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昌昌北新城开发建设的理性思考

南昌昌北新城开发建设的理性思考

南昌昌北新城开发建设的理性思考
南昌昌北新城开发建设的理性思考

2004年第11期 第20

[摘 要]昌北地区以其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条件将成为南昌未来的象征及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规划将昌北地区建成空间辐射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城。政府应即时调整行政区划、推动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把握发展时序并制定推进策略。

[关键词]南昌;昌北新城;开发建设[文章编号]1006-0022(2004)11-0041-03[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C

Sensible Thinking Over th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of Changbei New T own of Nanchang/Liang Yan,Song You

[Abstract] With its favorable regional advantages and excellent environment,Changbei District will become the future image of Nanchang and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ity function.The District is planned to be built into an ecological new town with strong radiating capac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is required to promptly make adjustment to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push the innovation in management and system,manage the time order for development and work out the policy for progress.

[Key words] Nanchang,Changbei New T own,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南昌昌北新城开发建设的理性思考

□ 梁 燕1,宋 铀2

(1.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江西 南昌 330006;2.南昌市城乡规划局,江西 南昌 330006)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发展的惯性,目前南

昌市中心城大部分集中在赣江以南的昌南地区,围绕旧城基本上呈单中心集中式布局,人口高度密集,用地混杂,生活环境质量不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长和空间扩展势头强劲,目前南昌城市规模已超出原总体规划至2010年规划的规模,基础设施趋于饱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仅70 m2/人,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化大城市所需的高标准设施配套要求。而昌北地区相对拥有广阔的腹地,可建设用地达100 km2,可以提供满足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的空间需求,但因受赣江的阻隔,以及人们对其认识不足,长期以来昌北建设步履迟缓,仅限于长堎(原有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组团,且各自为政,功能单一,未形成有机的整体发展格局。

如何有效引导城市空间拓展、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产业发展和空间发展载体和增长点是南昌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研究国内一些沿江河发展的城市,可以发现,面对城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用地扩张的需求,许多城市都选择了跨江发展的城镇发展策略,如上海、广州、福州等。因此,为谋求更大发展空间,新一轮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遵循了临水大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明确提出了跨江西进,将昌北地区作为城市主要发展方向,拉开城市骨架,构筑以赣江为发展主轴的“一江两岸”城市空间新格局的目标。

(1)昌北新城的建设有助于南昌整体城市空间结构的完善和合理城市形态的形成。城市空间将打破仅限于昌南发展的旧有格局。同时,昌北依山傍水、湖山相依的自然

条件为城市逐步向组团式、网络状的新格局迈进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从总体上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塑造富有个性特色的城市形象。

(2)昌北的建设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它不仅为产业置换、整合及其在空间上的集中和重组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和载体,还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策源地。同时,昌北拥有赣江丰富的水资源,较大的环境容量,可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3)最重要的一点,昌北的建设有利于城市功能的延伸、完善,有利于职能的优化、层次的提升。昌南老城功能布局混杂,整体环境质量较差,已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变革,南昌市要建设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必须赋予城市新的时代内涵。昌北新城的建设有助于城市在产业布局、空间构架、设施建设、形象重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重组,为南昌向更高层次发展创造条件。

(1)区位优越,交通条件日趋成熟。昌北地区地处赣江北岸,与昌南城隔江相望。现有赣江大桥、八一大桥、南昌大桥三座大桥飞架赣江南北,使昌北城与昌南城紧密连接;昌北机场,京九铁路及105国道、320国道、昌九(昌樟)高速公路等区域性交通通道发挥着重要作用;跨越赣江的第四座大桥生米大桥即将建成,浙赣铁路西环线及客站亦在昌北筹建,对外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生态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昌北地区西倚层峦叠翠的梅岭风景区,东临滔滔奔流的赣江水,环抱山势起伏的森林公园,并与波光粼粼的黄家湖、蝶子湖、前湖等遥相呼应,5条自然河流蜿蜒流淌,形成该地区依山

规 划 师PLANNERS

傍水、风光旖旎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为营造生态、健全的人居环境、以较高环境标准为前提进行可持续开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先决条件。

(3)用地条件良好。昌北地区用地面积150 km2,为典型的丘陵地貌,山地坡度不大、腹地广阔,稍加修整即可用于城市建设,适于大规模建设新城。较低的土地价格、较小的拆迁量,成为昌北地区吸引投资的优势之一。

(4)具备一定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基础。昌北地区东北部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成为南昌重要的现代工业区,外向型经济日益壮大;多所省级高校形成了一定的科研聚集效应;长堎县城具备一定的综合功能。尤其是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引导,开发昌北的战略决策,以及市级行政中心率先搬迁至红谷滩的示范和先导作用下,加上城市空间自身拓展的内在需求,昌北地区的建设条件已经具备,发展潜力日益显现。

昌北的开发建设是南昌市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昌北作为南昌未来的象征,其建设即担负着南昌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重任,对今后南昌的整体发展将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明确和强化昌北在城市总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在新一轮规划中,昌北将与昌南城共同发展,形成功能相对完善、体系相对独立、别具特色的新城。同时,应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新的城市中心,通过职能优化、布局体系化、空间美化等方面的努力,以期在功能、层次、品质上全面超越老城。规划还拟通过昌北新城的高水准建设实现南昌整体层次地

位的提升,实现“建设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城市”的大战略。

南昌的发展,关键要整合赣江两岸的发展优势,整体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的一体化思路。规划以赣江为纽带,昌南、昌北应相辅相承,同步发展,以构筑起“一江两岸、南北两城、双核拥江、纽带共生”的空间发展格局,实现城市由“隔江发展—跨江发展—拥江发展”的飞跃。

在空间格局上,昌北新城尤其要注重对城市生态、环境特性的保护,依据自然山水脉络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发展单元和功能片区,片区之间以河流、丘陵等永久性生态用地进行分隔,从而建立山脉、水脉、绿脉与城镇组团相得益彰、有机融合的组团式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建立便捷、发达、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体现现代化城市功能、具有区域影响的中央商务区及大型文化体育设施,形成充满活力的区域中心;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域人文资源,营造优美城市环境,培育鲜明城市特色(图1)。

(1)绿心放射:以黄家湖、蝶子湖双湖环绕森林公园组成面积达十余平方公里的城市绿色核心,依托5条与赣江相通的自然水系放射状延伸成“绿色手指”,将背景山体的秀色引入城区;

