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高温干旱条件下烟叶烘烤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各部位烟叶烘烤技术要点烟叶的烘烤是烟叶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地改变烟叶的化学成分和风味特性。
各部位烟叶的烘烤技术要点如下:1.根部烟叶的烘烤:根部烟叶较为薄嫩,容易失水和发霉。
烘烤时应控制温度在38-42摄氏度之间,烘烤时间约为10-12小时,使其叶面温度逐渐上升。
初始阶段应保持相对湿度在80%,后期逐渐降低至65-70%。
烘烤后的根部烟叶应呈现淡黄色,有清香气息。
2.茎叶烟叶的烘烤:茎叶烟叶的主要部位为中脉和叶柄,其含水量较高,容易产生霉变。
烘烤时应控制温度在38-42摄氏度之间,烘烤时间约为18-20小时。
初始阶段应保持相对湿度在85%,后期逐渐降低至65-70%。
烘烤后的茎叶烟叶表面应呈现深黄色,有独特的茎叶香气。
3.中叶烟叶的烘烤:中叶烟叶的主要部位为叶片,其含水量较高,容易产生霉变。
烘烤时应控制温度在40-45摄氏度之间,烘烤时间约为24-26小时。
初始阶段应保持相对湿度在85%,后期逐渐降低至65-70%。
烘烤后的中叶烟叶应呈现金黄色,有浓郁的果香气息。
4.顶叶烟叶的烘烤:顶叶烟叶的主要部位为叶片,其含水量较高,容易产生霉变。
烘烤时应控制温度在45-50摄氏度之间,烘烤时间约为30-32小时。
初始阶段应保持相对湿度在85%,后期逐渐降低至65-70%。
烘烤后的顶叶烟叶应呈现金黄色,有浓郁的花香气息。
5.烟梗烘烤:烟梗是烘烤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部位,因为烟梗内含有较高的水分和糖分,容易导致霉变。
烘烤时应将烟梗均匀摊放在烘烤炉中,控制温度在50-55摄氏度之间,烘烤时间约为36-38小时。
初始阶段应保持相对湿度在85%,后期逐渐降低至60-65%。
烘烤后的烟梗应呈现棕色,无霉变现象。
总的来说,各部位烟叶的烘烤要点包括控制温度、湿度和烘烤时间,使烟叶能够均匀受热,达到理想的烘烤效果。
同时,烘烤后的烟叶应具备相应的颜色和香气特性,符合市场需求。
各部位烟叶的烘烤技术要点需要根据具体的烟叶品种和加工工艺进行调整,以保证烟叶的品质和口感。
烤烟中后期田间管理及烘烤技术措施粮油,栽培技术一、适当早采下部叶片。
烤烟下部叶片的采摘标准应以叶片由绿转黄为准,不能等到叶片变黄才采。
下部叶片采摘过迟,一是会多消耗植株养分,降低烟叶产量和质量;二是会造成烟田通风透光不良,影响中部叶片生长及成熟;三是会推迟中部烟叶的采烤时间,并使叶片变薄,产量、质量下降。
适当提早下部烟叶的采摘时间,将有烘烤价值的脚叶一并采烤,加上中部叶片品质的改善,据相关统计实验显示,每亩可增产烟叶5公斤左右。
因此,早采下部叶片不失为一条提高烟叶质量和烟农收入的有效措施。
二、科学管水。
烟叶成熟期对水分的需求十分敏感,在干旱地区尤应引起注意。
一般应随时保持烟田垄沟湿润或稍有积水,发现沟干后要及时引水浇灌,以使土壤保持适宜的含水量。
尤其是在上部叶成熟期,若遇高温干旱,田间缺水,势必导致烟叶难烘烤,烤出的烟叶僵硬、挂灰、杂色面大,会严重降低品质,影响效益。
落凹田块积水严重的要及时排水,田块水分过多,会造成烟叶假熟,此时采摘烘烤也影响烤烟的产量、质量,因此,这个时候需要加强水分管理。
三、提高烘烤质量。
烟叶烘烤不光是要把烟叶烤黄,而且应掌握好适宜的程度,并最终把烟叶烤黄、烤香,这实质上是烟叶内部实现物质转化的复杂的理化过程。
烘烤前期要控制在低温环境下使烟叶慢慢变黄,边变黄边失水,实现软变黄;中期要稳升温,不掉温,确保不青筋、不蒸片,使变黄期获得的优良品质固定下来;后期温度不要过高,一般应在68℃以下,避免烤红,并尽可能减少烟叶香气的损失。
四、认真分级扎把。
按照烤烟收购时只能就低不就高和烟厂进烟叶“宁可要低半个等级而纯度高的烟叶,也不要高半个等级而纯度差的烟叶”的观点和要求,烟农应力求避免混级扎把,既保证烟叶质量的稳定性,又不造成经济损失。
