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喘嗽(肺炎)中医护理方案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939.50 KB
- 文档页数:26
《中西医结合治疗 1 例小儿肺炎喘嗽的护理》一、疾病概述小儿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啰音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当于西医的小儿肺炎。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
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也越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 外感风邪: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
风邪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常兼夹寒、热、燥等邪。
- 内蕴痰热:小儿脾常不足,易为乳食所伤,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为痰。
痰热互结,上贮于肺,发为本病。
- 正气虚弱: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致正气虚弱,卫外不固,易感受外邪而发病。
2. 发病机制- 外邪犯肺:风邪犯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若邪热壅肺,炼液为痰,痰热互结,阻于气道,则见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症。
- 痰热闭肺:痰热内盛,闭阻肺气,肺失宣降,气滞血瘀,可出现口唇青紫、鼻翼扇动等症。
严重者可致心阳虚衰、邪陷厥阴等变证。
三、临床表现1. 发热:体温可高达 38℃ - 40℃,热型不定,可为弛张热、稽留热或不规则热。
2. 咳嗽:初期为刺激性干咳,以后咳嗽逐渐加重,有痰声。
痰液可为白色黏液痰、黄色脓性痰或血性痰。
3. 气促:呼吸急促,每分钟可达 40 - 80 次。
严重者可有鼻翼扇动、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
4. 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费力、喘憋,可伴有点头呼吸、呻吟等。
5. 肺部体征:早期肺部可无明显体征,随着病情进展,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
四、治疗要点1. 西医治疗- 抗感染: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 对症治疗:发热时给予退烧药,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
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雾化吸入等治疗。
- 支持治疗: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 中医治疗- 中药内服: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 中药外敷:可选用中药膏剂外敷肺俞、膻中等穴位,以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
肺炎喘嗽的中医特色康复与健康指导肺炎喘嗽的中医特色康复与健康指导一,肺炎喘嗽的辩证施护:1.风寒闭肺症候:发热、恶寒、无汗,呛咳,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⑴,避风寒,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并注意卧床休息。
⑵,恶寒严重者,可用热水袋保暖。
尤其注意背部的保暖发。
发热可用温开水擦身,亦可针刺大椎、曲池等穴,切忌大汗,禁用冷敷法。
⑶,饮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为宜,忌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⑷,中医治法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中医方药用华盖散加减。
中药汤药宜热饮,药后进热饮料,如姜糖水、葱白萝卜汤等,以促进发汗。
2.风热闭肺症候:症见发热,烦躁,咳嗽喘促,气急痰多,痰黏稠或黄,口渴咽红,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重证则见高热,咳嗽微喘,气急鼻煽,喉中痰鸣,面赤,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浮紫或紫滞。
⑴,室温宜凉爽,高热时多饮水,供给足量的液体,每4小时测体温1次。
⑵,剧咳时可用银花、枇杷叶泡水频饮,痰多粘稠时予雾化吸入,亦可用雪梨炖冰糖饮之,以清热化痰。
或用中药生麻黄、杏仁、薄荷煎水后作蒸汽吸入,约20分钟后再做体位引流,以促进痰液排出。
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以防助热生痰。
⑷,中医治法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中医方药用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中药汤剂宜温服,多喂清凉饮料,如芦根水、藕汁,荸荠汁,以滋阴清热。
3. 痰热闭肺症候:发热、烦燥、咳嗽喘促、鼻翼煽动甚则口唇青紫,痰阻喉间,声如拽据,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⑴,壮热烦躁者,可使用退热剂,必要时针刺十宣放血,亦可用青蒿酊擦浴。
⑵,痰多者,可用川贝粉、冰糖置生梨中炖服。
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口唇发绀的病儿,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变换体位,拍击背部,促进痰液排出。
⑶,饮食宜清淡为宜,可给豆浆、牛奶、藕粉、果汁及荸荠汁等。
⑷,中医治法为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中医方药用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肺炎喘嗽的中医护理指导肺炎喘嗽是小儿最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鸣、气急、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重者患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
病位在肺,病机为邪犯与肺,肺气上逆,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好发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
