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如何风险评估
- 格式:ppt
- 大小:5.48 MB
- 文档页数:61
脑卒中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是由于大脑血管供血受阻或破裂导致的脑部组织坏死而引起的。
脑卒中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许多悲剧,并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了解脑卒中的风险评估和预防策略,我们需要全面了解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从而导致脑部组织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脑卒中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
缺血性脑卒中占据了脑卒中病例的大多数,是由于脑血管的血液供应因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受阻引起的。
而出血性脑卒中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造成脑部出血引起的。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了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于评估一个人患病的风险至关重要。
一些常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过量、年龄、家族史等。
这些危险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增加一个人患脑卒中的风险。
脑卒中的风险评估脑卒中的风险评估是通过评估一个人的危险因素和症状来确定他们患脑卒中的可能性。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胆固醇水平、糖尿病状况等因素进行评估。
此外,医生还可以使用一些评估工具,如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来帮助他们确定一个人患脑卒中的风险。
脑卒中的预防策略预防脑卒中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常见的脑卒中预防策略包括控制高血压、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适当的体重、戒烟、限制饮酒、保持适量的运动、定期接受医学检查等。
此外,一些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利尿剂、降血压药等也可以用于预防脑卒中。
结论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对于社会和个人都有着极大的危害。
了解脑卒中的风险评估和预防策略对于降低患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采取合适的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脑卒中发病率,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记得要关注脑卒中的预防,让健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脑卒中的复发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一旦发作,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评估患者的复发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的复发风险评估方法及可行的预防措施。
一、脑卒中复发风险评估方法脑卒中的复发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复发概率,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脑卒中复发风险评估方法:1. ABCD2 评分法ABCD2 评分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短期复发风险。
该评分法包括年龄、血压、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以及糖尿病等因素。
医生根据患者的得分确定其复发的风险程度。
2. TOAST 分类法TOAST 分类法是一种根据脑卒中的病因进行分类的方法。
根据病因的不同,脑卒中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源性、小血管病变性、其他已知原因和不明原因。
通过对脑卒中的病因进行评估,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复发风险。
3. 血液检测除了常规的评估方法外,血液检测也是评估脑卒中复发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检测血液中的胆固醇、血糖和凝血指标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管健康状况,从而判断其复发的可能性。
二、脑卒中的预防措施针对不同患者的脑卒中复发风险评估结果,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或者抗凝药物等药物治疗。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的凝固性和保护血管的健康,从而减少脑卒中的复发风险。
2. 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预防脑卒中的复发至关重要。
患者应该戒烟、限制饮酒,保持健康的体重,并坚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此外,饮食上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的健康饮食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3. 康复治疗对于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也很关键。
通过进行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减少脑卒中的后遗症,并且降低复发的风险。
非房颤缺血性卒中风险评估(ESRS)危险因子分数年龄>75岁年龄65-75岁2 1高血压 1糖尿病 1既往心肌梗死 1 其他心血管疾病(除外心肌梗死和房颤) 1周围血管病 1 吸烟(正在吸烟或戒烟<5年) 1 除本次事件外的既往TIA或缺血性卒中 1总分9房颤患者卒中危险分层(CHADS2评分)危险因子分数C充血性心力衰竭 1H 高血压 1A 年龄>75岁 1D 糖尿病 1S既往TIA或缺血性卒中病史 2总分 60-1分:低危;加拿大Mcaster大学人口健康研究所的研究者报告,华法林抗凝可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和主要出血事件风险,以CHADS2=1者为著,提示结合CHADS2评分进行危险分层有助于医生安全使用华法林。
(Stroke.2008,39:1482)ACTIVE-W研究显示,口服抗凝治疗预防房颤患者血管事件的效果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但出血风险高。
为此,Jeff S. Healey等采用临床广为应用的CHADS2评分进行危险分层。
CHADS2评分包括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大于75岁、糖尿病和既往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前4个危险因素各1分,最后1个危险因素2分。
结果显示,在CHADS2=1患者,口服华法林者每年卒中和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为0.43%,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者高达1.25%。
在CHADS2>1者,口服华法林者每年卒中和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01%,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者高达3.15%。
