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火山岩区填图的调查内容及工作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2.70 MB
- 文档页数:123
填图单位划分和调查7.1.1 沉积岩7.1.1.1 沉积岩区采用岩石地层单位填图,进行多重地层划分、对比,建立区域地层序列与地层格架。
7.1.1.2 沉积岩岩石地层的填图单位要划分到组,组内必须划分到段并进行翔实填绘。
7.1.1.3 在段内必须详细划分出与沉积成矿作用或层控成矿作用相关的特殊地质体、含矿层、蚀变带、特殊的化学沉积层(如岩盐层、铁质壳层、结核层等)、黑色页岩层(烃源岩层)、硅质岩层、微生物岩层、砾岩层、滑塌沉积层、生物礁、生物滩沉积层、岩舌、岩楔、火山岩夹层等标志层,作为非正式填图单位填绘在图上。
7.1.1.4 调查区地层区划归属以相关省地质志的划分为依据,岩石地层序列以相关省岩石地层清理成果和全国各纪地层典为基础;在充分利用最新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可在填图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优化。
7.1.1.5 对正式命名的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要确定地质时代(年代地层)。
对地质时代确定须有充足的依据(古生物、同位素测年或古地磁证据)。
凡是新命名的地层单位,要按全国地层委员会有关规定的程序,提供相关资料,报请批准和公开发表。
7.1.1.6详细观察记录各个岩石地层单位,特别是与沉积成矿作用或层控成矿作用相关的岩性特征、岩石结构、岩石组合、沉积构造、矿化特征、蚀变特征、接触关系、基本层序、叠覆特征及空间变化、产状、厚度等资料。
7.1.1.7 对含化石的沉积地层,每个填图单位组或段必须要详细采集足够的化石;利用标准化石确定地层时代,利用指相化石恢复沉积环境,为建立区域等时地层格架和沉积相分析提供坚实的基础资料。
7.1.1.8 对赋存沉积矿产的岩石地层单位,要基本查明有关矿种的赋存层位及产状规模,注意收集有关沉积成矿作用和成矿要素的资料。
7.1.1.9 在上述内容详细调查基础上,分析其与成矿作用相关的沉积作用和表生作用类型,如化学沉积作用、蒸发沉淀作用、低温热液沉积作用、氧化作用、还原作用、表生富集作用、淋滤作用、风化作用等,为研究有关矿产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
火山岩区域地质调查【火山岩区填图方法体系】从火山地质特点出发,采取在纵向上研究火山层状喷发物的层序,横向上研究火山岩岩相的变化与产出特征,通过古火山机体的调查与恢复,深入揭示火山岩地区的地质矿产特征及其发展、演化历史的岩性-岩相双重填图法。
【火山岩系列】几个火山岩建造的组合。
范围很广,但具有一定的演化规律,主要表现在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的变化具明显的规律性。
火山岩一般分为三个系列:拉斑系列、钙碱性些列及碱性系列(包含碱性系列,但国际上常用过碱性系列而包含碱性系列)。
【双峰式火山岩】由地幔和地壳两种岩浆源区喷发形成的火山岩组合中的两种端员之间,无论是元素地球化学或者是同位素特征均存在极大差别,表明它们的岩石成因和物质来源都是分离的,如新生代裂谷带中局部地段出现的碱性玄武质和流纹质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另外,双峰式火山岩是以玄武岩质和富硅质岩浆近于同时喷发,且很少有中性岩石为特征。
它们可以是拉斑玄武岩-流纹岩组合,也可以是碱性玄武岩-粗面岩组合。
双峰式火山岩的两端员体积除个别情况外差别一般不大。
但也有两端员体积差相当大的双峰式火山岩,如在埃塞俄比亚双峰式火山岩中,富硅质岩石一般要比镁铁质岩少的多。
【细碧岩-石英角斑岩】主要出现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的火山岩系中,由细碧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形成的岩石组合,而且往往同沉积岩相伴生。
细碧岩含SiO245%-52%,主要矿物为钠长石或钠更长石和绿泥石等,不含石英或含量很低,贫钙,Na2O数倍于K2O,富钾的变种较少。
角斑岩的SiO252%-63%,主要矿物为钠长石或更钠长石,其次为绿泥石、绿帘石、石英、钾长石等矿物,以钾长石为主的变种较少。
石英角斑岩的SiO2>63%,主要由石英和钠长石组成,偶含钾长石。
如果在上述岩石的钠长石中有拉长石和辉石交代残余,或者铁镁矿物以假象纤闪石为主,则不宜使用细碧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的术语。
该岩系在中国分布相当普遍,一般使用此类岩石名称。
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及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一、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主要内容:(一)目的任务(二)地质调查工作程序(三)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四)区域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一、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最基本的工作手段之一。
无论是区域地质调查、还是矿产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灾害地质调查等均离不开地质填图(调查),只是侧重面不同而已。
