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管的
- 格式:ppt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15
胸腔引流管意外拔管处理流程
胸腔闭式引流管意外脱出的处理,主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
如果气胸或胸腔积液基本好转、痊愈,则做好护理、严密观察即可,但如果病情还是比较严重,则需重新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一、病情基本好转
如果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意外脱出,但胸腔积液或气胸情况已经好转,不必过于担心。
建议及时告知医生进行专业评估,可能无需再次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做好插管周围皮肤护理,进行严密观察即可。
二、病情仍较严重
1、封闭切口:如果气胸或者胸腔积液的情况仍然较为严重,可能在翻身、站立等变换体位时,胸腔闭式引流管会意外脱出。
此时需要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外加包扎固定,并保持半卧位,不可活动更换体位;
2、告知医生并重新放置引流管:然后告知医生进行评估,考虑重新放置一根新的消毒好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到人体内,并妥善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
注意避免将已经脱出受污染的引流管再次放置在体内,以免引起胸腔感染的问题;
3、观察患者状态:密切观察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各处的衔接情况和患者呼吸音、生命体征,以及插管周围皮下有无气肿、发音;
4、检查装置:检查引流装置的各个接口是否密闭,引流瓶中长管是否浸入水中3-4cm,还有引流液的性状及水柱波动。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常规一目的: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
二方法:引流气体一般选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第三肋间。
引流液体选腋中线或腋后线,六七肋间或七八肋间。
选用质地较硬,管径为1.5—2cm的胶或橡皮管。
不易折叠堵塞,利于通畅引流。
胶管置于胸膜腔内4—5cm。
三护理: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a.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无特殊要求病人可抬高床头30-45℃。
b.肺段切除术后可左右翻身,无特殊要求。
c.全肺切除患者可选1/4患侧卧位和平卧位。
并定时监测气管是否居中,有无纵膈移位。
d.撤除气管插管后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以便胸腔内气体或液体的排出,促进肺扩张。
全侧肺切除患者避免剧烈咳嗽。
e.患者咳嗽时用双手按压患侧胸壁,以减轻咳嗽时的疼痛。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或雾化吸入。
2. 观察引流是否通畅a.翻身活动时注意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脱出,每小时挤压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保证引流管通畅。
b.全肺切除患者,胸腔引流管不打开,以防发生纵膈移位,造成患者循环障碍。
c.术后第二天,在医生监控下开放胸腔引流管,缓慢引流液体,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引流液的量及速度,保证患者安全。
d.其余患者可坐起,拍背咳嗽后,观察引流情况,以便引流胸腔内残余渗血渗液,准确记录出入量。
e.引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50-60cm,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接口处用胶布固定,防止滑脱)。
引流管内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正常水柱上下波动约2-6cm。
水柱波动表示胸腔压力的高低和引流是否通畅,应经常注意观察并记录。
f.如水柱波动过大,提示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水柱波动,提示引流管不通畅或肺已经完全扩张;若病人出现气促、胸闷、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症状,则提示血块阻塞了引流管,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紧急措施。
h. 术后患者极易并发大出血,应密切观察记录引流液性质、量、颜色。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要点胸腔闭式引流管是一种用于治疗胸腔积液、气胸等疾病的重要装置。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使用需要严格的护理,以减少患者的不适与感染的风险。
下面,将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步骤、注意事项及护理中的问题分析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步骤1、准备工作:护理前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了解引流管的放置位置、引流量及血液的性质等信息。
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体征和药物治疗情况,确保护理的安全和稳妥。
2、检查引流管:检查引流管是否漏气、漏液、漏血等情况,确保引流管畅通和功能正常,并及时更换、修整或露头。
3、消毒:用消毒液擦拭引流管到接口之间半径5cm范围的皮肤。
消毒时要注意,勿与表面较脏的部位重复擦拭,避免感染的交叉。
4、更换引流袋:更换引流袋前,要用口罩、帽子、手套等防护装备,避免引流袋内外交叉感染。
