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第四章 人类染色体与染色体病
- 格式:ppt
- 大小:9.57 MB
- 文档页数:112
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 )第一章概论减数分裂性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由此产生四个单倍体细胞(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半 (2n →n)的特殊细胞分裂方式。
一.医学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人类遗传学:研究人类(个体和群体)性状(生理性状和病理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物质基础的一门学科。
医学遗传学:研究人类病理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物质基础的一门学科。
临床遗传学:研究临床各科遗传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和遗传咨询的学科。
● 医学遗传学的分科:人类细胞遗传学:从细胞水平上研究遗传物质(染色体)的结构、畸变类型、频率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人类生化遗传学: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研究遗传物质(基因)的分子结构、表达、调控和突变所引起的疾病。
群体遗传学:研究基因在人群中的行为、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
研究近亲婚配的危害以及从群体范围对遗传病的防治作预期的估算。
药物遗传学:研究药物代谢的遗传差异和不同个体药物反应差异的遗传基础肿瘤遗传学: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遗传因素,研究癌变的遗传基础,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体细胞遗传学:用细胞培养、细胞杂交的方法研究体细胞的基因作用,人类基因图的绘制,诱变与恶变的本质等。
优生学:应用医学遗传学的原理和手段,改变人类的遗传素质,防止出生缺陷,提高人口质量的科学。
二.医学遗传学的发展史(略)三.医学遗传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1.人类对疾病本质认识的需要2.遗传病对人类健康威胁日益严重3.实行优生学的需要四.医学遗传学的研究方法㈠群体筛查法群体筛查法:是指对某一特定人群进行某种遗传病的普查。
● 普查所选的病种:①发病率较高② 疾病危害严重③ 可以治疗● 群体筛查的目的:1.了解遗传病的患病率和基因频率2.筛查遗传病的防治对象3.筛查遗传病携带者4.探某种病是否病。
如某病有因素,可体在:●患者属病率 > 一般群体病率●一属病率> 二属病率> 三属病率(表1-1)表 1-1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中各属病率属关系病率父母、兄弟姐妹33.21 ‰伯、叔、姑、(外)祖父母13.54 ‰第一代堂(姨)表兄妹 6.24 ‰第二代堂(姨)表兄妹 4.20 ‰表叔、伯、姑与表舅姨 3.62 ‰一般群体0.98 ‰●血属病率> 非血属病率(表1-2)表 1-2精神分裂症母的寄养子女与非寄养子女非寄养子女寄养子女子女人数5047精神分裂症0 5精神缺陷0 4病人格29神官能症713住精神病院或入一年以上211正常39 5㈡系分析法目的:①判断病是否病?是什么方式?②辨是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③是否存在异性?㈢双生子法卵双生( Monozygotic twin , MZ ):基相同,表型极相似。
染色体病:遗传病中的高发病种作者:罗勤来源:《家庭医学》2013年第03期染色体病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被熟悉了解。
什么是染色体?染色体病都有哪些?哪些人群容易高发?怎样预防?这些都是大家较多咨询的话题。
何谓染色体人体由无数细胞所构成,染色体位于每个细胞中心的“核”的部分,是细胞中极小的一部分,只有利用特别的色素加以染色才能看清楚,故名为“染色体”。
人类染色体的数目一共为46条,即23对,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子。
其中,第一到第二十二对为“常染色体”,是男女共有的,编号为1~22,以1号最大,22号最小。
第二十三对为“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女性是两条X染色体,编号XX,男性则是X、Y各一条,编号XY。
染色体由DNA与蛋白质组成,大多数基因均位于DNA中。
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机体的全部遗传信息都是以染色体形式存在,并一代一代往下传。
每条染色体平均携带上千个基因,这些基因担负着储存、传递遗传信息和控制细胞分化、发育的作用。
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由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中国等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人类基因组共同执行着一项计划,任务是从染色体上完全破解人类基因。
经过长达16年的努力,科学家们完成了第1号染色体基因测序,已确定第1号染色体上含有3 141个基因,这些基因中存在的缺陷,与350种疾病有关,其中包括癌症、帕金森病、早老性痴呆等。
染色体病是遗传病中的高发病种在已经发现的遗传性疾病中,由染色体数目与形态结构异常导致的染色体病,是高发病种,它占普通人群的5‰。
现已发现人类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10 000多种,已确定的染色体综合征100多种。
据调查,染色体病占流产胎儿的50%,占死产婴儿的0.8%,占新生儿死亡率的0.6%,占活产新生儿的0.5%~1%。
染色体病可分为常染色体病和性染色体病两大类。
常染色体病由1~22号染色体发生数目或结构异常引起,最常见者为第21号染色体上的染色体数目多了1条,临床上称之为21三体综合征,又称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白痴;还有18三体综合征,又称爱德华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又称帕吐综合征;等。
