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

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

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

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

工作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40分)

1、狂犬病是由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发病后病死率达

2、暴露前免疫程序,,天注射一支狂犬疫苗,天后再加强一针,以后每隔加强1针次。

3、狂犬疫苗接种程序为、、、、天各接种狂犬疫苗一个剂次,(儿童用量),

4、人被犬、猫等动物咬、抓伤后,如果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不带狂犬病毒的健康动物,都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用肥皂水或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分钟,彻底冲洗后用或涂擦伤口。

5、狂犬疫苗注射部位:肌肉注射,婴幼儿可在注射,禁止注射。

二、选择题(60分)

1、狂犬病暴露按照接种方式和暴露程序可分为三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二级

B.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为一级

C.单处或者多处贯穿伤皮肤咬伤或者抓伤为三级

D.皮肤破损被舔,但无出血为二级

2、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应如何处置?()

A、立即接种狂犬疫苗

B、无须进行处置

C、立即消毒被舔部位并接种狂犬疫苗

D、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并获得其同意后接种狂犬疫苗

3、裸露的皮肤被轻咬,出现无出血的轻微抓伤应如何处理?()

A、无需处理伤口,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后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

B、无需进行处置

C、立即消毒被抓伤的部位即可

D、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并获得知情同意后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

4、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裸露的皮肤被轻微抓伤,应如何处置?()

A、立即处理伤口,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后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即可

B、立即注射消炎药物并处理伤口

C、轻微抓伤部位消毒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D、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5、右耳被咬破,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应如何处置?()

A、消毒后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后,立即注射狂病疫苗即可。

B、立即注射消炎药物不处理伤口。

C、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D、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即可。

6、手和背部被咬破,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应如何处置?()

A、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B、立即注射消炎药物并处理伤口

C、轻微抓伤部位消毒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D、立即处理伤口,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后立即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即可。

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狂犬病暴露处置技术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 狂犬病是由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发病后病死率达。 2. 狂犬病病毒是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____ 和 ____ 狂犬病的病原体. 3. 人被犬、猫等宿主动物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动物的,应立即进行受 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用或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分钟。 彻底冲洗后用涂擦伤口。 4. 狂犬疫苗接种程序为:、、、、天各注射一支狂犬疫苗,成 人、儿童用量。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禁止注射。对于Ⅲ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以上的暴露,接种疫苗的同时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或。 5. 注射动物源性抗血清前必须严格进行试验。若为阳性,可逐步加量注射,用完全量或改用注射。 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关于狂犬病病毒不正确的描述是() A. 狂犬病毒为弹状病毒科 B. 狂犬病毒是非嗜神经性病毒 C.不会引起化脓性脑炎 D. 在中枢神经细胞胞浆内形成内基小体(Negri Bodies) E.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即可杀灭 2. Ⅲ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以上的暴露,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B.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 C.清创+抗生素 D.清创+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疫苗 E.清创+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3. 狂犬病标本采集叙述正确的是() A.从事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工作人员均要进行暴露前免疫 B.在狂犬病病人入院后,尽可能早期采集标本 C.用于病原学检测的标本,以脑组织阳性率最高 D. A+B+C E. B+C. 4. 狂犬病病毒最不可能感染的动物是() A.狗 B.猫 C.蝙蝠 D.家禽 5. 发展中国家的狂犬病主要传染源是() A.狼 B.猫 C.犬 D.患者 6. 狂犬病临床表现有:()

狂犬病知识培训课件

狂犬病知识培训课件 一、概念 ●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毒所致,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病死率几乎100%。 二、简史 ●我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左传》上已有记载。 ●公元前322年,Aristotle认识到人狂犬病与动物狂犬病的关系。 ●1804年,Zink第一次证明狂犬唾液有传染性。 ●19世纪80年代,Pasteur等研制出狂犬疫苗。 ●1903年,Negri发现Negri小体,使该病的快速镜检诊断成为可能。 ●全世界均有狂犬病的报道。据WHO估计,每年全世界死于狂犬病的有5万多人。 ●亚洲为狂犬病严重流行区,其中印度为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狂犬病流行已久。死亡人数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 三、病原学 ●狂犬病毒于1962年首次在电镜下被发现。 狂犬病毒属棒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拉沙病毒属(Lyssa virus),病毒中心为单股负链RNA。 ●狂犬病毒含5种主要蛋白:糖蛋白(G)、核蛋白(N)、聚合酶(L)、磷蛋白(NS)和膜蛋白(M)。 ●狂犬病毒易被灭活。 ●病毒耐低温。 ●豚鼠接种能分离病毒,也能用地鼠肾细胞、人二倍体细胞等细胞株增殖、传代。 ●野毒株的特点为致病力强,自脑外途径接种后,易侵入脑组织和唾液腺内繁殖,潜伏期较长。 ●固定毒株的特点为毒力减弱,对人和犬失去致病力,可供制备疫苗。

