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考察活动报告

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考察活动报告

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考察活动报告
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考察活动报告

初一暑假名著阅读记录之《水浒传》

初一暑假名著阅读记录之《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考察活动报告

考察时间:2017年7月18日

考察地址:圆明园遗址公园

考察记录:圆明园是一个富丽辉煌的皇家园林。

相关资料: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园中面积34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抢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摘自百度百科考察目的或价值: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考察过程:参观圆明园,并听讲解员讲解。

考察感受:

我和同学到圆明园遗址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感触颇多,对中国一百多年前的屈辱历史有了直观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也对中国如今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感到自豪。

遥想几百年前,圆明园是多么的富丽辉煌。然而仅几天,圆明园的奇珍异宝被洗劫一空,圆明园也被帝国列强一把火付之一炬,仅留下一片断壁残垣。

迄今为止,十二兽首中的六个已经回到中国,鼠首与兔首被法国人收藏,龙首、蛇首、鸡首、狗首则下落不明。想到这里不免有些气愤,我们中国的文物不能展览在自己的国都里,却要被一些不法分子拍卖,收藏,心里很是悲痛。

因为当时国力衰弱,导致了这一惨剧。而现在,哪里还有其他国家敢像这样欺侮中国。我们将来也要为国家努力,报效祖国。

初一暑假名著阅读记录之《蚕丝:钱学森传》

最新北京圆明园导游词_圆明园的景点导游词

最新北京圆明园导游词_圆明园的景点导游词 北京圆明园导游词篇一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总面积达350公顷。圆明园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它建成于清朝乾隆年间,原有亭台楼阁140多处,总面积达350万平方米。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历史上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

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收藏极为丰富,堪称文化宝库。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煌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陈设豪华精美,收藏有大量的艺术珍品。据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描述,"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想见"。"各种宝贵的珍品,均积聚于此皇家别墅,千门万户之中。"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和珐琅质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额,以及本国其它各种艺术精制品和欧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应有尽有。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平地

观看中国文物《火烧圆明园》观看感范文500字5篇

观看中国文物《火烧圆明园》观看感范文500字5 篇 关于中国文物《火烧圆明园》观看感500字<一> 在年前,我看过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题目就是《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令我至今难忘…… 看完这一部令人惊心动魄的电影后。我的眼在流泪,我的心也跟着留下那苦涩的泪水。我的心灵被那一种耻辱啮噬着,被愤怒的火 焰燃烧着。 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想看看有许多美丽传说、极精美的、举世无双的圆明园呢?那具有中国特色的精致的亭台楼阁,那奇异的花草 树木,那价值连城的国宝……然而,这一切都不存在了,留下来的 只是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孤零零地躺在那里,他们好像在向人民诉 说着当年的痛苦、耻辱和折磨。90多年前,嗜血成型的八国联军, 无视中国人民的尊严,大量的占领中国国土,大肆掠夺圆明园的文 物和财宝,推倒圆明园的楼台亭阁,毁坏圆明园的一花异草。为了 掩饰其罪行,他们还放活燃烧了圆明园,大伙连续少了三天三夜, 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融艺术和建筑与一体的圆 明园在此时此刻变成了一片废墟…… 啊!这一切的一切——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奇耻大辱!这样的耻辱在黑暗的旧中国,又何止一次呢!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怎 能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呢!?我们的祖国这正在发展,祖国的未来蓝 天有待我们去描绘!我们一定要把过去的这一种耻辱——永记在心啊! 关于中国文物《火烧圆明园》观看感500字<二> 在学习中,我知道了圆明园是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知道了圆明 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知道了圆 明园是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可是观看了《火烧圆明园》后, 我又知道了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看了圆明园的毁灭,我真有些