为保证扎把的一致性,******是烤一窑选一窑,选好每一片烟叶,最后按级打捆,实现优质优价,增加种烟的经济效益。
第1页共1页。
烤烟生产抗旱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
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烟草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抗旱压力。
为了保障烟草生产的稳定和增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抗旱工作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抗旱工作实施方案。
1. 抗旱作物选择。
在烟草生产中,应选择抗旱性强的烟草品种进行种植。
通过对各品种的抗旱性能进行评估,选取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烟草品种,以提高烟草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2. 土壤改良。
在烟草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可采取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深翻耕地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含水量,减轻干旱对烟草生长的影响。
3. 合理灌溉。
在烟草生长期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对于提高烟草的抗旱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应根据烟草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安排灌溉,避免因缺水而影响烟草的正常生长。
4.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提高烟草抗旱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烟草生长需要,科学施用氮、磷、钾等养分,提高烟草的抗旱能力和产量。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烟草生产中的常见问题,而干旱条件下烟草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因此,在抗旱工作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烟草的健康生长。
6. 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提高烟草抗旱能力的关键。
在烟草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松土、整枝等,保持烟草生长环境的良好状态,提高烟草的抗旱能力。
三、总结。
烤烟生产抗旱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保障烟草生产的稳定和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抗旱作物、土壤改良、合理灌溉、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科学管理等措施,提高烟草的抗旱能力,保障烤烟生产的顺利进行。
希望各地烟农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科学制定具体的抗旱工作实施方案,为我国烟草生产的稳定和增产做出贡献。