中医药在防治此类呼吸道疾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那么如何做好肺炎喘嗽的护理护理呢?◆ 肺炎喘嗽的辨证分型及临症施护(一)风寒闭肺证① 病室避风,注意保暖。
②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
③ 高热时要多饮水,可用温水擦身,或杵针大椎、合谷、少商、商阳等穴以散寒退热或中药保留灌肠退热;或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胃经等推拿退热。
(二)风热闭肺证① 穿衣被盖不宜过暖。
② 指导多饮水,拍背协助排痰。
③ 高热者,可针刺大椎、风池等穴或点刺放血;或物理降温,必要时可用中药退热;或中药保留灌肠清热解毒;或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胃经等推拿退热。
(三)湿热闭肺证① 痰多黏稠不宜咳出时,医嘱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② 祛痰贴贴敷肺腧、大椎穴以化痰、止咳。
③ 小儿肺炎推拿:平肝经清肺经、清补大肠经、清补脾经以清肺化痰止咳。
(四)痰热闭肺证① 病室空气流通,湿温度适宜,避免干燥、灰尘及异味刺激。
② 患儿出现气急、喘憋时宜静卧,及时吸氧、吸痰。
③ 多饮水,予以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④ 便秘者,于中药汤剂中加清热通便药,或单用大黄或番泻叶泡水,使热从下泄。
⑤ 祛痰贴贴敷肺腧、大椎穴以化痰、止咳。
(五)阴虚肺热证① 盗汗多者,可用干毛巾擦干,并及时更换内衣,以免受凉。
② 干咳者可用百部、百合、杏仁、麦冬煎汤频饮,以滋阴润肺。
③ 祛痰贴贴敷肺腧、大椎穴以化痰、止咳。
(六)肺脾气虚证① 低热患儿应多休息,避免活动量过大;自汗患儿可用黄芪、浮小麦、麻黄根泡水频饮。
② 咳甚患儿可用黄芪、紫菀、款冬花泡水频饮;便溏者腹部热敷。
③ 祛痰贴贴敷肺腧、大椎穴以化痰、止咳。
④ 小儿肺炎推拿:平肝清肺经、清补大肠经、清补脾经以清肺健脾化痰止咳。
肺炎中医护理常规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中医理论中,认为其多由外感六淫之邪、正气不足等因素引起。
对于肺炎患者,除了有效的治疗外,中医护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肺炎中医护理的常规方法。
一、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注意患者的神志、面色、咳嗽、咳痰的情况,以及痰液的性质、颜色、量和气味。
观察患者有无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二、生活起居护理1、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通风良好的病室环境。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在 18℃ 22℃,湿度在 50% 60%。
避免患者直接吹风,以防外邪入侵。
2、休息与活动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其合理休息。
在发热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
当病情缓解后,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劳累。
3、个人卫生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如洗漱、擦身等。
保持口腔清洁,每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三、饮食护理1、饮食原则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一般来说,肺炎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原则。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脾胃,助生痰湿。
2、辨证施膳(1)风热犯肺证:患者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不爽、口渴等。
饮食宜清热疏风,可食用梨、枇杷、冬瓜、绿豆等。
(2)痰热壅肺证:患者常有高热、咳嗽、痰多黄稠等症状。
饮食宜清热化痰,可选用鱼腥草、冬瓜仁、薏苡仁、杏仁等煮粥食用。
(3)气阴两虚证:患者在恢复期可能出现乏力、自汗、盗汗、口干等表现。
饮食宜益气养阴,可食用山药、百合、银耳、枸杞等。
四、情志护理肺炎患者往往因疾病的痛苦和对预后的担忧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其倾诉,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通过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用药护理1、中药汤剂根据医嘱为患者煎煮中药汤剂,并指导其正确服用。
一般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及优化措施肺炎喘嗽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等症状。
中医诊疗方案通过辨证施治,既可以缓解症状,也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在评价疗效和优化措施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疗效评价1.症状改善:观察患者的咳嗽、气喘等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
通过问诊、观察和患者自己的反馈,了解症状是否有明显好转。
2.体征改善:观察患者的胸部启闭情况、呼吸频率等体征是否有所改善。
通过触诊、叩诊等手段,了解患者的体征是否发生变化。
3.辅助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辅助检查结果的变化。
例如,肺部X光或CT的结果是否有明显改善。
二、优化措施1.辨证施治:中医诊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针对不同患者的体质、证候,采用不同的中药配方以及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
2.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病情好转,可以适当减少药物剂量或停止一些治疗措施;如果病情不稳定或进展,需要增加治疗措施或更换药物配方。
3.注意病人的日常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避免劳累和寒冷刺激。
另外,还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烟尘等刺激物。
