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遗址公园汇报
- 格式:pptx
- 大小:12.81 MB
- 文档页数:21
圆明园演讲稿三分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心目中的圆明园。
圆明园,作为中国古代宫苑建筑的典范,是中国园林建筑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它的建筑风格独特,景色优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圆明园的建筑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艺术,不仅有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还融入了西方的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圆明园的建筑中,可以看到古典的斗拱、雕梁画栋,也可以看到西方的钟楼、喷泉等建筑,这种融合创新的建筑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其次,圆明园的景色优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圆明园的园林景观非常壮观,有“万园之园”之称。
园内有湖泊、山水、亭台楼阁、花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尤其是那些古代艺术精品,如石像、石碑、石刻等,更是为圆明园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每一处景色都能让人感受到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勤劳,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建筑造园之精湛。
最后,圆明园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
圆明园的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品,都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因此,我们要珍惜这些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今天这个讲台上,我向大家介绍了我心目中的圆明园,希望大家能够对这座
古老的园林建筑有更深入的了解。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谢谢大家!。
圆明园遗址景点的例文和作文哇!圆明园可真的是个超级超级神奇的地方呢!我跟爸爸妈妈去那里玩的时候,简直像是进入了一个大大的迷宫,还好我们有导游叔叔带我们,不然我真的会迷路的!你们听我说哦,圆明园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公园,里面有很多很多有趣的东西!我们刚到圆明园门口,就看到一个很大的石碑,上面写着“圆明园遗址”,爸爸说这就是圆明园的“身份证”,因为它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有过很漂亮的建筑和花园。
但是,现在这些建筑已经不在了,只剩下了一些古老的遗址,像是一个个小小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
“看!那是什么呀?”我指着前面的一堆乱石问爸爸。
“那是圆明园的一部分遗址,曾经这里是个很漂亮的地方,现在虽然只剩下这些石头,但它们也告诉我们很多历史故事呢!”爸爸解释说。
导游叔叔带我们来到一个特别的地方,叫做“长廊”,我听名字就觉得好神奇!导游叔叔说,长廊以前是圆明园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像是一条长长的走廊,里面有很多精美的画。
但是现在只剩下长长的石柱,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以前的辉煌。
“哇,这么长的走廊,你们觉得有多少个我才能跑完呢?”我问爸爸妈妈。
妈妈笑着说:“大概你需要跑很久很久才行!”我们还看到了一些特别的石头雕像,导游叔叔告诉我们这些石头雕像叫做“十二生肖”,每个雕像都代表一种动物。
我最喜欢那个龙的雕像,因为它看起来非常厉害,就像是一只真的龙在那儿威风凛凛的!“叔叔,龙真的会在这里飞吗?”我好奇地问。
导游叔叔笑了:“虽然龙现在只在我们的想象里飞翔,但这些雕像让我们能够记住过去的辉煌。
”我们还去了一个叫做“西洋楼”的地方,那里的建筑风格跟我们平常见到的不一样,像是从外国过来的。
虽然现在它只剩下了几面墙,但我能想象以前它一定是非常漂亮的地方,像一个童话中的城堡。
最后,我们在圆明园的草地上玩了会儿,虽然没有看到以前的花园,但我们还是在这片大大的草地上跑来跑去,感觉像是在玩捉迷藏。
爸爸妈妈也很开心,他们说这里的风景虽然和以前不同了,但依然很美丽。
游玩圆明园遗址个人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游玩圆明园遗址个人观后感心得精选1奥运年过后,我来到了我们的首都北京,我目前最最想感受与经历的城市.可能因为抱的希望太多,以至于我站在北京城市之中的时候,发现现实与想像中很不一样的.北京是时尚、活力的,但它给我更多感觉是古老、庄重的.当然我也来到了圆明园.在圆明园时,我的感受是悲衰与愤怒并存.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可是,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现.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10月18日、19日,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为掩盖抢劫掳掠罪行,下令米启尔骑兵团3500人在园内四处点燃罪恶的大火,全园顿时化为一片火海,所有庙宇、宫殿、历代收藏都付之一炬.如今它以是伤痕累累,遍体鳞伤!在园子深处,这些景物让人触目惊心,残花败柳,断石凌乱,让人感觉不到自己居然是走在皇家园林里,就算是再有想象力的人,也难以想象出这曾经是“万园之园”,曾经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使我心灵震撼的是西洋楼景观群,在这个景观群里,由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大水法了,看了它被毁之前的图画,可以说是金壁辉煌,庄严大气,气势恢弘.它凝结着我国劳动人民大量血汗和智慧、经六朝皇帝150余年悉心经营的一代名园圆明园就这样被闪电般劫毁而破坏殆尽.圆明园的大火,不仅仅是烧去了旷世珍宝,更多的是警世了所有的中国人,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历史,但我们可以创造未来.我们要牢记国耻!不要再让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从我们的手中再度流失!游玩圆明园遗址个人观后感心得精选2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强我中华.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观后感,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参观圆明园遗址心得体会参观圆明园遗址心得体会精选2篇(一)参观圆明园遗址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宏伟庭园,圆明园曾经是清朝皇家园林,其建筑和景观的瑰丽和精致超出了我的想象。
首先,参观圆明园遗址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感。
曾经辉煌一时的圆明园在1850年遭受了英法联军的焚毁,至今只能看到废墟和残迹。
站在废墟前,我不禁想象起当年的宏伟场景以及焚毁后的惨状,心中不免感伤和惋惜。
