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宁老师访谈

陈宁老师访谈

陈宁老师访谈
陈宁老师访谈

陈宁老师访谈

访者:陈老师您好,我们知道现在教界很多大德对心中心法很赞叹,很多学人修习心中心都得到了真实的受用,听说元音古寺正在制作一部名为《元音老人与与心中心法》的记录片,我们都期望能早日看到,同沾法喜,请您谈谈制作这部记录片的缘起。

陈老师:2000年元音上师圆寂后,法体在普陀山荼毗,荼毗时出现很多瑞相,正如净慧法师所说:元音老人末后一着,就是放光动地!我们元音上师圆寂时坐脱立亡,那种于生死间来去自如的禅者风范,以及数以万计的舍利证明了元音上师是当代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

但是,社会上还是有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诽谤元音上师和心中心法。这种情况就像当年禅宗从印度传到中国来,有人诽谤达摩祖师和禅宗一样,当时甚至有人给达摩祖师下了好几次毒药。但历史证明,禅宗在佛教史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为了避免这些人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诽谤元音上师和心中心法,造无边口业,误导别人修行,断人慧命,就组织采访了教界的一些大德,并制作成《大德谈心中心》的专辑。在采访过程中,教界多位大德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真正对佛法通达的人,特别是有修证的大德,对元音老人和心中心法都是充分肯定和赞叹有加的,他们的清净法眼证明了心中心法的殊胜和元音上师的证量。

我们把部分采访内容放到网站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受到广泛的欢迎,使很多人对正法生起了正信,所以我们确实很感激这些大德对正法的护持!

同时我们还采访了多位心中心同修,录成《缅怀恩师》的专辑,访谈的内容表达了出家、在家四众弟子发自肺腑对元音上师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怀念。因为他们时时都感蒙上师不可思议的慈悲加持,通过如法修行后在体证生命真谛、解除人生身心痛苦烦恼所得的受用,是每一位弟子都能亲身感受到的,正如达照法师说:元音上师是我们的法身父母,上师的大恩德,也像永嘉禅师所说的:粉身碎骨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

为了使大家更全面了解元音老人和心中心法,我们在《大德谈心中心》和《缅怀恩师》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元音老人开示法要以及心中心法的渊源和现在的弘传情况,制作了这部名为《元音老人与心中心法》的记录片,由净慧老和尚题词。希望更多的人能借此因缘树立正知正见,如法修行,解脱生死烦恼,并发大弘誓愿,救度众生,造福社会。

访者:谢谢陈老师,请您再介绍一下修复元音古寺的缘起和宗旨。

陈老师:说到修复元音古寺,那就要从心中心法谈起了。心中心法是以禅为体、以密为用、以净土为归的殊胜法门,它的本质是禅,心中心法六印一咒,仗佛菩萨和祖师的加持,能使学人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又具足消障治病、得定开智慧、降魔、通达经论、增福等妙用,还有种种启用法门,是末法众生脱

离生死轮回最为契理契机的法门之一。如法修持,能迅速打开本来,见性后,则完全按禅宗的方法保任,绵密观照、勤除习气、广度有缘,以破重关和牢关。学人如果担心不能即生成就,平时还可以加念阿弥陀佛往生广咒或慈氏咒,作为往生西方净土或兜率净土的保险。

我自己修行心中心法,确实感到是得到真实受用,最重要是对生命的真相不再有疑惑,对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心里很踏实。其实人生最大的苦是不了解自己,对生命的终极意义更是知道得很少,佛当年在菩提树下悟道后,说: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颠倒而不能证得。现在世界纷争不断,灾难频生,虽然科学技术和物质经济都很发达,但人们的心往往很难得到真正的安宁,因为都是向外追求,不知道自己本来是佛,一切具足。

我修法后得到受用了,饮水思源、感恩图报,也希望更多有缘的人来修行佛法,离苦得乐,同出六道轮回。但有感现代人难以找到一个可以一门深入精进办道、克期取证的清净场所,特别是2002年,我在山东元音寺组织打禅七,当时有将近两百人参加,各地还有不少人想来,但由于场地的限制,没地方安排了。可见虽然是末法时代,但志在了生脱死的还是大有人在。

于是我与大家一起发心在南方再修建一座专修心中心的道场,因为不同道场、不同法门修行的方法不一样,规矩有所不同,这也象唐朝禅宗传入中国时,一开始参禅的人往往居住在山洞或寄住在律宗的寺院,修行起来有很多不便的地方,后来到了道信大师,才建立禅宗的寺院供大众修行。六祖之后,马祖道一大师和百丈禅师创立丛林制度,禅宗大行天下,五宗七家,人才辈出,佛教盛极一时。

2003年,我们有缘来到惠州市博罗县天堂山,看到这个地方山环水绕,风景幽雅,远离闹市,又是唐朝已有的古寺,加上当地政府也很支持,就决定在这里修复古寺。古寺原来名叫玄德古寺,为了避免与邻近一寺院同名,也为了纪念元音上师,今年3月,经政府宗教部门批准,正式改名为元音古寺。

修复元音古寺,我们的宗旨是要为大家提供一个真修实证、了生脱死、弘法利生、造福社会的道场。心中心法的修行,要求每天要打坐两个小时以上,下座还要绵密观照。因为现代人根基不如以前,障重慧浅,不好好打坐很难降伏身心烦恼,更不用说证道了生死,利益众生了。因此元音古寺每年都组织打禅七,随着修复工作的顺利展开,我们有了专门的禅堂,打七的规模从最初的几个人增加到今年初的50多人。我们现在正在修建一栋可供一百多人禅修的明心楼,预计年底落成,今后六至七年,还将修建五栋以上的禅堂,到时总共可以容纳1000多人禅修。

