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正弦与余弦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正弦与余弦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正弦与余弦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正弦与余弦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本小节主要学习正弦、余弦的概念,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包括引言中的问题)等.

2.重点、难点分析

(1)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是本节的重点,因为它是全章乃至整个三角学的预备知识.有了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再学习正切和余切、解直角三角形、引入任意角三角函数便都有了基础.

(2)正弦、余弦的概念隐含着角度与数值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函数思想,并且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组sinA,cosA来表示,学生过去未接触过,所以正弦、余弦的概念是难点.

3.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的唯一性,是理解三角函数的核心.

锐角的正弦、余弦值是这样规定的:当一个锐角确定了,那么这个锐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虽然有无穷多个,但它们都是彼此相似的.如上图,当确定时,包含的直角三角形有无穷多个,但它们彼此相似:

∽∽∽……因此,由于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所以这些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都是相等的.

这就是说,每当一个锐角确定了,包含这个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上述2种比值也就唯一确定了,它们有确定不变的对应关系.为了简单地表达这些对应关系,我们引入了正(余)弦的说法,创造了sin 和cos这样的符号.

应当注意:单独写出三角函数的符号或cos等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离开了确定的锐角是无法显示出它的含义;另一方面,这些符号和角写在一起时(如),它表示的就不再是角,而是一个特定的三角形的两条边的比值了(如).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些,才真正掌握了这些符号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们.

4.我们应当学会认识任何位置的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的表达式.

我们不仅应当熟练掌握如图那样的标准位置的直角三角形的正弦、余弦的表达式,而且能熟练地写出无论怎样放置的直角三角形的正弦、余弦的表达式.如,如图所示,若,则有

有的直角三角形隐藏在更复杂的图形中,我们也应能正确地写出所需要的三角函数表达式,如图中,ABCD是梯形,,作,我们应正确地写出如下的三角函数关系式:

很显然,这些表达式提供给我们丰富的边与角间的数量关系.

5.特殊角的正弦、余弦值既容易导出,也便于记忆,应当熟悉掌握它们.

利用勾股定理,很容易求出含有或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比;如图(1)和图(2)所示.

根据定义,有

另一方面,可以想像,当时,边与AC重合(即),所以

当时,边AB与CB重合(即AB=CB),AC的长缩小为0,于是,有

把以上结果可以集中列出下面的表:

1

1

6.教法建议:

(1)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通过修建扬水站时,要沿斜坡铺设水管而提出要求水管最顶端离地面高度的问题,第一步把这问题归结于直角三角形中,第二步,再把这个问题归于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和斜边的长,求这个锐角所对直角边的一个几何问题.同时指出在这种情况下,用已学过的勾股定理是解决不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新途径,迫切需要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在这章的第一节课,应抓住这个具有教育性,富于启发性的有利开端,为引进本章的重要内容:锐角三角函数作了十分必要的准备.

(2) 动手度量、总结规律、给出定义以含的三角板为例让学生对大小不同的三角板进行度量,并引导学生得出规律:,再进一步对含的三角板进行度量,在探索同样的内容时,要用到勾股定理,又类似地得到,所有的这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都会得到,这时,应当即给出的正弦的定义及符号,即,再对照图形,分别用a、b、c表示、、的对边,得出及,就这样非常简洁地得到锐角三角函数的第一个定义,应充分利用课本中这种简练的处理手段,使学生建立起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3)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

“解直角三角形”编在几何教材中,突出了它的几何特点,但这只是从知识的系统性方面讲的,使它与几何前后知识可关系更紧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并没有改变它形数结合的本质,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部分教材,帮助学生掌握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提高在几何问题中注意运用代数知识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2.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和探索研究相结合,尝试成功教法。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相互讨论,动手感知,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3.疑点: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4.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讨论,解决重难点和疑点。

四、教具准备

自制投影片,一副三角板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为30°靠在墙上,则、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间距离为2米,则倾斜角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教学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若一组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相等,可以把其顶点,,重合在一起,记作,并使直角边,,……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斜边,,……落在另一条直线上,这样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独立证明:易知,……,∴∽∽∽……,∴,,因此,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

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独立掌握了重点,达到知识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

而前面导课中动手实验的设计,实际上为突破难点而设计。这一设计同时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3.练习:教科书P3练习。此题为作了孕伏,同时使学生知道任意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能求出来。

