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上学期友好交往礼为先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23
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教学提纲【课程标准】“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懂得什么是礼貌,礼貌有什么作用。
2、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
3、懂得什么是礼仪,礼仪有什么作用。
4、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
能力目标:1、在生活中以礼待人的能力。
2、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礼貌的恰当方式。
3、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及践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以礼待人。
2、通过礼貌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3、树立以礼貌为高尚、不讲礼貌为耻的交往态度。
4、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的交往态度。
5、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1.为什么说“礼貌是尊重”?2.为什么说“因礼仪而优雅”?【本课内容结构图表】友好交往礼为先礼貌显魅力礼貌是尊重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是文明的体现“谢谢”的魅力语言文明的魅力举止端庄的魅力态度亲和的魅力礼仪展风采因礼仪而优雅礼仪的特定要求讲礼仪的重要性社交礼仪ABC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了解传统习俗中的礼仪【教学过程】引言一个年轻人问路的故事——礼貌待人是美德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一.礼貌显魅力1.礼貌是尊重活动一:新华书店柜台前,两个初中学生正在买书。
…………★甲乙两个学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同?答:甲有礼貌,而乙不懂礼貌。
★甲乙的不同行为分别给交往对象(售货员)什么感受?答:甲有教养而乙没有教养。
★甲乙的行为分别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答:甲顺利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而乙因为不懂礼貌,在交往中遭受挫折。
(1)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①礼貌的含义: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②礼貌反映我们自身的素质,展示我们的风采。
活动二:列举我们身边带人有礼对人无礼的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剖析无礼的害处。
答:列举略。
害处:对人不礼貌,会对人造成伤害,妨碍我们与人交往。
(2)礼貌是文明的体现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重轻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知识纵览高屋建瓴】【攻坚克难学海导航】1.礼貌是尊重,是本课的重点。
礼貌是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礼貌首先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礼貌待人意味着平等待人,即每一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歧视他人,不中伤他人,不强求他人,这正是尊重他人的真正表现。
其次,礼貌体现了对自身的尊重。
礼貌是文明的体现,对人礼貌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
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美好。
学习中要以生活中具体的问题为依托,层层推进,从平凡的事例中提炼出新意,透过事实的表层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如从奥运会刘国梁教练对佩尔森的道歉中来体会对对手的尊重和礼貌的重要性。
2.礼仪的作用,是本课重点。
掌握现代交往礼仪既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有利于恪守社会行为规范,塑造优雅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
对人来说,礼仪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陶冶。
一方面,礼仪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是其中每一个人应该遵守的,按照礼仪行事就会得到肯定的评价;另一方面,注重礼仪的人,会表现得举止优雅、彬彬有礼,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能起到陶冶身心的作用。
要结合生活实际来说明,从基本的生活问题入手,从常常受到人们忽视的问题入手,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领悟做人的深刻道理。
如可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这一基本礼仪看一个人的道德风尚。
【命题预测把握方向】本课内容涉及礼貌、礼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要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考查时可结合不讲礼貌的行为,如:用语粗俗、态度蛮横、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考查礼貌的重要性和表现;可结合奥运会的礼仪,如:对待外国游客和运动员、观赛礼仪、微笑迎奥运等,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个礼仪之邦,礼仪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
考查方式多以选择和简答的方式出现。
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 自主梳理 1.什么是礼貌?礼貌与尊重、文明的关系如何 知道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 ,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 。理解礼貌和尊重之间的关系,懂得礼貌是 的具体体现,是 的体现。知道 、 、举止端庄是人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2.个人礼仪有哪些基本要求?按礼仪要求去做有何意义 要求:举止文明、 、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 、着装得体、讲究卫生等。 意义:(1)讲礼仪,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 的形象。 (2)按礼仪要求去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 和 ,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被人接纳。它能展示我们内心的自信、蓬勃的朝气、振奋的精神,有助于强健我们的身体,还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拉近我们与他人的距离。 