简介圆明园古迹海晏堂

简介圆明园古迹海晏堂,[1]建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海晏”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文苑英华》唐郑锡《日中有王字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河,黄河;晏,平静。“河清海晏”也作“海晏河清”,意指黄河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此语用以比喻天下太平,有歌颂世界和平的吉祥涵义。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中观赏实用性建筑“海晏堂”之名也出于此。此建筑群的精华——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兽首由驻华耶稣会教士郎世宁设计,他以兽头人身的十二生肖代表一天的二十四小时,每座铜像轮流喷水,蔚为奇观。1860年,十二生肖兽首被英法联军掠夺后流落四方,其中鼠首与兔首被法国人收藏;牛首、猴首、虎首、猪首、羊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龙首、蛇首、鸡首、狗首则下落不明。设计铜像设计者 圆明园兽首铜像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圆明园兽首铜像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R.Michel.Benoist ,1715-1744)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原本郎世宁是要建造西方特色的裸体女性雕塑,可是乾隆皇帝觉得这有背中国的伦理道德,所以勒令重新设计,后来才有了这十二生肖铜像。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当时设计好后,郎世宁发现大清竟然没有一个工匠还懂得青铜器制作方法,后来他和众工匠查阅典籍,费时费力最终终于造成。

造型与构造原理 圆明园古迹海晏堂,建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海晏”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文苑英华》唐郑锡《日中有王字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河,黄河;晏,平静。“河清海晏”也作“海晏河清”,意指黄河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此语用以比喻天下太平,有歌颂世界和平的吉祥涵义。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中观赏实用性建筑“海晏堂”之名也出于此。此建筑群的精华——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十二生肖铜像由欧洲传教士郎世宁主持设计,清宫廷匠师制作,是展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珍品,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设计者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民俗文化,以十二生肖的坐像取代了西方喷泉设计中常用的人体雕塑。生肖铜像身躯为石雕穿着袍服的造型,头部为写实风格造型,铸工精细,兽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细微之处,都清晰逼真。铸造兽首所选用的材料为当时清廷精炼的红铜,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光,历经百年而不锈蚀,堪称一绝。据考证,当年十二生肖铜像呈八字形排列在圆明园海晏堂前的一个水池两边,被时人称为“水力钟”。每日,十二生肖铜像会依次轮流喷水,分别 代表全日不同时分,正午时分时,十二像会同时涌射。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是按照我国十二生肖设计的喷泉时钟,每到一个时辰,属于该时辰的生肖钟就会自动喷水,正午十二点时,十二生肖则同时喷水,设计极为精巧。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5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圆明园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

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1)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2)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师:刚才同学读课文不但读得通顺流利,而且有的同学还读得很有感情。老师相信你们同样能有感情地读好下面的词语。自己先练习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老师检查词语检测: 不可估量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山乡村野田园风光平湖秋月蓬岛瑶台西洋景观风景名胜天南海北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字词教学 师:这些词语里,老师有一个词语想请教大家,“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不可估量”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价值可以被称为“不可估量”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评价圆明园的价值的?(指名汇报)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教师归纳出示三个句子。(学生齐读) 圆明园是: 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品读“美”。 同学们想不想到这个著名的皇家园林游览一番呢?那就跟随老师一起来吧! 3.创设情境,表达“美”。 园林里有如此之多的美丽景观,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处呢?想象一下那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现在你们选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景观去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圆明园遗迹游览有感

