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相分析(火山碎屑流)
- 格式:ppt
- 大小:9.47 MB
- 文档页数:42
野外岩石鉴定细则区分三大岩类版本1:根据构造即可大致区分出三大岩类(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观察岩石的构造,就可反映它的成因类型:如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形态时一般属于火成岩中的喷出岩类;具层理构造以及层面构造时是沉积岩类;具板状、千枚状、片状或片麻状构造时则属于变质岩类。
应当指出,火成岩和变质岩构造中,都有“块状构造”。
如火成岩中的石英斑岩标本,变质岩中的石英岩标本,表面上很难区分,这时,应结合岩石的结构特征和矿物成分的观察进行分析:石英斑岩具火成岩的似斑状结构,其斑晶与石基矿物间结晶联结,石英斑岩中的石英斑晶具有一定的结晶外形,呈棱柱状或粒状;经过重结晶变质作用形成的石英岩,则往往呈致密状,肉眼分辨不出石英颗粒,且石质坚硬、性脆。
版本2:根据岩石的结构、构造、主要矿物成分及成因来区分三大岩类(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三大类岩石的主要区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全部为从岩浆岩中析出的原生除具有变质前原来岩石的矿物,如主次生矿物占主要地位,成矿物,成分复杂,但较稳定。
浅色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方解石、要分单一,一般多不固定。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白云母等;白云石、高岭石等外,尚有经变质作用矿的有石英、长石、白云母、方深色矿物有黑云母、角闪石、辉石、产生的矿物,如石榴子石、滑石、绿泥物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等橄榄石等石、蛇纹石等以碎屑、泥质及生物碎屑结结以结晶粒状、斑状结构为特征构为特征。
部分为成分单一的以变晶结构等为特征构结晶结构,但肉眼不易分辨。
构具块状、流纹状、气孔状、杏具层理构造,有些含生物化石多具片理构造造仁状构造主要由先成岩石的风化成直接由高温熔融的岩浆经岩浆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产物,经压密、胶结、重结晶因作用而形成岩浆作用而形成岩,经变质作用而形成岩等成岩作用而形成产物沉积岩与岩浆岩的区别:1)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特征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在构造上区别于岩浆岩的重要特征。
2)在沉积岩的组成物质中,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有机质等,是沉积岩所特有的,是物质组成上区别于岩浆岩的一个重要特征。
al ----------------- 冲积pl ------------------ 洪积dl ----------------- 坡积el ----------------- 残积表1 — 1 浙东沿海地区地层划分简表表1 — 2 浙东沿海地区主要地层划分沿革表注:*为1:20万区调资料30表1 —5浙东沿海磨石山群与浙西建德群同位素年龄统计与对比表33四明山火山喷发区火山构造类型、括苍山火山喷发区I VN2 sK 2CK i xK 1CK i gK2XK2t宁海火山构造洼地STF+FOF宁波火山构造洼地STF+FOF大陈盾火山EFF丁家畈火山构造洼地STF天台火山构造洼地STF+FOF仙居火山构造洼地STF+FOF上张火山构造洼地FSF+STF宁溪火山构造洼地STF+FOF鼻下许锥火山PLF+FOF大箬岩破火山北雁荡山破火山BLF+ESF小雄火山构造洼地FOF+EFF花桥火山构造洼地STF+FOF泰顺平阳火山喷发区双尖山破火山白云山破火山FOF +EFF南雁荡山火山构造洼地矶山火山构造洼地望州山破火山FOF +EFFSTF+FOF +EFF 四J 3ZJ 3jJ 36J3XJ3gJ3dA/W\/V\STF+FOF+EFF涂茨破火山PLF+ESF茶山破火山PLF+ESF灵峰山破火山PLF+ESF 上井破火山PLF石岩头破火山PLF+FOF大南破火山PLF+FOF'大山火山穹隆七BLF半山火山穹隆PLF+FOF海溪火山穹隆PLF东辽火山穹隆PLF图2 —22 浙东沿海主要火山构造类型组合图1—镶嵌关系;2 —叠置关系;3—套叠关系;4—岩相:FOF —空落相;PLF —火山碎屑流相;BLF —沸溢相;EFF—喷溢相;STF—沉积相;ESF —喷发沉积相115表2— 6永嘉火山构造洼地岩石化学成分特征一览表(X102)98一6104表2—12浙东沿海不同旋回火山岩主要岩类化学成分及特征参数表118*表2—13浙东沿海火山岩微量元素(定量)含量及特征参数一览表注:*区域地质志资料125表3— 4 侵入岩单元主要副矿物组合统计表140注:△少量一微量;+ 1-5粒;++ 5-10粒;+++ 20粒以上。