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无情和时间的流转,一切都会消逝,只有在心中保留下的回忆是永恒的。
其次,参观圆明园遗址也让我对文化遗产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遗址,圆明园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这个过程是多么艰巨和复杂的。
修复工作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要进行深入研究和保护措施的设计。
我深深地明白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文明的珍视,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
最后,参观圆明园遗址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和尊严。
圆明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古代工艺和艺术的杰作,代表了中国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虽然损毁严重,但仍然能够从遗址中感受到其宏大和瑰丽。
站在遗址前,我感受到了无尽的自豪和自信,深深地被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所震撼。
总的来说,参观圆明园遗址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和思考。
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在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责任和义务。
圆明园的遗址让我对自己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更加强烈,也对历史的重要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参观圆明园遗址心得体会精选2篇(二)我最近参观了一座地铁站,留下了一些体会和感受。
首先,地铁站设计精良。
地铁站的入口通道设计宽敞,方便人流进出。
站厅内设置了指示牌和地图,让乘客能够轻松找到自己需要去的方向。
站台上还有屏幕显示列车到站时间和下一站信息,方便乘客掌握列车运行情况。
参观圆明园遗址观后感
参观圆明园遗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曾经辉煌壮丽的皇家园林,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但它仍然展现着当年的辉煌与美丽。
进入圆明园遗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废墟中的残垣断壁。
我看到了曾经的宫殿、湖泊、大门等建筑的残骸,这些断壁残垣给人一种沧桑和哀伤的感觉。
在废墟中漫步,我不禁思考着当年的盛景和这片废墟背后的历史。
在遗址的中心,有一座仿佛是废墟中唯一完整的建筑——圆明园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内陈列着关于圆明园的历史、文物和照片,让人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个古老的皇家园林。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张照片,照片上是圆明园的全貌,它展现了当年园林的辉煌和壮丽,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荏苒和历史的变迁。
参观圆明园遗址,我不仅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也对当年的繁华景象产生了好奇和敬意。
圆明园是一座集合了中西方建筑、艺术和园林之精华的皇家园林,它的毁灭也象征着历史的残忍和人类对文明的破坏。
通过参观遗址,我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和尊重我们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参观圆明园遗址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它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庄严和文化的厚重,也让我对我们的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保护和传承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后人也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智慧。
一、前言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曾经是清朝皇家园林,拥有“万园之园”的美誉。
然而,在19世纪中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使得这座园林惨遭破坏,成为中华民族的痛。
为了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感受中华民族的屈辱,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于近日参观了圆明园。
二、圆明园概况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由康熙帝下令建造,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的扩建和修缮,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景色秀丽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园内有宫殿、楼阁、亭台、水池、假山等景观,集中华园林艺术之大成。
然而,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圆明园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建筑被焚毁,珍贵文物被掠夺。
三、参观感受1. 悲愤之情走进圆明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废墟。
曾经辉煌的宫殿、楼阁、亭台,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
参观过程中,我不禁感叹历史的残酷,为中华民族的屈辱而感到悲愤。
那些被焚毁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2. 民族自豪感尽管圆明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仍有部分建筑得以保存。
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精美的石雕、精美的壁画、精美的瓷器等,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保存下来的文物,让我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感到自豪。
3. 历史责任感参观圆明园,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同时,我们也要时刻警醒,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结论此次参观圆明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沧桑和民族的屈辱。
圆明园的毁灭,警示着我们勿忘国耻,珍惜和平。
