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完整word)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完整word)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完整word)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第1页一简易方程等式和方程的含义

1.等式:90-x=30,80÷4=20,7y=6320+30=50,y+17=38,54÷x=9;方程:90-x=30,7y=63,y+17=38,54÷x=9。

2.30+ x=80; 4 x=80;x+10=50, 3 x=20+503.52+ x=110;

第2页

1.-20;+54,+54。2.解:x=70+35x=105解:x=84-48x=36解:x=50+50x=100解:x=100-27 x=73解:x=70+20 x=90解:x=9-3.6x=5.4

3:⑴x+16.5=25 x=25-16.5x=8.5 ⑵x+15=60x=60-15x=45

第3页用等式性质解方程(2)

1:⑴÷0.3 ⑵×5×5

2:14x=70x=70÷14x=5x÷60=12x=12×60x=720

x÷4.5=9x=4.5×9x=40.55x=1.5x=1.5÷5x=0.3

0.2x=6x=6÷0.2x=30x÷1.1=3x=3×1.1x=3.3

3:⑴12x=18x=18÷12x=1.5⑵5x=65x=65÷5 x=13

第4页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练习

1. (1)x=32 (2)x=20 (3)x=3 (4)x=7(5)x=100

2:-3628+0.8 2.7 ÷315x 1.6 3.2

3. x+3.8=6.3x=6.3-3.8x=2.50.4+x=2x=2.3-0.4x=1.9x-1.8=4x=4+1.8x=5.8

1.6x=6.4x=6.4÷1.6x=4x÷7=0.3x=7×0.3x=

2.1x÷3=2x=2.1×3 x=6.3

第5页

4.(1)

5.5+x=10x=10-5.5x=4.5(米)(2)5x=60x=60÷5x=12

5.(1)x-98=2x=98+2x=100(元)(2)x-45=128x=128+45x=173(元)

(3)7x=2.8x=2.8÷7x=0.4(米)(4)4x=36x=36÷4x=9(元)

第6页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1.x+4.8=7.2x=7.2-4.8x=

2.4 x-7.9=2x=2.3+7.9x=10.5 3x=132x=132÷3x=44

2.设昨天卖出x套x+15=82x=82-15x=67

3.设客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x-30=80x=80+30x=110

4.(1)设王老师买了x个足球x+6=18x=18-6x=12(2)每个篮球y元1.2y=60y=60÷1.2y=50

第7页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

1.2x+17=352x=18x=912+8x=528x=40x=53x-64=113x=75x=25

2.(1)柏树的棵数×3-15=松树的棵数解:设校园里面有x棵柏树3x-15=753x=90x=30

(2)科技书的本数×4+40=文艺书本数设科技书有x本4×+40=3204x=280x=70

3.解:设养公鸡x只4x-20=7804x=800x=200养了公鸡200只200+780=980(只)一共980只

第8页

1.+26106-1591×2920÷2340

2.77+3x=1223x=45x=155x-1.6=0.95x=2.5x=0.5

6x-13.6=206x=33.6x=5.6x-7.9+5.4=12x-7.9=6.6x=14.5

4x÷2=1.84x=3.6x=0.90.8x÷4=12.80.8x=51.2x=64

3.解:设解它的高是x米5.6x=11.2x=2(米)

第9页

4:解:设底边上的高是x厘米。24x÷2=216x=18答:底边上的高是18厘米。

5:解:设每个足球x元。12x+140=500x=30答:每个足球30元。

6:解:设普通列车每小时能行驶x千米。2x+60=300x=120答:普通列车每小时能行驶120米。

7:解:设李小刚原来带了x元钱。x-0.5x-4=16 x=40答:李小刚原来带了40

第10页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

1.34x+41x=30075x=300x=48x-3.2x=244.8x=24x=5

30x-17x=15613x=156x=125.6x+x=336.6x=33x=5

2.:(1)大米面粉解:设面粉运来x袋,则大米运来4x袋。4x+x=455x=45x=94x=4×9=36

答:运来大米36袋,面粉9袋。(2)桃树梨树解:设梨树为x棵,则桃树2.6x棵2.6x-x=32

1.6x=32x=20

2.6x=2.6×20=52答:梨树有20棵,桃树有52棵。

3.解设:番茄面积为×平方米,黄瓜面积为2×平方米

30×16=480x+2x=4803x=480x=1602x=160×2=320答:黄瓜占地320平方米,番茄占地160平方米。

第11 页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4)

