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60 MB
- 文档页数:77
幼儿园教师情绪管理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幼儿园教师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他们的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然而,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不少幼儿园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教师情绪管理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质量和职业幸福感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幼儿园教师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幼儿的情绪容易波动,他们需要教师以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来引导和安抚。
教师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当教师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亲切、友善的态度对待幼儿时,幼儿会感受到安全和关爱,从而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积极的情感体验。
其次,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情绪稳定的教师能够更加专注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各种挑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再者,能够增强师幼关系。
幼儿往往会对情绪良好的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愿意与教师交流互动,这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影响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情绪方面,表现为长期的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对工作失去热情和兴趣。
行为方面,可能出现工作效率低下、频繁请假、对幼儿缺乏耐心和关爱等。
认知方面,对自身职业价值产生怀疑,认为工作没有意义和成就感。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职业倦怠可能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影响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对于幼儿园来说,会增加教师的流动率,影响幼儿园的稳定和发展。
三、情绪管理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
当教师能够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时,他们能够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幼儿教师的情绪教育观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在各个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特别是幼儿教育在国家重视和倡导下,发展迅速,质量越来越好。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情绪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情绪教育不仅对学生的情绪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影响幼儿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幼儿教师的情绪教育观,研究其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分析其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最终为幼儿教育提供可行的教学方案,为教师规范职业行为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分析: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从诸如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学生情绪等角度,进行相关研究。
2、实地调查:现场调查收集相关数据,从实际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绪,教师教学行为,以及家长参与情况等方面探究。
3、问卷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及实地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开展研究,从幼儿教师的情绪教育观角度,深入分析幼儿情绪发展情况。
研究结果:
经过上述研究过程,本研究发现,当前教师对情绪教育的关注程度不高,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此外,家长的参与度较低,对孩子的情绪发展了解不足,缺乏有效的规范及引
导。
研究结论:
本研究认为,幼儿教师的情绪教育观是影响幼儿情绪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当多方位的接受情绪教育培训,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情绪;另外,家长应对孩子的情绪发展充满关爱,并加以恰当的引导和规范。
有效的情绪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人生积累足够的能力和经验。
教师情绪劳动研究综述在当代社会,情绪劳动日益成为人际互动和组织行为研究的重要领域。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情绪劳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本文将对西方情绪劳动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与不足,并为未来研究提供建议。
情绪劳动是指个体为了满足组织或他人的要求,而故意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
近年来,情绪劳动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得到了广泛,主要集中在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
本文旨在综述这些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在西方情绪劳动研究中,情感表达和情绪劳动的概念和定义是核心议题。
情感表达指个体在人际互动中传达的情感信息,而情绪劳动是指为满足组织或他人的要求,个体有意识地调节情感表达的过程。
从历史演变来看,西方情绪劳动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情感表达的认知阶段、情绪劳动的提出阶段以及情绪劳动的深入研究阶段。