(四)总结、扩展

1.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本节课在复习勾股定理及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上,通过动手实验、证明,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

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教师可适当补充:本节课经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大胆猜测和积极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结论,相信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所提高,希望大家发扬这种创新精神,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2.扩展:当锐角为30°时,它的对边与斜边比值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又发现,锐角任意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如果知道这个比值,已知一边求其他未知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看来这个比值很重要,下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这个“比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预习一下,通过这种扩展,不仅对下、余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本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是为正、余弦概念打基础的,因此课后应要求学生预习正余弦概念。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正弦、余弦概念;能够较正确地用、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熟记特殊角30°、45°、60°角的正、余弦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2.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3.渗透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指导发现探索法.

2.学生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正弦、余弦概念.

2.教学难点: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组、表示正弦、余弦;正弦、余弦概念.

3.疑点: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的范围.

4.解决办法:通过旧知创设情境,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解决重难点及疑点.

四、教具准备

三角板一副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直角三角形锐角固定时,它的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将研究直角三角形一锐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二)整体感知

当直角三角形有一锐角为30°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为,只要知道三角形任一边长,其他两边就可知.

而上节课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固定,这样只要能求出这个比值,那么求直角三角形未知边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与“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相类比,学生自然产生想学习的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以下要研究的内容有了大体印象.

(三)教学过程

正弦、余弦的要领是全章知识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都十分重要,因此确定它为本课重点,同时正、余弦概念隐含角度与数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函数思想,又用含几个字母的符号组来表示,因此概念也是难点.

在上节课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正、余弦,“把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称做正弦、余弦”.如图

请学生结合图形叙述正弦、余弦定义,以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板书:在中,为直角,我们把锐角的对边与余边的比叫做的正弦,记作,锐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的余弦,记作 .

.

若把的对边记作,邻边记作,斜边记作,则, .

引导学生思考:当为锐角时,、的值会在什么范围内?得结论,(为锐角),这个问题对于较差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应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同时这个问题也使学生将数与形结合起来.

教材例1的设置是为了巩固正弦概念,通过教师示范,使学生会求正弦,这里不妨增问“、”,经过反复强化,使全体学生都达到目标,更加突出重点.

【例1】求出如下图所示的中的、和、的值.

解:(1)∵斜边,

∴,.

,.

(2),.

∴,.

学生练习教材P6~7中1、2、3题.

让每个学生画含30°、45°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和、、 .这一练习既用到以前的知识,又巩固正弦、余弦的概念,经过学习亲自动笔计算后,对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印象很深刻.

,,.

,,.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1);(2).

解:(1).

(2).

这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这里还应安排六个小题:

(1);(2);

(3);(4).

(5)若,则锐角 .

(6)若,则锐角 .

在确定每个学生都牢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后,引导学生思考,“请大家观察特殊角的值,猜测一下,大概在什么范围内,呢?”这样的引导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而且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大胆创新的精神,还可以进一步请成绩较好的同学用语言来叙述“锐角的正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减小”.

(四)总结、扩展

首先请学生作小结,教师适当补充,“主要研究了锐角的正弦、余弦概念,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可求其锐角的正、余弦值,知道任意锐角A的正、余弦值都在0~1之间,即

,(为锐角).

还发现的两锐角、,,,正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增大而减小”.

六、布置作业

教材P10中2,3.

预习下一课内容.

补充:(1)若,则锐角.

(2)若,则锐角.

七、板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 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式子 a≥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如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因被开方数中含有4是可开得尽方的因数,又如 , ,..都不是最简二次根式,而 , ,5 , 都是最简二次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如 , , 就是同类二次根式,因为 2 , 3 ,它们与的被开方数均为2。 4.有理化因式: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则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如与 ,a+ 与a- , - 与 + ,互为有理化因式。 二次根式的性质: 1. a≥0是一个非负数, 即≥0; 2.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再平方仍得这个数,即: 2aa≥0; 3.某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某数的绝对值,即 |a| 4.非负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即 ? (a ≥0,b≥0)。 5.非负数的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即 (a≥0,b0)。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 1. 二次根式的乘法 两个二次根式相乘,把被开方数相乘,根指数不变,即(≥0,≥0)。

