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7
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一、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原体肺炎(ICD-10:J15.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年龄为6月-14岁。
2.咳嗽突出而持久。
3.肺部体征少而X线胸片改变出现早且明显。
4.使用青霉素无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5.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升高。
6.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或血清冷凝集滴度>1:32或咽拭子分离支原体阳性,可作为临床确诊的依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遵循儿科用药的方法)。
2.对症治疗(如雾化吸入)。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7支原体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C反应蛋白(CRP);(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及心肌酶;(4)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或血清冷凝集试验或咽拭子分离支原体;(5)X线胸片;(6)心电图。
2.根据患儿的病情,必要时做肺部CT、痰培养、血气分析、心肌酶谱、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1.应用抗生素:红霉素静脉使用、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如红霉素无效需参照说明书给予阿奇霉素静脉使用(有家长知情同意)。
2.止咳祛痰剂:酌情给予。
3.雾化吸入治疗(必要时可选用)。
4.对症治疗:(1)如发热,可选用:布洛芬(3月-12岁,5-10mg/kg,必要时每4-6小时1次,最大剂量≤40mg/kg.d)或者选用对乙酰氨基酚(1-3月,30-60mg/次,q8h;3-12月,60-120mg/次,q6h-q4h;1-6岁,120-250mg/次,q6h-q4h;6-12岁,250-500mg/次,q6h-q4h;≥12岁,500mg/次,q6h-q4h;24小时最多给药4次);(2)营养心肌治疗:符合心肌炎诊断标准者可考虑果糖二磷酸钠(0.15-0.25g/kg.次);(3)保肝治疗:肝功能异常者给予保肝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钠(0.6-1.2g/次)。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闭肺证: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痰白清稀,甚则呼吸急促,口不渴,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二)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痰稠色黄,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三)痰热闭肺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发热,胸闷纳呆,泛吐痰涎,面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于风关。
(四)毒热闭肺证:高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甚至喘憋,涕泪俱无,面赤唇红,烦躁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五)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与阴虚肺热证)在肺炎病程恢复期症状减轻,体温趋于正常,但表现有多汗、胃肠功能紊乱、体质虚弱或肺部啰音经久不消者。
1、阴虚肺热证可有低热不退,咳嗽少痰,盗汗,面色潮红,唇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指纹紫。
2、肺脾气虚证可有咳少痰多,神疲倦怠,病程迁延,低热起伏,面白少华,自汗食少,大便稀溏,四肢欠温,唇舌淡红,脉细弱无力或指纹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发热1、保持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流通,室温18℃-22℃,湿度在50%-60%为宜,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松解患儿衣被。
2、遵医嘱穴位贴敷,用自制中药退热贴取穴神阙穴;穴位放血治疗,取穴少商、耳尖、大椎等。
高热39.5℃以上者,用温水或50%的温乙醇擦浴降温,不宜使用冷乙醇或冰袋避免寒闭毛窍,里热骤升,变生险症。
汗出较多,宜用温水毛巾或干毛巾擦干后更换衣被。
3、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预防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二)咳嗽、痰雍1、保持病室安静、舒适,适时开窗通风。
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遵密切观察患儿咳嗽、咳痰情况及痰液的颜色、性状、量、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3、遵医嘱予止咳、化痰药物;院内自制中药膏剂穴位贴敷,取穴肺腧、中府、膻中;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背部;体外振动排痰机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儿科学》(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1]、《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2]肺炎喘嗽的诊断标准。
(1)起病较急,有发热,干咳,气促,鼻煽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出版)[3]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2015年发布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4]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
(1)新近出现发热,干咳为主,稍有黏痰,可伴有畏寒、头痛、胸痛等症状。
婴幼儿症状相对较重,可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
(2)肺部听诊可闻及吸气末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或干啰音,年长患儿肺部体征初期常不明显。
(3)胸部X线检查显示点状、斑片状、节段性、大叶性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
(4)肺炎支原体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原阳性和(或)单次MP–IgM抗体滴度≥1∶160;或者恢复期和急性期双份血清MP–IgM或IgG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减低。
(二)证候诊断参考《中医儿科学》(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1]、《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2]1.急性期常证(1)风热闭肺证: 发热,咳嗽,咽红,气急,有汗,口微渴,痰黄,量少或无,舌红,苔黄,脉浮数。
(2)痰热闭肺证: 高热不退,咳嗽,痰黄黏稠,痰涎壅盛,气急鼻煽,面赤口渴,口周发绀,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3)毒热闭肺证:高热炽盛,喘憋,咳嗽,烦躁口渴,涕泪俱无,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芒刺,苔黄,脉洪数。
(4)湿热闭肺证: 身热不扬,咳嗽,咯痰不爽,食少腹胀,大便黏腻,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兼证瘀血阻络证: 咳嗽,喘促,气急,胸闷胸痛,口周发绀,舌质暗红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曲张,脉弦涩。
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ICD-10:J15.70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多发年龄为5~18岁。
2.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
3.肺部体征少而X线胸片改变相对显著。
4.使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菌药物无效。
