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潜阳封髓丹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经验点滴
- 格式:docx
- 大小:22.51 KB
- 文档页数:3
潜阳封髓丹的组成、功效及临床运用医案一一肾气不足的流清涕展开全文摘要:通过咳嗽、眩晕、头痛3则验案对陈学忠教授治疗上部病证经验进行分析,认为其应用潜阳封髓丹治疗上部病证主要用于肾水虚寒、虚阳上浮等证,在应用潜阳封髓丹基础上辨证施治,疗效较好。
潜阳封髓丹由清代火神派祖师郑钦安所创潜阳丹和元代许国祯《御药院方》中所记载的封髓丹两方组成,其中潜阳丹由附子、砂仁、龟甲、炙甘草四药组成,封髓丹由砂仁、黄柏、炙甘草三药组成。
郑钦安常将两方合用以治虚阳上越之证,后世医家吴佩衡将两方合称为潜阳封髓丹。
陈学忠教授系四川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具有多年的临床、科研经验,对内科诸病的治疗亦颇有心得。
笔者有幸跟随陈老侍诊,收获颇多,并亲历陈老运用潜阳封髓丹治疗各种由于肾水虚寒、虚阳上浮所致的上部病证,临床疗效较好,现举3则验案加以说明,具体介绍如下。
1 潜阳封髓丹临床验案1.1咳嗽患者傅某,女,86岁,退休人员。
2017年5月4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咯痰20余天。
自诉经西医抗感染结合中医止咳、祛痰(具体不详)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时有反复。
就诊之前,患者因汗出甚,曾服用二加味龙骨牡蛎汤及桂枝汤治疗,效果欠佳。
问诊:咳嗽、咯痰,咯白色黏痰液,痰量少,咯痰不爽,咽痛咽痒,口唇干燥明显,自觉潮热,自汗、盗汗明显,夜间汗出尤甚,动则汗出湿衣,每日换衣数次,甚为苦恼,下肢冷痛明显,时有头痛,纳差,小便频数,夜尿多,大便略溏,夜眠差。
望诊、闻诊:患者神差,形体消瘦,语声略低微,咳嗽少气。
舌象:舌体胖大,舌质暗红,舌苔黄燥。
脉象:寸关脉浮数,尺脉弱。
陈老在综合分析患者中医四诊资料后,中医诊断:咳嗽;辨证:肺肾亏虚、虚阳上越;治则:温肾潜阳,纳气归肾;方药:潜阳封髓丹加减。
处方:白附片(另包先煎1 h)30 g,醋龟甲(先煎)30 g,龙骨30 g,盐黄柏 20 g,砂仁(后下)20 g,炙甘草15 g,肉桂10 g,干姜15 g,蜜紫菀15 g,五味子15 g,煅牡蛎30 g,浮小麦60 g。
封髓丹:其效如神!(4)有许多口疮溃疡的病人吃潜阳封髓丹后见效;对兼有大便干燥的病人可加酒大黄;如果病人溃疡厉害,可以把汤剂晾凉后再服,以免刺激病灶;对虚火上冲导致的目赤、牙龈出血、耳鸣等症状,吴老师用 ' 潜阳’ 也是行之有效的。
对虚火下冲的情况,如有尿频、尿急、量少、色清、伴有热感的患者,吴老师用 ' 潜阳’ 加白茅根、白花蛇舌草;也可以用它来治疗尿血、肛门或阴道有热感。
但虚火冲往各窍的最有代表性临床例子是两个有狐惑病的患者(口腔、咽喉、肛门、外生殖器的溃疡加烦躁),对他们用 ' 潜阳’ 加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刺蒺藜、蛇床子,疗效也是比较理想的。
2 )从整体的生理功能来说,命门火对人体的各个系统都起着核心的作用,正像房屋里的锅炉,烧得屋子里暖洋洋的,为安康的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
下面我想简单地介绍一下潜阳封髓丹的临床使用范围及其医理和病机,当然,这个介绍是不全面的。
冬天时命门火的收敛是最突出的(《内经》,四气调神论曰:“ 冬三月,此谓闭藏” ),以石脉来体现,如《内经》的脉要精微论所说的“ 冬应中权” 或者“ 冬曰在骨,蛰虫固密” 。
如果命门火失去了收敛特征会导致多种多样的病理变化,象下焦的肾。
