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某年07级课程设计任务书
- 格式:doc
- 大小:764.50 KB
- 文档页数:24
数字/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实训班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101、102、电气自动化技术101、102、103 班二、实训时间: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15-19周(2011年5月30日〜2010年6月24 日)三、实训指导教师:见实训周日程安排表四、实训地点:温州科技学院实训8 号楼、计算机系实训中心五、课程及设计任务:项目一:《延时报警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实训计划书(一)、实训目的:《延时报警电路》实训模块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完毕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理论课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的课程设计,是以上两门课程的的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简单电路模块的理解与应用。
能够进行简单的电子产品设计。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实训内容:以个人为单位,综合运用课本所学模电和数电知识,按要求设计出一个延时报警电路。
延时报警电路要求:1、交流220V输入、直流12V输出;2、延时报警时间5S-10S 可调;3、报警时,有声、光显示电路,且输出频率为1000Hz;延时报警电路框图芦电路光电路(三)、实训步骤和要求:<一>自由设计阶段要求10%根据延时报警电路框图和要求,结合专业知识,设计一款电子门铃产品。
设计文档内容及分值:1、延时报警电路整机电路图(20分);2、整机电路工作原理(20分);3、延时报警电路单元电路图(20分);4、单兀电路原理(30分);5、技术参数和指标(10分)。
设计文档要求:作图清晰规范,元件参数填写准确,工作原理编写简洁清楚。
<二>电路原理答辩阶段要求10%1、整机电路原理介绍:10分;2、原理图方框图介绍:10分;3、主通道电路基本功能介绍:30分;(整流稳压电路、延时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各占10分)4、展示形式:多媒体演示10分;5、论述:语言流畅性、表述逻辑性8分;结尾论述:2分6、回答问题:2个问题(10分*2)(很好、较好、一般、差)7、创新性:10分<三>原理图与PCB版绘制阶段要求15%1、原理图的要求:(1)标题栏的设计及内容填写、图纸栅格、图纸边框工作区颜色,特殊符号的应用。
电子幸运转盘课程设计说明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电子幸运转盘设计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11级通信2班学号 2院 (系) 信息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013年11月28日..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1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23 设计方案与论证……………………………………………………3 3.1方案设计…………………………………………………3 3.2方案论证…………………………………………………4 4 设计原理及功能说明……………………………………………5 5单元电路的设计……………………………………………………56 硬件的制作与调试……………………………………………………57 总结…………………………………………………………………10 参考文献…………………………………………………………………15 附录1:总体电路原理图……………………………………………18 附录2:元器件清单…………………………………………………19 ..1课程设计的目的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3 设计方案与论证根据电子幸运转盘的功能要求,将电路划分为四个单元功能模块,即时钟信号发生模块、译码驱动LED数码管显示模块、十进制计数模块和开关等逻辑控制。
3.1 方案设计本电路由555成的多谐振荡器和CD4017十进制计数器,脉冲分配器组成。
10颗发光二极管模拟幸运物,当按下启动键1秒以上,发光二极管高速循环点亮,几秒钟后旋转速度越来越慢并最终随机停止于某颗灯上。
可以将每颗灯旁边标上幸运物品作为摇奖器。
C1的数值决定延迟时间,C2的数值决定循环速度。
电源供电电压为直流5V,也可以采用3节1.5V电池供电。
电子幸运转盘设计方框图如图3-1所示。
按钮电容555集成4017集发光二式启式放电路多成电路极管动开点计谐振荡十进制1-10显关时器器计数器示图3-1电子幸运转盘系统方框图..3.2 方案论证4 设计原理及功能说明4.1 电路设计原理脉冲产生器由NE555及外围元件构成多谐振荡器,当按下按键S1时Q1导通,NE555的3脚输出脉冲,则CD4017的10个输出端轮流输出高电平驱动10只LED 轮流发光。