5.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升高。
6.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或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测定MP抗体(IgM、IgG混合抗体)滴度≥1∶160,可作为近期感染或急性期感染的参考。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制定治疗方案。
1.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遵循儿科用药的方法)。
2.对症治疗(如雾化吸入)。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702肺炎支原体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C反应蛋白(CRP);(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4)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或咽拭子分离支原体;(5)胸X线片;(6)心电图。
2.根据患儿的病情,必要时做痰培养、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肺部CT、支气管镜检查、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的患者。
一、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临床常见证候:风邪犯肺证风寒恋肺证风热郁肺证风燥伤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TCD编码:BNF011)和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
— 76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胸部查体及X线无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咳嗽激发试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肺部CT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
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及优化措施肺炎喘嗽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等症状。
中医诊疗方案通过辨证施治,既可以缓解症状,也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在评价疗效和优化措施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疗效评价1.症状改善:观察患者的咳嗽、气喘等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
通过问诊、观察和患者自己的反馈,了解症状是否有明显好转。
2.体征改善:观察患者的胸部启闭情况、呼吸频率等体征是否有所改善。
通过触诊、叩诊等手段,了解患者的体征是否发生变化。
3.辅助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辅助检查结果的变化。
例如,肺部X光或CT的结果是否有明显改善。
二、优化措施1.辨证施治:中医诊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针对不同患者的体质、证候,采用不同的中药配方以及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
2.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病情好转,可以适当减少药物剂量或停止一些治疗措施;如果病情不稳定或进展,需要增加治疗措施或更换药物配方。
3.注意病人的日常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避免劳累和寒冷刺激。
另外,还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烟尘等刺激物。
4.加强宣教: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宣教,如疾病的预防、注意事项等。
提醒患者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
5.定期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
在随访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了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总结起来,肺炎喘嗽的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评价及优化措施主要包括观察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辅助检查结果的变化;优化措施则包括辨证施治、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注意病人的日常护理、加强宣教以及定期随访等。
通过以上措施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评价疗效并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安卫字〔2011〕110号安康市卫生局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淋等23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的通知各县区卫生局、医院、中医院,市直各大医院:现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淋等23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并按安卫字〔2011〕73号文件要求认真执行。
电子版请到安康市卫生局网站医政管理栏目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查询下载附件: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病种目录(共计20个科目92个病种)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目录(共计18个科目78个病种)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主题词: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通知抄送:省中医药管理局安康市卫生局政办科2011年3月18日印发共印40份附件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病种目录(20个科目92个病种)肺病科(3个)1、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2、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3、哮病(支气管哮喘)心血管科(2个)1、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2、病毒性心肌炎针灸科(2个)1、面瘫(面神经炎)2、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急诊科(1个)1、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肿瘤科(1个)1、肺癌脾胃科(7个)1、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2、久痢(溃疡性结肠炎)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4、胃疡(消化性溃疡)5、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胃脘痛(慢性胃炎)7、鼓胀病(肝硬化腹水)骨伤科(9个)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单纯性胸腰椎骨折3、附骨疽(慢性骨髓炎)4、骨蚀(股骨头坏死)5、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6、桡骨远端骨折7、锁骨骨折8、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踇外翻肛肠科(5个)1、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2、肛裂病(肛裂)3、脱肛病(直肠脱垂)4、痔(混合痔)5、肛漏病(肛瘘)外科(6个)1、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3、蝮蛇咬伤4、臁疮(下肢溃疡)5、乳痈(急性乳腺炎)6、烧伤妇科(4个)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2、盆腔炎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传染科(3个)1、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2、手足口病(普通型)3、