现有研究主要情绪劳动对员工和组织的影响。
在员工方面,情绪劳动对员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过度的情绪劳动可能导致员工工作倦怠、情感耗竭,甚至心理疾病。
在组织方面,情绪劳动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客户满意度,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然而,过度的情绪劳动也可能导致员工对组织的情感疏离感增加,影响组织凝聚力。
针对情绪劳动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争议。
关于情绪劳动的维度,现有研究主要从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两个维度展开,但这两个维度的划分是否准确仍存在争议。
关于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等变量的关系,现有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这需要进一步探讨。
西方情绪劳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不足和争议。
未来研究可以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情绪劳动的维度和测量方法,以进一步完善情绪劳动的理论框架。
情绪劳动对员工和组织的长期影响,以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降低员工的情绪耗竭风险。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情绪劳动的差异,为跨文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度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角色逐渐引起人们的。
幼儿教师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其情绪状态对于幼儿的教育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家校互动中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在家校互动中,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的关键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教师个人特征、学生特征、家庭环境、学校支持、教师自我管理等方面。
首先,教师个人特征对于情绪劳动策略有重要影响。
教师的性格、价值观、情绪稳定性等个人特征会影响其对学生和家长的情绪反应和处理方式。
例如,乐观开朗的教师更容易以积极的心态去和学生和家长交流,而性格内向的教师可能更容易感到焦虑和压力,影响情绪劳动的效果。
其次,学生特征也对教师情绪劳动策略有影响。
学生的性格、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因素都会引起教师不同的情绪反应。
有些学生可能性格开朗、善于沟通,教师对其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情绪;而有些学生可能行为调皮、学习成绩差,教师可能会出现情绪疲惫和挫败感。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自己的情绪劳动策略,以更好地与学生互动。
家庭环境也会对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期望、家长的参与程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情绪反应。
如果学生来自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并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教师往往会感到支持和满足。
相反,如果学生来自一个不重视教育或家长不配合的家庭,教师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困扰和挫折,进而影响情绪劳动策略的发挥。
学校支持是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的另一个关键影响因素。
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支持、团队氛围、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等因素,都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
如果学校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支持体系,教师往往能够更好地应对教育工作中的情绪压力,避免情绪劳动过度。
相反,如果学校对教师的支持不足或者团队氛围不良,教师可能会感到压力加大,情绪劳动策略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最后,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影响情绪劳动策略的重要因素。
教师需要具备自我调节、情绪识别和情绪表达等能力,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通过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运动、放松技巧等),教师可以减少情绪劳动的负面影响,保持较高的情绪质量,并更好地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互动。
幼儿园新教师情绪管理现状调查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幼儿园新教师在工作环境中情绪管理的现状。
幼儿园新教师,作为教育领域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的职业发展,更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了解并分析新教师的情绪管理现状,对于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首先明确情绪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阐述新教师在面对工作压力、幼儿行为问题、家长沟通等多重挑战时,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随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收集新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情绪管理的具体表现、困扰和挑战等方面的数据。