说明:(1)法则中、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要注意它们的取值范围,、都是非负数; (2)(≥0,≥0)可以推广为(≥0,≥0); (≥0,≥0,≥0,≥0)。 (3)等式(≥0,≥0)也可以倒过来使用,即(≥0,≥0)。也称“积的算术平方根”。它与二次根式的乘法结合,可以对一些二次根式进行化简。2. 二次根式的除法 两个二次根式相除,把被开方数相除,根指数不变,即(≥0,>0)。 说明:(1)法则中、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要注意它们的取值范围,≥0,在分母中,因此>0; (2)(≥0,>0)可以推广为(≥0,>0,≠0); (3)等式(≥0,>0)也可以倒过来使用,即(≥0,>0)。也称“商的算术平方根”。它与二根式的除法结合,可以对一些二次根式进行化简。? 3. 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方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1. 同类二次根式? 注:判断几个二次根式是否为同类二次根式,关键是先把二次根式准确地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观察它们的被开方数是否相同。? (2)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与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类似,系数相加减,二次根号及被开方数不变。? 2. 二次根式的加减? (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同类二次根式分别合并。?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首先是化简,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相当于同类项。? 一般地,二次根

初三数学正多边形和圆Word版

初三数学正多边形和圆、弧长公式及有关计算知识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正多边形和圆、弧长公式及有关计算 [学习目标] 1. 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正多边形、正多边形的中心、半径、边心距、中心角。正n边形的半径,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 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因此可采用作辅助圆的办法,解决一些问题。 3. 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具有以下性质: (1)半径(或边心距)的比等于相似比。 (2)面积的比等于边心距(或半径)的比的平方,即相似比的平方。 4. 由于正n边形的n个顶点n等分它的外接圆,因此画正n边形实际就是等分圆周。 (1)画正n边形的步骤: 将一个圆n等分,顺次连接各分点。 (2)用量角器等分圆 先用量角器画一个等于360? n 的圆心角,这个角所对的弧就是圆的 1 n ,然后在圆上依次截取这条弧的等弧, 就得到圆的n等分点,连结各分点即得此圆的内接正n边形。 5. 对于一些特殊的正n边形,如正四边形、正八边形、正六边形、正三角形、正十二边形还可以用尺规作图。 6. 圆周长公式:C R =2π,其中C为圆周长,R为圆的半径,把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π叫做圆周率。 7. 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的弧长:l n R = π180 n表示1°的圆心角的度数,不带单位。 8.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 n n -? 2180 ,每个外角为 360? n ,等于中心角。 二. 重点、难点: 1. 学习重点: 正多边形和圆关系,弧长公式及应用。 正多边形的计算可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只有正五边形、正四边形对角线相等。 2. 学习难点: 解决有关正多边形和圆的计算,应用弧长公式。 例1. 正六边形两条对边之间的距离是2,则它的边长是() A. 3 3 B. 23 3 C. 2 3 D. 22 3 解:如图所示,BF=2,过点A作AG⊥BF于G,则FG=1

人教版初三(上)数学讲:正多边形与圆(教师版)

正多边形与圆 1.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垂心 (1)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__________的交点,它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在三角形内部,它到 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通常用“I”表示. (2)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__________的交点,它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锐角三角形外心在三 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斜边中点,钝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外部,三角形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通常用O表示. (3)三角形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它到顶点的距离是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 倍,通常用G表示. (4)垂心:是三角形三边高线的交点. 2.三角形的内切圆、外接圆 三角形的内切圆:对比三角形的外接圆来学习三角形的内切圆 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三角形的外接圆 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______________相等 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三角形的内切圆 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叫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内心到_________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角平分线的交点 3.圆内接四边形和外切四边形 (1)四个点都在圆上的四边形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圆内接四边形对角________,外角等于内对角. (2)各边都和圆相切的四边形叫圆外切四边形,圆外切四边形______________. 4.正多边形与圆 在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中,如果分别以αn、a n、r n、R n、P n和S n表示正n(n≥3,n为整数)边形的中心角、边长、边心距、半径、周长和面积,则有: ①αn=;②a n=2R n·sin;③r n=R n·cos;④+;

