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矿产勘查基本理论与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煤矿地质学绪论一、煤矿地质学概述地质学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科学。
具体地讲,它是研究地壳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以及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内容的科学。
现今地质学又分为许多有着一定联系、而又具有各自不同特点的学科,归纳起来可分为:静力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包括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
动力地质学主要是研究改变地壳地貌、地壳组成和构造变动的因素,包括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新构造运动学、地貌学和地质力学等。
历史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发展和生物演化的历史及其演变规律,包括古生物学、地史学等。
矿产地质学主要研究矿产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它包括矿床学、水文地质学、矿山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
此外还有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学科,如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数学地质和遥感地质。
煤矿地质煤矿地质就是利用地质基础知识,研究煤的生成、煤的赋存状态、确定煤的资源储量及煤的用途,研究分析和解决影响矿井建设与采煤的地质因素,达到指导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二、煤矿地质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煤矿地质学是运用地质理论,解决煤矿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它与煤矿建设、开拓、开采紧密结合,是具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研究方法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过程来进行研究。
一方面要进行大量的直接观察和实验,获得详尽的实际资料;另一方面将获得的大量资料不断加以“归纳、分析研究、判断、推理”,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然后再将得到的理性知识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补充与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因此,地质工作者需要采取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建立一套完整的地质工作方法。
三、煤矿地质与煤矿建井、地下开采、露天开采及煤矿测量的关系煤矿地质资料是煤矿建井、地下采煤、露天采煤的设计依据。
煤矿地质工作不仅是新井建设,矿井持续生产、老矿挖潜、以及解决水、火、瓦斯、冒顶等矿井灾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指导煤矿安全正常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矿山工程地质勘查方法和技术要点摘要:随着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矿山工程的开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采矿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仅会对行业发展造成影响,还会影响我国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
因此,加强矿山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是保障后续资源开采的关键。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矿山地质勘察工作以及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行业发展奠定基础与保障。
关键词:矿山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点;要点分析前言:我国作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地区,在矿山工程实际开展的阶段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对稀有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就需要加强地质勘察工作的有效落实,不断对矿产资源勘察技术进行创新,保证找矿技术的有效落实,进而带动行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1、矿山地质找矿技术与勘察工作的重要性矿产资源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类型,是确保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在近几年来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提升,这样的情况也会给我国勘察工作带来许多的压力。
目前,因为我国矿产资源较为匮乏,多数工业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多数矿产资源会在偏僻地区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开采的难度。
因为地质勘察技术较为落后,许多矿产资源无法得到全面的开发,这样也会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造成影响和危害。
为此,我国需要不断加强找矿技术与勘察技术的发展,及时了解矿产资源开采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进而为我国综合实力的进步奠定基础与保障。
2、矿山地质勘察工作的基本内容2.1矿山成山的勘察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矿产勘察工作的重视,明确矿产资源开发的规划制度内容,加强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开发效果。
在实际勘察工作开展的阶段中,团队需要明确矿产勘察的范围,使用多种技术手段对矿产资源进行调查,将调查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制定有效的规划策略,保证矿产勘察的最佳效果。
