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挛缩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65.72 KB
- 文档页数:1
下几方面工作:1、调整来自躯体化因子的失调障碍:多数来自医疗上免疫抑制应用毒副作用、移植肾免疫因素(排斥反应)和非免疫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引起肾功能减退等,所以应定期到肾移植专科和基层医院特约门诊随访治疗,受者和家属必须参加医院保健知识的培训,加强爱护移植肾、保护移植肾的措施。
2、调整医患关系顺应性的心态:移植医护人员不单是看病开药,还针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科普知识宣教,关怀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调整、卫生保健、心身治疗等方面指导。
3、调整患者在体质、文化、思想感情上回归社会的心态:在社会医疗建设中建立心理治疗网络,编制专业科普刊物、开设热线电话咨询、组织肾友协会活动、成立器官移植基金会等社会支助,增加其活动的力度。
4、积极实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在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改善的同时,合理降低医疗费用,扩大接受器官移植的医疗保障。
参考文献1陈昌惠.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2刘鸣勋主编.实用临床心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5,63-65.作者单位:316200浙江省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韩佩芬儿童臀肌挛缩症42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儿童臀肌挛缩症的治疗方法是矫形手术。
我院于1988年8月~1999年8月进行手术治疗42例臀肌挛缩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就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42例,单侧10例,双侧32例,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8~16岁,平均12.5岁。
其中30例幼时臀部反复接受药物注射史,12例偶有肌注史。
二、手术方法采用自髂嵴中、后1/3交界处至股骨大粗隆方向作8~10cm长的纵形切口,切开皮下后向两侧广泛剥离,显露增厚的臀肌筋膜并向外至大粗隆顶部,向内至骶尾部外侧,将条索状物完全切除,同时作臀肌筋膜完全松解,皮管引流,加压包扎。
三、结果本组42例均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0年,平均4.5年,除1例症状无明显改善外,余41例均获得满意效果。
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手术护理发表时间:2012-09-28T16:52:08.4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黄国雄[导读] 传统开放手术效果确切,但切口长,创伤大,恢复慢,易并发神经损伤及臀部疤痕形成[1]。
黄国雄 (广西省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钦州 535000)臀肌挛缩症是一种主要由于反复注射用苯甲醇作溶媒的青霉素钾盐而导致无菌性肌纤维坏死,发展为肌肉纤维化及疤痕挛缩,表现为下肢功能和步态异常的一系列综合征。
传统开放手术效果确切,但切口长,创伤大,恢复慢,易并发神经损伤及臀部疤痕形成[1]。
而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臀肌挛缩症,且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疤痕小等优点,而深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3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8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7~32岁,年均年龄21岁,均有反复臀部肌肉注射史,导致臀部肌肉及筋膜的纤维变性挛缩,而导致髋关节外展,内收,内旋等功能受限和屈曲障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1.2手术方法患者采用硬外麻醉或腰硬连续麻醉,麻醉起效后,摆放侧卧体位。
术者在股骨大转子,臀肌挛缩带及手术入口处作好标记。
如为双侧手术则分别消毒铺巾。
在臀肌挛缩最严重的部位,做好标记。
在股骨大转子前约3cm和后下约2cm分别切开皮肤0.5cm,切开皮下组织,用剥离子在臀肌挛缩带上方分开皮下脂肪,使臀肌挛缩带与皮下筋膜组织之间形成一个人工组织腔,便于手术野显露和手术的操作,在工作入口插入4mm 30°关节镜,在3000ml生理盐水(内加1︰1000肾上腺素)持续灌注充盈,在关节镜直视下,用汽化电刀横向切断并松解臀肌挛缩带,边汽化切割边止血,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同时,注意术中保持髋关节处于屈曲,内收,内旋位。
不断地进行髋关节各个方面的活动,以确定松解的效果。
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提高手术成功率。