河南城建学院《EDA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0934091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课程名称 EDA技术指导教师:赵红梅、陈英、梁成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2011年6月《EDA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1、第六学期期末的一周2、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系馆楼二、设计目的和要求1、设计目的通过对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的设计实践,使学生掌握一般的PLD(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过程、设计要求、设计内容、设计方法,能根据用户的要求及工艺需要进行电子芯片设计并制定有关技术文件。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查阅图书资料和各种工具书的能力、工程绘图能力、撰写技术报告和编制技术资料的能力,受到一次电子设计自动化方面的基本训练。
培养学生利用EDA技术知识,解决电子设计自动化中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累实际EDA编程。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学习,学生将复习所学的专业知识,使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2、设计要求(1).以EDA技术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设计实验分为基本功能电路和较复杂的电子系统两个层次,要求利用数字电路或者EDA方法去设计并完成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的仿真、软硬件调试;(2).熟悉掌握常用仿真开发软件,比如: Quartus II或Xilinx ISE的使用方法。
(3).能熟练运用上述开发软件设计并仿真电路并下载到FPGA中进行调试;(4).学会用EDA技术实现数字电子器件组成复杂系统的方法;学习电子系统电路的安装调试技术。
三、设计题目和内容题目1: 8位加法器的设计用EDA技术试设计一个8位二进制并行加法器,它由两个4位二进制并行加法器级联而成。
要求加数、被加数、和都在数码管上以十进制数显示出来。
系统提供50HZ频率的时钟源(要求根据试验箱可以用不同的时钟频率)。
完成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并使用试验箱调试制作出实物,调试好后并能实际运用(需要经指导教师现场演示验证),最后就课程设计本身提交一篇课程设计报告。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____________ 自动化_________ 姓名*******学号********一、微元课程设计1.1 课程设计的意义《微机原理》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专业、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等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课程设计涉及8086CPU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存储器组成、8259A中断控制器以及8253可编程定时计数器的编程与应用等内容, 是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获取信息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微机系统在现代生产和生活领域中的应用,了解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对现代科技事业发展的作用,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微机原理知识和控制理论知识为专业学习服务,并使学生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微机软硬件开发和分析设计各种自动控制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1.3 课程设计的要求(一)设计微处理器8088 最小系统;熟练掌握Protel99 电路图设计功能设计8088 最小系统电路,也可以是其他型号的微处理器1.基本要求了解工具软件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
掌握Protel99 电路图设计功能。
熟练掌握工具软件设计8088 最小系统电路。
2.重点、难点重点:设计时钟电路、总线电路、存储器(ROM和RAM电路。
难点:设计译码电路。
(二)设计微机接口应用电路;1设计温度检测A/D变换接口电路2设计D/A变换接口电路驱动直流电机3 设计步进电机控制电路1. 基本要求了解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模变换电路的原理。
掌握绘图软件绘图技术。
熟练掌握工具软件设计8088 系统接口电路设计。
2. 重点、难点重点:用0809设计8位温度检测A/D变换接口电路。
用0832设计8位D/A变换接口电路完成直流电机速度控制难点:用5255和8253设计步进电机控制电路。
(三)打印电路图,撰写设计报告(论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微机系统电路:1.打印电路图,2.写出设计报告(论文)。