(一)区域地质背景温岭方山-长屿硐天地处华夏地块东缘,晚中生代卷入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数千万年内多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及岩浆侵入,形成了广泛覆盖中国东南部的早白垩世火山岩系列。
它从一个侧面真实地记录了中生代全球火山岩浆活动在西太平洋的部分历史,由此成为西太平洋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中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当我们运用现代地球科学研究方法,去追溯广泛出露地表的火山岩露头,从中不难发现当年神秘壮观的火山喷发事件留下的大量信息,以及反映本区古火山发生、发展及演化历史的重要记录。
其中更有特殊火山事件成因的岩石,经过后期地质作用和先民的开采改造,形成了如方山火山岩台地地貌、长屿硐天古采矿遗址及石文化景观。
1、火山岩地层根据1/5万温岭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和《浙江省岩石地层》划分方案,区内出露磨石山群火山岩地层,自下而上可厘定为西山头组、茶湾组和九里坪组,总厚度约2000米。
其中九里坪组上部凝灰熔岩,经Rb-Sr同位素测定,年龄值为一亿二千一百万年(121Ma),时代可确定为早白垩世。
西山头组:主要分布在温岭东北晋岙、长屿一带,以及方山的外围。
岩性为一套酸性火山碎屑岩,自下而上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流纹质玻屑熔结凝灰岩,夹少量沉凝灰岩和凝灰质砾岩;中部为英安流纹质含角砾玻屑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局部有少量集块角砾岩,岩层原达600m,是长屿硐天的主要采石层位;上部为英安流纹质、粗面流纹质含角砾玻屑熔结凝灰岩、玻屑熔结凝灰岩。
茶湾组:出露于方山的周边张椿岩、毛立坛、水坦一带,呈环状分布。
岩性为杂色砂砾岩、砂岩、粉砂岩类,上部夹有流纹质含角砾玻屑凝灰岩,顶部有一层厚36m的辉石玄武安山岩。
九里坪组:仅见于方山一带。
下部主要为流纹质含角砾玻屑凝灰岩,流纹质岩屑玻屑凝灰岩和流纹质含角砾玻屑熔结凝灰岩夹少量沉凝灰岩和砂砾岩,厚381m,上部主要为碎斑流纹岩,其中夹有厚度不大的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厚66m。
在方山顶部碎斑流纹岩中采集样品所测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21.0±3.4Ma (图4)。
摘要:自2018 年YT1 井首次在四川盆地西部发现孔隙型火山碎屑岩储层以来,2019 年TF2 井又在川西地区钻揭79 m 厚的孔隙型火山碎屑岩储层,取得了该盆地火山岩碎屑岩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和勘探新进展。
为了进一步明确川西地区二叠系火山岩气藏的勘探前景,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技术方法,基于二叠系火山碎屑岩岩石学和岩相学分析成果,根据最新的物性等资料,对该区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进而结合油气成藏要素的匹配关系,探讨了该区天然气勘探的潜力。
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二叠系火山岩形成于板块内部地幔柱活动,川西地区主要发育爆发相火山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以弥散状脱玻化溶蚀微孔为主,孔喉分选较好;②火山机构和喷发旋回是控制规模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火山活动早期能量强,形成厚层爆发相储层,是最有利于储层发育的相带,距离火山作用中心越近,爆发相厚度越大、旋回越完整;③二叠系火山碎屑岩气藏下伏发育裂陷槽控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油气沿高角度断裂运移至优质爆发相储层中,上覆上二叠统龙潭组提供了优质盖层,为天然气大规模运聚提供了有利的成藏组合。
结论认为,川西地区二叠系火山碎屑岩具备发育大规模优质储层的地质条件,并且该区油气成藏组合条件良好,天然气资源丰度大,展现出巨大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
关键词:四川盆地川西地区;二叠系;火山岩碎屑岩气藏;规模储集层;主控因素;油气成藏组合;天然气勘探潜力0 引言火山岩油气藏1887 年首次发现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盆地,但规模较小[1],直至1997 年才在阿根廷油气产能最高的Neuquen 盆地首次发现大规模火山岩油气藏。