区域地质填图也称区域地质调查。
区域地质调查的比例尺一般有1∶1000000、1∶500000、1∶250000、1∶200000、1∶50000、1∶10000、1∶5000、1∶2000等等,根据不同的比例尺,其工作方法略有差异。
本次只讨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方法。
(一)目的任务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地质工作。
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调查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二)地质调查工作程序地质调查一般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地质填图、成果编审及出版准备五个程序。
(三)地质填图方法1∶50000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行业标准(DZ001-19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的要求下进行。
并按批准的设计书开展地质填图工作。
填图中要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加强综合研究,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设计,并报审批单位核准。
不同的基岩出露区,应选择不同的填图方法。
1.沉积岩区沉积岩采用多重地层单位划分,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岩性、主要物质成分和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层序、化石内容、沉积特征(结构、构造及组构特征)、厚度、产状、形态、成因、含矿性、接触关系、时空分布变化。
区调填图工作的一般方法及野外操作区域地质调查指在选定地区的范围内,在充分研究和运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必要的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又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地质填图、找矿和综合研究,阐明区域内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貌、水文地质等基本地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矿产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范围,一般按经纬度进行分幅,或按工作任务要求划分。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可分为小比例尺(1∶100万,1∶5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比例尺(1∶25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大比例尺(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
同一地区一般先进行小比例尺地质调查,然后进行较大比例尺或大比例尺地质调查。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包括了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区重、航磁)、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化探)、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区域海洋地质调查等,其特点是一般以国际标准图幅为单位进开展工作。
就区域地质地质矿产调查,我国主要开展了1:20万、1:5万和1:25万填图,国际上有些国家还开展了1:2万、1:2.5万、1:10万等不同比例尺的填图。
通过学习,基本了解我省区调工作的基本情况、区调填图工作的一般方法、野外操作的基本本领,基本了解地质图如何填制而成的。
一、我省区调工作基本情况1.1956~1973年,1:20万填图高峰期1956年开始,至1973年基本完成全省1:20万区域地质填图,共完成31幅图。
1979年12月1∶20万地质图幅全部出版完毕。
(1)调查队伍单一、强大,最多时一个分队有上百人,分为地质测量组、矿产普查组、物探组、化探组、后勤组等;(2)区域地质调查与区域矿产调查同步进行,是广东最早、最完整的一套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系统地划分了广东地层层序,建立了地层系统,划分和建立了130多个地方性地层单位。
第四章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第一节技术路线在充分收集、综合研究已有地质矿产成果资料的基础上,以现代地质矿产理论为指导,以“3S”和现场分析技术为支撑,以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地质构造、矿化蚀变特征为重点来开展此次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具体技术路线如图4—1。