电路第七版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本次电路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与实现一具有实际意义的电路,提高学生对电路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加深学生对电路设计的认识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电路设计的乐趣与挑战,为日后的电路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要求1.电路的主要功能为将输入信号转化为输出信号,且输出信号具有实际意义;2.电路设计中需运用到戴维南定理、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基础知识;3.电路设计中需选用适当的电子元器件,合理选择元器件的参数值,尽可能使电路的功耗降低;4.电路设计中需考虑电路的稳定性、可靠性,设计合理的保护电路,防止过流过压等情况的发生;5.电路设计过程中需进行模拟实验,对电路进行验证并定性、定量分析电路的性能指标。
三、实验步骤1. 确定电路功能需求根据课程要求,本次电路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信号转化为输出信号,且输出信号将驱动实际负载电路。
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确定电路的具体功能要求,如选取适当的输出信号波形、频率等参数。
2. 进行电路分析根据电路功能需求,初步分析电路的总体框架和基本电路结构。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戴维南定理、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基础知识,推导电路的精确等效电路模型,并利用模型分析电路的性能参数。
3. 选取电子元器件根据电路分析结果,选取适当的电子元器件,并针对不同元器件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使电路的功耗尽可能降低,且电路的参数保持在安全根据以内。
4. 制作电路原理图根据电路设计方案,制作电路的原理图,并加以验证。
5. 制作电路实物图根据电路原理图,选取适当的电子元器件进行组装,制作电路实物图。
6. 电路模拟实验对电路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电路的实际性能参数,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指标。
四、电路设计成果经过一系列设计实践,最终得到了一具有一定实际应用意义的电路。
该电路能将指定输入信号转换为指定频率、幅度和波形输出,在实践中得到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该电路不仅对促进学生电路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加深对电路设计的认识,也对于学生日后的电路设计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基本情况学时:30学时学分:1学分课程设计代码:07120102适应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二、进度安排本设计共安排1周,合计40学时,具体分配如下:实习动员及准备工作:2学时总体方案设计:4学时查阅资料,讨论设计:10学时撰写设计报告及答辩:12学时总结:2学时教师辅导:随时三、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模电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之后,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根据实际要求进行独立设计的能力。
初步掌握模拟电子线路的安装、布线、焊接、调试等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电子电路基本元器件的使用方法,训练、提高读图能力;掌握组装调试方法。
其中理论设计包括总体方案选择,具体电路设计,选择元器件及计算参数等,课程设计的最后要求是写出设计总结报告,把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若有实践条件,把实践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
2、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模电课程设计的教学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进行,以班为单位全班学生集中到设计室进行。
做到实训教学课堂化,严格考勤制度,在实训期间累计旷课达到6节以上,或者迟到、早退累计达到8次以上的学生,该课程考核按不及格处理。
在实训期间需要外出查找资料,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方可外出。
课程设计的任务相对分散,每3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完成一个课题的设计。
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要协作,同一小组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探讨、协商,可以互相借鉴或参考别人的设计方法和经验。
但每个学生必须单独完成设计任务,要有完整的设计资料,独立撰写设计报告,设计报告雷同率超过50%的课程设计考核按不及格处理。
四、设计题目及控制要求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1)任务与要求设计制作一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电源(2)主要技术指标与要求:①输出直流电压1.5~10V可调;②最大输出电流Icm=300mA;③稳压系数Sr≤0.05;④具有过流保护功能。