圆明园遗迹游览有感 “当一切被风干,剩下的便只有干枯的记忆,当一切被遗忘,唯独历史留下的教训不能被遗忘。”从小学开始,我就在各种书籍,影视中看到了那些被毁坏的遗址。那时,心中只有一种愤怒与无奈。而这个五一,当我真正进入园林,看到那些断壁颓垣,我完全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和真谛。 早晨,我们从地铁圆明园站一出来,就来到了绮春园的门口,怀着对遗迹的向往之心,我们直奔着内园走去。但一路上,我们就被鲜绿的树和广阔的湖吸引了,到处都是清澈的水和诱人的花,神清气爽。一种让人舒心的气息,让我们不停地留恋,驻足,不禁产生了久居此处的憧憬。中途躺在躺椅上看着蔚蓝的天,吹着舒心的小风,心里甭提多舒爽了。 前面两公里的路,我们完全被风景所吸引,花费了不少时间。因此,在长春园,我们不得不加快脚步,向内园快速的前去,路上只是在含经堂和思永斋的遗迹前有所停留,不过所谓的这些建筑,我们怎么也没具体看见,想到这可能便是完全毁在了英法联军的手里,心中不禁有了一层阴霾。 之后,经过一扇大门,我们来到了此次游览的主要目的地西洋楼景观。百度百科上说此处景观是清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引进的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虽然它的面积相对于整个圆明园来说很小,但是他是整个园林的核心,是最有艺术,最积聚财富之地,当年有的外国人这样评价:“集美景佳趣于一处,凡人们所能幻想到的、宏伟而奇特的喷泉应有尽有,其中最大者,可以与凡尔赛宫及圣克劳教堂的喷泉并驾齐驱。” 但是,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有一个个倒在地上碎石和断壁残骸。而此时的感觉完全不是看书可以给予的,当你真的亲眼目睹这些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心中那种无语言表的沉痛,脑中似乎完全被英法联军罪恶的烧杀抢砸所占据,如此的一座园林就这样被他们无情的毁灭了。我们抚摸着地下的碎石,一面为这那些伟大工艺师的工艺而折服,一方面感受着它们所遭受的疼痛,看着依旧宏伟壮观的大水法、观水法,听着旁边导游对那段历史的讲解,心中怒火难以平静,那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油然而生。 怀着一份沉痛,我们继续往前走,突然我眼前一亮。我们来到了大而美丽的福海景区,这时虽然起风下雨了,但丝毫不影响这里的美,也就是这样的景色才能抚平我们内心所受的伤。我们决定环湖一圈,走着走着,同学说中间那个岛便是蓬莱岛,就是电视里“嬛嬛”所住

去圆明园游览作文

去圆明园游览作文 周末那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圆明园游玩。吃完午饭后,我们一家人就搭车怀着愉快心情出发了。 我们来到圆明园的正门口,刚好在荷花花展。当我们进去大门,就看到一朵朵灰白色的莲花,一片碧绿的荷叶。我们看着路上提示,一路走向花展,哪里有不同种类的莲花,我认识就有两种分别睡莲和并蒂莲。令我惊讶的一种荷叶叫王莲,它的荷叶比一般太得多也圆,就像是一顶坚固的座垫,这种荷叶你坐在上面都行。我一看望去,看着莲花和荷叶互相交织在一起,像是一幅莲花秀丽风景图。此时,我对这美丽的风景图渐渐陶醉了。 然后,我们前往去看西阳楼遗址。据说它是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我们慢慢一路游览了谐奇趣、养雀笼、方外观,据说这些地方都是皇家常来的地方。之后我们就前往去看海晏堂。一到海晏堂堂楼前,就看到喷水水池。据说这水池曾经有十二生肖铜像,没经过每一一个时辰(2小时),就表示这一时辰的铜像口中往外喷水,直到中午时,就会看到十二铜像口中同时喷射泉水。游览完海晏堂,就走到不远处大水法。据说大水法就是皇上在这里观看大水法喷水的美景,大水法对面便是观水法。大水法在偏西北侧便是远瀛观。远瀛观的高大石柱全是优质汉白玉。随着我们去游览了黄花阵,这里称为迷宫。流传有一个关于迷宫的故事:在这迷宫中央有一座亭子,据说每年中秋节的晚上,皇上就在这里举办灯火晚会,观看宫女们手里拿着用黄绸扎制的荷花灯,在迷宫中走,看哪位宫女先到亭子,就获得赏赐。所以此阵也叫黄花阵。 众所周知,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它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在1860年被外来英法联军抢夺和烧毁,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再一次入侵圆明园掠夺,经过两次浩劫使圆明园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这一片废墟,也被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虽然圆明园已经被八国联军破坏了,作为中国人对他们都是充满憎恨。告诉后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祖国富强昌盛,才不被欺负,才有立足之地。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长大后,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不会少于150万件

