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抗风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32
桥梁设计中的抗风性能优化与评估研究在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桥梁作为跨越江河湖海、山谷沟壑的重要建筑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风对桥梁的影响不容忽视,强风可能导致桥梁结构的振动、失稳甚至破坏,严重威胁着桥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因此,在桥梁设计中,抗风性能的优化与评估成为了一个关键的研究课题。
一、风对桥梁的作用及影响风对桥梁的作用主要包括静力作用和动力作用。
静力作用是指风对桥梁结构产生的稳定压力和吸力,如桥梁的主梁、桥墩等部位会受到风的压力和吸力,可能导致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增加。
动力作用则更为复杂,包括颤振、抖振和涡振等。
颤振是一种自激振动,当风速超过一定临界值时,桥梁结构可能发生大幅的、不稳定的振动,甚至导致结构破坏。
抖振是由风的脉动成分引起的随机振动,虽然不会导致结构的立即破坏,但长期的抖振作用会使结构产生疲劳损伤。
涡振则是由于风绕流桥梁结构时产生的周期性漩涡脱落引起的结构振动,通常振幅较小,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对桥梁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
二、桥梁抗风性能的优化设计方法为了提高桥梁的抗风性能,在设计阶段可以采取多种优化方法。
1、合理的桥型选择不同的桥型在抗风性能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悬索桥和斜拉桥由于其柔性较大,对风的敏感性相对较高;而梁桥和拱桥则相对较为刚性,抗风性能较好。
在设计时,应根据桥梁的跨度、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桥型。
2、优化桥梁的外形和截面桥梁的外形和截面形状对风的绕流特性有重要影响。
通过采用流线型的外形和合理的截面形状,可以减小风的阻力和漩涡脱落,从而降低风对桥梁的作用。
例如,在主梁设计中,可以采用箱梁截面代替传统的 T 型梁截面,以提高抗风性能。
3、增加结构的阻尼阻尼是结构消耗能量的能力,增加结构的阻尼可以有效地抑制风振响应。
常见的增加阻尼的方法包括使用阻尼器、在结构中设置耗能构件等。
4、加强结构的连接和整体性良好的结构连接和整体性可以提高桥梁在风作用下的稳定性。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摘要:桥梁建设对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在不断进步,桥梁建设的重要性也愈发突出。
目前,国内外对于大跨度桥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桥梁地震反应特性方面,鲜有对桥梁结构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的研究。
对于桥梁而言,其抗震、抗风性能直接影响使用质量,特别是近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桥梁抗震、抗风设计更为重要,文章主要对当前桥梁抗震、抗风设计理念及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便于设计人员合理运用桥梁设计思想。
关键词:桥梁抗震;抗风设计理念;设计方法1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的重要性桥梁是连接两个地方的重要交通工具,其抗震和抗风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地震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情况下,桥梁的结构易受到破坏,给行车和行人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桥梁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地震和风的影响。
对于抗震设计,首先需要了解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地震会产生地震波,对桥梁的结构造成冲击和剪切力,导致桥梁发生破坏。
因此,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地震波的频率、振幅和持续时间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案。
这些方案可能包括使用抗震材料、增加支撑和加固结构等方法,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对于抗风设计,桥梁结构也需要考虑到风的影响。
风力会对桥梁施加压力,导致结构失稳和破坏。
因此,需要在设计中考虑风的速度、方向和频率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抗风设计方案。
这些方案可能包括使用抗风材料、增加支撑和加固结构等方法,以提高桥梁的抗风能力。
2桥梁抗震设计理念与方法2.1场地选择除了要通过对地震危险性进行的分析选择安全度较高的厂址,还要充分考虑地区范围内场地选择。
对此应遵循以下各项基本原则:不选择地震发生后产生失效的场地,优先选择坚硬的场地。
在地基达到稳定的基础上,还应充分考虑桥梁结构和地基之间的振动特性,尽可能减少共振可能造成的影响。
对于软弱地基,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基础整体性,避免地震造成不均匀变形现象发生。