(2)四片环绕、组团布局:在“绿色手指”之间由4个分别担负不同城市职能的组团环绕城市绿心布局。

红谷滩中心区:气势不凡、具有核心凝聚力的城市中心,与昌南老城中心共同构成“双核拥江”的标志性地段。该区以商务

功能为主体,集金融贸易、文化娱乐、商业购物、信息会展、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是最具经济活力的综合中心,将集中展现南昌21世纪滨江城市风貌和形象。目前,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全面展开,行政中心的建设正逐步带动周围地区的开发,东部临江地带初具雏形。

红角洲大学城:是一个以高等教育、体育产业为主导的,集文教科研、运动休闲、商贸居住、生态保护和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区。该区域内水系纵横、沟壑相连,且拥有面积为2 600余亩的壮阔水面、景色秀丽的前湖,规划建成自然、生态、人文交融的东方水城。

长堎:依托县城现有基础,大力发展商贸和文教,改善居住环境,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搞好工业小区的规划建设,形成生产、生活综合区。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规划发展综合外向型工业,安排旧城置换的产业项目,建设中转仓储区、配套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重要的现代工业区、仓储区、文教科研和生活综合区。

(3)轴环串接:贯穿南北的昌九大道将担负城市发展轴线的作用。它连接产业研发中心、休闲旅游中心、金融商务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及综合居住等多个新城最重要的功能区,承载着新城生产力布局和土地利用的空间基础。城市中环、外环两条快速道路将各个片区紧密连接,同时也将昌北新城与昌南城连成一体(图2)。

昌北城处于山峦和江流相夹的狭长地带,因此规划与江流平行的南北向交通系统

图1 昌北新城土地利用规划图2 昌北新城规划结构图3 昌北新城绿地系统规划

的东西南北,如同蓝色项链,又如流动的血脉联系着新城的各个部分,使新城因之而富有生机。

廊:沿城市外围道路和快速路建设防护绿带,沿城市道路建设公共绿带,共同形成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绿化廊道系统。

园:在整个城市中均匀分布城市公园及块状街头绿地。这些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可最直接地满足城市居民对绿地的需要,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不可或缺的元素(图3)。

7.1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体制亟待理顺。目前昌北地区分属于3个不同的行政区划管辖(新建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红谷滩新区管委会),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城市有机性差。且因地域发展目标不同,建设标准不统一,新建县按县城的标准,开发区按开发区的标准,造成昌北区建设随意性大,尤其是基础设施等方面衔接协调不够,缺乏整体思路下的协同发展等问题。

(2)昌北新城作为南昌未来的象征将如何体现新城建设的高标准?目前,昌北地区混合了破旧建筑和优质新型开发项目。为了创造昌北新城的崭新形象并引导其发展方向,有必要引入富有生机而又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3)在大力发展经济、有效开放土地的背景下,如何切实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如何尽可能避免和消除城市用地扩张对农业用地、生态用地、水源保护用地等非建设用地的侵占和威胁?在合理拓展城市空间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对未来新兴产业和功能的前瞻性预测,以进行可持续地开发?这都是昌北地区规划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7.2实施策略

(1)调整行政区划,借鉴其它大城市跨越式发展的经验,建立一个统一协调的管理和组织构架。新建县城长堎应尽快划入南昌市区。

(2)推动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在城市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市容管理、土地管理等方面实施新的管理手段,制定高质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切实可行的开发建设规划、计划。如在建设起点较高的红谷滩、红角洲设立建设实验区、生态示范区等,以点带面,取得成效和经验后,再将这些措施推广到其它地区。

(3)把握发展时序、制定推进策略。在昌北新城的开发建设中,政府已通过对基础设施导向和功能开发导向综合策略的使用,找到了切入点。行政中心的搬迁,三横八纵道路网的实施,使红谷滩中心区初现雏形。现在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以下方面的引导:①控制土地开发规模,形成若干规模较小、标准较高、设施相对完备的集中开发地区。这一时期的开发不应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

②开发重点由沿江逐步向腹地推进,积极制定长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调整和功能完善措施。③以昌九大道作为主要交通联系走廊和发展轴线,建立一个全面统一的开发框架,促进新兴产业地带和新兴功能区的发展。尤其是北部产业研发区、中部金融商务区和南部红角洲大学城的开发,这是新城功能的支撑和灵魂。④注重功能创新。昌北地区聚集的高校群为南昌市提供了美好的发展前景,沿昌九大道规划按硅谷和128街的模式发展高新产业,建立南昌自己的技术

走廊。⑤加强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二级

公共中心体系。重点发展商贸、金融和信息

服务业,并注重基本服务功能的完善(学校、

医院、商业网点等),汇聚人气,营造生活氛

围。

昌北新城将以其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

良好的生态环境、重要的城市功能载体等条

件成为南昌未来的象征。希望通过科学的规

划和卓有成效的管理,使昌北新城建设之路

走得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南昌市城乡规划局,武汉大学.南昌大昌北新城概念规划

[Z].2003.

[2]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大昌北新城规划[Z].

2003.

[作者简介]

梁 燕,女,高级规划师,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副

总工程师。

宋 铀,男,高级规划师,现任职于南昌市城乡规划局。

[收稿日期]2004-09-28

尤为重要;而绿心放射的格局又必须强化片

区之间环行交通通道,由此构成以“三纵三

环”为骨架的“环行+放射”的独特道路交

通格局。昌北区域面积达到150 km2,规划人

口规模也在100万以上。因此昌北城道路交

通必须自成系统,这一方面有利于减轻过江

交通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昌北城自身

的交通可及性。但同时其又必须服从整体的

大路网格局。

昌北新城用地相对宽松,现状因素的限

制少,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提供了较为充裕

的空间。因此在交通发展策略上可以采取与

昌南城不同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

机动化水平的较大发展及21世纪城市所具有

的现代化交通特点。交通设施规划应采用较

高标准,可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人均道路面

积、路网密度应较旧城有明显提高。可以通

过建设一批通行条件好的道路,增加车道数

量,提高交通供应水平,为小汽车发展、机

动化出行提供方便。同时要注重对大运量公

共交通的前期研究,促进老城人口的疏散、吸

引人口向新城迁移。此外,应加强昌南城、昌

北城联系通道(跨江通道)建设,促进两岸互

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增强昌北新城的空

间辐射力。

生态环境是未来昌北新城提升竞争力的

重要资本。昌北自然条件优越,总体上形成

了以“山、水、城”为特色的江南水乡园林

城市的良好条件。因此,新城的总体布局和

绿地系统应在建立大范围的生态格局基础

上,引入“大地景观规划”的设计理念,重

视城区中自然山水骨架特征,构筑昌北“大

绿化”的整体格局,实现城区与自然环境的

共融、共生、共长,形成轴、环、核、链、廊、

园有机结合的网状绿地系统。

轴:沿赣江的绿化景观轴。

环:城市外围高速公路、铁路及高压走

廊生态绿化环,这是保障昌北环境质量的一

道绿色屏障。

核:在昌北地理中心形成由黄家湖、碟

子湖与周边湿地、生态林地组成的城市绿核,

这是城市的“绿肺”,是构成整个昌北绿地系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链:连通汇集到赣江的五条放射型水道,

