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泄露计算方法

泄露计算方法

泄露计算方法
泄露计算方法

重大事故后果分析方法:泄漏

事故后果分析是安全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定量地描述一个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对工厂、厂内职工、厂外居民,甚至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分析结果为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提供关于重大事故后果的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和设计者提供关于决策采取何种防护措施的信息,如防火系统、报警系统或减压系统等的信息,以达到减轻事故影响的目的。火灾、爆炸、中毒是常见的重大事故,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影响社会安定。世界银行国际信贷公司(IFC)编写的《工业污染事故评价技术手册》中提出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泄漏、扩散、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工业事故的事故模型和计算事故后果严重度的公式,主要用于工业污染事故的评价。该方法涉及内容,也可用于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中毒等重大事故的事故危险、危害程度的评价。

由于设备损坏或操作失误引起泄漏从而大量释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发生。

1 泄漏情况

1.1 泄漏的主要设备

根据各种设备泄漏情况分析,可将工厂(特别是化工厂)中易发生泄漏的设备分类,通常归纳为:管道、挠性连接器、过滤器、阀门、压力容器或反应器、泵、压缩机、储罐、加压或冷冻气体容器及火炬燃烧装置或放散管等十类。

一个工厂可能有各种特殊设备,但其与一般设备的差别很小,可以容易地将其划归至所属的类型中去。

图6—1~图6—10提供了各类设备的典型损坏情况及裂口尺寸,可供后果分析时参考。这里所列出的损坏典型,仅代表事故后果分析的最基本的典型损坏。评价人员还可以增加其他一些损坏的形式和尺寸,例如阀的泄漏、开启式贮罐满溢等人为失误事故,也可以作为某些设备的一种损坏形式。

1.2 泄漏后果分析

一旦泄漏,后果不单与物质的数量、易燃性、毒性有关,而且与泄漏物质的相态、压力、温度等状态有关。这些状态可有多种不同的结合,在后果分析中,常见的可能结合有4种:

(1)常压液体;

(2)加压液化气体;

(3)低温液化气体;

(4)加压气体。

泄漏物质的物性不同,其泄漏后果也不同:

(1)可燃气体泄漏,如图6—11所示。

可燃气体泄漏后与空气混合达到燃烧极限时,遇到引火源就会发生燃烧或爆炸。泄漏后起火的时间不同,泄漏后果也不相同:

1)立即起火。可燃气体从容器中往外泄出时即被点燃,发生扩散燃烧,产生喷射性火焰或形成火球,它能迅速地危及泄漏现场,但很少会影响到厂区的外部。

2)滞后起火。可燃气体泄出后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蒸气云团,并随风飘移,遇火源发生爆燃或爆炸,能引起较大范围的破坏。

(2)有毒气体泄漏,如图6—12所示。

有毒气体泄漏后形成云团在空气中扩散,有毒气体的浓密云团将笼罩很大的空间,影响范围大。

(3)液体泄漏,如图6—13和图6—14所示。

一般情况下,泄漏的液体在空气中蒸发而生成气体,泄漏后果与液体的性质和贮存条件(温度、压力)有关:

1)常温常压下液体泄漏。这种液体泄漏后聚集在防液堤内或地势低洼处形成液池,液体由于地表面风的对流而缓慢蒸发,如遇引火源就会发生池火灾。

2)加压液化气体泄漏。一些液体泄漏时将瞬时蒸发,剩下的液体将形成一个液池,吸收周围的热量继续蒸发。液体瞬时蒸发的比例决定于物质的性质及环境温度。有些泄漏物可能在泄漏过程中全部蒸发。

3)低温液体泄漏。这种液体泄漏时将形成液池,吸收周围热量蒸发,蒸发量低于加压液化气体的泄漏量,高于常温常压下液体泄漏量。

无论是气体泄漏还是液体泄漏,泄漏量的多少都是决定泄漏后果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而泄漏量又与泄漏时间长短有关。

2 泄漏量的计算

当发生泄漏的设备的裂口是规则的,而且裂口尺寸及泄漏物质的有关热力学、物理化学性质及参数已知时,可根据流体力学中的有关方程式计算泄漏量。当裂口不规则时,可采取等效尺寸代替;当遇到泄漏过程中压力变化等情况时,往往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2.1 液体泄漏量

液体泄漏速度可用流体力学的柏努利方程计算,其泄漏速度为:

式中Qo——液体泄漏速度,kg/s;

Cd——液体泄漏系数,按表6—1选取;

A——裂口面积,m2;

ρ——泄漏液体密度,kg/m3;

P——容器内介质压力,Pa;

Po——环境压力,Pa;

g——重力加速度,g=9.8m/s2;

h——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

表6—1 液体泄漏系数Cd

对于常压下的液体泄漏速度,取决于裂口之上液位的高低;对于非常压下的液体泄漏速度,主要取决于窗口内介质压力与环境压力之差和液位高低。

当容器内液体是过热液体,即液体的沸点低于周围环境温度,液体流过裂口时由于压力减小而突然蒸发。蒸发所需热量取自于液体本身,而容器内剩下的液体温度将降至常压沸点。在这种情况下,泄漏时直接蒸发的液体所占百分比F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Cp——液体的定压比热,J/(kg·K);

T——泄漏前液体的温度,K;

To——液体在常压下的沸点,K;

H——液体的气化热,J/kg。

按式6—2计算的结果,几乎总是在0~1之间。事实上,泄漏时直接蒸发的液体将以细小烟雾的形式形成云团,与空气相混合而吸收热蒸发。如果空气传给液体烟雾的热量不足以使其蒸发,由一些液体烟雾将凝结成液滴降落到地面,形成液池。根据经验,当F>0.2时,一般不会形成液池;当F<0.2时,F与带走液体之比有线性关系,即当F=0时,没有液体带走(蒸发);当F=0.1时,有50%的液体被带走。

2.2 气体泄漏量

气体从裂口泄漏的速度与其流动状态有关。因此,计算泄漏量时首先要判断泄漏时气体流动属于音速还是亚音速流动。前者称为临界流,后者称为次临界流。

当下式成立时,气体流动属音速流动:

当下式成立时,气体流动属亚音速流动:

式中Po、P——符号意义同前;

k——气体的绝热指数,即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Cv之比。

气体呈音速流动时,其泄漏量为:

气体呈亚音速流动时,其泄漏量为:

式中Cd——气体泄漏系数,当裂口形状为圆形时取1.00,三角形时取0.95,长方形时取0.90;

M——相对分子质量;

R——气体常数,J/(mol·K);

T——气体温度,K;

Y——气体膨胀因子,由下式计算:

当容器内物质随泄漏而减少或压力降低而影响泄漏速度时,泄漏速度的计算比较复杂。如果流速小或时间短,在后果计算中可采用最初排放速度,否则应计算其等效泄漏速度。

2.3 两相流泄漏量

在过热液体发生泄漏时,有时会出现气、液两相流动。均匀两相流的泄漏速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o——两相流泄漏速度,kg/s;

Cd——两相流泄漏系数,可取0.8;

A——裂口面积,m2;

p——两相混合物的压力,Pa;

pc——临界压力,Pa,可取pc=0.55 Pa;

ρ——两相混合物的平均密度,kg/m3,由下式计算:

式中ρ1——液体蒸发的蒸气密度,kg/m3;

ρ2——液体密度,kg/m3;

Fv——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由下式计算:

式中Cp——两相混合物的定压比热,J/(kg·K);

T——两相混合物的温度,K;

Tc——临界温度,K;

H——液体的气化热,J/kg。

当Fv>1时,表明液体将全部蒸发成气体,这时应按气体泄漏公式计算;如果Fv很小,则可近似地按液体泄漏公式计算。

3 泄漏后的扩散

如前所述,泄漏物质的特性多种多样,而且还受原有条件的强烈影响,但大多数物质从容器中泄漏出来后,都将发展成弥散的气团向周围空间扩散。对可燃气体如果遇到引火源会着火。这里仅讨论气团原形释放的开始形式,即液体泄漏后扩散、喷射扩散和绝热扩散。关于气团在大气中的扩散属环境保护范畴,在此不予考虑。

3.1 液体的扩散

液体泄漏后立即扩散到地面,一直流到低洼处或人工边界,如防火堤、岸墙等,形成液池。液体泄漏出来不断蒸发,当液体蒸发速度等于泄漏速度时,液化中的液体量将维持不变。

如果泄漏的液体是低挥发度的,则从液池中蒸发量较少,不易形成气团,对厂外人员没有危险;如果着火则形成池火灾;如果渗透进土壤,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如果泄漏的是挥发性液体或低温液体,泄漏后液体蒸发量大,大量蒸发在液池上面后会形成蒸气云,并扩散到厂外,对厂外人员有影响。

A液池面积

如果泄漏的液体已达到人工边界,则液池面积即为人工边界围成的面积。如果泄漏的液体未达到人工边界,则可假设液体的泄漏点为中心呈扁圆柱形在光滑平面上扩散,这时液池半径r用下式计算:

(1)瞬时泄漏(泄漏时间不超过30s)时:

(2)连续泄漏(泄漏持续10min以上)时:

式中r——液池半径,m;

m——泄漏的液体量,kg;

g——重力加速度,g=9.8m/s2;

t——泄漏时间,s。

B 蒸发量

液池内液体蒸发按其机理可分为闪蒸、热量蒸发和质量蒸发3种,下面分别介绍:

(1)闪蒸:过热液体泄漏后由于液体的自身热量而直接蒸发称为闪蒸。发生闪蒸时液体蒸发速度Q可由下式计算:

Q=Fvm/J(6—13)

式中Fv——直接蒸发的液体与液体总量的比例;

m——泄漏的液体总量,kg;

t——闪蒸时间,s。

(2)热量蒸发:当Fv<1或Qt

式中A1——液池面积,m2;

To——环境温度,K;

Tb——液体沸点,K;

H——液体蒸发热,J/kg;

L——液池长度,m;

α——热扩散系数,m2/s,见表6-2所示;

K——导热系数,J/(m·K),如表6-2所示;

表6—2 某些地面的热传递性质

t——蒸发时间,s;

Nu——努塞尔(Nusselt)数。

(3)质量蒸发:当地面传热停止时,热量蒸发终了,转而由液池表面之上气流运动使液体蒸发称为质量蒸发。其蒸发速度Q为:

式中α——分子扩散系数,m2/s;

Sh——舍伍德(Sherwood)数;

A——液池面积,m2;

L——液池长度,m;

ρ1——液体的密度,kg/m3。

3.2 喷射扩散

气体泄漏时从裂口喷出形成气体喷射。大多数情况下气体直接喷出后,其压力高于周围环境大气压力,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在进行喷射计算时,应以等价喷射孔口直径来计算。等价喷射的孔口直径按下式计算:

式中D——等价喷射孔径,m;

Do——裂口孔径,m;

ρo——泄漏气体的密度,kg/m3;

ρ——周围环境条件下气体的密度,kg/m3。

如果气体泄漏能瞬间达到周围环境的温度、压力状况,即ρo=ρ,则D=Do。

A 喷射的浓度分布

在喷射轴线上距孔口x处的气体浓度c(x)为:

式中b1、b2——分布函数,其表达式如下: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如果把式6—17改写成x是c(x)的函数形式,则给定某浓度值c(x),就可算出具有该浓度的点至孔口的距离x。

在过喷射轴线上点x且垂直于喷射轴线的平面内任一点处的气体浓度为:

式中c(xy)——距裂口距离x且垂直于喷射轴线的平面内y点的气体浓度,kg/m3;

c(x)——喷射轴线上距裂口x处的气体浓度,kg/m3;

b2——分布参数,同前;

y——目标点到喷射轴线的距离,m。

B 喷射轴线上的速度分布

喷射速度随着轴线距离增大而减小,直到轴线上的某一点喷射速度等于风速为止。该点称为临界点,临界点以后的气体运动不再符合喷射规律。沿喷射轴线的速度分布由下式得出:

式中ρ0——泄漏气体的密度,kg/m3;

ρ——周围环境条件下气体的密度,kg/m3;

D——等价喷射孔径,m;

b1——分布参数,同前;

x——喷射轴线上距裂口某点的距离,m;

υ(x)——喷射轴线上距裂口J处一点的速度,m/s;

υ

——喷射初速,等于气体泄漏时流经裂口时的速度,m/s,按下式计算:

式中Q——气体泄漏速度,kg/s;

Cd——气体泄漏系数;

D——裂口直径,m。

当临界点处的浓度小于允许浓度(如可燃气体的燃烧下限或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时,只需按喷射扩散来分析;当该点浓度大于允许浓度时,则需要进一步分析泄漏气体在大气中扩散的情况。

3.3 绝热扩散

闪蒸液体或加压气体瞬时泄漏后,有一段快速扩散时间,假定此过程相当快以致在混合气团和周围环境之间来不及热交换,则此扩散称为绝热扩散。

根据TNO(1979年)提出的绝热扩散模式,泄漏气体(或液体闪蒸形成的蒸气)的气团呈半球形向外扩散。根据浓度分布情况,把半球分成内外两层,内层浓度均匀分布,且具有50%

的泄漏量;外层浓度呈高斯分布,具有另外50%的泄漏量。

绝热扩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气团向外扩散至大气压力,在扩散过程中,气团获得动能,称为“扩散能”;第二阶段,扩散能再将气团向外推,使紊流混合空气进入气团,从而使气团范围扩大。当内层扩散速度降到一定值时,可以认为扩散过程结束。