最新整理初三数学画正多边形(一).docx

最新整理初三数学教案画正多边形(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用量角器等分圆心角来等分圆,从而可以作出圆内接或圆外切正多边形. 2、使学生会用尺规作圆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在这个基础上能作圆内接正八边形、正三角形、正十二边形. 3、通过画图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4、通过画正方形到会画正八边形,通过画六边形到画三角形、正十二边形,培养学生观察、抽象、迁移能力. 5、通过画图中需减小积累误差的思考与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用量角器等分圆心角来等分圆,然后作出圆内接或圆外切正多边形;(2)用尺规作圆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教学难点: 准确作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前几课我们学习了正多边形的定义、概念、性质、判定,尤其学习了正多边形与圆关系的两个定理,而后我们又学习了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本堂课我们一起学习画正多边形. 二、新课讲解: 由于正多边形在生产、生活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性,所以会画正多边形应是

学生必备能力之一,前面已学习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的第一个定理,即把圆分成n(n≥3)等份,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所以想到只要知道外接圆半径R或内切圆半径rn,画出圆来,然后n等分圆周就能画出所需的正n边形. n等分圆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量角器法,这一种方法简单易学,它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根据是因为相等的圆心角所对弧相等,所以使用量角器等分圆心角,可以达到把圆任意等分的目的,由于学生已具备使用量角器的能力,所以只要讲明根据,让学生动手操作即可. 另一种方法是用尺规等分圆周法,其实质也是等分圆心角,但尺规不能任意等分圆,只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其中重点是正方形和正六边形的作法,这是因为正八边形、正三角形、正十二边形都是由此作基础而画出来的.由于尺规作图在理论上准确,但在实际操作中有误差积累,如何减少误差使图形趋于准确?这是一个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好时机,应让学生亲手实验、观察对比,从而得出结论.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1.哪位同学记得正多边形与圆关系的第一个定理?(安排中下生回答)2.哪位同学记得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有什么性质?(安排中下生回答: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现在我们要画半径为R的正n边形,从正多边形与圆关系的第一个定理中,你有什么启发?(安排学生相互讨论后,让中等生回答:只要把半径为R的圆n 等分,依次连结n个等分点就得正n边形)那么怎样把半径为R的圆n等分呢?从刚才复习的第二问题中,你又受到什么启发?大家相互间讨论.(安排中等生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目录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1) 第一章有理数(1)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3)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4)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5) 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6)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6)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 第七章三角形(9)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3) 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14)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4) 第十二章轴对称(15) 第十三章实数(16)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7)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18) 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19) 第十六章分式(19)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20)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21) 第十九章四边形(22)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3) 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24)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24)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根式(25) 第二十三章旋转(26) 第二十四章圆(27)

第二十五章概率(28) 九年级数学(下)知识点(30)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30) 第二十七章相似(32)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33)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34) 1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②???????????????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人教版初三数学复习提纲-知识点