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不会少于150万件。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 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如12生肖同头像道光年间内务府一份奏折,详尽载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情况:一两重银锞共存569390个,其中宫内存290505个,圆明园存280694个;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其中宫内存142件,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91件……圆明园的收藏情况,由此也略能窥见一斑。 包括从圆明园抢来的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银制品、景泰蓝…… 金罐通体如意花纹闪闪发光,金曼扎镶有珍珠、绿松石和红宝石,说明当时圆明园内的摆设有多么奢华。玻璃桌柜里摆放着一串大念珠,这串珠子共有154颗 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栩栩如生的匾额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应有尽有。 法军司令孟托邦把抢到的两块黄金和碧玉做成的朝笏,一块交给格兰特转献给英国女王,另一块献给法王拿破仑三世。回国后,孟托邦又献给拿破仑三世许多东西:两根将军的装饰杖,用金子做成,中间和两端都镶有很大的宝石,做工极为精细;一件乾隆皇帝御用甲胄(现在法国吉美军事博物馆展出),带一顶战盔;鎏金和釉的铜宝塔;好几个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许多戒指、项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珍奇玩物 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保存了两万多件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敬献文物连同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术馆。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一匹3尺长、2尺高的白玉马,这匹玉马曾被和从圆明园中窃取,和被抄家后,玉马被重新放回圆明园,最终还是没躲过被劫掠的命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毁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23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的变化。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情感的变化。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的15个会写字,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识字和理解。“金碧辉煌”这个词可结合文中句子以及相关图片来理解;注意区分同音字“臂”“壁”“璧”的不同用法。本课生字的书写,注意形近字的区分,“境”与“镜”的区别,“陵”与“凌”的区别。 2、阅读理解。 本课讲的是中华民族曾经的一段历史,主要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毁灭后的景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困难,但是通过语言文字,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中呈现了两幅画面,“不可估量”呈现的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美丽的景观;“化为灰烬”展现的是圆明园被毁后的惨景。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想象两幅画面呈现的不同意境、不同的感情,这样就找到阅读文章的切入点了。 3、表达运用。 学会准确地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课文时,应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用词的准确,以及一些有特色的句子。能用相似的表达来说一说看到名胜古迹时自己的感受,学习并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 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读通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熟悉昔日圆明园的景观,感悟其“美”。 (2)初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相关资料

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相关资料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三园分别有垣墙相隔;前为万春园,后面并列的两园,左为圆明园,右为长春园。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方河里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狮子林(Lion Grove Garden),一般所指为苏州园林中的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位于苏州市市城东北园林路。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另外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中则各有一处仿建。武陵春色位于万方安和之北,是一处摹写陶渊明(365-427年)《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建于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前,初名桃花坞。乾隆帝为皇子时,曾在此地居住读书。盛时此地山桃万株,东南部叠石成洞,可乘舟沿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世外桃源”。安澜园清代私家园林,园址在今浙江海宁盐官镇西北隅,本为南宋安化郡王王亢的故园。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 一1619年)至为右堂寺少卿陈与郊(号隅阳)重建,取名隅园。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后,传与本族曾孙清朝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更号遂初园。陈元龙殁后,为其子翰林院编修陈邦直所得。期间扩建园广至百亩,“制崇简古”,园内有三十余景。因其为陈氏别墅,当地俗称为陈园。1762年乾隆南巡,驻跸于此,赐名安澜园。 表示数量多的词语: 不计其数数不胜数不可胜数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圆明园的毁灭 3》WORD版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圆明园的毁灭及其带来的损失,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一重点进行写作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关键: 通过学习,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检查学生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 同学们,有谁去过圆明园吗?老师布置大家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你们向大家作个介绍。(板书:圆明园) 1.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师出示有关圆明园风光图。(出示多媒体课件)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圆明园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刚才,老师听到大家不住地发出了赞叹声,是啊,圆明园这么美丽,真不愧称之为“万园之园”! 可是有一天,却有人将它毁于一旦,使它成为了一片废墟!(充满激情)介绍完后,将题目补充完整。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如:圆明园毁灭以前是什么样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圆明园现在是什么样的?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你又产生哪些新问题?