四、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 ●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狂犬。 ●人狂犬病由其传播者约占80%~90%,其次是猫、猪及牛、马等家畜和野兽如狼、狐、狗獾等温血动物。 ●狂犬病毒可被貌似“健康”的动物所携带。 (二) 传播途径 ●人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唾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舔伤的粘膜和皮肤而入侵。 ●狂犬、病猫、病狼等动物的唾液中含病毒量较大,于发病前3~5天即具传染性。 (二) 传播途径 ●其他途径: ●1.剥狗皮 ●2.从粘膜入侵 ●3.呼吸道传播 ●4.移植 (三)人群易感性 ●人对狂犬病毒普遍易感。 ●患者男多于女,农民>学生>儿童>工人。 ●人被病犬咬后的发病率约为15%~30%。 ●若及时伤口处理和接种疫苗后,发病率可降为0.15%左右。 咬伤后是否发病的有关因素: ●①咬伤部位:如头、面、颈和手指、会阴部粘膜等末梢神经分布丰富部位因潜伏期短易发病; ●②咬伤的严重性:创口深而大者或被同一狂犬先咬伤者较后咬伤者的发病机会多。

狂犬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记录表

时间10.21地点医院候诊大厅组织部门公共卫生科 培训内容狂犬病防治知识授课老师XXX 参加人员村医生、辖区内居民 讲座记录: 1、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人患了狂犬病会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表现为高度恐惧、狂躁不安、恐水、怕风、怕光、怕声响等,并逐渐出现咽喉肌肉痉挛、流口水、瘫痪,呼吸和循环麻痹等症状,病死率为百分之百(100%)。 2、如何预防狂犬病? 养犬、猫等动物,就必须定期给这些动物注射狂犬疫苗;被犬、猫等动物伤后,要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到疾控(防疫)、医院等卫生机构注射人用狂犬疫苗,或按医嘱是否应该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接种程序:一般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3、7、14、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儿童用量相同)。 3、怎样正确处理伤口? 被疯动物咬伤后,无论重度咬伤或轻伤均应立即(伤后3小时内)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刷伤口,最好用20%肥皂水冲洗,伤口大而深者,清创后用0.2%新洁尔灭或0.1%升汞彻底冲洗(注意更换棉签)。咬伤后及早进行局部处理具有重要作用,局部处理越早越好,即使延迟了1~2天,甚至3~4天,也不应忽视局部处理,此时如果伤口已结痂,应将结痂去掉后再用肥皂水反复清洗,直至稍有出血为可,然后用清水冲洗,再涂上2%或3%碘酒。 记录者:XXX

讲座小结和效果评价: 通过此次讲座的开展,使群众了解了狂犬病的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危害,其病死率为100%,引起了群众的高度重视。了解了狂犬病的防治知识,首先要加强对犬只的管理,被犬咬伤后及时主动到医院进行规范处置,按接种程序于0(注射当天)、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此次讲座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记录者:XXX 照片粘贴: 说明:培训讲稿附后。

狂犬病预防知识

狂犬病预防知识 文章类型:转载内容分类:其它来源:中国福建发布日期:2010/9/8 18:15:11 访问次数:379 1.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目前这种病属于可防不可治的疾病,致死率接近100%。 2. 狂犬病毒的抵抗力如何? 狂犬病毒对温度、消毒剂抵抗力很弱,温度在60℃10分钟即可杀死病毒;阳光、紫外线照射或强酸、强碱的环境下均可将病毒杀死;常用的脂溶剂如肥皂、氯仿、丙酮、75%酒精、碘制剂等也可将病毒杀死。 3. 能检查人是否带有狂犬病毒吗? 狂犬病毒通常在神经系统中存在和复制,因此实验室检测的样本取材受到限制,也因此使得检测难以普及。 4. 什么动物致伤后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一般来说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毒,WHO提示了一些高危动物:犬、猫、蝙蝠、狐狸、狼、猫鼬、浣熊、臭鼬及啮齿类动物。其他动物如被马、猪、猴子、鼠、金丝熊等咬伤,如不能确定是否感染病毒也可注射狂犬病疫苗。5. 狂犬病毒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染给人的? 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该病毒的温血动物的唾液中,一般通过被咬伤、抓伤而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内而传染给人。 6. 家养宠物的主人如何减少感染狂犬病的机会? 如果宠物带有狂犬病毒,病毒主要通过动物的唾液等分泌液而传播,为避免感染狂犬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1.不要和宠物过分亲密,特别是不要让宠物舔及粘膜、破损的伤口等;2.减少和宠物唾液的接触;3.及时带宠物接种狂犬疫苗和其他相关疫苗;4.家中主人可进行暴露前预防性接种疫苗,一旦被咬伤后,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暴露后处理。 7. 吃疯狗肉会得狂犬病吗? 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犬的唾液中,人在宰杀和剥犬皮的过程中易被犬的分泌物污染,而感染狂犬病。国内外均有报道因宰杀和剥皮而感染狂犬病死亡病例。疯狗肉如果煮熟煮透,可能危险性小一些,但还是建议不要吃比较安全。

