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损伤临床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7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是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临床经验,制定的一种临床操作方法和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旨在统一诊疗标准,提高诊疗效果,减少误诊、漏诊和过度治疗的可能性,同时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中医临床路径已经应用于多个专业,并覆盖了104个病种。
这些病种涉及到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伤科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介绍其中24个专业涉及的一些病种及其中医临床路径。
1. 内科专业:1.1 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1.2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1.3 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胆囊炎、慢性肝炎等;1.4 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 外科专业:2.1 外科创伤病:骨折、脱位、切割伤等;2.2 外科感染病:蜂窝组织炎、脓肿等;2.3 外科性肿瘤病: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
3. 妇产科专业:3.1 妇科炎症病: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3.2 妇科肿瘤病:卵巢癌、子宫肌瘤等;3.3 孕产期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等。
4. 儿科专业:4.1 儿科感染病: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水痘等;4.2 儿科消化系统病:胃食管反流病、消化不良等;4.3 儿科呼吸系统病:肺炎、哮喘等。
5. 骨伤科专业:5.1 骨科创伤病:骨折、半月板损伤等;5.2 骨科综合病:骨质疏松、颈椎病等。
除了上述提到的病种,还有一些其他的专业和病种也有相应的中医临床路径。
例如眼科专业的青光眼、白内障等;耳鼻喉科专业的中耳炎、鼻窦炎等;皮肤科专业的湿疹、银屑病等。
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收集和整理相关病种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程表现、相关检查指标等;其次,通过专家组讨论,制定出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然后,将制定好的中医临床路径应用于具体患者身上,观察疗效并不断完善;最后,通过实践总结,不断修订和优化中医临床路径。
缩短半月板损伤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实践与成效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理念在半月板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品管圈活动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病区2015年3-4月收治的半月板损伤患者共32例,对其平均住院日进行调查,分析影响住院时间的因素,并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于2015年9-10月选择38例患者并组织实施。
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对策实施前,住院患者共32例,平均住院日为8.31 d,对策实施后,住院患者共38例,平均住院日缩短至4.42 d。
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能明显降低半月板损伤患者的平均住院日。
标签:品管圈;快速康复外科;半月板损伤患者;平均住院日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理念是在充分理解围手术期人体病理生理学的基础上,对择期手术患者联合应用多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治疗措施,这些措施以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应激和可能发生的不必要操作损伤为原则,达到减轻患者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的目的,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做到围手术期的无痛苦与零风险[1]。
2015年笔者所在科室品管圈的主题是缩短半月板损伤患者的平均住院日,这一主题正是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2] 。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15日-4月30日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2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为对照组(活动前),选择2015年9月1日-2015年10月15日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8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为试验组(活动后),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半月板损伤患者的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1.2.1 调查研究1.2.1.1 选定本次品管圈圈员由8人组成,选定圈长1人,圈内成员包括2名医生及6名护士。
1.2.1.2 主题选定运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圈员尽量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归纳总结后列出了7个备选主题,并运用评价法从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及圈能力方面打分,最后选定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缩短半月板损伤患者的平均住院日”。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推进临床路径信息化建设,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减轻患者负担,结合我院实际,重新修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
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
它主要是针对ICD 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
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工作目标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同时加强医院各部门、科室专业人员的沟通合作,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及时发现诊疗活动和医院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改善诊疗和质量管理,保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临床路径的管理组织(一)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设备信息科、财务科等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部。
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1、制定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以及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善试点工作机制。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病人标准护理计划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膝部常见的损伤,常常影响病人膝关节的功能。
急性期以局部冷敷、加压包扎、石膏托外固定等保守治疗。
当保守治疗无效时,行半月板撕裂部位摘除术,以防止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整个治疗过程中,强调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自理缺陷;②疼痛;③膝关节交锁;④潜在并发症--股四头肌萎缩。
一、自理缺陷参照"骨科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二、疼痛相关因素:1 出血、肿胀(急性期)。
2 运动(慢性期)。
主要表现:膝关节局部不适,活动受限,屈曲位。
护理目标: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