1:13x-4x=810.6x-0.8=429×2+3x=940.8x-2.5×3=0.5

9x=810.6x=4.858+3x=940.8x-7.5=0.5

x=9x=83x=36x=120.8x=8x=102:解设:x小时后两车之间相距52.5千米。120x-85x=52.535x=52.5x=1.5

3:解设:乙船的速度为x千米/时。(x+23)×12=708x+23=59x=36

4:解设:这辆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x千米。1.8x-1.2x=540.6x=54x=90

第12页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0.3x+0.5x=240.8x=

2.4x=355x-3x=15.652x=15.6x=0.3

8x+5×1.6=568x+8=568x=48x=63x-25×3=1203x-75=1203x=120+75x=65

2.解设:灰兔有x只,白兔有4x只x+4x=805x=80x=164x=4×16=64

3.解设:小红x岁,爸爸4x岁4x-x=243x=24x=84x=4×8=32

第13页

4:解设:小华每秒跑x米。(x+4.5)×40=400x+4.5=10x=5.5

5:解设:每本练习本x元。5x-3x=52x=5x=2.5答:每本练习本2.5元。

6:解设:x小时后两船相距30千米。32x-28x=304x=30x=7.5答:7.5小时候两船相距30千米。

7:解设:每箱荔枝x元。24×56+19x=282619x=1482x=78答:每箱荔枝78元

第14页整理与练习(1)

1.选①④⑥

2. x+17=24解:x-24-17x=7x-460=530解:x=530+460x=990

2.7+x=7.5解:x=7.5-2.7x=4.89x=4.5解:x=4.5÷9x=0.5

x÷0.4=2.5解:x=2.5×0.4x=140x=240解:x=240÷40x=6

5+3x=20解:3x=15x=55x-1.2=6.8解:5x=8x=1.6

4x÷5=1.6解:4x=8x=2

3.解设:《数学故事》每本售价x元x+14=30x=30-14x=16答:数学故事每本售价16元。

第15页

4.解:设这个水库的警戒水位为x米x+0.64=24.4x=23.76答:这个水库的警戒水位为23.76米。

5.解:设这个滴水龙头平均每分钟滴水x千克。30x=1.8x=0.06答:这个滴水龙头平均每分钟滴水0.06千克。

6.解:设灰鹤有x只。4x+6=102x=24答:灰鹤有24只。

7.解:设一把椅子的价格为x元。6x+730=1120x=65答:一把椅子的价格为65元。

第16页整理与练习(2)

1.36x+5x=123解:41x=123x=33.5x-1.5x=10.8解:2x=10.8x=5.4

2x-3.8+4.2=10解:2x-3.8=5.82x=9.6x=4.84x+8×1.2=36解:4x+9.6=364x=26.4x=6.6

8x-16×0.5=32解:8x-8=32x=518+29+6x=95解:47+6x=956x=48x=8

2.解:设食堂平均每天用大米x千克5x+120=5005x=380x=76答:食堂平均每天用大米76千克。

3. 解:设这块三角形菜地的底是x米20x÷2=8020x=160x=8答:这块三角形菜地的底是8米。

第17页

4:解:设它的宽是x米(19+x)×2=64x=13答:它的宽是13米

5:解:设张老师一共购买了x套。68x+52x=960x=8答:张老师一共购买了8套。

6:⑴解设:x秒后两人相遇。6x+4x=100x=10答:10秒后两人相遇。

⑵解设:x秒后小颖比小婷整整多跑1圈。6x-4x=200x=100答:100秒后小颖比小婷整整多跑一圈。

第18页二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

1:七-------- 十十--------十二

九---------十十--------十一

第19页

⑴24292829⑵略3:⑴0到1岁72-50=22厘米⑵4岁时⑶125厘米

第20页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1:⑴12⑵7

第21页2:略3:略

第22页折线统计图练习

1:⑴夏至15冬至11⑵夏至--------冬至冬至---------夏至

2:⑴ 1 个2个⑵平平进步大

第23页2.略

第24页三因数与倍数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1:(1)513513(2)6868417

2:918273645546372

918273645546372……

3:49

186 6

12

12346912 1836

4:481216202428 3236404448

81624324048 选不是选是

第25页2和5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有810124076889092

5的倍数有51015407590

2:⑴121416答案不唯一⑵1,3,5,7,9(任意3个)⑶2325⑷3234

3:⑴02468⑵0 5 ⑶0

4:⑴1018505880⑵15518185 第26页3的倍数的特征

1:5963797251201225

2:圈421055043:51÷3, 81÷3, 195÷3, 126÷3

4:⑴147⑵0365:831108

第27页2、5和3的倍数的特征练习

1:18因数1236918

50以内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2:2的倍数2096456200

3的倍数9675501456135

5的倍数206575135200305

3:⑴00⑵02不唯一⑶50

4:⑴101112是⑵102030是

第28页质数和合数

1:235711131719

23293137414347 偶数1个

2:没有3:质数355967

合数951576369 1

36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

数⑵145611045 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

4:5和65和306和30(答案不唯一)5:12

第34页整理与练习(1)