为了更好地弘扬佛陀无我利他,慈悲济世的精神,同时弘扬包括古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也给广大信众提供广种福田的机会,我们按照传统寺院建筑规制,用仿唐风格设计修复各殿堂,今年全木结构的弥勒殿将落成开光,2007年将修建元音塔,2008年修复大雄宝殿。有缘的话我们希望将来能够在北方也修复一座寺院,以满足广大心中心学人修法的需求。

我们将致力于培养佛教优秀人才,特别是培养持戒精严、有修证、有愿力的僧才,建立适合心中心法修持特点的道场,来教化大众,回报社会。相信在诸佛菩萨和祖师的加被下,在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重修古寺弘圣教,再振禅风度有情”的愿望也一定会实现。

(本文根据2006年11月访谈整理)

【陈宁老师简介】

陈宁老师早岁入佛,感应道交,后拜于元音祖师门下,疑根顿断,悲叹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而不自知,流浪六道轮回苦海不知出离,遂发愿毕生乃至生生世世尽弘扬佛法以唤醒大众迷梦。后遵师命弘法利生。现任惠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博罗县天堂山元音古寺管委会主任。

王宁老师访谈 语文教学需要科学性和理性

王宁老师访谈:语文教学需要科学性和理性 按:这篇访谈可以用字字珠玑来形容。王宁老师基于深厚的训诂学、汉字学学养,阐述了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语感、语理、词汇、语言现象与文学鉴赏、文言与现代汉语等语文教学的基本概念,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语文教学的任务、内容和方法,呼吁语文教学要有科学性和理性,均有独到而精辟的见解。王宁老师坚持语文课教学的内容是书面语言教学,提出了“语言修养”的概念,提出了“用语理指导语感”“揭示语言现象”“热化词汇教 学”“有词义,才有鉴赏”等等教学理念,从学理上纠正了无所依托的主观感受型语文教学的偏颇,更为我们思考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理性启发了思路。 “语文课一定是书面语言的教学” 李节:您怎么看语文知识的学习? 王宁:过去的语文课有说教和灌输语言知识的倾向,为改变这种倾向,新课标(指200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作者注)强调感悟和人文性。但是“感悟”和“人文性”这两个概念具有不确定性,操作起来比较难把握。因此,不论在教材的编写还是实际的教学中,就容易产生另一种偏颇,即忽视语文科学性的一面,使语文课变成一种没有客观规律依托的、主观感受型的课程。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有一个根本的目的不能取消,那就是必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能力培养必须也必然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步;此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对语言的敏感加在一起就是语言修养。我想,语言修养比语言能力还要高一层。我们过去总纠缠在人文性、感悟和工具性等概念中,这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过去语文教学总说“听说读写”,而且把四者分开教学,这其实是对语文教育的一种阉割,听、说、读、写,谁都离不开谁。 语文课一定是书面语言的教学,而且主要是读写的教学;听说要向读写靠拢,因为书面语能陶冶口语。我想,即使是在小学也不必过分强调口语和听说。读和写是一种精加工,通过书面语的语感产生的口语肯定精练;而所有这些的前提是思维能力,会想是会听读与会说写的前提。语文课如果只顾追求表面的读写,甚至把听说的技巧看得过于重要,而不深入到“想”这个层面,是无法从根本上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的。李节:怎样教才能深入到“想”的层面?王宁:把别人的表达完整思想感情的言语作品变成自己的语言能力,有两条途径:一个是感性的,就是熟读和背诵,用形成语感来贮存。语言感觉是一种不需要刻意组织就能自然运用语言、不需要外部压力就能关注语言现象的习惯。母语习得的初期凭借的就是这种语言感觉。到了语言学习的更高阶段,还要形成更高级的语言感觉才能自由运用

中学生王宁谈学习与家庭教育(非常值得借鉴)

中学生王宁谈学习与家庭教育(非常值得借鉴)

一位中学生谈学习与家庭教育 各位同学、老师:早上好! 今天的晨会演讲我想跟大家分享一篇文章,这是长沙市南雅中学王宁同学的一篇发言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王宁同学说:南雅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164班是一个优秀的集体。个人认为,班级前二十几名的同学,时机适宜,谁考班上第一名都有可能。妈妈对我说:考了第一名,不要有压力,这一次已证明了你有考第一名的实力。以后,出现名次上下浮动都很正常,以平常心对待。 下面是她和爸爸妈妈一起写的,就学习和家庭教育的几个观点和大家一起探讨: 1、关于分数。 从小学开始,爸爸妈妈对我就是

这样要求的,只要学习态度好,考试考多少分都不会怪我,所以,我考试对分数没什么压力,所以很少有发挥失常的时候,成绩也差不到哪去。我的经验就是:像考试一样认真做作业,像做作业一样地轻松考试。初中了,妈妈重新告诉我:考试,只要考出你的真实水平,就可以。比如,某次考试,你的真实水平是90分,你考了90分,就很好。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你只考了70分,那爸爸妈妈就会为你遗憾,因为你的努力付出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 在我们家,分数引起的反应基本上是波澜不惊的,考100分也好,80分也好,没什么太大的反响。人生处处是考场,从容面对,考出自己真实水平就好。在我们家,物质也不与分数,成绩挂钩。 物质上的东西,能给生活带来便利,而爸爸妈妈的经济能承受的,就会给我买,与成绩没关系。爸爸妈妈认为,那种挂钩很容易培养孩子的功利思想,而偏离了学习和生活的本质。 我身上不缺零用钱,钱包里有一张银行卡备用,家里的小盒子里,爸爸妈妈也