2.2结构体系整体性与规则性桥梁有良好的整体性,其上部结构必然保持连续。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抗风设计与施工要点1. 引言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是现代交通建设中常见的桥梁形式之一,其具有较高的荷载承载能力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然而,在桥梁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风荷载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重点介绍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抗风设计与施工要点,以确保其结构安全和可靠性。
2. 风荷载的影响风荷载是指风对桥梁结构产生的作用力。
风荷载会导致桥梁产生横向位移、变形和振动等问题,进而影响桥梁的结构安全。
因此,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3. 抗风设计要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抗风设计主要包括以下要点:3.1 风荷载计算风荷载计算是抗风设计的基础。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通过考虑桥梁的形状、尺寸、曝风面积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确定桥梁所受风荷载的大小。
3.2 结构稳定性分析在抗风设计中,必须对桥梁的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
通过计算桥梁的固有频率和自振模态,确定其在风荷载下的动力响应,以及是否出现共振现象。
3.3 桥梁横向刚度设计桥梁的横向刚度设计是抗风设计的关键。
通过增加桥梁的横向刚度,可以减小桥梁在风荷载下的位移和变形,提高桥梁的结构稳定性。
3.4 预应力控制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预应力张拉的过程,确保预应力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还需要注意预应力锚固装置的选择和施工质量控制。
3.5 桥梁涵盖面积的设计桥梁涵盖(或称桥面板)是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抗风荷载的功能。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确定桥梁涵盖的面积,以确保其能够承受预期的风荷载。
3.6 防风措施除了上述的设计要点之外,还需要采取一些防风措施来保护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例如,可以在桥梁上设置护栏和挡风墙,以降低风荷载对桥梁的影响。
4. 施工要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4.1 预制梁的制作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通常采用预制梁的形式进行施工。
在预制梁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配制、预应力钢筋的预拉张和锚固装置的安装等。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一般规定
(来源于: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3360-01)
桥梁的抗风设计应考虑风的静力作用与动力作用,并根据不同的抗风性能要求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和检验。
风对桥梁结构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静力效应、静风效应和动力效应。
①静力效应主要表现为结构产生的变形与内力以及静力失稳;
②静风效应主要表现为风引起的结构静风失稳,如静风扭转发散和静风横向失稳;
③动力效应包含抖振和涡激共振等有限振幅振动、以及颤振和驰振等气动失稳现象。
以下给出了风对桥梁结构作用的效应分类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时应根据桥址风环境、桥型、跨径、结构体系、结构或构件外形等因素对桥梁风致振动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1)当判定结构或构件在风作用下存在疲劳问题时,应进行抗疲劳设计
(2)当判定桥面高度处风对行车安全及舒适性存在影响时,应按规定进行相应的风致行车安全评估及设计
(3)将桥梁所在地区根据基本风速的大小划分为三类风险区域,分别对应为RI、R2和R3,三类等级所对应的风速范围的概率水平相接近,并考虑到气象意义上风力等级已被广泛接受,因此将三类等级与风力水平相衔接,其中R1为十二级或超过十二级大风,R2介于十级风与十一级大风之间,R3为不大于九级风。
桥梁及结构风振理论及其控制——之第十三讲桥梁抗风设计主讲教师:葛耀君博士.教授1、设计风速定义2、气动参数识别3、动力特性分析4、静风性能检验5、风振性能检验6、抗风性能改善7、抗风设计发展¾1.设计风速定义1.1平均风速()()()()果桥位专门风速仪纪录结计分析气象站历年风速纪录统桥梁和建筑结构不同全国基本风压图方法用三种方法确定参考风速,目前主要采—参考风速离地高度—地表粗糙度指数— 3 2 )( 1 R R R R d U z z z U z U αα⎟⎟⎠⎞⎜⎜⎝⎛=1.2 阵风风速()()z U G z U d v g = 1.70.IV III 1.38;II I : .,G v 类和类和南》《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风洞试验确定可按有关规范或风环境阵风因子— 1.3 紊流强度u w w w u v v v u u I 5.0I UI I 88.0I UI UI =σ==σ=σ=按—按—的数值可按规范确定特征高度—1.4 脉动风谱()()()())( 416 :)(501200 :22*3/52*谱垂直方向谱水平来流Panofsky f f u n nS Simiu f f u n nS w u +=+= 1.5 相关函数()21~7 exp , :=Δ⎟⎟⎠⎞⎜⎜⎝⎛Δ−=Δλλλγ衰减系数,—空间相对位置坐标—特征频率—空间相关性r f U r f r f d¾2. 