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新教师情绪管理的因素,包括个人特质、工作环境、社会支持等。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帮助新教师提升情绪管理能力,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幼儿园新教师作为教育领域的新生力量,其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幼儿园新教师情绪管理的研究逐渐增多,为本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国外研究方面,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情绪管理能力是幼儿园新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他们指出,新教师在面对幼儿教育工作中的压力、挫折和冲突时,如何有效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其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国外研究还关注到幼儿园新教师情绪管理与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等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认为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缓解职业压力,增强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国内研究方面,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幼儿园新教师的情绪管理问题。
他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新教师情绪管理的内涵、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有研究表明,幼儿园新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与其教育理念、职业素养、人际交往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国内研究还强调了幼儿园组织环境对新教师情绪管理的影响,指出良好的组织氛围和支持系统对新教师情绪管理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教师发展JIAOSHI FAZHAN教师•TEACHER2021年11月Nov.2021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困境与优化策略—以厦门市D幼儿园为例齐玮(厦门市第五幼儿园,福建厦门361015)摘要:幼儿教师作为高情绪劳动者,在教育实践中需要按照自身工作要求的规则来管理、调控和表达自身情绪。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不仅影响着幼儿教师个体身心健康,还影响其工作表现,进而影响教育质量及幼儿的发展。
文章作者基于案例调查发现,幼儿园管理者普遍对教师情绪劳动缺乏重视,并且教师个体对自身的情绪劳动也 缺乏正确的认知。
优化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关键在于对教师情绪劳动价值引起重视,不断完善幼儿园管理体制,提高社会对教师的专业认同,从而促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有效调节情绪。
关键词: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困境;优化策略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1-06-21文章编号:1674-120X (2021 ) 31-0072-02随着劳动内涵的不断演进,人们逐渐意识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不仅付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还要付出"情绪 上的劳动”。
1幼儿教师面临的是一种高情感投入的工作,需要付出高强度的情绪劳动。
情绪劳动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满 意度和职业效能感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全国多地 的幼儿教师虐待儿童事件以及幼儿教师的高频离职引发了人 们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压力等方面的关注和研究,不 少研究结果都表现出了情绪劳动对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和职 业效能感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
然而,就幼儿教师情绪劳动 从具体工作实践中深入挖掘成因、寻求优化策略的研究较 少。
本文试图从具体案例中探寻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现状与 困境,提出优化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策略构想。
一、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内涵教师情绪劳动是个体为使自身情绪符合组织要求的规 则而采用不同策略对情绪行为进行的调节与控制,包括自然 表现、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三个维度。
师幼互动中的教师情绪研究师幼互动中的教师情绪研究引言师幼互动在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教师情绪作为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有着重要影响。
本篇文章将对师幼互动中教师情绪的研究进行探索和分析,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启示。
一、教师情绪对师幼互动的影响1.教师情绪对幼儿情绪的影响教师情绪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非语言和语言行为影响幼儿的情绪。
研究表明,积极阳光的教师情绪能够促进幼儿的积极情绪,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绪表达能力。
相反,消极或焦虑的教师情绪会传递给幼儿,导致他们感到紧张或不安,甚至影响其学习和行为。
2.教师情绪对师幼沟通的影响一方面,教师情绪直接影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方式和质量。
当教师情绪积极时,他们往往更加倾听、关注幼儿的需求,并以亲切友善的态度与他们交流。
这样的互动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进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另一方面,教师情绪也会影响教师对幼儿表达的情感理解和回应。
研究显示,教师在情绪消极或疲惫时,容易对幼儿的情感表达误解或忽略,造成沟通的断裂。
3.教师情绪对师幼互动关系的建立的影响教师的情绪状态与师幼关系的质量密切相关。
正确认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建立积极互动的师幼关系。
研究发现,情绪稳定和积极的教师更容易与幼儿建立起信任和合作的关系,进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而情绪不稳定或消极情绪过多的教师,往往难以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减少了教育过程的效果。