此外,矿产地质勘察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加强对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了解,为后续找矿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保障。
2.2危矿寻找代替资源的勘察多数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较为严峻,并且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类型,对于一些危矿来讲,需要找出更好的替代资源,实现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效果,重点对稀有矿产资源进行开发,这也是市场竞争中最为有效的资源类型。
地质勘查原则和相关技术分析地质勘查原则和相关技术分析地质勘查是指通过采集、收集、分析、绘制地质地球物理勘查资料,从而推断出地质构造、地下矿体、地质工程地质等地质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
地质勘查是开展地质科学研究、开发资源、建设工程的必需环节。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质勘查中的原则和相关技术分析。
一、地质勘查原则1.系统性原则地质勘查必须按照较完整的系统,分步有序地进行。
这就要求开展勘查前必须做好规划和组织工作,勘查资料采集和分析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逐步完善地形图、地质图和岩矿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库等基础性资料。
2.科学性原则地质勘查必须依据科学的地质学原理和方法进行。
合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集地形、岩矿、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数据。
对综合的岩性、构造情况、地质时代、成矿条件进行科学分析,寻找地质正反转之间的联系,形成全面合理的认识。
3.综合性原则地质勘查与地质工程地质、构造地质、矿山地质等应用领域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必须综合地考虑区域地质的各个方面,包括基础地质、地球化学、地形地貌、地球物理、构造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全面了解所研究的地质背景,作出可靠的科学判断。
4.可行性原则地质勘查必须在充分、准确、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提高勘查成果的可行性。
严格遵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进行勘查,确保勘查结果符合技术经济指标,既考虑其本身质量因素,也注意其经济因素,使得其可操作和有效性得到充分保证。
5.绿色开发原则地质勘查必须体现绿色可持续开发环保理念。
在勘察成果的水平和认识的深度的基础上,为促进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制定和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方针和政策,推动国民经济的绿色化发展。
二、地质勘查技术分析1.岩石学分析岩石学是地质勘查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利用地表或钻探取得的岩石样品,对其岩性、结构、成分、组成以及岩体的演化历史进行鉴定和分析。
岩石样品的分析技术通常包括岩相、岩石微观结构、岩石化学成分等,对于了解矿床成因和地质工程岩体的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质勘察的任务与内容地质勘察是对地球表层和地下的物质构造、岩石、矿产以及地下水等进行调查和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
地质勘察的任务与内容十分广泛,旨在获取与地质相关的信息,为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勘察的任务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地质勘察的基础工作,通过实地考察和采集样品,了解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石类型及其性质等地质信息。
地质调查包括地形测量、地质剖面测绘、岩石采样等工作,以获取地质构造和岩石分布等方面的数据。
2. 地质勘测:地质勘测是对地下岩石结构和地质构造的详细研究,通过地质测量、重力测量、地磁测量、电测勘测等手段,获取地下岩层的分布、厚度、倾角等信息。
地质勘测可辅助工程设计师了解地下地质情况,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3. 水文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主要研究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水质状况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通过地下水位观测、水质监测、水文地质剖面测定等方法,获取地下水的相关信息,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 矿产资源勘察:矿产资源勘察是对矿产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的工作,旨在确定矿产资源的分布、储量、品位等信息。
矿产资源勘察包括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勘查等多种方法,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5. 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是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信息和工程地质参数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地质调查、地质勘测、地质试验等手段,获取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下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地下水渗流等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地质勘察的内容包括:1. 地质资料收集与整理:搜集与勘察区域相关的地质地貌图、地质调查报告、遥感影像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后续勘察工作提供参考。
2. 实地考察与采样:勘察人员需要进入勘察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石类型等情况,并采集岩石样品、地下水样品等进行室内实验分析。
3. 地质测量与勘测: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地形测量、地质剖面测绘、地质测量、地下水位观测等工作,获取地质勘测数据。
地质矿产勘察设计的方法摘要:勘察分可行性研究,初勘,定测和补充定测4个部分。