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肝病科(4个)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慢性乙型肝炎3、积聚(肝硬化)4、急性病毒性肝炎眼科(7个)1、白涩症(干眼病)2、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3、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青盲(视神经萎缩)5、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6、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7、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科(6个)1、大偻(强直性脊柱炎)2、骨痹(骨关节病)3、痛风4、尪王痹(类风湿关节炎)5、燥痹(干燥综合征)6、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耳鼻喉科(5个)1、暴聋(突发性聋)2、鼻鼽(变应性鼻炎)3、耳鸣4、慢喉痹(慢性咽炎)5、慢喉瘖(慢性喉炎)皮肤科(4个)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2、粉刺(寻常性痤疮)3、蛇串疮(带状疱疹)4、湿疮(湿疹)肾病科(4个)1、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2、肾风(IgA肾病)3、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4、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脑病科、精神科(8个)1、中风病(脑梗死)2、痴呆(血管性痴呆)3、郁病(抑郁症)4、肝豆状核变性5、头痛(偏头痛)6、假性延髓麻痹7、不寐(失眠)8、眩晕血液科(4个)1、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2、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紫癜风(过敏性紫癜)儿科(7个)1、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2、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3、肺炎喘嗽(肺炎)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6、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7、小儿肌性斜颈附件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目录(18个科目78个病种)肺病科(3个)1、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2、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3、哮病(支气管哮喘)心血管科(2个)1、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2、病毒性心肌炎针灸科(2个)1、面瘫(面神经炎)2、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急诊科(1个)1、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肿瘤科(1个)1、肺癌脾胃科(7个)2、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2、久痢(溃疡性结肠炎)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4、胃疡(消化性溃疡)5、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胃脘痛(慢性胃炎)7、鼓胀病(肝硬化腹水)外科(6个)1、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3、蝮蛇咬伤4、臁疮(下肢溃疡)5、乳痈(急性乳腺炎)6、烧伤妇科(4个)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2、盆腔炎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传染科(3个)1、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2、手足口病(普通型)3、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肝病科(4个)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慢性乙型肝炎3、积聚(肝硬化)4、急性病毒性肝炎眼科(7个)1、白涩症(干眼病)2、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3、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青盲(视神经萎缩)5、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6、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7、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科(6个)1、大偻(强直性脊柱炎)2、骨痹(骨关节病)3、痛风4、尪王痹(类风湿关节炎)5、燥痹(干燥综合征)6、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耳鼻喉科(5个)1、暴聋(突发性聋)2、鼻鼽(变应性鼻炎)3、耳鸣4、慢喉痹(慢性咽炎)5、慢喉瘖(慢性喉炎)皮肤科(4个)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2、粉刺(寻常性痤疮)3、蛇串疮(带状疱疹)4、湿疮(湿疹)肾病科(4个)1、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2、肾风(IgA肾病)3、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4、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脑病科、精神科(8个)1、中风病(脑梗死)2、痴呆(血管性痴呆)3、郁病(抑郁症)4、肝豆状核变性5、头痛(偏头痛)6、假性延髓麻痹7、不寐(失眠)8、眩晕血液科(4个)1、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2、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紫癜风(过敏性紫癜)儿科(7个)1、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2、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3、肺炎喘嗽(肺炎)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6、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7、小儿肌性斜颈。
中医咳嗽的临床路径一、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1)适用对象:首诊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4.901)(2)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病史:有外邪入侵、脏腑功能失调史。
(2)主要症状:咳嗽、咳痰是本病的主要症状。
风寒肺袭,早期咽部瘙痒,咳嗽,咳嗽重,气短,咳痰稀而有泡沫,若变热,痰、鼻涕由白转黄;风犯肺,常见咳嗽痰黄稠,气浓,或咽痛,口渴,或鼻黄;邪损肺则干咳无痰或少痰;痰积于肺时,咳嗽重浊,胸闷憋气,痰多色白黏;若痰瘀于肺,则咳嗽黄稠,胸闷气短;肝火犯肺,则气逆咳嗽,导致胁痛;阴虚导致干咳无痰。
(3)主要体征: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常有肺部散在干湿罗音。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发作时,肺部可听到喘息和延长的呼气声。
如果伴有感染,罗音增加。
(4)辅助检查:*线检查显示肺纹理增厚、增多,尤其是中下野。
继发感染时,肺纹理紊乱、粗糙或斑片状,多位于纹理远端,形状不规则,直径约2-3mm,尤其是双肺中下肺野内侧。
血常规一般没有异常变化。
只有在急性发作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总数才能高。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痰涂片和培养检查,可发现肺炎球菌等致病菌。
2.证候分类2.1风寒袭肺主治:喉痒、咳嗽、气短、咯痰薄白,常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四肢酸痛、恶寒发热、恶寒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紧。
治,散寒,宣肺。
处方: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6克杏仁10克茎9克荆芥9克紫菀9克百部9克白前10克陈皮9克甘草6克2.2风热犯肺主要症状:咳嗽频繁,咳嗽剧烈或嘶哑,咽干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呈浓黄色,咳嗽时出汗,常伴有流涕、口渴、头痛、四肢酸痛、恶风、体热、舌苔薄黄、脉浮或滑等症状。