贵州六盘水烟叶“三段十点”烘烤工艺贵州六盘水烟叶“三段十点”烘烤工艺,是中国传统烟叶烘烤技术的一种具体实践方法。
这种方法结合了气候、烤房材料和技术等多种因素,采用“烘前准备、准确升温、精准控火”三个步骤,将烟叶烘烤得更加均匀、细腻、芳香度高,更好地保持烟叶的质量和口感。
烟叶的烤制分为三个阶段:预烤、主烤和后烤。
其中,预烤的目的是将烟叶表面水分蒸发掉,让烟叶变为黄色。
主烤是让烟叶逐渐干燥,形成焦黄色的外观和独特的香气,这个阶段需要控制烘烤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烟叶在干燥的同时不会失去其中的香气和风味。
后烤是为了让烟叶的口感更加柔和,接近质量的极致。
“三段十点”是指烘烤的温度和时间规划。
首先,在预烤阶段,温度控制在50℃左右,时间为1个小时;接下来,每隔10个小时一次,就加大10℃左右的温度,直至达到主烤阶段。
主烤阶段,温度控制在70-80℃之间,进行20个小时到30个小时的烘烤。
最后,再调整温度为80-90℃,对烟叶进行后烤,时间为1个小时左右。
在烘烤的过程中,也需注意控制湿度,以保持烟叶的适宜干湿度,从而保证口感的完美。
总的来说,“三段十点”烘烤工艺主要有以下的优点:第一,在烘烤过程中,逐步将温度升高,可以更加充分地保留烟叶中的香气与味道,使得烟叶的品质更加稳定和更容易掌握。
第二,这种烘烤工艺对于烘烤工具的要求也不高,只需一些简单的设备,就可实现较好的烟叶烤制。
第三,这种烤制工艺不仅管控简单,执行方便,而且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可以适应不同形状、不同香型、不同香型烟叶的热处理要求,为烤烟业提供了一种真正的通用工艺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三段十点”烘烤工艺需根据具体的气候条件和烟叶的品种等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可盲目追求高温和长时间烤制,否则会影响烟叶品质。
因此,在烘烤烟叶的过程中,应时刻保持对温度和湿度的管控,遵循科学的烤制标准,保证最终的烟叶品质完美、口感优雅。
关于中后期烟叶采收烘烤工作的几点意见081关于中后期烟叶采收烘烤工作的指导意见各烟草工作站:近期,我县多次组织人员深入乡镇,实地查看了烟叶采收烘烤落实情况。
结果表明,本年度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烟叶采收烘烤工作总体上是顺利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整改。
一、前一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1、烟叶成熟采收问题。
较普遍存在下部叶采收偏晚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采收时叶面发白、重量轻,烤后烟叶颜色淡、身份薄。
究其原因,一是部份乡镇烤房建设、设备安装调试等进度偏慢,烤前准备不充分,导致适熟的下部叶不能及时采收进烤。
二是采收装烤时间偏长,由于大型密集烤房容量大,加之烘烤组织形式不到位,烟叶采收后不能及时进烤,从开始采收到点火需要持续2-3天时间,导致黄烟等青烟,烘烤前就丧失了部份烟叶质量。
三是由于培训工作不到位,部份烟农对下部叶成熟标准认识模糊。
2、编烟装烤问题。
编烟前鲜烟分类不到位,编烟时烟竿两头留得太长(超过8cm),装烤后装烟室两边易产生“风洞”,影响烤房内的分风均匀度。
装烟时鲜烟搭配和配烤不尽规范,普遍存在装烟数量偏少的现象,部份烤房装烤时竿距超过15cm,装烟数量明显偏少,甚至少装了20%;同时,发现部份搭烤配烤的烟农,装烤时未按成熟度档次合理装烟,分类装烤不到位。
3、密集烤房结构问题。
一是大部份密集烤房密封性能和保温性能不够,特别是装烟室门、观察窗和加热室维修门漏气严重、保温性能差。