中国音乐学院大提琴教师

中国音乐学院大提琴教师——刘蔓 稿件撰写:王宁辉 刘蔓,中国音乐学院大提琴教师,国际比赛获奖者,国家二级演奏员.她六岁开始学习大提琴,198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993年在第二届全国大提琴比赛中荣获独奏三等奖,重奏第二名。在1998年七月考入亚洲青年管弦乐团。11月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在沪举办“柴科夫斯基逝世105周年纪念音乐会”,刘蔓应邀出任独奏与该团合作演出了“洛可可主题变奏曲”,获得了好评。同年,参加了俄罗斯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沙哈夫斯卡娅的大师班。2000年9月参加了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指挥家罗斯特罗波维奇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大师班,得到了大师的高度评价。2001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同年考入中国交响乐团。2001年——2003年先后随团赴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巡回演出。作为中国交响乐团“田园”四重奏组的成员,在北京音乐厅多次成功举办了室内乐专场音乐会。2003年刘蔓申报了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派留学项目,经过考试选拔获得了国家公派留学资格,并于2004年2月赴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独奏表演师从俄罗斯著名大提琴教育家、演奏家伊琳娜.茹廖娃及娜达丽亚.沙哈夫斯卡娅。室内乐跟随俄罗斯功勋演员、著名室内乐教授费达连科学习。留学期间于2005年8 月赴奥地利参加了第十二届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国际音乐大赛,荣获大提琴专业三等奖,该项赛事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刘蔓是大提琴专业首次获奖的中国人。赛后国内的《光明日报》、《音乐周报》、《神州学人》等媒体也报道了这个消息。2006年5月刘蔓又在俄罗斯莫斯科特维尔市音乐大厅成功举办了两场专场音乐会,演奏了米亚斯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拉赫玛尼诺夫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到场表示祝贺。国内新华社、《北京日报》、《北京晚报》驻外记者也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个消息。2006年六月她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获得了大提琴演奏硕士学位。归国后,被调入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任大提琴教师。

王宁教授: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

王宁教授: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 2019年第1期《语文建设》 作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任务群”备受关注,很多学校和老师也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探索。近日,普通高中语文课标修订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在采访中点明了当前“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存在一些误区,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问:在高中新课标里,“学习任务群”是一项广受关注的内容,很多学校也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探索。在您看来,现在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情况怎么样?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王宁教授:近一年来,我很高兴地看到大家对新课标抱有极大的热情,尤其是对“学习任务群”这一教学形式,很多地方开展了教学实践活动。我参加了一些研讨会,听了一些课,也了解了一些学校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情况,感觉老师们的教学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各地的教研员和老师们都以对教学改革高度负责的精神和非常认真的态度来设计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从中我也学习到很多东西。 我发现,确实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学习任务群是一个新的提法,但仍是在过去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是脱离实际的“花招”。这就必须准确解读关于学习任务群的一些提法。 首先,是“任务”和“活动”。新课标所说的“活动”,指的是语文学习活动,也就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三件事;而“任务”就是让学生把这三件事综合在一起去解决课程设置的问题。这样的任务与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和引导着来完成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并没有发生外部的变化,只是在内涵上更多地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灌输不同,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寻找合适的方法,采用多种有效的形式,通过实践去解决问题,由此积累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增进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如果说课堂形式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很多教室里不再是像大讲堂一样摆放桌椅,而是分成小组,便于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再合在一起交流。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上没有个人活动了,恰恰相反,只有在个人读写的基础上,才有合作,因此,个性是可以显现出来的。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活动首先一定得是语文活动,落脚点一定要在语言文字上,也就是说,最后要回到语文素养上。要做到这一点,学生课外的活动比起过去会多一些,但这是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不是被老师逼着去做题。而且,课外不过是为课堂做一些准备,课堂教学的形式是不能完全颠覆的。总而言之,有些“任务”和“活动”注重形式,忽略了内容;注重手段,忽略了目标。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学习任务群就会制造一种浮躁,学生不好好念书,都出去做活动了。学习任务群要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有意义的讨论解决学生不喜欢读书的问题,不能因迁就学生不喜欢读书而去搞与语文关系不大的课外活动。如果每一个任务群都以课外活动为主,不但老师的指导无法实现,还会冲击到其他课程,影响整个教学的全面运转。 其次,是“真实情境”。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我把这个真实情境概括为:从所思所想出发,以能思能想启迪,向应思应想前进。脱离所思所想,远离能思能想,何谈“真实”?不过是老师或教材编写人员的一厢情愿。而达不到应思应想,学生学完了还在原地,又何谈学习?因此,有两个误解必须纠正:一个是,认为真实情境是要布置一个与主题或课文相关的外部环境,以为讲《望庐山瀑布》就要上庐山,讲杜甫就要走杜甫走过的路线……这当然是行不通的;另一个是,认为真实情境是老师想出来给学生被动接受的,这就违背了自主学习的精神。其实,真实情境贯穿每一个学习环节,开始确实是由老师领进门的,之后,就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老师带学生骑行”是给社会的教育公开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6月12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某班班主任兰会云带着11名高中毕业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去上海,总行程1800多公里。尽管兰老师事前做了很多准备,如规划骑行线路、学生体能测试、签订免责协议、购买安全保险等,但出发前,还是遇到很多压力:校领导不主张老师们效仿,有的人认为兰老师是拿职业生涯做赌注,有家长死活不答应让孩子参加……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骑行活动出发前,给面临压力的兰老师写一封信。 ②骑行活动出发时,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 ③在骑行活动中,给父母写一封信。 ④骑行活动结束后,给校长写一份总结报告。 ⑤给愿意参加骑行活动,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的同学写--封安慰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解析】 “老师带学生骑行”是给社会的教育公开课 兰会云老师带着11名我们骑行1800多公里的壮举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甚至许多网友留言说被感动得流泪了。为什么感动?感动于兰老师的勇敢,感动于开明担当的校长,感动于敢于放手的家长……总之,这一行为触动了时下教育中的许多痛点,所以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和感动。从一定意义上说,“老师带学生骑行”是一堂给社会的教育公开课,让许多人都受到了教育。 可以想像,为了这次骑行,兰老师顶着多大的压力,一旦出事,他的教师生涯就可能被断送。而为了一个对学生的骑行承诺,他勇敢地做出了选择。为了完成这次骑行,他亲自驾车踏勘路线,准备骑行必需物品等,足见兰老师的细心和负责。正是因为这次骑行,学生们才能把地理书上的名词变成眼前的风景和真实的体验;正是因为这次骑行,学生们收获了一路关怀和温暖。不管是兰老师言出必行的践诺,还是学生们骑行中的体验、受到的人文关怀等,都会让这些年轻的学子们收获很多,甚至受益一生。难怪有网友说“学生能够遇上这样的老师是幸运的”“看别人家的老师”。同时,相信透过这次骑行和网友的热议,给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以启迪,认识到教育不是培养温室里的花朵,而是教出敢于经历风雨、应对风险的勇士;懂得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撼动另一个灵魂的活动。