同时,也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名青年,我将铭记历史,奋发向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参观圆明园的一些具体感受:1. 阅读石碑和展板,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英法联军入侵的经过,深感历史的沉重和民族的不幸。
2. 观看圆明园的复原模型,想象昔日园林的繁华景象,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感到自豪。
[圆明园遗址公园]圆明园遗址圆明园遗址篇(一):参观圆明园遗址作文精选参观圆明园遗址作文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来到万园之园圆明园游玩。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
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
圆明园,这座昔日压倒群芳震惊世界的园林建筑奇珍,今日已成了绿树丛中断壁颓垣,伤痕累累的废墟。
只要到那里去看看,就会点燃你对帝国主义仇恨的火焰,激发你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来到圆明园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对威严的狮子。
它们身上伤痕累累,但雄姿犹存,似乎随时准备与敢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把他们吞下去似的。
走到旧址旁,我看见有一匹石马屹立在那里,怒视着远方,它好像在咒骂那些夺我中华之宝,杀我中华儿女,毁我中华园林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
这些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此时此刻,我心潮起伏,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圆明园内那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的买卖街,具有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可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大肆掠夺,使圆明园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被洗劫一空;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圆明园,这里火光冲天,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核心部分——西洋楼遗址西半部,基本保持着残垣断壁的原貌,向世人述说着一代名园的兴衰荣辱,警醒着中国人“振兴中华”、“勿忘国耻”。
啊!圆明园,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是侵略者罪行的见证,你是一段凝固的历史,你永远激励着华夏子孙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向上。
一、前言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艺术的典范,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
然而,在19世纪中叶,圆明园遭受了英法联军的严重破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伤痛。
为了深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们组织了一次圆明园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目的1. 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园林艺术特点;2. 感受圆明园遭受破坏的历史悲剧,增强民族意识;3. 探讨圆明园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实践内容1. 圆明园历史与文化学习我们首先通过查阅资料、参观展览等方式,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圆明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扩建,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景色秀丽的皇家园林。
园内建筑精美,园林布局巧妙,被誉为“万园之园”。
2. 圆明园遗址参观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圆明园遗址。
虽然大部分建筑已经毁坏,但仍然能够感受到昔日的辉煌。
我们看到了残存的大水法、海晏堂、远瀛观等建筑,以及被破坏的残垣断壁。
这些遗址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破坏之惨重。
3. 圆明园保护与修复工作探讨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了解了圆明园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目前,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工作,力求还原园林的原貌。
我们参观了正在修复的景区,了解了修复过程中的艰辛和挑战。
4. 民族意识教育在圆明园的参观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悲剧。
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圆明园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的罪行。
这次活动让我们更加珍惜祖国的文化遗产,增强了民族意识。
四、实践总结1. 圆明园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艺术的典范;2. 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破坏是中华民族的伤痛,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3. 圆明园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4.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走进圆明园的遗址作文400字作文一
今天,老师带我们走进了圆明园的遗址。
一到那里,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到处是断壁残垣,一片荒凉。
我好像看到了当年侵略者的恶行。
我走过那些破碎的石头,想象着以前这里美丽的宫殿。
听老师说,这里曾经有好多好多漂亮的房子,有能工巧匠精心雕刻的花纹,还有数不清的奇珍异宝。
可是现在,都没有了。
只剩下这些破石头,好像在哭泣,在诉说着那段悲惨的历史。
我心里很难过,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不让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作文二
我们去了圆明园的遗址,那场面,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一进去,看到的就是破破烂烂的大石头,东倒西歪的。
我想,以前这里肯定不是这样的。
老师给我们讲,以前的圆明园可漂亮啦!有大大的花园,五颜六色的花朵。
还有好多高大的房子,金光闪闪的。
但是可恶的侵略者来了,他们抢走了宝贝,还放火烧了这里。
我摸着那些石头,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我觉得我们得记住这个教训,要努力让祖国越来越厉害,不能再被别人欺负!