二是炉膛漏烟现象依然存在。
主要发现炉壁和炉盖与炉壁的接触处容易产生裂缝,需要引起重视;由于炉膛的密封性能不好,导致加热室维修门很容易烧坏,安全性相当低。
三是柴油机保护设施建造不到位,很多密集烤房未按要求建造保护棚。
四是绝大多数烤房房顶裸露,烤房内热稳定性差。
4、烘烤操作问题。
第一,烤房升温不及时。
部份燃煤质量差,难升温;部份烟农要烧大火时加煤数量明显不足,影响升温效果;部份烟农转火升温时,换炉时机偏晚,烤房掉温明显。
烟叶烘烤技术近年来,随着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和烟农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烟叶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基础。
田间获得的优质叶片,如果没有科学的调制过程与之配合,也很难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优质烤烟。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烟叶烘烤调制过程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关键步骤。
科学的烘烤调制技术是以烟叶的成熟采收、烤房的标准化建设以及科学的三段式烘烤工艺为基础的。
一、烟叶的成熟采收(一)成熟采收原则。
根据烟叶田间长势长相,下部叶适时早收,&127;掌握成熟标准宜宽;中部叶适熟采收,掌握成熟标准宜严;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宜4~6片叶成熟集中一次采收,严禁顶部仅留1~2片叶作最后一炕收烤。
烟叶采收后不曝晒、不挤压,确保鲜烟质量。
(二)成熟的一般标准。
烟叶颜色(主体色)由绿色转为黄绿色;叶脉变白发亮;叶片下垂,自然弯曲弓形,叶边下卷,茎叶角度增大;叶面出现成熟斑,茸毛脱落。
下部叶以绿色稍有消退为度;中部叶成熟时要明显落黄,上部叶成熟时田间表现为黄灿灿、亮堂堂。
后发晚熟或贪青晚熟的烟叶,应根据叶龄特征,适时采收。
(三)采收时间。
采收时间宜在早上和上午进行,以利对成熟度识别。
旱天采露水烟,以利保湿变黄。
烟叶成熟后,若遇降雨,可在雨后立即采收,以防返青。
若降雨时间较长并出现了返青烟,应等其重新落黄后再行采收。
(四)合理编竿装炕。
1、绑竿,要分类编竿,确保同竿同质。
按1.5米长标准竿计,&127;每竿编烟50~60撮,即100~120片,每撮烟叶背对背。
大叶片、含水量大的叶片和中下部叶片,编烟数量要减少;小叶片,含水量小的叶片和上部叶,编烟的密度增加。
2、配炕与装炕a、配炕为确保同一炕烟叶变黄和干燥一致,同一座烟炕内要装同一品种、同样栽培管理和营养发育水平的烟叶。
b、装烟装烟要上下棚一致,同棚均匀,严禁拥挤,以利于通风。
以竿距20~25厘米为宜,底棚挂置成熟度稍低一点的烟叶。
自然环境湿度较大,水分较高的烟叶以及下部烟叶,装烟密度适当减稀;天气比较干旱,烟叶水分含量较低,或者是上部烟叶,装烟密度可适当加密。
烤烟三段式烘烤流程的技术关键及操作要点1. 引言烤烟是一种特殊的农作物,其烘烤过程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烟叶的质量和口感。
本文将介绍烤烟的三段式烘烤流程,并探讨其中的技术关键和操作要点。
2. 三段式烘烤流程概述烤烟的烘烤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枯燥期、颜色发酵期和根流动期。
每个阶段的烤烟烘烤时间、温度和湿度都有所不同,技术关键和操作要点也各有侧重。
2.1 枯燥期枯燥期是烤烟烘烤的第一阶段,其目的是将烟叶中的水分蒸发掉。
在枯燥期,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关键。