学习文明交往和礼貌、礼仪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活动和提供的资料,观察生活中的是是非非,体会礼貌行为和不礼貌行为带来的不同结果,认识待人有礼的益处、无礼的害处,从而加深理解讲礼貌的重要性;通过收集礼貌用语,回忆自己所受到的冷遇,亲身体验礼貌待人的必要性;根据文明礼貌的要求,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肯定自己在礼貌待人方面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还可以通过观看录像或参与升旗仪式等活动,体验礼仪优雅给人的感受;通过反面例子引发思考,探讨某种行为是否符合礼仪的要求,明白作为一个中学生的基本礼仪要求;观察周围人的举止,体验礼仪的魅力;查阅古今中外的见面礼仪,了解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自己设计礼仪,加深对礼仪的认识,更好地把握现代礼仪。 疑难突破 1.“礼貌是尊重” 剖析:礼貌是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礼貌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礼貌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动物的群集完全是出于本能,其间不存在礼貌问题,更谈不上尊重。人的行为则体现为社会性,在社会中生存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礼貌就是其中的规范之一。客观上讲,以礼待人是维系人际关系的一条纽带。 对人有礼貌是尊重他人的具体体现。礼貌待人首先意味着平等待人,即每一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歧视他人,不中伤他人,不强求他人。从根本上讲,这是尊重人的表现。礼貌待人也意味着宽容别人。对他人能够悦纳、谦让,即理解他人、认可他人,珍视他人的个性,给他人的个性留有广阔的空间,这正是尊重他人的表现。礼貌待人意味着与人友好相处。与人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是待人友好的直接表现,更体现为对他人的尊重。对人有礼貌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美好。 我们从小就应该讲文明、懂礼貌,语言和行为都要彬彬有礼,文雅而不粗野,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说话时,态度要和蔼、谦逊、文雅、亲切、得体,绝不可以说脏话、粗话,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要坚持说普通话。待人接物、行为举止,都要讲究文明礼貌。 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2.“因礼仪而优雅” 剖析:礼仪,泛指礼节和仪式。掌握现代交往礼仪,既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有利于恪守社会行为规范,塑造优雅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 人的生活是追求美的,讲究礼仪是美的生活的一部分。人的生活不能缺少礼仪,人的衣食住行都应该是有讲究的。譬如,吃东西,动物可能是相互争抢、茹毛饮血,而人就不是这样,人要讲究一套饮食规范,如用碗筷刀叉、讲秩序、讲卫生等。再如,现在穿衣服,不仅仅是为了保暖御寒,更重要的是为了审美、出于交往的需要以及对他人的尊重。 对个人来说,礼仪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陶冶”。一方面,礼仪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按照礼仪行事,就会得到肯定的评价、美的评价。另一方面,注重礼仪的人,会表现得举止优雅、彬彬有礼,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能起到陶冶身心的作用。 礼仪既是个人的,也是公众的。讲究个人的礼仪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破坏自己的形象也就是破坏公众的形象。一个不讲礼仪的人,留给他人的只能是粗俗、缺乏教养的印象。它不仅贬低了自身的形象,也直接败坏了一个群体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影响社会的道德风尚。 礼仪是一个人素养的一部分。它是一个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讲究礼仪是一个人受人尊敬的重要因素之一。 “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在生活中我们要不断提高审美修养,从学习、生活、艺术中体察美的真谛,美化自己的外表和心灵,修炼一双审美的眼睛,使自己美起来并把美带给每一个人。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注意自己的礼仪,使我们的校园里再也没有打架斗殴、奇装异服、粗言秽语的现象,人人都着装整洁,文明有礼,这是多么美好的校园生活。 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我们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懂得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问题探究 问题1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对人有礼貌,生活中我们也发现那些讲礼貌的人总是有个好人缘,讲礼貌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可我周围的一些同学却认为讲不讲礼貌是个人的私事、小事,与他人没有关系,这种认识对吗? 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人认识活动的基础。没有观察,人就无从获得广泛的感性经验,也就谈不上记忆、思维、想象。 大家要结合自己的观察,写出实际情况即可。 我们还应明白:如果对人不礼貌,就会对人造成伤害,妨碍我们与人交往,甚至影响我们的学业进步和事业发展。 探究:中国有句俗话,叫“礼多人不怪”。生活中为什么人们总是欢迎那些讲礼貌的人呢?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而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礼貌反映我们自身的素质,展示我们的风采。我们讲文明、有礼貌,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的品质。这些优良品质是通往友好交往的道德桥梁。如果对人不礼貌,就会对人造成伤害,妨碍我们与人交往。 礼貌还是文明的体现。在待人处世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以礼相待的需要,礼貌在满足人的这种需要的同时,更满足了人的自尊。因此,是否文明礼貌,绝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如果把礼貌仅仅看成是个人的私事、小事,而不加注意的话,就会影响我们的人际交往,影响我们的个人形象,也会影响到将来我们的发展。 问题2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喜欢与有礼貌的人交往。有的同学认为“在交往中讲文明、有礼貌,就是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这种观点对吗? 学习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说明。