医案1:病人:男,73 岁;全身水肿(西医诊断为肾盂肾炎、肾结核),伴有恶寒,腰冷痛,有时背热,尿频、有热感,纳呆,口燥,咽痛,舌红略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吃过补养药后上火的症状加重,清热药他受不了。
诊断:水肿,肾虚虚火。
潜阳封髓丹:生龙牡各15克,炒白术 15克,白花蛇舌草 15克,泽泻 15克,茯苓 20克,续断 15克,杜仲 20克,桔梗 10克。
服药一周后,症状都有所减轻,患者恢复了一些力量,守方加川芎 10克,佛手 15克,茯苓 20克,泽泻 15克,续断 15克,杜仲 20克,炙麻根 15克。
一个星期后病情稳定,出现轻微的眩晕,守方加益母草 15克,泽泻 15克,薏苡仁 30克,白花蛇舌草 15克,续断15克,杜仲 20,炙麻根15克。
火神派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牙痛医案案例
孙某,男,38岁。
受寒感冒,服辛凉解表银翘散1剂,旋即牙痛发作,痛引头额,夜不安寐,其势难忍。
牙龈肿痛,齿根松动,不能咬合,以致水米不进,时时呻吟。
舌尖红,苔薄白而润,脉虚数无力。
辨为表寒误服辛凉,寒邪凝滞经络,里阳受损,虚火上浮。
治宜宣散经络凝寒,引火归元,纳阳归肾,方用潜阳封髓丹加味:附片45 g,炙龟板、肉桂各9 g(研末,泡水兑入),砂仁9 g,细辛5 g,黄柏、白芷各9 g,露蜂房6 g,生姜12 g,甘草9 g。
煎服1次,牙痛减轻,夜能安寐,再服则疼痛渐止。
2剂服毕,牙龈肿痛痊愈。
(吴佩衡治案)
点评:此属阴火上浮所致牙痛,极易误为实火。
论其牙龈肿痛,舌尖赤红,似属外感火热。
然从病史看,受寒感冒,服辛凉之剂,旋即牙痛,显然不符。
舌尖虽红,但苔薄白而润,脉虚数无力,综合判断,属于“里阳受损,虚火上浮”,说到底是阴火。
潜阳封髓丹正为此类证候而设,另加细辛、白芷、露蜂房止痛治标,标本兼顾,2剂痊愈,效如桴鼓。
封髓丹临证加减治疗经行口糜68例经行口糜是妇女每值临经前后或临经时,口舌糜烂每月如期反复发作的疾病。
溃疡多发生在口腔粘膜及舌的边缘,常呈白色溃疡,周围有红晕,疼痛,进食酸辣食物时疼痛尤甚。
我们近十年采用封髓丹临证加减治疗经行口糜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68例均为门诊女性病人,年龄最小15岁,最大52岁,平均42岁。
病程最短3月,最长5年,平均1年。
所有病例均排除白塞氏病、口腔癌等其他口腔疾病;治疗前均未用过激素。
68例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经行口糜的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以封髓丹为主凭脉加减。
脉左关尺细涩偏于阴虚者,合归芍地黄汤加减;脉右关尺微弱偏于中虚者,合里中汤或桂附里中汤加减;脉细数阴虚火旺者,合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减;脉两尺弱阴阳两虚者,合潜阳丹加减。
每日1剂、水煎至400ml,早晚各服200ml。
每月月经来潮前5天始服,5天为一个疗程。
连用3个周期,观察疗效。
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痊愈:经行口糜消失,无周期性发作。
好转:经行口糜减轻或口糜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而复发者。
未愈:经行口糜无变化。
3.2治疗结果68例中治愈47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05%。
服药时间最长3个周期,最短1个周期。
4典型病例吴某某女35岁2004年6月5日来诊,患者每于月经前3天出现口舌糜烂伴腹泻半年,舌淡边有齿痕,脉右关尺浮弱重按无力。
查口腔舌中前部见多个溃疡点,中心色白边淡红。
中医诊断为经行口糜(中焦虚寒、虚火上炎)、方用封髓丹合桂附里中汤加减。
药用:黄柏12克、砂仁6克(冲服)、炙甘草6克、肉桂粉6克、炮附片10克(另包先煎2小时)、干姜5克、白术10克、茯苓1C克、潞党参10克。