最新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时间:2月14日主讲人:方静宽参加人:全体师生 上午好!今天我来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等。拿我们镇小来说,去年一年共发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30例,今年到3月底已发生流行性腮腺炎1例、水痘6例,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离我们并不远,就在我们的身边,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而且学校是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首先来了解一下传染病相关的基本知识: 传染病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在人群中被相互传染并流行的一种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鸽子等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食物、水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为加深印象吧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就像现在很热门的H7N9禽流感,对患病的人要隔离治疗,患病的鸽子等禽类要捕杀并做无害化处理、患水痘的学生不能正常来学校上课等,从而做到传染源的控制。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如:不要吃病死禽、勤洗手等。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狂犬病防治知识测试标准试题

狂犬病及暴露处置知识测试 暨犬伤门诊预防接种资质证测试 单位: 姓名: 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6分) ( )1、 III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以上得暴露,最正确得处理措施就是 A.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B.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 C.伤口清洗+抗生素 D.伤口清洗+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疫苗 E.伤口清洗+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 )2、狂犬病病毒最不可能感染得动物就是 A、狗B。猫 C.蝙蝠D。鸡 ( )3、发展中国家得狂犬病主要传染源就是 A、狼B、猫C。犬 D.鼠 ( )4、下列哪项就是发病主要得相关因素 A.咬伤部位B。伤口得深浅C.伤口清洗与否D、以上全就 是 ( )5、狂犬病不可能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染? A. 被狗惊吓B、伤口接触患病动物得分泌物 C. 病犬抓伤 D.被狗舔舐 ( )6、下列哪些情况属于预防接种得异常反应? A。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得接种后一般反应; B。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得损害; C.过敏性休克; D.因心理因素发生得个体或者群体得心因性反应。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 )1、同一免疫程序中,不同厂家、批次得狂犬病疫苗可以替用。 ( )2、狂犬病一旦发病,其进展速度很快,多数在3—5天,很少有超过10天得,病死率为

95%、 ( )3、疯动物咬伤头、面与颈部等靠近中枢神经系统得部位或周围神经丰富得部位,较咬伤四肢者得发病率与病死率要高。 ( )4、被犬咬伤后,局部伤口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 ( )5、人被狂犬病毒感染得动物咬伤后,潜伏期无任何症状,缓慢渐进,临床症状很少在20天内发生,多数病例在30天后甚至4-6个月后才发病。 ( )6、狂犬病毒可以通过无损伤得正常粘膜进入人体。 ( )7、在同一厂家得狂犬免疫球蛋白库存不足时,可以另外厂家得混合使用。 ( )8、暴露已数月而因种种原因一直未接种狂犬疫苗,但还没有发病得人,可以不注射疫苗、 ( )9、孕妇、哺乳期妇女、月经期等就是狂犬疫苗得接种禁忌症。 ( )10、被可以动物咬伤后,只要规范得进行暴露后处置,并接种狂犬疫苗及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就能保证不会发病、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狂犬病就是由感染人体引起得一种传染病,其潜伏期一般 为 ,发病后病死率达 ,狂犬病属于类传染病、 2.人被犬、猫等宿主动物咬、抓伤后,应立即进行伤口部位得与。 用 与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分钟。彻底冲洗后用涂擦伤口。 3.狂犬疫苗“五针法”接种程序为: 、、、、天各 注射一次狂犬疫苗,成人每次使用疫苗支,儿童每次使用疫苗支,禁止注射。对于III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II类以上得暴露,接种疫苗得同时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或。 4.注射动物源性抗血清前必须严格进行试验。若为阳性,可逐步加量脱敏注射, 用完全量或改用注射。 5.目前常用得狂犬疫苗生产所用得细胞基质有: 细胞、细胞、 细胞、细胞。 6.狂犬疫苗及狂犬被动免疫制剂得储存温度为℃,每天需要对储存所用冷链设 备记录次温度记录。 7.狂犬免疫球蛋白得使用剂量为: IU/10KG体重,单次最大使用剂量为 支(200IU/支),若使用总量大于单次使用剂量,可在1—2日内分次注射。

