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治与预后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16 KB
- 文档页数:2
2020年11月 第17卷 第22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常见的一种分型,因早期确诊率比较低,导致大多患者失去最佳手术治疗时机,成为临床棘手问题之一,故研究其治疗方法意义重大。
多西他赛+顺铂方案是治疗中晚期NSCLC重要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1]。
目前多西他赛有国产和进口之分,关于国产多西他赛+顺铂或进口多西他赛+顺铂的研究较多,但关于两者治疗NSCLC的效果及成本-效果比较的报道较少[2,3]。
本研究选取92例Ⅲ-Ⅳ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国产与进口多西他赛+顺铂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选取合适药物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92例Ⅲ-Ⅳ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国产与进口多西他赛辅助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成本-效果比较任清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郑州 450002[摘要]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多西他赛辅助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成本-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Ⅲ-Ⅳ期NSCLC患者92例,简单随机化分为国产组和进口组各46例。
两组治疗均采用多西他赛+顺铂方案,进口组采用进口多西他赛,国产组采用国产多西他赛。
比较两组治疗2个周期后的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小RNA-23a(miR-23a)、微小RNA-451(miR-451)]、成本-效果、不良反应等。
结果:国产组缓解率为21.74%,与进口组的26.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NSE、CEA、miR-23a、miR-4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组取得每个单位效果成本为237.48元,进口组取得每个单位效果成本为441.72元,且每增加一个单位效果,比国产组多付出1 462.46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后早期死亡(<36个月)患者的危险因素研究熊志坚① 周海峰① 郑文②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后早期死亡(<36个月)患者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上饶市人民医院肿瘤放化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36个月统计死亡率。
比较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性别、年龄、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类型、病灶数目、肿瘤大小、预后营养指数(PNI)、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吸烟史、治疗方法、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血红蛋白,并采取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治疗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存活患者与早期死亡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病灶数目、肿瘤最大直径、治疗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死亡患者KPS 评分<70分、病理Ⅳ期、组织低分化、PNI<45、CCI≥2分、吸烟史、胸腔积液、伴肺部感染、血红蛋白<90 g/L的占比高于早期存活患者(P<0.05)。
KPS评分<70分、病理Ⅳ期、组织低分化、PNI<45分、CCI≥2分、吸烟史、胸腔积液、感染、血红蛋白<90 g/L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功能状况差、病理分期高、组织分化程度低、营养状况差、合并症严重、吸烟史、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是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做好针对性干预对策,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来降低死亡风险。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早期死亡 危险因素 病理分期 胸腔积液 Study on Risk Factors for Early Death (<36 month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Treatment/XIONG Zhijian, ZHOU Haifeng, ZHENG We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33): 162-166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early death (<36 month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treatment. Method: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dmitted to Cancer Radiochemistry Department of Shangrao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calculated after 36 months of follow-up. Gender, age,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 scores, pathological stage, degree of tissue differentiation, tumor type, number of lesions, tumor size, prognostic nutrition index (PNI), Chalson comorbidities index (CCI), smoking history, treatment methods, pleural effusion, pulmonary infection, hemoglobi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surviving patients and deceased patient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early death after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by unconditioned logistic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Resul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age, tumor type, number of lesions, maximum tumor diameter and treatment methods between early survival patients and early death patients (P>0.05). The proportion of earl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KPS score <70 scores, pathological stage Ⅳ, low tissue differentiation, PNI <45, CCI ≥2 scores, smoking history, accompanied by pleural effusion, pulmonary infection, hemoglobin <90 g/L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early survival patients (P<0.05). KPS score <70 scores, pathological stage Ⅳ, low tissue differentiation, PNI <45, CCI ≥2 scores, smoking history, pleural effusion,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hemoglobin <90 g/L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early