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基站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 on Indoor Coverage Engineering Desig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前言室内覆盖系统指通过室内天馈线分布系统将无线信号较均匀地分布于建筑物室内,用于改善建筑物室内无线网络覆盖和网络质量,提高无线网络容量的系统,为室内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个人通信服务,室内覆盖系统在无线网络系统的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无线室内覆盖系统主要针对重点楼宇、体育馆、展馆、隧道、地铁等多种场所,是增加室内无线容量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目前提高无线网络质量和网络优化的手段之一。
本规范主要规定了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设计方法、设计步骤、设计要求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无线网络室内覆盖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本规范由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负责解释、修订、监督和管理。
本规范具体条文规定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
在规范使用过程中,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往主编单位(地址:邮编:),以供修订时参考。
原主编单位:北京市电信规划设计院修订主编单位:北京市电信规划设计院主要起草人:王洪翠、魏华、刘鹏、徐华洁、周延松、韩颖。
修订参编单位: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主要参加人:曾沂粲目次1总则 (2)2名词术语 (3)3系统设计的一般要求 (4)3.1 系统组成 (4)3.2 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4)3.3 系统选址原则 (5)3.4 系统设计内容 (5)4信号源设计 (6)4.1 信号源划分 (6)4.2 信号源设计 (6)4.3 系统扩容 (8)4.4 信号源的监控 (8)5室内信号分布系统设计 (8)5.1 系统结构 (8)5.2 系统分布方式 (8)5.3 系统设计步骤 (9)5.4 室内覆盖系统设计 (10)5.5 通信系统及频段划分 (11)5.6 频道配置 (11)5.7 系统容量保证 (12)5.8 系统间干扰协调 (12)6多制式合路室内覆盖系统设计 (12)6.1 多制式合路系统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无线基站选址及勘察方法无线基站选址及勘察是无线通信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既关系到无线信号覆盖质量,也关系到基站设备的有效部署和成本控制。
在进行无线基站选址及勘察时,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现场条件、无线信号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确保选址合理、勘察透彻,从而为后续的基站建设与运营提供有力的支持。
1.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区域的规划和用地政策,掌握有关基站选址的相关法规和限制条件。
收集区域的地形地貌、规划用途、人口分布等信息。
2.制定选址策略:根据无线信号的特性和功能需求,制定选址策略,明确基站的类型、数量、分布范围等。
3.地理环境分析:针对选址区域的地理特点,进行地形地貌准备,分析地势起伏、地貌形态、地下水位等条件,确定选址的优劣。
4.网络规划与覆盖分析:利用无线信号覆盖分析软件,根据地形地貌和信号传播模型,进行网络规划和覆盖分析,确定最佳的基站选址范围。
5.现场勘察:在选定的基站选址范围内,进行现场勘察。
勘察内容包括现有建筑物、道路、供电、通信线路等的位置和状态,以及潜在的干扰源等。
6.环境评估:结合选址区域周边的环境条件,进行环境评估。
主要包括环境保护、人员安全、电磁辐射等方面的考虑。
7.综合评估与选择: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评估每个选址区域的优缺点,确定最佳的基站选址。
无线基站勘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地貌勘察:根据选址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地势、地貌、地质等进行详细勘察和测量。
2.现有建筑物勘察:记录现有建筑物的位置、结构、高度等信息,分析是否对无线信号的传播和覆盖产生影响。
3.供电勘察:了解供电系统的位置、容量等情况,确保基站设备的正常供电。
4.通信线路勘察:了解通信线路的走向和分布,避免与其冲突或干扰。
5.干扰源勘察:对周边的干扰源进行勘察,如高压输电线路、大型机械设备等,排除可能产生的干扰。
6.环境保护勘察:了解选址区域的环境保护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保护生态环境。
5G网络通信基站部署面临的难点及建设发展策略探讨摘要:5G网络通信基站是5G网络应用的支撑点。
想要充分发挥5G技术的应用价值,就必须加强5G基站建设。
本文简述了5G网络通信基站部署面临的难点,并对5G通信基站建设思路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通信基站;5G网络部署;面临难点;建设思路一、前言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发展,5G宽带网络的快速发展也许势必将会逐步走向高速宽带化、大规模覆盖面积网络建设和全网IP化,这不仅只是为了更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也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的新要求。
但是目前,我国5G无线通信系统网络建设部署还仍然面临着较多的困难。
这其中主要是5G技术对通信基站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原来的基站不能满足5G网络的通信要求。