烟房内的温度应控制在45°C至55°C之间,湿度控制在40%至60%之间。
此外,通风要良好,确保烟叶蒸发的水分能够及时排出。
操作要点包括定时检查温湿度设备的正常运行、调整通风口的开度以及定期翻动烟叶。
2.2 颜色发酵期颜色发酵期是烤烟烘烤的第二阶段,通过发酵过程使烟叶的颜色发生变化。
在颜色发酵期,温度的控制是关键。
烟房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5°C至35°C之间。
此外,还需要留意湿度的变化,确保湿度在50%至70%之间。
操作要点包括定时检查温湿度设备的正常运行、保持室内通风畅通、控制烟叶的湿度以及定期翻动烟叶。
2.3 根流动期根流动期是烤烟烘烤的最后阶段,主要是使烟叶内部的水分均匀分布。
在根流动期,湿度和通风的控制是关键。
烟房内的湿度应控制在60%至80%之间,通风要保持一定的流速。
操作要点包括定时检查湿度设备的正常运行、调整通风速度和通风口的开度以及定期翻动烟叶。
3. 技术关键烤烟烘烤过程中的技术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3.1 温度控制不同阶段的烤烟烘烤需要适宜的温度。
温度过高会导致烟叶烤焦,温度过低则影响烟叶的干燥速度和质量。
因此,合理控制温度对烤烟烘烤非常重要。
3.2 湿度控制湿度对烤烟的烘烤同样非常关键。
湿度过高会导致烟叶发霉,湿度过低则会使烟叶发生裂纹。
合理调节湿度可以保证烟叶的质量和口感。
3.3 通风控制良好的通风可以使烤烟烘烤效果更好。
浅谈烤烟烘烤技术关键温度要点烟草在线专稿为进一步落实科学烘烤工艺,就当前烤烟烘烤技术,根据笔者在基层多年经验,在此仅供烟农朋友作参考。
一、采收成熟标准烟叶烘烤采收成熟标准是:下部烟适熟早采(叶色稍退、茎叶角度90°)、中部叶成熟采收(叶色黄绿各半、茸毛脱落、主脉2/3发白)、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叶色以黄为主、主脉发白、茸毛脱落)、顶叶充分成熟3-5片一次性砍烤。
二、烘烤技术温度关键点1、把握36℃前烘烤时间。
如果36℃前烘烤时间长,易使烟叶硬变黄,烤后烟叶薄,甚至糟片烟叶多。
问题是:一是第一烤烧火升温难,烤房烤前未空烤;二是怕顶层叶耳烤青,风机开开停停,引起升温不及时,烟叶失水不足;三是部份煤炭质量不行,引起烧火升温难;四是转火不及时,引起掉温现象较为严重。
因此,认真把握好烧火要点,及时进行加煤、转火,确保升温、稳温及时。
2、把握烘烤中关键点。
烟叶烘烤的关键就是烟叶变黄期,即42℃前的烘烤温湿度、烘烤时间及风机开启的把握,关键点:一是38℃结束时,二棚烟叶主脉变软,烟叶变黄达8-9成,二是42℃烘烤结束时,烟叶失水主脉变软,烟叶变黄9-10成。
如失水达不到要求,要提前2-3小时进行处理,即:适当调低湿球0.5-1℃,多开高档,确保烟叶失水达标准;如变黄慢,适当提高湿球、延长烘烤时间,确保烟叶变黄。
3、把握变黄时间要点。
一般下部烟叶变黄时间55-60小时;中部烟叶60-63小时;上部烟叶65-67小时;判断变黄时间长短要看叶基部含青程度,叶基部含青程度较高的变黄时间要长,反之则短。
采黄往下限靠,采青往上限靠。
若含水量大,缩短1-2小时,连续干旱少雨延长1-2小时。
4、把握烤房装烟量。
装烟多少是决定烤烟各阶段烘烤时间、风机高低档使用、用煤等的关键因素,一定要根据烤房容量装烟,大型密集烤房18-20亩,中型密集烤房12-15亩,小型密集烤房8-10亩。
5、把握38℃前烘烤时间。
38℃前的烘烤时间中下部烟40-45小时、上部烟叶达到45-52小时,使烟叶的变黄与失水达到协调,变黄8-9成、叶片变软状态。
烟叶采收烘烤的技术要点及对策措施作者:刘建军杨楠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8年第01期当大田烟叶进入成熟期,由于持续降雨,烟叶碳水化合物因呼吸作用大量转化消耗而含量减少,蛋白质含量相应增加,烟叶内含物欠充实,干物质积累少。