2.教师引导,提炼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1)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2)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从哪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是怎样的? (4)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5)从这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小组合作,选择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独立阅读后,再将自己的意见拿到学习小组进行交流,研究,讨论,最后得出小组同学的共同意见。 3.全班交流,各小组将自己的意见拿到班级进行交流,互补互学。(学生汇报时,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课文内容。) 四、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五、实践活动。 1.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到网上发表。 (网址:圆明园遗址公园,https://www.doczj.com/doc/c37558238.html,) 2.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如:看书、上网等),了解我国的、本省市的历史名胜古迹被保护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全班交流,并做保护历史名胜古迹的宣传员。

北京圆明园导游词

北京圆明园导游词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圆明园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北京圆明园导游词(一) 大家好,我叫吴沛城。很荣幸为大家服务,希望通过我对大家的服务,能给你们的旅途带来欢乐。 今天我们参观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置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350

公顷。我们的车已经来到了圆明园,请大家下车参观,注意事项有:不得乱丢垃圾、不能用小刀刻画。 看着眼前断壁残垣的圆明园,你能想到它辉煌的过去吗?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圆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漫步圆中,你不仅可以看见民族建筑,还能看见西洋景观,仿佛置身于梦境里。这里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当时它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但是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不但掠夺,还肆意破坏,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放火烧了三天三夜,烟雾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这座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灰烬。 做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一定要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让圆明园恢复本来的面貌。 北京圆明园导游词(二)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总面积达350公顷。圆明园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它建成于清朝乾隆年间,原有亭台楼阁140多处,总面积达350万平方米。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三园分别有垣墙相隔;前为万春园,后面并列的两园,左为圆明园,右为长春园。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方河里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1860年和1900年,园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举。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4 圆明园的毁灭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毁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23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的变化。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难点 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情感的变化。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的15个会写字,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识字和理解。“金碧辉煌”这个词可结合文中句子以及相关图片来理解;注意区分同音字“臂”“壁”“璧”的不同用法。本课生字的书写,注意形近字的区分,“境”与“镜”的区别,“陵”与“凌”的区别。 2.阅读理解。 本课讲的是中华民族曾经的一段历史,主要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毁灭后的景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困难,但是通过语言文字,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中呈现了两幅画面,“不可估量”呈现的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美丽的景观;“化为灰烬”展现的是圆明园被毁后的惨景。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想象两幅画面呈现的不同意境、不同的感情,这样就找到阅读文章的切入点了。 3.表达运用。 学会准确地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课文时,应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用词的准确,以及一些有特色的句子。能用相似的表达来说一说看到名胜古迹时自己的感受,学习并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

1.预习提纲 (1)读通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熟悉昔日圆明园的景观,感悟其“美”。 (2)初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3)再读课文,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4)三读课文,走出圆明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殿、珑”等10个会认字,会写“毁、估”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亭台楼阁、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23个词语。 2.能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第1、3、4自然段,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圆明园断垣残壁的幻灯片。 师:孩子们,请静静地观赏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两名学生作答。 师:从1860年开始,这些断壁残垣就默默地伫立在北京西北郊圆明园遗址,历经150余年岿然不倒,它们,是在诉说一段历史。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段历史,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2.师生齐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释题:“圆”是“圆融完美”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毁”字书写时应注意“工”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几”的最后一笔变成竖弯。“毁灭”的