凝心聚力促教研 蓄势扬帆正远航

凝心聚力促教研蓄势扬帆正远航 ——凯旋路小学一年级期末“高效复习”专题教研活动 品着秋菊的芬芳,采着枫叶的神韵,我们迎来了初冬的暖阳。为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使复习有的放矢,行之有效,12月10日凯旋路小学校本部和御府校区的一年级全体语数老师开展了“如何高效复习”专题教研活动。 语文组 大家集体汇报了自己的复习计划和目前的进度。教研组长从她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就如何轻松有趣的进行一年级的期末复习,给我们提出了各种建议,使各位教师受益匪浅。 在研讨中,各教师认真交流了自己的复习方法、复习思路、复习重难点,老师们所谈的方法针对性强、可行性强。各位老师还把自己在复习中的困惑提出来,大家进行广泛的讨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特别是对拼音、阅读理解、看图写话的探讨! 数学组 首先,老师们一致认为,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复习课没有初步获得知识的新鲜感,所以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课堂上老师们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奖励亲手制作的小奖品,或网上购买的小奖状等,个个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其次,老师们事先要对复习内容要有一个全盘的把握,精心备好复习课,课前充分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摸清学生知识,掌

握现状,对于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合理安排分类练习和综合练习。 另外,复习还要讲求科学方法,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献计献策,王宁老师设计的每日一题专项练习,郭莉老师的整理易错题,李玲老师的口算打卡等等,都给各位老师很好的提议,思想的碰撞,满满的收获。 老师们先是各抒己见,随后达成了共识。一致决定利用复习之机夯实双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加大复习的力度,重在知识的应用,在训练能力上下功夫,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巩固,更要关注学生的复习情绪,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尤为重要。 复习三部曲 系统复习 当学习完了最后一课,孩子可能已经对前面的课文淡忘了,那么复习的第一步就是帮助他们把一学期的内容像串珍珠一样串联起来。从第一单元开始复习,将每单元的知识点再次让孩子掌握。值得注意的是,每课后的练习题不可忽略,孩子做完后不擅长的题要做好记号,以便在针对性复习中强调。 分项复习 系统复习完后,孩子已经对一学期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就可以开始分项复习了。如语文包括字词句、拼音、阅读、看图写话等,数学包括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加减法、认识图形等。通过分

王宁汉字构形学

王宁汉字构形学.汉字构形学 前

言…………………………………………………………………… 第一讲汉字的性质……………………………………………… 第二讲汉字学和汉字构形学…………………………………… 第三讲构形与构意………………………………………………

第四讲汉字的书写元素和构形元素…………………………… 第五讲平面结构与层次结构…………………………………… 第六讲构件在组合中的功能…………………………………… 第七讲汉字的构形模式(上)………………………………… 第八讲汉字的构形模式(下)………………………………… 第九讲汉字的构形属性与构意讲解…………………………… 2 第十讲汉字构形的共时相关关系………………………………关传承形的历时字第十一讲汉构系………………………………

系字构形汉第十二讲统……………………………………………教律与汉字规汉三第十讲字构形学……………………………… 言前 汉字学从传统“小学”到古文字学,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深入的程度,但是,那些研究

