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桥梁
- 格式:ppt
- 大小:9.73 MB
- 文档页数:34
中国古代桥梁名录-回复【中国古代桥梁名录】中国古代桥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富含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这些桥梁的建设技术和设计理念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中国古代桥梁名录,让我们一起探索其中的魅力。
一、赵州桥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是中国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空腹石拱桥。
它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8年),由李春设计建造。
赵州桥全长50.82米,宽9.6米,主跨37.02米,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这座桥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拱形结构的力量分散原理,使得整座桥既坚固又美观。
二、卢沟桥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联拱石桥。
全桥长266.5米,宽9.3米,有11个孔洞。
卢沟桥以其精美的石狮雕刻而闻名,共有485只形态各异的石狮立于桥栏两侧。
此外,卢沟桥还是抗日战争爆发的见证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广济桥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浮桥。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由知府曾会主持建造。
全桥长518米,由东西两部分组成:西段为梁桥,东段为浮桥。
这种独特的设计既满足了船只通行的需求,又保证了陆路交通的畅通。
四、洛阳桥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港大石桥。
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建。
全桥长731.29米,宽4.5米,有46个桥墩。
洛阳桥的建设采用了“筏型基础法”和“种蛎固基法”,大大提高了桥梁的稳固性。
五、安济桥安济桥位于山东省聊城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单孔敞肩石拱桥。
安济桥始建于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全桥长64.4米,宽9.3米,主跨31.3米。
该桥采用敞肩式设计,减轻了桥身重量,增强了抗洪能力。
六、湘子桥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第一课卢沟桥和广济桥卢沟桥(北京)卢沟桥(LugouBridge)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
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
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一块,为“燕京八景”之一。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是根据永定河水流的特点设计的。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全长212.2米,加上两端引桥,总长266.5米。
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拱,面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栏板279块,左侧石栏雕柱140根,右侧石栏雕柱141根,柱高1.4米,柱头均雕蹲伏的石狮。
卢沟桥还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
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
望柱中间嵌有279块栏板,栏板内侧与桥面外侧均雕有宝瓶、云纹等图案。
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石狮,其中大部分石狮是明、清两代原物,金代的已很少,元代的也不多。
这些石狮蹲伏起卧,千姿百态,生动逼真,极富变化,是卢沟桥石刻艺术的精品。
由于桥上石狮多得叫人无法数清楚,因而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
1961年,文物工作者采用编号的办法,共清点出石狮485头。
1984年,又一次核查,查清桥上的石狮多达489头。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卢沟桥史料陈列馆于1981年7月7日在桥头正式对外开放。
1987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落成。
纪念馆台阶上有一座高4米的艺术雕塑——《狮醒》,象征着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国内外景观桥梁优秀案例
以下是一些国内外知名的景观桥梁优秀案例:
国内景观桥梁:
1. 杭州湾跨海大桥: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展现了中国的建筑实力和设计美学。
其独特的造型和宏伟的规模使其成为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 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具有历史意义。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学价值使其成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3. 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连接了香港、澳门和珠海,是中国的一项壮举。
其独特的设计和建造难度使其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桥梁之一。
国外景观桥梁:
1. 悉尼海港大桥:作为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悉尼海港大桥是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桥梁之一。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悉尼歌剧院的背景使其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2. 纽约布鲁克林大桥:作为纽约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布鲁克林大桥连接了纽约市曼哈顿和布鲁克林区。
其宏伟的规模和独特的设计使其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桥梁之一。
3. 伦敦塔桥:作为英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伦敦塔桥是伦敦的象征之一。
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使其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桥梁之一。