希望我的作文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需求,请继续向我提问。
参观圆明园遗址观后感早就听闻圆明园的大名,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看看。
这次终于有机会,亲身走进了这片充满历史沧桑的土地。
当我踏入圆明园的那一刻,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眼前的景象,与我想象中的相差无几,却又有着更多超乎想象的震撼。
曾经的圆明园,那可是万园之园啊!据说这里有着数不尽的亭台楼阁,美轮美奂的建筑,还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
光是想想,都能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种繁华与辉煌。
可如今,呈现在我眼前的,却是断壁残垣。
那些曾经精美的雕刻,如今只剩下了一些模糊的痕迹。
我抚摸着那些残损的石块,仿佛能感受到它们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沿着小路慢慢走着,看到了一处只剩下几根柱子的宫殿遗址。
那些柱子虽然已经残破不堪,但依然屹立在那里,像是在坚守着什么。
我仔细地看着柱子上的雕花,虽然已经被岁月侵蚀得不成样子,但还是能依稀看出当年的精美。
我不禁在想,当年在这宫殿里生活的人,该是怎样的一种尊贵与奢华。
他们或许从未想过,有一天这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片湖水边。
湖水还算清澈,微风吹过,荡起层层涟漪。
湖边有着一些乱石,据说这里曾经是一座美丽的水榭。
我闭上眼睛,试图在脑海中勾勒出它曾经的模样。
想象着在一个夏日的夜晚,微风拂面,王公贵族们在这里欣赏着歌舞,品尝着美酒,那该是多么惬意的场景啊!可如今,只剩下这一湖静水和岸边的乱石,让人不禁心生感慨。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圆明园的介绍。
我站在那里,认真地读着每一个字,心情愈发沉重。
当年的侵略者们,是多么的残忍和贪婪,他们将这里洗劫一空,还放火烧毁了这一切。
那些精美的建筑、珍贵的文物,就这样在大火中消失殆尽。
想到这里,我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惋惜。
在圆明园的一角,我发现了几株顽强生长的野花。
它们在这片废墟中绽放着,显得格外耀眼。
我蹲下来,仔细地看着这些小花。
它们虽然娇小,但却充满了生机。
在这片遭受过巨大创伤的土地上,它们依然努力地生长着,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坚韧。
圆明园总结(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圆明园总结感悟圆明园“我不知道奥斯维辛是否也有人不停的说笑交谈”我相信大家同样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参观景区的时时刻刻都怀着一种沉重的心情。
在活动的开始,我们小组内的成员都带着一种轻松的态度,然而当每一个人亲眼看到那一片片断壁残垣,轻轻抚过那每一块碎石,所有人的心中都百感交集。
1800年,咸丰担任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咸丰做皇帝40年后,鸦片战争暴发了,英法联军2000艘军舰,20000多人侵占北京城,与此同时,在北京20公里外的圆明园发起猛烈袭击。
当时,咸丰已逃往避暑山庄,并签定很多不公平条约。
在袭击圆明园的一年后,八国联军把圆明园彻底毁灭。
十八世纪的大清帝国,据说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财富,一座圆明园,标榜着东方的财富。
而今,面对圆明园遗址,除了遗憾,还有愤慨,除了愤慨,还有中国人的痛。
天朝上国的美梦,在英法滚滚的硝烟中终于被打破。
最赤裸裸的罪恶是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那一幕,恐怕这是他们最愉快的一次战斗,对手只有手无缚鸡之力的几个宫女太监,他们是笑着作战,笑得是那么灿烂,丑恶的嘴脸彰显他们的野蛮,在他们肆虐的破坏之后,仍然收获了丰厚的战利品。
据说是为了公平起见,将士们号召士兵保持所谓的“绅士风度”,居然还举行了维持三天的公开拍卖,各个嘴角上扬的士兵,争先恐后地竞拍,最终每个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约4磅重黄金的奖赏。
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砸坏,砸不了的放火烧,以此证明他们是这场战役的获胜者,以免被后人遗忘。
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
这就是英法联军强盗行为在中国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罪行。
当然,圆明园被毁有那“两个强盗”的原因,但我们也不能排除自身的失误。