护理措施:1 急性损伤后:(1)局部冷敷,弹性绷带或棉垫加压包扎。
(2)抬高患肢,石膏托制动10天,卧床休息3周,以控制出血和肿胀。
(3)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2 慢性疼痛:(1)控制运动次数和时间。
(2)术后宜早下地,晚负重(过早负重会加重关节内的创伤反应,导致慢性滑膜炎,引起膝部疼痛),需1个月后开始负重行走。
(3)局部中药热敷、理疗和按摩,促进膝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
(4)遵医嘱给予消炎止痛药。
重点评价:1 病人疼痛是否改善。
2 病人制动效果如何。
三、膝关节交锁相关因素:半月板损伤。
主要表现:1 肌肉痉挛致强迫体位:膝半屈曲。
2 活动时可听到"咔嗒"声。
护理目标:病人膝关节交锁症状减轻或消失。
护理措施:1 急性期:(1)维护膝的半屈位置,再顺着大腿的轴线手法牵拉小腿,同时嘱病人放松肌肉,待膝部松弛后,轻轻屈伸活动膝关节达到脱锁。
(2)脱锁后膝部制动休息10天,避免剧烈运动。
2 对于慢性期交锁者,指导病人自行解锁:坐位,小腿自然下垂,轻轻摆动膝关节。
3 反复交锁者:(1)动员病人手术切除损伤的半月板。
(2)术后协助关节被动运动(CPM锻炼),进行早期活动。
重点评价:病人膝关节锁症状的改善情况。
四、潜在并发症--股四头肌萎缩相关因素:运动受限致废用性萎缩。
影像检查项目临床路径在现代医学领域,影像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对于疾病的发现、诊断、治疗和随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像检查项目种类繁多,包括 X 线、CT、MRI、超声、核素显像等。
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接受最恰当的影像检查,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影像检查项目临床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影像检查项目临床路径是指针对特定疾病或症状,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和临床实践经验,为患者制定的一套标准化的影像检查流程。
其目的是在保证检查质量的前提下,优化检查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项目,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
一、常见的影像检查项目及其特点1、 X 线检查X 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辐射剂量相对较低等优点。
它可以用于检查骨骼、胸部、腹部等部位,对于骨折、肺炎、肠梗阻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但 X 线检查的分辨率相对较低,对于一些微小病变或软组织病变的显示效果不佳。
2、 CT 检查CT 检查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可以清晰地显示人体内部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它适用于头部、胸部、腹部、盆腔等部位的检查,对于肿瘤、出血、梗死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但CT 检查的辐射剂量相对较高,对于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使用。
3、 MRI 检查MRI 检查具有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极高,能够清晰地显示神经、肌肉、韧带等结构。
它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关节、软组织等部位的检查,对于脑梗死、椎间盘突出、半月板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独特优势。
但 MRI 检查时间较长,费用较高,且对于体内有金属异物的患者不适用。
4、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操作简便,可实时动态观察。
它常用于腹部、心血管、妇产科等领域的检查,对于肝、胆、脾、肾、心脏、胎儿等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但超声检查的穿透力有限,对于深部器官和肥胖患者的检查效果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诊断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Ⅰ度、Ⅱ度)的门诊患者。 一、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ICD-10编码:S83.6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第4版(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 2.疾病分度 (1)Ⅰ度损伤 (2)Ⅱ度损伤 (3)Ⅲ度损伤(ⅢA型、ⅢB型)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临床常见证候: 血瘀气滞证 筋脉失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Ⅰ度、Ⅱ度损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4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Ⅰ度、Ⅱ度损伤 )的患者。 2.膝部无其他畸形。 3.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或合并骨折、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等,需进行其他手术治疗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膝关节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膝关节CT、磁共振、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凝血功能等。 (八)治疗方法 1.外治法 (1)手法治疗 (2)外固定 (3)外用膏药治疗 (4)中药熏洗 (5)其他外治法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血瘀气滞证:活血理气,祛瘀止痛。 (2)筋脉失养证:滋补肝肾,养血荣筋。 3.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膝关节疼痛缓解或消失。 2.患处肿胀、压痛消失或减轻,屈伸功能活动明显改善。 3.膝关节外翻应力试验阴性。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导致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合并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二、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TCD编码:BGS000、ICD-10编码:S83.602),疾病分度为Ⅰ度、Ⅱ度损伤。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结束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标准治疗时间≤42天 实际治疗时间: 天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半月板损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半月板损伤
行膝关节镜下关节镜检,半月板成型、切除或缝合术,
或含以下诊断和术式:
M23.231 陈旧性膝内侧半月板损伤 80.6 001 膝半月板部分切除术
M23.261 陈旧性膝外侧半月板损伤 80.6 002 膝半月板切除术
M23.291 陈旧性膝半月板损伤 80.6 004 膝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部分切除术
M23.292 陈旧性桶柄状撕裂 80.6 005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
S83.201 膝半月板撕裂 80.6 006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
S83.202 膝外侧半月板桶柄状撕裂 80.6 007 膝内侧半月板切除术
S83.203 膝内侧半月板桶柄状撕裂 80.6 008 膝外侧半月板切除术
S83.204 膝半月板桶柄状撕裂 80.6 009 膝关节镜下外侧半月板部分切除术
S83.205 膝内侧半月板撕裂 80.6 010 膝关节镜下外侧半月板切除术
S83.206 膝外侧半月板撕裂 80.6 011 膝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切除术
81.47001 膝关节半月板成形术
81.47005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
81.47012 膝关节镜下异体外侧半月板移植术
81.47013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
81.47014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移植术
(二)诊断依据。
1.病史:膝关节常有外伤史,关节肿痛,活动受限,膝
关节常有位置较固定的绞索及弹响。
2.体检:股四头肌常常萎缩,半月板摇摆试验(+),K.S.