基于此,本文主要简述了5G基站网络建设部署过程面临的技术难点,并对5G通信基站网络建设发展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以便提供相关同仁参考。
二、5G网络通信基站部署面临的难点分析(1)部分农村地区电力设备装机容量严重不足。
根据主要应用测试仪器设备以及主要生产厂家的产品实际使用参考电源功耗设计数据,5G的两个BBU功耗较4G的两个BBU功耗平均高出一倍,RRU与移动基站专用天线的两个电源组合体设计功耗平均AAU约1000w,较4G设计功耗平均高出1.5倍,整体单个移动基站专用天线设计功耗约5000w,是原来4G的2.5倍。
在3/4G只能共享一个基站无线网络电源情况下,叠加5G作为电源保护设备,尤其在此时若是5G尚未完全自动退出到基站网络的电源情况下,电源设备电池容量将严重不足。
其次,由于直流抱杆AAU必须直接地悬挂在直流移动抱杆上,产生额外的直流抱杆路径下的移动负载损耗,进一步大大程度增加了直流抱杆供电系统负载压力。
同时,AAU相对于RRU较大的连接施工设备功耗,要求更粗的施工专用导线电缆进行连接施工线径,增加了专用电缆连接施工的设备操作技术难度。
根据当前几年我国现有无线网络内部综合运行状况统计分析结果来看,4G动力电源系统网络的内部进行叠加已经给整个我国现有电网内部网络带来了极大的网络技术性和挑战,未来再在整个我国现有电网内部进行叠加5G,不仅仅只是需要进行无线网络电力电源网络系统改造和就是进行无线电源系统网络扩容几乎不再是所有可能。
无线基站选址及勘察方法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基站作为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广泛分布。
基站的选择和勘察是建设高效可靠的通信网络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无线基站选址的一般原则和勘察方法。
一、无线基站选址原则1.覆盖范围:基站的选址必须能够覆盖到通信网络所辖区域内的绝大部分区域,以提供稳定的信号覆盖。
2.地形和环境条件:基站选址时要考虑地势坡度、高度和建筑物密度等因素,有利于信号传输和接收。
3.电磁环境:潜在的干扰源会削弱或干扰基站的信号,所以基站选址要尽可能远离电磁污染源。
4.便捷性:基站选址要尽量选择交通便利、施工条件较好的地方,以减少工程建设的成本和时间。
5.安全性:基站选址要考虑安全因素,尽量避开悬崖、地震带、水域等不安全地区。
二、勘察方法1.地理勘察:通过地形图、地貌图、卫星图像等信息,了解基站周围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湖泊、河流等,确定基站选址范围。
2.环境勘察:调查基站周围的建筑物密度、土地利用情况、潜在的干扰源等环境因素,分析对信号质量的影响,以确保基站选址的稳定性。
3.电磁勘察:通过使用电磁波测量仪器和分析软件,评估基站选址附近的电磁干扰强度和频率使用情况,避免可能的干扰源和频率冲突。
4.技术勘察:基站勘察人员应根据通信网络规划要求,选择适当的基站类型、功率和天线高度等参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基站位置。
5.交通勘察:调查基站附近的交通流量和道路情况,选择交通便利和交通阻塞较少的地点,以确保基站施工和维护的便利性。
6.安全勘察:评估基站附近的安全风险,避免选择潜在的自然和人为灾害风险区域,确保基站设备的安全运行。
7.法律勘察:了解基站选址地区的法律法规要求,包括用地政策、建设许可和环保要求等,确保基站建设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总之,无线基站的选址和勘察必须综合考虑地理、环境、电磁和技术等因素,以保证基站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基于对现场情况的详细调查和分析,选择合适的基站位置,有助于建设高效可靠的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的选型及设计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的选型及设计一、引言在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中,基站铁塔的选型及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对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的选型及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二、基站铁塔的基本概念1、基站铁塔的定义2、基站铁塔的分类2.1 自立式铁塔2.2 扁平铁塔2.3 角钢塔2.4 角线塔2.5 桅杆三、基站铁塔的选型原则1、塔高选择原则2、承载能力选择原则3、抗风能力选择原则4、技术标准选择原则四、基站铁塔的选型方法1、现场勘测2、需求分析3、选型目标确定4、方案比选5、选型结果评估五、基站铁塔的设计要求1、结构设计要求1.1 塔桅选型及布置要求 1.2 塔柱选型及布置要求1.3 塔基选型及布置要求2、材料选用要求3、环境适应性要求4、质量安全要求5、美观要求六、基站铁塔的安装建设1、基站铁塔的低高标准2、基站铁塔的施工流程2.1 基站铁塔施工准备2.2 基站铁塔施工方案编制 2.3 基站铁塔施工材料准备 2.4 基站铁塔施工现场操作2.5 基站铁塔施工质量控制3、基站铁塔施工安全注意事项七、基站铁塔维护管理1、基站铁塔维护的目的和重要性2、基站铁塔维护的内容2.1 外观检查2.2 电气设备检查2.3 机房设备检查2.4 天线系统检查2.5 传输设备检查2.6 塔杆和附属设备检查3、基站铁塔维护的频率和方法附件:1、移动通信基站铁塔选型表格2、基站铁塔施工流程图3、基站铁塔维护检查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基站:移动通信系统中连接移动设备与其他设备的无线设备。
2、铁塔:用于搭载基站设备的铁质结构。
WCDMA无线通信网络规划要点及方法研究WCDMA无线通信网络是面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一种技术标准。
它具有高速数据传输、全球范围内的漫游性能以及卓越的通信质量等优点。
在现今时代,高质量的无线通信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WCDMA无线通信网络的规划和设计成为网络工程师们的重要工作。
WCDMA无线通信网络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 区域覆盖和容量需求:考虑到用户数量和使用场景的增长,WCDMA网络应该实现良好的区域覆盖和高容量需求。