因为当时的我们,深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丝毫没有看到整个世界的变化,我们的武器装备还停留在2000多年以前,没有任何的进步,圆明园被毁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必然性。
骄傲自负与闭关锁国成为圆明园被毁的关键因素。
保留圆明园遗址的作文
《保留圆明园遗址,铭记那段历史》
嘿,咱今天就来说说这圆明园遗址的事儿。
记得有一次我去圆明园游玩,那真的是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啊。
一走进那园子,哇,那断壁残垣就那样呈现在眼前,感觉时光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了过去。
我看着那些破败的石头、残缺的建筑,心里头就开始想象当年这里是多么的辉煌壮丽呀。
我慢慢走着,仿佛能听到过去的声音,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劳作、欢笑的人们的声音。
我看到一处残损的柱子,上面似乎还有着当年的雕刻痕迹,我就凑过去仔细地看呀看,想象着曾经工匠们是如何精心雕琢它的。
我在那园子里逛了好久好久,每一处遗址都让我感慨万千。
为啥要保留这些圆明园遗址呀?这可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就像是一个大大的警示牌,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它让我们知道,曾经我们的国家遭受了怎样的磨难,我们得从中吸取教训,努力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
这些遗址虽然已经残破不堪,但它们蕴含的历史意义是无比珍贵的呀。
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虽然有了瑕疵但却无比珍贵的回忆一样,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现在,要不断前进。
所以呀,咱可得好好保留着圆明园遗址,让它一直提醒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看到这些遗址,都能了解那段历史,都能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一起守护着这些遗址,就像守护着我们心中的那份信念和责任一样。
哎呀,不说了不说了,一说起来就停不下来啦!哈哈!。
凝固的历史圆明园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见证历史的伤痕,共同缅怀被侵略的国家,怀念被破坏的文化遗产。
圆明园不仅仅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园林建筑,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我们要认真对待历史,珍惜历史,让历史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原名“圜墙花园”,是清朝雍正、乾隆、嘉庆三位皇帝一起打造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又因其泉水众多而被称作“江南四大名园”之一。
整个园林分为前园和后园两个部分,园内建筑遍布,楼宇亭台,布局严谨,景致宜人,可谓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然而,我们对这座园林充满敬意的同时,也无法忽视它曾经的遭遇。
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以圆明园作为攻击对象,将整个园林烧毁,并将其中的文物艺术品捷足先登掠走。
这一事件深深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让人们对侵略者产生了深深的仇恨和痛苦。
更为可悲的是,这座园林并没有在之后得到重建,而是成为了历史的残缺,成为了我们的伤心之地。
但是,我们不仅仅是要对历史黯然祭奠,更要通过这次纪念活动,深刻地反思历史的悲剧,并且号召全体中华儿女,永远铭记历史,铭记国耻。
我们要学习历史,了解历史,让历史成为我们继往开来的动力。
我们要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使之成为我们共同的骄傲。
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才能够使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更加自信,更加自豪。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当首先努力推动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历史记忆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并且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也为文物的保护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因此,我们应当利用现代科技,对历史文物进行更加细致的保护和研究。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加强社会对历史文物的普及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认识文物的价值,从而共同参与到文物的保护工作中来。
