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禽病学》课件:15 鸭瘟
《禽病学》课件:15 鸭瘟
格式:ppt
大小:36.19 MB
文档页数:40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40
下载本文档
合集下载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沿海多个省区的流行。
二、病原
病原为鸭瘟病毒( DVEV ),属于疱疹病毒科病毒。 病毒粒子呈球形,线性双股DNA病毒,基因组约
150kb。
鸭瘟病毒能在鸭胚成纤维细胞、鸭胚和鹅胚中增殖, 但无血凝活性。
鸭瘟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但各毒株之间的毒力明显 不同。
病毒存在于鸭各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肝、 脑、食道、泄殖腔含毒量最高。通常存在于感染细胞 的胞核和胞浆中。
四、临床症状
潜伏期短,人工感染一般为2-4天,有时不到1天。
肿头流泪(头颈肿胀,俗称“大头瘟”) 双脚麻痹无力 体温升高 严重下痢 呼吸困难
病程多为2~5天,慢性>2周,生长发育不良。
羽毛松乱,离群独处
两腿麻痹,行走困难
强行驱赶,则扑翅向前跳跃
部分病鸭头颈部 肿胀,流鼻
黄绿色稀粪、甚至便中带血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鸭、鹅及带毒的鹅、鸭 。
传播途径 主要是消化道,其次可通过交配、眼结膜和呼吸 道传染;吸血昆虫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
易感性 不同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成年鸭和产蛋母鸭 发病和死亡较为严重,一个月以下雏鸭发病较少。(可能是 小鸭放养较少,母源抗体)
鸭瘟在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之际和秋季流行最为严 重。在低洼多水的养鸭地区,由于水源的污染,该病的发生 和流行较为严重。
实验室诊断
(1)动物接种 取肝、脾组织病料,研磨成浆后过 滤,取其过滤液,加入青、链霉素适量,然后给1 日龄易感健康雏鸭肌肉接种,每只接种量为0.5毫 升。接种后3-12天, 可引起发病或死亡,并出现 典型病变。 (2)分离培养 采取肝、脾病料(含毒量最高)。 鸭胚成纤维细胞,分离病毒用鸭胚、鹅胚。 (3)PCR
鸭瘟病雏鸭小肠 出现条环状出血 (浆膜面)。
肠 浆 膜 面 可 见 环 形
深 红 色 出 血 环
人工感染鸭瘟病例,粘膜面可见多处紫红 色出血坏死灶,表面有伪膜
直肠黏膜靠近泄殖腔部分可见坏死性病变
3、 肝脏、法氏囊可见坏死点,卵巢滤泡增大出血
肝脏不肿大,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 点。少数坏死点中间有小出血点,这种病变具有诊断意义。
心外膜,特别是冠状沟有密集的淤血斑点,使其表面 呈红色“刷漆样”,该病变在成年种鸭比商品雏鸭更常见
法氏囊出血和干酪样渗出
产蛋鸭卵泡变形、变色并有出血
蛋 鸭 卵 泡 破 裂 、 腹 腔 内 有 血 性 内 容 物
六、诊 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自然 流行除鸭、鹅易感外,其它家禽不发病。
病鸭高热,流泪,两腿麻痹,排绿色稀粪。部分病鸭头颈 部肿(“大头瘟”)。
食道和泄殖腔粘膜假膜性病变和肝脏坏死灶及出血点。
鸭瘟和鸭霍乱(巴氏杆菌病)症状有些相似,注意鉴别诊 断-抗生素治疗慎用!