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处方:桑菊汤:桑叶10g菊花10g薄荷4.5g桔梗9g杏仁9g连翘15g芦根10g鱼腥草10g枇杷叶15g薏苡仁15g甘草6g2.3风燥伤肺主治:喉痒、干咳、连呛、咽干痛、无痰或少痰粘成丝,不易咳出,或有痰中带血丝、口干、鼻塞初起或不通、头痛、微寒、体热、舌质红干少饮、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分数等表证。
2023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状况报告[精选五篇]第一篇:2023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状况报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23 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状况报告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状况报告一、根本状况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疾病,是国家中医药治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遂宁市中医院儿科连续开展了中医优势病种的实施工作。
肺炎喘嗽始终是我科室确定的儿科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依据临床实际状况,今年对中医诊疗方案进展了优化修订。
从2023 年 5 月到 2023 年 12 月期间承受住院患者 61 例,门诊患者 36例,共有97 例。
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完成97 例,运用中医药治疗率100%;平均住院治疗日 6.5 天,门诊平均治疗日 5 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外敷、中频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状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状况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97 例病例中,承受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状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21%,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 35%,辨证施治率 100%。
其中,承受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状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20 例〔21%〕,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6 例〔 78.35%〕,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97 例〔100%〕,中药外敷 15 例〔15.46%〕,推拿治疗41 例〔42.27%〕,中药雾化吸入 76 例〔78.35%〕,拔罐 3 例〔3.1%〕,儿科根底治疗97 例〔100%〕,其他疗法 6 例〔6.18%〕。
〔二〕应用状况分析依据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 >70% 〕,中等〔20%—70%〕和差〔<20%〕,承受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中药雾化吸入和儿科根底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外敷和其他疗法。
儿科肺炎喘嗽中医临床路径病例及小结表
小儿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试点
病例观察表
编号:
患者姓名:
门诊号:
监护人:
观察日期:
观察医生:
试点单位: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
属医院
□
2
广西中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院
□3长春中医药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
□
4
吉林省中医药科
学院
□5牡丹江市中医院儿
科
□
6
厦门市中医院
□7河南省南阳市中医
院儿科
□
8
河南省平顶山市
中医院
□9天津中医药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
□
10
江苏省中医院
□1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
属龙华医院
□
12
湖南中医药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
□13成都中医药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
□
14
广东省中医院
□15河南省中医院
□
16
河南中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院
□17安阳市中医院
□
18
山东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专科儿科肺炎喘嗽协作组
2011年4月
人口学资料
病情分度标准■轻度,主症积分≤14分;■中度,主症积分15~28分;■重度,主症积分29~42分。
进入儿科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病例小结表
经治医师签名:记录时间:。
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原体肺炎得轻症患者。
一、支原体肺炎轻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原体肺炎(??)。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原体肺炎(ICD—10:J15.7)。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 4-94)。
1。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八版《儿科学》1.2.1 。
年龄为 6 月—14 岁、1、2。
2。
咳嗽突出而持久、1、2.3。
肺部体征少而X线胸片改变出现早且明显。
1。
2、4使用青霉素无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1、2.5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升高。
1、2。
6。
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可作为临床确诊得依据。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临床常见证候:风寒犯肺?风热闭肺证:初起时症候较轻,见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多,痰粘稠或黄,口渴,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重证则见高热烦躁,咳嗽微喘,气急鼻煽,喉中痰鸣,面色红赤,便干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痰热闭肺证:发热烦躁,咳嗽喘促,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喉中痰鸣,口唇紫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延,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毒热闭肺证:高热持续,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甚至喘憋,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溲赤便秘,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阴虚肺热证:病程较长,低热盗汗,干咳无痰,面色潮红,舌质红乏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肺脾气虚证:低热起伏不定,面白少华,动则汗出,咳嗽无力纳差便溏,神疲乏力,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支原体肺炎诊疗方案”、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支原体肺炎。
2。
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小儿肺炎(肺炎喘嗽)诊治流程图小儿肺炎(肺炎喘嗽)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肺炎喘嗽)(ICD-10 编码:J18.901,TCD 编码:BEZ020)(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临床表现(1)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固定中、细湿罗音。
