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相关政策.共9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7.45 MB
- 文档页数:24
第三章特殊教育的法规与政策本章教学:1.了解我国特殊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基本体系与现状。
2.了解国外特殊教育的重要文献和重要法规第一节我国特殊教育法规与政策一、我国特殊教育相关的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2年通过,04年再修订)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95年颁布)第十条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三十八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86通过,06年修订)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三十一条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第四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五十七条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98年通过)第九条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拒绝招收。
第三章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本章要掌握的基本内容:1、我国特殊教育相关法规、政策及解读2、国际相关重要法规及文献解读一、特殊教育相关法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982年12月4日通过。
第45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抚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二)教育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 年3月18 日颁发第10条: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38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 年4月12日通过,第2、6、11、19、31、43、57条有相应规定。
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第三十一条: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第四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五十七条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 年8月29 日通过第9 条规定: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拒绝招收。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 年5月15 日通过,第7条、 15条、 32条规定。
第三章特殊教育的法规与政策本章教学:1.了解我国特殊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基本体系与现状。
2.了解国外特殊教育的重要文献和重要法规第一节我国特殊教育法规与政策一、我国特殊教育相关的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2年通过,04年再修订)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95年颁布)第十条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三十八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86通过,06年修订)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三十一条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第四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五十七条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98年通过)第九条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拒绝招收。
第三章特殊教育的法规与政策本章教学:1.了解我国特殊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基本体系与现状。
2.了解国外特殊教育的重要文献和重要法规第一节我国特殊教育法规与政策一、我国特殊教育相关的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2年通过,04年再修订)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95年颁布)第十条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三十八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86通过,06年修订)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三十一条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第四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五十七条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98年通过)第九条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拒绝招收。
第三章特殊教育的法规与政策本章教学:1.了解我国特殊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基本体系与现状。
2.了解国外特殊教育的重要文献和重要法规第一节我国特殊教育法规与政策一、我国特殊教育相关的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2年通过,04年再修订)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95年颁布)第十条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三十八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86通过,06年修订)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三十一条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第四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五十七条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98年通过)第九条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拒绝招收。
第三章特殊教育得法规与政策本章教学:1、了解我国特殊教育法规与政策得基本体系与现状。
2、了解国外特殊教育得重要文献与重要法规第一节我国特殊教育法规与政策一、我国特殊教育相关得法律1、《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82年通过,04年再修订)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与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得情况下,有从国家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得权利。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得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与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与其她有残疾得公民得劳动、生活与教育。
2、《中华人民共与国教育法》(95年颁布)第十条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与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三十八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她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与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与便利。
3、《中华人民共与国义务教育法》(86通过,06年修订)第六条国务院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得与残疾得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得实施特殊教育得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与智力残疾得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得场所与设施。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得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三十一条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第四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五十七条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得,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得,对直接负责得主管人员与其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得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得;(二)分设重点班与非重点班得;(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得;(四)选用未经审定得教科书得。
3、《中华人民共与国高等教育法》(98年通过)第九条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得录取标准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拒绝招收。
特殊教育相关政策法规解析范本一:一、特殊教育相关政策法规解析1.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是指为残疾儿童、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障碍儿童、学习困难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专门的教育服务。
2.特殊教育相关政策法规特殊教育相关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该法规定了残疾儿童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部门应当为残疾儿童提供免费的特殊教育。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法规定了智力残疾儿童、视力残疾儿童、听力残疾儿童、语言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特殊教育服务的权利。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教育法》该法规定了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包括特殊教育的组织形式、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规定。
3.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解读针对特殊教育相关政策法规的具体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化:3.1 特殊教育资格认定根据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要求,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班级需经过资格认定,同时需要特殊教育师资的认定。
3.2 特殊教育教学计划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班级应制定特殊教育教学计划,明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3.3 特殊教育的资源配置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班级应配备专门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教学材料,确保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
4.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教育法》全文。
5.法律名词及注释1)特殊教育:为残疾儿童、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障碍儿童、学习困难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专门的教育服务。
2)资格认定:对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班级进行认定,确保其符合特殊教育的教学要求。
3)教学计划: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班级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计划。
4)资源配置: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班级配备专门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教学材料,确保教育质量。
范本二:一、特殊教育相关政策法规解析1.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背景与意义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出台,是为了保障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权益,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普及。
学校特殊教育管理与支持政策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进步和知识普及,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校特殊教育管理与支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对于保障特殊教育学生的平等权益、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二、政策目标学校特殊教育管理与支持政策的目标是创造一个适应特殊教育学生需求、促进平等发展的环境。
政策的制定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教育资源配置、教师培训、学校设施改建、家校合作等。
三、教育资源配置为了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特殊教育管理与支持政策需要将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到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
这意味着增加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师资力量以及配备相关设施和器材。
四、教师培训特殊教师扮演着特殊教育教学的关键角色。
教师培训是学校特殊教育管理与支持政策中的重要环节。
政策应该制定培训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技能,并了解和应对特殊教育学生的各种需求。
五、学校设施改建学校设施的改建对于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成果至关重要。
政策应该提供经费支持,以改建学习环境和设备,为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运动障碍等特殊教育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条件。
六、家校合作学校特殊教育管理与支持政策需要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特殊教育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政策应鼓励家长和学校的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形成一种良好的家校互动模式。
七、社会支持学校特殊教育管理与支持政策的实施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政策应该鼓励社会各界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支持,包括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机会、就业安置等,共同为他们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八、制度建设学校特殊教育管理与支持政策的制定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以保障政策的可落实性和可持续性。
政策应包含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建立评估和监测机制,以检验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及时调整政策措施。
九、应对挑战在学校特殊教育管理与支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如师资不足、教学资源缺乏等。
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挑战,制定相应的策略和应对措施。
中国现代特殊教育的法规政策
中国现代特殊教育的法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特殊教育法律:为了保障特殊需要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教育法律,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最重要的法律之一。
该法律规定了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教育的责任,并要求各级政府和学校为残疾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特殊教育行政法规: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教育行政法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该计划旨在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加强特殊学校建设,增加特殊教育投入,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特殊教育部门规章:特殊教育部门规章是中国教育行政部门针对特殊教育领域制定的具体管理规定和操作规范。
例如,《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定》就对特殊学校的设置、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地方性特殊教育法规政策: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区的实
际情况,也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特殊教育法规政策。
例如,《北京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就对北京市的特殊教育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特殊教育的法规政策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法律为基础、以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为指导、以地方性法规政策为补充的体系。
这个体系为保障特殊需要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加强特殊学校建设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