这些景观桥梁案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它们的独特设计和美学价值使其成为标志性建筑,并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古今中外桥梁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古今中外桥梁的发展历史,掌握桥梁的基本知识,并能分析比较桥梁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古今中外桥梁的发展历史,掌握桥梁的基本知识;难点:分析比较桥梁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10分钟)师生互动讨论:请学生列举一些他们熟悉的古今中外著名桥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古代桥梁(20分钟)讲解教材上的古代桥梁,如中国的赵州桥、千佛山大桥等,以及国外的罗马古桥、君士坦丁堡石桥等。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桥梁的材料和建筑工艺,以及设计思想。
3.近代桥梁(30分钟)介绍近代桥梁的发展,如铁路桥、公路桥、高速公路桥等。
讲解不同类型桥梁的结构和设计理念,并与古代桥梁进行比较。
4.国际桥梁(30分钟)选取一些国际知名的桥梁进行介绍,如美国的金门大桥、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桥等。
讲解这些桥梁的特点和设计创新,引导学生思考桥梁建设对工程技术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5.小组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座著名桥梁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桥梁设计报告。
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比较桥梁的特点、功能和建设需求等。
6.展示与总结(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进行总结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和讨论,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对桥梁的发展历史和设计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课件、图片、多媒体资料、小组讨论等。
五、教学资源:桥梁图片、桥梁设计报告模板。
六、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并对学生的桥梁设计报告进行评价。
七、拓展与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桥梁,深入了解桥梁的实际应用;2.引导学生使用CAD软件进行桥梁设计模拟;3.鼓励学生阅读与桥梁建设相关的科普读物或专业著作,拓宽知识面。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古今中外桥梁的发展历史,并掌握了桥梁的基本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研究能力。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可能无法深入讨论每座桥梁的特点,未能涉及到完整的建筑设计过程。
世界著名的桥介绍
1.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朝,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约20千米处。
这座单孔石拱桥长50米,宽9米,高12米。
桥身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用一根铁钉。
桥洞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用巨石砌成。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石拱石桥。
赵州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由人民设计并建造的桥梁,现在被称为“世界古代桥梁建筑宝库”。
2.卢沟桥
卢沟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位于北京西北郊,是古代“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勒修筑在卢沟桥上的一座石拱桥。
现在北京有两座“卢沟桥”,分别在河北和北京,均为明代建筑。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
3.广济桥
广济桥又名赵州桥,位于河北赵县城南5公里处。
这座古桥梁建造于北魏孝文帝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因为桥面上有三个桥洞,所以叫做广济桥。
这座桥梁是由16根大石条(各重1000多吨)首尾相连组成。
桥身全部用石板砌成,共有
— 1 —
64块石板,每块石板长约1.9米、宽约0.45米、厚约0.4米,重量达180吨左右。
— 2 —。
连接古今的桥梁桥梁,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建筑,无疑在连接古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以自身的实际功能,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人们,同时也象征着文化传承与交流。
本文将从工程学、历史文化、艺术美学等多个角度,探讨桥梁这一古今连接的重要存在。
一、桥梁工程学的发展桥梁的基本原理与结构设计,早在古代就开始有所涉及。
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德阳女儿桥,都有桥梁的雏形。
而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工程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时期的拱桥建设。
罗马人开发了拱桥和石拱桥并大规模应用,这一工程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桥梁工程学在近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人们利用钢结构和悬索技术设计出了大跨度的桥梁,大大提高了桥梁的承重能力和耐久性。
例如,中国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和美国的金门大桥,都是世界上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大的桥梁工程之一。
它们不仅连接两个地域,更是古今桥梁工程学的巅峰之作。
二、桥梁的文化传承桥梁不仅在物理上连接了不同地域,也在文化上连接了古今。
许多著名的桥梁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例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桥和英国的伦敦塔桥,它们既是城市地标,也是历史的见证。
这些桥梁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见证着城市的兴衰和人民的努力。
它们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文化的象征和人们情感寄托的载体。
桥梁还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古老的桥梁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例如,中国的千年古桥“赵州桥”和意大利的“里亚尔托桥”,它们作为文化遗产的代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成为古今连接的象征。