工程师需要评估整个区域的用户数量以及不同场景下WCDMA网络的容量需求,并且按照需求规划相应的基站数量和网络架构。
2. 基站规划:WCDMA无线通信网络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需要不同的基站,例如室内覆盖基站和室外覆盖基站。
针对不同的场景,工程师需要规划不同类型的基站,并且确定基站的位置以及信号传输强度等参数。
3. 天线选择:WCDMA网络需要选择合适的天线,以确保信号传输效果和网络性能。
工程师需要选择高效的天线技术,并且将天线部署在合适的位置上,从而达到最佳的信号覆盖和传输效果。
4. 网络优化:WCDMA网络需要进行适当的优化,以减少网络拥塞和提高用户满意度。
通过调整各种参数、优化网络连接方式,以及加强信号传输等方式,将网络性能提升到最佳状态。
在WCDMA无线通信网络规划过程中,工程师们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保障规划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网络仿真:在规划前,通过网络仿真软件对网络各项参数进行评估。
仿真软件可以模拟不同场景下网络的性能和运行情况,从而为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分析。
2. 现场测试: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在现场进行测试和数据采集,以便为规划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和分析。
3. 借鉴经验:网络工程师们需要在规划前研究其他类似项目的经验和实践,以便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已经实践的经验,并且避免重复的错误。
总之,WCDMA无线通信网络规划要点及方法的研究对于网络工程师们至关重要。
移动通信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手册目录前言一、前期工程规化标准要1.1 基站机房规化建设要求1.1.1 基站站址选择1.1.2 基站机房建设1.2 铁塔与抱杆规化要求1.2.1一般要求《YD67》1.2.2 爬杆1.2.3 馈线过桥的设计、制造与安装1.3 基站联合接地系统规化要求1.4 市电引入及机房配套电源1.5 出、入基站通信电缆的接地与防雷二、室设备、线缆安装规化标准2.1 设备、材料、构配件的检验(开箱检验)2.2 电缆走道、走线架安装2.3 机柜、机架安装2.4 信号线缆头制作,线缆布、放、绑2.4.1 选用量裁2.4.2 布放、绑扎2.4.3 线缆头的制作与连接2.5 通信设备安装抗震《YD5059-98》《强制文》三、天馈线系统规化标准要求3.1 天馈线系统电压驻波比3.2 天线方位角、俯仰角3.3 天线隔离度3.4 天线的安装3.5 GPS天线安装3.6 室外跳线安装3.7 馈线布放安装3.8 避雷器和避雷器托架的安装3.9 室跳线的安装四、基站电源系统安装规化标准要求4.1 供电系统4.2 电源设备的安装4.2.1 交直流电源设备安装的特殊要求4.2.2 蓄电池4.3 电源线、地线的材料选择及放、绑4.4 电源线、地线接头制作与连接五、基站传输设备安装的特殊要求5.1 机架安装5.2 电缆布放及成端(1)光缆尾纤布放(2)电缆成端和保护(3)接地(烽火传输设备安装手册的要求)六、基站监控系统的安装要求七、直放站安装的特殊规要求7.1 主机7.2 天线八、室分布系统安装的特殊规要求8.1 主机8.2 天线8.3 施主天线8.4 无源器件8.5 附件8.7 标签九、基站防雷与接地其它规化标要求(一)其它的要求(二)YD5104-2003中有关“接地与防雷”的要求(三)《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施工与验收暂行规定》的要点(四)《中国移动通信基站防雷系统管理规定》的要点十、拆站、搬迁、替换与割接十一、基站空调设备安装与试机十二、标签部分规化标准十三、紧固件及安装十四、基站子系统主要设备开通、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检查十五、局房核心网元设备(含配线架)扩容工程的特别注意事项前言随着移动通信运营商对网络和基站建设的安全、质量、可靠性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为实现监理工作科学化、标准化、正规化、根据信息产业部发布的通信工程设计、监理和工程验收的相关规或暂行规定:省通信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国主要运营商、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施工安装手册和本公司多年监理工作经验,汇编了本标准。
无线通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无线通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确保无线通讯项目的顺利实施。
本方案涵盖了项目概述、施工组织架构、施工流程、安全措施等内容。
2. 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套可靠高效的无线通讯系统,以满足广泛的通信需求。
系统将包括基站、天线、传输设备等组成部分,并覆盖特定区域内的移动通信服务。
3. 施工组织架构为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我们将建立如下施工组织架构:-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管理和协调,监督施工进度和质量。
- 技术人员:负责系统设计、设备安装和维护。
- 施工队伍:由合格的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施工任务。
4. 施工流程施工流程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前期准备:确定施工区域、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
2. 土建工程:进行塔楼、机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3. 设备安装:安装基站、天线和传输设备等无线通讯设备。
4. 软件调试:进行系统配置和调试,确保正常运行。
5. 试运行和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和试运行,检查性能和覆盖范围。
6. 最终验收:与相关部门进行验收,确保项目符合要求并交付使用。
5. 安全措施为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我们将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法规和标准。