1:因倍倍因质因2:⑴54114⑵75⑶410

3:⑴都0⑵226⑶50025

4:16=2x2x2x227=3x3x334=2x1748=2x2x2x2x3

第35页

5:23371347

7531743

6:3只吴小民张成根5只张进周大宝7:不能

第36页整理与练习(2)

1:2523没有

2:25 6

91 1

3:368826

5412016

第37页

4:35917185:246318 182110

6:40粒7:选第二个(选边长为50 cm的正方形地砖。)

第38页

1.六分之五、1/6、;九分之七、1/9;七分之二、1/7;十分之九、1/10;五分之一、1/50;二十分之十一、1/20。

2.涂3个○,涂6个○,涂9个○,涂12个○。3.(1)全天时间,8,5(2)全班人数,9,24:1/101/5

第39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⑴彩带全长⑵1米长的彩带⑶10个苹果⑷一箱苹果

2:⑴1/51/5⑵1/52/53:7/10029/6011/10

第40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1.3/7

2.5/8

3.10/13

4.3/8

5.2 6

6.17/29 17/42

第41页

7:⑴7/247÷24=7/24 ⑵21/2521÷25=21/25 ⑶17/2017÷20=17/20 ⑷2/52÷5=2/5

8:1÷3=1/3 2÷3=2/3

第42页分数的意义练习

1:图1/21/41/8 ⑴24⑵2 2

2:⑴51/2⑵21/5⑶1/41/4 ⑷1/43/4⑸1010/12

第43页

3:9/10079/10053/100017/100 23/60327/1000

4:⑴8÷19=8/19 ⑵5÷16=5/167÷16=7/16⑶1÷4=1/4

第44页

1:4/86/68/5

2真分数2/513/1414/1510/20假分数3/37/620/10

3:⑴1/52/53/5⑵5/55/45/3

4:106/41/591/105:>>=<

第45页假分数化整数、带分数

1.3 4 1 5 3 4

2. 11/4=2又3/4 8/5=1又3/5

2.3又1/3,读作:三又三分之一3又3/5,读作:三又五分之三2又2/9,读作:二又九分之二7又1/7,读作:七又七分之一

3.5/4 7/4 9/4 11/4 12/4 1又1/4 1又3/4 2又2/4 5. 8/11 2又1/6 1又11/199又1/7

第46页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⑴33/10 ⑵3939/100⑶309309/1000

2:9/1017/1023/100432/1003:0.420.650.680.67

4:

用小数表示用分数表示

40厘米0.4米40/100米

150克0.15千克150/1000千克

15分0.25时15/60时

90秒 1.5分90/60分

5:>=<>><

第47页

6:0.9>4/5甲高7:0.4>1/3小青打的快

8:27÷18=1.5 2.4-1.5=0.99:⑴8÷11=8/11⑵11÷8= 1又3/8

第48页分数的基本性质

1:==2:选①③

3:÷32/4×55/15都×22/10都÷41/4后两题答案不唯一。

4:3412255:⑴2/15=4/308/60=4/30 ⑵3/4=9/1218/24=9/12

第49页约分

1:2353、52、52、3 2:6/8=3/4 14/21=2/3 21/28=3/4

3:①----③②----④③-----①④----⑥⑤----⑤⑥-----②

4:2/51/31/3 3/51/26/175:略

第50页约分练习

1:2/6=1/312/10 =18/152:15210315

3:>=<>4:2/5 2/31/2

5:1/2 4/5 3/4 1/31/202/5

6:4/51/412/256/55/2

7:⑴男21÷(21+9)=21/30=7/10女9÷(21+9)=9÷30=3/10⑵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己?