成果,在教学和普及领域,仍然难以被一般人接受。不论是学习传统“小学”,还是学习古文字学,入门都很困难。深究其原因,实在是因为汉字学缺乏基础理论,没有最基本的理论体系将初学者引进门的缘故。 3 1999年,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汉字学基础知识的问卷,在541位中小学老师中进行调

查,内容都是非常简单的属于“小儿科”的问题,结果,回答的错误率占到大约68%,有的问题错误率高到92%。为此,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从已经发展比较深入的传统“小学”和古文字学中,把最基础的部分抽取出来,给初学者和普及领域建立一种基本原理,以便多数人能对汉字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

第一学期新教师带教学习计划

开学之初,学校安排我作为新老师王宁老师的指导老师,既然领导信任我,我也要努力做好带教工作,为此我通过上网搜索资料,向有更多带教经验经验的老师请教,通过多种途径重新给指导老师定位,了解其职责,从而能更好地指导新老师,在这指导工作期间中,我将努力起到传、帮、带作用,在指导新教师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与新教师共同成长。为了使新教师能快速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水平,特制定如下指导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现代教育理论研修、课堂实践和教育理想、职业道德全方位带教的培养原则;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能力为目标,遵循新教师成长的规律,通过学校的带教工作,使他们较快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以学校为本,强调新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二、带教内容 通过带教,使新教师在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能热爱教育事业,坚定教育信念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乐于学习、勤于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切实提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带教教师 1、指导教师做到“三带”:带师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带师能──掌握教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带师德──为人师表,育人之道。 2、指导新教师备课、上课,帮助修改教案,指导教法。 3、指导新教师进行学生、班级管理。 4、带教教师每月听青年教师课1节。听课时做好听课笔记,课后进行分析点评。 5、每学期指导新教师上一节示范课。 6、每学期带教教师指导新教师完成两个单元复习练习题的命题工作。 7、针对新教师的基本功弱项,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新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 8、带教教师每学期向新教师推荐一至二本教育读物。 (二)新教师 1、新教师要做到“三学”:学理论──教育教学理念;学本领──教育教学基本

一辈子学做好老师

一辈子学做好老师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自从学习了《一辈子学做好老师》的课程,收获满满,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对照“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个基本内容,现总结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能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做家长认可,学生喜欢,学校放心的“三满意”教师。在平时我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努力营造一个好的老师形象。 二、在自身修养方面,我也在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文化水平。曾有人这样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丰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育智慧,宏阔的课程视野,远大的职业境界。是啊,一个没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更宽泛,更轻松的学习环境,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因此,我努力钻研本学科更宽广更深厚的知识,同时还涉及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尽量丰富自身,以备不时之需。 三、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热爱自己的岗位,备课、上课、管理班级我都很认真地去做。平时教学中,我就注意积累方法,提高水平。

但“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又需要我们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电子备课,多媒体上课,做课件,制网页等,这又跟我们提出了新的学习内容。我也是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努力掌握,力争不被时代淘汰,力争和学生们保持同步。 四、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在你我身边或多或少有这样一群孩子:父母不在身边,伴随他们的是孤独和寂寞---留守儿童。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受到严峻挑战。王宁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一直和奶奶一起生活。原本活泼外向变得内向,学习也一落千丈,跌入谷底。在这期间,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对留守儿童做到优先帮扶、优先辅导、优先照顾、优先安排活动,通过集体的温暖来弥补亲情的缺失,真正给留守儿童一个温馨、舒适的家。我成了王宁的“代理妈妈”。放学后,我经常给他洗头、洗衣服,只要饭食改善,就带他来家里吃,还帮他补习功课。记得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冷,滴水成冰,我看到他校服里头只穿了一件薄薄的毛衣,小手冻得通红,我的心隐隐作痛。课间到附近的商店买了一件厚厚的棉衣。他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老师,我不要。”“这就是给你买的,赶紧穿上吧。”我把棉衣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访谈

问:在高中新课标里,“学习任务群”是一项广受关注的内容,很多学校也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探索。在您看来,现在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情况怎么样?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王宁:近一年来,我很高兴地看到大家对新课标抱有极大的热情,尤其是对“学习任务群”这一教学形式,很多地方开展了教学实践活动。我参加了一些研讨会,听了一些课,也了解了一些学校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情况,感觉老师们的教学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各地的教研员和老师们都以对教学改革高度负责的精神和非常认真的态度来设计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从中我也学习到很多东西。我发现,确实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学习任务群是一个新的提法,但仍是在过去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是脱离实际的“花招”。这就必须准确解读关于学习任务群的一些提法。首先,是“任务”和“活动”。新课标所说的“活动”,指的是语文学习活动,也就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三件事;而“任务”就是让学生把这三件事综合在一起去解决课程设置的问题。这样的任务与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和引导着来完成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并没有发生外部的变化,只是在内涵上更多地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灌输不同,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寻找合适的方法,采用多种有效的形式,通过实践去解决问题,由此积累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增进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如果说课堂形式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很多教室里不再是像大讲堂一样摆放桌椅,而是分成小组,便于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再合在一起交流。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上没有个人活动了,恰恰相反,只有在个人读写的基础上,才有合作,因此,个性是可以显现出来的。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活动首先一定得是语文活动,落脚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 ——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访谈 《语文建设》编辑部编者按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作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任务群”备受关注,很多学校和老师也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探索。近日,我们采访了普通高中语文课标修订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她认为当前“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存在一些误区,针对这些问题, 她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2019.01 4