A 气团扩散能

在气团扩散的第一阶段,扩散的气体(或蒸气)的内能一部分用来增加动能,对周围大气做功。假设该阶段的过程为可逆绝热过程,并且是等熵的。

a 气体泄漏扩散能

根据内能变化得出扩散能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气体扩散能,J;

Cv——定容比热,J/(kg·K);

T1——气团初始温度,K;

T2——气团压力降至大气压力时的温度,K;

p0——环境压力,Pa;

V1——气团初始体积,m3;

V2——气团压力降至大气压力时的体积,m3。

b 闪蒸液体泄漏扩散能

蒸发的蒸气团扩散能可以按下式计算:

式中E——闪蒸液体扩散能,J;

H1——泄漏液体初始焓,J/kg;

H2——泄漏液体最终焓,J/kg;

Tb——液体的沸点,K;

S1——液体蒸发前的熵,J/(kg·K);

S2——液体蒸发后的熵,J/(kg·K);

W——液体蒸发量,kg;

p1——初始压力,Pa;

p0——周围环境压力,Pa;

V1——初始体积,m3。

B 气团半径与浓度

在扩散能的推动下气团向外扩散,并与周围空气发生紊流混合。

a 内层半径与浓度

气团内层半径R1和浓度c是时间函数,表达如下:

式中t——扩散时间,s;

V0——在标准温度、压力下气体体积,m3;

kd——紊流扩散系数,按下式计算:

如上所述,当中心扩散速度(dR/dt)降到一定值时,第二阶段才结束。临界速度的选择是随机的且不稳定的。设扩散结束时扩散速度为1m/s,则在扩散结束时内层半径R1和浓度c可按下式计算:

b 外层半径与浓度

第二阶段末气团外层的大小可根据试验观察得出,即扩散终结时外层气团半径R1由下式求得:

R2=1.456R1(6—28)

式中R1,R2——分别为气团内层、外层半径,m。

外层气团浓度自内层向外呈高斯分布。

轻伤一级量刑标准

轻伤一级量刑标准 篇一:2014最新轻伤鉴定标准是怎样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 2014最新轻伤鉴定标准是怎样核心提示:最新的轻伤鉴定标准是依据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的。该产生了很多亮点,其中就包括取消“脑震荡”一词;鼻骨骨折由“轻伤”的性质变为“轻微伤”,而量刑标准也发生了改变。具体内容由法律快车编辑为您介绍。2014最新轻伤鉴定标准是怎样? 2013年8月30日,五个部门以联合公告的形式公布的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届时,现行使用的、和废止。 (一)新的亮点 1、取消“脑震荡”一词 2、鼻骨骨折 旧标准:轻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新标准:轻微伤(治安拘留或罚款)。 3、外伤性鼓膜穿孔 旧标准:轻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新标准:轻微伤(治安拘留或罚款)。 4、外伤性血尿 旧标准:轻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新标准:轻微伤(治安拘留或罚款)。

(二)等级标准之界定 1、重伤一级 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或者由原发性损伤引发的并发症,严重危及生命;遗留肢体严重残废或者重度容貌毁损;严重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重要器官功能。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retype/zoom/41707f677375a417866f8f94?pn=2&x=0&y=1275&raww= 168&rawh=44&o=png_6_0_0_135_1148_126_36__&type=pic&aimh=44& md5sum=3e79002fc448977e27f7e587c438fd10&sign=f98950f656&zoo m=&png=11023-&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2、重伤二级 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或者由原发性损伤引发的并发症,危及生命;遗留肢体残废或者轻度容貌毁损;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重要器官功能。 3、轻伤一级 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或者由原发性损伤引发的并发症,未危及生命;遗留组织器官结构、功能中度损害或者明显影响容貌。 4、轻伤二级 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或者由原发性损伤引发的并发症,未危及生命;遗留组织器官结构、功能轻度损害或者影响容貌。 5、轻微伤

铜线电流计算方法(口诀)

铜线电流计算方法(口诀) 查表很麻烦,给大家一个公式,不准确,但很实用 10A以下每平方5A 50A以下每平方4A 100A以下每平方3A 100A以上每平方2A ################################################################### ############ 这是口诀 P=1.732UIX0.8 算得I=45.58A 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是: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估算口诀: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

渔业资源及损失量计算

日照港岚山港区北作业区一期码头(围填海)工程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补充资料: 一、渔业资源现状 资料来源于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2009年5月进行的30个站位(见表1、图1)的取样调查。

图1 渔业资源、鱼卵仔鱼调查站位 因RS11站底质为石块,导致拖网时网破,调查未能完成,实际完成站位23个。 (1)种类组成 本次调查共出现渔业资源种类58种,其中鱼类37种,占总种类数的63.8%;虾类14种,占24.1%;蟹类3种,占5.2%;头足类4种,占6.9%(见图2)。

图2 渔业资源种类组成 表2 渔业资源种类名录 种类序号名称拉丁名

(2)资源量组成及平面分布状况 调查海域渔业资源平均渔获量为53.6kg/h,平均资源密度为22816.4尾/h,平均资源量为402.2kg/km2。其中,渔获量大于100kg/h的站位2个,分别为RS22站和RS23站,渔获量分别为148.9kg/h和145.9kg/h;渔获量在50~100kg/h的站位8个,分别是RS25、RS24、RS08、RS20、RS07、RS13、RS09和RS10站,渔获量分别为96.0kg/h、84.2kg/h、78.3kg/h、78.1 kg/h、76.9 kg/h、66.7 kg/h、65.4 kg/h和59.0kg/h;渔获量在25~50kg/h的站位6个,分别为RS12、RS18、RS15、RS14和RS28站,

渔获量分别为48.6kg/h、47.6kg/h、45.9kg/h、34.3kg/h和32.3kg/h;其余站位渔获量在10~25 kg/h,渔获量最低的站位为RS19站,仅10.8 kg/h(表3)。 表3 各站位资源分布一览表 23个站位中,资源密度超过1×105尾/h的站位1站,为RS23站,资源密度为170703尾/h,资源密度在1×104尾/h以上的站位有15个,分别为RS09、RS20、RS22、RS25、RS28、RS07、RS10、RS15、RS12、RS08、RS14、RS16、RS30、RS21和RS24站;资源密度在5000~10000尾/h的站位有RS13、RS17、RS26和RS18站;资源密度在3000~5000尾/h的站位有3个,RS29、RS19和RS27站,其中资源密度最低站位为RS27站,仅为3680尾/h。 (3)资源结构及优势种类