4.加强宣教: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宣教,如疾病的预防、注意事项等。
提醒患者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
5.定期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
在随访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了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总结起来,肺炎喘嗽的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评价及优化措施主要包括观察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辅助检查结果的变化;优化措施则包括辨证施治、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注意病人的日常护理、加强宣教以及定期随访等。
通过以上措施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评价疗效并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肺炎中医护理常规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在护理肺炎患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以下是肺炎中医护理的常规内容。
一、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
尤其要注意体温的变化,高热时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观察患者的咳嗽、咳痰情况,包括痰液的颜色、质地、量等,以判断病情的进展。
同时,留意患者的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二、生活起居护理1、环境调节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舒适、通风良好的居住环境。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在 18℃ 22℃之间,湿度在 50% 60%左右。
避免患者直接吹风,防止外邪入侵。
2、作息规律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3、个人卫生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口腔、皮肤清洁。
勤换衣物、床单,防止感染。
三、饮食护理1、饮食原则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
一般来说,肺炎患者宜食用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
2、辨证施食(1)风热犯肺型患者表现为发热、咳嗽、咯黄痰等,宜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食物,如梨、枇杷、薄荷等。
(2)痰热壅肺型出现高热、咳嗽、咯大量黄稠痰等症状,饮食应以清热化痰、宣肺平喘为主,可食用冬瓜、西瓜、薏米等。
(3)气阴两虚型表现为低热、咳嗽无力、自汗盗汗等,应食用益气养阴的食物,如山药、百合、银耳等。
3、饮食禁忌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冰淇淋等,以防加重病情。
四、情志护理肺炎患者往往因为病情的不适和对疾病的担忧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其诉说,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通过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五、中药护理1、用药指导向患者讲解中药的服用方法、时间、剂量及注意事项。
中药宜温服,避免过凉或过热。
肺炎喘嗽中医护理方案分析总结报告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肺炎喘嗽中医护理方案分析总结报告1. 引言肺炎喘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护理方案肺炎是一种病毒性感染疾病,最近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也是一种导致肺炎的病毒。
肺炎病人常常伴随咳嗽和喘息,这些症状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适与困扰。
中医护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在缓解肺炎病人的喘嗽症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炎喘嗽的中医护理方案。
1. 中医诊断与辨证施治中医将肺炎喘嗽分为不同的病理类型,如风寒型、风热型、湿热型等。
在治疗之前,准确的辨别病理类型对于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至关重要。
中医医生会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诊断方法来确定病理类型,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2. 中药调理中药具有温通散寒、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对于缓解肺炎喘嗽症状非常有效。
常用的中药有炙甘草、淡竹叶、款冬花等。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煎剂、颗粒、丸剂等形式服用,也可以通过熏洗、吸入等方式使用。
中医护理中,中药的配方和使用方法会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调整。
3. 食疗调养中医强调饮食对于疾病的调理作用。
肺炎病人在护理期间需要注意饮食的调整。
食疗调理方案包括适量摄入含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的食材,如蘑菇、西红柿、胡萝卜等;少食生冷食物,避免过辛辣油腻食品;增加饮水量,保持身体的湿润等。
这些食疗方案都有助于改善肺炎喘嗽症状,提高病人的康复速度。
4.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缓解肺炎的喘嗽症状具有独特的效果。
按摩肺经的穴位,如太渊穴、太冲穴、百会穴等,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舒缓呼吸道症状。
按摩的方法包括指压、轻揉、拍打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感受进行调整。