《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Medical Genetics)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33086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临床检验学分:2总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0先修课程:高中生物学、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后续课程:病理学、流行病学、儿科学、妇产科学选用教材:[1]蔡绍京,医学遗传学(第3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2]左伋,医学遗传学(第7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必读书目:[1] 曹新,生物医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2] Aap,Medical Genetics in Pediatric Practice[M],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2013[3] Colleen D. Clements,Medical Genetics Casebook[M],Humana Press,1982[4] Schire, Carmel,Medical Genetics[M],McGraw-Hill Education,2014[5] Rius, Marcel,Medical Genetics at a Glance[M],Wiley-Blackwell,2013选读书目:[1]丁卫,Medical Genetics[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 Edward S, Essential Medical Genetics[M],Wiley-Blackwell,1988[3] Peter Turnpenny, Emery’s Elements of Medical Genetics[M],Elsevier,2017[4] Joanna Latimer, The Gene, the Clinic, and the Family: Diagnosing Dysmorphology,Reviving Medical Dominance[M],Routledge,2013[5] Kaja Finkler, Experiencing the New Genetics: Family and Kinship on the MedicalFrontier[M],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2000学习网站:/二、课程教学目标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一门涉及上万种遗传性疾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学科,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医学遗传学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临床医学各个分科的发展,这已成为现代医学的特征之一。
Copyright © 1995-2016 LIZC. All rights reserved一、单选题1、染色体非整倍性改变的机制可能是()A.染色体断裂及断裂之后的异常重排:结构畸变的机制,不选B.染色体易位:结构畸变,不选C.染色体倒位:结构畸变,不选D.染色体不分离:正确,非整倍性改变的机制包括染色体不分离和染色体丢失E.染色体核内复制:整倍性改变的机制(四倍体),不选考核点:非整倍性改变的机制2、染色体不分离( )A.只是指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B. 只是指同源染色体不分离C.只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E.是指姐妹染色单体或同源染色体不分离解析:染色体不分离是导致染色体非整倍性改变(尤其是三体和单体)的主要原因。
不分离既可发生在减数分裂(包括第一、二次减数分裂),也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将导致嵌合体出现)。
选项A的含义是:只是第二次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选项B的含义是:只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选项C、D肯定不正确;选项E的含义是:指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即有丝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即第一次减数分裂。
考核点:非整倍性改变的机制3、人类精子发生的过程中,如果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发生了某号同源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而第二次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则其可形成( )A.一个异常性细胞B.两个异常性细胞C.三个异常性细胞D.四个异常性细胞E.正常的性细胞解析:如果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发生了某号同源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而第二次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则其可形成4个异常配子(共2种),其中一种染色体数目为n+1,另一种为n-1,受精后要么是三体,要么是单体。
若第一次减数分裂正常,第二次发生某号染色体不分离,则可形成4个可能的配子,其中2个正常(n),一个为n+1,另一个为n-1。
因此,受精后1/2可能性正常,1/4三体,1/4单体。
考核点:非整倍性改变的机制。
4、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的结果是()A.产生(n+1)和(n-1)两种类型的配子:第一次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的结果B. 只产(n+1)型的配子:不正确C.只产生(n-1)型的配子:不正确D.产生的配子均正常:不正确E.产生n、(n+1)和(n-1)三种类型的配子: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理论上可形成4个配子,2种正常,一个为n+1,另一个为n-1。
医学遗传学第一章绪论本章节重点:遗传病的概念、遗传病的类型一、医学遗传学的定义1、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是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是与人类遗传有关的疾病,即遗传病(genetic disease)。