建设滨水绿化景观带。这5条水道横贯昌北

2004年第11期 第20

新城开发的时机选择

新城开发的时机选择 【摘要】人口的空间集聚和扩散也始终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演化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城市的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空间表现。新城的建设应把握这一规律,掌握发展的契机。而目前国内扩张的许多新城往往是旧城的附庸,难以独立运作生存。 1. 开发时机的特殊性 新城的开发时机往往取决于旧城的发育阶段。 一般说来,当旧城区开始面临人口压力以及用地扩展的阻力时,新城的开发便自发或自觉地进行。但仔细分析这些旧城问题的形成机理,可以得出,新城开发的时机有其自在规律以及特殊性。在同样的拥挤和拮据的表象下,不同的旧城问题需要不同的新城解答。当旧城的容纳力还远没有被开发完全的情况下,主要应该寻求在旧城内部框架内进行自我更新;而盲目扩张的新城往往只是旧城的附庸,沦为半独立的卫星城,其过低的密度和开发强度只会徒增市政的投入压力,造成城区的散乱蔓延。 较贴切的例证是早期的伦敦周边城镇。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伦敦地铁和郊区铁路的蔓延,伦敦周围的小城镇的居住人口也大量增加,然而新建的住宅缺乏规划,杂乱无章,加重了市政设施和管线的投资,也使得伦敦的城市边界向四周无规则地扩张,最终迫使政府不得不对大伦敦区进行整体的重新规划。 2. 向心迁移和离心迁移: 在20世纪各中心城市的演化过程中,人口的迁移一直是最活跃的因素和最明显的指征,而向心迁移和离心迁移是其主要的两种状态。在城市发展的初期主要是向心型的迁移,在城市发展的中后期,可能主要是离心型的迁移。城市的发展总是同时受到向心和离心两种力量的作用。人口的空间集聚和扩散也始终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演化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城市的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空间表现。由于人口的迁移代表着用地、就业、产业、基础设施、环境等变化趋向,故成为城市发展阶段的标志。 克拉森(Klaassen)等以人口在城市中心区和外围地区的变化状况为主要衡量指标,提出了反映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的城市发展阶段模式,将城市发展看成是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这样的循环过程: 3. 假性人口迁移——北京案例 与国外的大城市相比,中国各个阶段的城市发展有其特殊的背景,而且这样的背景往往有政策性和强制性。在土地私有化的西方国家,各种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配置本来就是遵循着土地级差地租的规律,因此导致郊区化的主要原因是私人汽车的普及和人们寻求更舒适的生活空间。而这些因素在很多中国城市的郊区化过程(上表橙色部分)中起的作用非常小。 以北京为例。1980年代,北京市在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较早地进入了郊区化阶段,其主要原因不是城市居民的自发外迁,而是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导致大量传统工业企业迁往郊区,以及住房制度改革和城区的危旧房改造促使了相当数量的城区居民搬迁到郊区。统计数据表明,近郊区的确是北京市的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新建住宅竣工面积绝大部分集中于近郊区。而居民在近郊区购

某市港闸区高铁新城陈桥片区概念性规划设计项目编制要求

市港闸区高铁新城桥片区概念性规划设计项目编制要求 一、项目背景及目的 市港闸区位于市城区北翼,是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和外资集聚高地,也是中心城沿江北拓的重要功能板块,随着宁启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在建的沪通铁路,未来的港闸区依托站、西站的区位交通优势将显著提高。同时,港闸区在经历了前期产业快速发展阶段后,也面临着城市综合功能提升的发展诉求,北翼新城、五水商圈的崛起为地区的转型已经升级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基于此,桥地区作为港闸区对接西站的桥头堡,成为承接西站辐射的核心功能地区,特开展本次概念性规划设计研究工作,以期对该地区的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审视研判,打造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功能节点,明确后续发展功能及导向。 二、项目围 本次概念规划设计围为 东至城北大道,南至通 扬运河-城北大道,西至 九圩港,北至沪陕高速, 面积约14.6平方公里。 三、项目容 1、背景认知 对区位、交通、产业的 上位规划、相关规划等背景 情况进行梳理总结。 2、资源禀赋分析 从现状用地、开发动态、产业用地绩效、公共设施服务、综合交通支撑、滨水生态环境、市政廊道等多维视角分析基地近年来现状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本项目发展的潜力和限制条件,从区域层面和经济发展导向分析确定项目的核心资源和关键发展要素,作为支撑后续发展策略的依据。此外,包括资料收集和整理、现场踏勘等。

资料收集和整理:上位规划、既有规划、各专项规划、“十三五”规划梳理以及相关政策研读等。 现状踏勘:用地现状、产业发展、空间结构、生态绿化、公共服务、道路交通、重大市政设施的调研。 3、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 基于市经济、社会演进特征和发展策略,结合案例,综合分析本规划区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确定地区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提出地区发展总体定位。 4、空间结构及用地布局 落实目标理念,明确基地空间结构及用地布局(控详层面),基于用地布局方案,合理确定基地用地规模结构。 5、开发容量 协调规划区域与其它城市组团间的空间关系,建立区域协同、弹性高效的空间结构,明确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 6、生态环境 梳理基地水系和绿地网络,以有利于环境塑造、有利于土地升值、有利于管理操作为目的,明确合理的生态空间结构。 7、综合交通 结合沿江、沿海发展战略和沿海大通道建设,重点研究地铁站点、静态交通等,建立符合区域特征的综合交通体系;关注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 8、公共空间与整体空间意向 构建合理的公共空间网络体系,明确公园绿道格局。对景观性道路、城市重要干道的道路空间、道路两侧景观、道路对景等提出设计控制要求。确定空间景观结构,提出景观风貌分区及特色,对区主要轴线、节点、高度分区、特色区域进行综合分析,优化地区天际线,统一地区建设风貌。 9、规划实施保障与分期开发建议 梳理已建、已批和未利用地,充分考虑项目的近、远期发展需求,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四、项目工期: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并向采购单位提供规划编制成果。 五、项目成果:

贺州市高铁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新城站前片区城市设计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案例分析.doc

文献综述 1前言 高铁新区的研究是城市对外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论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对外交通又往往与城市公共交通结合 ,这种引导城市发展的结合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 ,铁路、公路、轨道交通、航空等交通方式中 ,铁路客运方式以其运最大、速度快、安全性高、运输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城市对外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 ,其通达性虽高于航空客运方式 ,但仍旧较低 ,宾客流多需要其他

通达性高的客运方式进行集散 ,所以铁路客运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亦多为主导交通方式。而近年来铁路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对铁路站区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高速铁路新区能否带动城市新的发展仍旧是我们所探时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实行国家城市发展政策方面的“自利性” ,地方政府的调控的偏差 ,产生了对城市空间结构、交通建设与发展的轻视性和盲目性并存的思想。此外 ,我国还未有建成的高铁新城案例 ,有关高铁新城基本处子规划和理论研究阶段。 2相关理论 2.1高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我国正在快速推进的高铁建设将在2010—2014年进入全面收获时期 ,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 ,旨在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 ,进一步加速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为高铁通道上的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根据国内外成功经验 ,高铁将对城市发展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放大效应 ,加速放大城市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 高铁的建设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十分明显 ,它将城市自身竞争力优劣势放大 ,一方面它能够通过集聚作用稳固城市现在的等级地位 ,另一方面又能通过时间距离的缩短促进新的城市网络形成。这两方面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区域内的各个城市 ,带来城市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关系 ,同时区域内各城市的关联地区将显得更加交迭。因此 ,如何趋利避害 ,成为沿线城市在自身竞争力优劣势均被放大的前景下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点。 (2)扩张效应 ,延伸城市功能的辐射范围 高铁建设的一个明显的功能就是提供更高的可达性和连接程度 ,形成地理学理论中所谓“时空转换”。一方面同样距离用更少的时间;另一方面 ,相同的时间到达更大的范围或者更远的点。由此一来 ,高铁的建设 ,将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 力 ,带动其一小时经济圈之内新城节点的发展 ,总体上提高沿线城镇群的经济规模和竞争力。 (3)第三产业效应 ,促进带动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高铁新城开发建设的研究

高铁新城开发建设研究 一、国内部分新城开发建设案例 1.济南西区 采用市领导小组领导下的“指挥部+项目法人”的组织实施模式,即“市长+市场”的模式,成立西客站片区建设指挥部,由济南市市长挂帅,整合市区两级政府的土地、规划、市政、财政等相关部门的行政资源,对西客站片区的开发建设任务进行决策,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滚动发展、自求平衡的原则开展新城建设。 选择有经验、有实力的开发策划咨询机构做为指挥部的“参谋”,参与新城区建设的全过程咨询管理。以山东省高校基建咨询服务中心为咨询服务总平台,全面负责统筹谋划各规划项目的提报、工作计划及进度,督促管理各项目规划过程,组织各类技术审查及技术协调会议,形成最终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委托其他专业机构搭建专业分平台,构成了完善的服务平台体系,为西客站片区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采取政府与市场合作的运营模式,利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资源,政府与市场的优势互补,实现效益最大化。 制定了一揽子优惠、开发补偿和公众参与等政策,使区域开发项目更加合理、透明和具有前瞻性,并吸引了开发商的投资热情。 2.长沙东部新区 长沙东部新区建设采用了市领导小组领导下的“指挥部+项目法人”的组织实施模式,即“政府+市场”的模式。成立了建委副主任为指挥长的建设指挥部,作为该项目的存在主体,主要负责资金的筹

措、道路的建设施工以及目前四个项目的协调等工作。 长沙新区开发建设融资形式采取市财政资金支持与银行贷款相结合的模式。市政府拨付专门财政资金用于城东新区项目启动,同时,通过银行获取信贷资金。目前,新区建设资金主要以政府拨款为主,在此基础上,靠市场运作保证项目资金额度。 开发运营模式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先将项目启动区域周边的土地利用控制起来,通过土地市场运作来获得后续项目的开发资金。 3.河南郑州新区 成立了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郑汴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郑州新区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及郑州新区工委、管委会等机构,统一组织协调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始终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求平衡、良性循环、滚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采取“特区+公司”开发经营模式。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环境引商、项目带动”的运营模式。 坚持“盘活资产、自我积累、自我开发、滚动发展”的资金筹措路子,通过借贷融资,完善基础设施,美化城区环境,增强对开发商的吸引力,实现滚动发展。 4.深圳罗湖新城 成立领导班子,协调不同的投资及实施实体单位。聘请知名咨询公司对新城建设进行国际咨询,并制定相关研究机构做咨询的整合,形成系统的开发策略。

滨江新城片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安仁滨江新城片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安仁滨江新城片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 二0一三年八月

安仁滨江新城片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任匡竹述 副主任杨龙昭 总工程师王沛皇 副总工程师钟文建 项目六处处长贺立新 项目负责人彭碧波

参加编制人员 贺立新高级工程师谈小郴高级工程师龙文彬高级工程师曾飞高级工程师刘亚平高级工程师李先高高级工程师彭碧波工程师刘俊志工程师彭朵花经济师袁中伟工程师

目录 1 总论 (1) 1.1项目名称与建设地点 (1) 1.2项目单位简介 (1) 1.3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2) 1.4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2)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1.6研究结论与建议 (3) 2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4) 2.1项目背景 (4)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3 市场预测与建设内容 (8) 3.1土地市场运行现状 (8) 3.2项目升值潜力分析与价格预测 (10) 3.3项目市场风险分析 (13) 3.4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14) 4 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15) 4.1场址现状 (15) 4.2场址建设条件 (15) 5工程建设方案 (18) 5.1项目规划方案 (18) 5.2土地平整方案 (21) 5.3道路工程技术方案 (22) 5.4给排水 (30) 5.5照明工程 (33) 5.6绿化工程 (36) 5.7交通工程 (37) 5.8人行天桥 (38) 6 环境保护与节能 (39)