每个勘察阶段都有他的目的,先确定建筑的可行性,然后对地质水文情况做一个大致勘察,最后详勘需要弄清楚每一个地层岩土情况,需要做原位实验,土工实验,确定地基承载力,进而采取合适的基础形式和施工方法。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查、设计1、地质矿产勘查的工作内容1.1工程地质勘察研究各种对工程建设的经济合理性有直接影响的岩土工程地质问题,如岩土滑移、活动断裂、地震液化、地面侵蚀、岩溶塌陷及各种复杂地基土等,以及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地下采空塌陷、边坡挖填失稳、地面沉降等),提出工程建设的方案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地质技术参数并对有关技术经济指标作出评价。
70年代后,由于工程建设对勘察、设计、施工各环节在相互配合上的要求更高,国际上已形成了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与岩体力学三门学科为基础的岩土工程科学技术体制,显著提高了传统工程地质技术的深度与广度。
工程地质学本身也随着不同的研究对象,发展了一些新的学科,例如地震工程地质、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等。
1.2工程测量研究工程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施工与安全使用的监测技术,为规划设计、施工兴建及运营管理各阶段提供所需的基本图件,测绘资料与测绘保障。
工程测量包括城市建设测量、建筑工程测量、铁路和道路测量、隧道与地下工程测量,以及精密工程测量等,尽管技术内容和重点不一,但其基本原理与方法很多都是相同的。
各国工程控制测量已向优化设计,光机电相结合和数据处理方向发展,摄影测量向着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开拓发展了非地形摄影并用于古建筑文物测绘、模型试验、变形观测及微观测量等方面,扩大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
1.3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天然资源之一,例如地下淡水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给水水源;地下卤(盐)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温度较高和有特殊化学成分的地下水是一种可供旅游和医疗应用的资源。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原则提纲:一、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背景和意义二、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原则三、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方法和技术四、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五、未来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发展趋势一、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背景和意义地质矿产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具有利用价值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能源矿等各类矿产资源。
地质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贡献。
因此,对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与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原则(1) 综合考虑矿产综合条件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必须综合考虑地质、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全面、准确地评价矿产资源的分布、数量、品质、利用等情况,为后续的矿产开发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2) 强调勘查科学性和可行性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必须遵循科学化、规范化、常规化的原则,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确保勘查数据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同时具有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
(3) 注重勘查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必须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采用环境友好型勘查方法,减少环境影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实现矿产资源勘查与生态保护共荣共存。
(4) 强化勘查公正性和透明度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必须遵循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以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式开展勘查工作,确保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为后续的矿产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5) 加强勘查沟通和合作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必须注重与相关领域的沟通和合作,特别是要加强地质、采矿、环保、水文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实现协调发展,解决资源与环境等矛盾问题,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方法和技术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地球生物勘查等。
(1) 地理信息系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土壤等多种因素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和资源评价,为矿产资源的勘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基础地质知识点总结地质学基本概念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形态、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过程的科学。
地质学主要包括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球表层地质学和古生物地质学等分支学科。