气动参数识别2.1 断面流迹显示2.2 Stroughl 数识别识别方法物理风洞试验方法数值风洞试验方法(CFD 方法)等压线、等速线、表面粒子(1) 烟雾照相(2) 数值模拟(1) 尾流涡脱卓越频率测量(2) CFD 数值模拟计算UfB S t =2.3 静力系数识别αραραρd dC F BU C d dC F B U C d dC F B U C M M M D D D L L L , : , : , :2221221221⋅=⋅=⋅=升力矩系数阻力系数升力系数(1) 节段模型测力试验(2) CFD 数值模拟计算三分力系数也可表示成体轴系数座标,Mz y C C ,C 和2.4 气动导数识别()()()6 5, 4, 3, 2, ,1 :6 5, 4, 3, 2, ,1 :6 5, 4, 3, 2, ,1 :===i A i P i H *i*i*i升力矩方向阻力方向升力方向(1) 节段模型测振试验(2) CFD 数值模拟计算大多数情况下气动导数值()4 321 **,, , i A H ii =和¾3. 动力特性分析3.1 结构计算模型(1) 按施工阶段划分(缆索承重桥梁)(a) 桥塔自立状态(b) 主要拼梁状态(c) 全桥成桥状态(2) 按主梁离散划分(a) 单梁式(b) 双梁式(c) 三梁式3.2 结构振型描述(1) 按对称性划分—对称和反对称(2) 按特征值划分—一阶、二阶、…(3) 按振动特性划分—侧向弯曲、竖向弯曲、扭转3.3 基本振型分析(1) 同类桥梁固有频率比较(2) 扭弯频率比(3) 对称或反对称振型出现次序(4) 扭转振型耦合特征¾4. 静风性能验算4.1 静风稳定性—扭转发散扭转发散临界风速(1) 二维计算模型(2) 三维计算模型 4.2 静风强度荷载最不利组合问题(1) 平均风荷载(2) 脉动风荷载 4.2 静风刚度(1) 侧向静风位移(2) 竖向静风位移(3) 扭转静风位移(较小)¾5. 风振性能检验5.1 风振稳定性5.2 风振强度(1) 驰振临界风速(2) 扭转颤振临界风速—变号(3) 耦合颤振临界风速—竖弯和扭转耦合*2A (4) 涡激共振锁定风速(1) 抖振引起的强迫力荷载(2) 涡振引起的自激力荷载荷载最不利组合5.3 风振刚度(1) 抖振位移(a) 统计分析方法(b) 节段模型试验法(c) 全桥模型试验法(2) 涡振位移(a) 理论模型计算法(b) 节段模型试验法(c) 全桥模型试验法¾6. 抗风性能改善6.1 桥梁抗风性能(1) 主梁风振失稳(驰振、颤振)绝对避免(2) 主梁涡激振动尽量避免(3) 主梁抖振一般不作控制(4) 拉索风振或雨振尽量避免6.2 主梁性能改善措施(1) 结构措施—刚度、质量、约束(2) 外形措施—导流、开槽、分流(中央稳定性),裙板等(3) 阻尼措施—TMD、主动、半主动等6.3 拉索性能改善措施(1) 表面处理—刻痕、螺旋线等(2) 内置阻尼器—锚箱内(3) 外置阻尼器—离索端一定距离(4) 稳定索系—交叉索等¾7. 抗风设计发展(1) 概率性评价和可靠性分析(2) 等效风荷载问题(3) 基于结构性能(舒适度)的抗风设计(4) 风振疲劳问题(5) 斜拉桥拉索振动控制(6) 考虑周边地形影响的风振问题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桥梁抗风荷载设计参数的统计分析桥梁是人类创造的伟大工程,为交通运输提供了重要的通道。
然而,在建设桥梁时,我们必须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抗风荷载设计参数。
本文将通过统计分析来探讨桥梁抗风荷载设计参数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抗风荷载是桥梁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风的作用会产生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压力,对桥梁结构造成力学影响。
因此,准确确定合适的抗风荷载设计参数对于确保桥梁的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桥梁抗风荷载设计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抗风荷载的设计参数包括风速、角度、荷载系数等。
风速是指风的速度,通常以米每秒(m/s)为单位。
角度指风的来向角度,它可以影响风对桥梁的作用。
荷载系数用于计算桥梁受到的风压力,不同的桥梁类型和构造形式会有不同的荷载系数。
其次,我们需要进行统计分析来确定适当的抗风荷载设计参数。
统计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抗风荷载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通过收集风速、角度和荷载系数等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相关的统计结果。
在统计分析中,我们可以使用几个重要的统计量来描述和分析数据。
其中,平均值是一种常用的统计量,可以用来衡量抗风荷载设计参数的中心趋势。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抗风荷载的变化范围。
此外,通过绘制频率分布曲线和箱线图,我们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异常值。
在统计分析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影响因素,如气候条件、桥梁类型和高度等。
气候条件会对风速和角度等参数产生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导致不同的抗风荷载设计参数。
桥梁类型和高度也会对抗风荷载产生影响,高大的桥梁相对于低矮桥梁更容易受到风的作用。
