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0.96 KB
- 文档页数:1
患者女,52岁。因发现左侧颈部包块20+年,伴疼痛半年就诊。查体:颈部柔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颈静脉无怒张。左侧颈部胸锁乳突肌中段处可见一大小约5 cm×4 cm×3 cm肿块,表面皮肤无红肿及破溃,包块边界清楚,质中轻压痛,活动度可,有张力感,表面光滑,挤压包块未见明显缩小,无搏动感。 甲状腺功能检查:促甲状腺素(TSH)4.895uIU/mL(正常值范围0.27~4.2uIU/m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65.90U/ml(正常值范围1~12U/ml)。CT增强扫描:左侧胸锁乳突肌深面、颈动脉鞘走行区见2枚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者约4.1 cm×2.5 cm×4.5 cm,边界清楚,CT值约37~39HU,增强扫描病灶明显欠均匀强化,CT值约163~185HU。左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及颈内静脉受压、推移,肿块上份局部与颈内静脉紧贴。颈部血管增多、迂曲。甲状腺形态、大小及密度属常。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诊断:肿瘤性病变,血管瘤待排。
图1a颈部CT平扫病灶呈稍低软组织密度影图1b颈部CT增强扫描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c颈部CT增强扫描冠状面病灶周围血管丰富图1d镜下可见甲状腺滤泡,其内见均匀红染胶质(HE,×100) 手术及病理所见:包块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表面血管丰富,与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紧邻,大小约5 cm×5 cm×4 cm,有完整包膜,光滑,质地中-软,包剖面呈腺体样,实性,中心未见液化。病理诊断:滤泡状甲状腺腺瘤。 讨论: 异位甲状腺(ectopic thyroid gland,ETG)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先天胚胎期甲状腺始基发育异常或移行性疾病,分为迷走甲状腺及副甲状腺2种类型。正常位置甲状腺存在,其它部位出现与正常甲状腺分界清楚的甲状腺即为副甲状腺,正常甲状腺组织缺如而其它部位出现的甲状腺为迷走甲状腺,本例属于副甲状腺。异位甲状腺可发生于胚胎时期甲状腺下降路径中任何部位,以舌根部最多见,约占90%,颈部次之,也可见纵隔、肺部、腹腔等。异位甲状腺常见于女性,发病率约为0.3/10万~1/10万,占甲状腺疾病的0.01%~0.03%,副甲状腺发病率更低。 副甲状腺和迷走甲状腺也可发生病变,最常见的是腺瘤,发病率约22%,与正常位置的甲状腺腺瘤发病率(2%~20%)相近。异位甲状腺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大多不同程度的减低,其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是异位甲状腺血供不好,而本例患者TSH和TPO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笔者认为这可能是患者正常甲状腺与异位甲状腺并存,且异位甲状腺发生了病变的缘故。异位甲状腺腺瘤与正常甲状腺腺瘤组织来源一致,所以其影像表现也基本一致,CT平扫多呈稍低密度,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或结节状、环状强化,异位甲状腺腺瘤亦可发生囊变、坏死或钙化。 MRI表现在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在T2WI多呈高信号,境界清楚,边界光滑,增强可呈环状、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且强化低于正常甲状腺。核素131I扫描会发现病灶碘浓聚,对诊断异位甲状腺及其发生的疾病有很大的帮助,但并非所有异位甲状腺都会有此表现。在鉴别诊断方面,异位甲状腺腺瘤应和甲状舌管囊肿、血管瘤、神经鞘瘤、肿大淋巴结等相鉴别,其最容易与甲状舌管囊肿混淆,甲状舌管囊肿90%发生于中线部位,特别是舌骨周围,CT表现大多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的囊性病变,可有分隔,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MRI多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壁薄,偶可见分隔,无明显强化。 本例误诊为血管瘤,是因为病灶和颈部大血管关系密切,且强化十分显著。颈部血管瘤CT平扫多呈等密度或低密度,边界清楚,增强明显强化,可见特征性的静脉石;MRI在T1WI大多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多呈明亮的高信号,或特征性的蜂窝状高信号。 总之,CT及MRI对于异位甲状腺腺瘤的诊断有很大的难度,影像一般只能做出定位诊断,定性通常只能靠病理诊断。但是,以后若发现颈部软组织肿块,合并核素131I扫描吸碘率异常,特别是再合并甲功异常,而影像学表现类似甲状腺腺瘤,需考虑此疾病。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鉴别诊断,你知道吗甲状腺结节是临床经常出现的甲状腺疾病,指的是甲状腺中产生肿物,其中包含良性结节以及恶性结节。
结节良恶性的判断要求按照结节的部位和大小,数目以及结节本身,通过超声还能够认识到结节形态以及边界,内部结构、内部回声与内部钙化等多种情况,可初步判断结节是倾向于良性还是恶性。
应用超声检查甲状腺,需要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充分暴露颈前区,使用高频线阵探头,对颈前区进行纵横切面连续扫查,假如其中出现了甲状腺结节,则要求对结节具体的体积和形状,边缘情况以及声晕情况,是否出现钙化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给予切实的观察。