第八届(2007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参赛注意事项(1)2007 年 9 月 3 日 8:00 竞赛正式开始.本科组参赛队只能A,B,C,D,E,F 题目中任选一题;高职高专组参赛队原则上在G,H,I,J 题中任选一题,也可以选择其他题目. (2)参赛队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交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 (3)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随时备查. (4)每队严格限制 3 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 (5)竞赛期间,可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但不得在学校指定竞赛场地外进行设计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回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 (6)2007 年 9 月 6 日 20:00 竞赛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 ,由专人封存.音频信号分析仪(A 题) 【本科组】一,任务设计,制作一个可分析音频信号频率成分,并可测量正弦信号失真度的仪器.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输入阻抗:50Ω (2)输入信号电压范围(峰-峰值) :100mV~5V (3)输入信号包含的频率成分范围:200Hz~10kHz (4)频率分辨力:100Hz(可正确测量被测信号中,频差不小于 100Hz 的频率分量的功率值. ) (5)检测输入信号的总功率和各频率分量的频率和功率,检测出的各频率分量的功率之和不小于总功率值的 95%;各频率分量功率测量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小于 10%,总功率测量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小于 5%. (6)分析时间:5 秒.应以 5 秒周期刷新分析数据,信号各频率分量应按功率大小依次存储并可回放显示,同时实时显示信号总功率和至少前两个频率分量的频率值和功率值,并设暂停键保持显示的数据. 2.发挥部分 (1)扩大输入信号动态范围,提高灵敏度.(2)输入信号包含的频率成分范围:20Hz~10kHz. (3)增加频率分辨力 20Hz 档. (4)判断输入信号的周期性,并测量其周期. (5)测量被测正弦信号的失真度. (6)其他. 三,说明 1.电源可用成品,必须自备,亦可自制. 2.设计报告正文中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主要的测试结果.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和完整的测试结果用附件给出. 四,评分标准第 43 页共 57 页项系统方案目理论分析与计算设计报告电路与程序设计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主要内容比较与选择方案描述放大器设计功率谱测量方法周期性判断方法电路设计程序设计测试方案及测试条件测试结果完整性测试结果分析摘要设计报告正文的结构图表的规范性分数 5 15 10 12 8 50 50 10 10 10 10 5 5 50 总分基本要求实际制作完成情况完成第(1)项完成第(2)项完成第(3)项完成第(4)项完成第(5)项其他总分发挥部分无线识别装置(B 题) 【本科组】一,任务设计制作一套无线识别装置.该装置由阅读器,应答器和耦合线圈组成,其方框图参见图 1.阅读器能识别应答器的有无,编码和存储信息. 耦合线圈外接单电源阅读器 D 耦合线圈应答器图 1 无线识别装置方框图装置中阅读器,应答器均具有无线传输功能,频率和调制方式自由选定.不得使用现有射频识别卡或用于识别的专用芯片.装置中的耦合线圈为圆形空芯线圈,用直径不大于 1mm 的漆包线或有绝缘外皮的导线密绕 10 圈制成.线圈直径为 6.6±0.5 cm(可用直径 6.6 cm 左右的易拉罐作为骨架,绕好取下, 用绝缘胶带固定即可).线圈间的介质为空气.两个耦合线圈最接近部分的间距定义为 D. 阅读器, 应答器不得使用其他耦合方式. 二,要求第 44 页共 57 页1.基本要求 (1)应答器采用两节 1.5V 干电池供电,阅读器用外接单电源供电.阅读器采用发光二极管显示识别结果,能在 D 尽可能大的情况下,识别应答器的有无.识别正确率≥80%,识别时间≤5 秒, 耦合线圈间距 D≥5cm. (2)应答器增加编码预置功能,可以用开关预置四位二进制编码.阅读器能正确识别并显示应答器的预置编码.显示正确率≥80%,响应时间≤5 秒,耦合线圈间距 D≥5cm. 2.发挥部分 (1)应答器所需电源能量全部从耦合线圈获得(通过对耦合到的信号进行整流滤波得到能量), 不允许使用电池及内部含有电池的集成电路.阅读器能正确读出并显示应答器上预置的四位二进制编码.显示正确率≥80%,响应时间≤5 秒,耦合线圈间距 D≥5cm. (2)阅读器采用单电源供电,在识别状态时,电源供给功率≤2W.在显示编码正确率≥80%,响应时间≤5 秒的条件下,尽可能增加耦合线圈间距 D. (3)应答器增加信息存储功能,其存储容量大于等于两个四位二进制数.装置断电后,应答器存储的信息不丢失.无线识别装置具有在阅读器端写入,读出应答器存储信息的功能. (4)其他. 三,说明设计报告正文中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主要的测试结果.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用附件给出. 