最后,在确定合适的抗风荷载设计参数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指标是评估桥梁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合适的设计参数范围。
通过进行可靠性分析,我们可以评估不同设计参数下桥梁的安全性,并选择最合适的设计参数。
综上所述,桥梁抗风荷载设计参数的统计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1. 桥梁抗震设计理念:桥梁抗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在地震发生时,确保桥梁结构能够安全地承受地震力的作用,避免结构破坏或倒塌。
2.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包括强度设计、刚度设计、能量耗散设计和容限状态设计等。
3. 强度设计:强度设计是指根据地震力要求确定结构的强度,确保桥梁在地震力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
通常采用抗震设防烈度等级来确定设计地震力。
4. 刚度设计:刚度设计是指通过控制桥梁结构的刚度,使其能够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足够的变形和位移,分散地震能量,减少对结构的破坏。
5. 能量耗散设计:能量耗散设计是指通过设计合理的耗能装置,将地震能量引导到可控制的耗能装置中,从而减少对桥梁结构的破坏。
6. 容限状态设计:容限状态设计是指在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仍然能够保持可用性和安全性,不会发生严重的破坏。
7. 桥梁抗风设计理念:桥梁抗风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桥梁结构能够抵御风力的作用,避免结构受到风灾的影响。
8. 桥梁抗风设计方法:桥梁抗风设计方法包括风洞试验、计算模拟等。
9. 风洞试验:风洞试验是通过建立模型,在风洞中模拟不同的风速和风向条件,测试桥梁模型在风力作用下的响应,从而得到设计所需的抗风能力。
10. 计算模拟:计算模拟是通过建立桥梁结构的数值模型,在计算机上模拟不同风速和风向下的风力作用,分析桥梁结构的响应。
11. 桥梁抗震设计中的设计地震力:设计地震力是指根据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等级,确定桥梁结构所需的地震力。
12. 桥梁抗震设计中的土动力性能:土动力性能是指土壤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位移特性,对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
13. 桥梁抗震设计中的结构可靠性:结构可靠性是指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包括结构的强度、刚度和位移控制等。
14. 桥梁抗风设计中的风压计算:风压计算是确定桥梁结构受风力作用下的压力分布和大小,从而进行结构设计。
15. 桥梁抗风设计中的风荷载选择:风荷载选择是根据所在地区的设计风速和风向,确定桥梁结构所需的抗风能力。
跨海大桥抗风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在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跨海大桥作为连接陆地与岛屿、跨越海湾的重要工程,其建设不仅需要克服复杂的海洋环境和地质条件,还面临着严峻的风荷载挑战。
强风作用可能导致桥梁结构的振动、疲劳甚至破坏,严重影响桥梁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
因此,跨海大桥的抗风设计成为了桥梁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
一、跨海大桥风环境特点跨海大桥所处的海洋环境具有风速高、风向多变、风场复杂等特点。
由于海面的粗糙度较小,风速通常比陆地上大,而且风的持续时间长。
此外,海洋上的台风等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其带来的瞬时风速极高,对桥梁结构的破坏力巨大。
同时,跨海大桥的跨度往往较大,使得桥梁结构在风作用下的响应更加显著。
风在经过桥梁结构时,会产生分离、漩涡脱落等现象,导致结构表面的压力分布不均匀,进一步增加了风荷载的复杂性。
二、抗风设计中的风洞试验风洞试验是跨海大桥抗风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风洞中模拟实际的风场环境,对桥梁模型进行测试,可以获取桥梁结构在不同风速和风向条件下的气动力特性、振动响应等关键数据。
在风洞试验中,模型的制作精度和相似性对于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模型需要按照一定的缩尺比例制作,同时要考虑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等因素的相似性。
试验时,通过测量模型表面的风压、风速以及结构的位移、加速度等参数,分析桥梁结构的抗风性能。
此外,风洞试验还可以用于优化桥梁的外形设计,如主梁的截面形状、桥墩的布置等,以减小风荷载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三、桥梁结构体系的抗风优化合理的桥梁结构体系对于提高抗风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跨海大桥的设计中,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斜拉桥、悬索桥和梁桥等。
斜拉桥通过斜拉索将主梁的荷载传递到桥塔上,其结构具有较好的刚度和抗风性能。
在抗风设计中,可以通过优化斜拉索的布置和张力,提高桥梁的整体稳定性。
悬索桥则依靠主缆和吊索来支撑主梁,其柔性较大,对风的敏感性较高。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主缆和吊索的振动控制,以及主梁的抗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