GB13927-92 通用阀门 压力试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通用阀门压力试验Pressure testing for general purpose valves GB/T 13927—92 代替GB 4981—85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5208—1982《工业用阀门阀门的压力试验》。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用阀门压力试验的要求、方法和评定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闸阀、截止阀、止回阀、旋塞阀、球阀、蝶阀、隔膜阀等的压力试验。 2 术语 2.1 试验压力 试验时阀门内腔应承受的计示压力。 2.2 壳体试验 对阀体和阀盖等联结而成的整个阀门外壳进行的压力试验。目的是检验阀体和阀盖的致密性及包括阀体与阀盖联结处在内的整个壳体的耐压能力。 2.3 密封试验 检验启闭件和阀体密封副密封性能的试验。 2.4 上密封试验 检验阀杆与阀盖密封副密封性能的试验。 2.5 试验持续时间 在试验压力下试验所持续的时间。 3 试验项目 压力试验的项目包括: a. 壳体试验; b. 上密封试验(具有上密封结构的阀门应做该项试验); c. 密封试验。 4 试验要求 4.1 每台阀门出厂前均应进行压力试验。 4.2 在壳体试验完成之前,不允许对阀门涂漆或使用其它防止渗漏的涂层,但允许进行无密封作用的化学防锈处理及给衬里阀衬里。对于已涂过漆的库存阀门,如果用户代表要求重做压力试验时,则不需除去涂层。 4.3 密封试验之前,应除去密封面上的油渍,但允许涂一薄层粘度不大于煤油的防护剂,靠油脂密封的阀门,允许涂敷按设计规定选用的油脂。 4.4 试验过程中不应使阀门受到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外力。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2-10批准 1993–06–01实施 1

法定刑中间线是量刑公正的生命线

法定刑中间线是量刑公正的生命线 【内容提要】当前量刑改革存在“中间线论”与“基准刑论”两种方案:前者认为法定刑中间线是从重与从轻处罚的分界线,是量刑公正的生命线;后者主张从重与从轻处罚的分界线是偏离中间线另行确定的基准刑,基准刑是量刑公正的根本保证。法定刑中间线是量刑公正的支点,虚拟徒刑是依法构建量刑标尺的关键,理性评价量刑情节是计算罪责程度的科学方法,积分刻度两相对应是开启量刑公正的钥匙。“基准刑”不但是主观臆断的产物,而且是量刑偏差的源泉。“中间线”具有恒定性、客观性、合法性、合理性、公正性、公平性,且操作简便,能够适用于我国一切地区、一切时期、一切罪行和一切犯罪人的量刑,不失为成本最低的量刑改革方案。 【关键词】量刑量刑改革法定刑中间线量刑精确制导量刑基准 我国《刑法》第5条关于“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的规定,既是刑法的基本原则,又是量刑活动的指导方针。这条规定给量刑活动提出了三个带根本性问题:一是怎样计算刑罚轻重,二是怎样计算罪责大小,三是怎样使罪责程度转换为刑罚程度。谁能科学地回答这三个问题,谁就能发现量刑公正的支点,把握构建量刑标尺的关键,找到开启量刑公正的钥匙,破解困扰全球刑法学界240多年的世界难题,实现量刑精确制导。 量刑的任务是实现量刑公正,完成这项任务有赖于科学的量刑方法。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的规则和手段系统,在科学认识中处丁?核心地位。科学方法与科学认识是同步发展的,两者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这种意义上说,科学方法是潜在的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则是实现了的科学方法。关于任务与方法的关系,毛泽东早在70多年前就曾深入浅出地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⑴量刑活动也是如此。只要我们敢于跨越“雷池”,转换思维定式,尊重科学,大胆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就能找到实现量刑公正的最佳途径。 一、法定刑中间线是量刑公正的支点 罪责是“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的简称,泛指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社会危害性是主观恶性与客观损害或者现实威胁的统一,表现为定罪情节和部分量刑情节;人身危险性即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只能表现为量刑情节,并对罪刑关系起调节作用。定罪情节是充足犯罪构成起码要求的主客观事实情况。量刑情节是定罪情节以外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行为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再犯可能性的主客观事实情况,它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是定罪情节以外的表明行为社会危害性的主客观事实情况;二是表明行为人再犯可能性的主客观事实情况。严格区分定罪情节与量刑情节,禁止将定罪情节重复评价为量刑情节是量刑公正的理论基础之一。行为的社会危害轻重与行

量刑规范化计算方法

量刑规范化计算方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量刑规范 “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用数学方法表示为:基准刑×(1+从重情节的调节比例-从轻情节的调节比例),此公式中的情节为累犯、自首等罪前、罪后情节。 “部分连乘”的方法用数学方法表示为:基准刑×(1+从重情节的调节比例)×(1-从轻情节的调节比例),此公式中的情节为有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等特殊犯罪主体的量刑情节;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等犯罪形态的量刑情节;从犯、胁从犯、教唆犯等决定被告人犯罪地位、作用的量刑情节。此公式中没有罪前、罪后情节。 “部分连乘与‘同向相加、逆向相减’后连乘相结合”的方法用数学方法表示为:基准刑×【1+从重情节的调节比例】×【1-单个从轻情节的调节比例】×【1-单个从轻情节的调节比例】×(1+从重情节的调节比例-从轻情节的调节比例),此公式【】中的情节为有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等特殊犯罪主体的量刑情节;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等犯罪形态的量刑情节;从犯、胁从犯、教唆犯等决定被告人犯罪地位、作用的量刑情节。()中的情节是罪前情节调节比例、罪后情节调节比例。 举例说明 被告人王某如果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重伤。 起点刑:三年六个月(42个月),此时。三年六个月既是起点刑,也是基准刑,同时也是宣告刑。 如果王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重伤、还致二人轻伤则基准刑:54个月(42个月+6个月+6个月)(其中致一人轻伤加重六个月、致二人轻伤,加重两个六月),即四年六个月。此时,54个月就是起点刑,另外两个“六个月”就是因为轻伤而增加的刑罚量。此时,四年六个月既基准刑,也是宣告刑。 如果王某还仅是未成年人,从犯,无其他法定情节,则宣告刑:个月【54个月×(1-30%)×(1-25%)】(其中54个月为基准刑,30%是指未成年人犯的减少比例;25%是指从犯的减少比例),四舍五入,28个月,即二年四个月。这可以是宣告刑,如果合议庭认为还不能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可以自行上下调节10%以下,这样就可以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二年