-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
- 严格管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控制。
6.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份无线通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架构、严谨的施工流程和有效的安全措施,我们将实现高质量的无线通讯系统建设,并满足广大用户的通讯需求。
无线通信网络方案无线通信网络是现代社会信息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设计一个高效、稳定、可靠的无线通信网络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讨论无线通信网络方案的要点和实施步骤。
一、方案概述一个优秀的无线通信网络方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关键要素:覆盖范围广、容量大、传输速率高、延迟低、能耗低、可靠性强。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和设备建设方案。
二、技术选择1.网络拓扑结构无线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选择星型、网状或混合型。
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应选择最适合的拓扑结构。
例如,在大范围的城市区域,星型结构被广泛采用;在较小的建筑物内部,网状结构更加合适。
2.频段选择选择合适的频段是无线通信网络方案中的关键一步。
不同频段的特点和使用条件各不相同,应根据要覆盖的区域以及通信负荷选择适合的频段。
例如,2.4GHz频段适用于室内覆盖,而5GHz频段适用于更高速率和更大容量的传输。
3.信号传输技术无线通信网络的信号传输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
根据通信要求,可以选用适合的无线传输技术。
Wi-Fi适用于高速、长距离的数据传输,蓝牙适用于短距离设备互联,ZigBee适用于低功耗、低速率的物联网设备。
三、设备选型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性能、品牌和可靠性。
关键设备包括基站、路由器、无线网卡等。
基站应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和稳定的信号覆盖范围;路由器需要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多设备连接;无线网卡要兼具稳定性和高传输速率。
四、建设步骤1.规划与设计在规划与设计阶段,应考虑到通信需求、覆盖范围、设备选型等因素。
需要对网络拓扑结构、频段分配、信号传输技术等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
2.设备安装与配置在设备安装与配置阶段,需要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设备布置和参数配置。
确保设备的正确安装、连通性和协同工作。
3.网络测试与调优在网络测试与调优阶段,需要进行各项测试和优化工作,以保证无线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和良好的服务质量。
8 信息记录材料 2020年12月 第21卷第12期子科技大学,2018.[6]安亚强,张汉鸿,吴春丹等.锂离子电池水性PVDF涂覆隔膜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9,46:100-101.[7] Kim M,Park J H.Inorganic thin layer coated porous separator with high thermal stability for safety reinforced Li-ion battery[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12,212:22-27.[8] Xiang H,Chen J,Li Z,et al.An inorganic membrane asa separator for lithium-ion battery[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11,196:8651-8655.[9] J e o n g H S a n d L e e S Y.C l o s e l y p a c k e d S i O2 nanoparticles/poly(vinylidene fluoride-hexafluoro propylene)layers-coated polyethylene separator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11,196(16):6716-6722.[10]高昆,胡信国,伊廷锋,等.聚偏氟乙烯电纺膜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6(9):1050-1054.[11]吴君毅.聚偏氟乙烯树脂的应用和聚合进展[J].有机氟工业,2008(1):26-30.[12]武利顺,王敬佩.聚偏氟乙烯的晶型及其影响因素[J].化工新型材料,2008,36(3):59-61.[13]吕立盈,李东亮.聚偏氟乙烯膜的改性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2007,18(1):103-107.作者简介:周旭苗(1985- ),女,河北保定,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锂电池隔膜技术开发。