动力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地球表面形成起源;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内部地质结构和构造变化;地球表层地质学主要研究地表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古生物地质学主要研究古代生物和地球沉积方面的关系。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地质历史、地质时间、地质剧变、地质环境、地质资源、地质灾害、地质工程等方面。
地质历史是地球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研究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历史过程。
地质时间是指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序列,主要包括相对时间和绝对时间两个方面。
地质剧变是指地质现象发生的快速而强烈的变化,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等。
地质环境是指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壤、植被等方面。
地质资源是指地球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等。
地质灾害是指地质现象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危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工程是指地质学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地质灾害治理、地基勘查、岩土工程、矿山工程等。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是一个由多层结构组成的行星,主要包括地核、地幔、地壳三个部分。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包括外核和内核两部分。
外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内核主要由铁组成。
地幔是地核和地壳之间的部分,主要由硅、镁、铁等元素组成。
地壳是地球的表层部分,主要由岩石和矿物组成,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部分。
地球内部结构主要通过地震波传播和地球物理探测等手段进行研究。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弹性波,通过地球不同部分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可以了解到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地球物理探测是通过地球物理方法,如地震探测、重力探测、地磁探测等手段,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岩石岩石是由一个或几个矿物组成的固体,是地壳构成的基本物质,是地球表面岩石圈的主要组成部分。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4.3.1矿产勘查地质条件矿产勘查的工作对象是矿床和矿体。
找矿是矿产勘查的简称。
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受到一定地质因素所控制。
因此,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把这些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称为矿产勘查地质条件。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主要有:岩浆岩、地质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岩性,变质作用、地球化学、风化、地貌条件等。
(1)岩浆岩条件:矿床的物质来源(特别是内生矿床)的重要方面是由岩浆活动所提供的。
一定类型矿床的形成及分布与一定类型的岩浆活动有关。
因此,在矿产勘查中,某些岩浆岩体的存在,可以作为预测与其有关的矿床的地质条件。
a.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床:与其有关的金属矿产主要有铬、镍、钴、铂、钛、铜、铁等;非金属矿产有金刚石、石棉、滑石、冰洲石等;与碱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铈族稀土、磷灰石、金云母等。
b.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床: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产种类很多,如钨、锡、钼、铜、铅、锌、金、银、铁、铀等矽卡岩矿床或热液矿床。
c.与碱性岩有关的矿床:岩石化学成分Na2O+K2O﹥Al2O3的岩浆岩即称为碱性岩。
碱性岩体岩性复杂,通常产于深断裂带中。
与碱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锆、铪、铀、钍、铝:和稀土等,且多为岩浆矿床。
d.与火山岩有关的矿床:火山岩为岩浆岩条件的一个特殊条件。
火山岩型铁矿仅次于沉积变质和风化壳型而位于第三。
与火山有关的矿产有铁、铜、铅、锌、金、银、汞、铀、稀土、金刚石、沸石、明矾石、叶腊石等。
(2)岩浆岩的空间分布条件:1)岩体的规模及形态:对基性、超基性和碱性岩体来说,通常岩体规模越大,矿床可能越大。
中酸性侵入岩体的规模往往是中小型的与成矿关系密切。
2)岩体形成深度:中酸性、酸性的侵入岩体不同的冷凝深度,有不同的矿化情况。
深成相以伟晶岩矿床为主,浅成相则以矽卡岩型矿床及热液矿床形成为主。
3)岩体剥蚀深度:为数众多的热液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体的顶部及其附近的围岩中,当剥蚀程度浅,未及岩体顶部时,是找铅、锌、汞、锑等低温矿床有希望地区。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方法及工作要点摘要:基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背景下,为更好地推动找矿工作的开展,深度分析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方法,助力找矿工作高质量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针对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方法及工作要点,展开具体的论述,提出勘查和找矿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方法;找矿工作要点近年来,我国能源资源供需环境和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为保障能源资源安全,需要进一步加快找矿步伐。
不过,矿产资源赋存空间环境特殊,加之多年的开采使得相对容易开采资源逐渐枯竭,找矿工作难度不断加大,需积极探索有效的技术方法。