death after treatment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0.05). Conclusion: Poor functional status, high pathological stage, low tissue differentiation, poor nutritional status, severe complications, smoking history, pleural effusion, pulmonary infection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early death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argete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personalized treatment plans should be developed to reduce the risk①江西省上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西 上饶 334000②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通信作者:熊志坚- 162 - 非小细胞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支气管腺体和肺泡上皮的肺恶性肿瘤,早期无典型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忽视,导致病情进展,肿瘤胸内播散导致胸痛、胸腔积液、咽下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1]。
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生存期预后分析史国栋;徐裕金;孙晓江;狄小云;单国平【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年(卷),期】2013(051)019【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生存期的患者一般特征,分析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05~2010年初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251例患者.对生存期<6个月与生存期>2年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病理分型、治疗方法、TN分期、转移部位数、PS评分、是否脑转移、并发症等方面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比较.COX多因素分析对全组251例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51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48个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17.53%、10.4%、2.79%.共44例(17.53%)患者生存期超过2年,其中超过5年的患者为7例(2.79%),74例(29.48%)患者生存期短于6个月.生存期<6个月与>2年的患者在性别、病理、治疗方法、N分期、转移部位数、PS评分、脑转移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为NO或N1(P=0.000),PS评分为0~1(P=0.000),多学科治疗(P=0.01),单发肺内或骨转移(P=0.00),非吸烟(P=0.019)是患者长期生存的有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为N0或N1、PS评分为0~1、单一肺内或骨转移、接受多种治疗方法、女性、腺癌可能作为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长期生存的因素.【总页数】4页(P10-12,51)【作者】史国栋;徐裕金;孙晓江;狄小云;单国平【作者单位】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浙江杭州 310022;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浙江杭州 310022;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浙江杭州 310022;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浙江杭州 310022;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浙江杭州 31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2【相关文献】1.ALK基因重排伴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和预后因素分析 [J], 朱正飞;陈志勇2.分析吉非替尼有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对其生存期的影响及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 [J], 汤蕾;王年飞;程怀东;轩菡;宋耕;陈振东3.不同基因分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分析 [J], 刘平;吴羽华;周立娟;秦娜;张权;张卉;李曦;张新勇;吕嘉林;杨新杰;王敬慧;张树才;;;;;;;;;;;;4.不同基因分型复发或转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鲍慧; 年亮; 秦妮娜5.转移性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状况及预后分析 [J], 毕良文;张丽珍;赵滑峰;王海静;赵维勇;姚志峰;刘丽英;刘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二聚体和癌胚抗原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发布时间:2021-02-03T07:25:05.498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0期作者:黄莉[导读] 探究D-二聚体、癌胚抗原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苏徐州 221000)【摘要】目的:探究D-二聚体、癌胚抗原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2~4个周期的全身化疗治疗。
比较分析化疗前不同分期的D-二聚体、癌胚抗原的水平以及不同治疗效果患者化疗前后的D-二聚体、癌胚抗原变化。
结果: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癌胚抗原水平显著高于ⅢA期和ⅢB期;ⅢB 期患者的D-二聚体、癌胚抗原水平显著高于ⅢA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以及稳定的患者在化疗前后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患者化疗后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患者化疗后的癌胚抗原显著低于化疗前,进展患者化疗后的癌胚抗原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患者化疗前后的癌胚抗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联合检测D-二聚体、癌胚抗原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D-二聚体;癌胚抗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0-0028-03肺癌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其早期的症状不明显,一般发现的时候已经处于晚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有重要的影响[1]。
肺癌当中非小细胞肺癌的占比较大,生存率低,主要采用化疗进行治疗。
采用肿瘤标记物检测可以有效帮助发现肿瘤,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系统AuthorsKarl W Thomas, MDMichael K Gould, MD, MSSection EditorJames R Jett, MDDeputy EditorMichael E Ross, MDDisclosures:Karl W Thomas, MD Nothing to disclose. Michael K Gould, MD, MS Nothing to disclose. James R Jett, MD Grant/Research/Clinical Trial Support: Oncimmune Inc [Biomarkers of cancer (Early CDT lung)]. Michael E Ross, MD Employee of UpToDate, Inc.编辑组会认真审核作者的声明。
之间的利益冲突将会通过编辑组对文章以及参考文献的多级审评来解决。