圆明园遗址公园观后感

圆明园遗址公园观后感 导读:本文圆明园遗址公园观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这天有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感受颇深。 刚一进园,就看见一些关于荷文化的宣传标语,只见池水荡漾,喷泉美妙绝伦,荷影风姿绰约,游人恋恋忘返,心里暗想:“圆明园遗址“难道就是这些吗啊?且往前再看看吧,无非又是一些池水荷塘,亭台楼阁,一边拍照,一边暗里怀疑,这难道就是所谓遗址? 沿着亭台楼阁一向往前,看到了十二生肖兽首博物馆,难免想到了成龙主演的《十二生肖》中的国际文物贩子劳伦斯。迄今为止,兽首中的六个已经回到中国,它们是:牛首、猴首、虎首、猪首、羊首和马首铜像,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鼠首与兔首被法国人收藏;龙首、蛇首、鸡首、狗首则下落不明。想到那里不免有些气愤,我们中国的文物不能展览在自己的国都里,却要被一些不法分子拍卖,收藏,心里很是悲痛。凭什么我们的东西你们要拍卖,你们要收藏呢? 坐着观光车来最之后到了圆明园遗址景区,断壁残垣赫然显此刻眼前,刚进园时的疑虑一扫而空,心里只剩下震撼与愤怒:那一座座残缺不全的石碑似乎在诉说着以前的苦难;那幸存的石狮怒睁的双眼似乎正在仇视着践踏那里的侵略者;那一片片瓦砾与石块似乎在告诉人们当时八国联军是怎样贪婪的掠夺······歹毒的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使108所园子中的107所木质园林所剩无几,又在大肆掠夺,火烧

之后,采用轰炸的办法使得石质的园子也这般惨不忍睹,偌大的石碑从中变为两半,厚实的石墩也能辟为几块,这些惨无人寰的人啊!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向世人诉说着它以前的不幸和遭遇。走在断垣残壁中,体味着它的辛酸历程,感受着时空的痕迹,似乎自己也回到了那个战乱的时代,火烧圆明园时,那近300多个苦苦挣扎的宫女和太监,当权者的不执政与寻欢作乐,不战即退的军队······“你看,咱在那里没看见一个外国人,是不是他们没脸来那里呢?”一位游人的话唤醒了我,仔细看看,这天确实没有看见一个外国人,期望真如那位游人所说,它们自知有愧,无颜前来目睹他们以前的“战果”。 随后观看的全景模型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慨叹于圆明园以前的辉煌,“这么多的园亭,皇帝不明白几个月才能游遍?”另一游人的话又让我想到了从康熙帝到同治帝奢侈的皇宫生活。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她的美让人眩晕,正如所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所描述的人间仙境: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成的梦······同时圆明园又是英法等八国联军以前罪孽的见证,它的毁灭让人心痛,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礼貌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 走出圆明园,我只想对我的同胞们说: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强我中华!

游览圆明园游记作文400字范文

游览圆明园游记作文400字范文 篇一:圆明园游记作文400字 今天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圆明园公园玩。吃过早饭后,我们一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我们来到公园,正好有荷花花展。一进大门,便是一朵朵粉红色的莲花,一片片碧绿的荷叶。我们顺着路标指示的方向来到了花展,那里有睡莲和并蒂莲。还有一种荷叶叫王莲,它又大又圆,周围还有一堵墙似的边,这种荷叶人站上去都可以。远看,莲花和荷叶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好像一幅风景秀丽的山水画。我不禁对这幅美丽的图画有些陶醉。 随后,我们又去了西阳楼遗址。那里是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我们一路参观了谐奇趣、养雀笼、方外观,据说方外观曾是乾隆帝爱妃(香妃)作礼拜的地方。然后我们去了海晏堂。海晏堂楼前喷水水池上曾有十二生肖铜像(石身),出国留学网每一时辰(2小时),代表这一时辰的铜像口中往外喷水,中午时,十二铜像口中同时喷射泉水。参观完了海晏堂走不了多远就到了大水法。大水法的对面是观水法,以前皇上就是在这里观看大水法喷水的美景。大水法的西北侧就是远瀛观。远瀛观的高大石柱全是优质汉白玉。最后我们又去了黄花阵,迷宫中央有一座亭子。传说有一个关于这个迷宫的故事:据说每当八月十五中秋的晚上,皇帝在此举行灯火晚会,宫女们手里拿着用黄绸扎制的荷花灯,在迷宫中走,谁先走到