二、教师情绪的来源与影响因素1.教师情绪的来源教师情绪的产生与他们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教育工作中的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个人因素包括教师的性格、情绪调节能力和自我认知等;环境因素包括学校文化、同事关系和工作氛围等;而教育工作中的压力,包括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工作负荷和时间压力等。
2.教师情绪的影响因素教师情绪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包括个人情绪调节策略、处境因素、情绪表达方式等。
从情绪劳动理论看幼儿教师的情绪调控一、什么是情绪劳动理论情绪劳动理论最早由Hochschild提出,情绪劳动主要指对情绪行为的管理,也用来描述在人际互动中为表达情绪而进行的努力、计划和控制。
情绪劳动既包括对情绪的内部管理,也包括由此导致的可观察到的行为调节。
情绪劳动者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控制自身情绪:其一为表层动作,即指个体调节和控制自身的表情;其二为深层动作,即指个体为表现出应然的情绪而有意识地调控自身情感。
情绪劳动理论认为,个体为满足工作或社会环境对其情绪状态的要求,通过表层动作和深层动作努力调控自身体验到的真实情绪和情绪表现。
虽然情绪调控可以帮助情绪劳动者达到组织所要求的情绪表现,以满足其所服务对象的情感要求,从而为组织带来福利,但是Hochschild认为情绪劳动需要个体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达到,甚至会给情绪劳动者带来不舒适感,所以情绪劳动被认为与职业倦怠和职业压力息息相关。
Morris和FeIdman从人际互动的视角出发进一步补充了情绪劳动理论,提出了构成情绪劳动的四个因素:交往的频率,注意(情绪的强度和交往的持续时间)(组织要求表达的情绪的多样性,情绪不协调(表达的情绪和感受到的情绪之间的不一致)。
[1]二、情绪调控的有效策略情绪劳动是个体调控自身内在情绪和外在情绪表现,以满足工作环境要求的过程。
[2]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幼儿教师也是长期的情绪劳动者,园所及社会对其情绪表现的期待决定了教师情绪调控的强度和方向。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调控自身情绪,对幼儿及教学过程施加影响,这种抑制或唤起自身情绪以调节情绪表现方式的情绪型劳动已成为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必经过程。
情绪调控发生在两个时机下:情绪的输入过程和输出过程。
在不同的过程中,情绪调控的策略也不同。
(一)输入过程的情绪调控策略输入过程的情绪调控策略包括:情境选择,即个体基于某一情境可能引起自身的情绪反应而选择或不选择这一情境;情境调整,即个体调整某一情境以改变这一情境对自身情绪的影响;注意调度,即个体将注意力转向或不转向某一事物以调节自身情绪;认知改变,即个体重新评估所在情境或其控制情境的能力以改变自身情绪。
幼儿教师大五人格与情绪劳动策略的关系研究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32名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情况和人格特质进行了调查,以探究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大五人格各因子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年龄、学历和出生地对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有影响;大五人格的五个因子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与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显著相关,是情绪劳动策略的有效预测变量。
关键字:幼儿教师大五人格情绪劳动策略1、引言情绪劳动是区别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第三种劳动,它是指个体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以表现出组织所要求的面部和肢体表情的过程(Hochschild,1983)。
情绪劳动策略是指个体在情绪劳动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与管理所使用的策略和方法,他包括表层行为策略(个体只在外部表情上伪装出组织所要求的情绪,但内心体验与外部表情不一致)、深层行为策略(个体通过对自己的内心体验进行调节,从内而外地表现出组织所要求的情绪)和自然行为策略(个体的情绪体验与组织所要求的情绪相一致,个体自然地表现很出内心的情绪体验)(Diefendorff,2005)。
大量研究表明,具有深层行为策略和自然行为策略的个体具有更好的工作表现和心理健康水平。
关于情绪劳动策略的前置变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表明个体的工作满意度对表层行为策略起到显著负向影响,对深层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Johnson,2007;杨林锋,2010);组织支持对员工的表层表现和深层表现有显著影响(柏乔阳,2006);情绪智力与员工的深层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汤赵颖等,2009);正负性情绪会影响到员工情绪劳动策略的采用(柏乔阳,2006);角色失调对员工的表层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Ashforth,1993)。
针对特定群体的情绪劳动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员工、医院医生和护士及中小学教师群体,对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研究目前很少。
教师情绪劳动研究综述1.引言教师情绪劳动是指教师在工作中所经历的与情绪相关的体验和努力。
教师作为教育培养者和学生引领者,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
他们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并管理自己的情绪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教师情绪劳动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本文将以教师情绪劳动研究为主题,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探讨这一议题。
2.定义和概述教师情绪劳动可被理解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付出的情绪管理努力。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Hochschild在1983年提出,她将情绪劳动定义为“对他人产生或隐藏情感的工作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表现出多种情感,包括关爱、尊重、好奇等,同时还要掩饰或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保持所需的教学氛围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情绪劳动可以分为两类:表面情绪劳动和深层情绪劳动。
表面情绪劳动是指教师通过表情、声音和言辞来呈现出对学生的关爱和兴趣,而深层情绪劳动则是指教师真正感受到的情感,并将其转化为对学生的正面影响。