5. 心理疏导肺炎病人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中医护理强调病人的心理状态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病人的交流、鼓励和安慰等方式,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提高康复的效果。
同时,中医护理也推崇病人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帮助恢复身心的平衡。
总结起来,肺炎喘嗽肺炎中医护理方案包括中医诊断与辨证施治、中药调理、食疗调养、穴位按摩和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近几年来,肺炎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后。
肺炎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也给全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传统中医药在肺炎的诊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因此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诊疗方案,帮助患者了解并更好地应对肺炎所带来的喘嗽问题。
肺炎的中医解读:肺属金,主管呼吸,喘嗽是肺炎的常见症状之一。
中医认为,喘嗽是肺热或肺寒引起的,通常伴随着咳嗽、胸闷等症状。
对于不同类型的肺炎,中医采取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中医诊断与治疗:中医辨证施治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脉象和舌脉等进行全方位的诊断,然后采用针灸、草药等方式进行治疗。
1. 肺热型肺炎的喘嗽:肺热型肺炎通常伴随着高热、咳嗽、咳痰黄稠、痰黄等症状。
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化痰,药物选择以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草药为主,如黄芩、板蓝根等。
此外,针灸疗法也可用于辅助治疗,比如对肺经穴位进行刺激,以促进病情缓解。
2. 肺寒型肺炎的喘嗽:肺寒型肺炎通常伴随着咳嗽、嗓子疼痛、畏寒等症状。
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温肺散寒,药物选择以具有温肺散寒功效的草药为主,如干姜、附子等。
同时,中医认为寒湿易侵袭肺脏,因此可以采用艾灸疗法或者贴敷温热的中药来增加肺部的温度,促进病情康复。
3. 三焦卫气失和型肺炎的喘嗽:由于肺主气机,如果三焦卫气失和,会导致肺炎症状的出现,如喘嗽、烦躁等。
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调理气机,常用的方法包括针灸、艾灸、推拿等。
选择的穴位通常是手太阴肺经的部分穴位,如太渊、太商等,以恢复肺部的正常气机。
除了中医药治疗外,中医还注重调节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污染和接触有害气体。
此外,饮食也对恢复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肺喜清淡,患者在饮食方面要低脂、低盐、高纤维,多食用蔬菜水果,适量吃些白木耳、柚子皮等具有润肺作用的食物。
综上所述,肺炎喘嗽是中医诊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肺炎是一种由病毒、细菌或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
喘嗽是肺炎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辨证论治和中药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肺炎喘嗽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病机以及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
在肺炎喘嗽的辨证中,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滞痰热型特点:咳喘声重,痰黄稠,呼吸急促,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疏肝解郁,清热化痰。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2.寒湿痰饮型特点:喘声低微,气短,痰白稀,腹胀,恶寒,舌苔白滑,脉濡。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化痰。
方剂:四逆汤加减。
3.肺热痰饮型特点:咳嗽剧烈,喘促气粗,痰多黄稠,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则:清热利咽,化痰消肿。
方剂:黄芩清瘟汤加减。
4.肺脾两虚型特点:咳嗽气喘,痰少粘稀,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弱。
治则:益气健脾,补肺化痰。
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辨证施治的结果,合理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以显著改善症状和加速康复。
常用中药包括:1.橘红:能疏散肺气,化痰止咳,适用于气滞痰热型。
2.苍术:具有温中散寒,化湿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寒湿痰饮型。
3.黄芩:清热解毒,利咽消肿,适用于肺热痰饮型。
4.泽泻:利水渗湿,适用于湿盛痰滞型。
5.生半夏:能化痰平喘,适用于痰饮内阻型。
除了上述药物外,医生还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方剂的组成,使其更加适合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三、养生建议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还强调养生的重要性。
一些养生的建议可以帮助加速康复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1.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等,以增加免疫力。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内保持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菌滋生。
3.合理运动:适量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
4.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天,在寒冷的天气里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