2、研究内容:遗传病的发生机理(Etiology)、传递方式(Passage)、诊断(Diagnosis)、治疗(Therapy)、预后(Prognosis)、再发风险(Recurrence)、预防方法(Preventive medicine),从而控制遗传病在一个家庭中的再发,降低在人群中的危害,增进人类的健康水平。
3、什么是遗传?Genetics is the study of genes, heredity, and variation in living organisms.二、遗传病的定义1、关于遗传病的一些误解:家族性疾病(familial disease)就是遗传病、先天性疾病(congenital disease)就是遗传病2、遗传病(genetic disease):遗传物质改变所导致的疾病。
包括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
三、遗传病的类型1、单基因病(single gene disorder):如果一种遗传病的发病仅仅涉及一对基因,这个基因称为主基因(major gene),其导致的疾病称为单基因病。
常染色体显性(AD)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AR)遗传病、X 连锁显性(XD)遗传病、X连锁隐性(XR)遗传病、Y连锁遗传病、线粒体病2、多基因病(polygenic disease):一些常见的疾病或畸形有复杂的病因,既涉及遗传基础,又需要环境因素的作用才发病,也称为多因子病(multifactorial disease,MF)。
遗传基础不是一对基因,而是涉及到许多对基因,这些基因称为微效基因(minor gene)。
3、染色体病(chromosome disease):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而导致的疾病称为染色体病。
2023医学遗传学课件•医学遗传学概述•医学遗传学基础知识•医学遗传学技术与方法•医学遗传学在临床中的应用目•医学遗传学研究展望•学习医学遗传学的意义与建议录01医学遗传学概述医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因素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定义根据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医学遗传学可分为临床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医学遗传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遗传因素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遗传因素是许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遗传性疾病、肿瘤等。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人体健康,如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个体对疾病易感性的差异。
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医学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为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发展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医学遗传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起源医学遗传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科学家发现了染色体和基因,开启了医学遗传学的研究。
未来展望未来,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新兴学科的不断发展,医学遗传学将继续为人类健康事业提供更加深入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医学遗传学的发展历程02医学遗传学基础知识基因概念基因是携带遗传信息的最小单位,是生命的基本功能单元。
基因组指一个生物个体或一个细胞所携带的全部基因的总和,是基因和其表达产物的复合体。
基因与基因组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过程,是所有已知的真核生物的共性。
表观遗传学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指DNA序列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突变指生物体之间基因型或表型的差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
变异突变与变异由单个基因的突变引起的疾病,如囊性纤维化、血友病等。
医学遗传学染色体畸变与染色体病Copyright ? 1995-2016 LIZC. All rights reserved一、单选题1、染色体非整倍性改变的机制可能是()A.染色体断裂及断裂之后的异常重排:结构畸变的机制,不选B.染色体易位:结构畸变,不选C.染色体倒位:结构畸变,不选D.染色体不分离:正确,非整倍性改变的机制包括染色体不分离和染色体丢失E.染色体核内复制:整倍性改变的机制(四倍体),不选考核点:非整倍性改变的机制2、染色体不分离( )A.只是指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B. 只是指同源染色体不分离C.只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E.是指姐妹染色单体或同源染色体不分离解析:染色体不分离是导致染色体非整倍性改变(尤其是三体和单体)的主要原因。
不分离既可发生在减数分裂(包括第一、二次减数分裂),也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将导致嵌合体出现)。
选项A的含义是:只是第二次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选项B的含义是:只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选项C、D肯定不正确;选项E的含义是:指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即有丝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即第一次减数分裂。