而且,口服华法林者主要出血事件风险在CHADS2=1者更低(RR=0.49)。
英国伯明翰大学医学院Gregory 教授表示,结合CHADS2的危险分层可能有助其全面筛查抗栓治疗中的高出血风险者,为安全预防房颤患者卒中复发提供依据。
TIA卒中风险评估(ABCD2量表)危险因子项目分数Aage 年龄年龄≥60年龄<601BBP 入院血压收缩压>140或舒张压≥90其它1CClinical symptom 临床症状单侧肢体无力构音障碍(没有无力)其他症状21Dduration 症状持续时间≥60分钟10-59分钟<10分钟21DDM 糖尿病有无10 总分7。
缺血性脑卒中的急诊评估及处理一、概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
急性期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
二、急诊评估1.病史采集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最为重要;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既往史,用药史等。
2.体格检查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后,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给予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
3.辅助检查(1)脑病变检查1)头CT平扫:首选,急诊平扫CT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颅内出血,并协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如脑肿瘤)。
2)头MRI(含DWI+ADC序列):D WI在症状出现数分钟内识别缺血灶,表现为高信号,对应的ADC序列表现为低信号。
(2)血管病变检查:颈动脉超声、TCD、MRA、CTA、DSA等,有助于了解卒中发病机制及病因,指导选择治疗方法。
(3)常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电图及心肌酶、凝血。
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1.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
(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口角歪斜、语言障碍、凝视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
(4)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脑CT/MRI排除脑出血。
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流程(1)是否为脑卒中?排除非血管性疾病。
(2)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头CT/MRI检查排除出血性卒中。
(3)卒中严重程度?采用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
(4)能否进行溶栓治疗?是否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核对适应证及禁忌证。
(5)结合病史、实验室、血管检查进行病因分型:多采用TOAST 分型,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包括凝血功能障碍、动脉夹层、血管炎、感染性疾病等)和不明原因型5型。
四、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1.一般处理(1)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必要时予退热、抗生素、吸氧、气道支持及辅助通气。
2024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急诊评估及诊断缺血性卒中诊断流程应包括如下5个步骤:是否为卒中?排除非血管性疾病。
是否为缺血性卒中?进行脑CT/MRI检查排除出血性卒中。
卒中严重程度?采用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能否进行溶栓治疗?是否进行血管内治疗?核对适应证和禁忌证。
结合病史、实验室、脑病变和血管病变等资料进行病因分型(多采用TOAST 分型)。
初步评估《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推荐,应成立包括医师和护士在内的卒中评估团队,进行仔细且规范的神经系统查体,应用NIHSS评分评估卒中的严重程度,初步评估内容包括NIHSS评分、生命体征、氧饱和度、心脏监护、体重等。
影像学检查所有疑似卒中的患者首次抵达医院时,在接受任何卒中特殊治疗前,都应接受紧急的脑影像学检查。
应建立专门的影像系统,以便有溶栓和(或)机械取栓适应证的患者能够尽早进行脑影像学检查。
怀疑缺血性卒中患者到达急诊后尽可能在30min内完成头颅影像学检查,首先推荐急查NeCT排除脑出血,以尽快启动溶栓治疗。
影像学检查流程见表1。
表1怀疑缺血性卒中患者入急诊后头颅影响学检查流程入急诊30min内NCCT排除出血发病时间4.5~9h或醒后卒中DWl和FLAlR是否存在DWI阳性/FLAIR阴性不匹配,从而识别静脉溶栓可能获益的人群发病时间6~16h内前循环LVO CTP或DWI+/-MRP①识别可能从取栓治疗中获益的人群,符合DAWN标准②或DEFUSE3标准③发病时间16~24h内前循环LVO CTP或DvVI+/-MRP 识别取栓可能获益的人群,符合DAWN标准发病时间6~24h内急性基底动脉闭塞CTA或MRA或DSA识别取栓可能获益的人群,符合ATTENTIoN标准④或BAoCHE标准⑤注:①DWI+/-MRP:MRI(包括DWI检查),同时有或无MRP检查。
②DAWN标准:取栓治疗时间窗为6~24h,影像-临床不匹配的醒后卒中和超时间窗卒中,只能使用Trevo取栓装置。
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风险评估[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ABCD2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脑卒中的超级预警信号,约三分之一TIA患者继发为脑梗死,其中三分之二发生在7d内[1],因此早期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显得尤其重要。
Rothwell等[2]于2005年提出一种基于患者年龄、血压、临床特征和症状的六分评分系统即ABCD评分,可以预测TIA后短期内脑卒中的发生。
此后,许多学者对这个评分作了积极的改良加入了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称为ABCD2评分。
我们通过对94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ABCD评分对TIA后近期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浙江萧山医院住院的TIA患者,TIA与脑梗死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头颅CT/MRI证实。
所有患者完成心电图、胸部X线片、头颅CT或MRI、血尿常规、血生化等各项化验检查。
其中男58例,女36例,年龄33 ~86岁,平均(56.1±12.3)岁;脑卒中史18例、高血压30例、糖尿病31例、缺血性心脏病15例。
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其中颈内动脉系统6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26例;颈内_椎基底动脉系统3例。
TIA发作后7d共21例继发脑梗死。
1.2 方法:由神经科医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多次发作的患者,以最长发作时间作为症状持续时间。
ABCD2评分标准为:①年龄≥60岁为1分;②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1分;③单侧肢体无力为2分、不伴肢体无力的言语困难为1分、其他症状为0 分;④症状持续≥60min为2分;10~59min为1分,<10min为0分;⑤有糖尿病为1分,无糖尿病为0分。
据评分将TIA患者分为低危(0~3分)、中危(4~5分)、高危(6~7分)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