狂犬病防治手册

狂犬病防治手册 1.为何要停止生产含氢氧化铝佐剂的狂犬病疫苗? 研究发现,含氢氧化铝佐剂的狂犬病疫苗较无佐剂狂犬病疫苗免疫人体后中和抗体的产生晚7天左右。狂犬病疫苗的暴露后免疫是一种应急使用,抗体的产生越早越好。因此,氢氧化铝佐剂对狂犬病的暴露后治疗十分不利。另据报道,使用了丹麦Statens血清研究所生产的氢氧化铝吸附的百白破疫苗,导致546例注射部位出现顽固性硬结性瘙痒的严重不良反应。其中77%的不良反应病例经皮肤试验确认为对氢氧化铝过敏。狂犬病疫苗中的的氢氧化铝佐剂同样可以导致不良反应增多。因此,2004年12月的人用狂犬病疫苗质量工作会议上,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已要求各生产企业在2005年6月30日前停止氢氧化铝佐剂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生产。 2.为什么人用纯化狂犬病疫苗禁止臂部肌肉注射? 因为臂部脂肪较多,疫苗注射后不易扩散,可能会影响免疫效果。因此,要求成人在上臂三角肌注射,儿童最好选择大腿前外侧区肌肉注射。 3.正在接种其它疫苗,是否可以注射狂犬病疫苗? 正在接种其它疫苗,仍可注射狂犬病疫苗,但接种部位应远离前一种疫苗的接种部位。 4.使用疫苗的同时使用抗生素,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二者同时应用不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5.年幼儿童注射疫苗为什么选择大腿前外侧? 因为臂部肌肉脂肪较多,疫苗注射后不易扩散。上臂三角肌不发达,会影响疫苗的吸收。大腿前内侧因有大血管和神经经过,在此接种易发生危险。所以,年幼儿童应在大腿前外侧区肌肉注射,这里肌肉丰厚,易接种。

6.狂犬病病毒从感染至发病有哪些步骤? 狂犬病病毒从感染到发病的步骤为:①病毒感染;②病毒在肌肉内复制;③病毒在神经肌肉结合处,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④病毒通过快速轴突传递方式在周围神经的轴突内传播;⑤在脊髓的神经元与局部的周围感觉(背根)神经节内复制并快速上行到脑;⑥脑部神经元感染伴发神经功能障碍;⑦沿神经离心扩散到唾液腺、皮肤、角膜以及其他器官。 7.狂犬病病毒是如何与神经细胞相互作用的? 狂犬病病毒与神经细胞的相互作用分四个阶段:①吸附:狂犬病病毒吸附于健康的神经细胞;②侵入:病毒被细胞吸入,进入细胞内;③复制:在细胞内,病毒迅速繁殖;④出芽:新的狂犬病病毒离开宿主细胞,吸附于其他神经细胞。然后,病毒从脑通过神经扩散到身体的其他器官。 8.狂犬病病毒的特性有哪些? 狂犬病病毒是嗜神经性病毒,对神经组织有特殊亲和力。病毒不能穿透健康皮肤,主要通过损伤皮肤和粘膜入侵,少数由呼吸道吸入感染。病毒侵入后,沿传入神经到达中枢神经,侵害中枢神经细胞,然后再由中枢沿传出神经侵入各脏器组织,如唾液腺、眼、舌、皮肤、心脏等。因唾液腺最适狂犬病病毒繁殖,故唾液中含病毒最多,早在症状出现前14天即有病毒出现。因此唾液为主要传染源,既可通过舔咬感染人和畜,又可通过流涎污染环境,引起吸入性感染。 9.狂犬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狂犬病的病原体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狂犬病病毒。整个病毒由最外层的脂质双分子层外膜、结构蛋白外壳和负载遗传信息的RNA分子构成。 10.曾经注射过狂犬疫苗的人又被犬咬伤还用再打针吗? 全程接种符合效价标准的疫苗后1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者,应于0和3天各接种一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且已进行过上述处置者,应于0、3、7天各接种一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接种全程疫苗。此外,对暴露前后所用的疫苗效价无法证实者及免疫回忆应答无法确认者仍应进行全程免疫。

最新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2015年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分数: 一.填空题 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发病后病死率达100% 。 2. 狂犬病病毒是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人和动物狂犬病的病原体. 3. 人被犬、猫等宿主动物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动物的,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 伤口至少15 分钟。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 二.单选题 1. Ⅲ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以上的暴露,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B.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 C.清创+抗生素 D.清创+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疫苗 E.清创+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2. 狂犬病病毒最不可能感染的动物是()