所有的作者都必须提供与文章相关的文献,文章以及文献须严格依循UpToDate 的相关的标准。
利益矛盾的解决方案我们的所有专题都会依据新发表的证据和同行评议过程而更新。
文献评审有效期至: 2015-01 . | 专题最后更新日期: 2014-07-10. NEWER VERSION OF TOPIC MESSAGEThere is a newer version of this topic available in English.该主题有一个新的英文版本。
引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原发灶(tumor)淋巴结(node)远处转移(metastasis)(tumor node metastasis, TNM)分期系统是国际公认的、用于决定疾病分期的系统。
这种疾病分期是一种评估疾病范围和程度的方法,用于指导肿瘤处理及判断预后。
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魏丽娟;王虹;王连庆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10(50)22
【摘要】目的探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22例ⅢA-N2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临床病理参数.结果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5 a累计生存率为6.6%.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提示N2分期、T分期、手术方式、肿瘤至断端距离及术后化疗与5 a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有关(P均<0.05).结论 N2分期、T分期、手术方式、肿瘤至断端距离及术后化疗是影响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总页数】2页(P57-58)
【作者】魏丽娟;王虹;王连庆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100007;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100007;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10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TYMS基因mRNA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J], 李喆;杨扬;刘延风;许瑞彬;戎铁华;张兰军
2.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叶剑飞;白宏宇;刘旭
峰;辛伟;王圆
3.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性切除术后的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J], 宋德玉;马常天;王彦红
4.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 [J], 王晓东;吕峰;崔凯
5.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降期与预后的关系 [J], 崔玉环;魏玉磊;刘腾飞;韩媛媛;袁伟;王宇琛;郑茂东;董跃华;张振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CyclinD1、CGA、CK7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于层;徐丽娟;方超;聂奔【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24(44)4【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嗜铬粒蛋白(CG)A、细胞角蛋白(CK)7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5例,收集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EGFR、CyclinD1、CGA、CK7阳性表达率。
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吸烟史),临床病理指标(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被膜侵犯情况、肿瘤直径)。
出院后采取定期来院复查、不适随访的方式进行3年随访,通过影像学结合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将肿瘤手术切除的残端发生病变纳入复发组,其余纳入未复发组。
结果肺癌组织EGFR、CyclinD1、CGA、CK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
EGFR、CyclinD1、CGA、CK7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被膜侵犯情况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95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访期间病情复发57例(60.00%)。
复发组EGFR、CyclinD1、CGA、CK7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
两组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EGFR、CyclinD1、CGA、CK7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EGFR、CyclinD1、CGA、CK7阳性率对患者预后均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其中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最高。
结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CyclinD1、CGA、CK7高表达,且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联合检测可用于患者预后评估。
KRAS突变⾮⼩细胞肺癌的预后和疗效RAS癌基因参予细胞⽣长和分化的调控,参与多种肿瘤的形成与发展。
与⼈类肿瘤相关的RAS基因有三种,即HRAS、KRAS和NRAS,它们分别定位于11、12、1号染⾊体,见图1。
KRAS突变已被明确为NSCLC发⽣的驱动基因,在肺鳞癌中⽐例极少,在东亚国家肺腺癌中约占8-10%,在欧美国家肺腺癌中约占20-30%。
中国肺腺癌中KRAS突变⽐例为8.3%,优势⼈群为男性、吸烟史、浸润性黏液型腺癌和实体型腺癌,G12C最常见(33.6%),G12D(23.9%)和G12V(22.1%)其次,见图2。
疾病预后KRAS突变⾮⼩细胞肺癌患者与EGFR/ALK/ROS1突变患者相⽐,有较短的⽣存期。
⽽且KRAS突变患者有显著的临床异质性,与KRAS突变亚型⽆关,与其共存基因突变有关。
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应⽤⼆代测序⽅法筛选出330例KRAS突变的晚期⾮⼩细胞肺癌患者,评估共存的最常见的基因组改变。
见图2,TP53、STK11(LKB1)和KEAP1/NFE2L2是最常见的共存基因突变。
STK11(LKB1)或KEAP1/NFE2L2共存突变患者总⽣存期明显缩短,⽽TP53共存突变对总⽣存期没有影响,见图3。
多变量分析显⽰,KEAP1/NFE2L2突变是独⽴的不良预后预测因⼦,⽽TP53或STK11(LKB1)突变与预后⽆关*。
*STK11(LKB1)突变患者中63%同时也有KEAP1/NFE2L2突变。
临床前研究显⽰,KEAP1/NFE2L2突变对铂类耐药,导致含铂化疗⽅案疗效较差。
KEAP1/NFE2L2共存突变的KRAS⾮⼩细胞肺癌患者对PD1/PD-L1免疫治疗响应也较差。
化疗疗效荷兰的⼀个回顾性研究显⽰,晚期KRAS突变NSCLC⼀线化疗采⽤紫杉醇⽅案的疗效最佳,总有效率50%,联合贝伐单抗时更⾼达62%,培美曲赛⽅案的总有效率为21%,吉西他滨⽅案的总有效率为25%,具体数据见表1。
非小细胞肺癌Ⅱ期治疗与预后
付尚志;蒲萍;李启明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年(卷),期】2001(8)5
【摘要】目的分析Ⅱ期非小细胞癌不同治疗方法与疗效。
方法Ⅱ期非小细胞肺癌 2 64例分别采用单纯放疗、放疗 +化疗、单纯手术、手术 +放疗、手术 +放疗 +化疗并用的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Ⅱ期病人的 1年生存率 5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而 3、5年生存率单放组明显低于其它 4组 ;手 +放组与手 +放疗 +化疗组的局部控制率优于单纯手术组。
结论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长期生存率与治疗方法有关 ,放疗可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率。
【总页数】2页(P76-77)
【关键词】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化疗;外科手术;预后
【作者】付尚志;蒲萍;李启明