这类烟叶成熟特征不明显,烟叶水分含量高,烘烤变黄时间延长,虽然在烘烤时可变黄,但易烤青,定色较难,容易产生棕色化反应,发生褐变而烤黑,难烤好。
为了减少烟叶烘烤损失,现提出烘烤技术要点及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烟农对烘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俗话说:“苗是金,管是银,烘烤才是聚宝盆。
”烟叶烘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做好了烘烤,烟农一年的汗水才能转化为收入,卷烟工业才有更好的发展潜力。
但目前部分烟农对这一点认识不足,重视产量而忽略质量,导致丰产不丰收。
例如施肥过量,虽然产量提高了,但烟叶成熟度不够且烘烤难度大,直接影响了烘烤的质量。
(二)混采或采收后编杆鲜烟不分类、装炕不分类一是采收时中部叶、上部叶混采,成熟烟叶与病害烟叶混采,成熟度不一致的烟叶混采。
二是采收后烟叶没有剔除无烘烤价值的烟叶(病叶)。
三是成熟度不一致的烟叶没有分类编杆。
四是装炕时没有按照要求分类装炕(成熟度高的烟叶装在高温区,成熟度差的烟叶装在低温区)。
(三)烟叶采收不及时一是烟叶大田管理放松。
大部分烟田烟杈过大、过长,使烟叶烘烤特性变差,影响烟叶产量、质量。
二是因烟田施肥偏大烟叶成熟外观特征不明显。
全市烟田存在中部叶过熟现象,但烟农没有计算烟叶叶龄,按照叶龄计算中部叶都超过100 d,过熟。
(四)烟农对烘烤技术的掌握不足适时采收、“三段式”烘烤工藝等技术的掌握对烘烤十分重要,但部分烟农在实际操作中仍以经验为主,随意性较大,这使得烘烤流程极不规范,也导致了烘烤质量的低下。
虽然少数烟农能凭着经验烤出“好”烟,但其常有身份薄、内物质消耗过度等缺点,远不能达到烤黄烤香的目标。
一是烟叶烘烤变黄期过长,烟叶烘烤存在变黄过度、挂灰严重等现象。
关于做好高温干旱条件下烟叶烘烤工作的
通知
近期由于天气持续高温干旱,不少烟田出现了旱黄烟,
这是干旱胁迫下的假熟烟,由于其内含物质欠充实、叶片结
构较紧密、保水能力强,尽管含水不多,但脱水困难、装炕
后不易持续变黄、下色速度较慢,容易烤青、挂灰、易于变
黑,难于烘烤,并出现不少炕坏烟现象。
对此,方城县烟办
室、烟草分公司近日组织有关烘烤技术人员针对当前的旱黄
烟,制定了一套烘烤技术要点,要求各植烟乡镇组织技术人
员认真学习,深入田间炕头指导烟农科学烘烤,最大限度的
降低灾害损失。
旱黄烟、旱天烟的烘烤技术要点
近段时间的持续高温缺雨,使我县烟叶出现了旱黄、底烘、假熟等不良现象,烘烤的烟叶变黄难、定色难、脱水难,不青就黑,杂色加重,这类烟的特性是烟叶含水少,口紧水分难以烤出。
为解决当前烟叶烘烤困难,针对旱天烟特点提出以下烘烤技术要点:
1、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尽量浇一遍成熟落黄水后再采收。
2、没有水浇条件的地方尽量不要急于采烟待下雨正常成熟后
再采烟。
3、要采露水烟,中午和下午最好不要采烟。
4、点火前在炕内加热水增湿。
5、要均匀编竿稠装烟:比正常烘烤炉内多装16—24竿左右。
6、对这类烟烘烤必须保湿变黄。
以较高的起点温度(39—40度)较高的温球温度(37—38度),缩小干湿差,变黄前期不排湿,待烟叶顶棚变黄5—6成后,升高温度41—42度,把湿球温度调低至35度,再加大排湿,42度以前必须使上棚烟叶充分发软塌架后再进入定色期。
对这类烟的烘烤关键点是高温保湿变黄程度要低,起点温度最低在39度,湿度在38度,不要在39度以下进行变黄。
7、定色期的43—45度不可久停,要在46—48度充分拉长时间,湿球保持在37—38度,解决青筋问题,顶棚烟筋不变黄,烟叶不小卷筒,底棚不发软塌架不得提温,然后每小时以1度或2度升温速度升到54度,湿球39—40度,再充分延长时间,使全坑烟叶大卷筒。
8、干筋期和正常烟烘烤工艺一样。
2013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