四,评分标准项系统方案理论分析与计算目主要内容无线识别装置总体方案设计耦合线圈的匹配理论阅读器发射电路分析阅读器接收电路分析阅读器电路设计计算应答器电路设计计算总体电路图识别装置工作流程图调试方法与仪器测试数据完整性测试结果分析摘要设计报告正文的结构图表的规范性满分 6 9 设计报告电路与程序设计 19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8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总分基本要求实际制作完成情况完成第(1)项完成第(2)项完成第(3)项其他总分 8 50 50 21 20 5 4 50 发挥部分数字示波器(C 题) 【本科组】一,任务设计并制作一台具有实时采样方式和等效采样方式的数字示波器,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输入电路取样与保持电路 TP A /D 转换与存储触发电路控制电路显示部分图1 数字示波器示意图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被测周期信号的频率范围为 10Hz~10MHz,仪器输入阻抗为 1M,显示屏的刻度为 8 div× 10div,垂直分辨率为 8bits,水平显示分辨率≥20 点/ div. (2)垂直灵敏度要求含1V/div,0.1V/div 两档.电压测量误差≤5%. (3)实时采样速率≤1MSa/s,等效采样速率≥200MSa/s;扫描速度要求含 20ms/div,2μs /div,100 ns/div 三档,波形周期测量误差≤5%.(4)仪器的触发电路采用内触发方式,要求上升沿触发,触发电平可调. (5)被测信号的显示波形应无明显失真. 2.发挥部分 (1)提高仪器垂直灵敏度,要求增加 2mV/div 档,其电压测量误差≤5%,输入短路时的输出噪声峰-峰值小于 2mV. (2)增加存储/调出功能,即按动一次"存储"键,仪器即可存储当前波形,并能在需要时调出存储的波形予以显示. (3)增加单次触发功能,即按动一次"单次触发"键,仪器能对满足触发条件的信号进行一次采集与存储(被测信号的频率范围限定为 10Hz~50kHz) . (4)能提供频率为 100kHz 的方波校准信号,要求幅度值为 0.3V±5%(负载电阻≥1 M时) ,频率误差≤5%. (5)其他. 三,说明 1.A/D 转换器最高采样速率限定为 1MSa/s,并要求设计独立的取样保持电路.为了方便检测,要求在A/D 转换器和取样保持电路之间设置测试端子 TP. 2.显示部分可采用通用示波器,也可采用液晶显示器. 3.等效采样的概念可参考蒋焕文等编著的《电子测量》一书中取样示波器的内容,或陈尚松等编著的《电子测量与仪器》等相关资料. 4.设计报告正文中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主要的测试结果.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和完整的测试结果可用附件给出. 四,评分标准第 46 页共 57 页项系统方案目理论分析与计算设计报告电路与程序设计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比较与选择方案描述等效采样分析垂直灵敏度扫描速度电路设计程序设计测试方案及测试条件测试结果完整性测试结果分析摘要设计报告正文的结构图表的规范性分数 6 12 12 12 8 总分基本要求实际制作完成情况完成第(1)项完成第(2)项完成第(3)项完成第(4)项其他总分 50 50 22 7 7 6 8 50 发挥部分程控滤波器(D 题) 【本科组】一,任务设计并制作程控滤波器,其组成如图 1 所示.放大器增益可设置;低通或高通滤波器通带,截止频率等参数可设置. 图 1 程控滤波器组成框图二,要求 1. 基本要求 (1)放大器输入正弦信号电压振幅为 10mV,电压增益为 40dB,增益10dB 步进可调,通频带为 100Hz~40kHz,放大器输出电压无明显失真. (2)滤波器可设置为低通滤波器,其-3dB 截止频率 fc 在 1kHz~20kHz 范围内可调,调节的频率步进为1kHz,2fc 处放大器与滤波器的总电压增益不大于 30dB, RL=1k. (3)滤波器可设置为高通滤波器,其-3dB 截止频率 fc 在 1kHz~20kHz 范围内可调,调节的频率步进为 1kHz,0.5fc 处放大器与滤波器的总电压增益不大于 30dB, RL=1k. (4)电压增益与截止频率的误差均不大于 10%. (5)有设置参数显示功能. 2. 发挥部分 (1)放大器电压增益为 60dB,输入信号电压振幅为 10mV;增益 10dB 步进可调,电压增益误差不大于 5%. (2)制作一个四阶椭圆型低通滤波器,带内起伏≤1dB,-3dB 通带为 50kHz,要求放大器与低通滤波器在 200kHz 处的总电压增益小于 5dB,-3dB 通带误差不大于 5%. (3)制作一个简易幅频特性测试仪,其扫频输出信号的频率变化范围是 100Hz~200kHz,频率步进 10kHz. (4)其他. 三,说明设计报告正文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和主要的测试结果.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和完整的测试结果可用附件给出. 四,评分标准项系统方案理论分析与计算电路与程序设计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总分基本要求发挥部分实际制作完成情况完成第(1)项完成第(2)项完成第(3)项其他总分目满分 15 15 5 10 5 50 50 14 16 15 5 50 设计报告开关稳压电源(E 题)【本科组】一,任务设计并制作如图 1 所示的开关稳压电源. 开关稳压电源 I IN IO U IN 隔离 U1= 220V AC 变压器 U2=18VAC 整流滤波 DC- DC 变换器 UO RL 图 1 电源框图二,要求在电阻负载条件下,使电源满足下述要求: 1.