另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推动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
参观圆明园遗址公园有感以参观圆明园遗址公园有感为题,我想分享一下我在这个历史遗址中的所见所感。
作为北京的一个居民,我一直对圆明园这座历史遗址充满了好奇心。
终于有一天,我决定去参观圆明园遗址公园,亲身感受一下这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
当我踏入圆明园遗址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阔的空地和一片绿草如茵的景象。
这里曾经是一个占地广阔的皇家园林,如今留下的只是一些残垣断壁。
我沿着标示牌指引的路线,一步步地探寻着这里的历史。
我来到了热闹繁华的“前海”。
这里曾是圆明园的核心区域,也是一处集文化、商业、娱乐于一体的地方。
据史料记载,这里曾经有众多宫殿、楼阁和湖泊。
如今,虽然几乎所有的建筑都不复存在,但是通过遗址公园中的标示牌,我可以想象出当时的繁华景象。
这里的湖泊、山川和建筑设计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精髓,令人叹为观止。
接着,我来到了“后海”。
这里是圆明园的后花园,也是皇家宴会和游玩的地方。
在这个区域内,有一座名为“万春园”的建筑,据说是乾隆皇帝为了寿宴而建。
尽管只剩下了一些断壁残垣,但是通过遗址公园中的复原模型,我可以想象出当时的盛况。
这里曾经是一个宏伟壮观的建筑群,给人以无限遐想。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其他有趣的遗址。
比如,一座名为“玉泉山房”的建筑,据说是乾隆皇帝为了避暑而建。
虽然只有一些石基和残垣,但是我仍然能够感受到这座建筑的宏伟和华丽。
此外,还有一座名为“西洋楼”的建筑,是为了展示西方文化而建。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装饰吸引了我的目光。
除了建筑遗址,圆明园遗址公园还保存了一些文物和艺术品。
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陶瓷器、雕塑和绘画作品。
这些艺术品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
总的来说,参观圆明园遗址公园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和感受。
这里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让我对中国古代的辉煌和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
虽然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但是通过遗址公园中的标示牌和复原模型,我仍能够想象出当时的繁华景象。
圆明园遗址公园介绍
圆明园遗址公园位于北京西郊,面积约800公顷。
它始建于
清代雍正时期,于乾隆年间基本完成,是清朝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园原名“圆明三园”,是清王朝的皇家园林。
它位于北
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
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八年),原名“圆明三园”。
园在长春园西北,原为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府邸。
雍正帝即位后,为追念康熙皇帝对朝廷的关心和爱护,在原
苑西头建了一座园子,赐给胤禛居住使用。
1723年(雍正四年),雍正帝将“圆明三园”的名称改为圆明园。
圆明园的建筑依水而建,气势宏大,富丽堂皇。
园内有“万
园之园”之称的各种建筑1700余间、山水湖泊300余处、奇花
异草1800余种、动物植物1200余种。
圆明园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有花园胜景;园中还收藏了
许多稀世珍宝和历史文物,是中国清代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时,圆明园惨遭破坏。
1860年10月6日和7日两天内,法军两次闯入圆明园内大肆掠夺。
—— 1 —1 —。
圆明园遗址公园观后感作文《圆明园遗址公园观后感》篇一《走进圆明园》去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时候,天有点阴沉沉的,就像我的心情被一块布遮着,有点压抑。
刚到门口,那几块大石头就像几个严肃的守卫站在那儿。
一进去,我就感觉像是进了一个大型的“历史相册”,只不过这个相册里的画面有点惨不忍睹。