征(+),麦氏征(+),过伸过屈痛等。
3.辅助检查:关节造影或核磁共振可以确定半月板损伤
的部位及程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诊断明确的半月板损伤,症状明显,持续不缓解,影
响正常生活和运动。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2-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
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
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0-2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
(6)膝关节MRI
(7)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
心、肺部病史者);
(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
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2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型,切除或缝合术。
3.手术内植物:Fast-fix,半月板箭,Rapid-lock等。
4.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无。
2.必要时查血常规、血沉、CRP、凝血II号,电解质。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
医发〔2015〕43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术后康复:根据手术状况按相应康复计划康复。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足趾活动正常。
2.伤口愈合良好,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
伤口情况),关节无感染征象。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伤口感染、关节
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内科疾病,如脑血管或
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手术可能导致基础疾病加重而
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3.植入材料的选择:当半月板需要缝合时,由于缝合位
置、大小和损伤性质不同,使用不同的内植物材料,可能导
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二、半月板损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半月板损伤
行膝关节镜检,半月板成型、损伤和缝合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4天
日期 住院第1-2天(包括术前日) 住院第2-3天(包括手术日) 住院第3-4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上级医师查房等病历书写 □ 完善术前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 □ 初步确定手术方式和日期 □ 根据症状、体检、膝关节X线片及术前各项化验,行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 完成术前小结、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和围手术期注意事项,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等 □ 手术 □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过程概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 完成术后病程 □ 上级医师查房
□ 办理出院及康复指导
□ 预约门诊复查和伤口拆线时间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骨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测血压每日2次(视情况) □ 测血糖每日五次(视情况) □ 饮食 □ 脚癣患者每日碘酊涂患处 临时医嘱: □ 血常规、尿常规 □ 凝血功能 □ 感染性疾病筛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 血沉、CRP(必要时) □ 胸片、心电图 □ 患膝关节MRI(必要时) □ 患膝正侧位片 □ 双膝髌骨轴位片(必要时) □ 肺功能、超声心动(视患者情况而定) □ 根据会诊情况进行必要检查 □ 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必要时) 长期医嘱:(增加) □ 患者既往内科疾病基础用药 □ 潜在感染疾病的控制(泌尿系,牙龈炎等) □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 麻醉后护理常规 □ 一/二级护理 □ 测血压每日2次(视情况) □ 测血糖每日五次(视情况) □ 患者既往内科疾病基础用药 □ 饮食 □ 心电监护、吸氧(视病情) □ 尿管记尿量(如有) □ 冰敷 临时医嘱: □ 术前医嘱:常规准备明日在◎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全麻下行膝关节镜检查术 □ 术前禁食水 □ 领用术前0.5-2h使用的抗微生物药物(如有内植物) □ 预估手术超过3小时,加领抗微生物药物 □ 术前留置导尿管(必要时) □ 术前备皮 □ 其他特殊医嘱 □ 相关科室会诊 □ 今日在◎神经阻滞麻◎椎管内麻醉◎全麻下进行膝关节镜检查术 药物医嘱 □ 【1级】抗微生物药物(必要时) □ 【2级】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药(必要时) □ 【2级】镇痛药(必要时) 出院医嘱:
主要护理 工作 □ 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 入院护理评估 □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 提醒患者明晨禁水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病情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