服药一剂后口糜明显好转,五剂后诸证愈。
随访半年无复发。
刘某某女42岁2000年9月15日来诊,患者近2年来每于行经时反复出现口舌生疮、疼痛、伴大便结、月经量少,腰酸、情绪不稳、时有烘热汗出,舌嫩红苔薄白脉左关尺细涩。
幸福医话: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的体会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口腔黏膜反复溃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称为“口疮”或“口疳”。
本病病程漫长,反复难愈,患者痛苦,病情顽固,治疗起来颇为不易。
我临床多年,对此病研究探讨长久,终于摸索出来一个方子,治疗起来颇为顺手,疗效在90%以上。
处方:甘草10g 黄连10g 黄柏10g 胡黄连10g 苍术15g 干姜15g 肉桂10g 太子参30g 制附子10g 鸡内金15g 砂仁10g 制龟甲15g该方实为甘草泻心汤、附子理中汤、封髓潜阳丹之合方,集清热燥湿健脾补肾于一体。
根据中医学“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脾之经脉“连舌本,散舌下”的理论,本病的发生与心、脾二脏相关最甚。
病因多与火热湿有关,且久病之后又有伤肾阴之虞。
可以说是虚实交杂,寒热并存。
该证多由于口腔不洁,复感受邪毒,使脾胃蕴结热毒,或由于脾虚失运,湿阻中焦,又常服辛辣醇酒、高粱炙煿之品,湿聚化热,热盛化火,火热循经上蒸所致。
且由于久治不愈或劳损过度,真阴受损,不能上济于心,进一步导致心火上炎。
病机表现为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寒热夹杂。
故在辨证治疗上要考虑全面,即要清热燥湿,又要温阳滋阴。
甘草泻心汤是治疗湿热交炽的名方,也是治疗黏膜疾病的专方,口腔内是黏膜、胃内亦有黏膜,这类疾病仲景先圣均用此方,我临床也常用,如狐惑病、胃脘痞证等,很有效果。
湿热之所以产生,脾虚是根本,所以又选附子理中汤,健脾燥湿。
久病伤阴,封髓潜阳丹是正治。
该方在运用中有几味药特别要注意,非用不可,也算是我的秘密,现也公开给大家,希望有志于发扬中医者记住。
先说苍术。
该药健脾燥湿,力量强大,且现代药理研究苍术含有大量B族维生素,中西合璧,正是治疗口腔黏膜的要药。
且不可以白术代替。
川黄连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治疳热之良药。
胡黄连助黄连燥脾湿、清火热,两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肉桂,味辛甘,性大热。
归肾、脾,心,肝四经。
封髓丹:其效如神!(5)临床摘要∶ 拿一位最近得了中风的70岁的男子为例(脑出血、有高血压和失眠的病史),留有走路困难的后遗症,肢体麻木,伴有背恶风寒、汗出,舌青、舌下静脉突出,苔白腻,有明显的上热现象:寸脉旺,口腔溃疡,吃热性食品后咽痛。
这里用 ' 潜阳’ 的目的在于把引起高血压和失眠的虚火引归下元,结果它可以温煦' 阳的气压计’ :督脉。
另一个病例是一位60 多岁的男子,患帕金森综合症,表现为走路不稳(抖动不突出),也呈现目赤、寸脉旺,吃' 潜阳’ 方持续到现在,走路已经稳定了。
这是因为,命门火收敛之后,木气能正常的生发了,风就自行息灭了。
因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风总是由阴虚阳亢、热盛造成的吗?还是寒气本身也能引起风呢? ' 潜阳’ 对郁证、情绪不稳定也有良好的疗效,这也是因为它可以温煦和促进木的生理活动,使木条达而不郁。
这里的问题是肝寒,一种大学里学得很少、但吴老师十分重视的临床常见的病情(很多有烦躁的女病人呈现寒象的病理状态),这又涉及到吴老师常用的另外一个方剂、也是另外一个题目。
黄元御也注意到肝寒能引起烦躁、善怒的病理状态,他在《素问悬解》里写道∶“ 水中之气,是谓阳根,阳失蜇藏之位,则阳根寒陷,不能温生乙木,肝气当代子布治,而生气亏虚,发达不遂,是以善怒” 。