储罐呼吸损耗计算方法

诸位: 这是一篇关于固定顶储罐储存有机液体时所产生的呼吸损耗的计算方法(依据美国的研究成果),特提供给大家参考,如有做化工类的或加油站(库)项目环评时可套用. 1、储存有机液体的基本罐型有固定顶罐、浮顶罐、可变蒸气空间罐和压力罐等五种,而固定顶罐是一种最普通的罐型,在国内最常被使用,是储存有机液体的普通罐型,一般认为是最低的接受水平,特别是在加油站和石油库用于储存汽油和柴油。 典型的固定顶罐由带有永久性附加罐顶的园筒钢壳组成,其罐顶可以有锥形、园拱顶形到平顶的不同设计。固定顶罐一般装有压力和排气口,它使储罐能在极低或真空下操作,压力和真空阀仅在温度、压力或液面变化微小的情况下阻止蒸气释放。固定顶罐的主要是呼吸排放和工作排放等两种排放方式。 2.排放量计算 2.1呼吸排放 呼吸排放是由于温度和大气压力的变化引起蒸气的膨胀和收缩而产生的蒸气排出,它出现在罐内液面无任何变化的情况,是非人为干扰的自然排放方式。 固定顶罐的呼吸排放可用下式估算其污染物的排放量: LB=0.191×M(P/(100910-P))^0.68×D^1.73×H^0.51×△T^0.45×FP×C×KC 式中: LB—固定顶罐的呼吸排放量(Kg/a); M—储罐内蒸气的分子量; P—在大量液体状态下,真实的蒸气压力(Pa); D—罐的直径(m);

H—平均蒸气空间高度(m); △T—一天之内的平均温度差(℃); FP—涂层因子(无量纲),根据油漆状况取值在1~1.5之间; C—用于小直径罐的调节因子(无量纲);直径在0~9m之间的罐体,C=1-0.0123(D-9)^2 ;罐径大于9m的C=1; KC—产品因子(石油原油KC取0.65,其他的有机液体取1.0) 2.2工作排放 工作排放是由于人为的装料与卸料而产生的损失。因装料的结果,罐内压力超过释放压力时,蒸气从罐内压出;而卸料损失发生于液面排出,空气被抽入罐体内,因空气变成有机蒸气饱和的气体而膨胀,因而超过蒸气空间容纳的能力。 可由下式估算固定顶罐的工作排放 LW=4.188×10^-7×M×P×KN×KC 式中: LW—固定顶罐的工作损失(Kg/m3投入量) KN—周转因子(无量纲),取值按年周转次数(K)确定。 K36,KN=1 36<K≤220, K>220,KN=0.26 其他的同 (1)式。 转EIA-3一个贴子:

ANSI_B16.104-76调节阀泄漏标准

5.1基本误差 调节阀的基本误差应不超过表1中规定的基本误差限,基本误差用调节阀额定行程的百分数表示。 E 类适用于一般单、双座的调节阀;B 、C 、D 类适用于各种特殊用途的调节阀。 2、弹簧压力范围在20~100KPa ,40~200KPa 和60~300KPa 以外调节阀只考核始点偏差及额定行程偏差,切断型调节阀只考核额定行程偏差。 5.2 回差 调节阀的回差应不超过表1规定。回差用调节阀额定行程的百分数表示。 5.3 死区 调节阀的死区应不超过表1规定。死区用调节阀输入信号量程的百分数表示。 5.4 始终点偏差 当气动执行机构中的输入信号为上、下限值时,气开式调节阀始点偏差和气关式调节阀的终点偏差应不超过表1的规定。始终点偏差用调节阀的额定行程的百分数表示。 5.5 额定行程偏差 气关式调节阀的额定行程偏差应不超过表1规定。调节阀的额定行程偏差用额定行程的百分数表示。 5.6 泄漏量 5.6.1 调节阀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的泄漏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5.6.2 调节阀的泄漏等级除I 级外,由制造厂自行选定。但单座阀结构的调节阀的泄漏等级不得低于IV 级;双座 阀结构的调节阀泄漏等级不得低于II 级。 5.6.3 泄漏量大于5×10-3阀额定容量时,应由结构设计保证,产品可免于测试。 5.6.4 泄漏应由下列代码加以规定: X1-泄漏等级如表2所示I ~VI ; X2-试验介质。G :空气或氮气,L :水; X3-试验程序1或2(见6.10.2条)。

附录二:调节阀泄漏量标准表1:美国ANSI B16.104-1976调节阀的泄漏量标准 表2:GB/T4213-92调节阀的泄漏量标准

逐点比较法计算

第二节逐点比较法插补(数控基础第三章插补计算原理、刀具半径补偿与速度控制) 发布:2009-7-19 19:24 | 作者:唐义| 来源:本站| 查看:6次| 字号: 小中大 逐点比较法的基本原理是被控对象在按要求的轨迹运动时,每走一步都要与规定的轨迹进行比较,由此结果决定下一步移动的方向。逐点比较法既可以作直线插补又可以作圆弧插补。这种算法的特点是,运算直观,插补误差小于一个脉冲当量,输出脉冲均匀,而且输出脉冲的速度变化小,调节方便,因此在两坐标数控机床中应用较为普遍。 一、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1.逐点比较法的直线插补原理 在图3-1所示平面第一象限内有直线段以原点为起点,以为终点,直线方程为: 改写为: 如果加工轨迹脱离直线,则轨迹点的、坐标不满足上述直线方程。在第一象限中,对位于直线上方的点,则有: 对位于直线下方的点B,则有:

因此可以取判别函数来判断点与直线的相对位置,为 当加工点落在直线上时,; 当加工点落在直线上方时,; 当加工点落在直线下方时,。 我们称为“直线插补偏差判别式”或“偏差判别函数”,的数值称为“偏差”。 例如图3-2待加工直线,我们运用下述法则,根据偏差判别式,求得图中近似直线(由折线组成)。若刀具加工点的位置处在直线上方(包括在直线上),即满足≥0时向轴方向发出一个正向运动的进给脉冲(),使刀具沿轴坐标动一步(一个脉冲当量δ),逼近直线;若刀具加工点的位置处在直线下方,即满足<0时,向轴发出一个正向运动的进给脉冲(),使刀具沿轴移动一步逼近直线。 但是按照上述法则进行运算判别,要求每次进行判别式运算——乘法与减法运算,这在具体电路或程序中实现不是最方便的。一个简便的方法是:每走一步到新加工点,加工偏差用前一点的加工偏差递推出来, 这种方法称“递推法”。 若≥0时,则向轴发出一进给脉冲,刀具从这点向方向迈进一步,新加工点的偏差值为