甲状腺结节起病原因相对较多,肿瘤性结节主要为甲状腺良性肿瘤、未分化癌、甲状腺乳头状瘤、非滤泡细胞恶性肿瘤、滤泡细胞癌、转移癌和甲状腺髓样瘤;囊肿则主要包含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第四鳃裂残余,腺瘤退行性变以及先天性甲状舌骨囊肿还有陈旧性出血斑囊性变及甲状腺癌囊性变而导致的;炎症性结节很多都是因为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还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以及亚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而造成的。
患者在患病之后,很多会产生结节性的甲状腺肿、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以及炎性结节等多种病症。
结节性甲状腺肿通常在中年女性里产生,主要是患者自身机体中的甲状腺素的分泌量相对较低,垂体分泌的TSH量不断提升增加,这种情况下甲状腺持续受到TSH刺激,引发持续性、反复性的甲状腺不均匀性增大及结节样病变情况。
部分患者的甲状腺结节中会产生出血、钙化以及囊变情况。
患者的甲状腺结节呈现出大小不一,可能会出现几毫米以及数厘米的现象。
甲状腺结节的患者经常会产生甲状腺肿大问题,在甲状腺触诊时,可以发现大小不同的多个结节,结节的质地很多都是中等硬度,一些患者还会出现颈部的不适感,但患者自身的甲状腺功能通常都相对正常。
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病情出现相对缓慢,大部分都是出现在多年患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症的患者之中,经常出现在40岁到50岁的患者,女性发病概率相对较高,患者大部分都存在甲亢病症,但甲亢的症状相对较轻,患者也不会产生浸润型的突眼症状。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的超声鉴别诊断[摘要] 目的评价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对9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声像图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囊性变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p0.05)。
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甲状腺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术前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与腺瘤进行超声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超声检查;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中图分类号] r44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324-01现就我院2003年5月至2008年1月确诊的9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5月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疾病患者96例。
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组63例,女44例,男19例,年龄22~69岁;腺瘤组33例,女23例,男10例,年龄24~67岁。
采用百胜mylab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 mhz。
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多切面扫查甲状腺及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观察结节的数目、结节周围组织情况。
取其中最大的结节,观察其大小、内部回声,有无囊性变、钙化,包膜及声晕等情况;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甲状腺内部血供及肿瘤内、周边部血流情况;然后应用cdfi观察结节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采用梁建平等[1]半定量方法进行血流分级评价。
0级:结节内或周边无血流信号;ⅰ级:结节内血流分布小于结节面积的1/3及周边血流信号分布仅占结节周长的1/3;ⅱ级:结节内血流信号分布占结节面积的1/3以上,周边血流信号分布大于结节周长的1/3;ⅲ级:结节内血流信号分布几乎充满整个结节,周边血流信号分布几乎占据整个周长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2.3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节性甲状腺肿肿块内部及周边血供不丰富而腺瘤的血供丰富。
甲状腺腺瘤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检、同位素扫描及“B”型超声等检查确定。但甲状腺腺
瘤应与其他甲状腺结节相鉴别。 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单发结节在临床上有时
不易鉴别。以下两点可供鉴别时参考:①甲状腺腺瘤经多年仍保持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
单发结节经一段时间后,多变为多个结节。②术中两者区别明显,腺瘤有完整包膜,周围组
织正常,界限分明;结节性甲状腺肿单发结节则无完整包膜,且周围甲状腺组织不正常。 以
下几点可做为与甲状腺癌鉴别时参考:①儿童或6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应考虑甲状腺癌的可能,
而甲状腺腺瘤多发生在40岁以下的女性患者。②甲状腺癌结节表面不平,质地较硬,吞咽时
活动度小,且在短期内生长较快。有时虽然甲状腺内结节较小,但可扪及同侧颈部有肿大淋
巴结。甲状腺腺瘤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吞咽时上下活动度大,生长缓慢,多无颈部淋巴结
肿大。③131碘扫描或核素γ照像甲状腺癌多表现为冷结节,而甲状腺腺瘤可表现为温结节、
凉结节或冷结节。且冷结节行“B”超检查多为囊性表现。④手术中可见甲状腺癌没有包膜与
周围组织粘连或有浸润表现,而甲状腺腺瘤多有完整包膜,周围甲状腺组织正常。