3.重要性和影响教师情绪劳动对教育过程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情绪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状态。
当教师表现出积极的情绪时,学生更有可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情绪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的关怀和支持情绪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调控策略,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
教师情绪还可以影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师生沟通效果,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学习成就。
4.研究现状和主要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们对教师情绪劳动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分析。
其中,一些研究关注教师情绪与学生学习的关系,发现教师情绪对学生学习动机和表现具有正向影响。
另一些研究则探讨了教师情绪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和关键因素。
一些研究发现,教师的情绪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对情绪劳动的质量和效果有重要影响。
还有一些研究关注教育环境对教师情绪的影响,探讨了教学压力、学校文化和同事合作等因素对教师情绪的塑造和调节作用。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姓名:张一楠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学前教育学指导教师:魏明霞20080501摘要情绪劳动(emotionallabor),指员工为了组织目标,而调整情绪感受与情绪表现的历程。情绪劳动是近二三十年来西方组织行为学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目前业已引起我国学者的研究兴趣。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工业时代所强调的严谨、高效地培养劳动者而忽视人的情感与需要的目标,日渐被后工业时代弹性、人性化地为儿童和家长提供个性化服务所取代。在这种富有个性化和差异性的教学服务体系中,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幼儿教师职业作为充满情绪的工作性质这一事实不容忽视。因此,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研究正是基于人文关怀之下,对幼儿教师心理状态、内在需要的深层次关心。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有关情绪劳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情绪劳动的相关概念、理论,提出本研究的目的。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主要以中部地区12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466名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方式及其相关变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SPSS13.O和Amos5.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1、总体上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强度较高,处于中上等水平,深层行为较表层行为高;2、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显示出: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职务、园所性质、工资水平是影响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方式的重要因素;年龄对情绪劳动的深浅之别没有显著影响;3、影响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相关因素呈现出:情绪调节中再评价对深层行为
有影响,组织气氛中教师同事行为影响情绪劳动深层行为,职业承诺方面,感情承诺影响教师情绪劳动深层行为;情绪调节中表情抑制影响情绪劳动表层行为;组织气氛中园长限制行为和教师亲密行为影响教师情绪劳动表层行为。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应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层面、幼儿园组织层面、教师个人心理调节等方面入手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处理其l工作中的不适当情绪。同时,管理者也应注意一些潜在的问题,及早了解幼儿教师的情绪状态,以便采取积极行动预防产生消极影响。
关键词: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影响因素;表层行为;深层行为
nAbstractEmoti伽IalldboriStllecoursed嘶ngwIlichf.0rtlle饼磐IIlj删ongoalt11e
sta行a由uStmeir
锄甜∞alfeelingS锄dem嘶∞alpe响n姗nce.Em硐。砌l
a:borisanewfield0f
Wbste粕
咖暮a】:liza土ion蝴iorstIldy,at
prcsentith褐矧msedtheim陀stofa翰融lic础㈣in‰
W纳t11esocial鲫deconomicsdevolopin岛tlleeduc撕onailn恤ist0劬worke塔winle伍ciency
缸dstri咖essdu抽g廿le
iIld州a1
perio也h硒beenreplacedbyproVidiIlgpers0彻1izedsen,ices、)l,inl
fl喇bn埘锄ddi腩佗nceiIlpost.iIldus仃ial
e豫.1Ilmeteaching∞rvice
system,a胁0u曲te乏蜘
sl【ills锄dprofessionallmowledgeisiInpon2mt,tllef.actt量lat虹nd叫量an朗t%cherS嬲aca聆ermn0f
emotioncaIlnotbei印ored.11heref.0他,bnde略artenteachers锄0tionallab哪researchisprecisely
b雒edontllehl珊a11itiescol脚锄d0ntlleca陀ofteac_her’siIltemalneeds.After
analyzil喀me
domestic锄diIl_tema矗onalrela:tedeInotiollallaborre辩卸rchlite氍lnl佗,I
c锄bednleemotional
labor’srel锄,dconcept锄dt量l∞D,,sta士edⅡlepu叩o∞0fmyre∞arch.Bytllei11.cel啊ew,thequeStio衄ai陀锄datllerresearch
me岫Ids脚枷y
q鹏stio础g466te乏曲ers知n12di位reIlt
kinde黜ni11tllemiddlea糟a缎舭0bjectofthis蚰埘y,I
ca币edolltpreliminaD,studyt0teacherS’
锄0tionallaborwayand廿lecon.elatedVariable.