A.狗 B.猫 C.蝙蝠 D.家禽 3. 狂犬病临床表现有:() A.有怕水、怕光、怕声的“三怕”症状 B.流涎 C.咽肌痉挛 D.以上全是 4. 下列哪项是发病主要的相关因素() A.咬伤部位 B.伤口的深浅 C.伤口清洗与否 D. 以上全是 5.狂犬病不可能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染?() A. 被狗惊吓 B.伤口接触患病动物的分泌物 C. 病犬抓伤 D.被狗舔舐 三.简述题 人被猫、狗等咬伤后应如何处理? 答:为防止感染狂犬病,人被狗、猫等动物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动物的,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被咬伤人就诊时,只要伤口未愈合就应彻底冲洗,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消毒处理为彻底冲洗后用2%至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冲洗和消毒后伤口处理应遵循只要未伤及大血管,尽量不要缝合,也不应包扎。首次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原则上是越早越好。对于再次暴露后疫苗接种,全程接种符合效价标准的疫苗后1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者,应于0(当天)天和3天各接种一剂疫苗;在1年至3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且已进行过上述处置者,应于0天、3天、7天各接种一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接种全程疫苗。

狂犬病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狂犬病的健康知识讲座讲义 主讲人:刘伟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广,病死率极高,几乎为100%。⑴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的方式传给人人体而受到感染。 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两型: 1、狂躁型(典型)最常见。又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期持续1~4日,兴奋期一般1-3日,麻痹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6-18小时。整个病程平均4日,一般不超过6日,超过10日者极少见。 2、麻痹型(静型)较少见。以脊髓或延髓受损为主,该型患者无兴奋期和典型的恐水表现,常以高热、头痛、呕吐腱反射消失、肢体软弱无力、共济失调和大、小便失禁,继之出现各种瘫痪,如肢体截瘫、上行性脊髓瘫痪等,最后常死于呼吸肌麻痹,本型病程可较长,约7~10日。 发病机制 狂犬病毒自皮肤或粘膜破损处入侵人体后,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狂犬病的致病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一)局部组织内繁殖期病毒自咬伤部位侵入后,于伤口附近肌细胞内小量增殖,再侵入近处的末梢神经。

(二)侵入中枢神经期病毒沿周围神经的轴索浆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散,其速度约每小时3mm。到达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后,病毒即在其内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髓很快到达脑部,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等处的神经元。 (三)向各器官扩散期病毒自中枢神经系统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侵入各组织与器官尤以涎腺、舌部味蕾、嗅神经上皮等处病毒最多。由于迷走神经核、吞咽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的受损,可发生呼吸肌和吞咽肌痉挛,临床上患者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交感神经受刺激,使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可引起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甚至突然死亡。 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 1. 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3天最长19年,一般平均约20-90天。在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 2. 前驱期:感染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低热、头疼、恶心、疲倦、继而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头紧缩感。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感觉异常等症状。本期持续2-4天。 3. 兴奋期:表现为高度兴奋,突出为极度的恐怖表情、恐水、怕风。体温升高(38-40度)、恐水为本病的特征,但是不是每一例都有。典型患者虽极渴而不敢饮,见水、闻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也可以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但病人神志多清楚,可有精神失常及幻

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致死性脑脊髓炎。人畜共患,多见于犬、猫、狼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近几年,我国疫情有上升的趋势。 狂犬病有什么危害? 如果人被狂犬动物咬伤后没有及时和正规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病几乎无例外的死亡。它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向被称为“不治之症”。 狂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 典型的临床经过分为三期: (1)前驱期发病多以低热、头痛、倦怠、恶心、恐惧不安等开始,继而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部发紧感觉。已愈合的伤口、伤口附近及其神经通路上有麻木、痒痛等异常感觉,四肢有蚁走感。本期持续约2~4日。 (2)兴奋期患者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交感神经功能每呈亢进,出现大汗、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唾液分泌增加。患者的神志大多清晰,但部分病人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等。本期约1~3日。 (3)瘫痪期患者渐趋安静,痉挛发作停止而出现各种瘫痪,尤以肢体弛缓性瘫痪为多见;可迅速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本期持续约6~18个小时。 狂犬病潜伏期有多长? 狂犬病潜伏期为10日至12个月以上,一般为20~90日,有个别甚至可长达几十年。哪些动物可携带狂犬病毒? 常见的有狗、猫、狼、蝙蝠、浣熊、猴、鼠、兔、牛、猪等温血动物。 什么是健康带毒动物? 有些家养动物如狗、猫、牛、猪等可感染狂犬病毒后不发病,仍表现健康的样子。这类动物由于体内带有狂犬病毒,故被这类健康带毒动物咬伤同样能传播狂犬病。 遂宁市健康教育所宣