此后,随着火山岩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的不断提升,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取得突破。
至21 世纪初,全球已发现火山岩油气藏或有油气显示300 余处,其中169 处油气藏储量已探明[1-3]。
车排子凸起P6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岩相及分布特征王林【摘要】通过对研究区内钻井岩心、录井、测井及野外等资料的分析,将区内的火山岩相重新分为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和火山沉积相4类,并细分为8个亚相.据单井相、连井相、测井相与地震相分析,对研究区内火山岩相的分布进行预测,爆发相和溢流相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西部主要发育火山沉积相.【期刊名称】《新疆地质》【年(卷),期】2018(036)003【总页数】7页(P368-374)【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相特征【作者】王林【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45;P588.14准噶尔盆地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火成岩油气藏以来,已在西北缘发现了克拉玛依、百口泉、红山嘴、车排子等油气田,累计发现油气藏40多个,探明储量近3×108t,潜在资源量超过15×108t,表明石炭系仍将是盆地西北缘地区今后的重点勘探层系之一[1-5]。
前人研究表明,在盆地西北缘火山岩岩性、岩相决定了储层的发育程度和规模,研究者们对盆地西北缘火山岩岩性岩相进行了划分,李军等认为西北缘石炭系火山岩主要由喷发相、喷溢相、次火山相和火山沉积相组成[6-7],邱子刚等根据火山喷发类型、火山物质搬运方式和定位环境,将火山岩相划分为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相和喷发-沉积相5类[8-10]。
车排子凸起东翼P66井区石炭系勘探程度较低,研究表明,火山岩岩性、岩相控制储层的发育,寻找有利的岩性、岩相发育区是开展火山岩储层预测研究的基础。
由于该地区火山岩储层岩性复杂多变,目前已在凝灰岩、安山岩、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及花岗岩等岩性中见到油气显示,石炭系发育多期多方式火山喷发,后期遭受强烈的改造作用,导致火山岩岩性岩相空间变化快,展布规律研究难度大,制约了有利储层的预测。
因此,开展该区火山岩岩相及分布特征研究,对石炭系火山岩储层预测及火山岩油藏勘探开发具重要意义。
南长冈气田周边火山岩储集层的分布和特征编译:王立群渡边芳弘摘要:新泻沉积盆地的中部是备受关注的长冈地区,该盆地的绿凝灰岩类型和岩相的分布特征可能由Nanatani期(区域年代地层单位)的断裂及其他构造运动所控制。
根据大量的火山岩类型和岩相的全面分析及相关因素的认识以及它们在物性和地球化学成分上的变化,对南长冈气田中复合绿凝灰岩层序的火山岩地层框架建立了火山岩层序模型。
以由下至上的顺序,该模型由五套火山岩层序组成,分别是火山岩层序Ⅰ、火山岩层序Ⅱ、火山岩层序ⅢR、火山岩层序ⅢB和火山岩层序Ⅳ。
火山岩层序Ⅰ和Ⅱ由非酸性岩组成,前者具有非常高的电阻率,明显与后者相区别。
与玄武质层序ⅢB 呈双峰式特征的酸性层序ⅢR由互层的流纹质熔岩流和/或熔岩穹组成。
这可以根据每口井中含倾角值的推测岩相的综合解释来确定。
层序Ⅳ为薄层的玄武质熔岩流单元,它的分布局限在气田的北部。
根据火山岩层序模型进行的地层解释可以说明其不同相类型的分布和井间的不同产量及压力变化。
在长冈地区,某些老井钻遇的酸性岩属于火山岩层序ⅢR,而下覆的非酸性岩底部的电阻率非常高,与火山岩层序Ⅰ相似。
为了预测未发现的酸性火山岩体的分布,试偿重新解释老井及具有火山岩层序特征的地震资料是有价值的。
关键字:火山岩层序、流纹岩、熔岩流/熔岩穹、长冈、新泻1、前言:在位于新泻县长冈市南西约10KM的南长冈气田(图1),在南北约6KM、东西约3KM的绿凝灰岩地垒构造中,水下喷发的酸性火山岩复合体形成储集层。
关于其地质模型及储层性质的评价,在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初期,佐藤(1982)及小松等人(1983)根据岩石学方面的研究,试偿对流纹岩储集层进行岩相划分,指出孔隙发育的好坏明显地控制岩相的分布。
另外,清水和田泽(1984)在确定流纹岩岩相的储集能力之基础上,介绍了应用测井数据进行岩相判别的方法并说明了其有效性和必要性。
最近川本(2001)根据斜长石折射率的测定结果,进行着有关火山岩储集层的分布和变质作用方面的研究。
岩相类型及环境解释表是一种用于描述和分类岩石的