基本要求 (1) 输出电压 UO 可调范围:30V~36V; (2) 最大输出电流 IOmax:2A; (3) U2 从 15V 变到 21V 时,电压调整率 SU≤2%(IO=2A); (4) IO 从 0 变到 2A 时,负载调整率 SI≤5%(U2=18V); (5) 输出噪声纹波电压峰-峰值 UOPP≤1V(U2=18V,UO=36V,IO=2A); (6) DC-DC 变换器的效率≥70%(U2=18V,UO=36V,IO=2A); (7) 具有过流保护功能,动作电流 IO(th)=2.5±0.2A; 2.发挥部分 (1) 进一步提高电压调整率,使 SU≤0.2%(IO=2A); (2) 进一步提高负载调整率,使SI≤0.5%(U2=18V); (3) 进一步提高效率,使≥85%(U2=18V,UO=36V,IO=2A); (4) 排除过流故障后,电源能自动恢复为正常状态; (5) 能对输出电压进行键盘设定和步进调整,步进值1V,同时具有输出电压,电流的测量和数字显示功能. (6) 其他. 三,说明 (1) DC-DC 变换器不允许使用成品模块,但可使用开关电源控制芯片. (2) U2 可通过交流调压器改变 U1 来调整.DC-DC 变换器(含控制电路)只能由 UIN 端口供电, 不得另加辅助电源. (3) 本题中的输出噪声纹波电压是指输出电压中的所有非直流成分,要求用带宽不小于 20MHz 模拟示波器(AC 耦合,扫描速度 20ms/div)测量 UOPP. (4) 本题中电压调整率 SU 指 U2 在指定范围内变化时,输出电压 UO 的变化率;负载调整率 SI 指 IO 在指定范围内变化时,输出电压 UO 的变化率;DC-DC 变换器效率=PO/ PIN,其中 PO= UOIO,PIN=UINIIN. (5) 电源在最大输出功率下应能连续安全工作足够长的时间 (测试期间, 不能出现过热等故障) . (6) 制作时应考虑方便测试,合理设置测试点(参考图 1). (7) 设计报告正文中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主要的测试结果.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和完整的测试结果用附件给出. 四,评分标准项目方案论证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设计报告测试方法与数据测试结果分析电路图及设计文件总分基本要求实际制作完成情况完成第(1)项完成第(2)项完成第(3)项发挥部分完成第(4)项完成第(5)项其他总分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或考核要点 DC-DC 主回路拓扑;控制方法及实现方案; 提高效率的方法及实现方案主回路器件的选择及参数计算;控制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效率的分析及计算;保护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数字设定及显示电路的设计测试方法;测试仪器;测试数据 (着重考查方法和仪器选择的正确性以及数据是否全面,准确) 与设计指标进行比较, 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 并提出改进方法重点考查完整性,规范性满分 8 20 10 5 7 50 50 10 10 15 4 6 5 50电动车跷跷板(电动车跷跷板(F 题)【本科组】本科组】一、任务设设并制作一个电动电跷跷板,在跷跷板起始端 A 一侧装有可移动的配重。
电路原理第七版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电路原理是进入电子工程学科的重要门槛,对于电子工程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一个小型电子系统,来深入学习电路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以及加深学生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二、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有以下几点:1.加深学生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和掌握;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设计和实现一个小型电子系统,加深学生对电子系统的理解。
三、设计内容1. 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课程设计开始前,学生需要先自学电路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基本电路理论、电路元件的应用、基本网络分析方法等。
学生需要在理论上有一个全面且系统的认识。
2. 电路系统的设计学生需要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一个小型电子系统。
该电子系统需要包括多个电路元件、不同种类的电路,并需要满足一定的设计要求。
学生需要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电路设计知识来完成这一部分。
3. 电子系统的制作和调试在完成电路系统的设计后,学生需要进行电路原理、电路布局和制作。
学生需要进行电子元器件的选购,电路原理图的绘制、PCB绘制和制作,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验证。
四、实施步骤本课程设计的实施步骤如下:1. 学习理论知识和设计规范在开始课程设计之前,学生需要先学习理论知识和设计规范,包括电路原理、电路设计规范、元器件选型和电路验证等。
2. 建立电路系统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小型电子系统,并绘制电子系统原理图,包括电路元件的选型和布局。
3. PCB绘制和制作学生需要根据电子系统原理图,利用专业的电路设计软件进行PCB绘制,并进行必要的制作和调试工作。