考核点:非整倍性改变的机制3、人类精子发生的过程中,如果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发生了某号同源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而第二次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则其可形成( ) A.一个异常性细胞B.两个异常性细胞C.三个异常性细胞D.四个异常性细胞E.正常的性细胞解析:如果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发生了某号同源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而第二次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则其可形成4个异常配子(共2种),其中一种染色体数目为n+1,另一种为n-1,受精后要么是三体,要么是单体。
若第一次减数分裂正常,第二次发生某号染色体不分离,则可形成4个可能的配子,其中2个正常(n),一个为n+1,另一个为n-1。
因此,受精后1/2可能性正常,1/4三体,1/4单体。
考核点:非整倍性改变的机制。
跟老师在书上勾的差不多医学遗传学重点、考点第一章概论学习要求:识记:医学遗传学及遗传病的概念;理解:遗传病的分类;医学遗传学的各研究领域;医学遗传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复习要点:医学遗传学:医学遗传学是医学和遗传学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研究人类疾病和遗传的关系,主要研究遗传病的发病机理、传递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等,从而降低人群中的发病率,提高人类的健康素质。
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所引起的疾病。
遗传病的分类: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体细胞遗传病和线粒体遗传病。
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学习要求:识记:基因、半保留复制、转录、翻译、基因突变等概念;理解:结构基因的结构特点;中心法则的内容。
复习要点:基因:是特定的DNA 片段,带有遗传信息,可通过控制细胞内RNA和蛋白质(酶)的合成,进而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
半保留复制:DNA的复制方式。
DNA的双链解开,两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在引物酶的催化下,以游离的三磷酸核苷酸为原料,按碱基互补原则合成新的DNA链,以后新合成的互补链和各自的模板链互相盘绕,形成稳定的DNA结构。
这样新的子代DNA 中,一条单链来自亲代,另一条单链是新合成的,就称为半保留复制。
转录:是指以DNA为模板,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指mRNA指导下的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或数目发生改变。
人类结构基因的结构特点:编码序列不连续,被非编码序列所分隔,是典型的断裂基因。
人类结构基因分为:1 编码区,包括外显子和内含子。
2 侧翼序列,位于编码区两侧,包括调控区、前导区和尾部区。
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和终止子等。
前导区和尾部区分别为编码区外侧5’端和3’端的可转录的非翻译区。
中心法则:是关于遗传信息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中的传递的法则。
DNA上的基因先转录成mRNA,再翻译成细胞内的蛋白质(酶),进而决定生物的性状。
医学遗传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遗传病的概念:遗传病是遗传物质改变所导致的疾病。
2.遗传病的分类: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
第二章第三章遗传的细胞和分子基础1.核小体:5种组蛋白(H2A, H2B,H3,H4,H1)和2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组成,包括核心颗粒和连接部两部分。
组蛋白中的H2A, H2B,H3,H4各两分子组成八聚体,约14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在八聚体外缠绕1.75圈,构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
约6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构成核心颗粒的连接部。
2.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区别常染色质:细胞间期核内纤维折叠盘曲程度小,分散度大,染色较浅且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异染色质:细胞间期核内纤维折叠盘曲紧密,呈凝集状态,染色较深且没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分为结构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3.Lyon假说(1961)——X染色体失活假说及剂量补偿效应①雌性哺乳动物体内仅有一条X染色体有活性,另一条在遗传上是失活的,在间期细胞核中异固缩为X染色质。
②失活发生在胚胎早期(人胚第16天),此前2条X染色体都有活性。
③X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的,但是是恒定的。
剂量补偿:由于雌性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发生异固缩,失去转录活性,这样保证了雌雄两性细胞中都只有一条X染色体保持转录活性,使两性X连锁基因产物的量保持在相同水平上,这种效应称为X染色体的剂量补偿4.多基因家族:由一个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形成的一组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
5.拟基因:也称假基因,指在多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些基因称为拟基因,常用ψ表示。
6.遗传印记:不同性别的亲体传给子代的同一染色体或基因,当发生改变时可引起不同表型的现象,也称为基因组印记。
父母双方的某些同源染色体或等位基因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
母系印记:母源基因失活,父源基因表达父系印记:父源基因失活,母源基因表达7.点突变(碱基替换)引起几类不同的生物学效应:①同义突变②错义突变③无义突变④终止密码突变8.动态突变:又称不稳定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突变,其突变是由于基因组中脱氧三核苷酸串联重复拷贝数增加,拷贝数的增加随着世代的传递而不断增加,因而称之为动态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