合肥王宁 一上《奇思妙想》

说明: 《奇思妙想》是我初次尝试,将“绘画”、“游戏”、“故事”(包括绘本)融入进一年级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去,初生之物其形必丑,希望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另外,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习题部分,我主要是引用了百树教育的《趣味数学》,(谢谢方林峰老师的分享)。将这些题目,加上我的思路,重新编排而成。此资料只供我们学校内部使用。 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我逐渐尝试原创,也希望能继续努力,坚持下去。

合肥市钢铁新村小学内部使用资料 奇思妙想 一年级上册使用 主编:王宁班级:姓名:

数学不止有眼前的课本还应该有智慧和远方 上学期的教研组汇报上,我说过,教师 不是园丁。因为园丁的工作对象是可预见 的,种玫瑰,就不会开出蔷薇来。但是我 们的学生不一样,他们的未来有太多的可 能!所以我们家长和老师,都要充当一个 “导游”的职责,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往未 来世界的窗,让他们见识更多、选择更大! 好者能精!兴趣是初学者最强大的动 力来源!一年级孩子,对于学习是充满好 奇的,把握他们的心理,抓住他们的兴趣 点,是教师和家长值得研究的重点。学习 之路还很漫长,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之初,快乐、轻松、自信?一年级的孩子,最大的爱好,是画画和听故事(绘画和阅读),我抓住这两点,基于培养兴趣为主旨,编写了这份资料。 《奇思妙想》以“画画”和“阅读”为两条主线,希望可以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数学学习的窗户,带给一年级孩子们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由于编者的初次尝试和能力局限,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王宁

一画画数数 快乐启航,开心周一 1.仔细观察:这是客人们的鞋子,丽丽家来了()位客人。 2.把下面各点按顺序连接起来,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 (1)(2) 3.把3号,8号,9号和左边第一个气球涂上颜色。 趣味冲浪,阳光周二 1.你能说出下面的头像是由哪几个数字组成的吗? 头像是由数字组成的。 2.妈妈买了一些草莓放在4个碗里。 小明吃掉了两个碗里的草莓,他最多吃了()个,最少吃了()个。

王宁 4 语文课不是文学课,也不是语言课

4.王宁:语文课不是文学课也不是语言 桑哲(以下简称桑):王老师,您是如何理解“语文课”的呢?您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呢? 王宁(以下简称王):我的基本意见就是语文课不是文学课,也不是语言课。语文课培养的是人文素质,是为了提高人的语言能力、鉴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还有语言交流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它是以书面语为主的。我不是特别同意语文课主要是培养人的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能力的看法。我觉得语文课的重要问题是读写,听说的问题是口语向书面语靠拢。书面语是经过精加工的,要让口语比较纯粹、水平提高,就要让口语向书面语靠拢。所以语文教学问题就是口语向书面语靠拢的问题。 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不是培养说话,而是培养比较高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的关键问题是读写方面的。要读经过精加工的语言,从这里面培养语感,然后让学生写。说话的问题本身是语言技巧的问题。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不是说话而是书面语的训练。书面语比较典范的东西会有一些是文学方面的,是以文学为主的。我们所说的文学是广义的文学,不一定是那些纯文学的东西。如果把语文教学的标杆立到听、说、读、写上,那就太低了;如果到了高中还要再深入讲解听、说、读、写,是不是很不对路?是不是调子就比较低了?语文教学不能老是在讲普及,不能过于强调通俗而不去进行雅文化教育,雅文化是咱们文化的尖端的东西。另外,语文课还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当然语言和思维不是完全同步的,不能完全说没有语言的思维和没有思维的语言。当人的语言和思维都成熟了以后,语言能力是跟思维能力同步提高的。学习语文课的过程就是人类自己改造自己,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所谓自身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心能,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心能。人的心的能力是以思维为中心的。一个人也许说不好话,可能说话技巧不好,但是不代表他不能思维,虽然没必要把人都培养成演讲家,但我们却希望把人都培养成善于思维的人。当然人的生存能力,跟其他人交流的能力也很重要。不会思维只培养说话很流畅是没有什么用的,我觉得语文课本身还是门培养人的心能的课程,培养人的心能最重要的是要落到思维上。 现在的语文教学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在文学和语言这两个方面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把语言里面的一些已经总结出来的没有内容的规律硬塞在语文课里,尤其是过去的以语法为中心教学,非常没有道理,说母语的人出错根本不是语法问题。我们现在进行的是母语教育、汉语教育。汉语教育的问题不是谁会把语法给搞错,可是很多语法却越弄越让人不会说话。语文教学想要培养语感很重要的是以词汇为中心,而不是以语法为中心。这种倾向就是过分强调语文规律,但抽象化的语文规律不是语文课。 另外一种倾向就是单纯地强调文学感悟,我也不是很赞成。感悟能力的增长是很缓慢的,必须随着自己的经验的增长而增长。语文课读的是别人的经验,是从别人的经验中吸收有用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经验的,没有作者的经验你就感悟不了他所表达的内容。在语文课堂上很悲哀的一篇课文能把学生讲笑了,就是因为过分强调感悟而不考虑理性化。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所以我觉得语文课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把语言规律化解到言语作品里头,然后通过言语作品真正来培养一个比较饱满的有内涵的语感,这样语文课就比较有意思,学生不但知道文章好,而且还能说出好在什么地方,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认为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成