4. 系统测试和验证学生需要进行电子系统的测试和验证工作,包括对电子系统各部分的测试及整体系统的测试。
五、总结通过本设计课程的学习,学生深入学习了电路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熟悉了电路设计、制作和验证的全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理论知识,更掌握了实际操作能力。
电动车跷跷板 电动车跷跷板方案设计报告方案设计报告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赵建队员队员周天(05级) 郭世忠 刘东林 王康学校院系学校院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摘要摘要本作品以07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的题目“电动车跷跷板”为目标,完成其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
小车设计成以MSP430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结合外围传感器,使小车在跷跷板上完成寻找平衡点、往返等任务。
方案设计与论证方案设计与论证通过车载倾角传感器对跷跷板倾角的高精度测量,实时的向控制系统反馈倾斜状态,系统根据跷跷板状态做出前进或后退动作,使跷跷板保持平衡及实现所要求的其他功能。
为保证小车在板上平稳行使,以及从地面任意位置找到跷跷板起点,在小车的前后四角各安装了一对红外发射接收传感器,通过设定合适的光强和角度,可以探测板边界的位置,配合上软件分析引导小车行驶。
根据题目要求系统可分为五部分,分别为控制模块、光电检测模块、平衡检测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显示模块,如下图所示。
1、小车硬件小车硬件平台平台平台选择选择选择方案一:使用自制的PCB 板小车,后两轮双轴驱动,前轮使用万向轮,左右两轮差动控制,可原地转弯。
方案二:购买市场上的玩具合适的遥控车模进行改装,后轮驱动,前轮使用舵机,使其能精确控制转弯角度,或者使用坦克车,左右两轮差动控制。
考虑方案二省去了制作的麻烦,且稳定性和各种性能均优于自制小车,所以这里采用成品玩具四驱车,移动控制更为平滑,且前轮使用舵机可更精确的控制方向。
2、控制芯片选择芯片选择本小车采用MSP430F149低功耗单片机主控芯片,该单片机IO接口数量多,内部资源丰富,如包涵12位AD转换、16位定时器、PWM控制、USART接口等,处理能力强大,能够轻松胜任此任务。
3、驱动电机选择方案一:使用步进电机,控制精确且可测量行进距离。
方案二:使用减速电机。
考虑步进电机驱动复杂,体积大成本高,故使用减速电机外加普通直流电机驱动芯片,由MSP430产生PWM信号控制转速。
. . . . .. .. ..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1 传感器应用电路分析 一、 简单介绍: 传感器中在工农业及日常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般传感器应用电路都包含信号处理和报警、驱动电路等部分,涉及到我们所学模电、数电和有关课程的很多容。 学会对传感器测量与控制电路的功能分析与原理电路进行剖析,是我们进行应用电路设计和进行相关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也是对我们以上相关课程学习的一个综合性应用和总结,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
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的终生研究课题之一即是传感器的制造和应用,对应用电路的研究和了解甚至谙熟对主业是非常有裨益的。
二、 任务: 常规传感器检测及控制电路组成方框图如下所示。
根据任务书提供的电路图片,对选题表进行选择,分别详细分析各组电路的传感器电路 防误报电路 灵敏度调节
稳压电源 驱动
电路
(加热器电路) 工作点调整、保护 . . . . .. .. .. 功能和工作原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原理进行剖析(有的电路可能不全包括):
1.交、直流供电及指示电路; 2. 开机延时、防误报电路(为什么会发生误报?); 3.灵敏度(比较器门限)调整电路; 4.工作点调整(应用于同类不同传感器之间差异进行的调整); 5.触发器或报警信号产生电路; 6. 驱动、控制电路部分。
分别画出各部分的电路,分述各部分电路的功能,主要元器件的作用,参数选取原则,重要工作点的电压数值或阈值的计算等。 尽自己的理解,试分析各电路的特点、优缺点。
三、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 课程设计报告2000字以上; 2、 主要元、器件根据型号查阅资料; 3、 按照《诚信书》要求,独立完成,不得雷同和抄袭; 4.书写整齐、认真; 5.一律交手写稿,不收电子文档(可粘贴打印的图片)。 . . . . .. .. .. 四、参考书籍 《传感器电路原理与制作》 英等编著 科技大学 1997年 《传感器实际应用电路设计》 黄贤武等编著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五、应用电路
图1. 气敏检测、报警、换气装置 . . . .
.. .. .. 图2. 气敏检测、换气装置
图3. 语音声光气敏检测报警、换气装置 . . . .
.. .. .. 图4. 气体含量检仪
图5. 多探头气敏报警器 . . . .
.. .. .. 图6. 红外防盗报警器 虚线框中为双元的热释电探测器,A1、A2和A3为LM324。
图7. 气敏报警器 . . . .
.. .. .. 图8. 交流加热气敏报警器 TWH8751为功率开关
图9, 厨房自动换气装置。 . . . .