1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技术原则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下,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要坚持以下原则:(1)综合统筹,适度规划。
我国矿产资源蕴藏量很大,不过分布广泛,开展地质勘查工作,需结合区域的矿产资源、地质分布以及社会发展等,综合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地质勘查工作。
(2)遵循规律,科学合理布局。
找矿工作中地质勘查为重要的内容,需根据矿产形成的规律,做到科学合理布局,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3)科技创新,提升勘查水平。
为推动矿业事业高质量发展,应该积极推进勘查现代化进程,注重“科技勘探”,加强相关技术与理论的研究,并且推动地质信息化的建设,实现科学与勘探技术的充分结合。
2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技术分析2.1 就矿找矿技术就矿找矿技术的形成,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地质勘查实践结合的理论,通过对找矿对象的再实践再认识,运用系列可以反映矿床空间组合特征的现代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包括成矿系列理论和成矿系统理论等,指导找矿工作的开展。
根据现有的矿床,结合以往的找矿经验与成矿规律,构建找矿模型,进行找矿预测,通过相同地质条件或者相似地质条件,指导新区找矿工作的开展,寻找同类型矿床,并且在老区的深部边部实现增储。
此技术的应用流程如下:(1)通过评价已知矿点,检查各类异常或者结合其他线索找矿。
地质勘查报告的必备基本功地质勘查人员,编好地质勘查报告,这是一项基本技能,必须掌握。
编写地质勘查报告的前提基础地质勘查报告不同于设计,设计是根据前人的成果与现场调查,编写下一步工作计划与方案。
编写矿产勘查报告是建立在相应的工程量、取样、资质技术报告基础之上,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基础,不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编好地质勘查报告的前提基础主要有:1、勘查项目与国家及地方的规定、产业政策一致。
勘查项目如果与与国家及地方的规定、产业政策背离,一般很难评审。
如:云南省人民政府文件《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非煤矿山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5]38号),附件“云南省非煤矿山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中,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整合重组矿山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如铅锌矿,最小规模10万t/年,最低服务年限6年。
如果矿石量不达要求,一般是无法探转采的,勘查投资也是打水漂的。
2、工程量符合要求新规范《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GB/T33444-2016,2017年7月1日起实施)中,要求资源储量比例了,也就是说,工程量必须达到要求。
如:《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中规定详查阶段控制的资源储量一般就不少于查明资源储量的30%(Page7)。
如果查明的比例很低,可能不予评审。
3、工程布置(网度)要与勘查类型匹配工程布置(工程间距)要与勘查类型匹配。
如《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附录D“矿床勘查类型条件及工程间距参考”有明确规定。
工程间距虽然是参考标准,有些省份在评审中也是强制标准,必须执行。
如:在实际工作中,第Ⅲ勘查类型的矿床,最多处理为第Ⅱ类型偏复杂,工程间距不能偏离太大。
4、样品符合要求样品包含:基本分析样品、内检样、外检样、岩矿鉴定、光谱分析、矿石化学全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或人工精矿分析等,及矿石选(冶)试验样品、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水样等。
所有的样品应做到:①标明取样位置,②取样方法与规格符合要求,③样品数量要满足研究评价矿床或规范要求。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分析【摘要】矿产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矿产资源的供求矛盾越来越尖锐。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展,先进的勘查理论、技术方法为我国矿产地质的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本文通过对矿产地质勘查进行简要分析,针对矿产地质勘查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希望能为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分析技术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逐渐深入,工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年上升[1]。
矿产资源作为一种缓慢再生的资源,无法在短期内再生,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尖锐,因此,使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让矿产地质勘查成为一种商业行为,其商业价值体现在利用数据信息来阐释地下矿床的奥秘并对矿产的开发行为进行有效地引导方面,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是一种高投入且具有高风险的工作,通过对其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可以提升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的效率,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对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矿产地质勘查是研究矿产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工业矿床的使用地质学,是针对以上问题的最有效的查明方法和评价方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政策性以及经济性[2]。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主要是用来解决用怎样用最少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探明矿山建设和矿业发展所需要的地质资料、矿产资源量等问题。
从我国的矿产特征来看,同位矿的数量比较多,因而同位成矿理论在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