方法:调查23例注射性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回顾总结护理方法。
结果:23例经过手术松解和准确、及时、完整的护理,恢复优良率达94%。
结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后功能锻炼是提高臀肌挛缩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臀肌挛缩护理功能锻炼资料与方法2005年10月1月~2009年6月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9~32岁,平均16.8岁;均为双侧。
婴幼儿时期均有双侧臀肌注射病史。
本组可见皮肤凹陷成沟状,皮下可触及条索带,且均有典型的外“八”字步态,并膝不能,下蹲呈蛙式蹲位,跑跳受限,划圈及交腿试验阳性,髋关节屈伸有弹响。
方法: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分次侧卧行两次手术。
先做挛缩严重一侧沿粗隆顶端向上纵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口长4~8cm用钝性剥离器向兩侧分离皮下组织,左右宽度2~3cm即可显露阔筋膜,并将阔筋膜“Z”字形切开,将患肢极度内收内旋屈曲,触及并分离臀中肌、臀小肌内的条状挛缩带、横行切断,让挛缩带自然回缩2~3cm,必要时松解大转子上后方挛缩增厚的关节囊。
即刻检查患者内旋、内收、屈曲、伸直等功能,无运动受限和弹响,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负压引流。
对侧同上并将双下肢固定于并拢屈曲位。
效果评价:术后2周拆线后,从步态、并膝下蹲、活动及交腿试验进行评价。
①优:4项均正常;②良:步态正常,并膝不能完全下蹲,中立屈髋120°~130°,交腿试验完成较差,髋内收10°~20°,对运动基本无影响;③可:轻度外“八”字步态,并膝下蹲受限,中立屈髋90°~120°,交腿试验完成差,髋内收0°~10°,对运动有一定影响;④差:4项均无明显改善。
本组评价优16例,良5例,可2例,差为0。
臀肌挛缩症患者的康复护理
刘燕芳;方菊飞;杨梅;张丽玲
【期刊名称】《护理学报》
【年(卷),期】2007(14)11
【摘要】臀肌挛缩是臀部肌肉发生坏死、痉挛,形成硬的条块,肌肉失去正常的弹性,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并表现出特有步态、体征的症候群。
患者表现为并腿并膝下蹲困难,双下肢不能膝上交腿等,使其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手段。
术后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循序渐进、正确的功能锻炼是患者恢复正常功能的主要方法。
我科2001—2006年共收治有典型症状的患者64例,由于视术后功能锻炼,每天安排专人有计划地指导患者锻炼,本组患者均能收到满意的疗效,无1例复发,现总结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55)
【作者】刘燕芳;方菊飞;杨梅;张丽玲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骨病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骨病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骨病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骨病科,广西,南
宁,5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臀肌挛缩症32例的康复护理
2.术后康复护理对臀肌挛缩症患者的影响
3.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术治疗臀肌挛缩症62例运动功能康复护理
4.臀肌挛缩症的康复护理
5.工作坊在臀肌挛缩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臀肌挛缩的术后护理摘要:目的探究臀肌挛缩的术后护理,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臀肌挛缩手术患者24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分为参照组12例与研究组12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护理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臀肌挛缩手术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护理干预;臀肌挛缩;髋关节功能;前言臀肌挛缩症以青少年为高发人群,因药物反复且长期注射臀肌引起臀肌筋膜纤维痉挛与变形,继而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1]。
临床在治疗臀肌挛缩症时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因手术创面大,术后需实施科学护理干预,改善髋关节功能。
本文将以24例患者为对象,探究臀肌挛缩的术后护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臀肌挛缩手术患者24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分为参照组12例与研究组12例。