6.2节能 (39) 6.3节地 (42) 7 项目管理 (43) 7.1自建制度与监理制度 (43) 7.2质量、投资、进度控制 (43) 7.3合同管理与协调 (44) 7.4竣工验收 (44) 8 项目实施进度及招标计划 (45) 8.1项目实施进度 (45) 8.2招标计划 (45) 9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7) 9.1投资估算 (47) 9.2资金筹措 (48) 9.3投资计划 (49) 9.4贷款偿还计划 (49) 10 财务评价 (50) 10.1分析原则与依据 (50) 10.2经营收入估算 (50) 10.3总成本费用估算 (51) 10.4.利润 (51) 10.5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51) 10.6风险分析 (52) 10.7评价结论 (52) 11 社会评价 (53) 11.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53) 11.2项目与社会的互适性分析 (54) 11.3项目对公平的影响 (54) 11.4社会风险分析 (54) 11.5结论 (55)

某大学工程经济学可行性研究报告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附件一:2012年《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条件 1、土地A

渝国土房管告字[2010]xx号 根据《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有地使用权规定》,现对以下拟供应宗地按出让年限商业40年、住宅50年予以公告,公告时间为2013年 3月13日12:00—2013年3月23日12:00.公告时间内有 2家以上(含2家)申报的,土地供应方将择日采取招标拍卖方式确定受让方;公告时间内有1家申报的,土地出让方将挂牌出让。招标拍卖日期另行通知。请有意受让者在公告截止前到重庆市土地和矿产权交易中心报名,索取出让具体要求和资料。 每个同学根据附件一,按所在地区所选项目资料填入下表。 地块基本情况、规划设计主要指标及要求表 2 . 资金条件 自有资金60%;银行贷款40%,建设期分年等额放贷,贷款利率为8%(按年计息)。借款本息在在最后一笔贷款后第2年末采用一次偿还。 3 . 开发周期 12季度 4 . 销售条件 在第12季度年开始预售,13至15季度为销售期。 5 . 选题 渝中区巴蜀智苑项目的投资分析。 重庆市渝中组团巴蜀智苑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重庆捷程置业有限公司申报时间:2013年3月25日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 重庆市渝中组团C分区巴蜀智苑项目 (重庆市渝中区) 可行性研究报告 指导教师:重庆大学向鹏成博士 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专业班级:11级工程管理2 班 学生:雷彬 学号:20110630 完成时间:2013年6月25 日 成绩:

目录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重庆西部新城

重庆庆西部新城主要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部片区,以及九龙坡区和北碚区的部分地区,在沙坪坝区范围内规划共260平方公里,西部新城副中心是重庆主城六大城市副中心之一。根据重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西部新城城市核心区要按国际化标准予以规划设计,打造与大学城、西永微电园(保税区)、台资信息园、铁路物流园功能相配套的现代化中心城区,随着主城西进步伐加快,到2015年,西部新城常住人口将突破60万,大学城师生和微电园IT从业人员也将达数十万。 西部新城主要核心功能区(五大片区)都集中在沙坪坝区西部片区,经过几年大力建设目前已经基本成型。2010年4月15日沙坪坝区西部新城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全力为辖区内单位服务,辖区内的外籍员工还可实现当地办理护照和港澳台通行证。沙区西部新城管委会内辖:陈家桥、青木关、虎溪、西永、土主、回龙坝、曾家、凤凰、中梁等9镇,区域内主要包括重庆大学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台资信息产业园、西部新城城市核心区、土主铁路物流园等五大板块。重庆西部新城是重庆市“特大城市空间拓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集成五大片区合为一新城区: 1、重庆大学城

重庆大学城于2003年4月4日经重庆市政府批准建设,坐落在中梁山、缙云山之间的虎溪镇和陈家桥镇,是重庆西部新城的中心区,距市中心约15公里,按照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重庆大学城的要求和“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的建设理念进行建设发展。并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科教节点、西南地区高级人才培训中心、科研与交流中心、创新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大学城占地20平方公里,后来规划调整为33平方公里(其中学校教育用地面积1.8万亩,其它为基础设施和城市开发用地),规划人口100万左右,建设总投资300亿元。重庆大学、三军医大、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医科大学等15所高校汇聚,预计到2012年,在校师生人数将达到20万人,社会人口25万人。 目前,重庆大学城已基本成型并初具规模,成为全国大学城中入驻学校最多、入住师生最多、结构布局合理、功能配备较齐全、手续办理规范齐备的一座新型大学城。重庆大学城正在朝着大学之城、商业之城、文化之城、休闲宜居之城、高科技产业之城的目标有序推进。经重庆市政府批准同意,利用大学城现有的教育用地,还将分别引进上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中国银监会金融干部培训中心到重庆大学城办学,以丰富重庆大学城的学校类型。

高铁新城的总体规划方法论以长沙高铁东部新城为例

高铁新城的总体规划方法论以长沙高铁东部新城为 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高铁新城的城市规划方法论——以长沙高铁东部新城为例 杨宝民朱昌宏 作者介绍杨宝民深圳市新摩尔商业管理公司总经理,清华大学商业地产总裁班客座教授 朱昌宏广州城市勘察设计研究院二所所长博士 摘要:作者通过考察国内多个新城开发建设,发现了新区城市发展动力不清晰,过分依靠房地产拉动,城市规划与商业规划脱节的问题,提出了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商业网点规划以及旅游规划相互结合的新思想,在长沙高铁新城的规划策划中得到了贯彻落实。作者在服务长沙高铁新城和综合体项目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将土地一级策划和城市设计结合,将产业规划和项目联动策划,这些项目包括已经投资80多亿元的国际会展中心,黄兴大市场以及即将建设的站前高铁综合体,受到了地方政府和老百姓的欢迎。 关键词: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商业网点规划旅游规划主题文化 The new method urban planning for high-speed railway new city-----the case of Changsha Abstract