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
常伴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重症肺炎表现:重症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警惕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DIC、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附:肺炎心衰诊断标准a. 心率突然加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儿童>140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者。
b. 呼吸困难,呼吸突然加快婴儿>60次/分,幼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
c. 骤发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指甲微循环充盈时间延长,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者。
d. 心音低钝、奔马率、颈静脉怒张。
e. 肝脏肋下婴幼儿≥3.0cm,儿童≥2.0cm以上,或短时间较前迅速增大,不能以横膈下降解释者。
f. 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双下肢水肿。
具备前5项者即可诊断心衰。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血细胞分析和CRP、降钙素原: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降钙素原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检测、痰涂片抗酸杆菌、咽拭子或(痰)培养。
(3)胸片是肺炎的确诊手段。
肺野内点片状或斑片状阴影,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及心膈区居多,可伴肺不张或肺气肿。
甘肃中医学会儿科分会甘肃省中医院儿科2012-6-9目录《内经》病机十九条与儿科临床………………………………张士卿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原睿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石宗珂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沈玉鹏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吴丽萍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樊彩娥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史正刚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50 —《内经》病机十九条与儿科临床甘肃中医学院张士卿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是病因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生理功能失常而表现出来的整体性功能改变的反应。
由于病因不同,体质各异,引起的病理变化也不一样,因而就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所以,临证时就必须根据症状表现,以推求病理机制,判断发病原因,从而把握疾病的癥结所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疾病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疾病的机理也是错综复杂的。
《内经》对于病机的论述散见于很多篇章,其中首先提出“病机”一词,并明确指出探求病机的重要性、分析病机的基本原则以及举例示范分析病机的方法的是《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余(黄帝)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歧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这段经文一开头就把病机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强调,要想让重要的医学理论得到切实的推广,要想使疾病的治疗能收到桴鼓相应的效果,就象拔刺雪污一样容易,使一般医生的治疗技术能达到工巧神圣的地步,关键是要掌握审察疾病的机理的本领,不能违背六气变化的规律。
正如明代张介宾所说:“病机为入道之门,为跬步之法。
”一、病机十九条的基本精神《内经》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该论旨在讨论“五运六气”,而运气学说是讨论气候变化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所以,其文中所言病机主要是指外邪致病的机理。
1 / 6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肺炎的轻症患者。
一、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 编码:BEZ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ICD-10 编码:J18.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 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闭肺证 痰热闭肺证 毒热闭肺证正虚邪恋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肺炎)。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 编码:BEZ020)和肺炎(ICD-10编码:J18.901)。
2.符合轻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C 反应蛋白(CRP)(3)肺炎支原体检测(4)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而定,如痰培养、血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部C T、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测、心肌酶谱、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心电图检查、人型P PD、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发布为进一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持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风温肺热病(重症肺炎)等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都有哪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呢?一起看一看吧~风温肺热病(重症肺炎)登革热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亨特综合征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痿病(视神经脊髓炎)支气管扩张症风温肺热病(医院获得性肺炎)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儿童紫癜性肾炎肺炎喘嗽(毛细支气管炎)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急乳蛾(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尿频(神经性尿频)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恶阻病(妊娠剧吐)盆腔淤血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纤维肌痛症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呆病(典型阿尔茨海默病)痿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痿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痿病(运动神经元病)痿病(重症肌无力)喉痈(咽喉部脓肿)不育症(精索静脉曲张)血精(精囊炎)(急慢性睾丸附睾炎)精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石淋(尿石症)黄水疮(脓疱疮)慢性光化性皮炎葡萄疫(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红皮病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