第51页通分

1:1/4=3/124/6=8/122:1881230

3:⑴不简单5/6=15/18 4/9=8/18⑵对⑶不对4/5=16/20 3/4=15/20

4:1/2=5/101/5=2/104/5=8/107/10=7/10

3/10=9/304/15=8/303/8=21/565/7=40/56

5:5÷4=1.25平方米1÷4=1/4

第52页分数的大小比较

1.2/3>3/5 3/4>5/8 7/6<6/5

2.<<<>

3.3/7 4/9 5/11

4.=<>>

>>>< 5. 3/4=30/404/5=32/405/8=25/404/5>3/4>5/8

5.1/3=5/152/5=6/15则1/3<2/5因为时间用的少,所以第一台快。

第53页分数大小比较练习

1.<><<<=

2.比1/2小:1/6、3/8 比1/2大:3/4、5/9、6/7、6/11、7/13

2.9÷10=9/1014÷15=14/159/10<14/15乙的工作效率高一些

3.11/127/95/6陈刚准

第54页整理与练习(1)

1. 略

2. 略

3. ⑴1217/6⑵413

4. ⑴全班人数3现在教室里的人数⑵全程长度42小时行的路程

第55页

6:1/21/52/33/4

7:7/8=21/24,5/6=20/24 4/7=16/28,3/4=21/287/9=7/9,2/3=6/9 9/10=81/90,8/9=80/90

8:6÷32=3/169:2x3÷9=2/3平方米1÷9=1/910:2/9>1/5>1/6小丽剩下最多

第58页五分数加法和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1/25/62:19/2011/1819/155/14

3:⑴1/4+1/3=7/12⑵1/3-1/4=1/124:⑴1/2+3/10=4/5⑵4/5-1/5=3/5

第59页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1:1/2+2/3-3/4=6/12+8/12-9/12=5/127/8-1/6+1/4=21/24-4/24+6/24=23/24

1-(3/4-2/9)=1-(27/36-8/36)=17/369/10-1/5-1/2

=9/10-2/10-5/10=1/5

1/4+3/7+1/2=7/28+12/28+14/28=33/287/8-(2/3+1/6)=21/24-(16/24+4/24)=1/24

2:7/8+1/4-1/2 =7/8+2/8-4/8 =5/83:1/2+1/4+1/3=6/12+3/12+4/12=13/124:1-1/3-3/5=1-5/15-9/15=1/15 第60页分数加、减法练习(1)

1:7/121/1212/352/3513/365/3617/721/72 2:79/9023/424/923/40

3:+---++

4:1/2+x=5/6x=5/6-1/2x=1/3x+1/4=1/2x=1/2-1/4 x=1/4

x-2/3=1/4x=2/3+1/4x=11/125:3/7-1/3=2/21

第61页

6:⑴2/5+1/4=8/20+5/20=13/20米⑵2/5+13/20=8/20+13/20=21/20米

7:⑴知识之窗、美文欣赏都占黑板面积的1/6,时事快讯占1/9,艺术园地占2/9,科学天地占黑板面积的1/3

⑵1/3-2/9=3/9-2/9=1/9 ⑶艺术园地面积比时事快讯面积大约多占黑板面积的几分之几?答:2/9-1/9=1/9

第62页分数加、减法练习(2)

1:2/51/312/912/351/3

2:1/42/54/334/35

3:7/8+4/7+1/81/6+3/5+2/5+1/6

=7/8+1/8+4/7=(1/6+1/6)+(3/5+2/5)

=1+4/7=1/3+1

=1又4/7=1又1/3

本9/5-2/7-5/75/9-3/8+4/9-3/8

第70页圆的面积(1)

1. 3.14x2=3.14x4=1

2.56 dm

3.14x5=3.14x25=78.5 cm

2. 3.14x1=3.14平方分米20÷2=10毫米3.14x10=314平方毫米 2.8÷2=1.4米

3.14x1.4=3.14x1.96=6.1544平方米

3. 3.14x9=3.14x81=25

4.34平方分米 4.6÷2=3米3.14x3=3.14x9=28.26平方米

5.3.2÷2=1.6米3.14x1.6=3.14x2.56= 8.0384平方米

第71页

2. 25.12÷

3.14÷2=4米3.14x4=3.14x16=50.24平方米 3.188.4÷3.14÷2=30米3.14x30=3.14x900=2826平方米

4.58厘米=0.58米(10-0.58)÷3÷3.14÷2=0.5米=3.14x0.5=0.785平方米

第72页

1. 3.14x10-3.14x8=3.14x(100-64)=3.14x36=113.04 平方厘米

6÷2=3厘米6x6-3.14x3=36-3.14x9=36-28.26=7.74平方厘米

3÷2=1.5厘米3x2+3.14x1.5÷2=6+3.14x2.25÷2=6+7.065÷2=6+3.5325=9.5325平方厘米

2.(1)16÷2=8厘米

3.14x8=200.96平方厘米(2)20x16-200.96=119.04平方厘米

3.30÷2=15厘米10÷2=5厘米3.14x15-3.14x5=3.14x(225-25)=3.14x200=628平方厘米

第73页圆的面积练习

1.3.14x12=3.14x144=45

2.16平方厘米

1.8÷2=0.9分米3.14x0.9=

2.5434平方分米25.12÷2÷

3.14=4米3.14x4=50.24平方米

2.周长:

3.14x56=175.84厘米面积:56÷2=28厘米3.14x28=2461.76平方厘米

3.37.68÷3.14÷2=6米3.14x6÷2=56.52平方米

4.(2+3)÷2=2.5厘米3÷2=1.5厘米2÷2=1厘米

(3.14x2.5-3.14x1.5-3.14x1)÷2=(19.625-7.065-3.14)÷2=4.71平方厘米

4x(4+4)-3.14x4÷2=32-25.12=6.88平方厘米

第74页整理与练习(1)

1.周长:3.14x2x2=1

2.56厘米面积:

3.14x2=12.56平方厘米

2.周长:

3.14x6÷2+6=9.42+6=15.42 cm 面积:6÷2=3cm3.14x3÷2=1

4.13 cm2

3. 3.14x1.2=3.768米

第75页

4.周长:3.14x5x2=31.4分米面积:3.14x5=78.5平方分米

6. 2.552-0.04=2.512米2.512÷3.14=0.8米8.30x3.14÷1.57=60棵

第76页整理与练习(2)

1.周长:3.14x9x2=56.52 cm 面积:3.14x9=254.34 cm2周长:3.14x1.4=4.396 cm 面积:1.4÷2=0.7cm 3.14x0.7=1.5386 cm2周长:3.14x16=50.24 m 面积:16÷2=8m3.14x8=200.96 m2

2. 1.8÷2=0.9厘米

3.14x0.9=2.5434平方厘米 3.0.75x3.14x400=942米

4.16÷2=8米8+2=10米3.14x10-3.14x8=314-200.96=113.04平方米

第77页

5. 3.14x1.4-3.14x0.6=5.024 cm10÷2=5cm3.14x5-10x5÷2=53.5 cm

4÷2=2cm4x2=8cm8x4-3.14x2x2=6.88cm

6.周长:3.14x6x2=3

7.68厘米面积:6÷2=3厘米3.14x3x2+6x6=92.52平方厘米

7.(10+30)÷2=20厘米3.14x20=1256平方厘米8.628x0.6÷2÷3.14=60米3.14x60=11304平方米

第78页七解决问题的策略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1)

1.(1)4 3 (2)平行四边形(3)6 3

2.10x10=100 cm

3.14x4÷2=25.12 cm

3.(12+8)x2=40 m 3.14x20=62.8 dm

第79页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2)

1.(1)(6+1)x6÷2=21(2)(9+1)x5÷2=25

2.(1)(10+15)x6÷2=75 (2)(2+37)x8÷2=156 (3)(1+17)x9÷2=81

3.[5+(5+5x2)]x6÷2=60个

第80页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练习

1.x=8.6-

2.7x=5.9 x=320+230x=550 x=15-8.6x=6.4

35x=140x=4 25x=20x=0.83x=19.2x=6.4

2.(1)9/4 (2)4/3 3/4 (3)5/4 4/9 5/9

第81页

3.(1)=(1+16)x6÷2=17x6÷2=51 (2)=(11+25)x8÷2=36x8÷2=144

4.5x5÷2÷2=6.25 cm(4x4-3.14x4÷4)x2=6.88 cm

5.=(11+11+3x9)x10÷2=49x10÷2=245页

第82页八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1)

1.(1)□□(2)□√□

2.x=740-410x=330 x=0.56÷0.8x=0.7

x=15+7.2x=22.2 3x=6.24-0.543x=5.7x=1.9 5x=10.5x=2.1

4x=480x=120 4.8x=96 x=20 4x=12.4x=3.1

1.7x+4.6=81.7x=3.4x=23.76+54=130本

第83页

4.方法一:36÷1.5=24棵方法二:解:设柳树有x棵1.5x=36x=24

5.解:设芒果有x筐x+3x=180x=453x45=135(筐)香蕉:135筐芒果:45筐

6.方法一:1000÷(70+55)=1000÷125=8分钟方法二:解:设经过x分钟两人相遇70x+55x=1000x=8

7.方法一:120÷(324-319)=120÷5=24元方法二:解:设每盒巧克力的批发价为x元24x-319x=120x=24

第84页数的世界(2)