By visiting various new cities in China, the Author proposed several questions: what is the motivation behind urban development; what are the reasons for the over-dependence on real estate; what are the problems of the separation between urban planning and commercial site planning. The Author suggested a new idea to combine urban planning, commercial site planning, industry planning and tourist planning all together. This method has been used in the planning of the high-speed railway new city in Changsha before. In the process of servicing the high-speed railway and complex events in Changsha, the Author creatively link land level planning with urban design, also he combine industry planning with project development, these projects include Changsha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HuangXing Produce Market, Urban Fair Complex ahead of Changsha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The investment of these projects is more than 80,00000000 RMB in total. More importantly, the projects have a high popularity among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citizens. 一、新城规划存在的问题和深圳新摩尔公司在长沙的策划与招商结合的成功实践 我国依法行政处于起步期,城市规划修订经常体现城市现任行政官员的个人意志,由于缺乏对城市规划法规的尊重,我国城市规划的持续实施意识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山水江城:重庆市江津北部新区城市设计方案

山水江城:重庆市江津北部新区城市设计方案 A City On The Yangtze River: An Urban Design Scheme for North Jiangjin 作者:俞孔坚,刘向军,张媛发表:《新建筑》2011(2):104-108 摘要:介绍了重庆市江津区北部新区的城市设计理念与方案。设计以生态基础设施作为新城的基本框架结构,用以组织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并最终成为城市的特色。该生态基础设施对应于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给城市提供的社会经济服务,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供生态服务,它们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城市生态与人文特质的基本保障。基于这一理念和方法论,根据场地“三面云山一面江、溪水内聚到名堂”的场地特征,形成了“坐山-留水-眺江”的“茶花状”主体城市格局,塑造了一个生态与人文气质的又富有经济活力的江津新城。 关键词:城市设计,反规划,景观都市主义,生态城市,生态基础设施,重庆新津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urban design scheme for the North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 City, on the north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EI) is identified and planned to frame and structure the new city, and eventually becomes the unique feature of the new city. As a counterpart of the gray infrastructure of the city that provides social and economic services, the EI or the green infrastructure provides ecosystems’ services that are necessary for the sustainable, ecological and livable city. Based on this concept and as an adaptation to the specific site that is enclosed with hills at the north, east and west, faces the Yangtze River at the south and contains streams and ponds in the middle, the new city is designed in a flower-shaped pattern, a well functioning and beautiful eco-city. Key words: Urban design,The Negative Approach, landscape urbanism,eco-city,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Xinjin of Chongqing City Yu Kongjian:Peking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iu Xiangjun, Zhang Yuan:Turenscape (Beijing Turen Design Institute) 景观都市主义是在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思潮和理论,在国际上有较为广泛的讨论,它涉及建筑、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强调景观和生态作为城市的主导地位。尽管在许多理论问题上还有待讨论,但它为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的一种新的视角——一种由建筑学和建筑师提出的对景观在城市设计中的基础设施作用,这主要是由建筑师和建筑学者引发的对城市、景观和建筑三者关系的重新认识,由土人团队完成的重庆江津新城的设计方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归类为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设计,也可以归为“反规划”和生态城市途径的案例。 一规划设计区概况 重庆市江津区北部新城地处江津中心城区的德感片区。江津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距重庆都市区46km,地处重庆市中心城镇群范围,境内有成渝铁路,渝黔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及长江水运与重庆相连。规划区位于长江(几江)北岸,与江津老城区隔江相望,南临长江,西望缙云,其西部为德感工业园,北部为双福工业园,是连接几大产业区的交汇部位,具有成为生产服务业中心的区位条件。规划区总面积约30km2,其中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规划面积约8km2。规划区内地貌以丘陵地形为主,标高在180—470m之间。规划区内地表水多为溪流、农田积水和水塘。 二核心理念与规划方法 建设一个生态与人文的城市、一个绿色而宜居的城市,是本城市设计方案的核心目标。为实现这目标,本方案采用了“反规划”途径[1,2]和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 [3]的设计方法,即首先通过场地和区域的全面系统的分析,判别维护自然过程(特别是雨洪和地质灾害)、生物过程和乡土文化遗产与生态游憩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s)[4),再综合这些单一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得到一个综合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EI) [1,2,5]。该生态基础设施(或景观基础设施)对保障未来新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生态服务(Nature’s services)[6,7],具有关键意义,因而成为城市总体设计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除了生态基础设计作为城市建设不可突破的限制条件外,城市建设本身要求有适宜的地质条件和避灾要求,还有基础设施预留用地。两方面共同作为划定禁止建设区、控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的依据,进而得到城市土地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图。在此基础上,引入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需求、城市功能和性质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要求,以及生活和工作其中的人的需求。这三个方面的结合是本城市设计的基本依据。 其中,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是本方案尤其要强调的,因为它综合体现了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是实现生态与人文城市的核心和关键。生态基础设施将区域生态系统、特别是长江和缙云山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提供给未来的城市。城市设计将紧紧围绕城市居民如何便利地获得生态基础设施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展开。包括:如何让市民能亲近江水、如何汇集雨水进入社区,发挥湿地的净化功能,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如何建立与绿道和绿地系统相结合的便捷步道系统,等等。最终形成一个“坐山-留水-眺江”的“茶花状”主体城市格局,塑造了一个生态、人文并富有经济活力的江津新城,其总体格局可概括为: 青蚰蜿蜒奔来,三面云风拂市; 巴山喜雨咸聚,四方绿水归堂; 临江阳台远眺,无数帆影来去; 金枝玉叶如花,一座山水江城。

2015年度重庆市高级经济师评审通过人员名单

2015年度重庆市高级经济师评审通过人员名单 序号姓名部门 1宋莉重庆建工市政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王昶皓涪陵能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3潘海燕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山产业园区管理委员 会 4饶爱武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 5龚先蓉南桐矿业公司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6彭成利重庆市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7高旻重庆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 8蒋林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 9沈伟重钢电子公司 10胡利平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11覃学健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12王春燕重庆龙头寺旅游集散中心 13向侠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岸分公司14何青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徐瑾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九龙坡分公司16石红梅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张新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8陈贤军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 19王惠娟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 20李明强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 21陈晓琼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 22吴卫萍嘉陵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 23罗小萍208地质队 24袁霞太极集团销售总公司 25秦淑蓉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 26刘发顺重庆建工交建集团