初三数学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 ≠0时,ax 2 +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 b 、 c ; 其中a 、 b,、c 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当ax 2+bx+c=0 (a ≠0)时,Δ=b 2 -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Δ<0 <=>无实根;Δ≥0 <=>有两个实根(等或不等).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系关系:当ax 2 +bx+c=0 (a ≠0) 时,如Δ≥0,有下列公式: .a c x x a b x x )2(a 2a c 4b b x ) 1(212122 ,1= -=+-±-=, ; ※ 5.当ax 2 +bx+c=0 (a ≠0) 时,有以下等价命题: (以下等价关系要求会用公式a c x x a b x x 2121=-=+,;Δ=b 2 -4ac 分析,不要求背记) (1)两根互为相反数?a b -= 0且Δ≥0?b = 0且Δ≥0; (2)两根互为倒数?a c =1且Δ≥0?a = c 且Δ≥0; (3)只有一个零根?a c = 0且a b -≠0?c = 0且b ≠0; (4)有两个零根 ?a c = 0且a b -= 0?c = 0且b=0; (5)至少有一个零根 ?a c =0?c=0; (6)两根异号 ?a c <0 ?a 、c 异号; (7)两根异号,正根绝对值大于负根绝对值?a c <0且a b ->0?a 、c 异号且a 、b 异号; (8)两根异号,负根绝对值大于正根绝对值?a c <0且a b -<0?a 、c 异号且a 、b 同号; (9)有两个正根 ?a c >0,a b ->0且Δ≥0?a 、c 同号, a 、b 异号且Δ≥0; (10)有两个负根 ?a c >0,a b -<0且Δ≥0?a 、c 同号, a 、b 同号且Δ≥0. 6.求根法因式分解二次三项式公式:注意:当Δ< 0时,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 ax 2 +bx+c=a(x-x 1)(x-x 2) 或 ax 2 +bx+c=??? ? ?? ----???? ? ?-+--a 2ac 4b b x a 2ac 4b b x a 22. 7.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 x 2 -(x 1+x 2)x + x 1x 2 = 0. 注意:所求出方程的系数应化为整数. 8.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 (设增长率为x ): (1) 第一年为 a ,第二年为a(1+x) , 第三年为a(1+x)2 . (2)常利用以下相等关系列方程: 第三年=第三年 或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总和. 9.分式方程的解法: . 0)1(≠),值(或原方程的每个分母验增根代入最简公分母公分母 两边同乘最简 去分母法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3《正多边形和圆》随堂练习(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3《正多边形和圆》随堂练习 基础题 知识点1 认识正多边形 1.下面图形中,是正多边形的是( )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等腰梯形 2.如图,正六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则其中一个内角α的度数是( ) A.240° B.120° C.60° D.30° 3.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3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 4.如图,AC是正五边形ABCDE的一条对角线,则∠ACB= . 知识点2 与正多边形有关的计算 5.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内接于⊙O,正六边形的周长是12,则⊙O的半径是( ) A. 3 B.2 C.2 2 D.2 3 6.下列圆的内接正多边形中,一条边所对的圆心角最大的图形是( )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7.若正方形的外接圆半径为2,则其内切圆半径为( ) A. 2 B.2 2 C. 2 2 D.1 8.边长为6 cm的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是. 9.如图,将正六边形ABCDEF放在直角坐标系中,中心与坐标原点重合.若A点的坐标为(-1,0),则点C的坐标为( ).

10.将一个边长为1的正八边形补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等于 (结果保留根号). 知识点3 画正多边形 11.如图, 甲:①作OD的中垂线,交⊙O于B,C两点; ②连接AB,AC,△ABC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乙:①以D为圆心,OD长为半径作圆弧,交⊙O于B,C两点; ②连接AB,BC,CA,△ABC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可判断( ) A.甲、乙均正确 B.甲、乙均错误 C.甲正确,乙错误 D.甲错误,乙正确 12.图1是我们常见的地砖上的图案,其中包含了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正八边形. 如图2,AE是⊙O的直径,用直尺和圆规作⊙O的内接正八边形ABCDEFGH(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中档题 13.正三角形内切圆半径r与外接圆半径R之间的关系为( ) A.4R=5r B.3R=4r C.2R=3r D.R=2r 14.如图,正五边形ABCDE放入某平面直角坐标系后,若顶点A,B,C,D的坐标分别是(0,a),(-3,2),(b,m),(c,m),则点E的坐标是( ) A.(2,-3) B.(2,3) C.(3,2) D.(3,-2)

九年级数学上册 4.1 正弦和余弦教案1 湘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4.1 正弦和余弦教案1 湘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2、过程与方法: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3、态度、情感、价值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 )概念,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教具:课件、多媒体展台、小黑板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点拨与讨论结合 学具: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一)复习引入 操场里有一个旗杆,老师让小明去测量旗杆高度。(演示学校操场上的国旗图片) 小明站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度,并已知目高为1米.然后他很快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你想知道小明怎样算出的吗?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可以测 算出旗杆的大致高度;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象小明那样通过测量一些角的度数和一些线 段的长度,来测算出旗杆的高度。 这就是我们本章即将探讨和学习的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来测算物 体长度或高度的方法。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中的第一种:锐角的正弦 (二)实践探索 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灌溉。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o,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分析: 问题转化为,在Rt△ABC 中,∠C=90o ,∠A=30o ,BC=35m,求AB 根据“再直角三角形中,30o 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 可得AB=2BC=70m.即需要准备70m 长的水管 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o ,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 如图,任意画一个Rt △ABC ,使∠C=90o ,∠A=45o ,计算∠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能得到什么结论? 341米 10米 ?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总复习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 结总复习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数学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数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正常表现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业考试要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 数学学业考试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学业考试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使试题的解答过程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内容 数学学业考试应以《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为依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验和基本思想。 1.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和代数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够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做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涵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事件发生的概率。 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当考查学生能否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和从事数学规律的探究活动。 2.关注“数学活动过程” 包括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也包括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否使用恰当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的思考过程。 3.关注“数学思考”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3-正多边形和圆-练习题