手摸诊断
患鸭霍乱病的病鸭,死亡之前常摇头,死亡时,嘴、鼻流 血水,嗉囊里充满饲料,手摸嗉囊感觉较硬;而患鸭瘟的病 鸭,流涕流眼泪,死亡时眼睛充血,嗉囊空空无食物,手摸 嗉囊较松软。
五、病理变化
1. 全身性急性败血症 以全身性急性败血症为主要特征。全身的浆膜、粘
膜和内脏器官,有程度不同的出血斑或坏死。
皮肤有散在出血 斑,眼睑粘连,结膜 出血或有干酪样物。 头颈肿胀者,皮下组 织有黄色胶样浸润。
头、颈、胸部皮下有黄色胶冻样浸润
2. 消化道充血、出血和坏死
食道粘膜有纵行排列的黄绿色假膜覆盖或小出血 斑点,假膜易剥离,剥离后食道粘膜留有溃疡斑 痕,肠粘膜充血、出血,以十二指肠和直肠最严 重。
泄殖腔粘膜的病变与食道相同,粘膜表面覆盖一 层灰褐色或绿色的坏死结痂,不易剥离,粘膜上 有出血斑点和水肿,具有诊断意义。
口腔 黏膜出血,表面有一层黄绿色假膜
食道黏膜有特征性病变
感染早期食道黏膜出血
食道病变与其纵褶相平行
泄殖腔黏膜有出血性坏死病变
鸭瘟病雏鸭小肠 出现条环状出血 (黏膜面)。
历史与分布
1923年Baudet报道了荷兰家鸭暴发了一种急性出血 性疾病,但当时还是认定该病是由一株适应鸭的特 异性的鸡瘟(流感)病毒引起。
Bos对鸭的病变特征、临床发病过程、免疫反应进 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他认为该病是鸭的一种新的 病毒引起,并命名“鸭瘟”。
1949年,以鸭瘟作为正式名称。 1957-1965年,华南农业大学黄引贤最先报道在我
对乙醚和氯仿敏感,对热敏感。
56℃时经10分钟能灭活, -10~-20℃环境中,能存活约一年, 而在室温22℃时,需30天才能失去感染力。
对一般浓度的常用消毒剂较敏感。
1%~3%氢氧化钠溶液 0.5%漂白粉、75%酒精 5%甲醛溶液等,均能较快地杀灭病毒。
阳光直射、高温干燥等因素,都不利于病毒的繁殖。
(4)血清学鉴定 中和试验法,即用已知鸭瘟鸡胚化的适应弱 毒株为抗原,检测未知血清中的相应抗体。 荧光抗体技术:鸭瘟病毒的鉴定。 Dot-ELISA可作为快速诊断。
鸭瘟
(Duck plague, DP)
一、概 述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 DVE),是由鸭瘟病毒感染引起的鸭、鹅、天鹅、 雁等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的传染病。
以体温升高、消化道黏膜糜烂出血、下痢和部分 鸭头颈部肿胀(“大头瘟”)为特征。
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是危害 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一种传染病,所以都把鸭瘟视 为养鸭业的大敌。
心外膜出血,表面呈现红色“漆刷样”。 雏鸭感染鸭瘟病毒时,法氏囊呈深红色,表面有针尖状的
坏死灶,囊腔充满白色的凝固性渗出物。 产蛋母鸭的卵巢滤泡增大,出血,有时卵泡破裂,引起腹
膜炎。 鹅感染鸭瘟病毒后的病变与鸭相似。
肝脏呈浅铜色,表面有不规则出血斑 和白色坏死灶
肝脏表面有不规则的出血和坏死灶
药物与病程诊断
鸭霍乱一般是零星发生,突然死亡,尤其是正在产蛋的母 鸭较为多见,而鸭瘟流行范围较广,一般多在发病后5天左 右死亡。鸭霍乱可用磺胺类药物或抗菌素治疗,但对治疗鸭 瘟却无效。
剖检诊断
翻开鸭肛门,出现充血、水肿或有黄绿色假膜者,则可判 断是鸭瘟。发生鸭霍乱的病鸭或死鸭,肝脏表面有许多针尖 大小的灰白色的坏死;而鸭瘟则没有这些症状,但全身皮肤 表面有许多血斑点,头颈部出血更为严重。
文档推荐
《控制测量电子教案》PPT课件
页数:21
控制测量学课件第七讲
页数:30
控制测量学课件第2讲 PPT
页数:37
控制测量学课件1
页数:107
控制测量学课件第十五讲解剖
页数:22
控制测量学第12讲课件
页数:25
控制测量学第讲优秀课件
页数:17
01-控制测量学-PPT课件
页数:55
控制测量学课件第十七讲教材
页数:23
2009年控制测量学课件第1讲
页数:48
最新文档
(完整word)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推荐文档
土方分包合同
基于校园网简单校本课程选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考研专业解析:海洋科学VS海洋技术
移动转聘考试模拟题(试题五)含答案mi
Winhex最终版
mysipo_《2010专利审查指南》解读及其他相关资料汇集
中班数学白板《大家来闯关》
第2章(2)求解微分方程及拉氏变换
结构力学最全知识点梳理及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