研究组:男:女=7:5;年龄是8-23岁,平均是(11.18±3.66)岁。
参照组:男:女=6:6;年龄是7-21岁,平均是(11.27±3.3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做好术前准备,观察症状、体征等,关注心率、血压等指标。
指导患者自主肢体功能锻炼,同时指导患者的日常饮食、日常运动等,促进恢复。
给予研究组护理干预:在术后,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一旦发现负性情绪需及时疏导。
给予患儿疼痛护理,护理人员需加强病房的巡视,对于患者的疼痛情况需密切关注,及时询问疼痛情况与不适反应,保持绝对卧床,通过播放音乐、视频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指导患者科学呼吸方法。
辅助患儿翻身与按摩,并在护理过程中保持走路轻、关门轻与操作轻,促进舒适度增加。
指导患者饮食,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清淡流质食物为主,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制定饮食方案。
臀肌挛缩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总结臀肌挛缩症患者围手术的护理方法。
方法:本组共15例患者,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常规准备,术后予以严格的功能锻炼和合理的护理。
结果:本组15例患者,随访6-12个月,髋关节功能均得以恢复,步态基本正常。
结论:围手术期合理的护理方法和严格的功能锻炼在保证的功能锻炼在手术效果和促进功能康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臀肌挛缩症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40-02臀肌挛缩症多发于儿童期,其临床表现为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功能受限,步态异常,中立位时双下肢有不同程度的外“八”字畸形,坐位双膝不能靠近,下蹲时髋关节时外展外旋位,呈“蛙腿症”。
在臀区外上1/4象限可见到皮肤凹陷,严重者触及与臀大肌纤维走向一致的硬性束带。
病因主要包括:①注射因素;②儿童易感因素;③外伤、感染等因素。
但潘少川[1]认为药物本身的刺激和注射部位的轻度感染可能是肌肉发生挛缩的主要原因。
史占军等[2]证实青霉素本身可导致肌肉坏死,纤维化甚至挛缩,且用量大时坏死纤维化更严重。
我科对15例患者均在连硬麻下双侧臀肌筋膜挛缩松解术,术后精心治疗护理,出院6-12个月随访,髋关节功能均得以恢复,步态基本正常,能翘“二郎腿”。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例患者,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6-16岁,平均9.7岁,患者均有反复侧臀大肌注射药物史。
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
双侧臀肌挛缩症者因为特殊的“外八字”步态,站立时的“尖臀症”而使其出现自卑心理,再者对手术的期望值很高,对治疗效果不了解,同时因患者均为青少年,常因恐惧而不能配合术前准备工作,故护士术前应经常同患者交流,使其消除恐惧心理,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配合治疗的必要性及手术方法、术后注意事项、预期效果和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告诉患者及家属手术只是治疗过程中的一部分,术后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54・ 的知识,告知病人治疗的重要性。与病人讨论其面临的问题, 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担心,并协助其改变错误的观念,使 其达到认同和理解。通过与病人交谈、观察、护理体验等方法 获取资料,主动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并能针对性的提供心理 安慰,给予心理支持,消除病人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鼓励其 积极、勇敢的面对压力,解决问题。 3.1.7微笑服务,人文关爱依据病人的不同需求,建立和 完善人性化、规范化的护理体系,把人性化服务融于护理服务 的全过程,给病人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对于活跃期过度焦虑 不安的病人,应指导其正常进食和休息,节省体力及调节精神 状态,以降低病人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也可以带 病人到分娩室了解分娩的环境,以减少陌生和未知带来的恐 惧感;介绍子宫收缩及其疼痛的情况,指导其放松技巧,使病 人具有控制感并对分娩充满信心。在产前鼓励病人练习呼吸 运动及放松技巧,告知会有家属陪伴分娩,并有专人照顾,让 其有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 3.2对家属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适时向病人家属提供信息,使家属了解病人 目前的身心状况、妊娠进展、病人与胎儿监测的情况,与病人 家属讨论其担心的事项,减轻病人及其家属的焦虑程度。有 些妊娠并发症待产时间可能长一些,应指导其家属要做好长 时间支持的准备和信心。