1.2、17、43 20、35、51 2、20 1、17、51

2.1020306121891521

3.8 1 7 6

4.18 40 10 24

5.7 2 5 15 15 4

第85页

6.><><=<

7.2/5 4/3 1/10 9/20

8.23/18 7/45 25/18 7/24 1又2/7 1又7/8

9.75÷80=15/16 10.2/3-1/6=4/6-1/6=3/6=1/2小时

第86页圆形王国

1.1/2 3/8 25/49

2. 略

3.周长:3.14x2x4=25.12厘米面积:3.14x4=50.24平方厘米

周长:3.14x20=62.8分米面积:20÷2=10分米3.14x10=314平方分米

周长:3.14x3.6=11.304米面积:3.6÷2=1.8米3.14x1.8=10.1736平方米

4.28.26÷3.14÷2=4.5米3.14x4.5=63.585平方米

第87页

5. 3.14x1.5x300x60=84780米=84.78千米

6.10+0.8=10.8米3.14x10.8-3.14x10=3.14x116.64-314=52.2496平方米

7.(1)1-3/4=1/4 (2)1/4-3/25=25/100-12/100=13/100 8. 3.14x10÷4=78.5平方厘米

第88页统计天地

1. (1)14 2 (2)2 14 14 23

2. (1)第一(2)2013 2014

第89页

3.图略三四

4. 图略十二

第90页应用广角

1.4÷5=0.8千克1÷5=1/5

2.1-21/25-1/20=1-84/100-5/100=11/100

3.70÷15=14/3元5-14/3=1/3元

4.一个蛋糕,三个人分,每人分得蛋糕的三分之一(答案不唯一)

第91页

5.40分钟

6.8厘米

7.(37.5-6)÷3=31.5÷3=10.5元

8. 4.8 3.2 1.5

第92页

9.材料:10米绳子、木棍、石灰操作:木棍当圆心,固定住,把绳子的一端绑在棍子上,把绳子拉直,围着圆心转一圈,用石灰做出标记即可.

10.20x20÷2=200平方厘米11. 略。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 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 G、作答。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 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x,y)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 第几行(y),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3、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 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4、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 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 5、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上的数字发生 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x)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行3+2=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列3-2=1。

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复习资料

(一)认知基础: 从四年级开始,已经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的规律、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和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同时已经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基本经验和方法。 (二)主要内容: 1.把图形沿一个方向平移,根据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像覆盖的总次数; 2.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根据这两个方向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像覆盖的总次数。 (三)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像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3.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学习方法: 1.利用已有的经验,学习找规律的知识。包括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2.采用作图、列举等方法,确定被该图像覆盖的总次数。 (五)学习重点: 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有序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规律的发现过程。 (六)难点点拨: 1、被该图像覆盖的总次数比平移的次数要多1 因为第一次被覆盖的图像并不是通过平移得到的,所以被该图像覆盖的总次数比平移的次数要多1。 2、一些不规则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被图像覆盖的总次数的计算 遇到不规则图形时,我们要考虑图形是整体移动的。看它每一次整体向右或向下平移时,每次覆盖的个数。如: 这个图形整体在向右平移时,每次覆盖3格,所以被覆盖的次数是16-3+1=14(次);向下平移时,每次覆盖4格,所以被覆盖的次数是7-4+1=4(次),被覆盖的总次数就是14×4=56(次)。 3、在月历卡中用一些图形框数,框出不同和的个数的计算 因为月历卡中的日期组成的图形往往不是一个长方形,而是某一行只有几个日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办法来解决。如: 日一二三四五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 数 学 教 案 缑氏镇中心小学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2 4是2的倍数。 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和5,[15,5]=15,(15,5)=5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最新)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学习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学习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引: 教师谈话说明学习内容。 二、议: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

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练: 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4.完成练习一第2题 5.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6.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1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2x=200 x+50=150、例:、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2 3、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任然是等式。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解方程 60-4X=20, 解4X=60-20 4X=40 X=10 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右边=20,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6、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7、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8、四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9. 2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E、解方程, F、检验, 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复式折线统计图

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 1、几个非零自然数相乘,每个自然数都叫它们积的因数,积是这几个自然数的倍数。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绝不能孤立的存在. 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找因数的方法:成对的找。)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从自然数1、2、3、……分别乘这个数) 4、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5、按照一个数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把非0自然数分成三类 1 ①只有自己本身一个因数的. 3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②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在所有的质数中,2是唯一的一个偶数。 ③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合数至少有 3个因数)最小的合数是4。 按照是否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两类偶数和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 6、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作互质数 7、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8、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9、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 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 10、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列举法、图示法、短除法 ......) ①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举例:15和5,[15,5]=15,(15,5)=5 ②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举例:[3,7]=21,(3,7)=1 ③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11、质因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2、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相邻的偶数(奇数)相差2。 13、2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