' 潜阳’ 还对带状疱疹导致的头顶、头两侧火辣辣的疼痛很适用,说明这一类的热疼不都是肝胆湿热造成的(龙胆泻肝汤证),也存在着阳虚引起虚火的原因。
最后一点,还可以用' 潜阳’ 来治疗胁痛,黄氏简明扼要地说明了病机∶“ 相火不蜇,甲木逆冲,故痛生心胁” 。
到南顶。
到了夏天,春天始发的温煦上升的生机达到了极点(夏至之前),大自然呈现着丰茂的植被(《内经》,四气调神论曰:“ 夏三月,此谓蕃秀” )。
在人的体内,生理活动非常亢奋,通过脉也能反映出来:《内经》所介绍的“ 夏应中矩” 、或者“ 夏曰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 形容的就是夏天的荣盛。
封髓丹加减应用案例2022.8.24百日筑基第二十九天封髓丹:黄柏三两,砂仁一两半,甘草二两。
通过多名医家的应该案例来看,此方多应用于阴虚火旺,多少兼湿阻或湿热阻滞中焦之证,砂仁是通过辛散温通、布化气液而补肾水,与地黄类药直补肾水截然不同。
砂仁开中焦,黄柏也才能直入下焦清热。
若有阴伤多用三才封髓丹,若上热下寒,多合用潜阳丹。
有些案例加减太多已非封髓丹之意了。
要明白此方还需多临床、多思考、多学习。
以下应用案例供参考徐某某,女性,48岁,哈尔滨市人。
2020年10月18日初诊。
以口疮1个月未愈为主诉就诊,症见口疮,每月发作1次,目赤,目痛,腰痛,大便时不爽,便前干,现已绝经1年余,脉诊为:左脉弦略滑,右脉虚弦略滑。
舌诊为:舌质紫略暗、苔腻色白。
辨证属肾水不足、心肾不交。
治宜滋肾阴降心火,交通心肾。
方药以封髓丹加味:黄柏30 g,砂仁5 g,生甘草20 g,桃仁10 g,淡竹叶15 g,桑叶30 g,连翘20 g,密蒙花20 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为2次早晚各饭后30 min后温服。
2020年10月26日二诊。
服药7 d后来诊。
现口疮消,目赤大减,腰仍痛,眼睑略肿,视物模糊。
大便略干。
脉诊为左脉弦滑尺弱,右脉弦滑寸略沉。
舌诊为:舌质暗红苔腻色白。
处方为上方去连翘,淡竹叶。
加怀牛膝20 g,荷叶20 g,蝉蜕5 g。
7剂,煎服法同前。
11月1日三诊。
服药7 d后来诊。
口疮未复,目赤退,腰痛愈,眼睑只微肿,目干,午前仍视物昏花,午后缓解。
午前身微热不适。
口中微灼热不适。
大便仍略干。
脉诊为:左脉虚弦略滑尺沉弱,右脉虚弦。
舌诊为:舌质微暗苔腻色白。
处方为上方去怀牛膝、桃仁。
加玄参20 g,石斛20 g。
改生甘草为15 g。
7剂,煎服法同前。
后月余仍以封髓丹加味而滋水清火,后随诊口疮未再复。
按:脾开窍于口,口疮多因脾热而得,但该名患者左侧脉尺沉弱,有腰痛、目赤等症,则不属脾热,乃因肾水不足,心肾不交所致。
封髓丹运用经历1.三才封髓丹封髓丹加天冬,熟地,人参,始见于《卫生宝鉴》。
三才封髓丹的天、地、人加强了上、中、下三焦的滋补之功。
蒲辅周先生称其有益阴增液,补土伏火之功。
杜少辉教授其意以治疗老年人七阴两虚,虚火所致诸症。
现气阴两虚证临床多习用生脉散加味治疗,但生脉散偏于上中焦,而本方三焦并治,从下焦肾入手以治本,更符合老年人病机。
处方:天冬、熟地、生地、黄柏〔盐水炒〕、炙甘草各10克,党参30克,砂仁〔后下〕20克、水煎服,每天1剂。
服药3剂舌上生薄白苔,服药5副后舌麻好转,继续服10副后舌麻大减,舌上遍布薄白苔。
按:患者证见舌灼热,此为氏所言“阳气不得潜藏,虚火上浮〞。
生脉散虽能益气养阴而收敛,但无潜阳之功,知柏地黄丸虽能补阴,但其方较滋腻呆滞而伤阳,碍阳。
三才封髓丹治疗上、中、下三焦气阴两虚,有治本之功而收效。
2.纳气封髓丹封髓丹加补骨脂,肉桂,细辛。
此为杜教授学吴氏经历所得,方中用肉桂加强引火归原,纳气归肾之功,并用补骨脂辛温入肾,因肾之所恶在燥,而润之者惟辛,补骨脂能纳五脏六腑之精而归于肾,益肾填精。
而细辛因其可交通心肾,使虚浮阳气通过手少阴心经达足少阴肾经,使得浮越阳气蓄入肾中。
故纳气归肾之成效较原方更胜一筹。