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第7卷第1O期(下半月版 4结论 通过对高危孕产妇实施整理护理并形成一种较为规范的 工作程序,动员病人提前人院检查,给予积极洽疗和整体护 理,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情绪稳定,身心舒适度增加, 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积极配合护理,生命体征维持在安全范 围,病人和胎儿安全度过妊娠期和分娩期。我院整体护理的 实施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合并症的 发病率,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体现了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 的多层次综合型的医疗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 任时光.2131例农村高危孕妇管理现状与建议[J].中国公共卫 生,1998,14(1):48. [2]袁剑云,金乔,杜新柱,等.论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 建设[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2):118—120. [3]夏海鸥主编.妇产科护理[M].jE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26. [4]Price S,Lake M,Breen G,et a1.The spiritual experience of higll— risk pregnancy[J].J Obstet Gyneool Neonatal Nurs.2007,36(1): 63—70. (收稿日期:2009—12—08) (本文编辑白晶晶)
浅谈臀肌挛缩患儿的护理方法摘要】目的探讨臀肌挛缩患儿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1年以来收治的30例臀肌挛缩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30例臀肌挛缩患儿经本院精心的手术治疗与仔细护理,术后功能获得明显的改善,治疗与护理效果良好。
结论患儿年龄越小手术的创伤就越小。
因此尽早为患儿治疗是患儿早日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臀肌挛缩患儿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323-02臀肌挛缩是因为臀部的肌肉多次接受药物的注射而导致的,致使数以千计的儿童少年发生跛行,甚至导致终身残疾。
臀肌挛缩的临床表现为患儿的双下肢内收,外八字步,臀部可触及条索状物[1]。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臀肌挛缩患儿30例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护理的30例臀肌挛缩患儿,其中男16例,女14例,其年龄范围从4岁~22岁,平均年龄13.5岁。
辅助检查为X 线扫描可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1.2方法与结果:需手术治疗,常见术式为臀肌松解术。
结果:经本院的治疗及护理,臀肌挛缩患儿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的发生。
2.护理方法2.1术前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及护理:查体时应询问患儿意见,应尊重患儿,保护患儿隐私。
双下肢不等长患儿指导防跌伤,测量其下肢长度并与术后比较。
术前特殊准备:对患儿讲解并示范术后摆放体位,让患儿掌握床上移动身体及功能训练的方法,防止患儿因强迫体位而产生不适和压疮,有利于患儿术后功能训练的顺利开展。
训练患儿床上解大小便的能力。
2.2术后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及护理:测量脉搏、呼吸、血压2h至患儿麻醉清醒后6h。
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术后伤口常规放置引流条,术后如有较多淡血性渗出属正常,通常术后1d予首次换药,如有大量鲜红色渗血,需警惕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2]。
臀肌挛缩的护理
发表时间:2009-12-15T11:06:37.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6期供稿作者:张烨
[导读] 专家认为开始肌注的年龄越小,发病机率越高,说明臀肌挛缩发病与婴幼儿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张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创伤一科河北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6-0166-02
1 概述
臀肌挛缩症是因臀肌及其筋膜的纤维变性挛缩或瘢痕形成,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外八字”步态、“跳步症”、“蛙腿症”等症候群。
臀肌挛缩症是一种医源性疾病, 常发生于儿童, 主要与婴儿期臀部反复注射药物有关, 故又称注射性臀肌挛缩症。
2 病因