矿产地质勘查实践表明,在重要的、巨型的成矿区带以及规模大的矿床的形成都具有同位成矿的特征,换言之,在同一空间范围内,不同时代和同一时代、不同类型和同一类型、不同矿种和同一类矿种,都会出现相对稳定的大规模同位成矿作用[3]。
地质勘查基础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地质勘查的主要目的是()A. 探测地球内部的构造B. 寻找和评价矿产资源C. 预测地震D. 研究地球发展历史答案:B2. 下列哪种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有关?()A. 风化作用B. 岩浆作用C. 变质作用D. 地壳运动答案:A3. 地质时代分为()A. 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B. 太古代、元古代、显生宙C. 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D. 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答案:A4. 下列哪种岩石属于火成岩?()A. 沉积岩B. 变质岩C. 花岗岩D. 页岩答案:C5. 下列哪种地质现象表明地壳运动的存在?()A. 断层B. 地震C. 火山D. 风化答案:A6. 地质勘查中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A. 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B. 钻探、坑探、槽探C. 地震勘探、声波勘探、放射性勘探D. 化探、遥感、地质填图答案:A7. 下列哪种地质作用与地震有关?()A. 断层活动B. 岩浆上升C. 地壳运动D. 沉积作用答案:A8. 地质勘查中,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确定矿产资源的分布范围和品位?()A. 钻探B. 地震勘探C. 化探D. 遥感答案:A9. 下列哪种地质现象表明地壳上升运动?()A. 河流下切B. 河流改道C. 山脉隆起D. 海平面上升答案:C10. 下列哪种地质作用与沙漠的形成有关?()A. 风化作用B. 岩浆作用C. 沉积作用D. 地壳运动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地质勘查的基本任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灾害防治12. 地质时代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13. 地质勘查中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14. 地质勘查中的钻探工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析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及技术摘要:本文从地质矿产的勘查理论及应用技术这方面,分析在地质矿产勘查时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勘查时所遇问题的解决方法,以供大家学习参考之用。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查理论;矿产资源;勘查技术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geological mineral explor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 this area, analysis in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the exploration of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solution, in order to study for reference use.key words: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theory;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p25文献标识码:a目前,在中国80%的工业原料和95%的能源都取自矿产资源。
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我国矿产品的年绝对需求量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持续增加。
由于社会需求和矿物原料供求的矛盾始终存在,并且越来越尖锐,矿产勘查工作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高度重视,随着我国对改革开放深入,在矿产资源勘查的理论和技术方面与国际接轨,在物探、化探新方法新技术的引进,能够有效快捷地探取到深部多种地质矿产信息,成为猎取丰富矿产的主要技术。
一、地质勘查的概论所谓的地质勘查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工作,也是一种具有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双重性质的科研工作,主要工作是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去探明地下储藏的大量工业矿床,为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山企业建设提供必需的矿产地质资料和矿产储量,然后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来进行采取加工,从而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调查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调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矿产赋存状态等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旨在查明矿产资源的存在、分布和储量,并为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就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调查的重要性、步骤与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一、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调查的重要性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调查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为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对矿产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可以准确判断资源的存在与类型,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它有助于科学规划资源开发布局。