(完整版)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xx。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xx解应用题的思路: 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⑤、xx。⑥、检验。 ⑦、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9.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作图时要注意描点、写数据、连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12、2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或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16、两个质数(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17、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18、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安排八个单元:《简易方程》、《折线统计图》、《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圆》、《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 二、教材简析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有第一单元的“方程”,第三个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是第六单元的“圆”图形的认识。“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二单元的“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三次。“积与积的奇偶性”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中不同球的反弹高度是否相同。“蒜叶的生长”让学生围绕身边的事物,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观察、记录数据。进一步熟悉统计的方法与过程。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得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意义、性质以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XX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蒜叶的生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球的反弹高度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六单元圆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 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 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 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 x+50>100 x+50=150

五年级下册数学书苏教版答案

苏教版五下数学期中检测卷(一) 姓名 得分 等第 一、仔细填空。(29分) 1、 ( )36 = 12 5=( )÷( )=()10 2、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 )。 3、如果a 、b 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且a 、b 都不为0),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如果a 、b 是两个非零的自然数,且a 是b 的倍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 )( ) 米,每段长是全长的( )( ) 。 11、如果 6 A 是假分数,那么A 最大是( );如果 6 A 是真分数,那么A 最小 是( )。 5、填出最简分数。 45千克= ()()吨 15分=()()时 20公顷=( )() 平方千米 6、方程2y=x 中,如果y=9,那么,x=( ),x+4=( )。 7、 5a (a 是大于0的自然数),当a ( )时,5a 是真分数,当a ( ) 时,5a 是假分数,当a ( )时,5 a 等于4。 8、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60,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 9、在0.75、87、4 3 、0.8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相等的数是( )和( )。 10、27 1 的分数单位是( ),再减去(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后结果是1。 11、小芳卧室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中间的6块组成了一个图案。在保持组合图案不变的情况下,有( )种不同的贴法。 12、4 3 的分母加上8,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 加上( )。 13、一个数除以8余1,除以6也余1 ,这个数最小

是( )。 二、认真判断。(5分) 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却不一定是方程。………………………………( ) 2、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3、把一根电线分成4段,每段是1 4 米。……………………………………( ) 4、假分数都比1大。…………………………………………………… ( ) 5、大于73 而小于 7 5 的最简分数只有一个………………………………… ( ) 三、慎重选择。(5分) 1、一张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要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最少可以分成( )。 A. 12个 B.15个 C. 9个 D.6个 2、在73、129、87、3625、91 13中,最简分数有( )个。 A 、4 B 、3 C 、2 3、X 5 是真分数,x 的值有( )种可能。 A. 3 B. 4 C. 5 D. 6 4、因为68=3 4 ,所以这两个分数的( )。 A 大小相等 B 分数单位相同 C 分数单位和大小都相同 5、做10道数学题,小明用了8分钟,小华用了11分钟,小强用了9分钟,( )做得快。 A. 小明 B. 小华 C. 小强 四、认真计算。(36分) 1、约分。(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分) 129 85 34 3272 2、 把下列各小数化成分数。(6分) 0.85= 4.4= 3.375= 3、把下列各分数化成小数。(6分) 36 27 = 2416= 189= 4、求X 的值:(18分) X ÷2.4=4 210+X=640 0.7X=0.56 X ÷4=160 X +0.35=7.25 2X=10.4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三套)! 期末测试卷1 一、填空 1、在x,3.5x<90,,125÷5=25中,等式有(),方程有()。 2、如果a是b的因数,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3、 4、在括号里填上最简分数。 60平方分米=()平方米36分=()时 45g=()kg 140mL=()L 5、在一块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铁皮上裁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6、964□,如果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里应该填(),如果这个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里应该填()。 7、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直径是半径的();半径有()条,直 径有()条。圆的对称轴有()条。 8、17×11=187 35×11=385 49×11=539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5×11=2□5 87×11=□□□ 9、花店有玫瑰花a朵,康乃馨的数量比玫瑰的3倍少20朵,康乃馨有()朵。 10、有5箱牛奶,每箱16盒。把这些牛奶平均分给2个班,每班分得()盒,每 班分得()箱,每班分得总数的()。 二、选择 1、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78.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A、25 B、12.5 C、5 2、如果n是质数,分母是n的最简真分数有()个。 A、1 B、(n-1) C、n