2.1先天因素原发性臀肌挛缩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些专家认为本病是先天性因素造成肌肉发育不良或发育不全所致。
2.2免疫因素专家认为开始肌注的年龄越小,发病机率越高,说明臀肌挛缩发病与婴幼儿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2.3遗传因素有报道部分臀肌挛缩症有家族史,认为可能是在某种环境因素作用下以不同方式进行遗传。
2.4注射因素大部分学者认为反复肌肉注射是引起臀肌挛缩的主要病因。
2.5瘢痕体质有学者认为臀肌挛缩症与瘢痕体质等有关。
2.6创伤因素臀部的外伤可致臀肌淤血、水肿,加上患儿伤后功能活动欠佳,从而造成局部瘢痕化,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
2.7手术因素主要为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并发臀肌挛缩症。
3 临床表现
可见皮肤凹陷成沟状, 臀部可触及条索状硬物, 有典型的外“八”字步态, 并膝不能, 下蹲呈蛙式蹲位, 跑跳受限, 划圈及交腿试验阳性, 髋关节屈伸有弹响。
4 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唯一的有效方法。
全程的护理和功能锻炼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5 术前护理
5.1心理护理患儿对住院环境陌生, 对治疗护理过程恐惧, 因病产生自卑心理, 家属担心预后, 因此, 护理人员应以热情的态度对待患儿,多向患儿及其家属解释病情, 告知手术目的和效果, 增强其对手术的了解和信心, 以取得合作。
5.2饮食合理膳食,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 增进营养。
5.3术前指导(1)训练床上排便, 并说明手术后排便的方法, 防止因排便不慎污染切口, 造成切口感染而影响疗效。
做好术后功能锻炼方法的指导, 向患者与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目的, 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2)禁食:术前8h禁食、禁饮。
(3)术前用药:为缓解患者紧张心理, 术前肌肉注射镇静药。
5.4卧位术前3天开始训练床上俯卧位以适应术中和术后卧位。
6 术后护理
6.1病情观察对全麻患者应把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牙间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
硬膜外麻醉患者也应平卧,禁食、禁水6h。
观察患儿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双下肢感觉运动、末梢血运恢复情况。
6.2心理护理因患儿对疼痛比成人更具有恐惧感,故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 让患儿及其家属知道术后医生、护士采取什么方法缓解疼痛和帮助顺利完成功能康复, 缓解患儿紧张心情, 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性, 从而很好地配合术后功能锻炼。
6.3饮食护理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6.4特殊体位术后用绷带或其他约束带绷拢双膝使双下肢成内收位, 并用软枕垫高双下肢, 使髋关节、膝关节呈屈曲位, 既利于臀肌的松弛也可减轻疼痛。
术后仰卧4h 后更换体位。
双侧臀肌挛缩症患儿仰卧与俯卧交替, 预防骶尾部压疮的发生。
6.5伤口护理由于臀肌挛缩松解手术创面大, 出血较多, 应重视伤口局部护理, 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
渗血多时可用沙袋置于伤口处以压迫止血, 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 以防创面积血导致伤口感染。
6.6术后功能锻炼一般在术后3至5天即可开始练习下地走路, 在锻炼过程中, 除进行方法指导外, 还需要帮助患者克服怕疼的心理, 树立持之以恒的锻炼决心。
具体如下:(1) 主动肌肉收缩运动;(2) 关节屈曲训练;(3) 步态训练;(4) 并膝下蹲训练;(5) 跷二郎腿;(6) 抱膝下蹲。
6.7疼痛护理术后用枕头将双下肢垫起使髋关节、膝关节呈屈曲位, 以减轻牵拉痛。
术后6h 开始给予50~100mg 曲马多口服, 每6 小时1次, 持续1周, 确保患儿在不痛的情况下进行功能康复。
7 出院后的康复指导
拆线后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抱膝下蹲训练, 指导患者术后1个月后进行跑步、跳绳、原地跳跃等运动, 并巩固步态训练、下蹲训练及坐位、卧位交腿练习, 这样能进一步协调髋关节的功能,促进恢复。
由于后期巩固训练多在家里进行, 故应充分调动、发挥患者的自觉督促作用。
告诉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有利于疾病尽快恢复,利于巩固住院治疗及加强健康教育效果,从而进一步恢复健康, 应重点强调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让患者注意肢体功能进展情况, 及时反馈信息。
8 健康宣教
任何注射用药物都有刺激性,但由于药物分子结构及分子团大小不同,对人体组织的刺激程度也各异。
因此,对儿童应尽量避免臀肌注射,尤其避免用苯甲醇做溶媒的药物注射。
同时做好家长的宣教工作、儿童的普查工作,以减少本病的发病率,保护儿童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