翻译与跨文化阐释_王宁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NO.2 2014 翻译与跨文化阐释* 王宁清华大学 摘要:翻译与跨文化阐释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文学和文化的翻译就是一种(跨)文化阐释的形式, 通过这种“跨文化阐释式”的翻译,一些文化含量较高的文学作品才能在另一种语言和文化语境下获得持续的生命 或“来世生命”。在当前的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这种形式的翻译会更为有效地推进中国文化和文学走 向世界的进程。但是另一方面,翻译又不能等同于跨文化阐释,它只是一种“带着镣铐跳舞”的阐释形式,任何过 度的阐释也许能促使一个理论概念或一部文学作品在异域文化中获得新生,但它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在推 进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这两种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可以在不同的方面起到不同的作用。 关键词:翻译;跨文化;阐释;过度的阐释;中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14)02-0005-09 关于翻译的定义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不同的描述。本文作者也发表了大量著述,并从文化的角度对翻译的内涵作了新的界定和描述。本文可以说是笔者这方面研究的一个继续和发展。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如果从翻译的阐释学传统来看,翻译行为亦应当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阐释的行为。就翻译本身而言,它既有着纯粹语言转换的功能,同时也有着跨文化意义上的阐释功能,这一点尤其适用于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的翻译。但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翻译并不指涉同一种语言内部的翻译,而是在更多的情况下用于描述一种跨越语言界限、甚或跨越文化传统之疆界的语言转换方式。如果更进一步推论,真正要做到对原作的文化阐释意义上的翻译,则应该更强调跨越文化的界限。这就是我们今天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赋予翻译的历史使命和功能。但是,另一方面,翻译又不完全等同于跨文化阐释,它还受制于语言的限制,也即它如同“带着镣铐跳舞”,也即有限制的跨文化阐释。在这种跨文化阐释(翻译)的过程中,我们要适当地把握阐释的度:过度地阐释就会远离原作,而拘泥于语言层面的“忠实”又很难发掘出翻译文本的丰富文化内涵,最后以追求形式上的“忠实”而丧失译者的主体性和(再)创造性作为代价。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审美内涵极高的文学作品的翻译。本文在提出自己的理论建构后,以美国翻译家葛浩文对莫言作品的“跨文化阐释式”的翻译,来说明其达到的效果:他的卓越翻译使得莫言的作品在另一文化语境中获得了新生,而相比之下,莫言的不少同时代人,则正是由于缺少这种跨文化阐释式的翻译,依然在另一文化语境中处于“边缘的”或“沉寂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说来,当前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出去所碰到的“冷遇”和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这种跨文化阐释式的翻译。 1. 翻译的语言中心主义批判 长期以来,尤其是在中国的翻译研究领域内,翻译一直被定位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三级研究方向,这显然是受到语言形式主义翻译学的制约,将其仅仅当作一种纯粹语言间的转换,这自然是妨碍这门学科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毫无疑问,就翻译的最基本的字面意义而言,它确实主要是指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但是翻译是否仅仅局限于此呢?尤其是文学的翻译是否仅仅局限于此呢?如果果真如此的话,那我们还有何必要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笔墨讨论文学翻译呢?这也许正是不同的翻译研究学派围绕翻译的内涵和外延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焦点。 实际上,我们如果从形式主义语言学家和文学理论家罗曼·雅各布森对翻译所下的定义就可以看出,即使是最带有形式主义倾向的语言学家在试图全方位地描述翻译的特征时,也没有仅仅停留在语言转换的层面为其填满所有的阐释空间。按照雅各布森的定义,翻译至少可以在三个层面上得到理论的描述和界定:(1)语内翻译,(2)语际翻译,(3)语符翻译或符际翻译(Jakobson, 1992:144)。关于语际翻译的合法性自然是毫无疑问的,没有人对之抱有任何怀疑。而对于语内翻译,近年来通过研究,人们也发现,即使是同一种语言,将其古代的形式转换成现当代的形式也几乎等于将其译成另一种语言。这一看法早已在中国的高校付诸实施:从事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在申请职称晋升时不需要参加外语考试,其原因恰在于掌握古汉语的难度并不亚于掌握一门外语的难度。而本世纪初爱尔兰诗人希尼将英国古典文学名著《贝奥武甫》 理论研究

王宁汉字构形学

汉字构形学 前言…………………………………………………………………… 第一讲汉字的性质……………………………………………… 第二讲汉字学和汉字构形学…………………………………… 第三讲构形与构意……………………………………………… 第四讲汉字的书写元素和构形元素…………………………… 第五讲平面结构与层次结构…………………………………… 第六讲构件在组合中的功能…………………………………… 第七讲汉字的构形模式(上)………………………………… 第八讲汉字的构形模式(下)………………………………… 第九讲汉字的构形属性与构意讲解…………………………… 第十讲汉字构形的共时相关关系……………………………… 第十一讲汉字构形的历时传承关系……………………………… 第十二讲汉字构形系统…………………………………………… 第十三讲汉字构形规律与汉字教学……………………………… 前言 汉字学从传统“小学”到古文字学,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深入的程度,但是,那些研究成果,在教学和普及领域,仍然难以被一般人接受。不论是学习传统“小学”,还是学习古文字学,入门都很困难。深究其原因,实在是因为汉字学缺乏基础理论,没有最基本的理论体系将初学者引进门的缘故。1999年,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汉字学基础知识的问卷,在541位中小学老师中进行调查,内容都是非常简单的属于“小儿科”的问题,结果,回答的错误率占到大约68%,有的问题错误率高到92%。为此,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从已经发展比较深入的传统“小学”和古文字学中,把最基础的部分抽取出来,给初学者和普及领域建立一种基本原理,以便多数人能对汉字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些年,