By恤helpofSPSS13.0锄dAoms5.0,Iused锄村ysisofVari粕ce,correla:tion
觚alysis,re黟essi伽觚alysisaIld
s臼1Jc加ral
eq啪聒∞modelt0锄ayli∞锄ddiscllss廿le
emotio枷
labor锄dnleir砌u锄cing向湘rs.11heresults
shov嘲ttlal:
1.()llt量lewhole,kiIldell昏art%te∞hers’唧otionalla_borin触si够isontllesuperiorlevel.Deepactingishi曲ernl肌s删‰eacting.2.11le哪嘶伽Iallaborp陀s∞tsiIltllepopul砒ion
Stalistic谢able:Tlllemaritalstal吣舳e
school佗cord,meworkingIife,tlledubr,t11egard钮natI啊.e灿ewagelevelareimp0叽锄tf-actofst0
teacherS’锄甜∞all籼r;age
donotllave懈n矾【able训1∞ncet0锄0tiollallabor.
3.Related缸torsp聆sents:In
me锄0tional删嘞lent廿le
fe-eValuation,iIlt|le0rgaIliza土ion
annospherethetogemerbehavior锄di110ccupationpledgethes翎伽Aentpledge撼ctst%ch粥’
Tn锄0tionalde印actiIlg;砌lei11tlleem鲥∞al删uS_nIlentt量Ieexpressi∞锄ppresses,iIlme
姻剿1iz撕0nanIloSphereleader’limitationbehavior锄dte∞herS’i而maleb
e:havior赫ctste∞he心
B舔ed0n缸leresult,weshould
s吮nglll朗‘h啪a11ist,m锄ag锄entidea,锄dhclp由eacherst0
betlerh锄dletlleir洫印propria:teemotioniIlwork丘10msociaJenVironment,Ⅱle
kiIlde玛an髓
。玛锄i动lions,teachers,锄d0therperso舱IpSycholo西c越adjustment私pects.At协es锄e
tilne,m锄ag盯Shouldals0pay
at删0ntos伽epI啦nti越problem,undefStaIldte∽herS’锄oti伽山
Sta:ce.O谢ngt0mis,wec锄冰epositivea蒯伽t0p佗Vent鹏gativee虢cts.KeyWbrds:KiIldeq墨arteIlteacher;Emotionallabor;Innuencing蟊lctor;Surfkea撕ng;De印acting
Ⅳ图表目录图2.1情绪劳动以往前因变量研究结构图…………………………………………………1l图3.1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及其影响冈素假设模型…………………………………………15图4.1情绪劳动在婚姻水平上的差异……………………………………………………….29图4.2情绪劳动在学历上的差异…………………………………………………………….30图4.3情绪劳动在薪金水平上的差异……………………………………………………….33图5.1情绪劳动在工龄上的差异…………………………………………………………….42
表2.1情绪劳动的定义汇总表…………………………………………………………………5表2.2情绪劳动内涵汇总表……………………………………………………………………6表3.2删题后的因素负荷值………………………………………………………………….17表3.3模型结构效度的拟合状况…………………………………………………………….18表3-4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开放式问卷项目收集表………………………………………….19表3.5模型结构效度的拟合状况…………………………………………………………….20表3.6组织气氛模型结构效度的拟合状况………………………………………………….20表3.7组织气氛问卷各因素负荷值………………………………………………………….21表3—8删题后组织气氛问卷各因素负荷值………………………………………………….22表3.9删除题目后组织气氛拟合情况……………………………………………………….23表3.10模型结构效度的拟合状况……………………………………………………………23表3.11各观测变量的相应潜变量上的因素负荷……………………………………………24表3.12情绪调节模型结构效度的拟合状况…………………………………………………24表3.13模型因素负荷值………………………………………………………………………24表4.1被试的基本资料分布表……………………………………………………………….26表4—2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状况……………………………………………………………….27表4.3不同年龄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比较…………………………………………………..28表4—4不同婚姻状况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比较…………………………………………….28表4.5不同学历状况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比较…………………………………………….30表4.6不同工龄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比较…………………………………………………….3l表4.7不同职务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比较…………………………………………………….32表4.8不同园所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比较…………………………………………………….33表4.9情绪劳动与职业承诺、组织气氛、情绪调节间的相关分析………………………..34表4.10情绪劳动与各个因子相关分析………………………………………………………35表4.1l各变量对情绪劳动深层行为回归分析………………………………………………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