九年级数学圆一章正多边形和圆练习题及答案 一、课前预习 1.圆的半径扩大一倍,则它的相应的圆内接正n 边形的边长与半径之比( ) A.扩大了一倍 B.扩大了两倍 C.扩大了四倍 D.没有变化 2.正三角形的高、外接圆半径、边心距之比为( ) A.3∶2∶1 B.4∶3∶2 C.4∶2∶1 D.6∶4∶3 3.正五边形共有__________条对称轴,正六边形共有__________条对称轴. 4.中心角是45°的正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_. 5.已知△ABC 的周长为20,△ABC 的内切圆与边AB 相切于点D,AD=4,那么BC=__________. 二、课中强化(10分钟训练) 1.若正n 边形的一个外角是一个内角的32时,此时该正n 边形有_________条对称轴. 2.同圆的内接正三角形与内接正方形的边长的比是( ) A.26 B.43 C.3 6 D.34 3.周长相等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的面积S 3、S 4、S 6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S 3>S 4>S 6 B.S 6>S 4>S 3 C.S 6>S 3>S 4 D.S 4>S 6>S 3 4.已知⊙O 和⊙O 上的一点A(如图24-3-1). (1)作⊙O 的内接正方形ABCD 和内接正六边形AEFCGH ; (2)在(1)题的作图中,如果点E 在弧AD 上,求证:DE 是⊙O 内接正十二边形的一边. 图24-3-1 三、课后巩固(30分钟训练) 1.正六边形的两条平行边之间的距离为1,则它的边长为( ) A.63 B.43 C.332 D.3 3 2.已知正多边形的边心距与边长的比为2 1,则此正多边形为( )

人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87881

初三知识整理 全套教科书包含了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力求反映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九年级上册包括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包含以下章节: 第21章二次根式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23章旋转第24章圆 第25 章概率初步 本册书内容分析如下: 第21章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1)是一个非负数; (2)≥0); (3) (a≥0).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 (a≥0,b≥0), (a≥0,b>0), 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历年初三数学正多边形和圆及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及答案

中考数学辅导之—正多边形和圆及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正多边形和圆是初中几何课本中的最后一单元,它包括正多边形的定义、正多边形的判定、性质,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圆周长及弧长公式,圆、扇形、弓形的面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正多边形的定义、判定、性质及有关计算. 一、基础知识及其说明: 1.正多边形的定义: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此定义中的条件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 “缺一不可”.如:菱形各边相等,因四个角不等,所以菱形不一定是正多边形.矩形的四个角相等,但因四条边不一定相等,故矩形不一定是正四边形,只有正方形是正四边形. 2.正多边形的判定,正多边形的定义当然是正多边形的判定方法之一,但如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样,用定义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显然不可取,因此需用判定定理来证. 判定定理:把圆几等分(3≥n ) ①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 边形 ②经过各分点做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 边形.也就是说,若要证明一个多边形是圆内接正多边形,只要证明这个多边形的顶点是圆的等分点即可, 如:要证明一个圆内接n 边形ABCDEF ……是圆内接正n 边形,就要证A 、B 、C 、D 、E 、F ……各点是圆的n 等分点,就是要证AB=BC=CD=DE=EF=…….同样,要证明一个圆外切n 边形是圆外切正n 边形,只要证明各切点是圆的等分点即可 例1:证明:各边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已知:在⊙O 中,多边形ABCDE …… 是⊙O 的内接n 边形 且AB=BC=CD=DE=……. 求证:n 边形ABCDE ……是正n 边形证明: AB=BC=CD=DE=…… ∴ AB=BC=CD=DE …… ∴OEB=AEC= BED=COE=…… ∴ΛΛ=∠=∠=∠=∠D C B A 又∵AB=BC=CD=DE=…… ∴n 边形ABCDE ……是正n 边形. 例2:证明:各角相等的圆外切n 边形是正n 边形. 已知:多边形F E D C B A ''''''……是圆外切n 边形,切点分别是A,B,C,D,E ……,F E D C B A '∠='∠='∠='∠='∠='∠=……. 求证:n 边形F E D C B A ''''''……是正n 边形. 证明:连结OB,OC,OD ……,在四边形COD C '和四边形BOC B '中 ∵D C C B B A '''''',,切⊙O 于B,C,D ∴ο90='∠='∠='∠='∠C OD C OC B OC B OB ∴ 0''180=∠+∠=∠+∠COD C BOC B 而='∠='∠='∠C B A …… ' ∴COD BOC ∠=∠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最新) 目录 一、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有理数 2、整式的加减 3、一元一次方程 4、图形的认识初步 二、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5、相交线与平行线 6、实数 7、平面直角坐标系 8、二元一次方程组 9、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0、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三、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1、三角形 12、全等三角形 13、轴对称 14、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15、分式