27罗琳重庆城建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8陆继华重庆建工工业有限公司 29杨帆重庆建工第八建设有限责任公司30米黎重庆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31肖成廷丰都县土地征用储备整理中心 32冉光明重庆市璧山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中心33谭正均重庆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4袁晓梅涪陵区房地产管理局 35何纯敏重庆宏发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36谢小青重庆北部新区公路管理所 37李冬梅北部房地产经营公司 38彭正义重庆迅泰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39蔡小芹重庆信通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40余跃两江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41陈明刚重庆天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42田常文重庆恒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43漆江渊重庆商社润物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44方显武秀山县公共资源综合交易中心 45张红重庆公共事业建设有限公司 46肖燕重庆市广阳岛开发投资有限公司47黄福清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48穆林重庆市华青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49王江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50巨昆重庆金融后援服务有限公司 51王智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 司 52刘淳重庆三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3石玉峰重庆三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4陈朴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5杨宁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高铁新城发展现状及未来可能发展方向

“施工现场尘土飞扬,高铁一开黄金万两。”在安徽北部城市蚌埠高铁站,这幅标语曾在周边的施工现场悬挂多时。 如蚌埠一样,在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沿线,很多地方都以高铁站为核心,规划建设了大面积的高铁新城,意图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拉开城市发展骨架。 理论上,高铁站点建设将加速城市产业升级和极化布局,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引发城市空间格局的转变。但是,中国上一轮高铁建设对于周边土地价值的提升和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直言不讳:“最大的问题是高铁站点建设大干快上,没有和周边的土地开发相结合。” 规划窘境 从北京西站乘坐京广高铁,仅用时40分钟就到了保定东站。气派的大站房,宽阔的站前广场,与全国其他很多高铁站点面貌相似。 除候车大厅内一间小店外,站前广场及周边没有任何的商业配套。大量农地绵延环绕,远处可见依稀分散的村落,几座高楼孤零零地耸立其中。 保定市规划局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保定市目前正在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需要,“对原有高铁新城规划进行审视修改”。 另一个位于京沪高铁线上的德州东站,虽距北京仅一个多小时车程,但从德州东站乘坐公共交通到德州城区,仍需约一个小时。高铁带来的便捷性大打折扣。 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德州市高铁新城规划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计划打造成“科技引领、产业支撑、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新城。 然而德州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德州高铁站的影响力并未显现。高铁站点距城区较远,且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等问题,真正与城区的接轨有一定难度。因此,对周边地价尚未产生显著的影响。 保定和德州面临的窘境,几乎出现在上一轮高铁站点坐落的大部分二三线城市。 “高铁站点红线内外土地综合开发的增值利益显而易见,但是由于规划没有协同,数以千亿元潜在的土地收益已被白白浪费。”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运输管理研究室主任刘斌对此表示痛心。 他认为,对于已建成的高铁线,出于高铁运行安全考虑,红线内铁路用地变更属性进行商业开发已不可能,而红线外土地增值收益的实现,仍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过程”。

高铁新城的利与弊等信息

高铁新城的利与弊等信息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拥有了高速铁路,并在城市郊区修建占地面积极大且气势恢宏的高铁火车站。为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许多城市雄心勃勃地以高铁站点为中心规划前程锦绣的高铁新城。据统计,在全国“四纵四横”的主要高铁网上,目前已有36座高铁新城正在规划或建设。在京沪线上,24个站点共有15座高铁新城;在哈大线的23个站点,已查到的新城有9座。如在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沿线的常州、蚌埠、长沙等城市现在都以高铁站为核心,规划建设了大面积的高铁新城,意图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拉开城市发展骨架。 1. 高铁新城的利 (1)高铁新城的建设改变了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未来新城的核心。这也体现了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城市聚落形态的影响。高铁带来便捷的出行和较大的人流量,聚集人口。高铁站点建设将加速城市产业升级和极化布局,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引发城市空间格局的转变,因而围绕高铁站点形成一个新城符合城市发展的趋势。随着武广高铁、沪昆高铁、渝厦高铁的开通,长沙成为中部最大的高铁枢纽,一纵一横的高铁脉络正式形成,高铁新城成为近五年来长沙最热点的发展区域。随着政府规划,高铁新城片区正将迎来新一波的建设高潮,在未来3年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将会投资百余亿元用于高铁新城的基础建设,高铁新城有望在2016年成为长沙城市副中心。距常州北站一千米,一个现代新城已初具规模。5年内,常州将打造出这个新城的基本面貌,届时,这里将成为常州市北部新城的核心区。 (2)高铁新城的开发也正在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新筹码。高铁通车后,蚌埠到上海只需要两个小时,到北京只需要三个小时,交通很便利。在高铁落户蚌埠以后,蚌埠的交通运输成本、土地成本、用工成本非常有优势。按照规划,蚌埠市高铁新区规划面积为平方千米,规划人口为20万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亿元,分总部经济区、文化动漫产业园、国际外包服务区、低碳宜居社区四个功能区。在蚌埠高铁新城区,一家集动漫游戏创意、研发、生产、展示、销售、物流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已建成投产。 2. 高铁新城的弊 (1)并非每个高铁城市都适宜发展新区。和其它新事物一样,建设高铁新城也有利弊。这些伴随高铁而生的新城,从一诞生即广受关注。这其中既有地方政府对其拉动经济的超高预期,也有当地人对高铁开通带来城市知名度提升的梦想,还包括外界对这些高铁新城可能陷入空城的隐忧。对于不同规模的城市而言,高铁对新城发展的推动也各不相同,不是每个高铁城市都适宜发展新区。对大城市或交通枢纽城市而言,高铁带