前列腺癌(前列腺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胁痛(胆囊结石)乳岩(乳腺癌巩固期)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难治性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风牵偏视(眼外肌麻痹)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血灌瞳神(玻璃体积血)脏躁(解体转换障碍)(急性应激反应)酒厥(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和行为障碍)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周围血管病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血栓性静脉炎热淋病(急性肾盂肾炎)耳眩晕(梅尼埃病)卵巢癌乳岩(乳腺癌)围手术期肉芽肿性乳痈(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天疱疮(天疱疮)手足口病(重型)颤病小便失调(帕金森病膀胱功能障碍)眩晕(后循环缺血)恶性淋巴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低中危组)巨幼细胞贫血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肿瘤相关性贫血肝瘟(慢性肝衰竭)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黄疸(戊型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淤胆型肝炎)黄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水肿病(成人微小病变肾病)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头痛(颈源性头痛)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伤筋病(踝管综合征)臀肌挛缩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腰痛(腰椎滑脱症)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悬珠痔(肛乳头肥大)脏毒(肛隐窝炎)足底病(跖骨痛)上述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已分两批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上发布供中医药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71)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76)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79)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一、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风温肺热病(TCD 编码:BNW03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 编码:J13-J15,J18)(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布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常见证候: 邪犯肺卫证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正虚邪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风温肺热病(TCD 编码:BNW031)和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 编码:J13-J15,J18)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D-二聚体(4)体表血氧饱和度或血气分析(5)胸部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送检痰涂片、痰培养、痰找抗酸菌检查、肺脏C T、C 反应蛋白等。
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支原体肺炎(除外合并严重肺外疾患)的儿科住院患者。
一、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编码:BEZ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原体肺炎(ICD-10编码:J15.7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儿科学》(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出版)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2015年发布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诊疗方案》(2017年版)。
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临床常见证候:
(1)急性期
常证
风热闭肺证
痰热闭肺证
毒热闭肺证
湿热闭肺证
兼证
瘀血阻络证
(2)恢复期
阴虚肺热证
肺脾气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的住院患儿,同时符合轻度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年龄:1~14岁。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患儿发热、咳嗽、咯痰、气喘等主症,不同证候的次症及舌脉特点。
注意风热闭肺、痰热闭肺、湿热闭肺及毒热闭肺等急性期常证的证候动态变化及阴虚肺热、肺脾气虚等恢复期证候特点。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肺炎支原体检测、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而定,如痰培养、血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部CT、血气分析、电解质、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心电图检查、人型PPD、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常证
(1)急性期
①风热闭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开闭
②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③毒热闭肺证: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④湿热闭肺证:清热利湿、开肺化痰
兼证
瘀血阻络证:活血化瘀通络
(2)恢复期
①阴虚肺热证: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②肺脾气虚证: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中医特色疗法
(1)敷胸疗法
(2)穴位贴敷
(3)拔罐
(4)中药离子导入
(5)脐疗
3.西药治疗
4.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咳嗽明显减轻,无气急,无气喘,一般状况良好。
2.连续3天腋温<37.5℃。
3.肺部啰音消失,X线胸片显示炎症消失或吸收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肺炎喘嗽变证出现或伴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脓毒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重度肺炎表现或有先天性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儿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
牵头人:王雪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主要完成人:
王雪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马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虞坚尔(上海市中医院)
王力宁(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葆青(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二、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TCD编码:BEZ020,ICD-10编码:J15.7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日期: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