同时,要检查过去24小时的排液量、颜色、气味等信息,并清洗干净引流袋和连接管。
5、观察:观察引流管周围渗出物质的情况、可以喷洒无菌的生理盐水或2%碘伏消毒(口罩、手套改为一次性的);观察引流袋的位置及高低,确定引流管畅通,排泄通畅。
二、注意事项1、术后严密的观察:胸腔引流管放置后,一定要注意术后的相关检查,发现患者有不适时及时处理。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神志、体温、呼吸频率、胸骨疼痛等症状,排液量与颜色、气味等指标,以及引流系统、引流孔的畅通情况。
2、更换引流袋的时机:胸腔引流袋前应检查患者的病情和引流量,如过多过少需要根据情况在1-2天内适当更换;随着引流量的减少和排气的减少,波动或持续负压时必须更换。
3、依据患者的病情更换引流吸液容量,防止引流袋液位过高,导致胸腔引流管充气、漏液等。
4、防止气胸:胸腔管插入患者时,应严格遵守消毒规则,并适当缩短插管时间减少细菌感染的可能,避免出现过度引流导致气胸的情况。
5、早期活动:胸腔引流管放置期间患者要适当活动,以避免肺复张不充分和肺不张。
三、护理中的问题分析1、引流管的堵塞:引流管周围应经常清洗和消毒,只有保持清洁,才有助于引流管的通畅。
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法标准
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法是在胸腔手术后用于引流血液和液体的
一种常见临床操作。
固定引流管的标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合适的固定位置,通常情况下,应选择距离手术切口适
当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引流管在活动时对切口产生牵拉和压迫。
2. 皮肤固定,在引流管出口处使用透明敷料或者专用的引流固
定器固定引流管,确保引流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3. 引流管内固定,在胸腔引流管内部,使用适当长度的固定器
或者结扎线将引流管固定在胸腔壁上,避免引流管在胸腔内部移位
或者脱落。
4. 引流管外固定,在引流管外部,可以使用适当长度的缝线或
者胶布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体表,避免引流管在患者活动时被拉扯
或者误碰。
5. 定期观察和更换,固定后应定期观察引流管的引流情况和固
定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和固定器,避免引流管固定不当或者引流不
畅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的标准方法是在手术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固定位置,采用透明敷料、固定器、结扎线等物品进行固定,定期观察和更换固定材料,以确保引流管的固定牢靠和引流通畅。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操作规范(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及合作程度。
2.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3.观察长管内水柱波动,正常为4〜6cm,咳嗽时有无气泡溢出。
4.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液、有无皮下气肿。
(二)操作要点1.连接引流装置,使用前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能,保持连接处紧密,防止滑脱。
2.引流瓶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IOOCm,水封瓶长管没入无菌生理盐水中3〜4cm,并保持直立。
3.定时挤压引流管,引流液多或有血块则按需正确挤压,捏紧引流符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防止引流瓶中液体倒吸;如接有负压装置,吸引压力适宜,过大的负压引起胸腔内出血及患者疼痛。
4.根据病情尽可能采取半卧位。
5.引流装置应保持密闭和无菌,保待胸壁引流口处的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渗出液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
6.根据病情需要定时准确记录引流量。
7.引流瓶内无菌生理盐水每天更换,引流瓶每刷更换,床旁备血管钳,更换时必须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引起气胸。
(三)指导要点L告知患者胸腔引流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2.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及变换体位,并告知正确咳嗽、深呼吸、变换体位的方法。
(四)注意事项1.血量多于100ml∕h,呈鲜红色,有血凝块,同叫伴有脉搏增快,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
2.水封瓶打破或接头滑脱时,要立即夹闭或反折近胸端胸引管。
3.引流管自胸壁伤口脱出,立即用手顺皮肤纹理方向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注意不要直接接触伤口),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4.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膝盖且保持平稳,保证长管没入液面下;外出检查前须将引流管夹闭,漏气明显的患者不可夹闭胸引管。
5.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皮下气肿,伤口渗液及出血等症状,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原理
胸腔闭式引流管是用于胸腔腔内引流的医疗器械,通常用于处理胸腔积液或气胸等情况。
其原理是通过引流管将胸腔内的异常积液或气体导出,以减轻压力,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
以下是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
1.引流管的置入:
首先,医生会在患者的胸腔中插入引流管。
这通常是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放置程序完成的,确保引流管准确地进入胸腔。
2.连接到闭式引流系统:
引流管通常连接到一个闭式引流系统,该系统由一个橡胶或硅胶的引流瓶组成。
引流瓶具有一定的液位刻度,用于监测引流液体的排出情况。
3.负压产生:
在引流系统中,通过设定负压,通常通过引流瓶底部的水封或负压泵,形成负压环境。
这个负压环境有助于促使胸腔内的积液或气体通过引流管被引出。
4.引流液的排出:
胸腔内的异常积液或气体会通过引流管被引流到引流瓶中。
引流液体会在引流瓶内的水封中收集,同时负压会防止空气进入胸腔,保持引流通道的通畅性。
5.观察引流液的性质:
医生和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包括颜色、量和气体的有无,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胸腔情况。
6.调整引流系统:
根据引流液体的排出情况和患者的生理状况,医护人员可能需要定期调整引流系统的负压和其他参数。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使用有助于及时有效地处理胸腔内的积液或气胸,促进患者的康复。
这种系统的封闭性设计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引流通道。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过程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和监测。
胸腔闭式引流原理
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胸腔积液或气胸的方法,通过引流管将胸腔内
积液或气体引流出来,以减轻胸腔内压力,促进肺部复张。
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是利用引流管连接到负压引流瓶或负压引流泵,通过负压的作用将胸腔内的积液或气体抽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胸部X线检查,确定积液或气胸的位置和范围。
然后选择合适的引流部位,常见的引流部位有胸腔第5或第6肋间的前、中、后腋线。
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消毒、铺巾、麻醉等。
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会在患者胸部局部麻醉后,进行小切口,然后插入引流
管到胸腔内,通过X线或超声引导确保引流管的准确位置。
接下来,将引流管连
接到负压引流瓶或负压引流泵,建立负压引流系统。
当引流系统建立后,负压将胸腔内的积液或气体抽出体外,同时引流瓶内的液体也会逐渐增加,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在胸腔闭式引流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引流情况,及时调整
引流系统的负压力和引流管的位置,以确保引流畅通和患者的安全。
在引流过程中,还需要定期更换引流瓶,避免引流管堵塞和感染的发生。
当患者的胸腔积液或气胸得到有效控制后,可以逐渐减少引流系统的负压力,
直至撤除引流管。
撤除引流管后,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避免复发或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负压引流系统将胸
腔内的积液或气体引流出来,达到减压、促进复张的治疗目的。
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医嘱进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有哪些在生活中,胸腔闭式引流术是用于治疗血胸、脓胸、气胸的引流以及开胸术后的一种治疗手段,其原理就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里,利用物理原理将胸腔内气体液体排出,使肺组织复张而恢复功能,对于治疗疾病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的那些事。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病症是适合胸腔闭式引流的?什么样的病人是不适合胸腔闭式引流的?一、适应症1、各种类型气胸临床上气胸是胸外科常见的急症,大部分气胸是需要有效的及时的处理。
常见的有开放性气胸、闭合性气胸、张力性气胸以及需要使用机械通气的气胸,这些气胸是最适合使用胸腔闭式引流术的。
而对于初次发作、无重大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可采取胸穿抽气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复发率比较高。
2、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患有严重的肺部感染的患者,有开放性胸外伤、食管穿孔、结核、支气管断裂等患者,这些疾病都可能会造成支气管胸膜瘘或者是脓胸,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是导致了脓胸或者是支气管胸膜瘘都是要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术来治疗的。
3、乳糜胸乳糜胸是指胸导管撕裂或者是外漏造成了乳糜液淤积在了胸膜腔内,常见的病因有两种。
创伤性原因:很多时候由于食管手术,肿瘤直接侵犯胸导管、解剖位置变异、肺部切除术等诱发了乳糜胸。
另一种原因是非创伤性因素导致的,比如肿瘤导致的淋巴结转移或者是非淋巴结转移,也是乳糜胸的常见病因。
4、血胸、血气胸血胸主要来源于肺裂伤出血,胸壁出血,心脏或者是纵膈大血管出血等。
因胸腔穿刺不容易排净积血,并且反复穿刺也会感染胸腔,所以选择闭式胸膜腔引流治疗最合适。
如果出现休克、低血压等急性大量失血症状时,就应该及时做开胸手术,进行开胸止血行为。
5、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由于不同的原因,导致中等量到大量的胸腔积液可压迫大静脉、肺、纵膈等,因而会引起呼吸困难、心慌气短的症状,一般经过反复穿刺是无法缓解胸腔积液的,所以需要考虑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