性分析 第一节 传感器与检测系统概述 一、传感器的定义与概述 1、传感器的涵义 传感器(Transducer or Sensor),有时亦称为换能器、变换器、变送器或探测器,是指能够把规定的被测量(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常为电量,如电压、电源、频率、脉冲等)的器件或装置。其主要特征是能够感知和检测某一形态的信息,并将其转换成另一形态的信息。 2、传感器的应用 在自动检测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是感受外界信息的关键部件,相当于人的感觉器官,因而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整个系统的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任何自动化系统都离不开和外界的信息交换,没有传感器,这些系统将无法实现任何功能。系统自动化的程度越高,对传感器的要求就越高。各发达国家都将传感器列为优先发展的高技术而倍加重视。传感器技术、传输技术(通讯)和处理技术(计算机)并称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 传感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军事工程、机器人、资源探测、环境监控、医疗诊断、家用电器等各个学科领域。 二、检测系统的功用、组成及基本要求 (一)检测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1、何谓检测系统 检测系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传感器及其(信号)检测电路。用于实现计测功能。 2、检测系统的组成
(二)基本要求 1、精度、灵敏度和分辨率高,能满足机电系统对检测精度和速度要求; 2、线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工作可靠; 3、静、动态性能好,测量范围大; 4、抗干扰能力强; 5、其它(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便于维护和安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等)。 三、传感器的分类与选用 (一)分类 1、若按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
传 感 器 传输、存储 运算、放大 ……
信 号 处
控制装置
显示记录 被测物理(非电一次仪二次仪电信图 检测系统
的组成
器,磁尺)代码型(如:旋转编码计数器)计数型(如:二值型+数字型
变电容)电感、电容型(如:可电池)电偶、电压、电流型(如:热电阻应变片等)电阻型(如:电位器、模拟型关,接近开关)无接点型(如:光电开关)关、接触开关、行程开有接点型(如:微动开二值型电量非电量型传感器Cds
2、按传感器的用途 表 基本被测物理量及其对应的派生物理量 基本被测物理量 派生物理量 位移 线位移 长度、位置、厚度、振幅、应变、磨损等 角位移 角度、偏转角、俯仰角等 速度 线速度 移动、振动、动量、流量等 角速度 转动、角动量、角振动等 加速度 线加速度 冲击、振动、质量、力、应力等 角加速度 角冲击、角振动、转动惯量、力矩、转矩等 力、压力 重力、密度、推力、力矩、转矩、声压、应力等 温度 热量、比热容等 湿度 水分、露点等 (二)选用 选用传感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并注意表4.21和4.22)。 1、检测要求和条件; 2、传感器性能; 3、使用条件。 注:①用户需根据使用要求按其主要性能参数,如测量范围、精度、分辨力、灵敏度等选用即可(对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应确保主要性能指标,而放宽次要指标,使其更适用)。 ②所选用的传感器多数已由生产厂家配好转换放大控制电路而不需要用户设计,除非选不到合适的才自己选用传感器的灵敏元件并设计与此相匹配的转换测量电路。 四、传感器的转换原理 (一)光-电转换 入射光照射到PN结上时,使PN结的正向压降发生变化,利用这个特性制作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级管,使光转换为电压变量。同样,当光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时,使电阻发生变化,它将光转换为半导体材料的电阻(或电导)变量。 (二)热-电转换
将半导体材料或导体加热或冷却,使它的电阻发生变化,应用这个效应制作热敏电阻。它将热转换为电阻变量。 (三)力-电压转换