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避免不了要与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人人都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从自我的角度考虑,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考虑他人的意见、感受的话,那就会出现争吵、摩擦、矛盾,甚至冲突,就不能很好地和睦相处。 探究: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在交往中要讲文明、有礼貌。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只是文明交往的一个方面,我们在交往中讲文明、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在待人接物中,要会使用礼貌用语。礼貌用语要求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要谦逊、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 态度亲和能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日常交往中,如果我们态度真诚、待人和气,就会给对方一种亲切感、受尊重感,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对方自然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应我们。在社会群体中,如果大家都具备这种谦恭、和气的态度,就会增进人们的友谊和团结,使我们感到温暖、愉快。 举止端庄能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是我们要养成的良好的行为方式。文明礼貌要通过端庄的举止来体现,注意举止的规范是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我们做到内在真心诚意,外在彬彬有礼,会在交往中广受欢迎,广交朋友。 典题精讲 例1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萧伯纳,有一次在莫斯科街头散步时见到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萧伯纳和这个小女孩玩了很久,在分手时,他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的妈妈,今天你和伟大的萧伯纳一起玩了。”小女孩也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的妈妈,今天你和莫斯科女孩安妮娜一起玩了。”萧伯纳在吃惊的同时,意识到了自己的傲慢,并立即向小女孩道歉。后来,萧伯纳每次回想起这件事,都感慨万千。他说:“一个人无论有多么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应该永远谦虚。”这个故事对我们日常交往的启示是( ) A.交往中我们要做到平等待人,而不要盛气凌人 B.在交往中要始终保持谦和的态度 C.任何抬高和贬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都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D.在交往时如果处处卑躬屈膝就会赢得他人的好感 思路解析: 本题引用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与人交往的故事,主要考查在交往中应怎样讲礼貌的问题。从故事中体现的道理和萧伯纳的感悟中,不难看出这个故事对我们交往的启示,那就是在交往中要平等待人,保持谦虚的态度,但也不要曲意逢迎他人。A、B、C三项都是符合题意的。 答案:ABC 黑色陷阱:解答此类问题出错的原因往往在于审题不细心,感悟不到问题的实质,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变式训练例1中的故事对我们交往有何启示? 答案:在交往中要平等待人,保持谦虚的态度,但也不要曲意逢迎他人。 例2这个星期四下午的历史课,我和同学在课堂上讲话,被老师批评了。的确,上课的时候我什么都没顾及,只是越讲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大,直到老师大声提醒才止住。我一直有“上课讲几句话,小事一桩”这种观点,认为讲一两句话既不影响到别人,又不会影响到老师上课,本来上课不可能一句话不讲。由于上课讲话不断地被老师“拎”起来,我不得不认真思索:这些“小节”真的就无关紧要吗? (1)“上课讲几句话”是“小事一桩”吗? (2)针对“上课讲几句话”发表你的看法。 思路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讲礼貌的重要性”的认识。上课说话是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有些同学认为“上课讲几句话,小事一桩”,却没有认识到这是个礼貌问题,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而且这是一种缺乏修养的表现。本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却又认识不清的问题,加深认识讲礼貌的重要性,为以后在生活中养成讲礼貌的习惯打下思想认识基础。 谁不知足,谁就不会幸福,即便他是世界的主宰也不例外。——伊壁鸠鲁 答案:(1)上课讲几句话绝不是小事一桩。这种行为既违反了课堂纪律,也是一个礼貌和道德问题。①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而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我们讲文明、有礼貌,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的品质。上课认真听讲是每一个做学生者必须做到的,也体现了对老师的尊重。而上课时随便讲话,既影响了老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听课,更是一种不尊重老师的表现,违反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的道德准则。②是否讲礼貌反映我们自身的素质。礼貌还是文明的体现。在待人处世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以礼相
友好交往礼为先一、本课设计意图1.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在人际交往中礼貌的作用。
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
懂得人际交往中礼仪的作用。
知道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
(2)能力目标在生活中以礼待人的能力。
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礼貌的恰当方式。
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及践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以礼待人,尊重他人所获得的快乐体验。
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尊重他表达意见的权利。
以礼貌为高尚、不讲礼貌为耻的态度。
鄙视不讲文明、不讲礼貌的各种行为。
以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展示自己风采的态度和行为。
2.本课安排的依据(1)学生面临的问题在传统道德受到挑战、各种观念激烈冲突的当今时代,青少年在文明礼貌方面存在欠缺。
当代青少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着力关注孩子智力、学业发展,忽视礼貌、礼仪方面的培育和熏陶,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仪、缺乏礼貌,甚至“蛮横无礼”。
针对青少年的这一现状,有必要加强礼貌礼仪教育。