热能损耗量计算讲解

热能损耗量计算 一、工作时热损耗计逄 公式:Q=K(Q1+Q2+Q3+Q4+Q5) 式中:Q——工作时总的热损耗(J/H) Q1——通过烘干室外壁散失的热损耗量(J/H) Q2——加热工件及输送机移动部分的热损耗量(J/H) Q3——加热涂料(或水份)和涂料中溶剂(或水份)气化潜热损耗量(J/H) Q4——加热新鲜空气的损耗量(J/H) Q5——通过烘室门洞散失的热量损耗(J/H) K——考虑至其它未估计至的热量损耗储蓄备系数一般耳K=1.1~1.3 通过烘干室外壁热量损耗Q1计公式 Q=KF(t-t。) K——(保温板传热系数,单位J/m2·h·℃) 烘干室保温层厚150mm,取系数3500焦耳每平方米每小时每摄氏度 F——壁板面积(H2.45m+W2m)×2×38m=338m2 风道及燃烧表面积26m2 合计364m2 t400℃-t。30℃=370° Q1=3500J×364m2×370℃=471380000J/H =471380000÷4.1868=11258.178752kal≈11.26万大卡 2台炉——11.26×2=22.52万大卡 二、加热工件及输送机移动部分的热量耗量 Q2=G×C×(t-t。) 式中:G——工件质量克 C——工件的比热容[J/(kg·℃)] 工件:铁板输入速度80m/min ,W1.25m,厚1mm 铁密度为7.85g/cm3 铁比热为0.120卡/克℃ G=125cm×8000cm×0.1cm×7.85g/cm3×60min=47100000g 底漆炉 Q2=47100000克×0.120卡/克℃×230℃=129996000kal=129.996×104kal/h 面漆炉 Q2=47100000克×0.120卡/克℃×200℃=11304000kal=113.04×104kal/h 三、加热涂料及溶剂蒸发热量耗量 Q3=G×C×(t-t。)+r G——每小时进入烘干室最大涂料消耗量 C——涂料比热量容 r——溶剂的气化潜热

阀门泄漏量试验数据

阀门泄漏量试验 一.测试程序 (一).测试程序A 1.测试介质为10-52度干净的的空气或水。 2.测试压力为0.35MPa或最大操作压差,两者取其小者。 3.泄漏量读数和压力读数的误差范围应为±10 %。 4.测试介质作用在阀的进口。阀出口与大气相通或与一些低压的设备相连。 5. 执行器应当调整到规定的操作条件。通过气压,弹簧或其他方法提供使阀 正常全关的推力,当测试压差小于阀的最大操作压差时,不允许通过调整来补偿阀座负载。 6.作为库存阀体组件,没有执行器情况下进行测试,使用测试架为阀座加载,但不应超出正常的最大负载。 7.在进行水压测试时,应当注意排除阀体内和管道内的气泡。 8.测试得到的泄漏量,和表中相应等级数据相比较,看是否达到相应的泄漏等级要求。 (二).测试程序B 1.使用干净的10-52度的水进行测试。 2.测试压差应当是阀工作时在阀芯处的最大压降,压力测量误差范围在±10 %。 3.测试流体连接阀体的进口。先把阀打开,向内注水,使得阀出口部分和下游管路充满水,然后把阀关闭。 4.执行器的推力应当是规定的最大值。超过最大值的执行器推力不能使用。 5.当泄漏流量稳定时,通过足够长的时间的观察,得出误差范围在±10 %的泄漏

量值。 6.所得到的泄漏量不应大于表中给出的相应等级所规定的数值。 (三).测试程序C 1.测试介质为10-52度的空气或氮气。 2.介质压力为阀芯处额定的最大压差或0.35MPa,取其小者。 3.介质与阀的进口相连,出口与合适的测量设备相连。 4.控制阀调整到规定的操作条件,并且足够的测试时间,流量稳定,此时的泄漏量应不超过规定的数值。 二.阀门泄漏量标准 表1 泄漏等级试验介质试验程序最大阀座泄漏量L/h Ⅰ按仪表规格,由用户与制造厂商定

刑罚知识概述

刑罚是审判机关以国家的名义,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制裁方法。 1.刑罚的目的 我国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首先是为了惩罚和改造犯罪分子。惩罚是刑罚的基本特征。但是对于犯罪分子,适用刑罚并不在于或并不仅仅在于惩罚,而是为了改造他们。其次,通过适用刑罚,可以对社会上企图进行破坏活动的不稳定分子,起到震慑和警戒的作用,促使他们消除犯罪的念头。再次,通过适用刑罚,还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警惕性和法制观念,鼓励他们同犯罪作斗争。总而言之,适用刑罚最终还是为了预防犯罪和减少犯罪。 2.刑罚的种类 我国刑罚可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它们各自又有多种类别。属于主刑的各个刑种只能独立适用;属于附加刑的各个刑种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另外,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1)主刑 主刑,指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时,不能附加适用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有五种: ①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但是限制其一定的自由,让其在公安机关的管束和群众的监督下进行改造的一种刑罚。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两年以下。 ②拘役,是对犯罪分子在短时间内剥夺人身自由、就近予以监禁的一种刑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③有期徒刑,是在一定期限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强制其从事劳动生产,并进行教育和改造的一种刑罚。有期徒刑的期限,除《刑法》第55条、第69条规定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④无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剥夺终身自由并强制其从事生产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的一种刑罚。 ⑤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一种刑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可以判处死刑的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2)附加刑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附加刑有三种: ①罚金,是指强制犯罪分子或者犯罪单位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一种刑罚。 ②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一种刑罚。被剥夺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③没收财产,是指把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一种刑罚。 3.刑罚的具体运用 (1)量刑。量刑是指法院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实、犯罪性质、犯罪情节以及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法决定对犯罪分子是否判刑、判什么刑的一种审判活动。 (2)累犯。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罪的犯罪分子。 (3)自首。犯罪之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是自首。 (4)立功。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情形。对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

施工用电线、电缆规格的计算方法

一、电机功率与配线直径计算 (一)首先要计算100KW负荷的线电流。 对于三相平衡电路而言,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公式是:P=1.732IUcosφ。由三相电路功率公式可推出: 线电流公式:I=P/1.732Ucosφ 式中:P为电路功率,U为线电压,三相是380V,cosφ是感性负载功率因数,一般综合取0.8。 你的100KW负载的线电流: I=P/1.732Ucosφ=100000/1.732*380*0.8=100000/526.53=190A 还要根据负载的性质和数量修正电流值。如果负载中大电机多,由于电机的启动电流很大,是工作电流的4到7倍,所以还要考虑电机的启动电流,但启动电流的时间不是很长,一般在选择导线时只按1.3到1.7的系数考虑。若取1.5,那么电流就是285A。如果60KW负载中数量多,大家不是同时使用,可以取使用系数为0.5到0.8,这里取0.8,电流就为228A。就可以按这个电流选择导线、空开、接触器、热继电器等设备。所以计算电流的步骤是不能省略。 (二)导线选择: 根据某电线厂家的电线允许载流量表,选用50平方的铜芯橡皮电线,或者选70平方的铜芯塑料电线。 (三)变压器选择: 变压器选择也有很多条件,这里就简单的用总容量除以功率因数再取整。S=P/cosφ=100/0.8=125KVA。选择大于125KVA的变压器就可以了。