处方:党参30克,补骨脂、砂仁〔后下〕各20克,炙甘草、黄柏〔盐水炒〕、肉桂〔后下〕、细辛各10克。
水煎服,每天1剂。
按:氏指出封髓丹“能治一切虚火上浮,牙痛.......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
〞患者服用玉女煎滋阴降火无效,劳那么症剧,结合舌脉,辩证为肾阳虚致虚火上浮,该方补骨脂、细辛不但可纳气归肾,引火归原,尚可止痛治标,收效甚好。
3.固元封髓丹封髓丹加山药。
杜教授仿景岳《新方八阵》固阵之秘元煎法。
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锡纯谓山药"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山药气阴双补,一药而三才备,于封髓丹中以收纳浮阳,运脾固摄,使津液得以正常生成、输布、代。
潜阳封髓丹潜阳丹:用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
药物组成:砂仁30g(姜汁炒),附子24g,龟板6g,甘草15g。
郑氏解曰:“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日潜阳’’ (《医理真传卷二》)。
封髓丹:黄柏30g,砂仁21 g,甘草9g。
本方原出于元代《御药院方》,功能“降心火,益肾水'。
虽非郑钦安自拟,但郑氏非常推崇此方,认为“此一方不可轻视,余尝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至平至常,至神至妙'(《医理真传卷二》)。
广泛用治真气上浮各症,如鼻渊、鼻浊,“予治此二证,每以西砂一两,黄柏五钱,炙草四钱,安桂、吴萸各三钱治之,一二剂即止。
甚者,加姜、附二三钱,屡屡获效。
'头痛偏左偏右者,“予常以封髓丹加吴萸、安桂,屡治屡效。
”还用治目中五彩光华等多种病症,难以枚举。
郑氏解释此方说:“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
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人脾。
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
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日封髓。
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
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
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仔细揣摹,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调和水火也。
有意思的是,郑钦安在此方之后竟附七绝一首,盛赞该方:阴云四合日光微,转瞬真龙便欲飞。
识得方名封髓意,何忧大地不春归。
并加以注释:“真龙即真火,或上或下,皆能令人病。
在上则有牙痛、喘促、耳面肿痛诸症。
1 / 3
加味潜阳封髓丹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经验点滴
云南石屏龙朋中心卫生院杨通后立新
顽固性口腔溃疡中医俗称口疮,表现在口唇之内,咽门以外部位,舌,唇,颊,软腭
等处发生溃疡,疼痛异常,病程延绵,反复发作,西医对此尚无根治方法.
古代医家对口疮的病因病机众说纷纭,但临床上多以火热,阴虚立论,治疗多以
清
热,解毒,泻火,滋阴,活血,止痛为主,此类治法偶能取效一时,旋即复发,再难奏
效.
医者往往以口疮为难治性,易复发性为挡盾牌,告诉患者决非三,五付可以收功
作为敷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笔者根据云南名老中医吴生元教授的经验,认为温阳
补土伏火极为重要,复发性口疮患者一经治疗.多获良效.