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试卷及答案

策底中心卫生院第二季度传染病培训试卷单位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50分) 1. 关于狂犬病病毒不正确的描述是() A. 狂犬病毒为弹状病毒科 B. 狂犬病毒是非嗜神经性病毒 C.不会引起化脓性脑炎 D. 在中枢神经细胞胞浆内形成内基小体(Negri Bodies) E.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即可杀灭 2. Ⅲ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以上的暴露,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B.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 C.清创+抗生素 D.清创+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疫苗 E.清创+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3. 狂犬病标本采集叙述正确的是() A. 从事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工作人员均要进行暴露前免疫 B. 在狂犬病病人入院后,尽可能早期采集标本 C. 用于病原学检测的标本,以脑组织阳性率最高 D. A+B+C E. B+ C. 4. 狂犬病病毒最不可能感染的动物是() A.狗 B.猫 C.蝙蝠 D.家禽 5. 发展中国家的狂犬病主要传染源是() A.狼 B.猫 C.犬 D.患者 6. 狂犬病临床表现有:() A. 有怕水、怕光、怕声的“三怕”症状 B. 流涎 C.咽肌痉挛 D.以上全是

7. 下列哪项是发病主要的相关因素() A.咬伤部位 B.伤口的深浅 C.伤口清洗与否 D. 以上全是 8.狂犬病不可能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染?() A. 被狗惊吓 B.伤口接触患病动物的分泌物 C. 病犬抓伤 D.被狗舔舐 9.下列哪些情况属于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 A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B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C过敏性休克;D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10、下列哪项不属于全省狂犬病常规监测的内容?() A病例的发现与报告B实验室监测C暴露人群监测D病例个案调查 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50分) 1、狂犬病主要是通过动物咬人时牙齿上带的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而受到感染。 () 2、狂犬病一旦发病,其进展速度很快,多数在3-5天,很少有超过10天的,病死率为95%。 () 3、疯动物咬伤头、面和颈部等靠近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或周围神经丰富的部位,较咬伤四肢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要高。() 4、被犬咬伤后,局部伤口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不用粉剂以利伤口排

传染病知识讲座最新版本

传染病知识讲座 一、传染病的概念。啥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我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二、传染病的危害 传染病有什么危害?他的主要危害就是具有传染性。这些传染病,也都可以造成身体健康的危害,轻者影响学习和生活,重者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三、传染病的分类 原定的法定传染病有37种,近年来增加2种。现共39种。 1.卫生部2008年5月2日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2. 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这个大家可以听听,不用记,但一定要有印象。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 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传染病一般具有四个特征:病原性、传染性、流行性及病后免疫性。 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①空气传播; ②经水传播; ③经食物传播; ④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⑤接触传播.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水传播流行性病毒性胃肠炎、甲型肝炎、咽结膜炎、

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

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野犬咬伤后对伤口不应做的处理是() A.挤出伤口处污血 B.用肥皂水反复冲洗 C.碘酒、酒精消毒 D.缝合伤口 2. 人被病犬咬伤后是否发病,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 A.咬伤的部位及严重性 B.咬伤部位衣服的厚薄 C.病犬存活时间的长短 D.伤口的处理及疫苗注射情况。 3. 狂犬病发病过程中,与下列哪项无关( ) A.病毒入血,造成病毒血症 B.病毒局部组织内繁殖 C.病毒向各器官扩散 D. 病毒到达脑干和小脑。 4. 下列哪项不是狂犬病的传染源() A.猪 B.猫 C.吸血蝙 D.犬 5. 被犬咬伤右小腿,伤口深,咬伤面积大,在当地行伤口缝合,此时对伤口最 好的处理方法是 ( ) A.伤口已缝合,不必再处理 B.对伤口表面用碘酒、酒精消毒消毒 C.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后再缝合 D.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免疫 球蛋白浸润注射 6. 狂犬病是由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发病后病死率 达。 7. 人被犬、猫等宿主动物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动物的,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用或彻底冲洗伤口 至少分钟。彻底冲洗后用涂擦伤口。

8 狂犬疫苗接种程序为:、、、、天各注射一支狂犬疫苗,成人、儿童用量。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禁止注射。 二.单选题: 1、狂犬病病毒最不可能感染的动物是() A.狗 B.猫 C.蝙蝠 D.家禽 2 、展中国家的狂犬病主要传染源是() A.狼 B.猫 C.犬 D.患者 3 、犬病临床表现有:() A. 有怕水、怕光、怕声的“三怕”症状 B. 流涎 C.咽肌痉挛 D.以上全是 4 、下列哪项是发病主要的相关因素() A.咬伤部位 B.伤口的深浅 C.伤口清洗与否 D. 以上全是 5、狂犬病不可能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染?() A. 被狗惊吓 B.伤口接触患病动物的分泌物 C. 病犬抓伤 D.被狗舔舐 6、下列哪些情况属于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 ) A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B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 损害;C过敏性休克;D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7、下列哪项不属于全省狂犬病常规监测的内容?() A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B实验室监测 C暴露人群监测 D病例个案调查 三、问答题: 1、注射狂犬病疫苗有哪些禁忌症?