表格,它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其他地质领域的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岩石的特性和形成环境。
以下是常见的岩相类型及其对应的解释:火成岩(Igneous Rocks):由熔融的岩浆冷却固化形成的岩石。
根据冷却速度和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火山岩。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由风、水、冰等外力作用将地表和地下的物质搬运、沉积和固结形成的岩石。
根据沉积物的来源和成分,可以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等。
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s):由火成岩或沉积岩经过高温、高压等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根据变质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浅变质岩、中变质岩和深变质岩。
这些岩相类型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例如海洋、陆地、湖泊、河流、冰川等。
通过了解岩相类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更好地解释岩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可能对岩相类型和环境的分类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
大兴安岭中南段查布其日上侏罗统玛尼吐组火山岩地质及年代学特征陈显婷;董培培;李英杰;孟广安;林敏;王帅;赵东芳;刘晶晶;刘志斌【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24(70)3【摘要】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运用“火山构造—岩性岩相—火山地层”三重填图方法,对大兴安岭中南段内蒙古查布其日地区上侏罗统玛尼吐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玛尼吐组火山岩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
将内蒙古查布其日地区玛尼吐组划分为2个岩性段,一段为火山碎屑沉积岩和少量中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二段为中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少量火山碎屑沉积岩、酸性火山碎屑岩,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喷发旋回;划分出爆发相(碎屑流堆积相、空落堆积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喷发—沉积相等火山岩相,并圈出4个V级火山机构。
获得查布其日玛尼吐组二段安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57.8±1.4 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玛尼吐组二段粗安岩的SiO_(2)为64.04%~65.40%,高Al_(2)O_(3)(16.02%~16.96%),岩石富碱(K_(2)O+Na_(2)O=8.07%~8.38%),低TFe_(2)O_(3)(1.38%~4.43%),贫TiO_(2)(0.6%~0.81%),A/CNK值介于1.02~1.12之间;稀土丰度总量ΣREE为177.60×10^(-6)~254.61×10^(-6),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La/Yb)N=8.13~12.63,具弱负Eu异常(δEu=0.71~0.78);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为特征。
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查布其日玛尼吐组二段粗安岩为钾玄质岩。
研究区玛尼吐组火山岩岩浆来源于伸展作用触发先前俯冲板片释放流体交代的大陆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且受地壳混染影响较小,可能形成于蒙古—鄂霍次克洋造山后的伸展构造环境。
第三章火山岩测区火山活动极为强烈,并成为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山活动期主要为中侏罗世和老第三纪。