三、桥梁的艺术美学桥梁作为一种建筑形式,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学价值。
在桥梁的设计中,建筑师追求构造的稳定性与美观性的统一,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得桥梁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许多桥梁的造型、材料和色彩都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意义。
例如,典型的拱桥造型既符合力学原理,也赋予了桥梁一种和谐的美感。
著名的景德镇陶瓷大桥和巴黎新桥,它们的拱形造型不仅具有美学上的平衡感,还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
中外古建桥梁图鉴赏析桥梁技术发展至现代,我们普遍将桥梁分为梁、拱、索三大基本体系。
依据其结构受力又可分为梁桥、拱桥、悬索桥、钢架桥,以及衍生的各类组合体系包括连续钢构桥、梁拱组合桥、斜拉桥等。
有趣的是,一旦把时间轴往前推个百余年,你会发现只剩下最前面三种:梁桥、拱桥、悬索桥,且以梁、拱式桥梁为主。
中外古桥梁,都不例外。
桥梁板、拱、索的基本体系让我们抛开现代繁复而又庞杂的钢筋砼、钢结构技术,回到原点重新审视中外古建桥梁最初的梁、拱风格,你会发现别样的古朴与静逸之美,并沉浸于历史文化的溯源,震撼于古人的智慧与成就。
古桥美景01 中国古代桥梁极简史提到中国古代桥梁,多数人第一想到的是赵州桥,或包括赵州桥在内的“中国古代四大桥梁”(潮州广济桥、河北赵州桥、北京卢沟桥、泉州洛阳桥)。
没错,这些代表了我国古代桥梁技术发展的精华,但远不止于此。
史籍记载中国最早的桥梁建造于商代,历经了西周、春秋的木梁式简易桥梁与浮桥的起步发展;而到了秦汉至三国时期,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的全面出现,尤以石料和拱券技术的应用完成了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河北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北京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桥身全长266.5米,宽7.5米潮州广济桥,又称湘子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为浮梁结合结构桥梁泉州洛阳桥,又名万安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9年),由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至两晋五代隋唐宋时期,中国桥梁技术发展已进入全面鼎盛阶段,例如众所周知的隋代李春创造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北宋废卒发明的叠梁式木拱桥--虹桥;北宋创建的用筏形基础、植蛎固墩的泉州万安桥(洛阳桥);南宋的石梁桥与开合式浮桥相结合的广东潮州的湘子桥(广济桥)等。
河南开封虹桥,仿自北宋废卒发明的叠梁式木拱桥顺便再提一下赵州桥,千万别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它的成就。
中外古代桥梁文化的比较中外古代桥梁文化的比较关于世界第一座桥的建造,今天已经无法推想,但是从许多残迹遗址中,我们仍可以看到古代桥梁的大致分布形态。
世界上每种桥梁都经历了由简到繁的蜕变,而且几乎每种桥梁都以顽强的生命力存活至今。
总体来看,古代桥梁大约可分为七种,分别是浮桥、栈道、悬桥、木桥、石柱石梁桥、悬臂木梁桥和石拱桥等。
其中,栈道和悬臂木梁桥在西方并不多见。
西方的古代桥梁主要分布在两河流域、希腊罗马等地,还包括瑞典、意大利、法国和英国这些国家。
而中国的古桥则多建于川河星罗棋布的南方水乡,如绍兴苏杭等沿海之地。
古代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因其跨越的区域过于辽阔,所处的地理环境也不尽相同。
久而久之,地域、民族和人文的差异从各个层面上影响了当地的桥梁建筑。
进一步地,桥梁背后所折射的文化也呈现出各自的形态。
这种明显度主要表现在中外的古代桥梁文化上。
建造的目的有河的地方就有桥,这句俗语向我们揭示了河与桥二者之间的关系一一河是桥诞生的摇篮。
而事实并不尽如此,但凡哪里需要跨越,哪里就有桥存在的合理性。
这一跨越,也正是人类克服自然伟力的体现。
所以人们建造桥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交通(生活交通和军事交通),并借以消除空间距离的不可逾越。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噫吁嗽!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诗人生动描述蜀道艰险巴蜀闭塞,为改善人们生活,付巨大代价建成了栈道。
早在马其顿时代,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又侵入印度。
在印度河作战失利,被迫撤退。
当时用皮筏内塞草成浮筒,用时联在一起,以便输送撤退的军队。
可见某种程度上,战争发展了军用桥。
然而,古代桥梁的修建并不仅仅是为了生活军事上的便利。
从一些文献史料的记载上看,古人建桥有时是另有别用。
我们知道,古代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人们对外界的自然现象不能科学客观地认识。
古今中外著名桥梁欣赏(一)“世界著名桥梁欣赏”收集了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桥梁70座(以建成时间为序)。
这些桥梁在建成之初:或者技术有上创新突破,或者对社会经济产生较大影响,或者造型功能独特,或者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联。
观看这些桥梁图片及相关文字,可以感觉它们所反应的不只是两千年中外桥梁发展历史,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历史。
1法国尼姆加尔水道桥两千年前建造的加尔水道桥,在今天看来格外让人感到震撼这座至今保存完好的古罗马引水渠,如今每年吸引了超过百万的游客前往观光1法国尼姆加尔水道桥(加尔桥、嘉德水道桥、Pont du Gard)(公元前20年?)是古罗马帝国的建筑,位于尼姆市附近,全长 275米,50米高,完全是用巨石建成,它是全长50公里输水渠跨越那尔河的一座桥。
这项引水工程将山上的水引至尼姆,再分至公共澡堂、喷泉和私人住宅。
它是罗马人为文明和卫生的生活条件所作的一项重要贡献。
奇特的是这个桥上下有三层,每层由数目不等的圆形桥拱构成,水在桥的顶部通过,下层可供游人行走,观赏加尔登(Gardon)河两边的风光。
由于整条水渠完全靠重力作用流动,50公里长的水渠全程总落差为12.27米,渠桥两端落差约为一厘米。
为减少水的蒸发,水渠全程为封闭状态,建成时渠水流量为每天4万立方米,水从起点到达终点耗时一整天,后因水垢堵塞,每天的流量只剩下1万立方米。
加尔桥下层中间25米长的桥拱跨度保证了河水的流畅及来往船只的通行无阻,为了抵御洪水,桥身呈现轻度曲线,桥墩底部设计了分水角。
加尔桥是古罗马时期高度发达的水利工程技术的一个绝好例证,是从公元一世纪至今保留完好的古罗马引水渠。
1985年,加尔桥被列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的文化遗产。
由于这座桥非同一般,成为法国十大游客最多的景点之一,每年有过百万的游人到此一游。
2西班牙塞哥维亚古罗马水道桥联合国1985年将塞哥维亚古罗马水道桥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看上如此单薄的塞哥维亚古罗马水道桥,历经近两千的风霜仍在导水引流堪称奇迹2西班牙塞哥维亚古罗马水道桥(罗马大渡槽、Roman aqueduct of Segovia)(公元53~117年) 西班牙塞哥维亚古罗马水道桥(渡槽)建于古罗马图拉真大帝(公元53~117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