通过对矿产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科学规划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最后,它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
二、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调查的步骤与方法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调查一般分为勘查准备、实地调查、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等步骤,并配以不同的调查方法。
1. 勘查准备勘查准备是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调查的第一步,包括目标确定、区域划分、人员配备、设备准备和资金筹措等。
在勘查准备阶段,需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划定调查的范围和时间,并确定所需人员与设备,进行预算与资金筹措等。
2.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调查的核心环节,包括地质测量、钻探取样、地球物理勘探和化学分析等。
通过实地调查,可以收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样本,进一步了解地区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3. 样品分析样品分析是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调查的重要环节,包括岩石、土壤、矿石等样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矿石中有用元素的含量等分析。
样品分析结果将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资源评估提供重要数据与依据。
4. 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制数据处理是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调查的关键环节,包括数据整理、分析与处理,以及资源评估的计算与确定。
地质矿产勘查基本理论与基础一、矿产勘查的基本概念所谓“矿产勘查”是指对矿床的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床普查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或发现矿床的工作,通常分为概查和详查两个阶段或两类工作。
矿床普查工作可与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制图工作同时进行,也可以从已知矿点的检查入手进行专门性的找矿。
找矿一般都是综合性的,即寻找地区内可能存在的一切矿产资源并对它们的质和量及可能的经济意义做出初步判断或评价;对这些矿产资源的成因和分布规律进行初步分析并对今后进一步工作提出建议和设计。
找矿也可以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矿种,如金矿、铜矿或金刚石矿,到已知有这类矿化显示的矿点或选择有利于这类矿产生成或产出的地区进行专门性找矿。
找矿要回答的问题是“找什么”?“哪里找”?及“怎么找”。
由于矿床的形成,尤其是大型特大型矿床的形成是一个地区地质演化过程中的稀有的、特定的事件,必须具备各种有利成矿的地质条件或因素的组合才可能形成矿床,因此,发现矿床是一件十分稀少或困难的事。
矿床不是俯拾皆是之物,找矿尤如大海捞针。
然而,矿床的形成都与一定的地质异常有关,矿床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找矿就是研究可能成矿的地质异常和矿床可能的分布规律。
为了提高找矿效果,通常要根据科学准则首先进行成矿预测,圈出有利成矿远景区,缩小找矿靶区范围,提高找矿成功率。
勘探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被认为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对象做一些地表和地下的揭露工作,对矿床可能的规模、形态、产状、质量及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等作出评价,换句话说,对矿床的工业远景作出评价。
这类工作属于评价性质,故通常称之为评价勘探或初步勘探。
当评价勘探取得正面结果,认为所发现的矿床有开采价值并对矿床可能的开发规模有初步认识之后,即可根据需要对矿床做进一步的详细勘探工作,查明矿石质量和类型,计算矿石或有用组分储量,查明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必要的资料,为先期开采提供有足够精度的储量等,这个阶段的工作即称为工业勘探或详细勘探。
二、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一)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是矿产勘查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是由矿床复杂多变的地质特点和勘查工作性质所决定的。
大量勘查实践的经验证明,只有从矿床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决定勘查各项工作,才能取得比较符合矿床实际的地质成果和更好的经济效果;如果脱离矿床实际,主观臆想地进行工作,必然使勘查工作遭到损失和挫折。
而要想做到按照矿床客观实际情况部署各项工作,必须加强对矿床各方面特点的观察研究工作,同时又要加强与矿山设计建设单位的联系,以便使矿产勘查工作既符合矿床地质实际,又能满足矿山设计建的需要。
(二)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反映了人们对矿床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
认识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随着勘查工作的逐步开展而不断深化,故矿产勘查应本着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这一循序渐进原则。
矿产勘查工作不可任意超越程序阶段的规定。
(三)全面研究原则全面研究原则是由矿产勘查的目的决定的,反映在对矿床进行地质、技术和经济全面的研究评价,克服矿产勘查的片面性,实现全面阐述矿床的工业价值。
(四)综合评价原则自然界的矿床几乎没有单矿物石存在,它们都含有或多或少的有益组分,因此涉及矿产的神经过综合利用,它对矿床的价值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使矿床由单一矿产变为综合矿产,使无意义的贫矿变为可供开发利用的工业矿床。
(五)经济合理原则经济合理原则是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中非常重要的原则。
矿产勘查本身就是一项经济活动,它受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在矿产勘查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重视经济合理的原则。
在保证矿产勘查程度的前提下,用量合理的方法,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地质成果和最大的经济效果。