我沿着小道走,路边隔一段距离就有点石头的残垣断壁。
我在想,这些石头以前肯定也是有模有样的,说不定还雕着精美的花纹,现在可好,都七零八落的。
就像一群士兵打了败仗,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
路上还碰到个老伯伯,拿着个小本子在那画那些残留的建筑,一笔一画的特别认真。
我凑上去看了看,我说:“伯伯,您画得可真细致。
”老伯伯说:“这可得画仔细喽,这都是历史的见证。
”我继续往前走,到了大水法那儿。
那大水法的几根大柱子就跟几个孤独的巨人似的矗立在那。
柱子上有的地方坑坑洼洼的,像是被谁咬了几口。
听说以前这些地方都能喷水,那景象肯定特壮观,现在就只剩下这些个石头架子,像一个被拆了零件的大玩具。
旁边有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她的小女儿也在看。
小女儿就问:“妈妈,这些石头怎么都破了呀?”妈妈说:“宝宝,这是被坏人弄坏了的。
”小女儿眨着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我站在那儿,脑海里就忍不住想以前这圆明园该有多牛啊。
房子肯定都是那种雕梁画栋的,到处都是奇珍异宝,园子又大又美。
可现在呢,被那帮侵略者弄成了这副模样。
这就好比一个超级帅哥,被人揍了一顿还毁了容,看着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不过看着这遗址,它也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遭遇,告诉我们可不能忘了这事儿。
篇二《圆明园里的草木》在圆明园遗址公园里,不只是那些残败的建筑让人印象深刻,就连园子里的草木也好像有话要说似的。
走在小径上,两边的草长得挺茂盛的,感觉它们就像一群吃瓜群众,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
这些草大概不知道这里以前的辉煌和后来的灾难吧,它们只知道在这一片土地上努力生长。
我弯下腰拔了一根草,拿在手里捻了捻,这草可顽强了,虽然普通,但充满了生机。
圆明园遗址公园景点介绍哎,朋友们,今儿咱们聊聊那个让人心里头五味杂陈的地方——圆明园遗址公园。
这地儿,说它是公园吧,又不仅仅是个逛园子的地儿;说它是历史遗迹吧,又美得让人忘了伤痛。
咱们就边走边聊,感受那份沉甸甸的美吧。
一迈进那大门,哎哟,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片断壁残垣,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像是老故事里的老照片,泛黄却清晰。
这些石头啊、柱子啊,当年可都是金碧辉煌的见证者,如今却像是被时间老人轻轻抚摸过,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走在这儿,你能感觉到,风都带着一股子历史味儿,轻轻地,缓缓地,吹过耳边,好像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
再往里头走,嘿,你可得留神了,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跟某个“小惊喜”撞个满怀——那是一片片精心修剪的绿地,还有错落有致的树木,它们仿佛是大自然派来的安慰使者,用绿色和生机,温柔地包裹着这片受伤的土地。
春天来的时候,花儿们也不甘寂寞,纷纷探出头来,红的、黄的、紫的,争奇斗艳,给这沉重的历史添上了一抹亮色。
这时候,你站在那儿,心里头那个滋味儿,真是既感动又欣慰。
对了,别忘了去看看那个大水法遗址,那可是圆明园里的“明星”景点。
虽然现在只剩下一堆石头疙瘩,但你能想象得到,当年这里该是多么壮观啊!喷泉喷涌,水声潺潺,阳光一照,整个水面都闪耀着金光,美得让人心醉。
可惜啊,一场大火,把这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不过话说回来,也正是这份残缺,让这里更有了故事感,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了解更多,去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
逛累了,咱们还可以在园子里找个凉亭坐坐,喝喝茶,聊聊天。
这时候,你可以看到很多游客,有的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有的则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里满是沉思。
我想啊,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圆明园吧,它或许是关于记忆,或许是关于梦想,或许是关于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时光。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一句老话:“物是人非事事休。
”圆明园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忘历史的教训。
它告诉我们:珍惜当下,铭记过去,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