50平方的铜芯电缆能承受多少电流也要看敷设方式和环境温度,还有电缆的结构类型等因素。 50平方10/3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空气敷设长期允许载流量: (10KV三芯电缆)231A (35KV单芯电缆)260A 直埋敷设长期允许载流量(土壤热阻系数100°C.cm/W): (10KV三芯电缆)217A (35KV单芯电缆)213A 二、根据功率配电缆的简易计算 已知电机的额定功率为22KW,额定电压为380V变压器距井场400米,试问配很截面积多大的电缆线? 解:(铜的电阻率Ρ取0.0175) (一)有额定容量算出电机在额定功率下的额定电流 由P=S×COSφ得S=P/COSφ=22/0.8=27.5KVA,其P为额定功率,COSφ为功率因数,按电机名牌取0.8,有S=I×U算出在额定功率下的额定电流I=S/U=27500/380=73A,由计算口诀得 估算口诀: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冷却塔损失量计算

冷却塔的工作原理: 冷却塔是利用水和空气的接触,通过蒸发作用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废热的一种设备。基本原理是:干燥(低焓值)的空气经过风机的抽动后,自进风网处进入冷却塔内;饱和蒸汽分压力大的高温水分子向压力低的空气流动,湿热(高焓值)的水自播水系统洒入塔内。当水滴和空气接触时,一方面由于空气与水的直接传热,另一方面由于水蒸汽表面和空气之间存在压力差,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蒸发现象,带到目前为走蒸发潜热,将水中的热量带走即蒸发传热,从而达到降温之目的。 冷却塔的工作过程: 圆形逆流式冷却塔的工作过程为例:热水自主机房通过水泵以一定的压力经过管道、横喉、曲喉、中心喉将循环水压至冷却塔的播水系统内,通过播水管上的小孔将水均匀地播洒在填料上面;干燥的低晗值的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由底部入风网进入塔内,热水流经填料表面时形成水膜和空气进行热交换,高湿度高晗值的热风从顶部抽出,冷却水滴入底盆内,经出水管流入主机。一般情况下,进入塔内的空气、是干燥低湿球温度的空气,水和空气之间明显存在着水分子的浓度差和动能压力差,当风机运行时,在塔内静压的作用下,水分子不断地向空气中蒸发,成为水蒸气分子,剩余的水分子的平均动能便会降低,从而使循环水的温度下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蒸发降温与空气的温度(通常说的干球温度)低于或高于水温无关,只要水分子能不断地向空气中蒸发,水温就会降低。但是,水向空气中的蒸发不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当与水接触的空气不饱和时,水分子不断地向空气中蒸发,但当水气接触面上的空气达到饱和时,水分子就蒸发不出去,而是处于一种动平衡状态。蒸发出去的水分子数量等于从空气中返回到水中的水分子的数量,水温保持不变。由此可以看出,与水接触的空气越干燥,蒸发就越容易进行,水温就容易降低。 冷却塔的分类: 一、按通风方式分有自然通风冷却塔、机械通风冷却塔、混合通风冷却塔。 二、按热水和空气的接触方式分有湿式冷却塔、干式冷却塔、干湿式冷却塔。 三、按热水和空气的流动方向分有逆流式冷却塔、横流(交流)式冷却塔、混流式冷却塔。 四、按形状分有圆形冷却塔、方形冷却塔、矩形冷却塔。 五、按冷却温度分有标准型冷却塔、中温型冷却塔、高温型冷却塔。 六、按噪声级别分为普通型冷却塔、低噪型冷却塔、超低噪型冷却塔、超静音型冷却塔。 七、按用途分有塑机专用冷却塔、发电机专用冷却塔、中频炉专用冷却塔、中央空调冷却塔、电厂冷却塔。 八、其他有喷流式冷却塔、无风机冷却塔、双曲线冷却塔等。 冷却水的补水问题 冷却塔水量损失,包括三部分 :蒸发损失,风吹损失和排污损失,即: Qm=Qe+ Qw+Qb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沪高法(审)〔2014〕2号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 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各区、县人民法院及铁路运输法院:为全面深入推进量刑规范化工作,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要求,我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结合上海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实际,对2010年施行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试行)》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制定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目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经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并经高院审判委员会2014年第7次会议讨论通过,从2014年7月1日起实施。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试行)》同时废止。 现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予以印发,在实施过程中如遇问题,请及时与我院有关部门联系。 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二○一四年六月十六日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为进一步规范刑罚裁量权,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实现量刑公正,根据刑法、刑事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刑事审判实践,制定本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量刑的指导原则 一、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 二、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三、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四、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时期,案情相近或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 第二节量刑的基本方法 量刑时,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依次确定量刑起点、基准刑和宣告刑。 一、量刑步骤 1.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数额、犯罪次数、犯罪后果等犯罪事实,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增加刑罚量(原则上以月为单位计算,不足一个月的,按四舍五入的方法取整数),从而确定基准刑; 3.根据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拟定宣告刑; 4.综合全案情况依法确定宣告刑。 二、量刑情节调整基准刑的方法

电力线路线损计算方法

电力线路线损计算方法 线路电能损耗计算方法 A1线路电能损耗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均方根电流法,其代表日的损耗电量计算为: ΔA=3Rt×10-3(kW?h)(Al-1) Ijf=(A)(Al-2) 式中ΔA——代表日损耗电量,kW?h; t——运行时间(对于代表日t=24),h; Ijf——均方根电流,A; R——线路电阻,n; It——各正点时通过元件的负荷电流,A。 当负荷曲线以三相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表示时: Ijf==(A)(Al-3) 式中Pt——t时刻通过元件的三相有功功率,kW; Qt——t时刻通过元件的三相无功功率,kvar; Ut——t时刻同端电压,kV。 A2当具备平均电流的资料时,可以利用均方根电流与平均电流的等效关系进行电能损耗计算,令均方根电流Ijf与平均电流Ipj(代表日负荷电流平均值)的等效关系为K(亦称负荷曲线形状系数),Ijf=KIpj,则代表日线路损耗电量为: ΔA=3K2Rt×10-3(kW?h)(A2-1) 系数K2应根据负荷曲线、平均负荷率f及最小负荷率α确定。 当f>0.5时,按直线变化的持续负荷曲线计算K2: K2=[α 1/3(1-α)2]/[1/2(1 α)]2(A2-2) 当f<0.5,且f>α时,按二阶梯持续负荷曲线计算K2: K2=[f(1 α)-α]/f2(A2-3) 式中f——代表日平均负荷率,f=Ipj/Imax,Imax为最大负荷电流值,Ipj为平均负荷电流值; α——代表日最小负荷率,α=Imin/Imax,Imin为最小负荷电流值。 A3当只具有最大电流的资料时,可采用均方根电流与最大电流的等效关系进行能耗计算,令均方根电流平方与最大电流的平方的比值为F(亦称损失因数),F=/,则代表日的损耗电量为: ΔA=3FRt×10-3(kW?h)(A3-1) 式中F——损失因数; Imax——代表日最大负荷电流,A。 F的取值根据负荷曲线、平均负荷率f和最小负荷率α确定。 当f>0.5时,按直线变化的持续负荷曲线计算F: F=α 1/3(1-α)2(A3-2) 当f<0.5,且f>α时,按二阶梯持续负荷曲线计算:

常见价格违法行为违法所得研判和计算方法

常见价格违法行为违法所得研判和计算方法 违法所得这一概念在法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有无研判和数值计算,是每一起市场调节价商品和服务价格违法案件必须面对的。上海是采取“折中”立场,即根据违法行为属性、证据调查实际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要做法介绍如下:违法所得确定的原则性要求 市场价格执法实践中,研判违法所得有无,关键是看“要不要计算”和“能不能计算”。比如是否需要通过行政强制力废止原交易合同,让经营者退还多收价款;经营者是否能够提供历史交易记录,是否促销期间没有成交。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此有着“能计算违法所得的就要计算并予以没收;无法计算的也要说明理由”等总体性要求。《上海市物价局关于查处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的执法指南》(沪价检〔2016〕7号)第4条也明确要求在查处过程中,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情形,按无违法所得处理;对于可以计算应收与实收价款差额的情形应计算违法所得。需要补充提醒的是,按照无违法所得进行行政处罚,不能够与价格投诉调解过程中相关民事性补偿赔偿相混淆。无违法所得研判和计算例举第一,常见的案情举例。“违反明码标价规定—不按规定的内容和方式明码标价”案例:4月23日,某电商在天猫商城销售商品时,存在促销商品未标明促价原因及促销期限的违法事实,被属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处以2000元的罚款。“违反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使用欺骗性或者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案例:1月中旬,某电商销售苹果手机时,

虚标划线价6888元,实际促销价6088元,存在“以无来源、无依据的划线价,作为对比价格标示”的误导性标价行为,被责令立即停止相关行为,并处以20万元罚款。第二,研判的主要理由。一般情况下,以上价格违法行为按照无违法所得进行处罚。主要理由如下:一是行政惩戒只是针对经营者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存在的一定程度的行为瑕疵,市场监管部门事实上尊重并维护了交易双方在意思自治下订立的合同,不需要也不应当计算违法所得。比如不明码标价,其行为本身并不影响交易双方合同的成立,《民法典(合同编)》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并且《价格法》的良善实施,应该是通过价格执法来维护市场契约精神等,而绝不是破坏合同意思自治及有效履行。反过来说,假如借助行政强制力强行变更或废止合同让经营者退款,必然会造成消费者白吃白喝白拿的结果,而这本身就不符合《价格法》关于公平、公正、合法等原则准则的要求。二是经营者的标价瑕疵或者虚构、隐瞒的事项,是(对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产地、规格、计量单位、促销原因等非价格因素,无法适用“经营者实际执行的价格与按规定应当执行的价格之差”计算违法所得。三是行政处罚针对的是虚构、捏造“(广义的)被比较价格”(比如原价、打折基准价)的价格违法行为。在交易过程中,销售现价是醒目标示的,消费者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实际成交价格的情况下,仍以实际付款行动达成成交,符合合同意思自治。换个视角来看,作为市场调节价商品或服务,各经营者(依据经营管理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等)自主制定的市场销售价格五花八门且动态调整,无法

损失量的计算方法

填写植保专业统计报表时损失量的计算方法 一、在计算前,首先要掌握几个概念: 1、自然损失量又叫不防总损失,作物受有害生物危害后在不防治的情况下的自然损失量。 2、挽回损失量通过防治有害生物后挽回的损失。 3、实际损失量通过防治后因残存有害生物为害造成的损失。 三者的关系可以表达为:挽回损失量=自然损失量—实际损失量 二、病虫草害大发生时的综合产量损失率 病虫草害的发生程度,按照全国统一的分级方法分为五级:1级轻发生,2级中等偏轻发生,3级中等发生,4级中等偏重发生,5级大发生。一种作物不止发生单一的病虫草,而是多种病虫草综合发生危害造成产量损失。现在通用的病虫害大发生时的综合损失率为:粮食作物25%,油料作物30%,棉花50%,果树、蔬菜40%,烟麻25%;农田杂草大发生时的综合损失率为:麦田15%,杂食(玉米、谷物)10.4%,大豆19.4%,花生9%,棉花14.8%,果树40%,蔬菜19.5%。 不同发生程度对应的损失率为:(大发生时的综合损失率/5)×发生程度。如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为3级,则其损失率为(25%/5)×3=15%。 三、损失量的计算公式 (一)在计算一种病虫的损失量之前,还要知道作物的种植面积、亩产、该病虫的发生面积、防治面积和发生程度,才可进行计算。 每亩损失=亩产×发生程度×大发生时的综合损失率/5 不防总损失=每亩损失×种植面积 单病虫发生比= (单病虫发生面积×发生程度)/(总发生面积×发生程度)

单病虫不防损失=不防总损失×单病虫发生比 单病虫挽回损失=单病虫不防损失×(防治面积/发生面积)×90% 单病虫实际损失=单病虫不防损失-单病虫挽回损失 把这几个公式融合在一个公式里,就是下面这个: 单病虫挽回损失= 亩产×大发生时的综合损失率/5×种植面积×单病虫发生程度×单病虫防治面积 ————————————————————————————×0.9 总发生面积 单病虫不防总损失= 亩产×大发生时的综合损失率/5×种植面积×单病虫发生面积×单病虫发生程度 ———————————————————————————— 总发生面积 单病虫实际损失=单病虫不防总损失-单病虫挽回损失 例如:2008年肥城市小麦种植面积为57.8万亩,亩产418公斤,小麦病虫害总发生面积304.5万亩次,防治面积255万亩次,其中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50万亩,防治面积35万亩,发生程度为2级,那么防治小麦纹枯病挽回的产量损失和实际损失为: 挽回损失=(0.418×0.05×57.8万×2×35×0.9)÷304.5=2499.35(吨)不防损失=(0.418×0.05×57.8万×50×2)÷304.5=3967.22(吨)实际损失=3967.22-2499.35=1467.87(吨) (二)农田草害的危害损失参考前述病虫害计算的损失量的办法,计算各种作物田杂草的挽回损失和实际损失。 例如:2007年肥城市玉米田杂草发生面积52万亩,防治面积50万亩,发生程度为3级,玉米种植面积56.8万亩,亩产509公斤,那么杂草防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