1.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广泛应用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技术,配备掌上电脑、数码相机、数码录音笔、数码摄像机、全球定位系统,采用数字化填图,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以现代地质矿产理论为指导,以活动论为基础,从历史分析入手,运用多学科、多层次的剖析,依据保留下来的历史记录,综合分析投标区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区域地质背景,揭示本区构造形成、演化及成矿规律。
3.以现代沉积学理论、现代火山地质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投标区内古生代地层的火山—沉积体系的岩性、岩相组合,层状序列的分布及其纵横向的变化,为查明谢米斯台—库兰卡兹干岛弧的构造环境控制因素、火山作用、大地构造等提供基础资料。
重点研究火山作用与金、银、铜、汞等多金属矿成矿关系。
4.运用“造山带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序列分析方法”,即利用侵入岩与地球动力学相关联的途径,以造山带阶段及造山作用过程为主线,综合研究区内侵入岩的岩浆来源、发生、上升、侵位及岩体剥露过程的动力学制约因素,制定造山带演化各阶段侵入岩岩石构造等级体系,探讨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岩浆作用的演化规律,恢复造山带的组成、结构及其形成演化过程。
重点加强区内中酸性侵入体的含矿性研究。
5.运用构造解析法查明投标区内的各类构造及其要素、构造序次、组合及构造演化特征,确定区域构造格架。
重点查明区内北西向、东西向断裂、北东向及分支断裂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以及与成矿的关系。
6.以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区内自然地理和地球化学景观条件,选择适应于投标区1∶5万化探普查的最佳技术方法组合方案,开展区内1∶5万化探普查工作,同时借鉴地球化学块体等新方法、新理论,分析研究投标区地球化学场特征和地球化学异常时空分布规律,剖析异常与区内地质背景和已知矿产的相互关系,尤其注重弱小化探异常信息的提取,科学合理地圈定地球化学异常,划分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
三大岩类填图的思路、方法及野外观察的主要内容一、填图(区域地质调查)1、基本含义区域地质调查也称区域地质测量或区域地质填图,简称区调、区测或填图。
2、特点区域地质填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地质工作。
具有多学科、多专业、综合性强、服务领域广等特点。
3、目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社会对于利用资源、改善环境、减轻灾害的需求。
区域地质调查不仅为地质矿产普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地质资料,而且为国民经济各部门、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国土规划、国防建设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区域地质资料及相应的地质科学依据4、任务通过地面地质填图(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测年等),查明图幅内的地层、岩石(沉、火、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是所有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和地球科学不断发展的基础。
调查的总体目标任务•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2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或《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及其它有关规范、指南,采用数字填图方法,综合应用区域地、物、化、遥资料,进行区域地质调查预期成果:•1.提交分幅(25万、5万可联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2.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2006)》的要求,提交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数据资料、最终成果空间数据库和报告文字数据。