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张乐乐 第一节传染病防治法概述 一、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病源性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和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间、动物间或人与动物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世界上曾出现的3次鼠疫大流行,夺去了1亿多人的生命。我国解放前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数为各种死因人数的首位。 我国传染病的特点: 1. 具有传染性; 2. 具有流行性; 3. 具有反复性; 4. 具有死灰复燃,如性病;6. 具有回升趋势;7. 出现新病种,如SARS。 传染病防治法是指调整(高速)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颁布的与传染病有关的法律有: 1. 195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发动秋季种痘的指示》; 2. 1955年卫生部制定了《传染病管理办法》; 3. 1978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 4. 1989年2月21日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并于同年9月1日起施行; 5. 1991年12月6日卫生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6. 2003年5月4日卫生部颁布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7. 2003年5月7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并于同年5月9日起施行。上述法律的颁布实施,系统地确立了我国对传染病的

预防、疫情报告与分布、控制和监督的法律制度,标志着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始全面走上法制化轨道。 二、传染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一切单位包括我国的一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也包括我国领域内的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等。一切个人即我国领域内的一切自然人,包括中国人、具有外国国籍的人和无国籍人。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和国际惯例,外交人员没有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豁免权,所有驻中国的外国使、领馆人员也必须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 三、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病种 《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5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二)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

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计划

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计划 篇一:狂犬病防治知识讲座实施方案 狂犬病防治知识讲座实施方案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兽都可以感染,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为了提高居民群众对狂犬病的认识, 保障居民身心健康,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举办了狂犬病防治知识讲座活动。活动主题:“共同努力,使狂犬病成为历史”。 一、时间 XX年6月14日早上8:00—11:00 二、地点:本院四楼健康教育室 三、对象:本镇常住居民 四、人员配备 XXX 负责狂犬病防治知识讲座活动的组织工作 XXX 协助做好狂犬病防治知识讲座活动的各项 工作 XXX 协助做好狂犬病防治知识讲座活动的各项工 作 XXX 做好狂犬病防治知识讲座活动通知的工作 XXX 做好狂犬病防治知识讲座活动计划的工作 XXX 做好狂犬病防治知识讲座活动安排的工作

XXX 做好狂犬病防治知识讲座活动影像资料的 工作 XXX 做好狂犬病防治知识讲座活动文字材料的整 理和存档的工作。 五、授课人:XXX 六、授课内容: 1、什么是狂犬病? 2、狂犬病的主要发病特点有哪些? 3、狂犬病毒通过哪些途径进入人体并繁殖? 4、狂犬病的预防及治疗 XXX中心卫生院 XX年6月13日 篇二:XX年狂犬病防治工作计划 XX狂犬病防制工作计划 狂犬病的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效防止结合狂犬病发生,确保群众身体健康,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现将今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提高狂犬病防制知识知晓率,犬伤暴露者伤口及时规范处置率、狂犬病预防疫苗接种率分别达到100%,提高疫情调查处理能力,努力降低发病率。 二、具体措施

狂犬病防治知识讲座

狂犬病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 AA 一、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犬以咬伤的方式传给人。主要有恐水、怕风、光、声等临床症状,病死率几乎10 0%。 二、狂犬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狂犬病的传播源有两种。患狂犬病的犬科动物(犬、狐、狼等)及得狂犬病的人是主要的传染源。 1.有狂犬病毒的狗、猫等动物。在自然界中狂犬病常见于家犬,野犬、猫等动物。狗是狂犬病毒的主要动物宿主,人狂犬病约80%—9 0%是由狂犬传播的。 有些动物被疯狗咬伤后,并未发病,无症状,不死亡。只是在唾液中存在大量的狂犬病毒,咬人后人就得狂犬病而死亡,而这个“健康”的动物仍然健在。这类隐性带毒动物占15.2%,家畜的带毒率不高,在狗当中以小狗为最多,这即是最为危险的传播源。因为这些常不为人们所重视,所以比典型的疯狗还厉害。 2.在患狂犬病的人中,在其唾液中能分离到病毒,虽然由人传染给人的病例很少见到,但应引起注意。