亭子,就奖赏谁。所以此阵也叫黄花阵。 圆明园曾是一座皇家园林,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又一次入侵圆明园,两次浩劫就使圆明园变成了我们看到的这一片废墟。所以现在它被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已经被八国联军破坏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对他们的憎恨。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篇二:圆明园游记作文400字 游玩了颐和园,我们又兴冲冲地来到了圆明园。一进大门,就让我大失所望。门里面有一座只剩下几块大石头拼成的石桥,据说以前整个圆明园有一百多座漂亮的石桥,但是,由于英法联军攻打,现在只剩下这半座残破的石拱桥了。只有旁边的几枝红梅还树立在那里,显出几份喜气。 接着,我们走进了圆明园西洋楼遗址公园,只见一头雕刻精美的雄师,现在只剩下半个身体,倒在了地面上;介绍中原来美丽绝伦的喷泉,现在只剩下一个底座;雕满花纹的石梯,现在已五马分尸满目苍凉的公园,已是一片废墟了,而听导游介绍,圆明园一直号称是万园之园。 我想: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侵略者抢夺了无数珠宝文物,杀

圆明园看历史兴衰

从圆明园看国运兴衰 学生姓名: 1.摘要:通过对圆明园这一历史遗迹的考察,以各时期中国的财政状况为切入点,探究中 国国力的兴衰,并进一步印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关键词:圆明园,财政,国运,清朝,民国,新时期,社会制度 3.主体部分: 引言:圆明园的兴衰际遇,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自清以来的成败,通过对圆明园的考察,我们希望能从中看出国力的兴衰,总结出更多的教训与经验,更好的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里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但自1860年10月以来,圆明园相继遭到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页屈辱史。 圆明园堪称清王朝甚至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园林,下面我们就以圆明园为缩影,通过政府财政状况,分析中国国力强弱的变化 一、1709年~1860年——兴建 1、康熙时期(公元1661年—公元1722年)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抵抗并有力反击了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9月7日),维持了东北边境一百五十多年的边界和平。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以及清王朝的经济政策(如“永不加赋”),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增加了国库收入,为圆明园修建提供了经济基础。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了园额“圆明园”。 2、雍正时期(公元1722年—公元1735年)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而与此对应的,是政治的清明与经济上的富庶。 雍正皇帝勤于政务、生活俭朴。胤禛在位仅仅十三年,显得十分短暂。但是,他的政绩很可观,严禁朋党,整顿吏治,强调务实,多所建树,在不少方面实为超过康熙。“耗羡归公”、“养廉银”等制度的实施保证了政治清明,“摊丁入亩”的政策有利于缓解阶级矛盾,同时由于用人和理财有方,雍正时期进入了清朝最富庶的阶段,国库存银达六千万两之多。无疑这会促进圆明园的扩建。 3、乾隆时期(公元1736年~公元1796年)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圆明园是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以下是关于圆明园毁灭的一些资料,欢迎大家参阅!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

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20xx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资料300字

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资料300字 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资料300字”,供大家参阅。 圆明园历史--争议 关于圆明园的建园日期学术界中尚有争议,目前有两种主要说法,一种说是依据《日下旧闻考》所载圆明园建园于公元1709年,另一种是圆明园研究员张恩荫先生所说的1707年。 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园胜景,如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

于园中。长春园内还有一组欧式建筑,俗称西洋楼。圆明园还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 咸丰十年(1860)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将圆明园烧成一片废墟。 同治年间(1862~1874),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圆明园历史--鼎盛时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绮春园 绮春园早期曾是清怡亲王允祥的与御赐花园,名为“交辉园”。到乾隆中期该园又改赐给大学士傅恒,易名“春和园”。乾隆三十四年(1769)春和园归入圆明园,正式定名为“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