四、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16、二次根式 17、勾股定理 18、平行四边形 19、一次函数 20、数据的分析 五、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21、一元二次方程 22、二次函数 23、旋转 24、圆 25、概率 六、九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26、反比例函数 27、相似 28、锐角三角函数 29、投影与视图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负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π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 和- a 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2)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 ???<-=>=) 0()0(0) 0(a a a a a a 或???<-≥=)0a (a ) 0a (a a 或???≤->=)0()0(a a a a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比大小: 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 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 若ab=1? a 、b 互为倒数; 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2017

人教最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2017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人教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一.有理数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为整数且,(≠p q p p q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 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 和- a 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2) a+b=0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 ???<-=>=)0()0(0)0(a a a a a a 或???<-≥=)0()0(a a a a a 或???≤->=)0()0(a a a a a ;

3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比大小: 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 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 ; 若ab=1 a 、b 互为倒数; 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负因数为奇数个时乘积为负,负因数为偶数个时乘积为正.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九年级上册数学《圆》正多边形和圆_知识点整理

正多边形和圆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我们重点了解正多边形的各种概念和性质,在命题中正多边形经常和三角形、圆联合命题,部分地区也会以这部分综合题作为压轴题。 二、知识要点 1、正多边形 (1)、正多边形的定义 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如:正六边形,表示六条边都相等,六个角也相等。 (2)、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 只要把一个圆分成相等的一些弧,就可以作出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3)、正多边形的中心 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 (4)、正多边形的半径 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半径。 (5)、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正多边形的中心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6)、中心角 正多边形的每一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2、正多边形的对称性 (1)、正多边形的轴对称性 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一个正n边形共有n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通过正n边形的中心。 (2)、正多边形的中心对称性 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正多边形的中心。 (3)、正多边形的画法 先用量角器或尺规等分圆,再做正多边形。

24.3正多边形和圆 一、填空题 1. 在一个圆中,如果?60的弧长是π,那么这个圆的半径r=_________. 2. 正n 边形的中心角的度数是_______. 3. 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外接圆的面积等于________. 4. 正六边形的内切圆半径与外接圆半径的比等于_________. 二、选择题 5.正多边形的一边所对的中心角与该正多边形一个内角的关系是( ). (A ) 两角互余 (B )两角互补 (C )两角互余或互补 (D )不能确定 6.圆内接正三角形的边心距与半径的比是( ). (A )2:1 (B )1:2 (C )4:3 (D )2:3 7.正六边形的内切圆与外接圆面积之比是( ) (A )43 (B )23 (C )21 (D )4 1 8.在四个命题:(1)各边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2)各边相等的圆外切多边形是正多边形;(3)各角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4)各角相等的圆外切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9.已知:如图48-1,ABCD 为正方形,边长为a ,以B 为圆心,以BA 为半径画弧,则阴影 部分面积为( ). (A )(1-π)a 2 (B )1-π (C ) 44π- (D )4 4π-a 2 1. 3; 2. n o 360;3. ∏2;4. 2:3; DBABD

初三数学《正多边形和圆》课时练习(附答案)

正多边形和圆》课时练习(附答案) 一、本节学习指导本节我们重点了解正多边形的各种概念和性质,在命题中正多边形经常和三角形、圆联合命题,部分地区也会以这部分综合题作为压轴题。 二、知识要点 1、正多边形 (1)、正多边形的定义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如:正六边形,表示六条边都相等,六个角也相等。 (2)、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只要把一个圆分成相等的一些弧,就可以作出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3)、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 (4)、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半径。 (5)、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的中心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边心距。(6)、中心角正多边形的每一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2、正多边形的对称性 (1)、正多边形的轴对称性 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一个正n边形共有n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通过正n边形的中心。 (2)、正多边形的中心对称性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正多边形的中心。 (3)、正多边形的画法