此外,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最短的5天,最长可达19年或更长,一般为1-3个月。 三、狂犬病有哪些传染方式? 1、被狗或其他动物咬伤或抓伤皮肤或被其舔粘膜而感染。狂犬病毒通过伤口和粘膜侵入神经而发病,这是主要的传染方式。 2、宰杀或剥皮当中不慎刺伤手部而感染发病。 3、经消化道感染。得狂犬病死的动物,被埋入地下,冬天被冻,被野狗或其他动物扒出,将肉吃掉,感染而得狂犬病。 四、狂犬病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和肉眼病变? 动物的临诊表现皆相似,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狂暴型和麻痹型。 犬:其狂暴型可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 前驱期或沉郁期此期约为半天到两天。病犬精神沉郁,常躲在暗处,不愿和人接近或不听使唤,强迫牵引则咬畜主,性情与平时不大相同。病犬食欲反常,喜吃异物,喉头轻度麻痹,咽物时颈部伸展。瞳孔散大,反射机能亢进。性欲亢进,嗅舔自己或其它犬的性器官,唾液分泌逐渐增多,后躯软弱。 兴奋期或狂暴期此期约2~4天。病犬高度狂暴并常攻击人畜。狂暴的发作往往和沉郁交替出现,病犬常表现一种特殊的斜视和惶恐表情,狂乱攻击,自咬四肢、尾及阴部。病犬常在野外游荡甚至可游荡到数十公里以外的地方,且多半不归,咬伤人畜,随着

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文档

2017年县直中学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上午好!今天我来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而且学校是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首先来了解一下传染病相关的基本知识: 传染病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在人群中被相互传染并流行的一种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鸽子等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食物、水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

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为加深印象吧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就像现在的H7N9禽流感,对患病的人要隔离治疗,患病的鸽子等禽类要捕杀并做无害化处理、患水痘的学生不能正常来学校上课等,从而做到传染源的控制。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如:不要吃病死禽、勤洗手等。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如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播的。 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

2018狂犬病防控指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 -2- 附件:《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1月29日 抄送: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中心病毒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2016年1月29日印发校对人:李昱 附件: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Tech nicalGuideli nesforHuma nRabies Preve ntio nan dCo ntrol(201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年1月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前言 (4) 一、病原学和实验室诊断 (5) (一)..................... 病原学 5 (二)....................... 实验室诊断7 二、临床学 (9) (一)................ 发病机理9 (二)............................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11

1 ?狂犬病暴露者的伤口感染 (11) 2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13) 3 .诊断标准 (15) 三、流行病学 (17) (一)...................... 疾病负担17 (二)............... 感染动物来源18 (三).......... 我国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19 四、人用狂犬病疫苗 (22) (一)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 (22) (二)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24 (三)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的演变 (25) (四)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机制、毒株及质量 标准 (27) (五)........................... 疫苗的血清学效果评价29 1 .暴露前免疫 (30) 2 .暴露后程序 (30) 3 .特殊人群 (32) 4 .疫苗效力及免疫失败 (33) 5?疫苗安全性 (34) (六)暴露前及暴露后预防成本效益评价..36 五、被动免疫制剂 (37) (一)........................... 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38 (二).............................. 被动免疫制剂的作用机制39

狂犬病防控知识宣传材料

狂犬病防控知识 百度文库首发作者jchjinpeng 允许引用,不许转载盗用 1.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俗称恐水病、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患病)动物咬人或动物而引发。 2.狂犬病潜伏期 狂犬病潜伏期的波动很大,最短的6天,最长的可达10年,并且潜伏期内不出现发病症状。据统计,大约有84%的潜伏期为12-99天。 3.狂犬病的危害 狂犬病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情发展很快,多数在3-5天即发生死亡,很少有超过10天的,病死率可达100%。我国人狂犬病的死亡数居2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 4.狂犬病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咬伤的伤口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的唾液经受伤的黏膜和皮肤而侵入到体内。还有因吃了狂犬病动物的肉,以及在对病犬宰杀、剥皮、切割过程中,身体破损处接触到带有狂犬病病毒的脏器而被感染的病例。 5.为什么说犬和猫是人狂犬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犬和猫与人接触频繁。据统计,我国人被各种动物咬伤而得狂犬病的比例为:狗咬伤约占92%,猫咬伤约占5%,其他动物约占3%。可以看出,狗咬伤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猫,所以说,狗和猫是我国狂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 6.犬得了狂犬病后会有什么异常表现? 犬得了狂犬病后,异常表现分为狂暴型和麻痹型。 狂暴型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期主要表现:性情明显改变,神经过敏;有的离群独处,不与其他动物呆在一起,对主人变得无感情,有的出现异食癖,如吃土、咬草、咬木头等;兴奋期表现:坐立不安,吠叫无常,此时已不能辨认生人和熟人,而表现出攻击人的疯狂状态,很多人就是在这时被咬伤发病的;麻痹期表现:病犬耷拉着尾巴,或尾巴夹在两腿之间,嘴巴不能闭合,嘴流口水,吞咽困难,想喝水而不敢喝,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全身被毛竖起。进入晚期,病犬呼吸困难,全身衰竭而死。 麻痹型表现得很安静,可能不攻击人或抚摸它时攻击人,并且不喜欢吃东西,大量流口水,开始表现为轻度瘫痪,最后死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