前者主体由叶巴组构成,为一套浅海相中酸-酸性火山岩,分布在图区中部,沿拉木南山——促翁迭——阿党一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火山岩空间上被北部贡堆岗——土加——巴嘎日断裂、南部被巴朗错堆——比金断裂所挟持(图Ⅲ—1);此套火山岩出露面积约650km2,占测区总面积36.1%,主要为一套中酸——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组合,厚度2400m,占地层总厚度的21.5%。
老第三纪陆相火山岩由典中组、年波组组成,分布于图区东北角的尼隆拉——错木拉一带,向东延出图区。
出露面积仅4km2,占测区总面积0.22%,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组合,厚734m,占地层总厚度的0.06%。
中侏罗世是测区最主要的火山活动期,火山岩赋存于叶巴组(J2y)中,由一套以安山岩、英安岩为主及安山质、英安质、流纹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构成冈底斯南缘岛弧型火山岩系。
老第三纪火山岩赋存于古新世典中组(E1d)和始新世年波组(E2n)中,是一套陆相火山岩系,由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为陆缘山弧火山岩系。
测区火山岩调查研究工作,以原地矿部颁发的《火山岩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指南》(1987)、国际地科联(IUGS)推荐的《国际火山岩分类图》(1989)为指导,岩石化学定量分析成果采用CIPW方法计算、对比、研究,从宏观——微观、定性——定量、从小图区研究——大区域对比等方面查明图区火山岩地质特征。
第一节海相火山岩位于测区中南部,呈近东西向带状分布,出露于江热、拉木普、乃加、奎荣拉、阿党、德嘎拉、把母拉一带,由中侏罗世叶巴组(J2y)海相火山岩组成。
一、基本特征测区中南部火山岩最为发育,具有分布范围广、出露厚度大之特点,东西两端延出图区,测区内延伸长约55km,南北出露宽约11—35km,展布方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受区域性断裂控制。
浅析粤东丰顺县金花盆地区成矿地质条件本文初步分析了粤东丰顺县金花盆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认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适合寻找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及断控热液脉型矿床,并提出银窿顶地区是下一步寻求找矿突破的重点区域。
标签:成矿条件火山-次火山热液型断控热液脉型粤东金花盆地区距广东省丰顺县砂田镇北西约7.5km处,位于粤东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盆地的北东缘,是2013年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开展1:1万土壤剖面测量所圈定的土壤异常区,区内Cu、Ag、Pb、Zn、Sn、As异常成群成带沿北西西向分布,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均具有明显的三级浓度分带。
但是随着探槽工程及部分民窿的揭露,在近地表沿断裂及节理裂隙矿化蚀变较分散。
因此,作者依托“广东1:5万明山嶂煤矿等四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项目编号为1212011220554),初步分析了工作区成矿地质条件,以期为区内进一步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1地质概况1.1地层工作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火山岩地层,为晚侏罗-早白恶世的南山村组(J3K1n)。
主要岩性为英安质火山碎屑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夹少量火山碎屑沉积岩,流纹(斑)岩、正长斑岩、顶部有熔岩,区域上呈喷发不整合覆盖于水底山组之上。
区域上丰顺县铜鼓嶂及梅县银窿顶为两处火山喷发中心。
1.2构造1.2.1断裂明山嶂断裂:位于明山嶂-高陂一带。
呈北西310°方向展布,延长68km,断裂面产状:50°∠45-75°,断距0.5公里。
破碎角砾岩宽达4米以上,两侧岩层硅化,断裂带横切北东向构造带,穿过褶皱铜鼓嶂向斜,是成矿流通运移的有利通道(图1)。
葵头营断裂:位于大龙华公社-葵头营一带。
呈直线状北东48°方向展布。
北段为北西向断裂所切,南段伸出区外。
断裂产状:310-320°∠60-80°。
断裂带压碎岩、糜棱岩宽大于5米,两侧岩层片理化、硅化较强,黄铁矿、黄铜矿、铅锌矿、石英脉、铀矿脉与此断裂平行裂隙充填,是大龙华多金属矿带主要控矿构造(图1)。
1、简述中国山水文化的发展历程。