礼貌、礼仪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是一门学问,需要专门的指导。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它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涵养道德、提升境界的重要作用。
通过教学的指导与训练,对青少年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大有益处。
加强礼貌礼仪教育,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过程的需要。
讲礼貌、重礼仪是现代人、文明人的一项标志。
一个人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事,而直接影响周围的人乃至社会风气、民族尊严。
因此,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了解现代社会的交际方式,是学生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同时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2)《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课程标准》中的“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设计本课内容的直接根据。
二、本课内容结构及整体教学建议1.本课内容结构本课除引言外,设计了两框内容。
第一框“礼貌显魅力”,由两目组成。
第一目“礼貌是尊重”:强调对人礼貌是人的一种素质,礼貌是尊重人的具体表现。
友好交往礼为先-礼貌显魅力第一课时礼貌显魅力一、教材分析本框由两目组成,第一目是“礼貌是尊重”,第二目是“谢谢的魅力”。
第一目“礼貌是尊重”:把礼貌与尊重联系在一起是要告诉学生:礼貌是尊重人的具体表现,对人礼貌是人的一种素质。
第二目“谢谢的魅力”:以服务员“微笑服务”的案例为线索,引出礼貌的魅力所在,从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三个方面进一步展示礼貌的魅力。
重点:对人礼貌是人的一种素质,礼貌是尊重人的具体表现。
强化学生对礼貌问题的认识与体验。
难点:让学生了解到以礼待人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一种具体表现。
二、学生分析针对的问题:当代青少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着力关注孩子智力、学业发展,忽视礼貌、礼仪方面的培育和熏陶,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仪、缺乏礼貌,甚至“蛮横无礼”。
针对青少年的这一现状,有必要加强礼貌礼仪教育学生的需要:在传统道德受到挑战、各种观念激烈冲突的时代,青少年在文明礼貌方面存在欠缺。
正确的礼貌礼仪没能在青少年身上牢牢扎根,不良影响却很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加强礼貌礼仪教育,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过程的需要。
三、综合设计思路: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1、由于本课的重心是引导学生认识礼貌对各人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文明礼貌这一内容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演变成一种说教,因此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就现实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的某几件事情进行对比,从生动活泼的场景中去感受和体验文明礼貌的魅力。
2、很多同学认为在遇到陌生人尤其是外国友人时能做到礼貌带人就行了,而对熟悉的朋友或父母时就无所谓了。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也是在课堂上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3、有些学生觉得礼貌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学过了,现在我们已经是中学生了,再来教我们礼貌好象有些幼稚,所以如何使学生对这一内容产生兴趣也是上好这一课的关键。
附录一:教学设计●○对应的课标内容“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人教版初中政治初二政治上册《友好交往礼为先》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社交礼仪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友好交往礼仪的基本内容;•了解如何根据场合和对象选择相应的交往礼仪。
1.2 能力目标•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场合和对象选择合适的交往礼仪;•能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1.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交意识和礼仪意识;•让学生明白友好交往礼仪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重难点2.1 重点•社交礼仪的概念及其实践意义;•友好交往礼仪的基本内容。
2.2 难点•如何在不同场合和对象之间选择合适的交往礼仪。
3.教学内容及方法3.1 教学内容•社交礼仪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友好交往礼仪的基本内容;•如何根据场合和对象选择相应的交往礼仪。
3.2 教学方法•导入:通过上课前让学生对比生活中使用礼貌用语和不使用礼貌用语的差异,引入社交礼仪的概念;•讲解:讲解友好交往礼仪的基本内容及如何在不同场合和对象之间选择相应的交往礼仪;•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情况下如何运用友好交往礼仪,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交往礼仪的实践应用;•练习:提供一些场景让学生练习友好交往礼仪的实践应用;•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反思课堂教学的收获和不足。
4.教学资源•人教版初中政治初二政治上册《友好交往礼为先》教材;•人教版初中政治初二政治上册《友好交往礼为先》课件;•友好交往礼仪练习场景卡片。
二、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案例分析、练习等,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掌握友好交往礼仪的实践应用。
同时,让学生通过反思课堂教学的收获和不足,从而更好地理解本堂课的重点。
这节课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交往礼仪的实践应用。
另外,练习环节也让学生有了更好的实际操作机会,从而对友好交往礼仪能够有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然而,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也有不足之处。
首先,讲解环节过于简单,没有深入让学生理解社交礼仪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其次,考虑到时间的限制,案例分析的例子过少,不能完全覆盖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交往场合;最后,练习环节的场景卡片可能有些单一,不能全面展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交往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