5、地质图类型地质图(基础图件)按用途或专业扩展为:地质矿产图、工程地质图、环境地质图、基岩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灾害地质图、旅游地质图等等2)按照精度的不同通常分为:–1:100万(小比例尺国际分幅经6纬4°)–1 : 50万–1 : 25万(1 : 20万、1 : 10万(中比例尺)–1 : 5万(大比例尺)–1 : 2.5万大、中比例尺或区域地质调查选区一般应符合下列原则:1、国民经济建设或国防建设需要的地区;2、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并已具备前期地质工作相适应的研究程度;3、自然经济地理条件较好,或已有中、近期国家建设的发展计划,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地区;–1 :1万及其他不同的精度(1 :5000、1 :2000)地质图的表象图框外内容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和先行步骤,是推动地质科学技术进二、区域地质调查—属基础地质研究基础地质研究意义步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四章火山岩区区域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第一节火山岩的基本概念与产出特点一、火山岩的基本概念由地表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岩石,既包括细粒的、隐晶质的或玻璃质的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又包括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次火山岩。
火山喷发环境可分为海底喷发和陆相喷发。
海底喷发通常与海相沉积物呈整合接触关系。
陆相喷发通常与下伏的岩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其中也可夹有沉积岩。
阔克哈达哈尔加乌组灰绿色-紫红色气孔杏仁安山岩骆驼脖子道班石炭系流纹岩。
玄武岩火山角砾岩角砾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安山质集块岩锡林浩特中新世火山岩地貌二、火山岩的产出特点根据现代火山地质学理论、火山活动的基本规律,并从地质填图角度分析,火山岩主要有以下特点:1.火山岩具有旋回性和韵律性火山活动的发生和演化常具有阶段性,具体表现为火山岩具有旋回性、韵律性。
火山旋回是某一时期一定构造岩浆演化阶段的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总和,不同岩浆演化阶段或火山活动阶段有不同的火山岩,组成不同旋回。
同一旋回由早至晚不仅是简单的重复,而且在成分、喷发性状、岩相结构和火山构造特征上既有成因联系,又有区别,并具有向一定方向演化的趋势。
一个火山活动旋回具有不同的火山作用阶段,不同的火山作用阶段常形成不同的岩石组合和岩相,同一火山作用阶段的不同次喷发和堆积往往形成不同的韵律。
从而在火山活动过程中导致火山岩在旋回和韵律上的可分性。
因此,火山地层的划分只有根据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才能合理有效地确定火山地层层序和恢复火山活动史。
2.火山岩和火山构造在时空与成因上具有一致性火山机构是火山岩区的基本构造单元,火山岩主要从火山通道以喷气式喷发、喷溢、爆溢及侵出—溢流等形式喷出并覆盖于地表,其空间分布围绕火山机构中心呈环状、半环状、弧状分布。
在特定时期内,同一火山形成的产物及其配套发育的环状、放射状断裂、岩脉等,构成该时期火山构造的基本单元——火山机构。
由若干个火山机构组成更大一级的火山构造单元——火山喷发盆地、破火山口组合体、火山群、火山喷发带等。
火成岩填图的野外工作内容侵入岩野外调查的内容火山岩区的工作内容侵入岩野外调查的内容一、侵入体大小、形态及空间分布二、岩体侵入深度的判断三、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侵入时代的限定四、复式岩体的侵入期次及接触关系五、岩体内部构造和围岩构造的观察六、岩石包体及岩墙(脉)的观查七、侵入体内部的相带划分八、围岩蚀变特征及矿化u 岩体的大小与岩体的剥蚀深度、同期岩浆活动的强弱等有关u 岩体的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常与所处构造环境相关,也受侵位机制的影响。
一、侵入体大小、形态及空间分布u 严格说来,岩体的大小、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要在结合遥感、物探和钻探等方法,在开展详细地质填图之后才能确定。
在开展野外调查之前,要尽可能收集也有的各种资料,尤其是矿区的勘探资料。
在野外,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初步分析岩体的三维形态:Ø多测量岩体与围岩接触面的产状,分析岩体向深部的变化趋势,如接触面外倾,岩体向深部变大,接触面内倾侧向深部变小;Ø其次是对岩体中的原生构造(各种面状和线状组构)和岩石包体的分布特征进行大量的测量和统计分析,细致观察岩体内部的岩石结构、岩相带的变化以及接触变质带的宽窄和变化特点。
在伸展背景下侵位的岩体常常呈圆形,并截断区域构造线方向,而在造山作用中形成的岩体,往往呈带状分布,长轴走向与造山带延伸方向一致。
因此,野外要注意观察火成岩的分布与区域上的构造线、断层和褶皱之间的关系。
北京周口店岩体构造图浅成相中深成相二、岩体侵入深度的判断1。
岩石的结晶程度及相带变化2不同深度条件下岩基和岩株的构造样式深成相。
岩体内部组构与围岩构造的关系3。
接触带的特征三、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侵入时代的限定•除断层接触不能确定岩体时代外,侵入接触和沉积接触都具有相对的时代意义(1)在观察侵入接触关系时,尤其要注意岩体所侵入的地层时代,同一侵入体的不同部位可能与不同时代的地层接触,但最新的地层应为侵入体形成时代的下限2)沉积接触关系的确定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标志是:①侵入体与上覆地层间有不平整的古风化壳或侵蚀面;②上覆地层底部有下部侵入岩的砂砾或矿物碎屑;③沉积地层的层理与接触面平行,且无任何热接触变质等现象;④靠近接触面处,岩体无冷凝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