【作者单位】解放军324医院放疗中心;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放疗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放射治疗剂量和靶向维持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J], 姜力豪; 欧阳举
2.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对比及相关预后因素
的分析 [J], 侯敬芝
3.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不可切除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J], 谭志巍;何弢;程双华;李月;贺再清
4.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J], 李虎子;赵成;贺斌;方文岩;张洪;段振东
5.肺楔形切除治疗Ⅰ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其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J], 陈新富;刘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Ⅳ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治与预后分析
摘要】目的:对Ⅳ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进行研究。
方法:选
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2例确诊为Ⅳ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我院首次确诊病例,对患者临床治疗及疾病预后进
行随访观察1年,对患者的病症发生率、诊治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
等指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中位值为(3.2±1.8)月,总
生存期中位值为(7.9±1.4)月;此外,是否能接受4周或以上化疗治疗以及胸腔
积液可控、体能状态评分等是对患者疾病进展以及总生存期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而络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在患者总生存期预后影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论:Ⅳ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平均为(7.9±1.4)月,临床中,采用络氨酸激
酶抑制剂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患者治疗、积极实施体征状态较好患者的胸
腔积液控制与全身化疗,在改善患者预后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Ⅳa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治特点;预后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114-02
临床中,Ⅳ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较短,预后差,一般在6个月以下。
下文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2例初诊Ⅳ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例,对其疾病诊治及预后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2例Ⅳ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
床诊治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所选取患者均为我院初诊Ⅳa期非小细胞肺
癌患者。
患者病症诊断确认均经64排以上胸部CT检查与腹部超声、胸腔积液脱
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淋巴结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等综合病理检
查证实,并且根据非小细胞肺癌病症诊断标准确认为Ⅳa期非小细胞肺癌。
1.2 方法
临床中,对患者进行胸腔穿刺或小导管引流后,实施胸腔内药物灌注治疗,
灌注药物以铂类化疗药物和生物免疫制剂、中成药制剂、非铂类化疗药物等非小
细胞肺癌治疗药物,采用多种药物联合灌注治疗,以每周进行灌注治疗2次、连
续治疗2至4次方式为主;在患者胸腔积液穿刺引流与治疗控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含铂双药全身化疗,同时对基因检测显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发生
突变的腺癌患者,实施络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此外,对部分患者进行肺部肿瘤
适形放疗,以积极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对患者的病症治疗及预后改善情况进行
随访观察1年,以进行研究分析。
1.3 观察分析指标
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表示治疗到病情出现进展的时间,总生存期指患者病症确
诊至死亡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因素分析采用Cox
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9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在29至81岁之间,
平均为(64.1±1.2)岁;肺腺癌患者57例,约为62.0%,肺鳞癌患者10例,约为10.9%,其余患者25例,约为27.2%;恶性胸腔积液少量患者37例,约为40.2%,中量积液患者35例,约为38.0%,大量积液患者19例,约为20.7%,并且积液
分布以右侧胸腔患者数量最多,为43例,约46.7%;此外,7例患者合并2型糖
尿病,约为7.6%,29例患者合并阻塞性肺炎,约为31.5%。
至随访结束,4例患
者未发生死亡。
如表1所示,为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
3.讨论
一般情况下,针对Ⅳ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症诊断主要是肺部病灶的病理检查以及
胸腔积液或者是胸膜细胞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检查综合确认,实现病症诊断,并
且临床中,在进行患者病症治疗中,针对患者呼吸困难情况,需要对中量以上恶性胸腔积液
患者实施局部治疗,以缓解患者病症,减少不利影响[1-3]。
其中,采用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
以小口径(约10~14F)引流管应用以减少穿刺次数,同时便于后续腔内注药治疗开展,是
Ⅳ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局部治疗最常用的方式,治疗药物以化疗药物、生物免疫制剂、基因治疗、中药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等药物为主。
上文中,在对我院收治的首次确诊为Ⅳ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92例患者临床诊治及预后进
行回顾分析与研究中显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中位值为(3.2±1.8)月,总生存期中位值为(7.9±1.4)月;此外,是否能接受4周或以上化疗治疗以及胸腔积液可控、体能状态评分等
是对患者疾病进展以及总生存期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而络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是患者总生
存期影响独立因素,这在患者临床诊治及预后改善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总之,Ⅳ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平均为(7.9±1.4)月,临床中,采用络氨酸激
酶抑制剂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患者治疗、积极实施体征状态较好患者的胸腔积液控制
与全身化疗,在改善患者预后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军,谢贵元,李姣,等.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肿瘤临
床,2014,41(14):904-907.
[2]李艳,郭其森.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10):800-804.
[3]田梅玲.化疗加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0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