一张图看清内地36座高铁新城

一张图看清内地36座高铁新城:多地已成鬼城2014年08月18日 13:10 每日经济新闻网评论中大奖(1,245人参与)收藏本文 “只要稍微大一点的高铁站都建高铁新城。”在全国“四纵四横”主要高铁网上,目 前已有36座高铁新城正在规划或建设。其中,密度最大的属京沪线和哈大线。 在不少地方的规划中,速度成了决胜的关键:“一年成名、三年成型、五年成城”、“一年成势、三年成型、八年成城”。 “按特色、按自己的潜力来做高铁新区的规划,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国内在这方面 做得非常不够,像这样做下去,我觉得很多高铁新城、高铁新区就会变成死城。” 遍地开花 一哄而上的高铁新城(或新区,以下统称为新城)建设正面临着复杂的困局。 2014年7月29日上午,面积约48平方公里的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显得格外安静,道路宽阔,车辆稀少。当地官方宣称该园区已引进一百多个项目,然而除了物流园等少数 项目正在正常施工之外,其他项目都只有寥寥数人在作业,有的停工了,有的只砌着围墙,围墙内有的长满蒿草,有的则种着黄豆等庄稼。 京沪高铁线贯穿这座皖北新城。4年前,高铁铺轨到达宿州东站时,宿州市的领导干 部还赶来慰问建设人员,当地媒体报道称,这个站点的建设,标志着在皖北地区,宿州成 为率先进入高铁时代的城市之一,对宿州打造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深远意义。 依托宿州东站,宿州开始书写这座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东部门户”,2011年5 月14日,比京沪高铁通车还早半个月,这座产业园区正式挂牌。 高铁站,成了这座新城最大的筹码。虽然正式名称是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但在 当地官员递过来的名片上,印的却是“宿马高铁新区”。 王家林是宿马高铁新区管委会投资促进部副部长。他称目前有四十多个在建项目。 “受大环境影响,今年开发速度比较慢。” 宿马高铁新区仅是中国总营业里程达11028公里的高铁线上数十个高铁新城的缩影。 傍高铁、建新城,成了各地城市拓展的一个标配,几乎遍地开花。 “只要稍微大一点的高铁站都建高铁新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城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段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但谈及具体数量,段进称尚未有统计 数据。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方案

重庆新闻传媒中心一期工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专项施工方案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新闻传媒中心一期工程项目经理部 附件1 中冶建工重庆新闻传媒中心一期工程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审批页审批人:年月日 审核人员:年月日 项目经理:年月日 编制负责人:年月日 编制人员:年月日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盖公司章或项目章) 重庆新闻传媒中心一期工程项目经理部编制 附件2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新闻传媒中心一期工程 项目部内部评审表 编号:

备注:评审、审批意见填写不下,可另加附页。 附件3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建筑工程分公司 施工方案审批表 编号:

备注:评审、审批意见填写不下,可另加附页。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 工程简介 (1) 1.2 塔楼外爬架的选择 (1) 2.编制依据 (4) 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构造 (5) 3.1 系统组成 (5) 3.2. 主要技术指标 (6) 4.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实施方案 (7) 4.1主要术语 (7) 4.2附着升降脚手架安装工艺流程 (8) 4.3搭设辅助架(见附录一图9) (8) 4.4安装水平支承桁架 (9) 4.5安装竖向主框架 (10) 4.6架体的搭设 (10) 4.7扣件安装要求 (14) 4.8电缆线铺设规定 (15) 4.9安装附着支撑(见5.1.2(4)安装附着支撑) (15) 5.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下降、拆除、保养 (16) 5.1 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 (16) 5.2 附着升降脚手架下降 (21) 5.3 附着升降脚手架拆除 (24)

南京市浦口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招投标数据分析报告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 南京市浦口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11月30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招标数量、招标情况、招标行业分布、投标企业排名、中标企业 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南京市浦口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111558893442Q 工商注册号:320111*********组织机构代码:558893442 法定代表人:谭智斌成立日期:2010-09-21 企业类型:/经营状态:存续 注册资本:215000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南京市浦口区天浦路1号 营业期限:2010-09-21 至 / 营业范围:实业投资;新能源科技研发;电子技术、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咨询服务;物业管理;电气机械、仪器仪表、通信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国有资产投资、经营、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开发、管理;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社会服务配套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经营、管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招标数量 企业招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217

重庆市九龙坡区高峰寺村规划

重庆市九龙坡区高峰寺村规划 (2006—2010) 一、高峰寺村概况 (一)自然地理情况 高峰寺村位于重庆市西部的九龙坡区白市驿镇最南端。南接石板镇,北邻高田坎村,西面为清河村,东边接中梁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 100毫米,年日照时数 1 157小时,无霜期330天,年有效积温(10℃以上)5 954℃;土壤为灰棕紫酸性泥土,地下、地表水丰富,适宜多种园林花卉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 (二)人口及劳动力状况 高峰寺村辖14个社519户1 952人。现有劳动力人数1 533人,占人口总数的79%。从事一产业460人,占劳动力的30%;从事二产业123人,占劳动力8%;从事三产业950人,占劳动力的62%。外出务工劳动力583人,转移劳动力收入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70%。 (三)土地利用状况 规划区幅员面积3.6平方公里,即5 400亩。包括非建设用地4 500亩,其中耕地2 300亩(包括水田220亩,蔬菜600亩,苗木花卉800亩,果园200亩,其他480亩),林地1 150亩,其他1 050亩(包括荒坡地970亩和堰塘80亩);建设用地900亩(包括农村居住占地250亩,道路占地100亩,工业用地50亩,花卉园区征地500亩)。 (四)生产条件 村级公路8条,步行道3条,自来水入户99户,通电519户,有效灌溉面积1 600亩,中小型农业机械30台套。 (五)产业状况 南北向的铁路西铜便线将本村一分为二,铁路以西地势相对较为平坦,产业布局以苗木花卉生产经营为主,6家业主中仅有1家是本村村民,品种主要为城市园林绿化树种;有贝迪、莉之园、百灵鸟等3家乡村旅游驻村企业;农科院拟征地范围内仍保留传统农业,主要作物为水稻、玉米、红苕、柑橘、枇杷、叶类蔬菜和水生蔬菜等。铁路以东地形为浅丘山区,主要种植有少量的水稻、蔬菜和退耕还林后种植的花椒、枇杷、柑橘和桃等,生产布局分散,未形成规模。全村有生猪存栏300头和少量散养家禽3 000余只,池塘养鱼80亩水面。 (六)经济发展水平 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 02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 940元,高于全国及重庆市平均水平,其中外出打工收入占70%。 (七)人居环境与村落建设 高峰寺村地处城市近郊,但无明显的村庄概念。农民居住形式以铁路西铜便线为界,以东村民分散居住,以西居民点多为院落布局,聚居规模20~30户居多。居住条件普遍较好,基本上有独立的厨房、厕所,部分有圈舍和院坝。全村农户住房总面积96 365平方米,以砖混和土木结构为主,比例为7∶3;民用燃料以煤和罐装液化气为主,西铜便线以东的山区农户目前还在使用薪柴和农作物秸秆作燃料。 (八)公共服务设施 村内建有办公楼一幢,包括办公用房150平方米,文化活动室160平方米,有零星小卖部。 (九)区位条件分析 1.优势条件 (1)2005年九龙坡区GDP达到270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市第一,年区级财政收入9亿元,具备一定的“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