人们与大自然精神关系及其产物——山水文化的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自然崇拜——宗教与审美——审美与科学。
一、自然崇拜。
人类社会最初阶段,有如幼儿一般,只知向母亲——大自然索取食物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除对大自然恩赐的感谢和威慑的恐惧并未产生更多的感情和精神关系。
二、宗教与审美。
秦统一中国以后,国家统一,交通便利,人们的地理视野扩大了。
至汉代,中国产生道教,传入了佛教,宗教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逐渐产生影响。
道教认为名山是神仙之居所,故上山修炼,以求成仙得道。
佛教则要求信徒彻底转变自己的世俗欲望,通过苦修以求解脱。
出于教义和修身养性,他们把名山胜境作为超脱尘俗的“佛国仙山”,进行宗教活动的理想场所。
道教和佛教虽与自然神崇拜有许多联系,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即宗教是崇拜人神鬼神,而自然崇拜是崇拜自然神。
“天下名山僧占多”,他们占名山胜境,只是借助于自然环境,推行宗教,不是崇拜自然山神和水神。
人与自然的精神关系,经魏晋南北朝三个半世纪的发展,完成了从自然崇拜到宗教与审美的转变,并产生了崭新的山水美学、山水文学、山水绘画以及渗透在名山大川之中以寺庙宫观为主的人文景观文化。
风景区的拓展也沿宗教审美的道路而展开。
士族豪富进而把自然山水引入自己的居住环境,营造山水园林,以随时享有大自然之美三、审美与科学。
清末以后,帝国主义入侵,社会动荡,战争频繁,风景文化趋于衰微。
然而,现代自然科学的传入和在我国的兴起,却给风景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对于自然山水成因规律的科学探索,虽然早有不少科学家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如宋代沈括,考察雁荡山风景地貌的成因,认为是流水对地形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前后用三十年时间,遍历中国名山大川,不仅洞察山川的美学特征,而且探索其成因,尤其对岩溶地貌的考察研究,都走在世界前列。
但是用现代自然科学来研究名山大川的自然景观,还是开创于本世纪之初,而全面广泛的研究风景区的自然科学,如地质、地貌、植被、野生生物、水文气候、生态等科学,则是二、三十年代以后,尤其是解放后的事。
陆源碎屑沉积盆地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分析和制图应用统计分析法或百分比法恢复陆源碎屑沉积盆地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所包括的方面较多。
在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含油气盆地,岩相古地理条件的恢复包括沉积物来源、水体深度及古地形、水动力条件、古气候和水介质物化条件等方面的分析。
一、沉积物来源的分析物源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物源方向、侵蚀区或母岩区位置、搬运距离及母岩性质,最终应落实解决砂层和砂体的分布规律。
1、砂砾岩的成分及其分布底砾岩的的位置查明砂砾岩的粒度、成分、厚度及其百分含量变化,是确定物源方向的基本手段。
砾岩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接近于物源区。
砾石成分可以直接反映物源区母岩成分。
根据砾石的排列规律可恢复搬运介质类型和水流方向。
物源方向与古水流方向常常是一致的。
砂岩的分布虽与砾岩有相似之处,盆地边缘靠近主要物源区砂岩最发育,向盆地内部变薄减少,但其分布远比砾岩广泛,实际意义更大。
砂岩中碎屑组分及其含量变化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其中最多的是石英,次为长石,统计和分析长石和石英的含量变化,对恢复物源方向、判定储集性质,均有一定作用。
根据石英的包裹体、消光类型、形态和多晶现象等标志来综合推断其来源,仍是一个重要途径。
酸性火山岩中的长石主要是透长石;酸性侵入岩中为正长石和微斜长石;条纹长石说明缓慢冷凝过程,是侵入岩的特征。
阴极发光法对于人们认识碎屑石英的来源及母岩性质又进了一步。
它是一种值得使用的新方法,尤其是对解决粒度细、以石英颗粒为主的粉-细砂岩或含粉-细砂级石英颗粒较少的砂质碳酸盐岩类的物质来源问题。
应用岩屑类型及含量变化,恢复母岩性质及物源方向较有成效。
综合应用砂岩中的各种组分,编制砂岩类型分区图,也有助于恢复母岩性质及物源方向。
近母岩区长石和岩屑增加,石英相对减少,为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类,向盆内渐过渡为石英砂岩类,明显的变化方向即为物源方向。
2、碎屑重矿物组合及其分布利用碎屑重矿物组合及其含量变化,追索物源及其母岩早已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