王宁:谈谈语言建构与运用

【聚焦高中语文新课标】王宁:谈谈语言建构与运用 编者按 2013年,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纲领性文件,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了帮助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全面、精准地把握新课标的设计理念、组织架构和实施要求,本刊约请了课标组的王宁老师、郑桂华老师和蔡可老师,从不同角度对新课标内容予以阐述,集中探讨新课标在教学实践层面的有效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宁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稿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被列为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项,而且是带动其他三项的一项,这是由语文课程的特质决定的。课标对语文课程的特质做了如下概括:“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说,不断加深对

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提高对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是语文课程赋予学习者的一项重要人格和品质。这是语文课程专有的立德树人功能。 一 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意义 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含义,首先需要弄清“建构”的内涵,其次需要弄清建构与运用的关系。 语言建构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出于表达思想的目的,按照语言内部系统来建构话语——用词汇组构句子,用句子组构段落和篇章。就这个内涵而言,语言建构是运用的前提。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语言建构的初步能力首先是凭借语感,然后逐步走向理性,特别是一些特殊体裁的书面表达,需要考虑风格与形式、文化与美感等因素,所以提高建构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在语文课程中,为了提高语言建构能力,就要安排数量足够又能切实操作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来学习和积累。这里涉及语言文字知识是否需要的问题。知识也就是语言文字的规律,当然是需要的,但这种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来体会和获取,不然,仅仅是一些语言学教条,不能转化为必备的能力。从这一点来说,运用才是建构的重要途径,建构和运用是相辅相成的。另一方面,是指在个人言语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构起自己的言语体系,包括属于个人的言语心理词典、句典和表达风格。这种建构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积累,是达不到这种程度的。到了高中,一部分对语言文学和文献文化兴趣浓厚、关注较多的学生可以做到。这一点,一般要到三年级选修阶段才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达到,但是,在走向社会以后,这应当是一个语文素养较高的人应当达到的水平。 课标修订稿对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作了更清晰的说明:“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这段话又进一步说明了,在归纳总结出的四项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带动其他三项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第一要义。

教师表率

“经典照亮人生,诵读唱响五风” ——信合路小学教师诵读比赛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咏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为了传承中华经典诗文,弘扬孝敬、友善、节俭和诚信的优良传统。教师自觉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表率。本学期,我校在领导和教师的精心策划下开展了"经典照亮人生,诵读唱响五风"的教师组诵读比赛,以诵读传承华夏文明,做二十一世纪美丽教师。学校分成语文组和数学组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诵读比赛,有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评委团,教办领导也列席参加,并在赛后提出批评意见,为本次比赛增添色彩。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声律启蒙》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白静云老师的《致橡树》,赢得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钱兰老师的一首再别康桥,轻轻的柔柔的在心底荡漾。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李静老师朗诵《雪花的快乐》,道出了雪花简单的快乐,也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也要向雪花一样,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落向自己认定的方向。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古代汉语(王宁版)书本课后题阅读译文

原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选(书本第39页)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翼幸君之一悟③,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於郑袖,外欺於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翻译: 屈原对子兰的所作所为,也非常痛恨。虽然身遭放逐,却依然眷恋楚国,怀念怀王,时刻惦记着能重返朝廷,总是希望国王能突然觉悟,不良习俗也为之改变。他总是不忘怀念君王,复兴国家,扭转局势,所以在一篇作品中多次流露此种心情。然而终究无可奈何,所以也不可能再返朝廷,于此也可见怀王最终也没有醒悟。作为国君,不管他聪明还是愚蠢,有才还是无才,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贤士来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然而亡国破家之事却不断发生,而圣明之君、太平之国却好多世代都未曾一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所谓忠臣并不忠,其所谓贤士并不贤。怀王因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结果使军队惨败,国土被侵占,失去了六郡地盘,自己还流落他乡,客死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这是由于不知人所造成的灾祸。《易经》上说:“井已经疏浚干净,却没人来喝水,这是令人难过的事。国君若是圣明,大家都可以得到幸福。”而怀王是如此不明,那里配得到幸福啊! 原文:《列子·说符》选(书本第56页) 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恶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 翻译: 晋国苦于强盗太多。有一个叫郄雍的人,能看出强盗的相貌,看他们的眉目之间,就可以得到他们的真情。晋侯叫他去查看强盗,千百人中不会遗漏一个。晋侯大为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全国的强盗都没有了,何必用那么多人呢?”文子说:“您依仗窥伺观察而抓到强盗,强盗不但清除不尽,而且郄雍一定不得好死。”不久一群强盗商量说:“我们所以穷困的原因,就是这个郄雍。”于是共同抓获并残杀了他。晋侯听说后大为惊骇,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所说的那样,郄雍死了。但收拾强盗用什么方法呢?”文子说:“周时有俗话说:‘眼睛能看到深渊中游鱼的人不吉祥,心灵能估料到隐藏着的东西的人有灾殃。’况且您要想没有强盗,最好的办法是选拔贤能的人并重用他们,使上面的政教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老百姓有羞耻之心,那还有谁去做强盗呢?”于是任用随会主持政事,而所有的强盗都跑到秦国去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