2 1? 正六边形的两条平行边之间的距离为 1,则它的边长为( .3 A.- 6 丁 3 B.- 4 2.3 C.- 3 \3 D.一 3 2?已知正多边形的边心距与边长的比为 1 -,则此正多边形为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六边形 D.正十二边形 先用量角器或尺规等分圆,再做正多边形。 4?中心角是45。的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5?已知△ ABC 的周长为20A ABC 的内切圆与边 AB 相切于点D,AD=4,那么BC= 二、课中强化(10分钟训练) 2 1?若正n 边形的一个外角是一个内角的 时,此时该正 3 2?同圆的内接正三角形与内接正方形的边长的比是 ( A.S 3>S 4>S 6 B.S 6>S 4>S 3 C.S 6>S 3>S 4 D.S 4>S 6>S 3 4?已知O O 和O O 上的一点 A (如图2.6-1). ⑴作O O 的内接正方形 ABCD 和内接正六边形 AEFCGH ; ⑵在(1)题的作图中,如果点 E 在弧AD 上,求证:DE 三、当堂巩固(30分钟训练) <6 A.- 2 3 B.— 4 4 D.- 3 3?周长相等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的面积 S 3、S 4、S 6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一、课前预习(5分钟训练) 1?圆的半径扩大一倍,则它的相应的圆内接正 A.扩大了一倍 B.扩大了两倍 2?正三角形的高、外接圆半径、边心距之比为 A.3 : 2 : 1 B.4 : 3 : 2 n 边形的边长与半径之比( ) C ?扩大了四倍 D ?没有变化 ( ) C.4 : 2 : 1 D.6 : 4 : 3 3?正五边形共有 条对称轴,正六边形共有 n 边形有 条对称轴? 是O O 内接正十二边形的一边 条对称轴? 图 2.6-1

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正多边形

正多边形 1、(绵阳市2013年)如图,要拧开一个边长为a=6cm的正六边形螺帽,扳手张开的开口b 至少为( C ) A.62mm B.12mm C.63mm D.43mm [解析]画出正六边形,如图,通 33,MN 过计算可知,ON= =63,选C。 2、(2013?天津)正六边形的边心距与边长之比为() A.:3 B.:2 C.1:2 D.:2 考点:正多边形和圆.3718684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设六边形的边长是a,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OC的长,继而求得答案. 解答:解:如图:设六边形的边长是a, 则半径长也是a; 经过正六边形的中心O作边AB的垂线OC, 则AC=AB=a, ∴OC==a, ∴正六边形的边心距与边长之比为:a:a=:2.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2013?自贡)如图,点O是正六边形的对称中心,如果用一副三角板的角,借助点O(使该角的顶点落在点O处),把这个正六边形的面积n等分,那么n的所有可能取值的个数是() 7题图

A.4B.5C.6D.7 考点:正多边形和圆.3718684 分析:根据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性质可知,只要把此正六边形再化为正多边形即可,即让周角除以30的倍数就可以解决问题. 解答:解:360÷30=12; 360÷60=6; 360÷90=4; 360÷120=3; 360÷180=2. 因此n的所有可能的值共五种情况,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只需让周角除以30°的倍数即可. 4、(2013?资阳)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36°,那么它是() A.正六边形B.正八边形C.正十边形D.正十二边形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分析: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360°,除以外角的度数,即可求得边数. 解答:解:360÷36=1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理解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度是关键. 5、(2013?绍兴)小敏在作⊙O的内接正五边形时,先做了如下几个步骤: (1)作⊙O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再作OA的垂直平分线交OA于点M,如图1; (2)以M为圆心,BM长为半径作圆弧,交CA于点D,连结BD,如图2.若⊙O的半径为1,则由以上作图得到的关于正五边形边长BD的等式是() A. BD2=OD B. BD2=OD C.B D2=OD D. BD2=OD 考点:正多边形和圆.3718684 分析:首先连接BM,根据题意得:OB=OA=1,AD⊥OB,BM=DM,然后由勾股定理可求得BM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