.. .. .. 图10. 气敏监控电路 六、选题表 电路图号分配组合(每人选一组) 45人 分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1 1 3 2 1 4 3 1 5 4 1 6 5 1 7 6 1 8 7 1 9 8 . . . . .. .. .. 1 10 9 2 3 10 2 4 11 2 5 12 2 6 13 2 7 14 2 8 15 2 9 16 2 10 17 3 4 18 3 5 19 3 6 20 3 7 21 3 8 22 3 9 23 3 10 24 4 5 25 4 6 26 4 7 27 4 8 28 4 9 29 4 10 30 . . . . .. .. .. 5 6 31 5 7 32 5 8 33 5 9 34 5 10 35 6 7 36 6 8 37 6 9 38 6 10 39 7 8 40 7 9 41 7 10 42 8 9 43 8 10 44 9 10 45 . . . .
.. .. .. 题目2 Protel 99SE(或PROTEL DXP2004)印制电路板的设计 一、任务与要求: 1.根据附图的原理电路图片,进行原理电路绘制; 2.根据用户板尺寸要求,输入、输出端口的位置、大小(特殊元件的实际 尺寸和外形另行给出),进行双面印制板电路设计。 用户印制板尺寸(100mm70mm); 一、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提供最终打印的原理电路和印制板版图(1:1); 2.分别叙述原理图和印制板版图设计过程、要点(根据自己的应用体会); 3.原理图和印制板电路设计要求按功能模块安排元器件的位置,力求标准、工整; 4. 切忌复制大量电子文档。
5.一律交手写稿,不收电子文档((可粘贴打印的图片))。 三、印制板的一些要求: 1.继电器JRC-19F几何尺寸示意图(俯视):
3 2
. . . . .. .. .. 0.4" 5
1 0.8" 1,2,3,4,5为继电器管脚,每管脚距边框0.05",3到右边框0.45",1到右边框距离0.25"
按以上几何尺寸做封装,定义名称:Relay_SPDT。 2.数码管7SEG_0.8 (0.8"1")
DS1-DS4: 0.1" 俯视图 0.8"
11 1 0.1"
横排管脚之间距离0.1",1/10和5/6到近边距离0.2"。 请按以上几何尺寸做封装,定义名称:SMG_0.8。
10 9 8 7 6 1 2 3 4 5 . . . .
.. .. .. 3、主要元件布局要求
图—2 4.本题目主要元器件封装
发光管 LED 自做封装(同电阻大小相同:0805,标出正负极) 电阻 RES2 0805 (05:0.05",50/1000 mil) 电解电容 electroi 6032 一般电容器cap,CB 0805 数码管 SMG_0.8 (1"0.8") ATMEGA16(L) TQFP-44 继电器JRC-19F Relay_SPDT 74F164 SO-14
DS3 DS1 DS2 DS4 CZ 1 CZ2 CZ3 C Z 4
100mm 70mm . . . .
.. .. .. ULN2003,MAX232 SO-16 插座CZ1,CZ2,CZ4 SIPn (n为针脚数) CZ3 IDC-10 晶振 XTAL1 U3~U5 DIP-4 5. 印制板四个角要放螺丝固定孔:Φ120 (mil)。
6.为了使走线与标准元器件封装完美连接 grid应取英制单位(用View/Toggle切换); 且snap x 、snap y 最好为 5 mil 的整倍数; 7.模拟地和数字地部分最后在一点连接; 地线、电源线宽一般取30mil以上;一般信号线为20mil;数据线10mil; 两面(TopLayer、BottomLayer)地线均要敷铜; 8.输入、输出端口必须标示清楚(string,top overlay),以方便连接和调试辨认; 9.原理图清单:
Part Type Designator Footprint 电阻 10K R1 0805 2K R2 0805 2K R3 0805 2K R4 0805 . . . . .. .. .. 2K R5 0805 2K R6 0805 2K R7 0805 2K R8 0805 2K R9 0805 2K R10 0805 510 R11 0805 300 R12 0805 300 R13 0805 300 R14 0805 300 R15 0805 300 R16 0805 300 R17 0805 300 R18 0805 300 R19 0805 300 R20 0805 300 R21 0805 300 R22 0805 300 R23 0805 300 R24 0805 300 R25 0805 300 R26 0805 . . . . .. .. .. 300 R27 0805 300 R28 0805 300 R29 0805 300 R30 0805 300 R31 0805 300 R32 0805 300 R33 0805 300 R34 0805 300 R35 0805 300 R36 0805 300 R37 0805 300 R38 0805 300 R39 0805 10K R41 0805 10K R42 0805 10K R43 0805 10K R44 0805 10K R45 0805 10K R46 0805 10K R47 0805 电容 10μF C1 6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