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教学设计含课课练同步练习 (1)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9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第1篇】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是一首散文诗。
诗中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自在的生活场景。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美好的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心情。
通过朗读、想象与表达来搭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的平台,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通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1.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1)正音:祖——平舌音。
(2)指导识记:祖——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左边是部首“礻”,右边是“而且”的“且”。
(3)组词。
2.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什么?3.梳理问题: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祖先在“摇篮”里做些什么?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时,引导学生质疑,并帮助学生梳理问题,使学生懂得带着问题学会更有目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出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的生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检查自读情况:(1)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教师相机正音:“浓”是后鼻音,注意n的发音;读好“摘”的翘舌音;读好“赛”的平舌音。
(2)注意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可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
①换偏旁识记:掏—萄,蔷—墙。
②偏旁归类:“蔷、薇”都是草字头,“逗、逮”都是走之旁。
23祖先的摇篮“摇篮”,原指供婴儿睡觉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
后用来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散文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作“祖先的摇篮”,想象祖先在此生活的质朴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美好的感受。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去追忆那遥远而神秘的生活吧!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结合重点语句,体会大自然的美好,感受人类生活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
语境识字浓荫下,蔷薇花。
掏鸟蛋,摘西瓜。
逮松鼠,望月牙。
祖父啊,笑哈哈。
忆儿时,真是逗。
词语拓展“动词+名词”的短语:摘野果掏鹊蛋荡秋千采蘑菇放风筝挖野菜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蜒逮绿蝈蝈词语解释原始:最古老的;未开发的;未开化的。
例句:原始社会的人靠渔猎采集为生。
祖先:一个民族或家族的上代,特指年代比较久远的。
例句:我们的祖先用非凡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树荫:树木枝叶在日光下所形成的阴影。
也作树阴。
例句:大家在树荫下玩耍。
野蔷薇:即蔷薇。
落叶或常绿灌木,种类很多,茎直立、攀缘或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有多种颜色,有芳香。
有的花、果、根可入药。
本文指野蔷薇的花。
诗句: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
(唐·杜牧《留赠》)回忆:回想。
遥远:很远。
词语搭配:遥远的国度、遥远的地方。
例句:生日那天,姥姥在遥远的地方为我送上生日祝福。
互动探究1.什么地方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森林为万物的生长提供了美好的环境,人类的祖先曾在绿色的怀抱中度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它为生命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资源与保障。
人类从那里发展,从那里进步,所以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哪个句子说明祖先的摇篮大?画一画。
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是一首散文诗。
这首散文诗共分四小节,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从而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许多想象,最后,树叶的声响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
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样在森林里生活的呢?课文采用诗歌的形式,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牛活过的地方。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原始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核心,具有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分、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
原始森林维护着自然环境,储存大量碳物质来保持气候的稳定,通过对降雨和蒸发的控制调节天气,并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仅热带雨林(即原始森林)就为人类提供40%的氧气所需,因此它们也被称作“地球之肺”。
原始森林不仅仅是高大的树木,而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包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在原始森林中,某一物种的减少,可以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这种情况在热带雨林中体现更为突出。
课后作业zǔ xiān nóng mì wàng zhe()()()zhāi xià tāo dàn huí yì()()()二、把音节补充完整。
y____ d____ q_____ w_____ d_____荫逗蔷薇逮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这是多大的摇篮啊!(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23祖先的摇篮“摇篮”,原指供婴儿睡觉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
后用来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散文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作“祖先的摇篮”,想象祖先在此生活的质朴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美好的感受。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去追忆那遥远而神秘的生活吧!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结合重点语句,体会大自然的美好,感受人类生活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
语境识字浓荫下,蔷薇花。
掏鸟蛋,摘西瓜。
逮松鼠,望月牙。
祖父啊,笑哈哈。
忆儿时,真是逗。
词语拓展“动词+名词”的短语:摘野果掏鹊蛋荡秋千采蘑菇放风筝挖野菜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蜒逮绿蝈蝈词语解释原始:最古老的;未开发的;未开化的。
例句:原始社会的人靠渔猎采集为生。
祖先:一个民族或家族的上代,特指年代比较久远的。
例句:我们的祖先用非凡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树荫:树木枝叶在日光下所形成的阴影。
也作树阴。
例句:大家在树荫下玩耍。
野蔷薇:即蔷薇。
落叶或常绿灌木,种类很多,茎直立、攀缘或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有多种颜色,有芳香。
有的花、果、根可入药。
本文指野蔷薇的花。
诗句: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
(唐·杜牧《留赠》)回忆:回想。
遥远:很远。
词语搭配:遥远的国度、遥远的地方。
例句:生日那天,姥姥在遥远的地方为我送上生日祝福。
互动探究1.什么地方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森林为万物的生长提供了美好的环境,人类的祖先曾在绿色的怀抱中度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它为生命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资源与保障。
人类从那里发展,从那里进步,所以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第八单元
23 祖先的摇篮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字 3.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准时订正同学的错误读音。
4.同学自由读,要求咬准字音。
5.小组选出代表,朗读课文。
老师赐予评价。
三、生字书写1.同学合作沟通生字特点,提出书写时的留意事项。
2.小组汇报沟通结果。
老师补充。
(1)左右结构的字有“祖、啊、浓、摘、掏、忆”,要留意书写时左右两边的大小。
(2)书写“啊”字时留意“阝”的写法。
(3)书写“摘”字时留意右边是“”不是“商”。
3.同学描红。
老师巡察。
4.老师依据同学的具体状况,提出书写时需要留意的地方。
5.老师示范书写。
6.同学再次书写。
老师巡察,留意同学的书写姿势。
7.小组竞赛写字,相互评价。
四、课堂小结1.老师指名读生字。
2.同学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哪些生字。
老师选一组同学到黑板上仿照老师的板书写一遍生字。
台下同学在自己的田字簿里进行书写。
第2课时
【板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1】篇〗《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激情导入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2.把诗歌读熟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三、理解课文: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2.指名回答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照样子,说一说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那(),是()的摇篮那(),是()的摇篮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3)练读2、3节(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2)引读(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1)自由组合练习读(2)展示个性指名读8.有感情地读全诗这一环节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等几个关键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祖先的摇篮给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读、展示个性指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加深感悟四、拓展延伸: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通过拓展想象,使孩子们更好地升华情感,由此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诗歌共有5小节。
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
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学情分析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此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些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示。
教学建议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
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读好问句,学习准确地使用动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难点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
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提问交谈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
(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摘、掏、跑、看、逗、采、捉、逮。
”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
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再次细读课文,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
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
拓
展
伸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
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想象,和发问使学生产生探索人类祖先奥秘的兴趣。
指
导
书
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
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
觉?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这一环节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等几个关键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祖先的摇篮给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读、展示个性指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