顽固性口腔溃疡虽有火热上炎之征,但因反复发作,长期不愈,正气已虚,脾胃
之火末熄,因此其炎上之火大多虚实并见.治疗过程中过用苦寒败胃之药,正气越伤
虚火越浮,治疗虚火不知引火归源,一味滋阴降火,一派滋腻碍之品,中焦不能运化,
病越长绵难愈.因此,将潜阳丹和封髓丹合二为一,加上治标之品,确立复发性口疮
溃疡温阳补土伏火之治疗大法.
潜阳丹出自清.郑钦安<<医理真传>>,由砂仁,附子,龟板,甘草组成,郑氏认为砂
仁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
种
,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甘草补
中,
有伏火互根之妙.封髓丹由黄柏,砂仁,甘草组成,郑氏认为,黄柏味苦入心,禀天
冬寒
水之气而入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黄柏之苦和甘草之甘,苦甘
能化阴,砂仁之立合甘草之甘,立能化阳,阴阳化合,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2 / 3
笔者口腔溃疡十余年,数易名医,遍尝中西药物及各种偏方验方无数,偶尔发作
时一二周不愈,疼痛不止,食难下咽.笔者遍查历代中西医文面前献,终不得治法,后
有幸跟随云南省名中医吴生元教授,请教于吴老,吴老诚示之潜阳封髓丹,服之立
效,深奇之,又请教于吴老,吴老讲授<<医理真传>>,乃明温阳补土伏火之大意.行医
以来,该方验之临床,每获奇效.
典型病例
李xx,女,20岁,石屏县龙武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十余年,常合并化脓性扁桃
炎,曾以青霉素,甲硝唑等抗菌药品作正规足量长程治疗,后又以激素为主长程治
疗,病情反反复复,经年不愈,症见:唇,颊,齿龈,舌面,咽喉部呈黄豆大小椭圆形溃疡,
上浮
白色粘膜,周围鲜红微肿,扁桃体III度肿大,上浮黄白色脓点,疼痛难忍,一周来,
以
流汁饮食度日,乏力气短,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弱.辨证:中虚脾热,治则:补土伏
火
益气清脾.方药如下:黄柏20克砂仁10克龟板(冲)10克板兰根15克、肉桂
15克等(为方便患者,笔者常以肉桂代附子引火归原)10克.患者服药二剂,疼痛大
减,已能进食,原方续进十余剂,基本临床治愈,后二年间,偶有复发,亦以潜阳封髓丹
一,二剂愈
之.另一患者何某,男,石屏县人,45岁.每年周期性发作口腔溃疡六次,每次发作
时间长达一个月,发作期间口腔疼痛靡烂,饭菜不能食,热汤不能进,却又渴欲热饮,
喝冷水常不能解渴,为治疗此病,曾多次辗转于个旧.开远.昆明各大医院.各专家的
诊断意见基本一致:阿弗他口腔炎.治疗方案各不相同,治疗结果却都一样:不见好
转.常需等疾病自愈,患者找到笔者时,现症见:口腔肌膜溃烂成点,溃点多,溃面成灰
白色;舌质红,无津少苔,脉细弱,辩证:阴虚炎旺,中虚脾热.治则:补土伏火滋阴清脾.
方药:黄柏20g砂仁10g龟板(冲)10g玄参15g等患者服用二剂,病愈大半,又服五
剂,病基本痊愈.嘱其来常服用附桂理中丸.后只要病情反复,立刻服用潜阳封髓丹
一.二剂,病即康复.经治疗后,患者第一年反复三次,第二年反复二次,第三年未有反
复.
3 / 3
笔者跟师吴老期间,发现经吴老治愈的患者在得到正确治疗之前,四处求医,却
治疗不当.致使患者病情缠绵,痛苦不堪.待到临床工作中,发现顽固性口腔溃疡被
误治,被拖延的现象确实极为普遍.笔者回忆自己早年患此病的种种痛苦体验,深感
吴老经方不为众医所知的遗憾.为了给同道们提供一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新思
路作为参考,笔者学习吴老的经验,参与自己的临床治疗体会,成为此文,诚望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
参考书目:
清郑钦安唐步祺阐释,郑钦安医书阐释,巴蜀书社出版1996年1月;
吴生元、杨通等,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古今用,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
年;
杨通,常见疑难病症治荟萃,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