目录1概述.......................................................................................................................................................... - 2 -1.1背景介绍.................................................................................................................................... - 2 -1.2站点概述.................................................................................................................................... - 2 -2系统介绍................................................................................................................................................... - 3 -2.1系统架构.................................................................................................................................... - 3 -2.2网元介绍.................................................................................................................................... - 4 -2.2.1皮基站(扩展型双模) ...................................................................................................... - 4 -2.2.2GSM AU ............................................................................................................................ - 6 -2.2.3SW汇聚交换部件.............................................................................................................. - 7 -2.2.4远端扩展单元(DP)......................................................................................................... - 8 -2.3系统特点.................................................................................................................................... - 9 -3站点勘测及方案设计............................................................................................................................... - 10 -3.1电磁环境.................................................................................................................................. - 10 -3.2方案设计.................................................................................................................................. - 11 -3.2.1链路预算.......................................................................................................................... - 11 -3.2.2覆盖设计.......................................................................................................................... - 13 -3.2.3频点及PCI规划............................................................................................................... - 14 -3.2.4邻区规划.......................................................................................................................... - 15 -3.3资源申请.................................................................................................................................. - 15 -3.4材料清单.................................................................................................................................. - 17 -4工程指导................................................................................................................................................. - 17 -4.1站点传输.................................................................................................................................. - 17 -4.2现场施工.................................................................................................................................. - 18 -4.2.1走线与设备安装 ............................................................................................................... - 18 -4.2.2取电 ................................................................................................................................. - 