三、矿产勘查阶的划分矿产勘查是对矿产地质客体进行调查研究和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查明矿产资源或矿产储量以及生产其他基础地质信息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分阶段并依次进行。
这是由勘查对象的性质、特点和勘查生产实践需要决定的,或者说是由矿产勘查的认识规律和经济规律决定的。
阶段划分的合理与否,将影响到矿产勘查与矿山设计、矿山建设的效率与效果。
因此,它不仅是矿产勘查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也是勘查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技术经济政策性问题。
它历来为世界各国勘查学者和广大从事矿产勘查与矿业开发及管理的人们所重。
(一)勘查阶段划分的目的、意义与原则勘查阶段划分的目的与意义主要是为了地勘查对象进行初步筛选,以使择优进行下一步勘查工作,确保后继勘查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减少勘查投资的风险性,提高矿产勘查的效益。
勘查阶段划分原则应根据勘查生产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及时修订出能够实行的原则。
具体有:1.合理的阶段程序必须反映从勘查开发全过程的客观规律贯穿于全过程的矿产勘查工作的客观规律决定于矿产勘查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众所周知,矿产勘查工作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与一般地质科学工作相一致,自始至终是一项探索自然地质体的调查研究工作;二是任务直接来自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需要,以既是自然地质体又是经济体的矿产资源为研靠对象,而与社会物质生产过程特别是矿业生过程直接相关,并作为基础性和先行性工作以自身成果为一守程提供前提条件。
这两个特点决定了针对矿产所进行的矿产勘查工作有别于一般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和一般物质生产过程,其属性表现为通过对矿产地质条年、赋存规律、变化特征和其开采、加工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研究,直接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物质成果(探明储量的工业矿床)和认识成果(说明矿床可被开发利用的各种信息)。
2.勘查阶段划分必须与矿山建设程序相适应矿产勘查工作是为矿山生产建设服务的,它必须为矿山基本建设的不同阶段的需要提供相适应的矿产资源信息和其他所必须的地质、技术、经济资料。
基础工业的基本建设程序一般分为远景规划、矿区总体设计、矿山建设设计和矿山建设等几个阶段,而矿山建设完成后即投入生产。
因而矿产勘查阶段的划分要与之相适应。
以便使各勘查阶段所取得的最终成果(矿产储量和其他信息资料)具有明确地使用目的。
(二)矿产勘查阶段的划分矿产勘查工作一般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查四个阶段。
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
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区、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已进行了类比研究。
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
必要时,圈出勘探范围,并可供预可行性研究、矿山总体规划和做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
对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区,其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程度,应达到可供矿山建设设计的要求。
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其间距足以肯定矿体(层)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详细查明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应进行半工业实验,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提提供依据。
四、基本理论与四大基础矿产勘查的特点就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各种决策。
因此,矿产勘查的核心是预测。
预测不同于猜测,其区别就在于预测是有理论指导的。
除预测理论外,勘查方法的理论原理也均属于理论基础的范畴。
勘查的理论基础包括地质基础、数学基础、经济基础及技术基础等四个基本方面。
(一)地质基础:矿产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查明地质特征和矿床特征。
成矿地质特征是矿产勘查中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矿体地质特征是制约矿产勘查难易程度和精度的基础;致矿地质异常是选择矿产勘查目标和确定勘查范围的基本依据。
(二)数学基础:矿产勘查是一种地球探测活动和地学信息工作。
在勘查过程中要与大量数据打交道:要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评价数据。
(1)地质体(包括矿体)的数学特征是定量区分、鉴别、预测地质体(含矿体)的重要依据,也是揭示、圈定地质异常及致矿地质异常的前提和“数字找矿”的基础。
各种地质作用、地质过程和地质现象(包括成矿作用、成矿过程和矿化现象)都具有一定的数量规律性。
地质体的数学特征就是这种数量规律性的表现。
这种类量规律性是进行定量预测、定量评价、圈定地质异常、建立预测模型、进行数字找矿和数学模拟的基础。
地质运动的数量规律性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是各种地质事件的本质的反映,其具体表现则为各种地质产物(各种地质体,包括矿体)的数学特征。
(2)概率法则地质现象、地质规律、勘查工作的主要制约作用。
①地质规律只能以一定的概率指示成矿,地质异常也只有在各种成矿因素异常在时空上有效地匹配或耦合时才能有较高控制成矿的概率。
②勘查工作只能以一定的概率去发现一定规模的矿床。
③地质观测结果的误差及其随机性。
(三)经济基础矿产勘查是一种经济活动,它自始至终受经济因素所制约;1.矿体的属性特处受工业要求和市场价格的制约;2.经济合理性是矿床勘查及评价必须遵循的准则;3.矿床经济评价是矿床勘查必不可少的得要组组成部分。
(四)技术基础在矿产勘查、开发、利用过程中,新技术的发展总是积极因素。
无论是勘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还是解决勘查中的实际问题,都不能不以技术发展的水平为基础。
近年来,正是由于新技术的发展而导致了矿产勘查理论、方法和实际工作的重大发展。
1.技术水平影响着勘查的深度和广度,也影响着处理数据和分析信息的速度和精度;2.技术水平对勘查战略、勘查程序和勘查方法产生重大影响;3.新技术的发展使一些经济因素发生改变,而影响到矿床的勘查评价。
技术是矿产勘查的重要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