3、的分母加上8,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A、1 B、3 C、8 4、两个圆的周长不相等,原因是()。 A、圆的位置不同 B、圆周率的大小不同 C、圆的半径不同 5、运送一批货物到某地,甲用了小时,乙用了小时,丙用 了小时。谁的速度最快?() A、甲 B、乙 C、丙 三、计算 3×2.5 x=24.45 3.9x+1.3×2=18.98 x-0.4x=1 四、画一画,填一填 1.在下面的方格图中画一个圆,圆心O的位置是(5,4),圆的半径占2格。 (1)如果图中每个小方格都表示边长 1厘米的正方形,那么画出的圆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2)将这个圆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圆心的左边变为 (,)。 五、应用题 1. 甲乙两地相距720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地出发相向而行,客车 每小时行10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两车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驶了多少千米? 2.王阿姨买了3千克橘子和4千克苹果,共用去32.4元。橘子每千克3.6元,苹果 每千克多少元?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新版全册)

---------------------------------------------------------------最新资料推荐------------------------------------------------------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新版全册)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 12 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 311 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 1214 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1/ 3

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年 级 下 册 数 学 教 学 反 思

反思一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经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地还不错,只有个别同学会在“解:设………为X…。”X的后面会忘记加单位名称;还有个别同学会在求出的结果X=…,得数的后面反而又加了单位名称。我想格式上问题经过老师的几次提醒,个别同学会有所改正的。 格式上的问题是比较好纠正的,然而理解上的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难点是:根据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式,再列出方程。但是有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来找等量关系式。所以我在设计第二课时练习课的时候,我想先教会学生找出题目中等量关系式的本领和方法。我小结出平时做的练习题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等量关系,如下: 1、根据常用的数量关系确定等量关系。例如:甲乙两地相距182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130千米,求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时?等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由此可以列出方程:解:设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X小时。X×130=1820 X=1820÷13 X=14 答: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14小时。 2、根据几何公式确定等量关系。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1.2平方米,底是5.6米,它的高是多少米?等量关系式:底×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根据这个公式列出方程。解:设平行四边形的高是X米。 5.6X=11.2 X=11.2÷5.6 X=2 答:平行四边形的高是2米。 3、根据题目中有比较意义的关键句确定等量关系。 类似于这样的找等量关系的题目,是同学错的最多的题目,我让学生分两步做:第一,找出题目中有比较意义的关键句;第二,按照关键句中,文字表述的顺序列出等量关系式。 例1:钢琴的黑键有36个,比白键少16个,白键有多少个? 第一,找出有比较意义的关键句“比白键少16个”,第二,按照关键句中文字描述的顺序,“比白键少”,“少”就是“减”,用“白键的个数-16个=黑键的个数”,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设白键有x个。x-16=36 x=36+16 x=52 答:白键有52个。 例2:一只大象的体重是6吨,正好是一头牛体重的15倍。一头牛的体重是多少吨?第一,找出找出有比较意义关键句,“正好是一头牛体重的15倍”,第二,按照关键句中文字描述的顺序,“是一头牛体重的15倍”,看到“……的几倍”,应该用乘法,“一头牛体重×15=一只大象的体重”, 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设一头牛的体重是X 吨。15X=6 X=6÷15 X=0.4 答:一头牛的体重是0.4吨。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其实每道题目都可以列出三个等量关系式,要提醒学生注意,根据这三个等量关系式,可以列出三个方程,但是,其中有一种方程是X单独在“=”的左边或者单独在“=”的右边,这种情形要避免,因为,如果这样列方程就和算术解法差不多了,方程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总之,列方程解实际问题只要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列式就可以了,等量关系式变化很多,因此方法较多,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我觉得对于理解水平较弱的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用方程做出了这道题就可以了,而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用方程解题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方法就可以了,并且要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解4X=60-20 4X=40 X=10 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右边=20,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E、解方程 F、检验 G、作答。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连线、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 (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第三单元:因数和公倍数 1、几个非零自然数相乘,每个自然数都叫它们积的因数,积是这几个自然数的倍数。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绝不能孤立的存在。 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找因数的方法:成对的找,一般从小到大排列。)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从自然数1、2、3……分别乘这个数) 4、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5、按照一个数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把非0自然数分成三类 ①只有自己本身一个因数的1 ②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 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 71、73、79、83、89、97二十五个。 最小的质数是2。在所有的质数中,2是唯一的一个偶数。 ③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最小的合数是4。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

五年级数学备课 教学计划 一、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11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2、“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第二单元的“确定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球的反弹高度”、“奇妙的图形密铺”、“画出美丽的图案” 二、基本要求 数与代数 1、揭示分数的意义,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能及时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发展迁移能力。 3、教学简单图形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能逐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4、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间与图形 认识圆及其特征,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统计与概率 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 1、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 2、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⑤、解方程。⑥、检验。 ⑦、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9.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作图时要注意描点、写数据、连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12、2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或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16、两个质数(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17、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版苏教版完整版

2015年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版教 版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 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 .专

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 .专

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