19 -4.2.3工艺规范.......................................................................................................................... - 19 -5附件........................................................................................................................................................ - 20 -1 概述1.1背景介绍移动通信工程传统室分建设中,往往存在建设工程量大、物业协调困难、维护成本高等难点,京信公司推出LTE Nanocell暨TD-LTE皮基站,其遵循3GPP标准,支持PTN、XPON 等IP回传,集成基带和射频,自带MIMO双天线,设备小巧美观,采用类IT部署方式,在新型室分建设中具备“建网便捷,灵活组网,容量优势”的特点。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数字无线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通信方式,以其高可靠性、高效率、多功能等特点,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字无线系统解决方案,包括系统架构、关键技术、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
一、系统架构数字无线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发射端:负责将数字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2. 接收端:负责接收来自发射端的信号,将高频载波上的数字信号解调出来。
3. 无线信道:无线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包括自由空间、建筑物、自然地形等。
4. 接入网:接入网负责将无线信号接入到有线网络中,如PSTN、Internet等。
5. 网络管理:网络管理负责对整个数字无线系统进行监控、维护和管理。
二、关键技术1. 数字调制技术:数字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无线传输的模拟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数字调制方式有QPSK、16QAM、64QAM等。
2. 数字解调技术:数字解调技术是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数字解调方式有QPSK、16QAM、64QAM等。
3. 信道编码技术:信道编码技术用于提高信号的传输可靠性。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有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
4. 交织技术:交织技术用于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降低误码率。
5. 多址技术:多址技术用于实现多个用户在同一无线信道上同时通信。
常见的多址技术有FDMA、TDMA、CDMA等。
6. 调频技术:调频技术用于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降低干扰。
7. 信号检测与同步技术:信号检测与同步技术用于确保接收端正确接收信号。
8. 信号处理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用于提高信号的质量和传输效率。
三、应用领域1. 移动通信:数字无线系统在移动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2G、3G、4G、5G 等。
2. 无线局域网(WLAN):WLAN是数字无线系统在局域网中的应用,如IEEE802.11系列。
3.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SN是数字无线系统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用于感知、监测和控制系统。
无线通信基站设计
通信设计
设计前准备的资料(了解该地区相关设计规范及部分地区甲方对于一些特别要求如设备
的选型)
一,确认入围厂家的设备型号、规格等相关资料(在设计现场可以根据已有的资料初
步确定方案)。
二,现场查勘设备(指南针,相机,测距仪,GPS,有条件的话需要用电脑在电子地
图上确认周围站点的站间距离。方便选定基站建设地点)。
在规划完毕后进行实地查勘,查勘一般分两步骤
1,选定站点位置,在选定站点位置的时候尽可能地给出两到三个查考基站建设位置,由甲
方谈定站点机房位置的租用。
2,确定站址以后后,根据查勘站点在规划时确定的相关材料(初步规划的站点配置、站型)
进行 现场查勘收集相关数据:
一般新建宏站
a 室内查看
画出机房平面草图,确定机房尺寸梁下净高(出设计时候确定走线架高度、设备机柜
高度、馈窗高度,电池安装位置(一般由土建确认),馈窗位置,整个机房的朝向(指北朝
向),引电距离。
b 室外查看
画出屋面平面草图(标明女儿墙高度,是否存在屋面避雷带),测出站点经纬度和海拔
高度,确定机房位置及天线覆盖方位角,选定立杆位置,确定馈线走向。如果业主反映尽量
留出空间供给使用,可以考虑用L铁进行走线。
边际站查勘
选定机房或是立杆位置,确认杆塔高度及位置朝向,覆盖方位。射频拉远站点除了查
看远端覆盖位置周围情况,还需要查看信源机房,确定信源位置,GPS走线和安装位置。
在现场查看时尽量多拍照片,对于后期设计方案出图和会审方案时有着相当大的帮助,特别
是机房或走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特殊遮挡物,图纸会审中对于覆盖相关地区用户需要周围环
境照片;所以在现场尽量多拍照片。
在查看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对于站点情况尽可能于甲方共同沟通,对于设计过程中一些
位置的占用尽可能和业主商量确认。避免后续工作中出现一些变更。
共址站点的设计相对于新建站点需要确认电源系统和接地系统是否完善,是否需要新
增开关电源、电源整流模块、空开(熔丝)、直流配电箱、逆变器、转换器、蓄电池、接地
排、走线架、馈线洞,馈窗对于利旧原有机柜需要画出机柜面板图,室外方面是否新增杆塔,
如果是利旧杆塔需要确认杆塔的高度,天线的加挂位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