外力作用在电阻应变片上,组成电桥的四个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R1、R2电阻增大,而R3、R4阻值减小,使电桥失去平衡,有信号输出;输出电压与压力呈线性关系。应用力-电转换原理制作力传感器,其线路图如图所示。 (四)力-电荷转换
外力作用在压电晶体(铌酸锂、石英晶体等)上时,使其表面产生电荷或电压变化。根据这个原理制作压电传感器,它将应力转换成电荷Q或电压U变量,如图所示。 (五)磁-电转换 线圈内磁芯作上下移动,磁路中磁阻发生变化,利用这个效应制作磁阻传感器。它将磁转换为交流电压的变化,如图所示。
电容传感器是由介质及被介质分开的两个电极组成的,变化电极间的距离或者改变两级间的介质都可引起电容量的变化。电容传感器将所测变量转换为电容变量,如图所示。
幻灯片16 (六)气体-电阻转换 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如SnO2、ZnO、Fe2O3等,当其接触气体时,使其表面(或体内)电阻变化,如图所示。利用这种特性制造各种气体传感器,用来检测一些气体,它广泛用于矿井、工业、环保等领域。它将气体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实现了气-电转换。
(七)湿度-电阻转换 半导体陶瓷(MgCr2O4-TiO2)材料或多孔性绝缘薄膜Al3O3(SiO2)制作在衬底材料,如图所示,当它接触湿度环境时,吸附水汽,使其电阻发生变化;利用这种特性制作湿度传感器。它将湿度转化为电信号输出,实现了湿度-电阻转换。 五、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发展方向主要有: (1)新原理 (2)新工艺 (3)新材料 (4)智能化 第二节 传感器的检测电路及其与微机接口 一、传感器的检测电路 (一)传感检测系统构成
图 传感检测系统构成 (二)常见的检测电路 1、模拟型测量电路 2、数字型测量电路 3、开关型测量电路 4、转换电路 (1)电桥 (2)放大电路 (3)调制与解调电路 (4)模/数(A/D)与数/模(D/A)转换电路 二、传感器的微机接口 (一)传感器与微机的三种基本接口 接口方式 基本方法 模拟量接口方式 传感器输出信号→放大→采样/保持→模拟多路开关→A/D转换→I/0接口→微机 开关量接口方式 开关型传感器输出二值式信号(逻辑1或O) →三态缓冲器→微机
数字量接口方式 数字型传感器输出数字量(二进制代码、BCD码、脉冲序列等) →计数器→三态缓冲器→微机
敏感元件 转换元件
基本转换电路
电量 被测量 (二)模拟量输入方式与基本元件 1、四种输入方式(根据模拟量转换、输入的精度、速度和通道等因素确定) (1)单通道直接型
最简单的形式。只用一个A/D转换器及缓冲器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并输入微机。受转换电压幅度与速度的限制,应用范围窄 。 (2)多通道一般型
依次对每个模拟通道进行采样保持和转换,节省元、部件。速度低,不能获得同一瞬时的各通道的模拟信号 (3)多通道同步型
各采样/保持同时动作,可测得在同一瞬时各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 (4)多通道并行输入型
各通道直接进行转换,送入微机或信号通道。灵活性大,抗干扰能力强。根据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特点可采用采样/保持或不同精度的ADC 2、基本组成元件 (1)输入放大器 (2)抗频混滤波器 (3)采样保持电路 (4)模拟多路开关 (5)A/D转换器及其与微机的连接 图 传感器与微机的连接
第三节 机械量检测传感器及应用简介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主要是伺服驱动单元和执行机构,受控变量通常是机械运动参数(位移、速度、加速度、力、运动轨迹,以及机器操作和加工过程参数等)。 这些参数可以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测速发电机、光栅、磁栅、编码器等来检测,这些传感器所获得的信息,在开环控制系统中可用于数字显示或误差补偿,在闭环控制系统中作为反馈信息(与给定指令值比较后来实现闭环控制)。 一、位置检测传感器 (一)接触式传感器 原理结构图 (二)非接触式传感器 1、高频振荡式接近开关
高频振荡式接近开关原理示意图 幻灯片30 2、静电电容式接近开关
金属体
高频振荡电路 检波电路 波形整形电路 输出电路 静电电容式接近开关原理示意图 幻灯片31 3、光电传感器
光耦合器的图形符号 幻灯片32 二、位移与角度检测传感器 (一)电位差计
检测物体
高频振荡电路 检波电路 整形电路 输出电路
电极板 (检测头)
R C V0
r(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